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毛状根的诱导和植物再生

烟草毛状根的诱导和植物再生

一、烟草发状根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论文文献综述)

纪楠楠[1](2019)在《‘凤丹’离体细胞植株再生和丹皮酚积累》文中指出牡丹为我国传统名花和中药材,‘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var.lishizheniiB.A.Shen)主要用作药材和园艺砧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全国广为栽培;本世纪初拓展为新兴木本油料作物,成为集药用、观赏和油用于一体的大地绿化和牡丹籽油助推乡村振兴的抗逆优质树种。本论文基于该实验室1996年以来的‘凤丹’研究基础,建立‘凤丹’离体细胞培养体系,探究遗传改良亟需的植株再生体系和次生代谢物丹皮酚生产的细胞工程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凤丹’无菌离体细胞培养体系建立优选‘凤丹’植株成熟饱满种子,去皮,以70%乙醇浸泡60 s,有效氯1.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溶液浸泡30 min,接种在MS培养基上,去污染率高达98.89%;表面消毒的胚和试管苗叶片在6-BA 1.5 mg/L、2,4-D 2.0mg/L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90.00%和82.22%,试管苗茎段在6-BA 1.0 mg/L、2,4-D 2.0 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率则为85.55%。2.离体细胞植株再生培养体系‘凤丹’愈伤组织接种在生长调节剂6-BA(1.0、2.0、3.0 mg/L)和NAA(0.1、0.2、0.3 mg/L)各3个浓度组成的正交试验MS培养基上,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影响不显着(p>0.05),在 6-BA2.0 mg/L、NAA 0.1 mg/L 或 6-BA 3.0 mg/L、NAA 0.3 mg/L的MS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为13.33%。3.离体细胞丹皮酚积累培养体系‘凤丹’愈伤组织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类型、蔗糖、水解酪蛋白、琼脂浓度、pH值及培养时间对细胞增殖倍数有显着影响(p<0.05);愈伤组织褐化率与培养基类型、6-BA、蔗糖及琼脂浓度显着相关(p<0.05)。优化的细胞培养基为6-BA 1.8 mg/L、NAA 0.6 mg/L、蔗糖30 g/L、水解酪蛋白0.4 g/L、琼脂5g/L、pH 7.3的改良WPM(Wang and Staden,2001),暗培养,愈伤组织乳白色,呈S型曲线增长,10-30 d为对数生长期,30-45 d基本到达稳定期,35 d时的增殖倍数为3.67,褐化率为11.78%;每5d测定丹皮酚含量,25 d时的含量最高,达1.75±0.13 mg/g。‘凤丹’细胞悬浮培养,起始培养的细胞密度及6-BA、蔗糖、水解酪蛋白、肌醇浓度等对细胞增殖的鲜重、干重及增殖倍数有显着影响,而培养基类型对细胞干重影响显着(p<0.05)。优化的培养体系为:愈伤组织12 g/L(2 mm × 2 mm × 2 mm)及6-BA0.5 mg/L、NAA 1.0mg/L、蔗糖 25 g/L、肌醇 0.1 g/L,pH5.8的WPM培养基,震荡100 r/min,暗培养;悬浮细胞呈S型曲线增长,培养0-10 d为迟滞期,10-30 d为对数生长期,30-40 d基本到达稳定期;培养30 d时悬浮细胞增殖倍数达4.76,丹皮酚含量最高,达2.65±0.25 mg/g。

徐赫韩[2](2018)在《大豆AKT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豆是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我国土壤质量普遍偏低,部分地区干旱、盐碱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甚至绝收。如果这些土地能够被一些作物利用,我国的粮食就不用那么依靠国外进口。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大豆Gm AKT1基因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根和叶的表达情况,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 BASTA-Gm AKT1,通过花浸法将目的基因转化至野生型拟南芥中,并且对目的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和大豆发状根表型研究,为进一步探究Gm AKT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大豆在不同非生物胁迫胁迫处理下根和叶的Gm AK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m AKT1基因在受到盐碱逆境胁迫初期表达量明显升高,叶中表达量是对照的3.65倍。在盐胁迫和盐碱胁迫1h条件下,Gm AKT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15倍和2.35倍。然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Gm AKT1基因的表达量无论是根中还是叶中都逐渐降低。在碱和干旱胁迫时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把大豆Gm AKT1基因构建到p Basta植物过表达载体中。通过Flroial Dip法将Gm AKT1转入到野生型拟南芥中,累计得到9株超表达基因拟南芥。3.通过对T2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分离比鉴定。有9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结果显示分离比约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通过荧光定量PCR最终确定了表达量最高的3个株系。为进一步研究Gm AKT1基因功能提供植物材料。4.将Gm AKT1基因构建到p CAMBIA1302载体中。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将Gm AKT1转入到烟草叶肉细胞中,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Gm AKT1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5.建立大豆发状根诱导培养体系,诱导转化超表达Gm AKT1的大豆发状根,分析转Gm AKT1的大豆发状根在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情况,对转Gm AKT1的大豆发状根进行表型分析,并对其在盐胁迫下观察其气孔的变化。结果显示:转Gm AKT1的大豆发状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在逆境胁迫下,气孔与对照组相比闭合率较高。

田云,蒋景龙,李丽,黎远东[3](2017)在《不同培养条件对黄瓜发状根生长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PCR分子鉴定转化成功的黄瓜发状根为试材,采用悬浮培养的方法分析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培养基组分和不同激素对黄瓜发状根生长的影响。分析显示:MS培养基中黄瓜发状根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2 MS培养基,N6培养基中发状根生长的速度最慢;以MS为基础培养基,30 g/L的蔗糖为氮源,CNH4+:CNO3-=1:2为碳源和204 mg/L KH2PO4为磷源时,培养基中黄瓜发状根生长量最大;以MS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激素IAA(Indole acetic acid)、GA3(Gibberellin)、NAA(Naphthalene acetic acid)、KT(Kinetin),其中1 mg/L IAA作用下的黄瓜发状根的增长量最大(51.0 mg),1 mg/L的NAA(Naphthalene acetic acid)处理下黄瓜发状根的增长量最少(37.8 mg/L)。以上为发状根进一步扩大培养和后期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马世伟[4](2015)在《花生RS基因根特异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存在于虎杖、葡萄、花生等植物中,在葡萄果皮和花生根中含量尤为丰富。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结,抗癌,抗炎,抗辐射,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它与紫杉醇都被誉为绿色抗癌药物。但自然界中存在的白藜芦醇的含量较少,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白藜芦醇有望高效生产白黎芦醇。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简称RS)是白藜芦醇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烟草的根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本生烟草和花生的发状根中表达,利用发状根的无激素依赖性和快速生长的特性,液体培养获得发状根,进而生产白藜芦醇。研究结果如下:1、用pBI121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发根农杆菌,经由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本生烟草,发现发根农杆菌可以介导外源质粒载体携带的基因转入本生烟草基因组并在发状根表达,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目的基因遗传转化本生烟草的成熟技术。通过该技术分别获得了发根农杆菌介异转化NtR12::RS和NtR2::RS融合基因的发状根转基因系,测定发状根系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最高为2.12 ug/g鲜重,是未转基因对照的4倍。说明发根农杆菌可介导自身的发根基因和外源基因在外源植物中表达。2、通过本生烟草发状根的液体培养研究,建立了发状根的液体培养体系,采用50mL液体MS培养基在28℃、120 r/min培养2周,可生产2.5 g发状根。研究NaAc诱导对本生烟草发状根液体培养体系中白藜芦醇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0 μM的NaAc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培养基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总产量提高1倍。3、为建立花生白黎芦醇生产体系,以新会小粒花生为材料,通过发根农杆菌探究了不同因素对花生发状根诱导的影响,发现河南发根农杆菌、菌悬液浓度(OD600)为0.5、共培养时间3d、花生幼叶外植体以及B5培养基有利于外植体转化和产生发状根;利用河南发根农杆菌介导35S::GUSA融合基因转入了花生幼叶,建立了花生发状根诱导的完整技术体系,并证明外源质粒载体携带的基因可以转入花生发状根表达。在此基础上把NtR12::RS和NtR2::RS导入花生,分别获得2和3个转基因系。经分析发现,转基因发状根系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最高达到了 80.99μg/g鲜重,为对照的5倍,说明根特异启动子NtR2和NtR12可以提高花生根RS表达,合成白黎芦醇。4、为进一步提高花生发状根的白黎芦醇生产效率,研究建立了花生发状根的液体高效培养体系,即1/2 MS培养基、28℃、120 r/min液体悬浮培养2周,50 mL培养基可生产2g发状根;NaAc诱导可增加发状根白黎芦醇含量,MeJA诱导不能增加发状根白藜芦醇产量,20 NaAc诱导处理花生发状根24 h,白藜芦醇产量可提高0.8倍(达141.03μg/g),并可促进白黎芦醇的分泌,而且使转基因发状根中白黎芦醇为野生型花生根的8倍。总之,本文首次研究利用特异启动子驱动花生白黎芦醇合酶基因在花生或异源植物发状根表达,建立了转基因发状根合成白黎芦醇生产技术体系。这为高效生产白黎芦醇奠定了基础。研究的深入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利用白黎芦醇。

吕政[5](2014)在《关苍术、青葙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优化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2种发根农杆菌R1000和R1601菌株对关苍术外植体进行侵染,利用R1、A4、1025、ATCC15834、R1000和R1601菌株对青葙外植体进行侵染,通过对关苍术和青葙的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关苍术和青葙的毛状根培养体系,并且分别对关苍术和青葙的毛状根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多糖和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在其抑菌方面作了基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1000和R1601侵染关苍术的叶片和根均能产生毛状根,其中,R1000菌株诱导率高,外植体叶片为最好的诱导材料,最佳诱导率为62%±2.58%,关苍术种子用0.1%升汞消毒,关苍术种子消毒时间为6min,关苍术外植体叶面积剪裁1.5×1.5cm2,关苍术外植体预培养时间36~48h,关苍术外植体侵染时间为6min。关苍术毛状根最佳增值培养基为White,关苍术外植体龄为21d。发根农杆菌R1、A4、1025、ATCC15834、R1000和R1601侵染青葙的叶片、茎、子叶、再生植株和花根诱导毛状根,选用0.1%升汞消毒青葙子2min,固态MS培养基pH值为6.0,青葙外植体叶面积2.0×2.0cm2,青葙外植体预培养时间12~24h,侵染时间为4min, A4菌株诱导率高,青葙外植体叶片为最佳诱导材料,最高诱导率达到98±1.61%。最佳增值培养基为white,其蔗糖浓度4%。PCR检测结果表明:R1000和R1601的rol B基因分别整合入关苍术以叶片和根为外植体的毛状根;A4和R1的rol B基因整合入青葙的叶片为外植体的毛状根。关苍术毛状根多糖含量为126.73mg/g,关苍术毛状根的黄酮含量为4.76mg/g。青葙毛状根的多糖含量为68.81mg/g,青葙子中多糖的含量为56.64mg/g,青葙毛状根多糖的含量是青葙子的1.2倍。青葙毛状根的黄酮含量为103.42mg/g,青葙子中黄酮的含量为60.15mg/g,青葙毛状根黄酮的含量是青葙子黄酮提取物的1.7倍。青葙毛状根黄酮提取液浓度在100mg/m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3.34%、沙门氏菌抑菌率为92.44%、链球菌抑菌率为84.40%、绿脓杆菌抑菌率72.47%、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68.74%。青葙毛状根黄酮提取液对同一种菌的抑菌率浓度为:100mg/ml>50mg/ml>25mg/ml。

张悦[6](2011)在《黄秋葵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Moench)系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地区。黄秋葵的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及痈疖有良好疗效。此外,黄秋葵富含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纤维、多糖类化合物、黄酮以及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降低血脂,增强人的体力和耐力。有保护肠胃、肝脏、皮肤和粘膜,增强皮肤弹性的作用;并对胃炎、胃溃疡、肝脏等疾病均有疗效。还有增强身体耐力和强肾补虚的作用,被誉为“植物伟哥”。本文筛选出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黄秋葵诱导出毛状根。其中,黄秋葵叶片在正面放置在培养基上,侵染时间为8mmin,预培养时间为2d-3d时,毛装根的诱导率最高。诱导出的毛状根经PCR检测后,在500-750bp间出现预期条带,表明发根农杆菌的特异基因rolC成功转入黄秋葵毛状根中。证明农杆菌R1601质粒的T-DNA已经整合进黄秋葵毛状根的基因组中。经过转化的毛状根在无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并显现出典型的毛状根特征:根毛密、分枝多且失去向地性。在增值过程中研究了不同液体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外源激素对黄秋葵毛状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液体培养基对毛状根的增值效果最好,25d后增值倍数将近26倍,低盐培养基White最差,增值倍数仅为3;蔗糖浓度为3%时增值倍数最高,符合文献报道;外源激素0.5mg/L IAA的增值倍数最高,高达48.55,为不添加外源激素培养基中毛状根生长量的1.87倍。分别提取黄秋葵毛状根中总黄酮和多糖这两种次生代谢产物,通过使用硝酸铝显色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黄秋葵毛状根中的总黄酮和多糖进行含量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黄秋葵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16.4%,高于黄秋葵嫩果中2.796%的含量5.9倍。在对黄秋葵毛状根多糖的提取中发现其多糖含量同样高于原植物,与原植物平均多糖含量1.642%相比,在试验中获得的16.6%的含量高于原植物10.11倍。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并有除菌作用,试验中对黄秋葵毛状根提取物进行抑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秋葵毛状根中含有的总黄酮对大肠杆菌ATCC8099有明显的抑菌作用,50mg/ml的样品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为86.67%,浓度为25mg/ml的样品溶液次之,但也可达到66.67%,可是12.5mg/ml的样品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却为0。样品溶液对金黄色葡萄菌ATCC6538的抑菌率为0。

陈伟莉,牟旭鹏,刘冬影[7](2010)在《毛状根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毛状根培养是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途径、新方法。对毛状根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特点、毛状根诱导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利用毛状根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有用药物提供参考。

侯萌萌,岳彩鹏,乔瑞丽[8](2010)在《发根农杆菌对不同烟草品种发状根诱导和培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烟草的发状根培养技术,建立高效的发状根培养系统,为次生代谢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途径,试验以K326、NC89、鄂烟1号烟草无菌苗为材料,对发根农杆菌C58C1 Ri质粒转化烟草产生发状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烟草品种中K326转化效率最高,不同部位中子叶叶柄的转化效率最高,最佳的培养基为无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MS0)。通过根尖活体压片、PCR检测和GUS报告基因检测3种方法,证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在转化根上得到表达。

李天航,杨晶,王艳芳,郭咏昕,李昌禹,李海燕,李校堃[9](2010)在《发状根在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转化药用植物得到的发状根(hairy roots)具有激素自养,生长迅速,富集次生代谢产物和遗传稳定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用植物,为含量稀少的的中药材有效成分提供了一个高效、迅速以及大规模的生产途径,解决了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短缺,有效成分含量低等缺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状根在药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发状根基因工程生产次级代谢产物及表达外源蛋白的实验进展及发状根应用的其他状况。

慕平利[10](2006)在《Ri质粒介导fps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通过Ri质粒介导fps基因转化烟草,经过PCR、PCR-Southern、Northern-blot检测,获得了四株fps转基因发根;对转基因发状根在固体、液体培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并且将发根株系3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显示了利用发状根的生产潜能;用粗毒素对转基因发根进行诱导,提取其浸提液进行抗病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赤星病、黑胫病具有明显的抗性,这为生产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提供可能途径。主要结果如下: 1.本研究采用冻融法进行pBinARfps质粒转化野生型Ar1334,获得Ar1334工程菌株;利用Ar1334工程菌转化烟草K326,获得烟草发状根,以Ri质粒T-DNA上与发根相关的ro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发状根进行PCR扩增,得到了560bp的目的基因片段,证明了Ri质粒T-DNA在烟草发状根的基因组中得到了整合;以fp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发状根进行PCR扩增,得到了10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证明了fps基因在烟草发状根的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利用地高辛标记fps基因探针,对fps基因PCR产物进行PCR-Southern检测,并且检测到了目的基因片段的印迹,证明fps基因在发状根基因组分子水平得到了表达;用发状根基因组RNA进行Northern-blot检测,也检测到了目的基因片段印迹,证明fps基因发状根基因组转录水平得到表达。从而获得了fps基因烟草发状根。 2.烟草发状根在固体培养中发现,四个转基因株系除具有发状根的一般特性外,还有其各自形态上的特性;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对转基因发状根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转基因发状根呈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生长周期为30d,生物量的积累在株系间表现比较大的差异,生长最好的株系4生物量达到45.6g/l,最差的株系3也达到18.9g/l;我们将株系3转到生长条件更好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放大培养,结果表明接种,2g/l生物量的发状根,培养一个周期后,长满整个生物反应器,生物量达到94.7g/l,干重达到9.6g/l,进一步显示了利用发状根发大培养生产有用次生代谢物的生产潜能。 3.用粗毒素诱导培养25d左右的转基因烟草发状根,再利用其浸提液进行抗菌实验,结果显示诱导后转基因发根抗菌性明显优于非转基因发根,株系间也表现明显的差异,株系3在实验中表现出其抗菌优势;为了实际应用中得到可靠的证据,我们利用株系3浸提液进行烟草幼苗抗黑胫病研究,结果表明:外施经过诱导的转基因烟草发状根浸提液后,烟草幼苗抗菌性提高45%,进一步说明转基因发根在粗毒素诱导后,激活了植保素的合成途径,对病原菌的抗性增强。

二、烟草发状根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草发状根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1)‘凤丹’离体细胞植株再生和丹皮酚积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牡丹的生物特征、生长特性及分布
        1.1.1 牡丹的生物特征
        1.1.2 牡丹的生长特性
        1.1.3 牡丹的分布
    1.2 牡丹的应用价值
        1.2.1 观赏价值
        1.2.2 药用价值
        1.2.3 食用价值
    1.3 丹皮酚的来源
        1.3.1 天然产物丹皮酚
        1.3.2 化学合成丹皮酚
        1.3.3 离体细胞培养生产丹皮酚
    1.4 愈伤组织培养
        1.4.1 外植体的选择
        1.4.2 无菌培养体系建立
        1.4.3 愈伤组织诱导
        1.4.4 影响愈伤组织增殖及悬浮细胞培养的因素
        1.4.4.1 培养基类型
        1.4.4.2 植物生长调节剂
        1.4.4.3 碳源
        1.4.4.4 添加物
        1.4.4.5 pH值
        1.4.4.6 凝固剂
        1.4.4.7 培养条件
        1.4.4.8 起始浓度
        1.4.4.9 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
    1.5 植株再生
        1.5.1 愈伤组织的分化
        1.5.2 体细胞胚胎
        1.5.3 胚培养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凤丹'离体细胞培养体系建立
        2.2.2 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
        2.2.2.1 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
        2.2.2.2 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
        2.2.2.3 试管苗叶片诱导愈伤组织
        2.2.2.4 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
        2.2.3 愈伤组织固体培养
        2.2.3.1 培养基类型、6-BA和NAA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2 6-BA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3 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4 水解酪蛋白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5 pH值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6 琼脂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7 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8 继代周期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2.3.9 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绘制
        2.2.4 悬浮细胞培养
        2.2.4.1 培养基类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2.2.4.2 起始浓度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2.2.4.3 蔗糖浓度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2.2.4.4 添加物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2.2.4.5 pH值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2.2.4.6 培养时间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2.2.4.7 悬浮细胞生长曲线绘制
        2.2.5 两种培养方式下丹皮酚含量的积累
        2.2.5.1 愈伤组织固体培养过程中丹皮酚含量的积累
        2.2.5.2 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丹皮酚含量的积累
        2.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凤丹'离体细胞培养体系建立
    3.2 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
        3.2.1 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
        3.2.2 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
        3.2.3 试管苗叶片诱导愈伤组织
        3.2.4 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
    3.3 愈伤组织固体培养
        3.3.1 培养基类型、6-BA和NAA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2 6-BA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3 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4 水解酪蛋白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5 PH值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6 琼脂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7 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8 继代周期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9 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绘制
    3.4 悬浮细胞培养
        3.4.1 培养基类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2 起始浓度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3 蔗糖浓度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4 添加物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4.1 CH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4.2 肌醇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5 PH值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6 培养时间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3.4.7 悬浮细胞生长曲线绘制
    3.5 两种培养方式下丹皮酚含量的积累
        3.5.1 愈伤组织固体培养过程中丹皮酚含量的积累
        3.5.2 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丹皮酚含量的积累
4 讨论
    4.1 无菌培养体系建立
    4.2 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
    4.3 愈伤组织增殖条件的优化
    4.4 建立悬浮培养体系
    4.5 建立丹皮酚次生代谢物质离体培养技术体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大豆AKT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钾离子通道AKT1的结构
    1.2 植物AKT1的调控机制
    1.3 植物AKT1参与逆境胁迫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GMAKT1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2 GMAKT1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3 花絮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3.4 GMAKT1的亚细胞定位
    3.5 超表达GMAKT1大豆发状根复合植株表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GMAKT1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表达特性的分析
    4.2 亚细胞定位的分析
    4.3 超表达GMAKT1大豆发状根复合植株表型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不同培养条件对黄瓜发状根生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不同类型培养基对发状根生长的影响
    1.2 碳源对发状根生物量的影响
    1.3 磷源对发状根生物量的影响
    1.4 氮源对发状根生物量的影响
    1.5 不同激素类型及比例对发状根生物量的影响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培养基类型设定
        3.2.2 不同碳源、氮源和磷源浓度设定
        3.2.3 不同的激素设定
    3.3 数据分析

(4)花生RS基因根特异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白藜芦醇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1.1 白藜芦醇简介
        1.2 白藜芦醇的结构及特征
        1.5 白藜芦醇的分布
        1.6 白藜芦醇的植物抗病性
        1.7 白藜芦醇的生理活性
        1.7.1 抗氧化、抗自由基
        1.7.2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7.3 预防高血压
        1.7.4 预防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1.7.5 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保护心脏
        1.7.6 抗肿瘤、抗癌
        1.7.7 保护肝脏
        1.7.8 抗衰老、延寿
    2 白藜芦醇提取和测定方法
        2.1 白藜芦醇的提取
        2.2 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
    3 白藜芦醇的合成
        3.1 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
        3.2 白藜芦醇的化学合成
    4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4.1 已克隆的部分植物白藜芦醇合酶基因
        4.2 白藜芦醇合酶的转基因研究
    5 发根农杆菌介导植物产生发状根在白藜芦醇生产上的应用
        5.1 发根农杆菌简介
        5.2 发根农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5.2.1 发状根的发生
        5.2.2 发根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5.2.3 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
        5.3 存在的问题
    6 白藜芦醇的开发利用现状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发根农杆菌介导NtR2/NtR12::RS转化本生烟草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发根农杆菌(冻融法)
        2.2.2 本生烟草的遗传转化
        2.2.3 转基因发状根的分子检测
        2.2.4 转基因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和样品制备
        2.2.5 转基因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2.2.6 发状根白藜芦醇生产体系的优化
    3 结果分析
        3.1 发根农杆菌介导目的基因转化本生烟草的技术优化
        3.2 NtR2/NtR12::RS转化本生烟草发状根系的表达差异
        3.2.1 NtR2/NtR12::RS对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本生烟草诱导率的影响
        3.2.2 转基因发状根系的分子检测
        3.3 转基因本生烟草发状根白藜芦醇的合成效果
        3.3.1 白藜芦醇标准曲线
        3.5.2 精密度实验
        3.3.3 稳定性实验
        3.3.4 重现性实验
        3.3.5 发状根系白藜芦醇的含量
        3.4 外界因素对本生烟草发状根产量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
        3.4.1 本生烟草发状根的生长曲线
        3.4.2 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本生烟草发状根生长的影响
        3.4.3 诱导剂醋酸钠对本生烟草发状根白藜芦醇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发根农杆菌可以介导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植物
        4.2 RS可以在本生烟草发状根合成白藜芦醇
        4.3 外界因素诱导可以提高烟草白藜芦醇合成
第三章 发根农杆菌介导NtR2/NtR12::RS转化花生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载体质粒转发根农杆菌(冻融法)
        2.2.2 花生的遗传转化
        2.2.3 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因素的探究
        2.2.4 对花生遗传转化的Kan筛选浓度的确定(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
        2.2.5 转基因发状根的分子检测
        2.2.6 花生发状根样品的制备及其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
    3 结果分析
        3.1 发根农杆菌转化花生条件优化
        3.1.1 发根农杆菌和菌悬液浓度对花生发状根诱导效率的影响
        3.1.2 培养基对花生发状根诱导效率的影响
        3.1.3 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花生发状根诱导效率的影响
        3.1.4 外植体对花生发根效率的影响
        3.1.5 Kan筛选浓度对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花生的影响
        3.2 NtR2/NtR12::RS在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的表达
        3.2.1 NtR2/NtR12::RS对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花生诱导率的影响
        3.2.2 转基因发状根系的分子检测
        3.3 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的大量合成
    4 讨论
        4.1 发根农杆菌可以介导目的基因转入花生发状根并表达
        4.2 NtR驱动RS基因在花生发状根表达提高白藜芦醇的含量
第四章 花生发状根液体培养大量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花生发状根生长曲线的测定
        2.2.2 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花生发状根生长的影响
        2.2.3 诱导剂诱导效果
        2.2.4 醋酸钠诱导过程研究
        2.2.5 醋酸钠诱导条件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花生发状根生长曲线
        3.2 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花生发状根生长的影响
        3.3 诱导剂诱导效果
        3.3.1 醋酸钠诱导效果
        3.3.2 茉莉酸甲酯诱导效果
        3.4 醋酸钠诱导过程研究
        3.5 醋酸钠诱导条件研究
    4 讨论
        4.1 花生发状根液体培养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4.2 诱导剂能有效提高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关苍术、青葙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优化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发根农杆菌研究现状
        1.1 发根农杆菌菌株
        1.2 发根农杆菌侵染原理
        1.3 影响发根农杆菌产生发根的因素
        1.4 发根农杆菌介导植物产生毛状根的应用
    第二章 关苍术和青葙药用研究进展
        2.1 关苍术药用研究进展
        2.2 青葙药用研究进展
    第三章 关苍术、青葙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优化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路线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关苍术、青葙毛状根培养体系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关苍术毛状根诱导
        1.3 青葙毛状根的诱导
    第二章 关苍术、青葙毛状根培养体系的优化
        2.1 关苍术毛状根培养体系的优化
        2.2 青葙毛状根培养体系的优化
    第三章 关苍术、青葙毛状根中多糖和黄酮含量分析与测量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青葙毛状根中提取的黄酮抑菌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溶液制备
        4.3 实验步骤
        4.4 结果与分析
结论
    1.1 主要结论
    1.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黄秋葵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黄秋葵的研究现状
    1.2 植物次生代谢的研究概况
    1.3 生物技术在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应用
    1.4 毛状根培养的研究进展
    1.5 提高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方法
    1.6 实验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黄秋葵毛状根体系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黄秋葵毛状根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黄秋葵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毛状根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毛状根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特点
2 毛状根诱导的分子机理
3 毛状根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8)发根农杆菌对不同烟草品种发状根诱导和培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无菌苗的培养
        1.2.2 叶片预培养
        1.2.3 发根农杆菌侵染菌液的制备
        1.2.4 农杆菌侵染叶片与共培养
        1.2.5 发状根的除菌培养
        1.2.6 Ri-质粒转化的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杆菌对不同烟草品种发根率的影响
    2.2 农杆菌对叶片不同部位发根率的影响
    2.3 Ri-质粒转化的判断结果
        2.3.1 发状根形态与结构观察
        2.3.2 GUS组织化学检测
        2.3.3 发状根的PCR检测
    2.4 最佳生长培养基的筛选
3 小结与讨论

(10)Ri质粒介导fps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无菌苗的培养
        3.2.2 发状根的诱导与培养
        3.2.2.1 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3.2.2.2 pBinARfps质粒对Ar1334的转化
        3.2.2.3 发状根的诱导
        3.2.3 烟草发状根的分子鉴定
        3.2.3.1 发根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CTAB)
        3.2.3.2 ro1C基因PCR检测
        3.2.3.3 fps基因PCR检测
        3.2.3.4 fps基因的PCR-Southern检测
        3.2.3.5 发根基因组RNA的提取与纯化
        3.2.3.6 fps基因Northern-blot检测
        3.2.4 转基因发状根生长特性研究
        3.2.4.1 发根固体培养
        3.2.4.2 发根液体培养
        3.2.4.3 转基因发状根生长动态测定
        3.2.4.4 发根大规模培养特性研究
        3.2.5 发根株系浸提液的抗性研究
        3.2.5.1 粗毒素的制备及其对发状根的诱导
        3.2.5.2 发根浸提液对赤星病病菌的抗性研究
        3.2.5.3 发根浸提液对黑胫病病菌的抗性研究
4.结果与分析
    4.1 发状根的诱导及筛选
        4.1.1 pBinARfps质粒转化Ar1334
        4.1.2 发状根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4.1.3 发根转化频率的影响因子
        4.1.3.1 烟草叶片生理期对转化率的影响
        4.1.3.2 菌液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4.1.3.3 叶片在菌液中浸泡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4.2 发状根分子检测
        4.2.1 ro1C基因PCR检测
        4.2.2 fps基因PCR检测
        4.2.3 fps基因PCR-Southern检测
        4.2.4 fps基因Northern-blot检测
    4.3 转基因发状根生长特性研究
        4.3.1 发状根的固体培养
        4.3.2 不同发状根株系生长特性研究
        4.3.3 发状根大规模培养
    4.4 发状根浸提液的抗性研究
        4.4.1 发状根浸提液对赤星病病菌的抗性研究
        4.4.2 发根株系3浸提液对黑胫病病菌的抗性研究
5.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转fps基因发状根的获得
        5.1.2 转基因发状根生长特性及离体培养
        5.1.3 fps转基因发状根浸提液的抗性研究
    5.2 结论
6.存在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四、烟草发状根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凤丹’离体细胞植株再生和丹皮酚积累[D]. 纪楠楠.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1)
  • [2]大豆AKT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 徐赫韩.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3]不同培养条件对黄瓜发状根生长影响研究[J]. 田云,蒋景龙,李丽,黎远东.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8)
  • [4]花生RS基因根特异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D]. 马世伟.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5)
  • [5]关苍术、青葙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优化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 吕政.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6]黄秋葵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 张悦.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1)
  • [7]毛状根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 陈伟莉,牟旭鹏,刘冬影. 黑河学院学报, 2010(04)
  • [8]发根农杆菌对不同烟草品种发状根诱导和培养的影响[J]. 侯萌萌,岳彩鹏,乔瑞丽. 贵州农业科学, 2010(11)
  • [9]发状根在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A]. 李天航,杨晶,王艳芳,郭咏昕,李昌禹,李海燕,李校堃.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0
  • [10]Ri质粒介导fps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D]. 慕平利. 河南农业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烟草毛状根的诱导和植物再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