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彻清洁生产理念(论文文献综述)
邹健[1](2021)在《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羁绊。20世纪下半叶,受人类中心主义等价值取向的影响,生态问题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危害和力度进一步加深。为此,必须确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调的生态价值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来客观评价人类自身决策与行为的得与失。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是围绕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普遍性、基础性和现实性问题来展开,并用哲学视角进行分析总结而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思想的演进为发展脉络,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的客观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内容,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永续发展为落脚点,旨在推动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进一步探索实现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的一种科学价值取向。文章通过纵向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发展历程以及横向探索其形成的条件以及内涵、特征,来论证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文章首先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就其形成条件、发展阶段进行了探索,旨在阐明其产生的必然性及存在的合理性。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严峻的生态危机与社会阶级矛盾以及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并在扬弃机械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生态价值观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发展史为线索,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为蓝本,可以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发展与演变归纳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与发展期四个阶段,以此来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发展的历史规律。其次,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包含着一个价值立场、一套价值尺度和一个价值目标。一个价值立场是指尊重自然的基础性与先在性,承认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对象性关系,重视人的主体性与实践的中介作用的价值立场。一套价值尺度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上包含自然的稳态发展与社会物质变换的合理性两个维度,微观上包括人的内在和谐与劳动的自由自觉性两个方面,是一套衡量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共生的价值尺度。一个价值目标是指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具体包括自然力的可持续发展,政治制度的生态化变革,精神文化的生态化转向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尊重与维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内容可以提炼出以下特征,即实践唯物性、批判超越性、系统整体性、循环持久性与人文性。最后,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意义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启示。就意义而言,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揭露了当下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实践和道德领域深化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并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自然中心主义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价值选择。就实践启示而言,它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而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看:在经济领域,要变观念、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在制度领域,要完善制度和法律设计,为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护航;在精神文化领域,要发展生态文化,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大众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法制与生态消费观念;除此之外,在生态问题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强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协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引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凝结,是人类哲学发展史的必然产物,是回应也是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它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有利于推动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并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贾潇寅[2](2020)在《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工业时代以来世界上使用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能源之一。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化的进程极大地削弱了煤炭的地位,但是煤炭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长期必不可少的能源,尤其是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而现如今,许多高精度工业和高耗能企业关于煤炭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选煤厂提供的精煤、中煤等再加工煤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21世纪以来,我国选煤行业在其发展区域、发展行业、发展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同时由于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高、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较多,不仅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对水、电能源的供应和管理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选煤厂要想实现可持续弹性发展,兼顾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十分必要。清洁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一直到21世纪初,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和试点工作,随后很多省市响应国家相应政策的倾斜方向,初步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促进清洁生产推进的试行政策和法规文件,石化、冶金等行业的部分企业也适时进行了生产加工设备的改良换代,并且引进了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人才。然而,清洁生产的有效实施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研发、操作人才,更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相对于国外同期的先进管理水平,我国煤炭行业对于清洁生产的管理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体系建设,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山西作为产煤大省,在煤炭行业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力度抓清洁生产。本文以山西省汾西矿业有限集团所属低硫煤井双柳矿新建的选煤厂为例,基于清洁生产发展的标准要求,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选煤厂煤炭采选清洁生产实施整个流程展开评价,在利用资源耗竭系数和环境影响潜值的选样综合计算识别出高耗能生产工艺、环节和部位,以及污染排放超标或者是异于其他先进选煤厂的废弃物种类,追根溯源,进一步深入找出该厂资源控制、清洁生产责任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打破常规末端治理的思路,对于该选煤厂在设备的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以及相应的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为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的全面实现提供一种合理构想,也希望可以为其他同类型行业提供借鉴。
张文靓[3](2020)在《H矿业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前些年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普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这些企业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煤炭行业,是我国十三个重污染行业其中一员,是国家为改善环境、追求绿色生态所要重点进行整治的行业对象。由于煤炭行业为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主要的能源支撑,因此开采规模大、耗费能源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性强。由于国家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环保部门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力度,煤炭行业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改善环境污染,从而满足企业可以符合环保要求、进行正常生产。2018年我国为了保护环境,制定了缴纳环保税这一规定,由于煤炭企业对环境的高破坏性,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进行来治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煤炭行业虽然成为带动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产生了废气、废水、地面大面塌陷等生态破坏。随着环保部门的日益严格要求,煤炭企业也继续增加保护、治理环境方面的投入,从而导致环境成本日益增多,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断缩减。加之目前天然气等新兴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导致煤炭产能过剩,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风险。所以,让企业关注环境成本,通过有效手段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实现长远发展。本文以H矿业公司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了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着对环境成本控制重视力度不足、环境成本核算与分配不科学、未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缺乏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在绩效考核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而根据H矿业公司现阶段的问题和自身实际设计出一套包含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优化方案。其中,事前控制从强化环境成本控制意识、树立科学理念、健全机构、开展环境与分析与加强矿井设计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进行叙述;事中控制的优化包括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单独核算账户、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和分析;事后控制阶段则强调开展环境成本控制考核、实施环境成本审计和生产污染后专项控制、对尾矿进行再处理。本文最后分析了H矿业公司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优化带来的预期效果,该套优化方案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资产与效益、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与“三废”排放,企业管理者可及时掌握环境成本信息,提高业绩评价,促进企业革新观念,从而提升整体的环保意识。针对H矿业公司未来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和财务人员素质、加强环境成本核算理论研究和清洁技术的研发、使用等保障措施,从而可以使H矿业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优化得到更好地实施。
董金朋[4](2020)在《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省是蛋鸡养殖大省,2018年全省鸡蛋产量约400万吨,占全国鸡蛋总产量的13%,位居全国第1。山东省蛋鸡产业发展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蛋鸡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养殖污染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和鸡蛋质量安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表明,蛋鸡养殖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是从源头上解决蛋鸡养殖污染、促进蛋鸡产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咨询专家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进化博弈理论,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从理论基础、描述性分析、计量分析、演进机制分析和对策建议等5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相关问题。具体研究方法与结论如下: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涉及从源头预防(投入品选择)、过程控制(饲养管理、饲养员健康、疾病防疫)和末端治理(废弃物处理)3个阶段5个方面。蛋鸡养殖场户对这5个方面的认知与行为直接影响养殖污染的形成与排放。山东省16地市47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蛋鸡养殖场户对源头预防环节的投入品选择有着较好的认知与行为,但饲用水选择较差,34.07%的养殖场户选择使用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深井水进行饲喂;对饲养员体检和疾病防疫的行为较差,42.97%的饲养者“很少体检”或“从不体检”;6.04%的蛋鸡养殖场户做不到科学合理的处理蛋鸡粪污,将蛋鸡粪污直接废弃。基于472份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确定了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养殖规模、受教育年限、收入占比、养殖场选址认知、饲料标准认知、行为态度和政府支持力度等7个因素对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实施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养殖模式和设备配置认知有显着负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和政府支持力度是表层直接因素,养殖场选址认知、设备配置认知和饲料标准认知是中层间接因素,养殖模式、收入占比、受教育年限和养殖规模是深层根源因素。政府的环境规制是推进蛋鸡养殖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的外在动力。采用双种群进化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分析了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和政府环境规制之间的策略选择决策。研究结果表明,清洁生产养殖成本、清洁生产养殖收益、养殖污染处罚力度、所缴环保税额和绿色鸡蛋份额对蛋鸡养殖场户的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政府监管成本和双方策略选择形成的社会效益(即环境效益和社会公信力)对政府的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作用效果为:降低清洁生产成本、提高清洁生产养殖收益、提高政府处罚力度、减免所缴环保税额、增加绿色鸡蛋份额能够促进蛋鸡养殖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和提高社会效益能够促进政府实施高强度环境规制。为促进蛋鸡养殖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从蛋鸡养殖场户、外部环境支持、市场引导以及政府监督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认知,促进实施清洁生产行为;二是加大外部环境支持,保障养殖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三是加强市场引导作用,激励养殖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四是提高监督机构清洁生产监督力度,规范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
侯昊晨[5](2020)在《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海参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海参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渔业支柱产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其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企业内部存在资源能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量大,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基于环境绩效的合作伙伴筛选和协调机制等问题。清洁生产作为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关键节点,为海参行业资源优化管理及污染控制提供实施途径。目前,我国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海参生产缺乏清洁生产评价技术和指标体系,供应链企业间缺少基于环境绩效的绿色供应商筛选方法和绿色网络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开展了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将清洁生产的系统边界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供应链层面,分别进行了海参行业生命周期评价、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三个方面的研究,上述研究能够为清洁生产在海参生产企业尺度和供应链尺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海参生产过程与生产技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的生命周期清单,量化并分析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海参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室内人工育苗、滩涂池塘养殖及盐渍海参加工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1.21E-08 yr、7.39E-09 yr 和 1.11E-09 yr,室内人工育苗阶段具有最大的环境影响,海洋水生生态毒性潜值(MAETP)是贡献度最大的环境影响类型,电力、化石能源消耗及较大的海水需求量是海参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关键因素。海参生产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网箱育苗的环境影响潜值为1.15E-09 yr,与室内人工育苗相比降低了 90.50%;外海底播增殖的环境影响潜值为4.16E-10 yr,与滩涂池塘养殖相比降低了 94.37%,证明上述生态技术在降低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优越性。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本文提出调整能源类型等多项环境影响改进措施。(2)建立了包括海参育苗、养殖及加工业三个方面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将产地适宜性指标纳入海参育苗和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以大连市两家大型海参生产企业的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为例分别开展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家企业在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的清洁生产水平均为Ⅱ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案例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较好,但仍然具有一定清洁生产改进潜力,上述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证明本文建立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案例企业海参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节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清洁生产改进措施。(3)针对海参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首先从企业角度建立了适用于海参生产企业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筛选方法,指导企业选择绿色供应链最佳合作伙伴。而后从供应链角度构建了基于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及绿色消费三个要素,节点企业、技术模式及供应职能三个层级,环境、经济及生产三个绩效系统耦合的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综合能耗最小化和产品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结合改进逼近理想解法计算优化结果,为海参行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优化案例研究中,以原料采购量和市场需求量作为约束条件,分别设定了四种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不约束市场需求量及原料采购量的优化方案S4(生态网箱育苗—外海底播增殖—底播盐渍加工—精品门店销售)综合能耗为51600 kgce,产品利润为1185万元,在四种优化方案中综合绩效最优。研究结果表明:海参行业供应链层面的清洁生产应通过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及绿色消费的共同实施来降低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产品利润。
朱小勇[6](2020)在《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环境管理对于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意义,如何在保证生产过程环保的同时又不损害其盈利能力,是目前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能对企业的经济、环境效益产生积极影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文献和实践案例对这两种手段的分歧和趋同研究较少,难以界定影响程度,形成协同的方法,本研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集成效应以及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层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加工制造系统固有能效属性及其优化创建方法研究(编号:51775392)”等项目的资助下,对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系统扩散和实践方法集成协同如何对制造企业的运营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对产生集成协同机制的影响、驱动因素和集成协同融合程度展开研究,并对其集成协同管理体系、应用路径和评价体系等实现路径进行设计,为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对制造企业运营绩效影响分析。提出了基于田口试验设计法、测量精益浪费分析法、“3R”技术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对固体废物消除绩效的影响程度,证实精益与绿色制造的兼容性和协同作用;提出了精益绿色制造标杆管理模型(LGMB)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对企业绩效集成协同作用的评估方法;通过对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到同行业和供应链对制造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绩效评估框架,建立了基于创新扩散理论(IDT)的扩散三阶段过程对绩效的影响结构假设与平衡计分卡(BSC)四个维度之间的绩效输出关系,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产生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方法研究。建立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层次结构,提出了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FANP)和模糊复杂比例分析法(Fuzzy-COPRAS)的企业精益和绿色实践对生产过程效率提升和能源优化影响评估方法;构建了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践方法集成管理框架,对企业现有运营系统进行整合;并通过某汽车企业和基于碳效率的价值流程图应用案例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验证。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协同机制研究。以企业内因——人员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的人员跨部门协同目标评价指数与障碍因素分析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了基于决策实验室技术(DEMATEL)方法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影响因素;为有效评价精益绿色系统集成协同融合的程度提出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能力成熟度模型(LGCMM)框架,建立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集成协同(LGS)数学模型,对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实施水平成熟度进行评估。为研究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集成协同运行的实现路径,归纳总结出在中国制造企业应用精益绿色制造来实现可持续运营的具体策略和路径,并进一步逻辑推演出具体框架体系。该运行体系从战略、运营、操作三个层面系统结合而成,并包含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和工具来指导制造企业成为精益绿色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杜岩[7](2020)在《A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污染雾霾、气候反常、海平面的上升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经济生活的稳定性和质量,我们已经开始承担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风险和后果。企业需要作为经济社会的主体和参与者,不能再以简单牺牲生态环境效益的方式换取利润,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一种生态优先的的发展方式。造纸技术和产业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纸产品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文化的传播、人民的生活、工农业及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但是我国造纸产业在快速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废气污染、固体废物的污染、水污染等。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相关问题愈发严格要求,造纸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开始加大环保方面的高新技术投入,如更新生产工艺、研发新材料技术、节能低碳减排。环境保护成本的不断增加会直接降低造纸企业的效益,企业负担加重,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过高的企业环境保护成本的支出也有可能会直接导致造纸企业根本不愿意去承担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保护责任。因此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环境保护成本支出重视程度,并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文章案例选取A造纸企业,对于A造纸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构成,以及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A造纸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分类归集环境成本,然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A造纸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综合研究当前的A造纸企业在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存在不足和管理漏洞。得出以下结论:A造纸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主要集中在事后处理阶段,事前事中阶段预防措施不足,尽管环境成本在不断的增长,企业受益程度却没有增加。因此本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当前该企业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管理建议,并从企业内部与外部提出了相关保障性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以A企业为案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将理论结合现实,分析企业具体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缺陷,丰富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案例研究,为企业具体应用环境成本控制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本文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A造纸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将定性问题通过科学的计算转换为定量问题,拥有一些创新性。
刘鹏[8](2020)在《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绿色矿山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和发展方式,是践行“两山理论”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在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绿色矿山建设成为煤炭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露天煤矿绿色矿山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是绿色矿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进程的回顾,结合绿色矿山建设的具体要求,总结了露天煤矿绿色矿山建设历史发展路径—“环保—高效—安全”,结合露天煤矿的具体生产特点和环节,确定了绿色露天煤矿建设的核心内涵,根据我国露天煤矿具体分布情况和具体特征,提出了我国露天煤矿绿色矿山分类建设、分类评价的总体方略和方针。结合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的核心内涵和露天煤矿具体特征,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各评价指标内在联系,从安全、高效、环保三个维度构建了“3-9-35-69”四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类指标计算模型和方法。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的原则,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及要求,设计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评分方法、等级划分和评价方式,并依据露天煤矿的特点,借鉴图论与网络结构里中心性的概念,考虑“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接触中心性”,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建立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模糊评价集,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了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整体的隶属度,给出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计算公式,依据评价流程,运用Java语言,开发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软件。以我国不同区域、类型的3个典型露天煤矿作为绿色度评价实例,通过收集露天煤矿具体评价指标值,运用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软件对3个露天煤矿进行综合评价,A矿绿色度评分为95.05分,属于一级绿色露天煤矿;B矿绿色度评分为82.05,属于二级绿色露天煤矿;C矿绿色度评分为74.25,属于三级露天煤矿。根据绿色度评价报告,进行了横向对比,并提出了相应的露天煤矿绿色度改善措施。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我国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丰富了绿色矿山理论,有助于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该论文有图19幅,表15个,参考文献124篇。
耿苗苗[9](2020)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世界范围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累积量越来越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污染直接间接地损害着人们的健康,而我国每年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产量也很惊人。通过对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的研究,能更好地显现立法存在的问题,促进新型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同时也应意识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除了高度的污染性和危险性外,它还具有较高的资源性。通过立法促进对资源的尽可能循环利用,有利于缓解社会发展和资源紧缺的矛盾,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指的是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废弃的产品,但在法律文件中应有所扩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污染防治不同于一般固体废弃物,它的随意拆解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既要考虑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又要考虑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效率。早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专项立法之前,“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理念就在世界范围内对污染应对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并在之后逐步渗透到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立法中。文章通过对立法过程的历史分析以及法律文件的介绍,呈现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和问题。文章也通过引述代表性国家的相关立法和制度,思考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后通过反思本国立法结构和立法内容的不足之处,借鉴域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的立法实践,针对突出问题切实提出完善策略并认真分析和比较“生产者责任延伸”的通行标准,对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的体制管理改革提出设想。
王承宾[10](2019)在《试论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性所作出的分析评价,其不仅包括对项目实施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预测性分析,还包括针对分析得出的环境影响问题所提出的治理建议。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清洁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该理念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也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意义、现存问题及应对建议进行讨论。
二、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彻清洁生产理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彻清洁生产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和难点 |
2.创新点 |
一、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
(一)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概念的界定 |
(二)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
1.工业革命引起了严峻的生态危机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激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
3.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生态价值观的变革 |
(三)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
1.扬弃机械论天人二分的生态价值观 |
2.扬弃黑格尔唯心辩证的生态价值观 |
3.扬弃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观 |
(四)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
1.孕育与萌发期 |
2.建构与形成期 |
3.成熟完善与发展期 |
二、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内容与特征 |
(一)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价值立场 |
1.承认自然的基础性与先在性 |
2.指出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 |
3.注重对象性活动的中介作用 |
(二)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状态的价值尺度 |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物质变换的协调性 |
3.劳动的自由自觉性 |
4.实践主体的内在和谐性 |
(三)探索社会发展新模式的价值目标 |
1.自然力的可持续发展 |
2.制度设计的生态化变革 |
3.文化发展的生态化走向 |
4.生态权益的普适性维护 |
(四)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特征 |
1.批判超越性 |
2.系统整体性 |
3.循环持久性 |
三、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意义与实践启示 |
(一)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意义 |
1.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 |
2.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 |
3.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价值选择 |
(二)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启示 |
1.经济发展生态化:变革生产理念,调整产业结构 |
2.制度法治生态化:完善制度设计,提供法治保障 |
3.文化意识生态化:发展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意识 |
结语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的方法 |
1.2.2 研究的思路 |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清洁生产相关研究 |
1.3.2 国内清洁生产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借鉴 |
2.1 清洁生产管理的内涵 |
2.1.1 清洁生产的定义 |
2.1.2 清洁生产管理的内涵 |
2.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技术框架 |
2.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
2.2.2 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特点 |
2.2.3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
2.3 生命周期评价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双柳矿选煤厂的生命周期评价 |
3.1 双柳矿新建选煤厂简介 |
3.2 双柳选煤厂清洁生产概况 |
3.2.1 宣传教育 |
3.2.2 机构设定 |
3.2.3 管理制度 |
3.2.4 工艺措施 |
3.3 选煤厂清洁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 |
3.3.1 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
3.3.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
3.3.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
3.3.4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
4.1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4.1.1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 |
4.1.2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原则 |
4.2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设置 |
4.3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运作 |
4.3.1 清洁生产管理的技术支持 |
4.3.2 清洁生产管理的控制方案 |
4.3.3 清洁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实 |
第五章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实施保障 |
5.1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的内部保障 |
5.1.1 制定清洁生产条例 |
5.1.2 制定设备管理标准 |
5.1.3 营造清洁生产文化 |
5.1.4 设立清洁生产基金 |
5.2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的战略保障 |
5.2.1 申请ISO标准体系相关认证 |
5.2.2 实行环境会计制度 |
5.2.3 争创环境先进企业称号 |
5.2.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
5.3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的政策保障 |
5.3.1 强制性政策 |
5.3.2 激励性政策 |
5.3.3 压力性政策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3)H矿业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环境成本相关概念 |
2.1.1 环境成本含义和特点 |
2.1.2 环境成本分类 |
2.2 环境成本控制相关概念 |
2.2.1 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 |
2.2.2 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 |
2.2.3 环境成本控制的三个阶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全过程管理理论 |
2.3.2 社会责任成本理论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4 清洁生产理论 |
2.4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述 |
2.4.1 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
2.4.2 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步骤 |
2.4.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
3 H矿业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
3.1 H矿业公司简介 |
3.2 H矿业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现状 |
3.2.1 员工环境成本控制意识情况——问卷调查形式 |
3.2.2 环境成本的现行核算与控制 |
3.2.3 环境成本的构成情况 |
3.2.4 环境成本审计和绩效考核情况 |
3.3 H矿业公司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1 对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视力度不足 |
3.3.2 现行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与分配不合理 |
3.3.3 未实施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
3.3.4 在绩效考核中环境成本考核力度不足 |
3.3.5 缺乏环境成本审计 |
4 H矿业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
4.1 事前控制的优化方案 |
4.1.1 提高环境成本控制意识 |
4.1.2 树立科学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
4.1.3 健全环境成本控制机构 |
4.1.4 开展环境预分析 |
4.1.5 加强矿井设计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
4.2 事中控制的优化方案 |
4.2.1 实施清洁生产 |
4.2.2 建立环境成本核算账户 |
4.2.3 引入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 |
4.2.4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环境成本分析 |
4.3 事后控制的优化措施 |
4.3.1 开展环境成本控制考核 |
4.3.2 实施环境成本审计 |
4.3.3 实施生产污染后专项控制,提高废物利用率 |
4.3.4 对尾矿进行再处理 |
5 H矿业公司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的预期效果分析和保障措施 |
5.1 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的预期效果分析 |
5.1.1 革新企业观念,提升环保意识 |
5.1.2 提高环保资产与效益 |
5.1.3 降低资源消耗与“三废”排放 |
5.1.4 及时掌握环境成本信息,提高业绩评价 |
5.2 未来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的保障措施 |
5.2.1 提高企业管理层重视,发动全员参与 |
5.2.2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
5.2.3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核算研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
1.2.2 农业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
1.2.3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
1.2.4 蛋鸡养殖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
1.2.5 关于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述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
2.1 基本概念及内涵界定 |
2.1.1 清洁生产 |
2.1.2 蛋鸡养殖清洁生产 |
2.1.3 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 |
2.2 蛋鸡养殖污染形成过程分析 |
2.2.1 投入过程中污染的形成 |
2.2.2 饲养过程中污染的形成 |
2.2.3 产出过程中污染的形成 |
2.3 清洁生产行为的效应分析 |
2.3.1 清洁生产行为的环保效应分析 |
2.3.2 清洁生产行为的质量安全效应分析 |
2.4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循环经济理论 |
2.4.2 计划行为理论 |
2.4.3 进化博弈理论 |
3 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3.1 数据来源及其样本特征 |
3.2 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认知与行为分析 |
3.2.1 源头预防阶段 |
3.2.2 过程控制阶段 |
3.2.3 末端治理阶段 |
4 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实施意愿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
4.1 研究假说 |
4.2 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4.2.1 计量模型构建 |
4.2.2 变量选择 |
4.3 估计结果与讨论 |
4.3.1 估计结果 |
4.3.2 结果讨论 |
5 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演进机制分析 |
5.1 清洁生产行为选择的进化博弈模型 |
5.1.1 问题描述与假定 |
5.1.2 参数假设 |
5.1.3 进化博弈的支付矩阵 |
5.1.4 复制动态及其进化稳定策略 |
5.2 进化稳定策略影响因素分析和讨论 |
5.2.1 参数?P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2 参数?C_1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3 参数?C_2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4 参数?T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5 参数?B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6 参数?β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7 参数M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8 参数S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9 参数Q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2.10 参数F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5.3 数值仿真与分析 |
5.3.1 仿真参数假设 |
5.3.2 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
6 改善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6.1 提高蛋鸡养殖场户认知,促进清洁生产行为实施 |
6.1.1 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
6.1.2 培育养殖典型,保障养殖收入 |
6.1.3 规范清洁生产行为,提高养殖标准 |
6.2 加大外部环境支持,保障清洁生产行为的形成 |
6.2.1 均衡财政支持,保证清洁生产行为畅通性 |
6.2.2 加大技术支撑,保障清洁生产行为科学有效实施 |
6.2.3 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养殖行为 |
6.2.4 强化多元管理,引导清洁生产行为法制化 |
6.3 加强市场引导作用,激励清洁生产行为的形成 |
6.3.1 提高蛋鸡养殖场户参与度,完善清洁生产市场机制 |
6.3.2 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废弃物再利用市场化 |
6.3.3 引导清洁生产产品市场化,合理分配市场收益 |
6.4 提高监督机构清洁生产监督力度,规范清洁生产行为形成 |
6.4.1 实施养殖全过程监督,保证各环节符合清洁要求 |
6.4.2 加强各方合作监督,充分发挥参与主体监督作用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写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海参行业生产现状 |
1.1.2 海参行业生产流程分析 |
1.1.3 海参行业资源环境问题分析 |
1.2 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
1.2.1 清洁生产定义与政策介绍 |
1.2.2 清洁生产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
1.3.1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 |
1.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1.3.3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 |
1.4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 |
1.4.1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现状 |
1.4.2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2 海参行业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
2.1 引言 |
2.2 海参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
2.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
2.2.2 海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2.2.3 清单分析 |
2.2.4 影响评价 |
2.2.5 结果解释与改进措施 |
2.3 海参生产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
2.3.1 育苗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
2.3.2 养殖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
2.4 不确定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 引言 |
3.2 海参育苗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2.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
3.2.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
3.2.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
3.2.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
3.2.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
3.2.6 案例研究 |
3.3 海参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3.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
3.3.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
3.3.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
3.3.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
3.3.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
3.3.6 案例研究 |
3.4 海参加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4.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
3.4.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
3.4.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
3.4.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
3.4.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
3.4.6 案例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4.3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筛选方法 |
4.4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 |
4.4.1 绿色要素 |
4.4.2 结构层级 |
4.4.3 绩效内容 |
4.5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 |
4.5.1 网络优化模型 |
4.5.2 网络优化算法 |
4.5.3 网络优化案例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海参生产过程与技术生命周期清单数据蒙特卡罗模拟结果 |
附录B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及评价结果 |
附录C 海参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表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及兼容性研究现状 |
1.2.2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现状 |
1.2.3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实证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研究 |
2.1 精益绿色制造技术集成协同对废弃物减少绩效的影响 |
2.1.1 精益绿色制造技术集成绩效相关分析与假设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2.1.4 试验结论 |
2.2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实施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2.2.1 问题的提出 |
2.2.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
2.2.3 实证分析与结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效应研究 |
3.1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对组织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构建 |
3.1.1 模型假设的理论基础 |
3.1.2 理论假设和框架模型 |
3.2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对组织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
3.2.1 量表变量设计和数据收集整理 |
3.2.2 实证方法的选取 |
3.2.3 假设检验分析与结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方法研究 |
4.1 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实践方法评价与集成 |
4.1.1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多目标评价体系 |
4.1.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 |
4.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应用案例研究 |
4.2.1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案例 |
4.2.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基于碳效率指标的价值流程图应用案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机制研究 |
5.1 基于内部人员跨部门整合的精益绿色制造协同机制 |
5.1.1 问题的提出 |
5.1.2 内部人员横向整合构建跨部门精益绿色共同目标 |
5.1.3 内部人员纵向整合识别精益绿色实践实施障碍 |
5.2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精益绿色制造协同机制 |
5.2.1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驱动因素分析 |
5.2.2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驱动因素评价 |
5.3 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制造集成协同模型 |
5.3.1 精益绿色协同模型概念框架 |
5.3.2 精益绿色协同模型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运行设计 |
6.1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管控战略方法 |
6.2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在运营层面的运行 |
6.2.1 全局精益绿色 |
6.2.2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核心要素 |
6.3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在操作层面的运行 |
6.4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
6.5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案例分析 |
6.5.1 公司运营层面的策划 |
6.5.2 公司制造车间操作层面实施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7)A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环境成本的内容和分类的研究 |
1.3.2 关于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 |
1.3.3 关于环境成本绩效评价的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2 环境成本控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环境成本控制相关概念 |
2.1.1 环境成本概念及分类 |
2.1.2 环境成本控制内涵 |
2.2 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概念 |
2.2.1 环境绩效概念 |
2.2.2 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方法 |
2.3 环境成本控制理论基础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3 环境经济学理论 |
3 A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概况 |
3.2.1 企业环境管理状况 |
3.2.2 环境成本支出构成 |
3.2.3 环境成本支出情况 |
3.3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影响因素 |
3.3.1 管理层的决策影响 |
3.3.2 外部监督因素 |
3.3.3 法律法规的影响 |
4 A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及问题分析 |
4.1 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 |
4.1.1 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基本步骤 |
4.1.2 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结果 |
4.2 事前控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
4.2.1 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不明确 |
4.2.2 环境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 |
4.3 事中控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
4.3.1 生产理念与生产方式不环保 |
4.3.2 环境成本统计与核算情况不良 |
4.4 事后控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
4.4.1 职工绩效考评体系中环境因素缺失 |
4.4.2 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 |
5 A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优化 |
5.1 完善事前预防机制 |
5.1.1 树立科学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
5.1.2 健全环境成本控制机构 |
5.1.3 开展环境保护预评价工作 |
5.2 完善事中控制机制 |
5.2.1 改善经营理念,绿色科学生产 |
5.2.2 加强日常环境信息管理 |
5.2.3 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5.3 完善事后处置机制 |
5.3.1 提高排放物循环利用率 |
5.3.2 构建完善的职工绩效考核体系 |
5.4 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
5.4.1 加强企业自身发展 |
5.4.2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8)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绿色矿山概念及内涵 |
2.2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理论基础 |
2.3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3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综合评价基础 |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4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模型构建 |
4.1 评价方法介绍 |
4.2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模型 |
4.3 露天煤矿绿色度评价软件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5 露天煤矿绿色度评价实例研究及绿色度改善路径 |
5.1 北方某大型露天煤矿A矿绿色度评价 |
5.2 南方某小型露天煤矿B矿绿色度评价 |
5.3 北方某小型露天煤矿C矿绿色度评价 |
5.4 不同区域、类型露天煤矿绿色度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7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相关概念 |
1.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关概念与内涵 |
1.1.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关概念 |
1.1.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内涵范围 |
1.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及防治 |
1.2.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污染性 |
1.2.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 |
第二章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
2.1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发展 |
2.1.1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立法修改过程 |
2.1.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立法背景 |
2.1.3 “循环经济”理念对污染防治立法的渗透过程 |
2.1.4 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加紧限制“洋垃圾”入境 |
2.2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
2.2.1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相关法律 |
2.2.2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相关法规 |
2.2.3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相关规章 |
2.2.4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其他相关文件 |
2.3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总结 |
2.3.1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指导理念 |
2.3.2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框架体系 |
2.3.3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突出问题 |
第三章 域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考察 |
3.1 欧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考察 |
3.1.1 欧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概述 |
3.1.2 欧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启示 |
3.2 日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考察 |
3.2.1 日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概述 |
3.2.2 日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启示 |
第四章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的完善 |
4.1 深化“循环经济”立法指导思想 |
4.1.1 “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立法的合理性 |
4.1.2 明确“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思想地位 |
4.2 明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责任主体 |
4.2.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概况 |
4.2.2 回收责任主体不同于回收主体 |
4.3 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有效确立 |
4.3.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立法基础 |
4.3.2 重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
4.4 完善立法体系和内容的其他建议 |
4.4.1 立法体系和内容应相应拓宽和下沉 |
4.4.2 立法中应增加有效的监督赏罚机制 |
4.4.3 立法中应明确各方主体的具体责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试论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意义 |
1.1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控制效果 |
1.2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建议科学性 |
1.3 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多重效益的实现 |
2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应用的问题 |
2.1 清洁生产的技术评估体系不完善 |
2.2 当前我国清洁生产技术体系仍不成熟 |
2.3 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对清洁生产认识不足 |
3 基于清洁生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
3.1 加快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的建设 |
3.2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
3.3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的清洁生产技术能力建设 |
结束语 |
四、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彻清洁生产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研究[D]. 邹健.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研究[D]. 贾潇寅.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H矿业公司的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研究[D]. 张文靓.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D]. 董金朋.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5]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D]. 侯昊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6]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D]. 朱小勇.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7]A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 杜岩.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8]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路径研究[D]. 刘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立法研究[D]. 耿苗苗. 兰州大学, 2020(01)
- [10]试论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王承宾.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