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创术治疗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子寓[1](2021)在《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并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单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住院手术治疗。通过神经外科常用的术后GOS评分(1分~5分),从低到高分别代表患者预后越来越好。将评分为1分~2分的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评分在3分~5分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入院基本数据、病史采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和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可能对高原地区的基底节区HIC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的多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意义的显着影响因子,对于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加强。对今后高原地区外科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分别记录患者入院个人数据、既往的病史、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影像学的资料、手术治疗方式、出院情况和长期随访资料等。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IBM公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取我院5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海拔高低、民族、年龄、是否世居于高原地区、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偏移和入院时的生理指标以及入院时CT提示的血肿量,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不同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于HICH手术预后的发病率的影响,总结不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的意义。结果:经过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年龄(P=0.000)、海拔高度(P=0.000)、高血压病史(P=0.000)、入院体温(P=0.020)、血肿量(P=0.028)、血钠(P=0.006)、性别(P=0.013)、民族(P=0.027)、世居与否(P=0.013)、入院舒张压(P=0.014)、术前GCS评分(P=0.001)、术前血氯值(P=0.000)、是否吸烟(P=0.000)、是否饮酒(P=0.000)是影响手术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当中,独立影响因素为血肿量(P=0.017)。结论:本次研究对于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预后而言,出血量是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年龄、海拔高度、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温、血肿量、血钠、性别、民族、世居与否、入院舒张压、术前GCS评分、术前血氯值、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为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不同海拔地区的由于气压及氧气含量原因可能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做出了一定的推测。这为高原地区提高手术治疗基底节HICH患者救治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提供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胜华,周政,唐协林,黎乾科,刘怡东,赵超,肖奎,羊飞龙,何绍勇,罗静,夏湘平,叶勇强[2](2021)在《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预后及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Logistics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6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LCF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预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析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的GCS、GOS、ADL、ESS评分及SF-36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子女同住、吸烟、饮酒、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脑出血到手术时间、破入脑室为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对HICH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的预后较好。同时应及时对患者是否与子女同住、吸烟、饮酒及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脑出血到手术时间、破入脑室进行了解与监测;并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干预。
郭振忠[3](2020)在《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分别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传统开颅术、神经内镜术、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初首先对Pub Med、Medline、OVI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software(version 5.3)和Stata(version 13.0)统计分析。随后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构建研究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选取研究变量并筛选个案,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基线变量后分别探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传统开颅术(CC)与神经内镜术(ES)及微创穿刺引流术(MIS)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SSICH)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系统评价发现,CC、ES、MIS较保守治疗能够提高SSICH患者生存率和预后,同时具有较低的颅内再出血风险和残疾生存比例;其中ES是最合理有效的治疗。真实世界研究中,经数据清理后由5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构成研究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最终有495例SSICH患者纳入研究。设定匹配比例1:1,匹配容差0.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CC与ES、CC与MIS、ES与MIS分别有158例、60例、26例、6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发现,手术组肺炎率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保守组预后好于手术组,但有更高的死亡率(P<0.05)。此外,手术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保守组(P<0.05)。比较CC与ES发现,ES组手术耗时和术中失血量少于CC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短期预后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S组住院费用显着高于CC组(P<0.05)。比较CC与MIS发现,MIS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CC组(P<0.05),然而两组术后并发症、短期预后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CC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MIS组(P<0.05)。比较ES与MIS发现,MIS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ES组(P<0.05)。两组肺炎率、术后再出血、短期预后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MIS组颅内感染明显高于ES组,但ES组住院费用高于MIS组(P<0.05)。结论系统评价发现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并且ES为SSICH的最佳治疗方案。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发现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对SSICH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优势;手术方式中,MIS较CC与ES仅存在一定的操作、经济学优势。由此可见,目前SSICH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确定,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图12幅;表13个;参116篇。
郑航[4](2020)在《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治疗及微创联合醒脑静治疗疗效比较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急症,进展迅速,其急性期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促进血肿吸收,防止脑出血进一步进展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关键所在。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逐渐兴起,并成为当前临床上认可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可清除绝大部分血肿,有效缓解高颅压,且创伤较小。但微创治疗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症,且治疗费用及后期康复费用仍相对高昂。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因其起效迅速、应用便利的独特优势深受临床医生的青睐。醒脑静注射剂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能够清热解毒、开窍醒脑、凉血活血,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可加快脑出血患者康复,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共同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中逐渐兴起,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脑出血急性期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标准的72例HICH患者。按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治疗手段分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观察组)和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微创手术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37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颅内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变化,并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总有效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差异。结果:1.本研究观察组总例数35例,痊愈1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例数37例,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5%。在有效率方面,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优于微创组治疗(P<0.05)。2.本研究微创手术组及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均可降低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治疗脑出血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及改善日常行为能力方面优于微创手术组(P<0.05)。3.本研究微创手术组及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均可减少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量,但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与微创手术组比较在减少颅内血肿量方面尚无明确结论(P>0.05)。4.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收集的7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有1例患者观察期内症状好转后出现再发出血,5例患者出现术后颅内积气,1例患者颅内感染,未见其他微创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并发脑梗死,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已剔除)。未见输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皮疹、恶心、面红、瘙痒、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微创手术及微创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其中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效果更好,能更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利于患者康复。
桂成佳[5](2020)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为后期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且采取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及小骨窗治疗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式将上述患者分成神经内镜组(63例)、小骨窗组(63例),同时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作为相关研究指标的对照组,在各自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进行相关项目分析:各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基础性疾病、病程时间等);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效果分析(脑积水发生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等指标;各组患者炎性指标分析(CRP、PCT、IL-6、IL-8及TNF-α)等分析;各组患者术前、术后NDS评分、GCS评分及Graeb评分统计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中、差)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脑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比例统计分析;各组患者ADL预后分级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签署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相关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血肿位置等项目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554,0.450,0.178,0.102,0.090,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分析:血肿清除率和血肿复发:两组患者在血肿完全清除、血肿大部分清除、血肿复发以及患者死亡率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4,0.045,0.038及0.04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积水发生率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两组患者在脑积水发生率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8,0.046,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9,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偏瘫恢复时间及感染情况:两组患者在偏瘫恢复时间及感染情况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9,0.038,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及患者死亡率: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患者死亡率等项目的分析过程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13,0.025,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炎性因子分析:CRP、IL-6、IL-8及TNF-α:在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数据相当,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神经内镜组数据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小骨窗组,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DS、GOS及Graeb评分:两组患者术前NDS评分比较,P值为0.10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GOS评分比较,P值为0.1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Graeb评分比较,P值为0.09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统计分析中,神经内镜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在优、良、中、差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3,0.034,0.045,0.039,0.026,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神经内镜治疗组在患者再次脑出血颅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的低于小骨窗组,其中脑出血、颅内感染以及发生率等方面,P值为0.035,0.030及0.047,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L预后分级:神经内镜组术后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多数患者处于I~II级,小骨窗组效果较差,多数分布在II~III级。在I级的统计分析中,P值为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因素分析:近期死亡Logistic多因素分析:GO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项目分析中,统计学P值为0.034,0.028,0.037,0.034,0.04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Logistic多因素分析:在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项目的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0,0.024,0.027,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在患者年龄、血肿量、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5,0.034,0.032,0.021及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神经内镜组及小骨窗开颅组在手术进行前具备较为统一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在其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及血肿位置等项目两组数据差别性较小,给予后期术后研究一定的基础性,为下文研究做好铺垫。(2)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要明显的好于小骨窗开颅术,患者具备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较低的血肿复发率、脑积水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死亡率等,证实神经内镜微创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方面具有更加安全可靠的疗效,值得在临床继续大面积推广。(3)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效果要明显的低于小骨窗开颅术,患者在术后具有较低浓度表达的CRP、PCT、白细胞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同时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缺损状态,加速患者的神经恢复状态,给予临床一定启发。(4)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对于小骨窗术,患者可以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充分降低近期的死亡率,其中脑血肿、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等均是导致患者远期预后不良或者更好的关键因素,充分证实神经内镜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式,给予临床一定启发。
曹忠文[6](2019)在《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占脑出血的40%,是脑出血的严重类型,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大、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家属接受度差,近年来临床应用率降低。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迅速应用于临床,脑出血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MPST联合LCFD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广泛应用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实施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在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方面的优势,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住院行MPST治疗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94例。入选病例中8例脑出血集中在脑室内,占入选病例数的8.5%;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占39.4%;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占23.4%;脑叶出血破入脑室19例,占20.2%;小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占6.4%。根据MPST治疗时是否联合应用LCFD,分为MPST组和MPST联合LCFD组。MPST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颅脑CT精准定位后行脑室血肿MPST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纤溶治疗,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MPST联合LCFD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MPST后,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三、四脑室开放,AOH缓解的前提下再行LCFD引流脑室残余积血,增强疗效。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首先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LCFD引流脑脊液颜色、细胞数检验等逐渐正常后拔除LCFD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表见附表1),两组病例资料类似,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感染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半年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探讨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意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符号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两组病例资料类似,(P>0.05),有可比性。MPST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29例,占70.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9d;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47例,占88.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7d。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平均住院天数显着小于MPST组(p<0.001)。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率高于MP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MPST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22%;颅内感染8例,发生率19.5%。MPST联合LCFD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发生率5.7%;颅内感染2例,发生率3.8%。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MPST组(p=0.042,p=0.034)。半年后随访预后情况:MPST组41例,优良7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9例,发生率22%。MPST联合LCFD组53例,优良19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3例,发生率5.7%。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半年后的预后情况优于MPST组(p=0.038),MPST联合LCFD组和MPST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X2=0.476,P=0.49)。MPST联合LCFD可以降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p=0.042)。结论:MPST能及时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又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通畅后MPST联合应用LCFD引流血性脑脊液,可以加快脑室残留积血排出,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颅内感染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方便快捷、比单行MPST疗效好,值得推广。
王辉军[7](2016)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影响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70例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分为良好组38例和不良组3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体重指数、血肿量、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并发症等是影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t/χ2=6.428、6.660、4.732、11.424、7.852、4.317、4.23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影响HICH患者微创术预后的主要因素(95%CI分别为1.4251.803、0.5341.152、0.2271.118、1.0631.391,P<0.05)。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GCS评分较差、破入脑室、血肿量较大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许峰,唐洲平,朱文浩,唐坤,刘建林,康慧聪,刘晓艳,朱遂强[8](2012)在《脑出血微创幕上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对行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30d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回顾性的收集自2005年1 0月~2009年3月在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1 3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基线信息和术后30 d临床结局,利用Logjstjc回归模型,探寻影响术后30 d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脑出血患者中,术后30 d r内死亡28例,病死率为20.3%。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术前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是影响微创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0R)2.81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289~6.166,P<0.001]。结论意识水平是微创术前评估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重要依据。
迁荣军,徐卫明,赵洪洋,张方成,林敏华,符荣,杨林,周迎春[9](2011)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着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许峰[10](2010)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危重类型,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对于部分中等或大量出血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显着改善其预后,而传统的开颅手术方法的创伤大,风险高,尤其对深部出血效果欠佳。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简称“微创术”)的发展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轻微,不需要复杂精密的定位仪器,可行性高。该方法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高压,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在中国基层医院已广泛普及,但在国际上来源于我国的相关报道较少见。本文拟观察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安全性,并分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CT定位-下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一项单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目的:比较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安全性,阐明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术的确切疗效。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30ml)为研究对象,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按照病人或家属意愿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微创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一周格拉斯哥意识障碍(GCS)评分,血肿体积变化百分比,中线移位变化百分比,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对半年后的生存质量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并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项研究中,微创组61例,保守组39例。发病后一周,微创组的血肿体积显着减少,血肿体积变化百分比明显高于保守组(P<0.001),中线移位变化百分比明显高于保守组(P<0.001),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P<0.001),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01),但微创组再出血的发生率较保守组有增高的趋势(9.8%vs O%)。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半年后微创组患者较保守组患者更易获得较高的GOS等级(P=0.011, OR=5.668,CI:1.489,21.581)。结论:与保守组比较,微创血肿抽吸并液化引流术能显着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减少血肿体积和缓解占位效应,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不过,该操作也可能诱发再出血。第二部分脑出血微创术前血肿扩大对术后再出血风险的影响目的: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极具广阔前景的操作技术。本研究拟讨论微创术前血肿扩大对术后再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经过严格的筛选,共有128例行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经头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然后发病后24小时内复查CT明确是否存在微创术前血肿扩大。所有微创术均在发病后6小时后进行。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血肿扩大组(组A)和非术前血肿扩大组(组B).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再出血,以及相关临床表现。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9例患者在术前被发现有血肿扩大,两组共有16例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两组的尿激酶剂量,引流液体积,抽吸血肿体积,单针/双针穿刺人数比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674,0.212,0.831和0.862)。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残留血肿的体积和意识障碍评分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0.894和0.969)。而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的差异也不明显(P=0.389)。结论:本研究的数据提示,微创术前血肿扩大并不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风险。第三部分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目的:利用术前临床特征对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对138例行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术后死亡的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术前意识水平是影响微创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0.507,P<0.001),而且死亡患者术后存活的时间和术前意识水平密切相关(偏相关系数=0.622,P=0.008)。结论:本研究数据提示,意识水平是微创术前评估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重要依据。研究总结第一部分研究内容确证了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第二部分强调了微创术对于伴有急性期血肿扩大的这一特殊脑出血群体的安全性,第三部分筛选出了有助于预测术后死亡风险的临床特征。本研究证实微创术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缓解血肿占位效应,降低死亡率,减少肺部感染风险,进而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本研究证实了术前血肿扩大不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强化了该操作的安全性。本研究还证实了术前意识水平是评估术后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判断。这些临床报道在目前国内外均比较少见,创新性强,而且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微创术治疗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术治疗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材料收集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手术方式 |
1.3.2 对于疗效的评判 |
1.4 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单因素统计分析 |
2.3 多因素统计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年龄与预后的关系 |
3.2 术前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
3.3 出血位置与预后的关系 |
3.4 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 |
3.5 民族与预后的关系 |
3.6 海拔高度与预后的关系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Review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综述)References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预后及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Logistic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内镜+LCFD组 |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
1.3.1 手术相关指标统计 |
1.3.2 GCS及有关预后量表评分 |
1.3.3 预后生活质量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内镜+LCFD组与对照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术前术后GCS、GOS、ADL、E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F-36评分比较 |
2.4 内镜+LCFD组患者SF-36评分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
2.5 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 |
3 讨论 |
(3)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网状meta分析 |
1.1 研究目的 |
1.2 资料和方法 |
1.2.1 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2 结果测量 |
1.2.3 检索策略 |
1.2.4 资料筛选和质量评估 |
1.2.5 数据提取 |
1.2.6 统计学分析 |
1.3 结果 |
1.3.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
1.3.2 质量评估 |
1.3.3 传统meta分析 |
1.3.4 网状meta分析 |
1.4 讨论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纳排标准 |
2.2.3 治疗方法 |
2.2.4 构建研究型数据库 |
2.2.5 基线变量及观察指标 |
2.2.6 统计方法 |
2.2.7 伦理审批 |
2.3 结果 |
2.3.1 研究型数据库构建流程 |
2.3.2 研究型数据库描述性分析 |
2.3.3 手术组与保守组比较 |
2.3.4 CC组与ES组比较 |
2.3.5 CC组与MIS组比较 |
2.3.6 ES组与MIS组比较 |
2.4 讨论 |
2.4.1 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特征分布 |
2.4.2 自发性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 |
2.4.3 自发性脑出血手术与保守治疗 |
2.4.4 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方式比较 |
2.5 本研究局限性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3章 综述 自发性脑出血研究现况 |
3.1 自发性脑出血病因 |
3.2 自发性脑出血损伤机制 |
3.3 自发性脑出血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治疗及微创联合醒脑静治疗疗效比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入选标准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临床病例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4.3 病例资料 |
4.4 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比较 |
6.2 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血肿量比较 |
6.3 有效率 |
6.4 NIHSS评分 |
6.5 ADL 评分 |
6.6 血肿量变化 |
6.7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理论探讨 |
1.1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
1.2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
2 脑出血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
3 醒脑静注射液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 |
3.1 醒脑静注射液的方剂来源 |
3.2 醒脑静注射液的药理研究 |
3.3 醒脑静注射液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
3.4 微创联合醒脑静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
4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出血的中西医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表 |
附录 B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表 |
附录 C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量表) |
(5)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1.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现状 |
2.高血压脑出血病理性改变 |
3.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 |
4.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选择 |
5.高血压脑出血适应症综合分析 |
6.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手术过程 |
1.4 疗效指标评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
2.2 近期疗效分析 |
2.3 炎性因子 |
2.4 NDS、GOS及 Graeb评分 |
2.5 远期疗效 |
2.6 预后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特征 |
3.2 微创手术与高血压脑出血 |
3.3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
论文创新点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及小骨窗治疗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资料 |
2 手术治疗方法 |
3 观察比较指标 |
4 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 |
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率、脑脊液漏发生率、颅内感染率 |
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半年后随访时恢复情况、死亡率、慢性脑积水发生率 |
论讨 |
结论 |
病例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表 |
致谢 |
(7)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研究方法: |
1.2.3 ADL评分标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
3 讨论 |
(9)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CT检查 |
1.2.2 治疗方法 |
1.2.3 病情评估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CT定位下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一项单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 |
病人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脑出血微创术前血肿扩大对术后再出血风险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综述二 |
致谢 |
四、微创术治疗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D]. 徐子寓. 西藏大学, 2021(12)
- [2]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预后及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Logistics分析[J]. 刘胜华,周政,唐协林,黎乾科,刘怡东,赵超,肖奎,羊飞龙,何绍勇,罗静,夏湘平,叶勇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01)
- [3]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D]. 郭振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治疗及微创联合醒脑静治疗疗效比较回顾性研究[D]. 郑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D]. 桂成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D]. 曹忠文. 青岛大学, 2019(03)
- [7]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J]. 王辉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9)
- [8]脑出血微创幕上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J]. 许峰,唐洲平,朱文浩,唐坤,刘建林,康慧聪,刘晓艳,朱遂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2(07)
- [9]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 迁荣军,徐卫明,赵洪洋,张方成,林敏华,符荣,杨林,周迎春. 临床急诊杂志, 2011(02)
- [10]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 许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