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牛不明原因跛行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周金丹[1](2021)在《临江山区耕牛脱膊的治疗》文中提出脱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肩胛上神经麻痹或单纯的肌肉及关节损伤的疾病,在不同的患畜身上三者的侧重点不同,故临床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临床症状极易与肩关节捩伤、肩胛骨骨裂或不全骨折、肩关节脱臼、风湿症等混淆,给脱膊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治疗措施不合理,还会造成耕牛的淘汰,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损失。对此,本文对耕牛脱膊的诊断及治疗主要措施进行了论述。
农业农村部[2](2021)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提出农牧发[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持续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梁其康[3](2020)在《云南江城县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为黑腿病。笔者主要结合一起对牛气肿疽的综合防治实际案例,从气肿疽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病症、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介绍。针对病症提出治疗措施,同时还要从加强当地病情检疫、日常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以供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池永宽[4](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地貌类型多、发育序列全等特点,世界罕见。石漠化是该区域最严重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南方8省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畜工程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修复喀斯特石漠化受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理学、岩溶学、生态学、草学、畜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多元分析原理,针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在2012-2019年以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总体结构的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核心研究示范区,综合运用野外试验与监测、实验室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等系统化研究技术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及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研究,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通过镇压、覆膜、碎草覆盖以及不同覆土水平对牧草出苗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等4种牧草出苗率均在中度覆土覆膜处理方式时出苗最短、出苗率最高,变异系数最稳定,其次是镇压和碎草覆盖处理,无处理措施表现最差。牧草出苗时间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增加,中度覆膜覆土出苗率最高保水保墒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牧草种植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花椒+紫花苜蓿”和“刺梨+多年生黑麦草”等15种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草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年限的增长,其不同配置模式改善效果也有差异,但基本上呈趋于良好的态势。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速率要好于潜在-轻度区。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纯林地,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两个试验区的15种林草模式中均存在部分养分指标低于国家土壤养分标准值,需要针对性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通过对紫花苜蓿等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试验,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3个退化草地类型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改良后的土壤在钾:氮肥施肥比为60:60kg/hm2时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显着改善(P<0.05)。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钾含量普遍高于未施肥的对照组,且所有施肥处理磷含量普遍偏低。(2)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草地分别施硫酸铵、硝酸铵和不施肥(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硫的含量显着高于施硝酸铵肥组与对照组(P<0.01),但硝酸铵施肥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硒含量极明显低于硝酸铵施肥草地与对照草地(P<0.01),而硝酸铵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牧草硒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食施硫酸铵肥牧草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硒、铜、铁、血红蛋白(Hb)等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血清铜蓝蛋白含量(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极显着低于硝酸铵组和对照组(P<0.01)。草地施用硫酸铵肥会影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家畜微量元素的生理代谢和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牧草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低的草地更适合施用硝酸铵肥。在正常草地(对照组)与锌缺乏草地(试验组)开展贵州半细毛羊放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草地的土壤和牧草中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它元素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元素无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E)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b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生化参数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SOD、GSH-PX和CAT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草地缺锌对家畜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和机体抗氧化酶有显着影响,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补锌对缺锌草地和家畜十分必要,是维持喀斯特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关岭黄牛和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和贵州半细毛羊开展不同日粮能蛋平衡对体重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分析,试验后较试验前各处理均显着增重(P<0.05),但净增重差异不十分显着(P>0.05)。但从增重效果上看,表现出中能量中蛋白日粮增重绝对值最高,低能量高蛋白效果次之,高能量低蛋白效果最差的特点。牛羊采食“高蛋白低能量”日粮饲料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难以较好的被牛羊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浪费。适中蛋白-能量的饲料组合则是最佳能蛋平衡饲喂方式。对喀斯特地域特色家畜品种贵州半细毛羊与西南地区系列半细毛肉质横向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半细毛羊的氨基酸总量为18.34%,在西南系列半细毛羊中含量最高。在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中均是贵州半细毛羊肉质最优。通过西南系列半细毛羊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等综合比较,评价出贵州半细毛羊是优质的羊肉资源。通过综合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肉质评判指标得出,喀斯特地区的特色黄牛的肉质品质要好于西门塔尔牛。(3)模式构建与技术研发以适宜性与限制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为支撑,确定典型模式的构建边界条件,并结合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逆境特色林草建植与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和毕节撒拉溪石漠化草地高效生产与标准化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对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喀斯特地区牧草发芽实验装置及方法、石漠化地区牧草标准化建植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区应根据其干热河谷的特点,在保持水土恢复环境的前提下,研发暖季牧草高产等关键技术;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根据其立地条件,研发冷季型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4)示范应用与推广自2012年10月以来,在核心示范区累积建设各项示范面积约5000 hm2,牛羊健康养殖等示范2300头/只。运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花江)和高原山地(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模式的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8省“花江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7.38×104 km2、45.89×104 km2、54.69×104 km2、39.28×104 km2、27.14×104 km2;“撒拉溪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0.33×104 km2、43.47×104 km2、50.72×104 km2、45.92×104 km2、33.26×104 km2。
程林[5](2015)在《中西结合治疗黄牛低钙》文中研究表明钙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它有促进骨骼和牙齿钙化的形成,并维持神经和肌肉正常兴奋,降低毛细管壁的通透性及强心等作用。黄牛低钙有急性发病和慢性发病两种类型,急性发病者表现为产后瘫痪;慢性发病者表现为异嗜、慢性消化障碍及佝偻病症状。笔者用中草药治疗黄牛低钙36例,全部治愈。1钙的生理意义钙对所有生物都是必需的,它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组织成分,又作为生理作用离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体内99%的钙的作用
李志[6](2015)在《牛流行热两种ELISA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引起的一种牛的非接触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引起牛的高热、流产,役用牛跛行和瘫痪,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BEFV编码有5种结构蛋白和其他未知功能的蛋白,其中G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其表面存在4个抗原位点,G1为BEFV所特有,且G1抗原位点在BEFV中很保守。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商品化的诊断BEFV或其抗体的试剂盒。另外,在国内外检测牛流行热病毒或其抗体的方法,有RT-PCR、LAMP、实时荧光定量PCR、微量中和试验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几乎没有用于临床样品的筛查,这些检测方法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试剂、耗材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不适于野外样品的调查,无法广泛的应用于基层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对包含部分抗原表位的BEFV G1基因片段进行克隆表达、纯化,进行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分析,最后以表达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BEFV抗体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且成功开发了试剂盒,对中国部分地区2822份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本研究也针对BEFV的免疫保护基因G基因的G1抗原表位,合成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捕获抗体),以抗BEFV的高免血清(多克隆抗体)作为追踪抗体,建立了检测牛流行热病毒抗原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并且对200份野外的全血样品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以本实验室保存的BEFV(LYC11株)的G基因质粒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BEFV(LYC11株)全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包含G1基因的DNA片段,经测序验证后,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经过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分析,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只与抗BEFV的抗体进行反应。2.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BE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开发了BEFV抗体检测间接ELISA试剂盒,使其可以稳定的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3.以开发的试剂盒对我国26个省份的2822份血清进行了检测,BEFV抗体的阳性率为0%-81%,并且对血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4.针对根据GenBank登录的BEFV(LYC11株)G1基因序列合成了抗-G1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对其反应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证明,该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并对其效价进行评估。5.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分别为捕获抗体和追踪抗体,建立了检测BEFV抗原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利用200份临床样品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评价,成功建立了检测BEFV抗原的AC-ELISA方法。
高春杰[7](2015)在《牛跛行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年初,法库县曾有7个乡镇出现原因不明的牛跛行,经调查5个乡(镇)的11个黄牛养殖场存栏牛985头,有跛行牛35头,分析病因,经诊断和试治表明,跛行是由于缺钙引起。缺钙原因分析结果是饲料中含钙不足和饲料中含磷过剩。1发病情况在跛行流行的地域,往往由于在前一季曾发生过严重强降雨,植物根部吸收的土壤磷分增多,同时,又缺乏某些含钙精饲料的补充。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病牛多为母牛,公牛很少发
蒙睿,王文杰[8](2014)在《牛慢性氟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文中提出慢性氟中毒又称氟病,是由于牛长期连续摄入超过安全限量的少量无机氟化物引起的一种以骨、牙病变为特征的中毒病,常见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中毒是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病,其危害很大,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郑四清,贺小俊,吴增红,张小亮,汤慧连,罗鹏[9](2012)在《猪的水疱样疫病的流行特点调查与控制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猪的水疱样疫病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协同感染引起猪以皮肤(多数在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房部)黏膜上发生水疱、浅表性溃疡等损伤为特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热性、间接接触性传染病的总称,这些病原体可能是口蹄疫病毒(FMDV)、水泡
王启明[10](2011)在《牛缺钙性跛行的诊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我县有些地方出现原因不明的牛跛行,经调查4个乡(镇)的5个黄牛养殖场的存栏牛187头,有瘸牛22头,据分析和临床试治,认为是由于缺钙所造成。缺钙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中含钙不足,二是饲料中含磷过剩。而所调查的地方是由于饲料中含钙不足引起牛跛行。
二、黄牛不明原因跛行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牛不明原因跛行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临江山区耕牛脱膊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的时间和原因 |
2 诊断要点 |
3 治疗 |
3.1 切口草药疗法 |
3.2 西医治疗方法 |
4 典型病例 |
5 小结 |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 |
一、总体要求 |
二、基本原则 |
三、职责分工 |
四、结果报送和信息反馈 |
五、保障措施 |
附件1非洲猪瘟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范围 |
三、监测对象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方法 |
六、监测数量 |
七、检测方法 |
(一)病原学检测 |
(二)血清学检测 |
八、判定标准 |
(一)监测阳性个体 |
(二)确诊阳性个体 |
(三)确诊阳性群体 |
(四)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2动物流感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方式 |
(一)被动监测 |
(二)主动监测 |
六、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七、检测方法 |
(一)病原检测 |
(二)抗体检测 |
八、判定标准 |
(一)免疫合格个体 |
(二)免疫合格群体 |
(三)监测阳性个体 |
(四)确诊阳性个体 |
(五)确诊阳性群体 |
(六)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3口蹄疫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方式 |
(一)被动监测 |
(二)主动监测 |
1.病原监测 |
2.抗体监测 |
六、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一)监测数量 |
(二)国家参考实验室 |
1.重点省份生猪屠宰场口蹄疫监测 |
2.大东北无疫区监测 |
3.西部边境高风险区和动物检查站监测 |
4.无疫区监测 |
5.SVA监测 |
七、检测方法 |
(一)病原检测 |
(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 |
(三)免疫抗体检测 |
(四)SVA检测 |
八、判定标准 |
(一)免疫合格个体 |
(二)免疫合格群体 |
(三)可疑阳性个体 |
(四)可疑阳性群体 |
(五)监测阳性个体 |
(六)确诊阳性个体 |
(七)确诊阳性群体 |
(八)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4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区域划分 |
(一)一类地区 |
(二)二类地区 |
(三)三类地区 |
三、监测对象 |
四、监测范围 |
五、监测时间 |
六、监测方式 |
(一)血清学监测 |
1.种公牛站 |
2.种畜场 |
3.奶畜场 |
4.奶样检测 |
5.其他场群(自然村) |
(二)临床病例报告 |
七、监测数量 |
八、检测方法 |
(一)凝集类试验 |
(二)ELISA |
(三)其他试验 |
(四)病原检测 |
九、判定 |
(一)患病动物及健康动物个体确定 |
(二)阳性群体 |
(三)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5小反刍兽疫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一)集中监测 |
(二)常规监测 |
五、监测内容 |
(一)被动监测 |
(二)主动监测 |
六、监测方式 |
(一)集中监测 |
(二)常规监测 |
七、监测数量 |
八、检测方法 |
(一)抗体检测 |
(二)病原检测 |
九、判定标准 |
(一)监测阳性个体 |
(二)确诊阳性个体 |
(三)确诊阳性群体 |
(四)临床病例 |
(五)免疫合格个体 |
(六)免疫合格群体 |
附件6马鼻疽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六、检测方法 |
七、判定标准 |
附件7马传染性贫血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六、检测方法 |
七、判定标准 |
附件8血吸虫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一)省级任务 |
1.未达到消除标准的省份 |
2.已达到消除标准的省份 |
(二)疫情纵向观测点 |
(三)防治数据收集与分析 |
(四)血吸虫病参考实验室 |
六、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
附件9包虫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方式 |
(一)牛羊包虫病调查 |
(二)犬棘球绦虫粪抗原监测 |
(三)免疫抗体监测 |
六、监测数量 |
七、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
附件1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一)病原监测 |
(二)免疫抗体监测 |
(三)临床病例报告 |
六、检测方法 |
(一)病原学检测 |
(二)血清学检测 |
七、判定标准 |
(一)免疫合格个体 |
(二)确诊阳性个体 |
(三)阳性群体 |
(四)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11猪瘟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一)病原监测 |
(二)免疫抗体监测 |
(三)临床病例报告 |
六、检测方法 |
(一)病原学检测 |
(二)血清学检测 |
七、判定标准 |
(一)免疫合格个体 |
(二)确诊阳性个体 |
(三)阳性群体 |
(四)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12新城疫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一)病原监测 |
(二)免疫抗体监测 |
(三)临床病例报告 |
六、检测方法 |
(一)病原学检测 |
(二)血清学检测 |
七、判定标准 |
(一)免疫合格个体 |
(二)确诊阳性个体 |
(三)阳性群体 |
(四)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13牛结核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时间和数量 |
四、检测方法 |
五、结果判定和阳性动物处理 |
附件14狂犬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
(一)病原学监测 |
(二)免疫学监测 |
(三)临床病例报告 |
六、检测方法 |
(一)病原学检测 |
(二)血清学检测 |
七、判定标准 |
(一)疑似患病动物 |
(二)确诊患病动物 |
(三)免疫合格 |
附件15非洲马瘟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数量 |
六、检测方法 |
七、判定标准 |
附件16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数量 |
(一)血清学监测 |
(二)病原学监测 |
六、检测方法 |
(一)血清抗体检测方法 |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 |
七、判定标准 |
附件17牛结节性皮肤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对象 |
三、监测范围 |
四、监测时间 |
五、监测方法 |
六、监测数量 |
(一)国家下达任务 |
(二)省级任务 |
(三)国家兽医实验室 |
七、检测方法 |
八、判定标准 |
(一)监测阳性个体 |
(二)确诊阳性个体 |
(三)确诊阳性群体 |
(四)临床病例处置 |
附件18种畜禽场主要疫病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 |
三、监测内容 |
(一)监测场点 |
(二)监测病种 |
1.原种猪场/种公猪站 |
2.种禽场 |
3.种牛场 |
4.种羊场 |
(三)检测方法 |
(四)样品采集 |
(五)信息调查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19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企业监测 |
三、官方监测 |
四、采样要求 |
五、实验室检测 |
六、结果报告 |
附件20口蹄疫无疫区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 |
三、监测方式 |
(一)被动监测 |
(二)主动监测 |
1.抽样原则 |
2.抽样要求 |
四、检测方法和程序 |
(一)病原检测 |
(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 |
五、结果报告 |
附件21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无疫区监测 |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 |
(二)被动监测 |
(三)主动监测 |
1.抽样原则 |
2.抽样要求 |
三、无疫小区监测 |
(一)企业监测 |
(二)官方监测 |
四、检测方法 |
五、结果报告 |
(一)无疫区监测结果报告 |
(二)无疫小区监测结果报告 |
附件22广州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监测计划 |
一、监测目的 |
二、监测范围和种类 |
三、抽样原则 |
四、抽样数量及监测要求 |
(一)主动监测 |
(二)被动监测 |
五、检测方法及任务分工 |
六、结果报告 |
附件23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工作程序 |
四、工作要求 |
附件24主要禽群疫病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调查内容 |
(一)养殖密集地区主要禽病流行现状调查 |
(二)边境地区新病毒或病毒新基因型传入风险调查 |
(三)野鸟带毒情况调查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25主要家畜疫病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方法与内容 |
(一)猪群疫病调查 |
(二)牛、羊疫病调查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26畜禽卫生状况与价值链调查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调查方式与内容 |
(一)畜禽养殖业分布与调运状况调查 |
(二)畜禽卫生状况与价值链 |
四、组织实施与时间安排 |
附件27家畜布鲁氏菌病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内容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28牛结核病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内容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29小反刍兽疫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方式与内容 |
(一)调查场所 |
(二)采样要求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30牛结节性皮肤病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方法与内容 |
(一)调查场所 |
(二)采样要求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31非洲猪瘟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方法与内容 |
(二)屠宰场 |
(三)农贸市场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32非洲马瘟专项调查方案 |
一、目的 |
二、范围 |
三、方法与内容 |
(一)调查场所 |
(二)采样要求 |
四、组织实施 |
附件33相关国家兽医参考(专业、区域)实验室名单 |
(3)云南江城县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气肿疽病的病原 |
二、气肿疽病的流行特点 |
三、气肿疽病的临床症状 |
四、病理变化 |
五、临床诊断 |
六、防治措施 |
七、治疗措施 |
八、气肿疽病的预防 |
九、加强宣传,增强防疫意识 |
(4)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现状 |
1.1 人工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
1.2 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
1.3 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2.4 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第三章 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及优化 |
3.1 牧草高效控苗建植 |
3.2 林草配置模式与土壤性质 |
3.3 施肥与草地改良 |
第四章 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及策略 |
4.1 草地施肥对牧草-家畜的影响 |
4.2 草地微量元素与特色家畜健康养殖 |
4.3 日粮能蛋平衡配置与家畜育肥 |
4.4 特色家畜品质评价与比较 |
4.5 地域特色饲用资源发掘 |
第五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构建及技术 |
5.1 模式构建 |
5.2 技术研发与集成 |
第六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应用及推广 |
6.1 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 |
6.2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中西结合治疗黄牛低钙(论文提纲范文)
1 钙的生理意义 |
2 病因 |
2.2 日粮中含过多的草酸、脂肪酸和植酸。由于它们同钙形成不溶性钙盐, 减低了机体对钙的吸收。 |
3 症状 |
4 治疗 |
4.1 中药 |
5 病例 |
6 体会 |
(6)牛流行热两种ELISA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
1.1 发病历史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原学 |
1.4 临床症状 |
1.5 致病机理 |
1.6 诊断 |
1.7 防控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牛流行热病毒糖蛋白的原核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
2.1 材料 |
2.1.1 主要仪器 |
2.1.2 实验动物和阳性血清 |
2.1.3 主要试剂 |
2.2 方法 |
2.2.1 目的基因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
2.2.2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
2.2.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2.2.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2.5 阳性血清制备 |
2.2.6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以及生物活性鉴定 |
2.2.7 ELISA特异性试验 |
2.3 结果 |
2.3.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2.3.2 目的蛋白的SDS-PAGE |
2.3.3 目的蛋白的抗原性鉴定 |
2.3.4 ELISA特异性实验 |
2.4 讨论 第3章 牛流行热病毒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3.1 材料 |
3.1.1 主要仪器 |
3.1.2 主要试剂 |
3.1.3 抗原的制备 |
3.1.4 血清的采集 |
3.2 方法 |
3.2.1 微量中和实验 |
3.2.2 间接ELISA程序 |
3.2.3 间接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
3.2.4 间接ELISA特异性、敏感性的测定 |
3.2.5 间接ELISA Cut-Off值的确定 |
3.2.6 交叉反应实验 |
3.2.7 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 |
3.3 结果 |
3.3.1 微量中和实验 |
3.3.2 间接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
3.4 讨论 第4章 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间接ELISA试剂盒的研发 |
4.1 材料 |
4.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 |
4.1.3 试剂盒的组成 |
4.1.4 试剂盒保存条件 |
4.1.5 试剂盒使用注意事项 |
4.1.6 试剂盒的使用说明 |
4.2 方法 |
4.2.1 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 |
4.2.2 试剂盒保存期及稳定性检测 |
4.2.3 试剂盒批内(同一批次)和批间(不同批次)的稳定性检测 |
4.2.4 试剂盒的的应用 |
4.3 结果 |
4.3.1 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评价 |
4.3.2 试剂盒保存期及稳定性评价 |
4.3.3 试剂盒批内和批间的稳定性评价 |
4.3.4 试剂盒的推广与应用 |
4.4 讨论 第5章 牛流行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第6章 抗原捕获ELISA方法的建立 |
6.1 材料 |
6.1.1 病毒和样品 |
6.1.2 主要试剂 |
6.1.3 主要仪器 |
6.2 方法 |
6.2.1 多克隆抗体(牛高免血清)的制备 |
6.2.2 抗-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6.2.3 AC-ELISA方法的建立 |
6.2.4 AC-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评价 |
6.2.5 动物实验 |
6.2.6 临床样品的调查 |
6.3 结果 |
6.3.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6.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6.3.3 AC-ELISA方法条件的优化 |
6.3.4 AC-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评价 |
6.3.5 AC-ELISA方法对实验感染黄牛BEFV的检测 |
6.3.6 临床样品的调查 |
6.4 讨论 第7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
(7)牛跛行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病因 |
3 临床症状 |
4 诊断 |
5 治疗 |
6 预防 |
7 病因分析 |
(8)牛慢性氟中毒的预防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病因分析 |
4 诊断 |
5 防治措施 |
5.1 预防 |
5.2 治疗 |
6 体会 |
(9)猪的水疱样疫病的流行特点调查与控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的水疱样疫病的流行特点 |
1.1 传染来源的不确定性。 |
1.2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
1.3 疫情的突发性和疫点分布的跳跃性。 |
1.4 全群 (场) 流行和典型病状的出现具有延迟性。 |
1.5 流行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
1.6 致死性增强趋势。 |
1.7 持续感染和隐性感染趋势。 |
1.8 对人和其他畜禽的致病性差异显着。 |
2 临床所见 |
2.1 典型型。 |
2.2 一过 (温和) 型。 |
2.3 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型。 |
3 诊断 |
4 控制实践 |
4.1 精心择址建场,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
4.2 力推适度规模养猪、健康养猪, 提高生猪的整体健康素质和非特异性抗病力。 |
4.3 搞好基础免疫, 确保生猪具有坚强的特异性抗病力。 |
4.4 贯彻彻底消毒措施, 努力阻止病原体入场 (群) 和在本场 (群) 里大量生长繁殖, 减轻感染压力。 |
4.5 治疗。加强护理, 增强抗病力, 控制继发感染, 促进外伤愈合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
4.5.1 加强护理。 |
4.5.2 增强抗病力。 |
4.5.3 控制继发感染。 |
4.5.4 促进外伤愈合。 |
(10)牛缺钙性跛行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发病原因 |
3 临床症状 |
4 防治措施 |
4.1 预防 |
4.2 治疗 |
5 小结 |
四、黄牛不明原因跛行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江山区耕牛脱膊的治疗[J]. 周金丹. 山东畜牧兽医, 2021(10)
-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5)
- [3]云南江城县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 梁其康. 农业工程技术, 2020(11)
- [4]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D]. 池永宽.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5]中西结合治疗黄牛低钙[J]. 程林. 中兽医学杂志, 2015(06)
- [6]牛流行热两种ELISA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 李志.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6)
- [7]牛跛行的诊断与治疗[J]. 高春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03)
- [8]牛慢性氟中毒的预防与治疗[J]. 蒙睿,王文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06)
- [9]猪的水疱样疫病的流行特点调查与控制实践[J]. 郑四清,贺小俊,吴增红,张小亮,汤慧连,罗鹏. 中国动物保健, 2012(03)
- [10]牛缺钙性跛行的诊疗[J]. 王启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