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

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

一、关于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白彬杰[1](2021)在《关于对城市垃圾处理及利用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生活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产生的污染是完全不同的,为了提升城市垃圾处理的效果,当前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垃圾处理方式的优化。文章将针对当前垃圾处理问题以及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垃圾处理质量的方式。

张洋婕[2](2021)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汞的特征及处置措施研究》文中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和前沿议题,汞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生活垃圾之中,汞又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研究城市生活垃圾中汞的来源、赋存、处置、去向和风险等问题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讨论了生活垃圾中汞的赋存现状及来源,对当前流行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过程中汞的去向进行了分析整理,评估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时汞的健康风险,指出了目前我国含汞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生活垃圾中汞污染治理的新方向,以期本研究对我国未来城市生活垃圾中汞的有效处理提供参考。

乌云嘎[3](2021)在《NGO参与民族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伟[4](2021)在《长春市垃圾填埋场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与再生设计》文中提出

李盼盼[5](2021)在《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随之逐渐推进,这也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呈几何型递增,因此“垃圾围城”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治理中的焦点问题。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不但侵蚀着城市及周边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更有甚者这些生活垃圾会逐渐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并破坏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未来城市治理的必经之路,同样亦为落实绿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的核心要素。自2020年伊始,成都市竹园社区就已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试点工作,截止2021年初成都市竹园社区在治理体系上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不过在实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大量的问题。此次研究侧重于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历程,经查阅文献,整理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治理实践;同时根据成都市竹园社区实际情况,经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成都市竹园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的现状、体系以及运行机制予以多维度分析,深层次剖析了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以及背后成因,在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治理经验的先决条件下,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竹园社区为研究目标,概述了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同时明确了成都市垃圾分类进程中政府、市场主体、居民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现状。在此基础上以政府、市场主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居民等四个方面作为主导探究了成都市竹园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同时依附于协同治理理论,明确成都市竹园社区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成因。再次,借鉴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典型,介绍发达国家与我国发达城市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为成都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从政府、市场主体、非政府组织与住户的角度探究协同治理垃圾分类的有效对策。

杨丹丹[6](2021)在《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物数量显着增加,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的明显滞后引发了积弊已久、复杂多变的生态问题,如“垃圾围城”、“固废围城”、“垃圾困村”等。无废城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固废污染的综合防治问题、实现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山西省为我国重工业基地,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十分明显,因此,针对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对于山西省构建无废城市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无废城市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刻总结前人研究无废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例,首先分析山西省自然资源现状、社会经济现状和无废城市发展现状,然后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和发展保障能力四个次级子系统构建山西省无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时,先对山西省各地市历年的详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2010年到2019年间无废城市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通过数据分析和GIS绘图分析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四个时间节点的无废城市发展空间示意图,研究山西省无废城市的时空演化规律,得出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山西省无废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呈现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辐射性增长方式。通过深入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国内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工业固废产量大、强度高、综合利用率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且监管不严、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量、提升工业固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工业危废处置技术和综合利用率、合理布局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加强监管制度、落实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监管责任、强化处置工作、实施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

薛保铭[7](2021)在《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塑料污染防治已成为国际社会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将塑料污染治理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洋微塑料污染控制是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联合国环境大会多次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开展专题研讨。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是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全球范围有关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环境行为的研究仍面临众多挑战:对于“源”的研究大部分均局限于陆源污染,海源污染被严重忽视,但人类渔业活动大量使用了塑料制品,渔业来源的微塑料污染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对于“汇”研究,海洋沉积物被认为是微塑料污染最重要的“汇”,但大部分研究聚焦在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在深层沉积物中的归趋以及针对红树林、珊瑚礁等独特的“汇”的研究有待深入;微塑料污染研究作为引领海洋塑料污染有效削减的前提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有待向务实管用的管控对策转化。针对现状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四大传统渔场之一、中国-中南半岛沿海几何中心的北部湾为基底,重点研究海洋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主要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研究对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包括5条入海河流)沉积物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发现观测的8种不同聚合物类型的微塑料在表层沉积物中均被检出,其中,PP(聚丙烯)的丰度最高,占比达68.7%,其次为PE(聚乙烯),占比为18.5%,微塑料形态研究表明,纤维状微塑料达检出的微塑料总量的69.6%。表层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均值为405±336个/kg,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微塑料在不同环境功能区的污染分布呈现以下特征:市区河段>海洋养殖区>郊区河段>潮间带>近岸海域>港口区。(2)研究针对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污染物(PP纤维、PE纤维)的来源开展了来源解析工作,通过不同塑料纤维的用途、进入环境的途径以及将检出的微塑料纤维与几个不同来源的渔具塑料纤维进行比对,证明研究区域PP纤维、PE纤维很可能来源于渔具的磨损。此外,PP纤维和PE纤维的整体丰度与不同渔业活动强度的相关度较高(R2=0.8586,p=0.015),既表明了渔业活动对微塑料污染的重要影响,也验证了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纤维来源于渔业活动的论断。(3)研究发现珊瑚礁、红树林这两个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的沉积物也是海洋微塑料的“汇”。珊瑚礁一般分布在洁净度较高的海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区域所有的珊瑚礁区沉积物均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包括沿陆地海岸发育珊瑚礁以及沿海岛边缘发育的珊瑚礁,平均丰度为363±476个/kg。红树林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要高于本研究的其他沉积物类型,平均丰度为655±526个/kg。红树林沉积物是微塑料集聚度很高的“汇”,同时也起到滞留微塑料颗粒的作用。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红树林尤其是小型红树林容易受到周边人类活动的破坏或侵占,其积累的微塑料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外环境中,有从微塑料的“汇”转变为“源”的可能。(4)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长度60 cm)的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410±329个/kg,证明了微塑料可以赋存于深层沉积物中,而且可“隐藏”在深度达60 cm的深层沉积物中(丰度为167个/kg)。沉积柱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和尺寸分布表明微塑料可长期埋藏于深层沉积物中,是被忽视的、微塑料重要的“汇”。沉积柱中微塑料的丰度水平与表层沉积物相近,研究区域“藏于”深层沉积物的微塑料总量(185吨)是表层沉积物的5倍,由于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表层沉积物,因此,微塑料储量水平可能普遍被低估。(5)本研究采用210Pb和137Cs的定年法构建沉积柱的年代框架,分析选定海域微塑料污染历史记录,结果显示1933年以及年龄更大的沉积物(深度≥22 cm)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然而常用的塑料在二十世纪40年代才被发明并且70年代才被普及使用,这表明微塑料在沉积物中会垂直向下迁移。本文认为研究区域的生物扰动以及深层沉积物的尺寸分布可能是微塑料在沉积物中垂向迁移,导致“新塑料”埋藏于“老沉积物”中的重要原因。(6)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尤其是渔业来源的微塑料污染,本研究对我国现时塑料污染防治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结合微塑料污染“源-汇”关系研究成果,识别削减污染的关键性控制因素,提出了“整体保护性开发、局部开发性保护”的发展策略,以及渔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建立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务实管用的管控措施。同时提出北部湾要充分发挥东联广东、海南,西接东盟的区位优势,在海洋塑料污染防治上,率先探索跨省(区)、跨国境的协同共治,打造可持续发展标杆。

王文君[8](2021)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垃圾处理需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垃圾污染不仅威胁城市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还会影响居民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减轻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压力,必须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为此,我国从立法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加以规制,逐渐建立起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经过三次修订草案审议,于2020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次修订将生活垃圾单独作为一章,对生活垃圾分类作出规定,弥补了生活垃圾分类在国家层面立法的空白。同时,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很多城市已经颁布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但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还存在着立法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匮乏、治理模式单一、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我国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德国、日本、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始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国家,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法律体系。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首先,要从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门立法、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等方面健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体系;其次,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政监管,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建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再次,要坚持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企业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发挥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作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最后,要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产业化制度,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配套制度。

廖祖双[9](2021)在《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活垃圾围城成为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突出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给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愈加重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社会各界开始以保护环境为宗旨,呼吁全社会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2000年便开始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桂林市作为我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及我国最早一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之一,桂林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和城市环境的治理,也相继在桂林市部分区域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然而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猛增的态势使得桂林市陷入了城市环境治理的困境。破解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的难题,有利于提高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成效,从而推动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发展进程,加快我国垃圾分类试点的前进步伐。为此,本研究结合文献、访谈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对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出台的现状、政策执行的效果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所在。并充分借鉴德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上海、台湾地区等国内发达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建议。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困难重重、政策实施过程中居民积极性倍受打击、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相关市场主体力量参与不足、试点区域经费压力大,收费矛盾突出等是当前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经过细致分析和研究,发现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是阻碍当前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目标分解缺乏科学性、政策执行主体重效率轻科学性、目标群体政策参与力度不足以及财政投入不合理,垃圾分类容器配置不足、社会文化氛围不浓厚等。为此提出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目标,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强化目标群体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足额配备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张梦玥[10](2021)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使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立法作为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途径,其必要性凸显出来。过去二十年,我国多层次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体系,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不断的完善,建构真正符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际需要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道路。围绕上述思路,本文分成五章对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章为导论,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总结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述,重点阐释了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内涵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理论,肯定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必要性:既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垃圾分类制度法治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垃圾减量、实现资源再生的需要。第三章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此为基础对立法的突破和缺失进行辩证分析。在立法突破方面,我国实现了环境道德法律化、强化减量化原则和减量目标、重视问题导向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在立法缺失方面,存在法律不健全且条文分散、地方分类标准频繁变动不统一、各类主体法律职责划分不合理、内外监督制度建构不健全、激励机制发挥作用范围有限等问题。第四章选择以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为借鉴对象,说明借鉴原因,介绍该国各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背景,进一步分析日本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法、综合法、专项法,从而总结出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成功的立法经验。最后,第五章节提出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对策建议,着重从完善垃圾分类法律体系、制定合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明确相关主体法律义务、健全内外监督制度、落实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度这五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框架进行完善,力图破解我国城市“垃圾围城”困境。

二、关于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对城市垃圾处理及利用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针对城市垃圾处理的概况分析
3 传统垃圾处理方法的缺点
4 城市垃圾综合处理方式
5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措施
6 提升垃圾综合利用效率的管理优化
7 结语

(5)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城市生活垃圾
        二、治理
        三、生活垃圾分类
        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的概念
        二、协同治理理论的特征
        三、协同治理理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启示
第二章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发展历程
        一、初步探索阶段
        二、试点倡导阶段
        三、严格管控阶段
    第二节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一、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流程及特色
        二、政府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主导作用
        三、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四、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五、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间的互动
    第三节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生活垃圾分类主导工作力度不足
        二、企业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
        三、社会组织参与度不足
        四、社区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第三章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府层面
        一、政府侧重宣传,未设置配套设施
        二、政府对垃圾分类治理缺乏财政支持
        三、政府没有专门法律制定
        四、政府缺乏垃圾分类专业院校的建设
    第二节 市场主体层面
        一、环保企业投入较大,缺乏参与性
        二、环保企业的垃圾处理技术陈旧
        三、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化运作水平偏低
        四、企业的监督绩效考核机制存在漏洞
    第三节 社会环保组织层面
        一、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比例低
        二、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职能模糊
        三、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合法身份确认难
        四、社会环保组织缺乏人才支撑
    第四节 社区居民层面
        一、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较为浅显
        二、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三、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教育不够重视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一、德国明确法律、落实权责
        二、日本宣传教育、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
        三、国外垃圾分类治理经验对成都市的启示
    第二节 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一、台湾地区“产业化”与“宣传鼓励制度”
        二、上海完善新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国内垃圾分类治理经验对成都市的启示
第五章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优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应加大财、物投入力度,完善专项立法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对垃圾分类企业的财政支持
        三、加速垃圾分类专项立法
        四、加速构建垃圾分类教育学院
    第二节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提高参与度、加强技术研发
        一、政府完善垃圾收费制度,提高环保企业参与度
        二、鼓励企业不断加强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
        三、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机制
        四、政府应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绩效考核机制
    第三节 规范社会组织注册标准,鼓励参与垃圾分类
        一、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
        二、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的具体职能
        三、规范社会环保组织的注册标准
        四、政府鼓励社会环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
    第四节 提高社区居民认知、奖罚并举提高社区居民积极性
        一、深化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
        二、奖罚并举让社区居民主动接受垃圾分类
        三、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环保教育活动中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居民)
附录3 访谈提纲(政府、社区、环保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
致谢

(6)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无废城市
        2.1.2 零废弃(Zero waste)
    2.2 理论基础
        2.2.1 清洁生产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低碳经济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现状
    3.1 自然资源现状
    3.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3 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4 小结
第4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评价
    4.1 山西省无废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1.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4.1.3 评价指标体系
        4.1.4 指标数据来源
    4.2 数据处理与方法
        4.2.1 熵权法
        4.2.2 综合评价法
    4.3 山西省无废城市评价
        4.3.1 确定指标权重
        4.3.2 计算山西省十一市无废城市综合得分
    4.4 结果分析
        4.4.1 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4.4.2 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4.4.3 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国内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5.1 国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5.1.1 新加坡:全面市场化回收
        5.1.2 日本: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
    5.2 国内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5.2.1 包头:打造“无废城市”样板
        5.2.2 深圳:构建绿色供应链制造体系
第6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1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1.1 工业固废产量大、强度高、综合利用率低
        6.1.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且监管不严格
        6.1.3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
        6.1.4 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
    6.2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2.1 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量、提升工业固废资源使用效率
        6.2.2 合理布局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加强监管制度
        6.2.3 落实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监管责任、强化处置工作
        6.2.4 实施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附录 公众对山西省11地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7)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海洋塑料污染概况
    1.3 海洋微塑料的“源”
        1.3.1 陆源污染
        1.3.2 海源污染
    1.4 微塑料的入海途径
        1.4.1 人工排水系统和地表径流
        1.4.2 固体废物海洋倾倒
        1.4.3 风力运输
    1.5 海洋微塑料的“汇”
        1.5.1 沉积物
        1.5.2 海洋生物
        1.5.3 其他可能的“汇”
    1.6 源-汇相互转化
    1.7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7.1 研究内容
        1.7.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微塑料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研究区域
        2.1.1 区域概况
        2.1.2 研究的主要港湾
        2.1.3 沿海主要河流
        2.1.4 珊瑚礁区
    2.2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
        2.2.1 微塑料的分类
        2.2.2 样品采集方式
        2.2.3 样品的前处理
        2.2.4 微塑料的鉴定与定量
    2.3 分析方法的选取和建立
        2.3.1 样品采集
        2.3.2 微塑料分析方法的选取
        2.3.3 实验分析步骤
        2.3.4 ~(210)Pb定年方法及模型
        2.3.5 沉积柱样品粒度测定
        2.3.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微塑料在北部湾近海沉积物的水平分布和特征
    3.1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的水平分布和特征
        3.1.1 总体成分特征
        3.1.2 总体丰度水平
        3.1.3 水平分布特征
        3.1.4 表观特征
    3.2 红树林沉积物微塑料水平分布和特征
        3.2.1 丰度水平和组分特征
        3.2.2 分布特征与原因分析
        3.2.3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对比
    3.3 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水平分布和特征
        3.3.1 丰度水平和组分特征
        3.3.2 分布特征与原因分析
        3.3.3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积柱微塑料垂向分布与年代学分析
    4.1 垂向分布
        4.1.1 垂向丰度水平
        4.1.2 组分和形态特征
    4.2 微塑料在沉积柱中的污染记录
        4.2.1 放射性同位素的垂直分布
        4.2.2 沉积柱的沉积速率及年代学研究
    4.3 微塑料的垂向迁移
        4.3.1 垂向迁移观点的提出
        4.3.2 微塑料垂向迁移观点的论证
        4.3.3 微塑料向下迁移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塑料污染源-汇机理解析
    5.1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微塑料污染来源解析
        5.1.1 微塑料溯源方式
        5.1.2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沉积物微塑料来源分析
    5.2 微塑料的渔业来源及其影响
        5.2.1 渔业强度与微塑料污染相关性分析
        5.2.2 污染削减关键控制因素识别
    5.3 红树林和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来源分析
        5.3.1 红树林沉积物微塑料来源
        5.3.2 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来源
    5.4 北部湾微塑料的“汇”
        5.4.1 “汇”的分析判断方法
        5.4.2 表层沉积物
        5.4.3 红树林沉积物
        5.4.4 珊瑚礁沉积物
        5.4.5 深层沉积物
        5.4.6 “汇”的生态风险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6.1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6.1.1 看待塑料污染客观性不足
        6.1.2 塑料管控对策科学论证不足
        6.1.3 海洋保护法规执行力不强
        6.1.4 海岸带开发合理度不高
    6.2 塑料防治政策应遵循科学原则
        6.2.1 生命周期评价原则
        6.2.2 源头减废原则
        6.2.3 产业布局服从环境容量原则
    6.3 北部湾染塑料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6.3.1 科学布局海洋产业和开发区域
        6.3.2 削减渔业来源的塑料污染
        6.3.3 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6.4 区域环境共治和协同发展建议
        6.4.1 区域协同的必要性和机遇期
        6.4.2 发展现代海洋养殖业
        6.4.3 珊瑚礁和海岛保护开发
    6.5 效果预期(愿景)
第七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8)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标准
        1.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
        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
        1.循环经济理论
        2.环境权理论
        3.多元共治理论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现状
        1.国家层面立法
        2.地方层面立法
        (1)《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2)《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3)《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体系不健全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匮乏
        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单一
        4.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三、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分析
        1.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规范
        2.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
        3.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
    (二)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制度
        2.建构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3.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法律法规
四、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的具体设想
    (一)健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体系
        1.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门立法
        2.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
        3.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
    (二)建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机制
        1.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行政监管
        2.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监督
    (三)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
        1.坚持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2.明确企业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
        3.发挥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1.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奖惩制度
        2.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3.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产业化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述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内容、创新和不足
        1.研究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3.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生活垃圾分类
        2.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3.政策执行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2.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二、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现状分析
    (一)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基本背景与文本分析
        1.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基本背景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文件梳理
        3.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的文件梳理
    (二)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况
        1.试点政策目标概况
        2.试点政策实施基本概况
        3.执行要求
        4.保障措施
    (三)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
        1.对政策本身的影响
        2.对政策执行主体的影响
        3.对政策目标群体的影响
        4.对政策环境的影响
    (四)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困难重重
        2.政策实施过程中居民积极性备受打击
        3.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4.相关市场主体力量参与不足
        5.试点区域经费压力大,收费矛盾突出
    (五)本章小结
三、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剖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方法
        2.问卷样本与发放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原因剖析
        1.政策的制定缺乏合理性
        2.执行主体工作不科学
        3.目标群体综合素质不高
        4.政策执行环境不完善
    (四)本章小结
四、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工作经验借鉴
    1.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体系
    2.注重人才培育和垃圾产业建设
    3.实施垃圾按量收费和分类奖惩
    4.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社会组织参与相结合
五、本文对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理想化政策维度的对策
        1.明确政策执行目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政策执行法制化,完善制度监管体系
        3.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提高政策普及率
    (二)基于政策主体维度的对策
        1.完善收费制度,谁污染谁付费
        2.加强沟通协作,明确职责划分
    (三)基于目标群体维度的对策
        1.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强化垃圾分类意识
        2.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强化管理工作成效
    (四)基于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维度的对策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有效配备基础设施
        2.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
        3.加大知识宣传教育,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4.优化政策法制化环境,提供政策执行保障
    (五)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致谢

(10)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述
    2.1 基本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必要性
第3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现状
    3.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渊源
        3.1.1 法律
        3.1.2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3.1.3 地方性法规
        3.1.4 其他规范性文件
    3.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突破
        3.2.1 实现环境道德法律化
        3.2.2 突出减量化原则和减量目标
        3.2.3 不断强化问题导向
    3.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缺失
        3.3.1 法律不健全且条文分散
        3.3.2 地方分类标准频繁变动不统一
        3.3.3 各类主体分工不合理
        3.3.4 内外监督制度尚未健全
        3.3.5 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有限
第4章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与经验
    4.1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治理概况
        4.1.1 公共卫生改善阶段
        4.1.2 生活环境保全阶段
        4.1.3 循环型社会构建阶段
    4.2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制度概况
        4.2.1 《环境基本法》
        4.2.2 《废弃物处理法》
        4.2.3 《再生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4.2.4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
        4.2.5 各种专项立法
    4.3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经验
第5章 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垃圾分类法律体系
    5.2 制定合理垃圾分类标准
    5.3 明确相关主体法律义务
    5.4 健全内外监督制度
    5.5 落实垃圾分类奖惩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四、关于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对城市垃圾处理及利用问题的探讨[J]. 白彬杰.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12)
  • [2]城市生活垃圾中汞的特征及处置措施研究[A]. 张洋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二), 2021
  • [3]NGO参与民族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 乌云嘎.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4]长春市垃圾填埋场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与再生设计[D]. 张伟.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5]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D]. 李盼盼.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杨丹丹.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7]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D]. 薛保铭. 广西大学, 2021(01)
  • [8]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研究[D]. 王文君.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9]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廖祖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问题研究[D]. 张梦玥.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12)

标签:;  ;  ;  ;  ;  

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