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吴圆圆[1](2017)在《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1]。微课作为微学习时代一种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形式,具有时长短小、内容聚焦、设计精细、易于传播等特点,极大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改革,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与辅助教学提供了极大地支持,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微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利用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等。纵观现有微课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探讨、设计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微课评价研究较少。少数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构建了微课评价指标体系,但评价方法集中地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主观评价法,具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因此,构建一个客观、科学的微课评价指标,运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微课进行评价,引领微课健康、持续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数字水印的网络视频教学资源版权保护研究”(NO: 14YJA880058),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云计算环境下服务资源的可信管理与调度机制研究”(NO: CCNU16A02036),首先明晰了微课相关概念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广泛地收集与微课评价相关指标,在对现有指标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得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信息熵理论引入微课评价领域,选取代表性微课平台的微课,运用熵权法这一客观评价方法对微课进行评价,验证了本文评价指标以及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探索了一条全新的微课评价方法和模式。最后,结合熵权的性质,从权重分布情况出发,反思微课建设发展状况。全文共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微课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对微课、评价、微课评价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评价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以及信息熵理论。第三章微课评价设计。介绍了本文微课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过程,明确了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的基本过程,为本研究的有序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构建微课评价指标。通过文献调查法整理、归纳微课评价相关指标,初步构建本文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取微课相关研究专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较为完善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指标实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具有代表性的微课平台中选取微课,基于熵权法这一客观评价方法对微课进行评价,在验证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同时,结合熵权的性质,从指标权重分布情况出发,反思微课建设发展状况。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
李依霖[2](2016)在《现代汉语非常规否定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否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表达手段也丰富多彩,一般否定句是直接使用否定词来进行否定,更复杂的是非常规否定,有时候说话人故意运用带有消极意义的词语来表达或运用反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等多种手段;更难的是需要进行语用推理才能得出的否定义,这一切都属于语用否定。而且否定这一语言现象向来都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研究的“非常规否定”相比于一般否定句情况更为复杂,目前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的都是进行分析否定的某一小类或否定的某一方面,并未从全面的、系统的把“非常规否定”展开,都是从非常狭义的语用否定研究,而其实这种非常规否定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便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特别是在生活口语中。“非常规否定”这一语言现象更多的是借助于一种表达技巧和策略,表现出说话人想要传达的否定意义和主观情感,因此,该语言现象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结合认知语言学方面的一些观点来对该现象做出探讨。否定这一现象在汉语或是任何一种语言表达中均为常见的。在交际过程中要表达否定意义时,为了礼貌得体,维护对方的面子,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来表达出自己心里想说的,来促使达到最高的交际效果。至于怎么运用才能表达出说话者的全部意愿,对说话人来说是很难的。尽管是中国人有时候也会出现差错,更何况对一个汉语非母语者,问题就更复杂。本人作为一名越南留学生,力致于研究否定这一现象,主要是针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否定句的用法和理解。根据调查筛选,本文选取其中最常出现的“非常规否定”现象进行探讨,即词语的隐性否定、疑问代词表否定、口头对话中会话含义表否定、羡余否定四类现象进行研究。在分析这些现象的同时,还着重研究几类结构的生成动因和理解机制,以便于我们更好、更透彻地理解四类形式的意义。鉴于此,我们以传统语法为理论基础,重视语用中的语义描写和分析。同时,借鉴会话含义理论、三个平面理论、认知语言学和语用理论对非常规否定,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做到描写和解释并重,结合理论和实例做分析。通过对部分非常规否定现象生成动因和机制的考察,揭示具体表达中所蕴含的认知动因和理解机制。以此更为合理全面地对这四种否定现象作出解释,从而有助于人们正确使用否定形式中的非常规否定现象,同时也意在帮助越南留学生在更好的理解这四种否定现象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每一种否定现象。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基础理论。第二章介绍论文相关的综述,并对论文题目“非常规否定”作出界定,浅谈否定句的标准、类别和与论文相关的非常规否定现象的语用特征。第三章介绍隐性否定相关问题,其类型的总体特征,着重表达形式和语用分析,在此基础上辨别词语否定和词语义素否定。在讨论其隐性义素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最后从中挑出数个比较典型的、使用频率高的双音节动词进行个案语义分析,通过分析来充实和论证其章节观点的合理性。第四章考察疑问代词表否定现象。本章我们主要运用四个典型的疑问词进行考察即“什么”、“谁”、“哪儿”、“怎么”,通过个案分析采取理论依据对其特征进行阐述该类型的产生动因,最后结合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介绍该类型的理解机制以及语用功能。第五章介讨论口头对话中会话含义表否定现象,首先对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做介绍,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会话含义表否定的个案分析,对其来源、特征、生成条件、产生动因以及理解机制进行分析。第六章考察提醒类羡余否定,首先对羡余否定加以界定,然后进行分类,对每一类的特点、性质做介绍,从而对提醒类否定从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角度进行专项分析,对提醒类羡余否定词“别”的出现与否影响语义等值做分析,分析其出现的具体格式以及造成差异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最后对其表示强化否定格式的生成条件和机制做分析。第七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即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非常规否定表达形式的差异。接着简要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最后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马春华[3](2012)在《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语言的冗余现象》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其鲜活性、互动性,同时也具有口语所伴有的冗余现象。教学语言中的冗余现象虽也有其消极因素,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解码的充分性,反而有利于信息的畅达,促进了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冗余的恰当选择和运用,有利于降低理解难度,强化信息,提升语言表达效果,有着明显的积极效应。
周显峰[4](2011)在《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语言的冗余现象》文中提出冗余,为信息论术语,泛指信息传递过程中超出最小需要的信息,最早由赵元任先生在《中国话文法》中提出,也称"羡余"。[1]言语交际过程中,为确保信息有效传递并被充分解码,人们多通过增加超出正常需要的信息来补偿可能带来的损耗,而致话语各个层面
郑南生[5](2009)在《汉语冗余信息研究》文中提出“冗余”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汉语也不例外。汉语中的冗余信息存在于词、句、篇等层面当中。适度的冗余信息在交际过程中能够起到解释、幽默、消除歧义、寒暄应酬、强调、委婉、表达会话含义、稀释信息浓度、设置干扰等作用,能够促进交际的成功,帮助交际者达到交际目的。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相关语料,从言语交际的系统观角度和人类心理学角度出发,利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对汉语冗余信息在交际中的作用作出了解释,利用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对汉语冗余信息的冗余度的大小成因作了分析。最后作者认为,适度的冗余信息是交际成功的促进剂,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也就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马春华[6](2007)在《教学语言冗余现象积极效应探微》文中提出语言的冗余性、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的生成性,被称为"20世纪国际语言学界对自然语言本质的三大发现"。冗余,原为信息论术语,泛指信息传递中超出最小需要量的信息量,最早由语言学界老前辈赵元任在《中国话文法》中借用到语言学中来。为
周俊,孙志[7](2005)在《《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5年第2季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邢清清[8](2003)在《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文中研究指明以语言感知理论为基础,总结前人研究,分析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三种羡余信息;为如何处理课堂羡余信息提出建议。
二、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特色与创新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微课 |
2.1.2 评价 |
2.1.3 微课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评价理论 |
2.2.2 信息熵理论 |
2.2.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设计 |
3.1 微课评价指标构建设计 |
3.2 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微课评价指标的构建 |
4.1 微课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 微课评价指标的收集与整理 |
4.2.1 微课评价相关文献 |
4.2.2 教育资源与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
4.2.3 微课竞赛评价标准 |
4.3 评价指标的构建 |
4.4 评价指标的修改 |
4.4.1 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与结果分析 |
4.4.2 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与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及反思 |
5.1 评价对象的选取 |
5.2 数据的收集 |
5.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4 微课建设反思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微课评价指标统计表 |
附录2: 第一轮微课评价指标专家意见调查表 |
附录3: 第二轮微课评价指标专家意见调查表 |
附录4: 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现代汉语非常规否定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2.1 否定的类别 |
1.2.2 本文对非常规否定界定 |
1.2.3 本文的非常规否定的语用特征 |
1.3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5 语料来源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7 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界定与综述 |
2.1 否定句划分标准回顾 |
2.1.1 以形式为标准 |
2.1.2 以意义为标准 |
2.1.3 以意义和形式为标准 |
2.1.4 以句法、语义、语用为标准 |
2.2 非常规否定研究 |
2.2.1 隐性否定 |
2.2.2 疑问代词表否定 |
2.2.3 会话含义表否定 |
2.2.4 羡余否定 |
2.3 小结 |
第三章 词语隐性否定研究 |
3.1 隐性否定范围的界定 |
3.1.1 隐性否定的界定 |
3.1.2 隐性否定表达形式 |
3.1.3 对话中语用隐性否定 |
3.2 词语否定分析 |
3.2.1 词语否定 |
3.2.2 词语义素否定 |
3.3 双音节动词隐性否定义素 |
3.3.1 隐性义素的性质 |
3.3.2 双音节动词隐性否定义素分类 |
3.3.3 双音节动词隐性义素语义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疑问代词表否定研究 |
4.1 疑问代词表否定与反问句的关系 |
4.2 疑问代词表否定 |
4.2.1 “什么”表否定 |
4.2.2 “谁”表否定 |
4.2.3 “哪”表否定 |
4.2.4 “怎么”表否定 |
4.3 疑问代词表否定的产生动因 |
4.4 疑问代词表否定的理解机制 |
4.5 小结 |
第五章 对话中的会话含义表否定研究 |
5.1 会话含义表否定 |
5.1.1 会话分析概念 |
5.1.2 会话含义理论 |
5.1.3 会话含义的语义特征 |
5.1.4 会话含义表否定成因 |
5.2 会话含义理论的语用推理影响与生成条件 |
5.2.1 表述对语用推理的影响 |
5.2.2 会话含义表否定的生成条件 |
5.3 会话含义表否定的特征 |
5.3.1 无标记性 |
5.3.2 语境的制约性 |
5.3.3 推导性和可取消性 |
5.4 会话含义表否定产生动因 |
5.4.1 元认知调节 |
5.4.2 礼貌原则 |
5.5 会话含义表否定理解机制 |
5.5.1 概念整合 |
5.5.2 概念意义 |
5.6 小结 |
第六章 羡余否定研究 |
6.1 羡余与羡余否定的界定 |
6.1.1 羡余的含义 |
6.1.2 羡余否定的含义 |
6.2 羡余的类型与特点 |
6.2.1 羡余的类型 |
6.2.2 羡余否定的特点 |
6.3 提醒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功能 |
6.3.1 提醒类单句形式中的羡余现象 |
6.3.2 提醒类复句形式中的羡余现象 |
6.4 提醒类羡余否定形成动因与产生机制 |
6.4.1 提醒类羡余否定的形成 |
6.4.2 “小心/当心/注意/留神[别]VP”的语义等值 |
6.4.3 “小心/当心/注意/留神,+别+VP”与“小心/当心/注意/留神 + VP”的语义不等值 |
6.4.4 提醒类羡余否定的产生机制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7.3 本文存在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汉语冗余信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冗余信息研究 |
2.1 国外的研究 |
2.1.1 香农的信息论 |
2.1.2 奈达的翻译理论 |
2.2 国内的研究 |
2.2.1 语用修辞领域的研究 |
2.2.2 翻译领域的研究 |
2.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2.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章 汉语中的冗余现象考察及其分类 |
3.1 书面语交际中的冗余 |
3.1.1 词汇层面的冗余 |
3.1.2 句子层面的冗余 |
3.1.3 篇章层面的冗余 |
3.2 口语交际中的冗余 |
3.2.1 重复 |
3.2.2 迂说 |
3.2.3 宕词 |
3.2.4 寒暄应酬语 |
第4章 冗余在交际中的作用 |
4.1 语用功能 |
4.1.1 解释功能 |
4.1.2 幽默功能 |
4.1.3 消除歧义功能 |
4.1.4 寒暄应酬功能 |
4.1.5 强调功能 |
4.1.6 礼貌功能 |
4.1.7 产生会话含义的功能 |
4.1.8 稀释信息浓度的功能 |
4.1.9 设置干扰的功能 |
4.2 修辞功能 |
4.2.1 衔接功能 |
4.2.2 韵律和谐功能 |
4.2.3 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的功能 |
4.3 语法功能 |
第5章 冗余度和语境 |
5.1 冗余度 |
5.2 语境 |
5.3 语境和冗余信息的相互作用 |
5.3.1 语境对冗余信息的制约 |
5.3.2 冗余信息营造特殊的语境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研究[D]. 吴圆圆.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2]现代汉语非常规否定表达研究[D]. 李依霖.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 [3]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语言的冗余现象[J]. 马春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12(16)
- [4]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语言的冗余现象[J]. 周显峰. 教学与管理, 2011(30)
- [5]汉语冗余信息研究[D]. 郑南生. 南昌大学, 2009(05)
- [6]教学语言冗余现象积极效应探微[J]. 马春华.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2007(02)
- [7]《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5年第2季度[J]. 周俊,孙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6)
- [8]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J]. 邢清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