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资产的途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闵唐剑[1](2019)在《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构调整阵痛也在逐步显现,金融的稳定性影响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体系对国家经济稳步向前的作用日益突显,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农商银行作为一个联系当地群众与政府的经济纽带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监督管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都呈现出了“不降反升”的趋势,最让人担心的是,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可能远远超过了银行对外公布的账面数据。如何有效的处置不良资产已成为影响农商银行能否顺利实现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学术界没有停止过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研究,但是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深入研判和分析引起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起因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大有可为的,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不良贷款研究现状,学习和参考其研究方法和思路,重点对UB农商银行(原型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了剖析,重点对不良资产中存量、增量和行业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研究,从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商银行转型升级,借助外部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有效化解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对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的进一步防控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呼婷[2](2019)在《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薄弱的地位,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服务不到位,这几年在经济转型以及自身经营的发展需求下,作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撑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而作为本文研究的Y县农村信用社依然不具备改制条件,原因是Y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出现急速增长,并呈现井喷式爆发,致使Y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遭遇困难,所以不良贷款的消减与管理必须作为Y县农村信用社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Y县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对该社的不良贷款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对Y县农村信用社存款增长缓慢、贷款大幅度下降以及不良贷款急剧攀升的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在搜集该县各类不良贷款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Y县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不良贷款的相关管理建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企业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包括开展专项扶贫贷款中政策、积极盘活政策、提升人员素质,开展征信活动积极宣传活动等;二是对个人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包括开展科学的内部清收、积极处置不良资产两方面,最后对管理建议实施提出四项保障措施为制定精细化风险防控方案、形成科学化客户经理绩效评价机制等。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Y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促进Y县农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对Y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不良贷款数据的分析,在有效解决Y县不良贷款问题处理的同时,也希望能对其他农村信用联社的不良贷款处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荆赛[3](2019)在《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 2020年、2035年和2050年“三步走”时间表,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最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对以服务“三农”、小微为主业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服务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政治责任,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用好金融杠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LC市地处平原,在我们当地农村,农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靠其获得主要的生活来源,但是,农村相对来说缺少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所以说,还没有建设起发达的生态和产业化农业。LC市农村商业银行是LC市辖内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雄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市场份额一直居于辖内银行业的首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前期经济过热及其后的货币紧缩,加之当地企业经营不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本地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持续走高,而农村商业银行更是承受着不良贷款持续增加的巨大压力,这对农村银行服务“三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论文以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落脚点具体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问题。LC市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最大的信贷问题就是不良贷款不断增加,不良率持续攀升。本文在认真研读信贷管理方面的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挖掘LC市农村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了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改进策略。本文主要从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和成因,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对LC市农村商业银行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提高风险抵抗能力,提出改进策略。那么,结合LC市当前的外部环境和LC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其自身应当不断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优良经验,尤其是贷款方面的管理经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改进自身贷款管理制度,确保不良贷款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最终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苏莎莎[4](2018)在《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农村资源不断流向城镇、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为广大农民种植和中小企业生产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有助于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而这些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民脱贫增收是农信社改革坚定不移的首要任务,但不良贷款问题严重制约农信社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改制工作。在新时代背景、新市场环境,聚焦SC农村信用社,结合其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该社不良贷款率形成原因,并探究能解决问题的管理策略和有益建议,一定程度上拓展现有“三农问题”的研究视角、丰富金融理论研究内容。本研究从降低农信社不良贷款的背景、意义出发,利用文献阅读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SC农信社具体情况,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究农信社高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的原因,并借鉴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发展经验,针对内、外两方面,探索如何有效降低农信社不良贷款,并总结相关具体的政策建议。SC农村信用社高不良贷款的原因具体包括:内部方面包括信贷员业务素质差与能力低、信贷管理机制的缺陷、风险内控体制不健全、贷款对象单一、农业经济的特殊性等,外部原因包括宏观经济下行、社会整体信用缺失、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历史包袱沉重等。随后,本研究从内外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内部调控策略的建议包括提升信贷员业务素质与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和股权结构、规范信贷管理、降低信贷风险、拓展信贷业务领域、支持鼓励农业经济发展等,外部方面地建议包括适应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创造社会信用环境、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卸掉历史包袍,轻装上阵某发展等。最后,本研究给出诸多不足及展望,指出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分析影响不良贷款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系统性影响,并通过科学的计量方法和数理模型,探究具体某个农信社高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的作用因子,有机结合数理方法探究各类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和未来的变化趋势,弥补定性分析的缺陷,最后指出,可能SC农信社将变为SC农村商业银行,研究主体在产权、体制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新条件,具体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陈思源[5](2018)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研究 ——以XX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文中指出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支持“三农”的主力军,是三农经济主要的金融设施。农信社并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金融机构,更是我国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抓手,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是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制,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成立较早的机构,相对于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改革发展的困难较大,各方面原因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了影响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的沉重负担下,已经无法继续顺利地履行金融支持“三农”的职能,农村经济发展陷入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境地,为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大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防控力度、处置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了关乎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XX省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现状入手,对其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同时也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实际案例,对XX省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防控的风险点进行识别、成因分析,并且对目前各家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XX省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对其不良贷款防控措施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可以对XX省农村信用社以后的不良贷款防控提供一些思路。
裔舒[6](2017)在《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储蓄机构危机、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发生后,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暴露,将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安全。不良资产处置得好,不仅可以控制新增不良资产,而且可以将存量不良资产通过各种形式盘活,从而提升银行对外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当前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不良资产面临反弹的压力,极大地威胁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如何高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政府、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A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9年12年31日,是由所在市辖内五家中小金融机构(原农村信用社)合并设立的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为“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现已成为了当地乃至全省农村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A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不断增加,研究解决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为研究对象,对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以及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目的和原则。针对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赵震[7](2017)在《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资产质量不断下降,资金风险加剧,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压力。在此背景下,A农村信用社不仅要面对不良贷款不断攀升、处置压力较大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利润空间的挤压,还要完成自身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不良贷款率等各项指标达到监管的要求。因此,有效、快速处置不良贷款是A农村信用社现阶段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A农村信用社作为A县重要的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均列全县金融机构首位,对全县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自身法人结构治理不当、内控机制不完善以及人力资源水平的约束,加之外部干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等因素共同叠加的影响,使其在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然而在实际处置过程中,现有的处置手段缺乏市场化和创新,存在折偿率低、回收周期长、增资扩股压力大的问题,自身处置管理存在管理粗放,责任认定和追究流于形式,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加之外部条件的约束,给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增加了难度,使不良贷款处置率和处置效率较低。基于上述实际不良贷款处置中遇到的问题,结合A农村信用社处置工作的需要和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要求,提高不良贷款的处置率和处置效率,达到收回不良贷款、资产保全的本质目标,对A农村信用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A农村信用社应重视不良贷款处置管理,转变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理念,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的团队建设工作;二,完善信息化和内控机制的建设,强化风险管控机制;三,着力于创新不良贷款的处置手段,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四,强化不良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奖惩力度,防范道德风险,加强表外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五,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依靠政府维持良好的外部环境,并通过政策的引导实现不良贷款的积极处置。
陈琳[8](2016)在《LW市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LW市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LW市联社”)饱受体制、机制及低层次发展制约,观念、制度、资产等风险积聚,尤其是近年来受LW钢铁行业、农副产品市场、纺织行业不景气、信用环境恶劣等影响,LW市联社不良贷款大幅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经营风险持续加剧,监管评级为5B级,被省银监局列为特别监管机构。因此,对LW市联社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化解经营风险,促进监管指标升级,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论文通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LW市联社全部贷款户中的5050个样本为基础,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不良贷款处置的工作经验以及对LW市联社不良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通过实地调查贷款企业的真实情况,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在研究中,将不良资产处置理论与LW市联社不良资产管理现状相结合,对不良资产成因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总结造成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四大因素:历史包袱和政府政策、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信用环境恶劣和LW市联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论文针对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成因和管理现状,考虑LW市总体经济运行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采用多样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思路。根据每笔不良资产的特点,将全部不良资产分别归类并在直接追偿、依法清收、债务重组、破产清偿、以资抵债、市场化处置、坏账核销共七种处置方式中,选择有效途径处置不良资产。LW市联社的不良资产问题在当前国内农村信用社中也普遍存在,本论文对LW市联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所做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LW市联社资产管理水平,也为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当局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谭崇哲[9](2015)在《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需求,农村信用社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不良资产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是优化农村信用社产业结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实现农村信用社资产转营、强化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切实有效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的关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是以提高不良资产的最终回收率为目标,通过快速有效的催收和处置不良资产来降低资产损失总额和资产损失率,也为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的提升做出突出贡献,本文着重对AMC模式的优、劣势分析,进一步指出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成因、现状分析,学习借鉴国际金融机构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不良资产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切实可行的模式或方法,以期可以为信用社等金融企业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也可以为不良资产未来管理提供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吕瀛[10](2014)在《GN县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是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多年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由于GN县农村信用社系统相对落后,除了政策的影响,管理粗放,产权制度,内部管理,监督,效益水平等和商业银行的其他许多方面都有差距,尤其是其不良资产占比过高,超出银行业监督协会的警戒线,实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目标任重道远。不良资产问题是目前限制农村信用社成长的庞大难题,同时成为优化农村信用社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信用社资产转营,强化农村信用社鼎新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改革浪潮下,如何切实有效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成败的关键。根据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及其化解对策,农村信用社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处置不良资产,综合治理,对症下药,才能最大程度的盘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达到深化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本文运用典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GN县农村信用社转制农商行中对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作了深入剖析。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如乌苏市信用社、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理论、不良资产处置理论等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并对GN县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态势作了展望。接着,对全国信用社的转制存在的问题和其中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作了比较,运用各种有关资料和数据,通过转化和分析,得出GN县信用社处置难度相对过高的结论,并根据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现状以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GN县农信社某基层信用社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及其化解对策,对其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化解方法等进行了研究性的探讨,并通过分析包括以传统手段、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社会力量、利用信托方式等在内的处置手段,找出化解不良资产的好方法。
二、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资产的途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资产的途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
2.1.1 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 |
2.1.2 我国不良贷款的分类 |
2.2 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 |
2.2.1 对银行自身的不良影响 |
2.2.2 对国家金融安全的不良影响 |
2.2.3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
第3章 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 UB农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
3.2 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分析 |
3.3 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增量分析 |
3.4 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
3.4.1 外部原因 |
3.4.2 内部原因 |
第4章 相关银行经验与借鉴 |
4.1 相关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先进经验 |
4.1.1 民生银行借用证券化平台,化解信用卡类不良资产 |
4.1.2 农业银行巧用隔断处理,化解多头融资类不良资产 |
4.1.3 中国银行借力法院诉讼,清收不良资产取得成效 |
4.2 借鉴与启示 |
第5章 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的防控对策 |
5.1 加强制度建设 |
5.2 加大对失信违约人员和企业的打击力度 |
5.3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
5.4 加快推进农商银行转型升级 |
5.5 创新不良贷款的化解途径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村信用社、贷款、不良贷款相关概念 |
2.1.2 贷款的分类 |
2.1.3 不良贷款的相关财务指标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预期收入理论 |
2.2.2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信贷配给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
3.1 Y县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分析 |
3.1.1 Y县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概况 |
3.1.2 Y县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分析 |
3.2 Y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现状 |
3.2.1 表内不良贷款数据汇总现状 |
3.2.2 不良贷款构成分布现状 |
3.2.3 不良贷款与行业内对比 |
3.2.4 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3.3.1 Y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内外部政策不科学 |
3.3.2 Y县农村信用社内部岗位人员不充足 |
3.3.3 Y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机制不严谨 |
3.3.4 贷款客户整体质量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建议 |
4.1 企业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 |
4.1.1 实行专项贷款政策 |
4.1.2 实行积极盘活政策 |
4.1.3 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
4.1.4 开展征信环境积极宣传活动 |
4.2 个人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 |
4.2.1 实行科学内部清收举措 |
4.2.2 积极处置不良资产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制定精细化信贷风险防控方案 |
5.1.1 严格贷款管理政策 |
5.1.2 充实贷前调查内容 |
5.1.3 优化贷款审批程序 |
5.1.4 完善贷后管理模式 |
5.2 形成一套完善的客户经理绩效评级体系 |
5.2.1 配备一套完整的客户经理选用机制 |
5.2.2 配备一套完整的客户经理绩效评级机制 |
5.3 构建专业化的贷款管理及清收体系 |
5.3.1 制定科学贷款管理机制 |
5.3.2 制定科学清收机制 |
5.4 创建贷户信用评价机制 |
5.4.1 严格把控企业信用评级 |
5.4.2 严格个人贷户资产信用评级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3)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分类 |
2.1.1 不良贷款的定义 |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 |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理论 |
2.2.1 信用论 |
2.2.2 金融脆弱性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理论 |
2.3.1 贷款客户关系理论 |
2.3.2 贷款竞争理论 |
2.3.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 |
3.1 LC市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3.1.1 LC市经济概况 |
3.1.2 LC市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1.3 LC市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 |
3.2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
3.2.1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体概况 |
3.2.2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特点及影响 |
3.3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
3.3.1 外部原因 |
3.3.2 内部原因 |
第四章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案例 |
4.1 个人客户类不良贷款案例 |
4.1.1 案例背景 |
4.1.2 案例分析 |
4.1.3 案例启示 |
4.2 法人客户类不良贷款案例 |
4.2.1 案例背景 |
4.2.2 案例分析 |
4.2.3 案例启示 |
第五章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5.1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 |
5.1.1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组织机构 |
5.1.2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基础设施 |
5.1.3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建设 |
5.1.4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流程 |
5.2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5.2.1 贷后管理水平较低 |
5.2.2 未彻底进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排查 |
5.2.3 清收效果不佳且处置手段缺乏创新 |
第六章 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改进策略 |
6.1 应对不良贷款外部对策 |
6.1.1 加大与政府的沟通协调 |
6.1.2 加大信用环境建设 |
6.2 应对不良贷款内部对策 |
6.2.1 严把信贷门槛,调整信贷结构 |
6.2.2 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尤其是加强贷后管理 |
6.2.3 加大核销力度,压降不良贷款 |
6.2.4 着重化解重点法人机构的风险 |
6.3 实施贷后不良贷款处置升级 |
6.3.1 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
6.3.2 探索处理不良贷款的新途径 |
6.3.3 发挥地方政府的干预作用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1.1.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严重 |
1.1.3“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变革发展的需要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不良贷款成因研究 |
1.3.2 不良贷款影响研究 |
1.3.3 不良贷款解决方案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村信用社 |
2.1.2 不良贷款的含义 |
2.2 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 |
2.2.1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2.4 金融产业组织理论 |
2.2.5 不良贷款处置手段 |
2.3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不良贷款管理策略 |
第三章 SC农村信用社简介与现状分析 |
3.1 SC农村信用社简介 |
3.2 农村信用现状分析 |
3.2.1 存款贷款情况 |
3.2.2 贷款投放情况 |
3.2.3 不良贷款情况 |
3.2.4 经营效益 |
3.2.5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
3.2.6 不良贷款的管理与清收办法 |
第四章 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4.1 影响SC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内部因素 |
4.1.1 SC农信社信贷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有限 |
4.1.2 SC农信社粗放式的信贷管理机制 |
4.1.3 SC农信社风险内控体制不健全 |
4.1.4 SC农信社贷款对象单一 |
4.1.5 SC地区农业经济的特殊性 |
4.2 影响SC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 |
4.2.1 宏观经济下行 |
4.2.2 社会整体信用缺失 |
4.2.3 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
4.2.4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4.2.5 历史包袱沉重 |
第五章 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策略探究 |
5.1 降低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内部调控策略 |
5.1.1 提升信贷员业务素质与能力 |
5.1.2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和股权结构 |
5.1.3 规范信贷管理,降低信贷风险 |
5.1.4 拓展信贷业务领域 |
5.1.5 支持鼓励农业经济发展 |
5.2 降低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外部补给手段 |
5.2.1 适应宏观经济下行压力 |
5.2.2 创造社会信用环境 |
5.2.3 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
5.2.4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 |
5.2.5 卸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谋发展 |
第六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研究 ——以XX省农村信用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主要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不良贷款的基本概念 |
2.2 不良贷款防范策略及风险防控理论 |
3 XX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 XX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 |
3.2 XX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主要表现 |
3.3 XX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
4 国内外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经验和启示 |
4.1 国内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经验 |
4.2 欧洲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经验 |
4.3 国内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防控启示 |
5 XX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防控对策 |
5.1 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方向 |
5.2 强化全流程管理 |
5.3 多举并措地抓好落实不良贷款清收处置 |
6 本文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
2.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定义 |
2.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划分 |
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
2.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含义 |
2.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
2.3 不良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理论 |
2.3.2 预期收入理论 |
2.3.3 资产重组理论 |
3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3.1 A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2 A农村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基本情况 |
3.2.1 资产业务总体分类 |
3.2.2 资产业务授信区间分布 |
3.2.3 资产业务行业分布 |
3.3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征 |
3.3.1 不良资产率上升 |
3.3.2 不良资产行业集中 |
3.3.3 保证类不良资产激增 |
3.3.4 不良资产地区差异明显 |
3.4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分析 |
3.4.1 外部原因分析 |
3.4.2 内部原因分析 |
4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分析 |
4.1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处置措施 |
4.1.1 依法诉讼 |
4.1.2 呆账核销 |
4.1.3 盘活重组 |
4.1.4 打包出售 |
4.2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
4.2.1 不能准确掌握不良资产数量 |
4.2.2 不同处置方式实施中存在问题 |
4.2.3 管理架构不合理 |
4.2.4 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 |
4.2.5 不良资产处置缺乏专业人才 |
5 提升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的建议 |
5.1 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目的及原则 |
5.1.1 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目的 |
5.1.2 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 |
5.2 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组织架构 |
5.3 清理评估不良资产 |
5.3.1 清理不良资产 |
5.3.2 评估不良资产 |
5.4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5.4.1 保证人代偿 |
5.4.2 新增贷款 |
5.4.3 不良资产证券化 |
5.4.4 债转股 |
5.4.5 利用互联网平台 |
5.5 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目标责任制 |
5.6 加强不良资产处置人才培养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技术路线图 |
三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 |
第一节 A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 |
一 基本情况 |
二 经营情况 |
三 当地份额占比情况 |
第二节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 |
一 不良贷款余额情况 |
二 不良贷款结构分布 |
第三节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一 外部环境的影响 |
二 借款主体的特殊性 |
三 农村信用社自身原因 |
第三章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情况 |
第一节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原则、策略和保障措施 |
一 处置原则 |
二 处置策略 |
三 政府保障措施 |
第二节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
一 市场方式 |
二 体制方式 |
第三节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
一 不良贷款处置情况分析 |
二 不同处置方式的成效 |
三 不良贷款处置的积极影响 |
第四章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现有处置手段存在的问题 |
一 市场化处置程度低,缺乏创新的手段和工具 |
二 资金变现困难,回收周期较长 |
三 处置费用较高,折偿率低 |
四 增资扩股寻找入股企业难,分红压力大 |
第二节 不良贷款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不良贷款管理粗放,处置工作监管不到位 |
二 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和追责流于形式 |
三 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良贷款清收乏力 |
第三节 外部条件的对处置的约束 |
一 不良贷款评估难,处置中存在违规操作风险 |
二 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置中缺乏依据和指导 |
三 政府的干预和施压,处置工作开展困难 |
第五章 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重视不良贷款处置管理,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团队建设 |
一 重视不良贷款处置,深入认识不良贷款处置问题 |
二 转变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理念 |
三 重视不良贷款管理团队的建设 |
第二节 完善信息化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
一 加强信息化建设 |
二 健全不良贷款处置的内控机制,强化风险管理 |
第三节 创新不良贷款处置的清收手段和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 |
一 利用市场化及风险缓释工具,加强清收手段的创新 |
二 强化金融创新,改变传统盈利模式 |
第四节 强化不良资产处置的激励约束机制 |
一 防范道德风险 |
二 加大奖惩力度 |
三 重视表外不良贷款清收 |
第五节 争取政府支持,借助政策优势 |
一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
二 依靠政府维持良好的外部环境 |
三 借助政策优势化解不良贷款 |
结论 |
一 主要结论 |
二 创新之处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LW市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资产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银行业不良资产及处置理论概述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1.3 总体评价 |
2.2 不良资产的概念 |
2.3 不良资产的分类及处置 |
2.4 小结 |
第3章 LW市联社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 LW市联社概况 |
3.1.1 LW市经济发展概况 |
3.1.2 LW市金融业发展状况 |
3.1.3 LW市联社概况 |
3.2 LW市联社不良资产现状 |
3.3 LW市联社不良资产发展趋势 |
3.4 LW市联社不良资产管理情况 |
3.4.1 LW市联社不良资产管理的组织形式 |
3.4.2 LW市联社不良资产管理的方式思路 |
3.5 LW市联社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
3.5.1 历史包袱和政府政策 |
3.5.2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 |
3.5.3 信用环境恶劣 |
3.5.4 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
3.6 小结 |
第4章 处置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方式选择 |
4.1 现有不良资产分类 |
4.1.1 按性质分类 |
4.1.2 按额度分类 |
4.1.3 按规范性分类 |
4.2 处置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方式选择 |
4.2.1 直接追偿 |
4.2.2 依法清收 |
4.2.3 债务重组 |
4.2.4 破产清偿 |
4.2.5 以资抵债 |
4.2.6 市场化处置 |
4.2.7 坏账核销 |
4.3 小结 |
第5章 处置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组织保障和配套措施 |
5.1 处置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组织保障 |
5.1.1 完善多层次不良资产集中管理机构 |
5.1.2 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工作流程 |
5.1.3 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目标责任制 |
5.2 处置LW市联社不良资产的配套措施 |
5.2.1 构建有利合作处置的机构网络 |
5.2.2 完善执法环境 |
5.2.3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5.3 小结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不良资产管理文献综述 |
1.2.2 国内银行业不良资产管理文献综述 |
1.2.3 国内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通用模式 |
2.1 国内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通用模式 |
2.2 国外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通用模式 |
2.2.1 德国合作银行体系 |
2.2.2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
2.2.3 韩国、东南亚国家金融系统 |
2.2.4 美国农村信用合作体系 |
2.2.5 法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系统 |
2.3 小结 |
第3章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现状 |
3.1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现状 |
3.1.1 不良信贷资产比重 |
3.1.2 不良资产风险程度 |
3.2 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理置方法 |
3.2.1 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
3.2.2 制约不良资产处置的因素 |
3.2.3 当前不良资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 |
3.2.4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 |
3.3 取得的成果 |
第4章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的AMC模式 |
4.1 AMC模式的优势 |
4.1.1 形成了好银行与坏银行的处理方式 |
4.1.2 降低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 |
4.2 AMC模式的劣势 |
4.2.1 道德风险现象普遍 |
4.2.2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
4.3 小结 |
第5章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的建议 |
5.1 内部调控手段 |
5.1.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明晰产权结构关系 |
5.1.2 规范内部核销提高资产质量 |
5.1.3 加强维权清收保障资产价值 |
5.1.4 小结 |
5.2 外部补给手段 |
5.2.1 中央银行政策支持 |
5.2.2 联合地方政府合作处置不良资产 |
5.2.3 交付信托管理公司管理不良资产 |
5.2.4 利用社会力量委托处置不良资产 |
5.2.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全文 |
6.2 对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完善不良资产管理的建议 |
6.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6.3.1 总结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GN县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分析 |
2.2.1 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原因 |
2.2.2 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我国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基本情况 |
3.1 我国农信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3.1.1 我国农信社的发展历史 |
3.1.2 我国农信社的现状 |
3.2 我国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起因 |
3.3 我国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基本做法 |
3.4 改制过程中的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
3.5 改制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 |
第四章 GN 县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现状与问题 |
4.1 GN 县农信社基本情况简介 |
4.2 GN 县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方式 |
4.3 GN 县农信社改制农商行中存在的问题 |
4.3.1 GN 县农信社的入股管理不当 |
4.3.2 GN 县农信社的产权归属不明确 |
4.3.3 不良贷款占比过高 |
4.4 GN 县农信社不良资产现状 |
4.5 GN 县农信社不良资产的成因 |
4.5.1 借款户自身方面的原因 |
4.5.2 GN 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本身的原因 |
4.5.3 其他方面的原因 |
4.6 GN 县农信社改制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
4.7 GN 县农信社改制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的困难与问题 |
第五章 国内外改制中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与借鉴 |
5.1 国外不良资产处置实践借鉴 |
5.2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借鉴 |
第六章 GN 县农信社改制农商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建设客户经理队伍 |
6.2 明确分工细则,厘清责任 |
6.3 落实“贷款三查制度” |
6.4 严格落实抵押担保手续 |
6.5 因户施策、灵活清收 |
6.6 长期实行激励机制 |
6.7 与地方政府进行处置不良资产合作 |
6.8 积极探索,推进 GN 县农信社贷款模式改革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资产的途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UB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对策研究[D]. 闵唐剑.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2]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研究[D]. 呼婷. 长安大学, 2019(01)
- [3]LC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D]. 荆赛.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SC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策略研究[D]. 苏莎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5]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研究 ——以XX省农村信用社为例[D]. 陈思源. 云南大学, 2018(01)
- [6]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裔舒.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7]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研究[D]. 赵震. 郑州大学, 2017(12)
- [8]LW市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陈琳.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4)
- [9]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研究[D]. 谭崇哲.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10]GN县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D]. 吕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