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张金才,程芳琴[1](2021)在《硅烷偶联剂改性对煅烧高岭土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干法改性煅烧高岭土,研究改性对高岭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和未水解的硅烷偶联剂对高岭土的改性效果显着,但区别不明显,两种改性方式对3种高岭土白度影响较小,改性后吸油量均下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850℃和900℃煅烧高岭土主要物相为无定型偏高岭土,改性后更易团聚。1 000℃煅烧高岭土主要物相为莫来石和石英晶体,改性后不易团聚。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表明,改性剂分子与3种高岭土粉体表面发生化学结合作用。
吕文婷[2](2021)在《表面空位对高岭土高温吸附PbO蒸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张涛[3](2021)在《超声波辅助改性煅烧煤系高岭土及其吸油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山西省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每年采煤洗煤过程中产出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其治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固废之一煤矸石,又叫做煤系高岭土,是煤炭的伴生矿物,每年排放堆积造成了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和高附加值利用逐渐成为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作为煤系高岭土第一大应用行业,造纸用涂料填料行业对煅烧煤系高岭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吸油量高白度煅烧煤系高岭土的制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直接影响煅烧煤系高岭土吸油值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孔结构等因素入手,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方式,分别对煤系高岭土进行了纯超声波破碎作用探究实验,超声波辅助插层-剥离探究实验以及超声波破碎作用和高岭土的煅烧工艺组合探究实验,并对样品吸油值进行了评估。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检测手段对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用BET比表面积测试分析仪和激光粒度测试仪对处理前后样品的孔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测试。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超声波对高岭土的破碎作用较为明显,对比不同质地高岭土的超声破碎作用结果发现其破碎机理有所不同。超声处理后,苏州软质高岭土展现出横向片层面积的减小,粒径分布向小颗粒方向偏移;茂名砂质高岭土则表现为纵向堆叠片层的减薄,粒径分布变化不大;而朔州硬质煤系高岭土则展现出较为理想的体积破碎的效果,既存在横向片层面积的减小,也有纵向堆叠片层的剥落。(2)超声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高岭土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而且能将其结晶度最大程度的保留。此外,高岭土层间的Si-O键的键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3)高岭土/DMSO插层复合物层间距为1.13 nm,磁力搅拌下插层DMSO正交实验发现其影响因素显着性顺序为插层温度>DMSO用量>插层时间,最优组合为:DMSO用量70 m L、插层时间6 h、插层温度80℃,此条件下插层率达到79.89%。超声波辅助插层能有效提升煤系高岭土的插层率。(4)通过煤系高岭土插层-剥离-煅烧正交实验发现影响煅烧煤系高岭土吸油值的因素的显着性水平为煅烧温度>剥离液浓度>插层液浓度,最大吸油值为70.592 g/100g;煤系高岭土插层-煅烧正交实验发现影响煅烧煤系高岭土吸油值的因素的显着性水平为插层液浓度>煅烧温度>插层时间,最佳吸油值为73.284 g/100g。综合两个正交实验发现煅烧温度对煅烧煤系高岭土的吸油值影响较为显着。(5)超声细化/煅烧组合处理实验发现:先超声细化粒径后煅烧,样品更容易产生烧结问题,煅烧后样品粒径增大,样品吸油值低于同条件下原土煅烧。而先煅烧,后超声细化分级处理,能分化出不同粒径区间的煅烧煤系高岭土产品,有效提升了其吸油值,最佳达到85.560 g/100g。(6)微波煅烧煤系高岭土能有效促进煤系高岭土的快速脱羟和有机质的快速反应,实现煅烧高岭土原位增孔膨化,从而增大煅烧煤系高岭土的比表面积。实验中所得样品的BET比表面积高达35.29 m2/g,吸附总孔体积达到0.2245 cm2/g,平均吸附孔径最大也达到33.35 nm。得出各项数据均优于目标样品(美国高岭土)的煅烧朔州煤系高岭土。
张庆斌[4](2020)在《煤系高岭土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系高岭土储量远比非煤系高岭土丰富,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煤系高岭土主要伴随煤矿的开采所堆积废弃,原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目前高岭土主要的应用方面在陶瓷、纸张等方面,在橡胶填充的应用方面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高岭土对橡胶补强性能以及与不同填料之间的对比寻找煤系高岭土的优势与不足。采用干法改性,寻找煤系高岭土的最优改性剂、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来提升对橡胶的补强效果。并探究煤系高岭土在轮胎气密层和乘用车密封条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用3种煤系高岭土、3种国内高岭土与2种国外高岭土,探究其对丁苯橡胶的补强性能的影响,并与其他常用橡胶填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中以G90产品的力学补强性能最佳,与国内产品中的北海高岭土BHK、强微粉的力学补强性能相当,但与国外产品snobrite75产品补强性能相比有所不足。在不同填料对比性能实验中,煤系高岭土G90补强性能上仅次于炭黑和白炭黑,而且远胜于碳酸钙、石榴石、硫酸钡、方解石等填料。但煤系高岭土胶料在断裂伸长率上要大于炭黑硫化胶。在回弹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压缩生热性能上要优于白炭黑胶料。在煤系高岭土的改性实验中,5种不同改性剂里,硅烷偶联剂KH550对煤系高岭土的改性效果最佳。但活化指数不能有效的评价高岭土对橡胶的补强效果,因此选用沉降体积和Zeta电位的方法进行预评价,由此确定硅烷偶联剂KH550的最佳改性剂用量为4%,改性时间为1min。由红外光谱法确定改性剂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在煤系高岭土上,在SEM扫描电镜上可以观察到改性高岭土与胶料的结合性和相容性提高。改性煤系高岭土填充丁苯橡胶的Payne效应降低,填料分散性能变好,力学性能综合最佳,拉伸强度可以提高至13.7MPa,提升约89%。对胶料的耐磨性有所提升,磨耗体积减少约18%。在轮胎气密层配方应用实验中,探究CM与BIIR并用比例和煤系高岭土用量对气密层胶料性能的影响。随着CM比例的增加,硫化时间变短,最高转矩MH上升,分解温度提高。但物理机械性能、耐热养老化性能、气密性能均下降。因此CM并用比例不宜过高,选用BIIR/CM的比例为90/10。由此基础上添加少量煤系高岭土,随着煤系高岭土用量的增加,对门尼、硫化、物理机械等性能均无较大影响,但对气密性能有提升作用,在添加6份煤系高岭土时气密性最佳,但超过6份时,透气系数出现突增。在乘用车密封条配方中,分别用煤系高岭土等质量和等体积替代炭黑进行了分析。煤系高岭土最大等质量替代炭黑的用量为50至55份之间,替代量的增加会导致物理机械性能和老化性能的下降,无法满足乘用车密封条标准。在替代量为50份时,经济成本每吨胶料可减少537元。在以等体积替代的方式进行替代后,与等质量替代所不同的是,断裂伸长率随着煤系高岭土替代量的增加而变大,其余性能变化趋势与等质量替代相同。在替代炭黑量为40至50份之间可满足乘用车密封条标准。即以53.6份煤系高岭土替代40份炭黑时,经济成本每吨胶料可节约356元左右。
和媛[5](2020)在《云南某地高岭土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及其动力学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稀土分子筛由于其特定的理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干燥及净化领域,石油炼制及催化领域、吸附分离领域等。工业生产中稀土分子筛一般采用化工试剂合成后经改性处理的方法得到,增加生产工序的同时会造成稀土资源的严重浪费,回收处理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而采用资源丰富且廉价的高岭土为基础原料,水热一步法合成稀土分子筛,在降低分子筛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简化合成路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高岭土产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研究了高岭土的煅烧改性处理过程,结果表明:常规煅烧条件下高岭土需要在600℃高温热处理2h得到改性高岭土,而微波煅烧条件下则需要在600℃下热处理30min。考虑到微波加热处理的节能性及高效性,选取微波煅烧30min下的高岭工作为合成稀土 Y型分子筛(REY,RE-La)的原材料。其次研究了水热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添加量0.5g/L,加料顺序为a,导向剂陈化温度55℃和时间60min,晶化温度100℃和时间24h为合成REY型分子筛的最佳条件。合成产物具有Y型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形貌特征,粒径范围在100-500nm之间,其硅铝比约为4.20,La2O3含量约为2.74%。最后进行了 REY型分子筛晶化过程的动力学初步研究,计算其表观成核活化能和表观晶体生长活化能。以改性高岭土为原料合成REY型分子筛的成核过程涉及改性高岭土的溶解活化能以及晶胚形成晶核的活化能,而晶化过程涉及改性高岭土的溶解活化能和晶核形成晶体的活化能。因此其表观成核活化能以及表观晶体生长活化能(En=33.66kJ/moL,Ec=20.07kJ/moL)均大于以化学试剂为原料合成的 REY 型分子筛(En=10.78kJ/moL,Ec=10.32kJ/moL)。综上所述,采用可替代的天然矿物原料-高岭土水热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对于推动稀土分子筛产业的发展,拓宽其应用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夏志鹏[6](2019)在《矿物质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污泥焚烧是一种减量减害化的污泥处置方式,目前越来越受到各国推崇,但污泥中含有较大量重金属,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因此,控制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至关重要。首先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污泥焚烧过程中烟气中重金属主要以气态氯化物形式存在,且污泥中硅铝成分可能对重金属有一定固留作用,以及氧浓度和Cl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为研究喷入烟道吸附剂对烟气中气态重金属影响机理,利用双温式管式炉实验台,考察高岭土、石灰石和蒙脱土对ZnCl2、PbCl2、CdCl2的吸附效果,然后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优的吸附剂。结果表明:高岭土对重金属氯化物吸附效果顺序为:PbCl2>CdCl2>ZnCl2,高岭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效率随着温度上升大致呈现出下降趋势。石灰石对重金属氯化物吸附效果顺序为:CdCl2>PbCl2>ZnCl2,石灰石对重金属的吸附效率随着温度上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蒙脱土对重金属氯化物吸附效果顺序为:PbCl2>CdCl2>ZnCl2,蒙脱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效率随着温度上升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通过比较三种吸附剂对重金属氯化物的效率,高岭土是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吸附剂。在得到最优吸附剂的基础上,对高岭土进行煅烧和水热改性,利用双温式管式炉对改性高岭土进行重金属氯化物吸附实验,研究改性对高岭土吸附重金属效果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岭土经过煅烧,结构中的羟基基本脱除,比表面积也出现下降,因此在低温下对重金属氯化物吸附能力降低,但结构中Si和Al的化学活性增强,在高温下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增强。煅烧高岭土经过水热改性,会重新赋予煅烧高岭土羟基,恢复部分通过羟基与重金属氯化物反应的能力,也会使煅烧高岭土比表面积增加,因此在低温下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增强。增加水热时间和水热压力会增强水热效果,压力达到2.8MPa且温度达到20h,水热反应才会有明显效果。为探究钙基吸附剂在污泥焚烧过程中对不同重金属的作用,在水平管式炉上对污泥进行焚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污泥中Zn和Pb的挥发率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通过XRD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污泥中的硅铝成分对重金属的固留作用和挥发反应动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600℃时,添加Ca(OH)2会降低Zn在灰渣中的含量,在700-1100℃,添加Ca(OH)2会增加Zn在灰渣中的含量。添加Ca(OH)2,一方面CaO将ZnCl2转化为熔点更高的ZnO,另一方面,CaO可以与硅铝成分反应,减少与Zn反应的硅铝成分。在各温度下添加Ca(OH)2均降低Pb在灰渣中的含量,且随着Ca(OH)2添加量的增加,灰渣中Pb的含量逐渐减少。添加Ca(OH)2,CaO可以与硅铝成分反应,减少与Pb反应的硅铝成分。
李汉弘[7](2017)在《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大宗量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川南地区硫铁矿资源储量丰富,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与高岭石,在长期的硫铁矿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由于采选技术落后,很多高岭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被弃于尾矿中,大量尾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会引起严重的酸性矿山废水环境污染。因此开展高岭石型硫铁尾矿的大宗量高效利用,对于川南地区煤硫产业的循环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硫铁重选尾矿脱碳浮硫工艺、浮选尾矿用作混凝土矿用外加剂以及表面改性煅烧高岭土用作橡塑填料工艺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分为重选尾矿与浮选尾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和黄铁矿,并含有锐钛矿、方解石,重选尾矿中有些许碳质矿物;重选尾矿中Si O2和Al2O3含量为59.35%,碳和硫的含量分别为6.27%和7.84%,浮选尾矿中Si O2和Al2O3含量为76.50%,碳和硫的含量分别为1.06%和0.82%。(2)重选尾矿脱碳浮硫试验。重选尾矿需再磨至-0.074 mm 85%进行浮选,经过脱碳浮硫,尾矿碳、硫品位降低至1.28%、1.03%;碳精矿发热量为5285.68 kcal/kg(22.11 MJ/kg),达到GB/T 15224-2010《煤炭质量分级》中发热量的标准;硫精矿品位为48.63%,达到硫精矿优等品的要求;浮硫尾矿的碳、硫品位与高岭石型硫铁浮选尾矿极为接近,可用于混凝土矿物外加剂的研究。(3)浮选尾矿作混凝土矿物外加剂试验。浮选尾矿(-0.074 mm 85%)经过煅烧后,成为煅烧高岭土,粉磨过后,具有极高的火山灰活性;最佳煅烧温度为800℃,最优煅烧时间为2 h,磨矿细度为d9 0为19.64μm,最优条件下水泥胶砂试验活性指数可达125.6%;煅烧高岭土作混凝土矿物外加剂,掺量为30%时混凝土力学及施工性能最佳,并且煅烧高岭土能够代替水泥熟料并且有效降低水化热;随着水化龄期的增大,水泥生成Ca(OH)2的量逐渐增大;相同的水泥水化龄期内,Ca(OH)2随着掺量增大而减小,并且随着掺量的增加,活性硅铝消耗的Ca(OH)2含量就越大(活性Si O2、Al2O3与C 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火山灰反应越显着。(4)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后作橡塑填料试验。煅烧高岭土经粉磨(d6 0≈2μm),硅烷偶联剂改性(用量为煅烧高岭土质量的1.5%)后所得的表面改性高岭土,可作为EPDM橡胶和PP塑料的充填剂,改性高岭土充填橡胶的最佳配比为15%M,橡胶的拉伸强度达到4.32 MPa,比空白样增加45.5%;断裂伸长率由322.03%增加至402.85%。;改性煅烧高岭土可以明显增强PP的力学性能,最佳添加量为10%M,断裂伸长率由28.15%提升至51.29%,屈服点伸长率由12.28%提升至16.54%,未改性高岭土与PP塑料相容性差,对PP塑料没有补强作用。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所制备的煅烧高岭土,用作混凝土矿物外加剂可大宗量消耗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改性煅烧高岭土可用作橡塑填料,也能够达到减排的目的。这些举措对于四川煤硫产业的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利用资源,更能对尾矿进行大宗量消耗,实现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的大宗量高效利用。
许贵洲[8](2015)在《高岭土的酸改性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广泛应用于陶瓷、造纸、涂料、橡胶等领域。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但是对高岭土的开发利用和国外相比却有较大差距,立足于高岭土的深加工将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煅烧改性和化学改性是两种通常采用的高岭土深加工方法,通过改性可以极大地改善高岭土的结构和性能。本文对福建龙岩提供的几种高岭土进行煅烧改性和酸改性,研究了改性高岭土的结构和性能,并制备了高岭土基固体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增塑剂酯合成和废聚酯醇解中的催化效果。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岭土原土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很低,孔径较大,只存在非常少量的大孔结构。(2)煅烧有利于高岭土的酸处理,且煅烧温度应在高岭土转变为偏高岭土的范围内。(3)一步法酸处理很难使高岭土的比表面积达到要求,采用分步法酸处理可将高岭土的比表面积提高到300 m2/g以上。处理后的高岭土拥有较大的孔容和明显的中孔结构。(4)对同一种高岭土,在一定范围内比表面积随着硅铝比的增加而增大。(5)硫酸处理高岭土的动力学符合一个化学反应控制的颗粒尺寸大小不变的未反应芯收缩模型,反应活化能约为93 kJ/mol。(6)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的高岭土基固体催化剂在增塑剂酯的合成和废聚酯的醇解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此外,该催化剂可在密闭的条件下催化酯化反应,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工艺。
李宝智[9](2014)在《煤系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在高分子制品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系高岭岩的性质,经煅烧后的表面改性机理、方法、设备选择及在塑料、橡胶、涂料、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杨云翠,兰勇晋,亢小丽,张红梅,文海荣[10](2012)在《煤系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煤系高岭土的特征、对其表面改性的目的及改性设备和工艺,浅析了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的构造与改性机理,综述了我国煤系高岭土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情况。
二、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硅烷偶联剂改性对煅烧高岭土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原料及仪器设备 |
1.2 改性工艺 |
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XRD分析 |
2.2 SEM及EDS分析 |
2.3 FTIR分析 |
2.4 白度及吸油量 |
3 结论 |
(3)超声波辅助改性煅烧煤系高岭土及其吸油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岭土概述 |
1.2.1 高岭土资源分布和组成 |
1.2.2 高岭土结构和性质 |
1.2.3 高岭土的应用 |
1.3 高岭土改性方法 |
1.3.1 煅烧改性 |
1.3.2 酸碱改性 |
1.3.3 插层/剥离改性 |
1.3.4 磨剥处理 |
1.4 高岭土吸油值提升的研究现状 |
1.5 超声波辅助破碎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1.5.1 超声波工作原理 |
1.5.2 超声波破碎研究现状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超声波对高岭土颗粒的破碎实验方法 |
2.2.2 超声波辅助插层-剥离煤系高岭土的制备方法 |
2.2.3 超声细化/煅烧组合处理煤系高岭土的实验方法 |
2.3 吸油值测试方法 |
2.3.1 测试步骤 |
2.3.2 计算方法 |
2.4 材料测试与表征 |
2.4.1 X射线荧光光谱 |
2.4.2 粒径分析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2.4.5 比表面积(BET)及孔径分析 |
2.4.6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2.4.7 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 |
第3章 超声波作用对三种典型高岭土粒径、结构的影响 |
3.1 三种高岭土原矿对比 |
3.2 超声波作用对三种典型高岭土粒径影响 |
3.2.1 超声波处理时间 |
3.2.2 超声波功率 |
3.2.3 超声波频率 |
3.2.4 体系固含量 |
3.2.5 最佳超声处理条件的确定 |
3.3 三种高岭土超声作用前后样品对比分析 |
3.3.1 粒度分布分析 |
3.3.2 比表面积分析 |
3.3.3 形貌分析 |
3.3.4 晶体结构分析 |
3.3.5 表面官能团分析 |
3.4 三种典型高岭土超声破碎模型的建立 |
3.5 超声波对不同初始粒径煤系高岭土样品破碎的研究 |
3.5.1 三种不同初始粒径煤系高岭土对比分析 |
3.5.2 超声波处理时间 |
3.5.3 超声波功率 |
3.5.4 超声波频率 |
3.5.5 体系固含量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声波辅助插层-剥离煤系高岭土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 |
4.1 煤系高岭土-DMSO插层复合物的制备 |
4.1.1 磁力搅拌插层DMSO影响因素探究 |
4.1.2 超声波辅助插层条件探究 |
4.2 煤系高岭土的剥离样品分析 |
4.2.1 剥离样品XRD分析 |
4.2.2 剥离样品FTIR分析 |
4.2.3 剥离样品SEM分析 |
4.2.4 剥离样品的BET分析 |
4.3 煤系高岭土插层-剥离-煅烧工艺优化 |
4.3.1 正交实验分析 |
4.3.2 样品表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声-煅烧-分级工艺方案的确定 |
5.1 煤系高岭土常规煅烧实验 |
5.2 制备煅烧煤系高岭土不同路线的对比分析 |
5.2.1 样品制备 |
5.2.2 样品吸油值分析 |
5.2.3 样品粒度变化分析 |
5.2.4 样品比表面积分析 |
5.3 超声波-微波协同处理煤系高岭土样品比表面积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煤系高岭土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高岭土概述 |
1.1.1 高岭土简介 |
1.1.2 高岭土的分类与资源分布 |
1.1.3 煤系高岭土 |
1.2 高岭土的表面改性技术 |
1.2.1 煅烧改性 |
1.2.2 偶联剂改性法 |
1.2.3 表面包覆改性 |
1.2.4 插层法改性 |
1.3 高岭土改性效果预评价 |
1.3.1 活化指数法 |
1.3.2 沉降体积法 |
1.3.3 湿润接触角法 |
1.3.4 红外光谱分析法 |
1.4 高岭土在橡胶中的应用 |
1.4.1 橡胶/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1.4.2 橡胶/高岭土复合材料的气体阻隔性能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5.1 课题研究目的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1.5.3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煤系高岭土补强性研究 |
2.1 概述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材料 |
2.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2.2.3 实验配方 |
2.2.4 试样制备 |
2.2.5 性能与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高岭土补强性能对比 |
2.3.2 不同填料补强性能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煤系高岭土的改性研究 |
3.1 概述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材料 |
3.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3.2.3 实验配方 |
3.2.4 试样制备 |
3.2.5 性能与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改性剂种类的研究 |
3.3.2 改性剂KH550用量的研究 |
3.3.3 改性时间的研究 |
3.3.4 FT-IR红外光谱分析 |
3.3.5 拉伸断面SEM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系高岭土在轮胎气密层中的应用 |
4.1 概述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原材料 |
4.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4.2.3 实验配方 |
4.2.4 试样制备 |
4.2.5 性能与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BIIR/CM并用比对气密层胶料性能影响 |
4.3.2 高岭土填充量对气密层胶料性能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煤系高岭土在乘用车密封条中的应用 |
5.1 概述 |
5.2 实验部分 |
5.2.1 主要原材料 |
5.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5.2.3 实验配方 |
5.2.4 样品制备 |
5.2.5 性能与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煤系高岭土等质量替代炭黑替代量的确定 |
5.3.2 煤系高岭土等体积替代炭黑替代量的确定 |
5.3.3 经济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云南某地高岭土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及其动力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岭土概况 |
1.1.1 高岭土矿产资源分布 |
1.1.2 高岭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
1.1.3 高岭土的理化性能 |
1.1.4 高岭土的表面改性 |
1.1.5 改性高岭土的应用 |
1.2 Y型分子筛概况 |
1.2.1 Y型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和性质 |
1.2.2 Y型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
1.2.3 Y型分子筛的改性研究 |
1.2.4 以高岭土为基础原料合成Y型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1.3 REY型分子筛合成的研究进展 |
1.3.1 稀土元素概况 |
1.3.2 稀土元素在分子筛中的作用 |
1.3.3 稀土分子筛概况 |
1.3.4 REY型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选题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设备 |
2.2 实验过程方法 |
2.3 实验表征及测试方法 |
2.3.1 化学组成的测定 |
2.3.2 热谱分析测定 |
2.3.3 物相结构分析 |
2.3.4 微观形貌表征 |
2.3.5 孔径分析 |
2.3.6 粒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岭土原料及煅烧改性后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
3.1 高岭土原料热重-差热分析 |
3.2 高岭土高温煅烧分析 |
3.2.1 常规煅烧分析 |
3.2.2 微波煅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岭土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
4.1 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
4.1.1 稀土添加量的影响 |
4.1.2 不同加料顺序的影响 |
4.1.3 导向剂陈化温度的影响 |
4.1.4 导向剂陈化时间的影响 |
4.1.5 晶化温度的影响 |
4.1.6 晶化时间的影响 |
4.2 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表征 |
4.2.1 化学物相分析 |
4.2.2 物相结构分析 |
4.2.3 微观形貌分析 |
4.2.4 孔径分布分析 |
4.3 合成REY型分子筛的对比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晶化动力学初步研究 |
5.1 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晶化动力学曲线 |
5.2 改性高岭土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活化能计算 |
5.3 化学试剂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的活化能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A 发表论文 |
附录B 所获奖励 |
(6)矿物质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污泥来源及危害 |
1.1.1 污泥来源与种类 |
1.1.2 污泥危害 |
1.2 污泥处理方式 |
1.2.1 典型污泥处理方式 |
1.2.2 污泥焚烧排放污染物 |
1.2.3 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 |
1.3 重金属排放控制研究 |
1.3.1 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特性研究 |
1.3.2 吸附剂控制重金属排放研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热力学形态模拟 |
2.1 实验材料分析 |
2.2 热力学模拟原理 |
2.3 模拟结果 |
2.3.1 温度对重金属形态影响 |
2.3.2 氧浓度对重金属形态影响 |
2.3.3 Cl对重金属形态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吸附剂吸附气态重金属氯化物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3.1.3 重金属分析方法 |
3.2 数据处理 |
3.2.1 重金属回收率 |
3.2.2 吸附效率计算公式 |
3.3 氯化物热力学形态模拟 |
3.3.1 热力学计算条件 |
3.3.2 热力学模拟结果 |
3.4 实验结果 |
3.4.1 高岭土吸附重金属氯化物 |
3.4.2 石灰石吸附重金属氯化物 |
3.4.3 蒙脱土吸附重金属氯化物 |
3.4.4 吸附剂筛选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性对高岭土吸附重金属氯化物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材料 |
4.1.2 高岭土改性方法 |
4.1.3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4.1.4 消解方法和数据处理 |
4.2 改性高岭土的性能 |
4.2.1 比表面积分析 |
4.2.2 表面形貌分析 |
4.2.3 热重分析 |
4.2.4 傅立叶红外分析 |
4.2.5 核磁共振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改性对高岭土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
4.3.2 水热改性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
4.3.3 吸附剂XRD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钙基吸附剂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影响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5.1.3 消解方法和重金属的测量 |
5.2 实验结果 |
5.2.1 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率的影响 |
5.2.2 Ca(OH)2 对灰渣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5.2.3 灰渣的形貌分析 |
5.2.4 灰渣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大宗量高效利用技术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岭土资源概况 |
1.2.1 高岭土的性质及应用 |
1.2.2 世界高岭土资源概况 |
1.2.3 我国高岭土资源概况 |
1.2.4 川南高岭石型硫铁矿尾矿资源概况 |
1.3 高岭土提纯、加工及综合利用现状 |
1.3.1 高岭土除铁研究 |
1.3.2 高岭土除钛研究 |
1.3.3 高岭土除碳研究 |
1.3.4 高岭土的表面改性 |
1.3.5 高岭土的综合利用现状 |
1.4 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 |
1.5 论文来源 |
1.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1.6.4 论文创新点 |
2 试验原料、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高岭石型硫铁尾矿 |
2.1.2 基准水泥和标准砂 |
2.2 试验试剂及试验仪器 |
2.2.1 试验试剂 |
2.2.2 试验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3.1 研究思路 |
2.3.2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
2.3.3 技术路线 |
3 川南高岭石型硫铁重选尾矿选矿试验 |
3.1 重选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
3.1.1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
3.1.2 原矿X射线衍射分析 |
3.1.3 原矿筛析试验 |
3.1.4 矿石中各矿物特征 |
3.2 重选尾矿浮选脱碳条件试验 |
3.2.1 磨矿细度曲线 |
3.2.2 磨矿细度试验 |
3.2.3 水玻璃用量试验 |
3.2.4 煤油用量试验 |
3.3 重选尾矿脱硫浮选条件试验 |
3.3.1 碳酸钠用量试验 |
3.3.2 水玻璃用量试验 |
3.3.3 丁黄药用量试验 |
3.4 重选尾矿脱碳浮硫开路试验 |
3.5 重选尾矿脱碳浮硫闭路试验 |
3.6 本章小结 |
4 高岭石型硫铁浮选尾矿作混凝土矿物外加剂 |
4.1 引言 |
4.2 高岭石型硫铁浮选尾矿性质 |
4.3 浮选尾矿煅烧温度试验 |
4.3.2 XRD分析 |
4.3.3 FTIR分析 |
4.3.4 电导率及比表面积测试 |
4.3.5 活性指数的测定 |
4.4 浮选尾矿煅烧时间试验 |
4.4.1 XRD分析 |
4.4.2 电导率及比表面积测试 |
4.4.3 活性指数的测定 |
4.5 煅烧高岭土磨矿细度试验 |
4.5.1 磨矿细度的测定 |
4.5.2 电导率的测定 |
4.5.3 活性指数的测定 |
4.6 煅烧高岭土的表征分析 |
4.6.1 微观形貌 |
4.6.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4.6.3 毒性浸出 |
4.7 煅烧高岭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特性 |
4.7.1 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
4.7.2 水泥凝结性能 |
4.7.3 混凝土力学及施工性能 |
4.8 煅烧高岭土对水泥水化硬化的作用机理 |
4.8.1 水泥的水化放热特性 |
4.8.2 水泥水化产物的热分析 |
4.8.3 水泥水化产物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5 表面改性煅烧高岭土用作橡塑填料试验 |
5.1 引言 |
5.2 改性煅烧高岭土的制备及表征 |
5.2.1 改性煅烧高岭土的制备 |
5.2.2 吸油值的测定 |
5.2.3 煅烧高岭土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 |
5.2.4 改性煅烧高岭土的FTIR分析 |
5.3 改性煅烧高岭土充填三元乙丙橡胶试验 |
5.3.1 试样制备及物料配方 |
5.3.3 改性煅烧高岭土用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4 橡胶断面微观形貌 |
5.4 改性煅烧高岭土充填聚丙烯塑料试验 |
5.4.1 试样制备及物料配方 |
5.4.2 改性煅烧高岭土用量对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3 塑料断面的微观形貌 |
5.5 本章小结 |
6 经济效益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高岭土的酸改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岭土的组成、晶体结构与形貌特征 |
1.1.2 用途 |
1.1.3 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 |
1.1.4 改性方法 |
1.2 酸改性高岭土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高岭土样的测试和表征 |
2.1 测试和表征方法 |
2.2 测试表征结果和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岭土的酸改性 |
3.1 主要的化学试剂和实验原料 |
3.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原理 |
3.4 一步法酸改性高岭土 |
3.4.1 方法步骤 |
3.4.2 结果和讨论 |
3.5 分步法酸改性高岭土 |
3.5.1 方法步骤 |
3.5.2 结果与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硫酸改性高岭土的动力学研究 |
4.1 文献中的反应机理 |
4.2 实验 |
4.2.1 实验试剂、原料和器材、设备 |
4.2.2 实验步骤 |
4.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岭土基固体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5.1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
5.2 实验 |
5.2.1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制备 |
5.2.2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负载 |
5.2.3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合成 |
5.3 结果和讨论 |
5.4 密闭酯化法可行性的研究 |
5.4.1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
5.4.2 实验过程 |
5.4.3 结果与讨论 |
5.5 催化剂在其他酯化反应中的尝试 |
5.5.1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
5.5.2 对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 |
5.5.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岭土基固体催化剂用于PET废料回收 |
6.1 PET简介 |
6.2 PET醇解法反应过程 |
6.3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
6.4 实验 |
6.5 结果和讨论 |
6.5.1 下层水洗液的气相色谱分析 |
6.5.2 上层水洗液的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 |
6.5.3 其他反应条件下产品的液相色谱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附录1 络合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铝含量 |
附录2 溶液酸值的测定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煤系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系高岭土表面改性 |
1.1 煤系高岭土表面改性机理 |
1.2 表面改性工艺和设备 |
1) 高速捏合机改性。 |
2) 连续改性机改性。 |
3) 高频振动研磨机表面改性。 |
2 表面改性煅烧高岭土的应用 |
2.1 在中、高档涂料中的应用 |
2.2 在橡胶中的应用 |
2.3 在塑料中的应用 |
2.3.1 在PVC高压电缆中的应用 |
2.3.2 在PE农膜中的应用 |
2.3.3 在PP中的应用 |
2.3.4 在PA6和PA66中的应用 |
2.4 部分替代颜料钛白粉用于高分子材料 |
3 结束语 |
四、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硅烷偶联剂改性对煅烧高岭土性能影响研究[J]. 张鹏,张金才,程芳琴. 非金属矿, 2021(05)
- [2]表面空位对高岭土高温吸附PbO蒸气的影响[D]. 吕文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超声波辅助改性煅烧煤系高岭土及其吸油性能研究[D]. 张涛.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4]煤系高岭土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D]. 张庆斌.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云南某地高岭土一步法合成REY型分子筛及其动力学初步研究[D]. 和媛.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矿物质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D]. 夏志鹏. 东南大学, 2019(05)
- [7]川南高岭石型硫铁尾矿大宗量高效利用技术研发[D]. 李汉弘. 西南科技大学, 2017(01)
- [8]高岭土的酸改性及其应用[D]. 许贵洲. 南京大学, 2015(05)
- [9]煤系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在高分子制品中的应用[A]. 李宝智. 2014年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4
- [10]煤系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J]. 杨云翠,兰勇晋,亢小丽,张红梅,文海荣. 山西化工,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