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高等级公路收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汪虹[1](2019)在《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相互联通的高速公路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高速路口间的行车路径也越来越丰富,造成车主在行驶过程中的多种选择,带来了多义性路径收费问题。如何针对车主的选择进行不同的收费和路费拆分就成为高速公路多义性环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正确的路费拆分和收费标准,就需要进行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研究,精确识别出车辆的行驶路径,这样才能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的公平性、合理性、高效性,使路网的交通达到最佳状态。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进行研究,结合新疆高速公路ETC开通和多义性环网情况,提出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方案。基于目前新疆地区高速路网收费系统现状,通过对联网收费总中心系统升级、地州分中心改造、收费站改造、收费车道改造、链路建设等几个方面的介绍,阐述了具体如何通过对硬软件系统改造实现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成功应用。最后,从经济、节能、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及环境影响上对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马力[2](2015)在《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它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则是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由于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研究也没有完整的、全面的、深入的体系,一定程度上,导致在管理高速公路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阻碍和困难,最终影响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本文以高速公路的基本属性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出发,对高速公路基本概念作深刻了解,并指出我国高速公路自身的特征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并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将国外不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与国内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从高速公路管理的任务、目标、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目标、运行机构的评价等方面,并结合西北地区的特殊性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了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并指出了国外高速公路管理经验需要借鉴的地方,同时指出了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健全以及我国交通运输基础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一定的参考。
汪才华[3](2015)在《全国公路机电工程综合资质施工企业2013年中标情况研究(四)》文中指出本文系2014年4月、6月、9月《中国交通信息化》刊出的《全国公路机电工程综合资质施工企业2013年中标情况研究(一)》、《全国公路机电工程综合资质施工企业2013年中标情况研究(二)》、《全国公路机电工程综合资质施工企业2013年中标情况研究(三)》的续篇,现以2013年11月在《中国交通信息化》刊出的《全国公路机电工程综合资质施工企业基本情况研究》
胡霄震,潘林伍,曹守华,马莉莉[4](2014)在《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关键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区域性统贷统还的政府收费还贷公路,其费率设定与通常的单条公路的费率设定不同。本文在分析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通常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城镇间距大、少数民族多、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等显着特点,提出了影响全疆费率设定的关键因素: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能力、兼顾相邻省份费率标准的一致性、公路建养管的可持续性等,并对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新疆全疆载货汽车费率的设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胡霄震,潘林伍,曹守华,马莉莉[5](2014)在《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关键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区域性统贷统还的政府收费还贷公路,其费率设定与通常的单条公路的费率设定不同。本文在分析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通常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城镇间距大、少数民族多、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等显着特点,提出了影响全疆费率设定的关键因素: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能力、兼顾相邻省份费率标准的一致性、公路建养管的可持续性等,并对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新疆全疆载货汽车费率的设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译[6](2014)在《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收费公路政策实行以来,有效地缓解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压力。正是由于收费公路的存在与发展,使得我国公路总里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公路网建设也得以更加完善。但是,在收费公路政策实施的三十年中,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发展是否起到积极作用以及收费公路是否应当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题一直充满争议,社会公众与媒体对收费公路的质疑也并未停止过。本文在此背景之下展开讨论,就收费公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专门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以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托,全面地论述了收费公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今后持续发展的策略。论文以现阶段社会公众对收费公路存在的质疑作为切入点,从我国的公路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宏观经济背景与国家的政策方针三个层面出发,针对存在争议的主要观点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不足与缺陷,提出本文的研究观点,从而形成整体研究思路和框架。论文首先从我国经济水平与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着手,探究发展收费公路的必要性,系统的分析了收费公路发展对公路网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其次,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对收费公路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AHP模型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的力度进行了量化,得出发展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收费公路需要持续发展下去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具体分析了收费公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出以政策创新的方式带动收费公路的均衡发展,并为今后收费公路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实现思路,以便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程建龙[7](2014)在《基于J2EE的新疆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综合平台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新疆的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路基本建设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公路建设持续发展的同时,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公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好公众出行服务,提高领导和决策的水平,对突发事件采取快速应急措施,保障交通安全,是新疆公路交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高公路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公路管理。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本文在系统调研当前路网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和规划,遵循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分析和设计了适应新疆路网实情,涵括自治区及地(各地州、市)两级路网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区域路网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全疆公路网“运行监测”、“应急指挥”、“信息汇总”、“资源整合”、“公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地分析项目的研究背景,在描述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平台的研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在梳理系统的应用背景和业务状况基础上,从功能、性能、支撑软件、非功能需求等视角对系统进行了详尽地分析;3、在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总体架构、物理架构和网络安全等视角对系统进行了分析;4、围绕系统核心功能子系统,从各子系统的架构、功能、建设要求等角度描述了子系统的设计过程。
陈敏[8](2013)在《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公路交通网络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却远远滞后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环境下,依法履行公路行政管理职能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其行政机构性质、职能及其设置等相关事项。通过采用资料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学者的有关文献以及有关事例的总结阐述,探索了我国公路管理机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奠定现行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形成的历史基础;在对历史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公路管理机构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机构设置不规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分别从公共信托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并对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的公路管理机构做了详细介绍,尝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指导下,提出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改革的对策:首先从机构性质、管理职能、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整体思路;然后强调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即强化队伍建设、统一经费标准;最后提出了树立公路综合行政理念、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等行政化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李琼[9](2013)在《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收费公路政策的实施,使收费公路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收费公路发展,协调收费公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转变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然而,现有关于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极其薄弱和匮乏,加之收费公路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职能转变理论并不足以完全指导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因此,论文就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以新制度经济理论、政府管制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总结和论述了收费公路产业属性,系统归纳分析了收费公路发展历程,通过量化分析总结提出了收费公路产业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并基于论文研究的需要,重新对收费公路产业内涵、政府职能及政府职能转变等重要概念了进行界定,明确了论文研究范围,形成了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的逻辑起点。论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现有相对成熟的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际对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为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体系确立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现实依据;通过对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实证分析,包括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的多维困境及深层原因剖析,系统总结提出了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的五个要点,为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路径设计提供支撑;论文以规范收费公路产业自身发展,促进收费公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基于收费公路产业政府与市场合理关系、收费公路产业绩效、收费公路类型等三个全新的视角,分别依据相应的标准构建了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体系,为新时期科学确立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体系提供理论借鉴;最后,论文从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破除产业行政垄断、推进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公益性回归等四个方面对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路径进行了系统设计,一方面把收费公路政府职能转变与一定时期产业政府相关改革相结合,适应不同阶段或不同时期收费公路产业政府重点改革与发展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为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多样化的并伴生有一定目标或依托重点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黄珏[10](2013)在《基于站点方案优化的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收费公路的收费标准的制定,是新疆公路建设与营运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收费标准确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和项目营运成本,关系边疆老百姓切身利益。而收费站的布设位置与数量对收费标准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可见优化收费站布设方案对确定收费标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调研了新疆地区收费公路的相关资料和阅读了国内外文献和相关规定基础上,以及结合相关专家在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的结果,得出优化收费站布设方案对收费标准的重大影响。同时,在综合考虑关于收费站布设方案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概括出经济、自然、地貌及社会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因素,并且利用数学模糊理论和实地勘测建立一种基于收费站布设方案优化的全新收费标准研究模型,并依托217国道布尔津至克拉玛依白碱滩段公路为研究对象,初选四套建设路线方案进行优选。从定性的角度,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设计的三套方案进行了优选,将定性问题进行量化,并最终确定第A套方案为优选方案。在确定了优选方案后,首先根据相关规定,确定了项目的预测交通量年限和收费期限,然后根据优选方案运用四阶段法测算出各个区域的预测交通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极差效益法计算出相应测算值,同时根据财务分析确定最优分析度。最后得出此项目的最佳收费标准。
二、新疆高等级公路收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高等级公路收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3 必要性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概述 |
2.1 多义性路径识别问题 |
2.2 精确识别技术 |
2.3 概率识别技术 |
2.4 两种技术优缺点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现状及多义性环网情况 |
3.1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及收费系统构成 |
3.1.1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 |
3.1.2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构成 |
3.2 新疆多路径环网情况 |
3.3 南疆片区联网收费情况 |
3.3.1 阿克苏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3.2 喀什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3.3 阿图什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3.4 叶城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4 多义性路径识别精确拆分影响 |
3.4.1 通行费拆分方案 |
3.4.2 通行费拆分流程 |
3.4.3 南疆片区收费站交通量及通行费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建设方案 |
4.1 总体方案 |
4.1.1 总体框架 |
4.1.2 数据流向 |
4.1.3 CPC卡标识方式 |
4.2 标识点建设方案 |
4.2.1 设置原则 |
4.2.2 布局方案 |
4.2.3 系统构成及功能 |
4.2.4 系统性能要求 |
4.3 高清卡口建设方案 |
4.3.1 设置原则 |
4.3.2 现有高清卡口点设置情况 |
4.3.3 布局方案 |
4.3.4 系统构成及功能 |
4.4 通行卡购置 |
4.4.1 CPC卡采购方案 |
4.4.2 初次购卡分摊方式 |
4.5 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测试方案 |
4.5.1 测试内容 |
4.5.2 模拟环境测试方案 |
4.5.3 实际环境测试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改造方案 |
5.1 联网收费总中心系统升级 |
5.1.1 总中心现有硬件系统 |
5.1.2 硬件系统升级 |
5.1.3 总中心系统应用软件升级 |
5.2 地州分中心改造 |
5.2.1 软件设施 |
5.2.2 硬件设施 |
5.3 收费站改造 |
5.3.1 软件设施 |
5.3.2 硬件设施 |
5.4 收费车道改造 |
5.4.1 软件设施 |
5.4.2 硬件设施 |
5.5 链路建设 |
5.6 联网切换方案 |
5.6.1 基本原则 |
5.6.2 实施方案 |
5.6.3 应急处理机制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影响评价及建议 |
6.1 经济、节能和社会效益等影响评价 |
6.1.1 经济效益评价 |
6.1.2 社会效益评价 |
6.1.3 土地利用评价 |
6.1.4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6.2 关于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建议 |
6.2.1 建议出台配套的收费政策和制度 |
6.2.2 建议加强路径识别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
6.2.3 建议加强相关工程的信息联动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概述 |
2.1 高速公路基本范畴界定 |
2.1.1 高速公路 |
2.1.2 高速公路的属性特征 |
2.1.3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
2.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 |
2.2.1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定义 |
2.2.2 高速公路的特征对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 |
2.3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作用及影响 |
第三章 国内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对比分析 |
3.1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
3.1.1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
3.1.2 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历史回顾 |
3.2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有模式分析 |
3.3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有模式分析 |
3.3.1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基本模式 |
3.3.2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经验总结 |
第四章 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
4.1 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4.1.1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现状 |
4.1.2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基本模式 |
4.1.3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投融资管理 |
4.1.4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管理 |
4.1.5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 |
4.2 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4.2.1 落后的经济支撑 |
4.2.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法规体系不健全 |
4.2.3 权利和职能不明确 |
4.2.4 同一路段存在不同隶属的管理机构 |
4.2.5 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的决策机制不合理 |
4.2.6 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发展步伐较慢 |
第五章 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善对策研究 |
5.1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思路 |
5.2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
5.2.1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基本模式选择 |
5.2.2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管理体制改革 |
5.3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施 |
5.3.1 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 |
5.3.2 建立科学标准的管理行为 |
5.3.3 管理明确参与者的职责 |
5.3.4 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
5.3.5 加强高速公路服务与安全监督管理 |
5.3.6 推行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发展手段 |
5.4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推行PPP等多元化融资与管理模式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关键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通常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
1.1 投资水平 |
1.2 营运成本 |
1.3 收费交通量水平 |
1.4 收费期限 |
1.5 其他影响因素 |
(1)道路使用者的消费心理和支付意愿 |
(2)可替代的交通方式 |
(3)路网结构 |
(4)车型结构 |
2 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2.1 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
2.2 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意愿 |
2.3 兼顾相邻省份费率标准的一致性 |
2.4 公路建养管的可持续性 |
3 结论 |
(5)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关键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通常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
1.1 投资水平 |
1.2 营运成本 |
1.3 收费交通量水平 |
1.4 收费期限 |
1.5 其他影响因素 |
2 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2.1 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
2.2 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意愿 |
2.3 兼顾相邻省份费率标准的一致性 |
2.4 公路建养管的可持续性 |
3 结论 |
(6)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现阶段对收费公路发展的诸多质疑 |
1.1.2 国民经济发展对高等级公路的需求日益增加 |
1.1.3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需要收费公路政策 |
1.1.4 收费公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1.1.5 国家方针政策对收费公路的支持 |
1.2 研究综述 |
1.2.1 是否支持收费公路发展的研究综述 |
1.2.2 收费公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
1.2.3 关于收费公路市场化的研究综述 |
1.2.4 关于收费公路政策的研究综述 |
1.2.5 关于收费公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 |
1.2.6 研究综述述评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案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收费公路与国民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收费公路相关理论研究 |
2.1.1 公路的结构体系 |
2.1.2 收费公路体系与普通公路体系的界定 |
2.1.3 收费公路的构成 |
2.1.4 收费公路的经济属性 |
2.1.5 收费公路的商品属性 |
2.2 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2.2.1 国民经济内涵界定 |
2.2.2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意义 |
2.2.3 经济发展的方式 |
2.2.4 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
2.3 收费公路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2.3.1 收费公路发展经济学理论 |
2.3.2 收费公路市场化运作理论 |
2.4 收费公路的融资模式理论分析 |
2.4.1 政府投资 |
2.4.2 银行贷款 |
2.4.3 证券融资 |
2.4.4 特许经营权转让融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收费公路发展对公路网发展的作用研究 |
3.1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分析 |
3.1.1 公路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探析 |
3.1.2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仍需大发展 |
3.2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
3.2.1 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分析 |
3.2.2 国内贷款投入比例分析 |
3.2.3 外资投入比例分析 |
3.2.4 自筹资金投入比例分析 |
3.3 财政资金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可行性分析 |
3.3.1 我国财政资金收支现状分析 |
3.3.2 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
3.3.3 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公路发展需求 |
3.4 收费公路发展带动公路网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
3.4.1 收费公路发展规模分析 |
3.4.2 收费公路的有效性分析 |
3.4.3 收费公路的经济效率分析 |
3.4.4 收费公路政策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收费公路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研究 |
4.1 国民经济发展对收费公路发展的作用分析 |
4.1.1 历史因素对收费公路发展的作用分析 |
4.1.2 经济因素对收费公路发展的作用分析 |
4.1.3 政策因素对收费公路发展的作用分析 |
4.2 收费公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
4.2.1 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 |
4.2.2 对交通运输总体水平的影响 |
4.2.3 对公路经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
4.2.4 对公路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 |
4.2.5 对公共服务和谐发展的影响 |
4.3 收费公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
4.3.1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收费政策的支持 |
4.3.2 收费政策是高等级公路养护资金来源的保障 |
4.3.3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
4.4 收费公路与国民经济协整关系实证分析 |
4.4.1 协整模型应用于发展关系分析的理论基础 |
4.4.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4.4.3 实证分析 |
4.4.4 分析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影响作用计量研究 |
5.1 收费公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5.1.1 基于客运量分析 |
5.1.2 基于货运量分析 |
5.2 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量化分析 |
5.2.1 定量方法的评述 |
5.2.2 定量方法的选择---C-D 生产函数模型 |
5.2.3 C-D 生产函数模型的应用 |
5.3 收费公路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经济性评价 |
5.3.1 评价步骤 |
5.3.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5.3.3 评价内容及指标的建立 |
5.3.4 评价指标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
5.3.5 基于 AHP 模型的最终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收费公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6.1 收费公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
6.1.1 扩大公路建设专项资金范围 |
6.1.2 创新融资方式 |
6.1.3 加大收费公路市场化力度——积极引进民间资本 |
6.2 收费公路持续发展政策创新 |
6.2.1 政府补助经营性公路基础设施项目政策的提出 |
6.2.2 对政府补助经营性公路基础设施项目的界定 |
6.2.3 政府补助经营性公路的基本思路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1 研究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J2EE的新疆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综合平台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分析 |
2.1 系统应用背景分析 |
2.1.1 组织结构分析 |
2.1.2 路网管理中心业务概况 |
2.1.3 各个处室应用系统分析 |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1 新疆公路管理信息化 |
2.2.2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 |
2.2.3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 |
2.2.4 相关部门间的业务协调 |
2.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4 系统支撑软件需求分析 |
2.4.1 数据库软件 |
2.4.2 应用中间件 |
2.4.3 数据交换与整合软件 |
2.4.4 数据查询与分析软件 |
2.4.5 GIS中间件软件 |
2.5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2.5.1 软件技术要求 |
2.5.2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 |
2.5.3 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2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
3.2.1 网络拓扑架构设计 |
3.2.2 外网链路和应用服务器集群设计 |
3.2.3 数据库集群设计 |
3.3 系统信息安全设计 |
3.3.1 安全体系总体框架 |
3.3.2 技术体系框架 |
3.3.3 安全域划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功能平台概述 |
4.2 公路网管理平台的设计 |
4.2.1 公路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资源管理功能 |
4.2.2 公路路网运行监测功能 |
4.2.3 公路路网协调管理功能 |
4.2.4 公路数据综合管理与应用功能 |
4.2.5 公众公路出行服务功能 |
4.3 路网应急处置平台的设计 |
4.4 路网管理平台通信保障支撑系统的设计 |
4.4.1 系统建设的目标 |
4.4.2 系统的业务内容和系统构成 |
4.5 公路网数据资源整合平台的设计 |
4.5.1 系统建设概述 |
4.5.2 资源整合建设 |
4.5.3 应用系统整合建设 |
4.6 路网管理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 |
4.6.1 信息交换范围与内容 |
4.6.2 信息交换方式 |
4.6.3 信息规范和与接口 |
4.6.4 信息交换功能与平台建设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公路里程和财政资源倍增 |
1.1.2 新一轮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行政类事业单位去向问题的研究 |
1.2.2 关于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的探讨 |
1.2.3 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视角进行分析 |
1.2.4 关于公路管理机构职能改革方面的研究 |
1.2.5 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公路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
2.1 恢复与建设时期的公路管理机构(1949 年~1957 年) |
2.2 发展和调整时期的公路管理机构(1958 年~1965 年) |
2.3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公路管理机构(1966 年~1976 年) |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公路管理机构(1977 年~1996 年) |
2.5 《公路法》颁布施行以来的公路管理机构(1997 年至今) |
第三章 公路管理机构现状 |
3.1 公路管理机构性质现状 |
3.2 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
3.2.1 机构名称繁多,规格设置不统一 |
3.2.2 机构组织结构模式多样,各具特点 |
3.2.3 机构分设严重,存在诸多职能交叉设置 |
3.3 公路管理机构职能现状 |
3.3.1 职能配置标准不统一 |
3.3.2 职能重心错位 |
3.3.3 职能方式偏传统 |
3.5 公路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
3.5.1 公路管理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 |
3.5.2 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导致机构运行机制不畅 |
3.5.3 机构经费保障不足 |
3.5.4 机构设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
第四章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相关理论 |
4.1 重塑公路管理机构性质的理论依据——公共信托理论 |
4.2 公路管理机构职能改革的重要理论借鉴——公共选择理论 |
4.3 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论支撑——组织管理理论 |
第五章 国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及经验借鉴 |
5.1 美国公路管理机构 |
5.2 日本公路管理机构 |
5.3 法国公路管理机构 |
5.4 英国公路管理机构 |
5.5 经验借鉴 |
第六章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对策 |
6.1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整体思路 |
6.1.1 重新定位公路管理机构性质 |
6.1.2 完善公路行政管理职能配置 |
6.1.3 建立科学的公路管理体制 |
6.1.4 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 |
6.1.5 转变公路管理方式 |
6.2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难点、重点 |
6.2.1 强化公路管理队伍建设 |
6.2.2 统一经费标准 |
6.3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保障措施 |
6.3.1 正确认识行政化,树立公路综合行政理念 |
6.3.2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实现机构性质法定化 |
6.3.3 加强领导对改革的支持和指导,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
6.3.4 加大改革前期宣传力度,创新组织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9)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 |
2.1 涉及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与分析 |
2.1.1 新制度经济理论及其分析借鉴 |
2.1.2 政府管制理论及其分析 |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分析 |
2.2 对收费公路产业理论的再认识 |
2.2.1 收费公路产业的内涵 |
2.2.2 收费公路产业属性的再认识 |
2.2.3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 |
2.3 两大公路体系与收费公路产业发展 |
2.3.1 国家两大公路体系架构 |
2.3.2 收费公路体系 |
2.3.3 收费公路发展历程 |
2.4 相关重要概念界定及分析 |
2.4.1 政府职能 |
2.4.2 政府职能转变 |
2.4.3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作用评价 |
3.1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评价 |
3.1.1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评价方法 |
3.1.2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评价结论 |
3.1.3 收费公路政策的再评价 |
3.2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市场作用评价 |
3.2.1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市场作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3.2.2 收费公路产业发展中市场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
3.2.3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3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与市场基本关系分析 |
3.3.1 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历程 |
3.3.2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践探索 |
3.3.3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与分析 |
4.1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1 政府职能现状分析 |
4.1.2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的多维困境 |
4.2.1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轨迹 |
4.2.2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的多维困境及其表现 |
4.3 当前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多维困境产生原因探析 |
4.3.1 产业内部动力不足 |
4.3.2 产业外部压力不充分 |
4.3.3 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期性 |
4.4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要点 |
4.4.1 转变政府观念 |
4.4.2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
4.4.3 处理好各方利益 |
4.4.4 合理确立政府职能体系 |
4.4.5 科学设计职能转变路径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体系的确立 |
5.1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体系确立的基本设想 |
5.1.1 政府职能体系确立的整体思路 |
5.1.2 政府职能体系架构 |
5.2 基于收费公路产业政府与市场合理关系的政府职能体系确立 |
5.2.1 对政府与市场合理关系的再认识 |
5.2.2 基于收费公路产业政府与市场合理关系的政府职能体系 |
5.3 基于收费公路产业绩效的政府职能体系确立 |
5.3.1 收费公路产业绩效及其衡量 |
5.3.2 基于收费公路产业绩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
5.4 基于收费公路类型的政府职能体系确立 |
5.4.1 政府职能在政府还贷公路与经营性公路的差异性分析 |
5.4.2 政府还贷公路政府职能体系 |
5.4.3 经营性公路政府职能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 |
6.1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及路径选择思路 |
6.1.1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目标 |
6.1.2 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 |
6.2 基于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 |
6.2.1 收费公路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要求 |
6.2.2 政府职能转变应置于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之中 |
6.2.3 基于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设计 |
6.3 基于破除产业行政垄断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 |
6.3.1 收费公路产业行政垄断及其表现 |
6.3.2 收费公路产业行政垄断的危害 |
6.3.3 基于破除产业行政垄断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设计 |
6.4 基于推进产业市场化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 |
6.4.1 对收费公路产业市场化的再认识 |
6.4.2 收费公路产业市场化水平界定与指标设计 |
6.4.3 基于推进产业市场化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设计 |
6.5 基于收费公路回归公益属性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 |
6.5.1 政府财政分配决定收费公路回归公益性强度 |
6.5.2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是高等级公路发展的必然要求 |
6.5.3 收费公路公益性回归历程与趋势展望 |
6.5.4 基于收费公路公益性回归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设计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站点方案优化的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1.2 选题来源及依托项目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1.3 研究思路及预期成果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1.3.2 论文预期成果 |
第二章 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的基本概念 |
2.1 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的概述 |
2.1.1 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的意义 |
2.1.2 确立收费标准的原则 |
2.1.3 确立收费标准常见的测算方法 |
2.2 收费公路收费站设置对收费标准的影响 |
2.2.1 收费站设置与收费标准的关系 |
2.2.2 根据收费站设置情况测算收费标准 |
2.3 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存在问题的分析 |
2.3.1 我国收费公路的收费标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2.3.2 完善我国收费公路收费管理系统相应对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疆地区收费公路收费管理的研究现状 |
3.1 新疆收费公路的发展现状 |
3.1.1 新疆收费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
3.1.2 新疆收费公路的发展趋势 |
3.2 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的研究现状 |
3.2.1 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定相关现状的介绍 |
3.2.2 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3.3 新疆收费公路收费站布设的相关研究 |
3.3.1 新疆收费公路站点布设原则 |
3.3.2 新疆收费公路站点布设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优化理论模型 |
4.1 收费公路收费站设置 |
4.1.1 收费站设置的原则 |
4.1.2 收费站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
4.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4.2.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 |
4.2.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步骤 |
4.3 优化理论模型的构建 |
4.3.1 评价体系的确立 |
4.3.2 优化模型求解思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优化实例分析 |
5.1 217 国道布尔津至克拉玛依白碱滩段公路概述 |
5.1.1 项目概况 |
5.1.2 项目收费情况以及问题 |
5.2 备选方案的确立 |
5.2.1 备选方案注意事项 |
5.2.2 影响的主要因素 |
5.2.3 三个备选方案的基本介绍 |
5.3 最优收费标准的确立 |
5.3.1 优化模型的构造 |
5.3.2 最优收费站设置方案的确立 |
5.3.3 通过最优收费站设置方案测算出最优收费标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文献综述 |
中英文详细摘要 |
四、新疆高等级公路收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研究[D]. 汪虹. 长安大学, 2019(01)
- [2]我国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研究[D]. 马力.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 [3]全国公路机电工程综合资质施工企业2013年中标情况研究(四)[J]. 汪才华.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5(02)
- [4]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关键因素分析[J]. 胡霄震,潘林伍,曹守华,马莉莉.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08)
- [5]新疆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费率设定关键因素分析[J]. 胡霄震,潘林伍,曹守华,马莉莉.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07)
- [6]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 王译. 长安大学, 2014(12)
- [7]基于J2EE的新疆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综合平台的分析与设计[D]. 程建龙. 厦门大学, 2014(08)
- [8]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问题研究[D]. 陈敏. 长安大学, 2013(06)
- [9]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 李琼. 长安大学, 2013(06)
- [10]基于站点方案优化的新疆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研究[D]. 黄珏.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