我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探讨

我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探讨

一、中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1](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王俊鹤[2](2019)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政府推进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为应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海运量逐年增加及航海教育国际化这一必然趋势,高等航海教育输出势在必行,其所具有的国际性、高资本投入性和岗位针对性等特性,要求政府在推进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近年政府在推进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高等航海类院校办学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辅助政府的中介机构薄弱、政府监管环节缺失等,因此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过程中的战略对策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政府推进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梳理政府在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方面的现有举措、成效,并对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内外部环境加以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其存在原因;其次,对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环境及战略目标进行分析;最后,应用战略管理视角,提出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政府推进具体战略对策。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政府推进过程的不断完善,需要制定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政府发展规划,明确战略重点,选择最佳输出路径;要构建输出合作体系,并调整、完善政策法规,增加投入;要完善输出过程中控制,要发挥政府在合作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并对输出成效进行评估,履行好政府监管职责;要变革创新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方式,给予高校自主管理权,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留学生教育的开展,推进高等航海教育MOOC平台建设和应用等。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战略对策在现有成效下将不断完善。

王淑敏,朱成博[3](2015)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航海教育立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论述"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快中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一带一路"沿带沿线国家的航海教育立法的可资借鉴之处,针对目前中国航海教育的突出问题,提出建立中国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张英华[4](2015)在《我国航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当前我国航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立法薄弱、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差等,提出加速航海教育立法,以法律的手段保证航海教育的发展;改革航海教育"双部门主导型"管理体制;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加强航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池欢[5](2015)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航运业迅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对航运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要求在日益提高,而高等航海教育承担着培育航海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由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政府在管理高等航海教育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但近几年政府在管理高等航海教育职能过程中弊端日益暴露:如政府单一管理财政压力过大、政府与市场以及其他管理主体关系处理不当、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着力于研究政府在管理高等航海教育过程中的现状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为研究概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着重论述了政府管理高等航海教育的职能的内涵以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概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政府职能定位概况,包括政府职能定位现状、政府职能错位的表现以及政府职能错位的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定位及经验借鉴,本文选取了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两个国家,探究国外政府在管理高等航海教育中各项管理职能的执行以及政府与高等航海院校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为重塑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定位的对策研究,针对上述政府错位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及措施。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总的方法论,具体采用了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借助公共产品理论、政府职能理论,论述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定位的演变,分析当前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指出高等航海教育中政府、社会和高校关系转变的障碍,了解国外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定位,学习其实践及理论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对于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佳婧[6](2014)在《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在现代大学制度方面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战略任务。而航海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此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并完善航海教育成为了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面对着新的形势,我国的航海教育面临着更多地机遇与挑战。本文对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我国航海教育管理更高层次的发展。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同时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大连海事大学的特色,着力研究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的发展。第1章探讨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大学制度和航海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第2章界定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明确了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和航海教育管理等,并指出了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章主要对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的航海教育管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描述了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4章阐述了其他发达国家在适应现代大学制度下如何改进并适应航海教育管理的发展,并进行了比较。第5章则针对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改革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分析了政府、航海院校及企业在其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周音,李春艳[7](2012)在《国外航海教育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航海教育现状,提出我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必要性,然后通过论述、分析国外航海教育立法的状况,提出了对我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启示。

黄锦鹏[8](2011)在《关于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在对中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可行性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目前航海教育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培训机构准入条件不清晰、航海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并就构建航海教育法的基本立法体系提出建议。

黄锦鹏[9](2010)在《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中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可行性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目前航海教育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培训机构准入条件不清晰、航海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并就构建《航海教育法》的基本立法体系提出建议。

朱慧[10](2008)在《15年来中国航运立法研究综述》文中指出从中国目前航运立法存在的问题、相关航运法规建设、航运立法发展方向等方面入手,综述19921997年15年来中国航运立法研究之成果,以求较全面地反映此一阶段中国航运立法研究的发展脉络,力争对中国航运立法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有所助益。

二、中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2)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政府推进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航海教育
        2.1.2 教育输出
        2.1.3 高等航海教育输出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战略规划理论
        2.2.3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
3 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现状
    3.1 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举措
        3.1.1 中央政府提供配套支持政策
        3.1.2 逐步扩大航海类院校办学自主权
        3.1.3 政府联合多主体共建
    3.2 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薄弱环节
        3.2.1 政府角色定位模糊
        3.2.2 高等航海类院校办学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
        3.2.3 辅助政府的中介机构薄弱
        3.2.4 政府监管环节缺失
    3.3 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中薄弱环节原因
        3.3.1 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特殊性使得政府集中管理
        3.3.2 政府对于高等航海类院校改革创新支撑不足
        3.3.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缺乏合作
        3.3.4 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完善
4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环境分析及战略目标
    4.1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环境分析
        4.1.1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一般环境
        4.1.2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具体环境
        4.1.3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形势分析
    4.2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战略目标
        4.2.1 构建以高级船员培养为主的输出结构
        4.2.2 全面提高高等航海教育输出规模与质量
        4.2.3 建立高等航海教育输出体系并改革管理体制
5 政府推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战略对策
    5.1 制定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政府发展规划
        5.1.1 明确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战略重点
        5.1.2 梳理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最佳路径
    5.2 提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过程中必要保障
        5.2.1 构建高等航海教育输出合作体系
        5.2.2 调整及完善保障性政策法规
        5.2.3 增加对于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投入
    5.3 完善高等航海教育输出过程控制
        5.3.1 发挥政府在合作体系中引领作用
        5.3.2 对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成效进行评估
        5.3.3 履行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方面的监管职责
    5.4 推动高等航海教育输出方式变革创新
        5.4.1 切实有效落实高校自主管理权
        5.4.2 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留学生教育的开展
        5.4.3 提供高等航海教育输出MOOC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航海教育立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快中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道路联通、贸易畅通急需高素质航海人才
    2. 重点港口与航海类院校的建设息息相关
    3. 民心相通更需要国际化的航海教育
    4. 政策沟通吁请航海教育立法出台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海教育立法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启动我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1. 启动航海教育立法符合海运业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要求
    2. 启动我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建议
    3. 与沿带沿线国家签署合作办学的协议
四、结论

(4)我国航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航海教育立法薄弱
    (二)航海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三)航海类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
    (四)航海教育教学条件不完备
三、我国航海教育管理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速航海教育立法
    (二)改革航海教育管理体制
    (三)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航海教育质量
    (四)加强航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5)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等航海教育
        2.1.2 政府职能
        2.1.3 政府管理高等航海教育的职能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概况
    3.1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现状
        3.1.1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集权式管制
        3.1.2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适度分权式管理
    3.2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错位的表现
        3.2.1 政府管理高等航海教育的角色定位模糊
        3.2.2 政府管理高等航海教育的监管职能力度不够
        3.2.3 高校真正办学自主权尚难有效落实
        3.2.4 财政拨款制度计划经济色彩严重
        3.2.5 高等航海教育中介机构发展薄弱
    3.3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错位原因
        3.3.1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法制化程度不高
        3.3.2 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遗留
        3.3.3 高等航海教育特殊性使得政府管理过度垄断
        3.3.4 政府管理高等航海教育理论基础薄弱
第4章 国外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及经验借鉴
    4.1 美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
        4.1.1 政府是管理高等航海教育的唯一主体
        4.1.2 高等航海教育的立法职能
        4.1.3 政府财政预算与拨款职能
    4.2 日本高等航海教育管理政府职能定位
        4.2.1 高等航海教育“法人化”
        4.2.2 政府的立法职能
        4.2.3 政府的财政投拨款职能
    4.4 国外高等航海教育中政府职能定位的经验借鉴
        4.4.1 加强政府对高等航海教育立法职能经验借鉴
        4.4.2 正确处理政府与高等航海院校的关系
第5章 重塑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
    5.1 高等航海教育管理主体多元化
        5.1.1 政府放权与其他非政府组织
        5.1.2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举办民办教育
    5.2 政府对高等航海教育实行分权化管理
        5.2.1 明晰教育分权的实质和意义
        5.2.2 切实有效落实高校自主管理权
    5.3 建立高等航海教育公共财政体系
        5.3.1 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
        5.3.2 完善对高等航海教育的资助制度
    5.4 建立健全政府与高校间的教育中介机构
        5.4.1 发挥中介机构缓冲器的作用
        5.4.2 加强政府对航海教育中介机构的管理
    5.5 完善政府对高等航海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5.5.1 完善高等航海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必要性
        5.5.2 高等航海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的内容
        5.5.3 建立专门航海教育立法课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的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现代大学制度
        2.1.2 航海教育
        2.1.3 航海教育管理
        2.1.4 航海教育管理的主体、客体
    2.2 相关理论
        2.2.1 教育管理理论
        2.2.2 教育行政管理理论
        2.2.3 科层管理理论
第3章 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现代大学制度对我国航海教育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3.1.1 充分落实办学自主权
        3.1.2 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
        3.1.3 传承和创新大学文化
        3.1.4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3.2 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发展现状
        3.2.1 我国航海教育管理体制现状
        3.2.2 我国航海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3 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航海教育立法薄弱
        3.3.2 行政管理体系僵化
        3.3.3 教学条件有待加强
        3.3.4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3.4 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4.1 航海立法不健全
        3.4.2 航海类专业办学经费不足
        3.4.3 师资力量薄弱
第4章 西方发达国家航海教育管理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经验借鉴
    4.1 英国航海教育管理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经验借鉴
    4.2 美国航海教育管理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经验借鉴
    4.3 澳大利亚航海教育管理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经验借鉴
第5章 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5.1 政府由“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
        5.1.1 扩大高校自主权
        5.1.2 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创新
        5.1.3 构建开放式的航海办学体制
    5.2 多方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管理制度
        5.2.1 航海类院校自身建设
        5.2.2 建立健全航海教育法律规范
        5.2.3 航海企业加强校企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我国航海院校名录及行政隶属
附录B 航海类院校模拟器拥有情况
附录C 航海类专业师资队伍持证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7)国外航海教育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航运业海员供需状况和中国航海教育现状
2 我国航海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3 国外航海教育立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 国外航海教育管理体系的立法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的启示

(9)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目前我国航海教育凸显的主要问题
    1.培训机构准入条件不清晰
    2.航海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
    3.航海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
    4.教学过程设置僵硬
    5.学生管理制度缺乏人文关怀
    6.学生就业观念趋于庸俗
    7.企业人才反馈机制不健全
三、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构建
    1.立法依据
    2.立法程序
    3.航海教育立法
        (1) 办学准入制度。
        (2) 招生工作制度。
        (3) 师资建设制度。
        (4) 治校模式制度。
        (5) 实训教学制度。
        (6) 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7) 就业工作制度。
        (8) 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
        (9) 办学质量考核制度。
四、结 语

(10)15年来中国航运立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航运立法存在的问题
二、关于《海商法》的完善
三、相关航运法规的立法研究
    1.关于航运法的立法研究
    2.关于引航法的立法研究
    3.关于海运提单法的立法研究
    4.关于航海教育的立法研究
    5.关于航运服务贸易法的立法研究
    6.关于船员法的立法研究
四、关于航运立法发展方向研究

四、中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2]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的政府推进战略研究[D]. 王俊鹤.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航海教育立法[J]. 王淑敏,朱成博. 航海教育研究, 2015(04)
  • [4]我国航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英华. 发展, 2015(12)
  • [5]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D]. 池欢.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3)
  • [6]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航海教育管理研究[D]. 王佳婧.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9)
  • [7]国外航海教育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周音,李春艳. 科技视界, 2012(24)
  • [8]关于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构建[A]. 黄锦鹏. 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9]航海教育立法体系的构建[J]. 黄锦鹏. 航海教育研究, 2010(04)
  • [10]15年来中国航运立法研究综述[J]. 朱慧. 航海教育研究, 2008(02)

标签:;  ;  ;  ;  ;  

我国航海教育立法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