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亮相

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亮相

一、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出壳亮相(论文文献综述)

石梦頔[1](2020)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头戏,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关键一仗。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资本加入到国有企业中,经过混合资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率。自从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尝试践行改制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改革举措,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也面临早期摸索中存在的阻碍和问题。如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在加快改革速度和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混合结构加强改革的质量和效益。为了后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更加明确和可行,汲取过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选择成功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绿地集团,通过分析总结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绿地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其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和效果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借助背景介绍引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选题,并围绕该选题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当前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此外,对支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进行阐述,为后文案例分析进行铺垫。其次,本文选择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本选题的案例分析对象,介绍绿地集团和金丰投资的企业概况,阐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路径以及其改革的特点。接下来通过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财务绩效以及市场效应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一是改革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二是从对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影响分析对公司治理的改革效果;三是通过比较绿地集团改革前后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几大财务指标分析对财务状况的改革效果;四是比较上市公司前后市值变化和观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融资效果、股价波动和股票日收益率变动来分析对市场效应的改革效果。根据前文的分析总结得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作用机理是股权改革通过优化内部治理机制、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效益、强化产业协同三个方面加强企业绩效。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案例具体分析得出结论:(1)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2)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政府所想、市场所需;(3)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了绿地集团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4)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了绿地集团的企业竞争力。最后得到相关启示,为今后其他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建议。

苗瀚文[2](2018)在《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研究 ——基于设计社会学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从事城市室内设计的深圳设计师群为对象,以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为线索,以人、设计与社会的互动为核心,从社会学的视角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它们分别是:一、肇端于深圳的中国现代室内设计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二、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构成显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精神文化特征?三、在城市发展之初,深圳室内设计师群是如何组织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设计资源的?四、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当下,如何才能让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更好地适应社会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五、深圳室内设计师群及其设计观念和风格的形成和变迁是基于何种社会机制和文化背景,以及它在中国现代设计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本文试图围绕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生成—存在—发展—延续”的历史脉络,通过大量面对面的访谈和实地调研,并辅之以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阐释深圳室内设计师群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内在特性和外部“生态”,以期揭示其群体性设计生产活动的变化轨迹和社会意义,并从一个侧面为设计社会学中的设计群体研究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例。首先,笔者考察了深圳作为一个沿海新城的发展历史,以及室内设计师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各种外部条件,这既包括城市地理、人口和产业等实体因素,也包括城市文化与精神等主观条件。根据实地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深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流通优势使它成为了一个适合室内设计发展的理想场所,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活动和室内设计产品可以在这个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同时,深圳也为设计市场和设计销售的形成以及设计文化产业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认为,室内设计师群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不断地思索和进取,更需要各方面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其次,文章分析了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生成和发展,尤其对其构成和特征进行了论述,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生成有赖于上世纪末深圳的市场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带来的市场与信息方面的区位优势,也因此深圳室内设计师群在构成上具有年轻化、地域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等特征,深圳作为一个以移民人口为主体的新型城市,它的人口构成多来自全国各地追逐梦想寻求发展的年轻人。三十多年以来,作为新移民的室内设计师群在深圳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再次,文章讨论了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设计风格特点和室内设计风格的演变,其设计风格演变具有明显的脉络可寻,经历了从简易模仿到深度模仿再到融合与创新过程,并且其设计活动具有典型的商业化、组织化的特点。本文认为深圳室内设计风格经历了四次演变: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主要是通过书报杂志上的介绍,学习和模仿境外设计作品的风格和手法,以形式让位于功能的现代简约风格为主;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此时深圳与境外设计机构的交流互动机会增多,深圳室内设计师更加广泛地借鉴西方流行的设计风格。这一时期总体呈现的设计风格主要是90年代初期流行的新古典风格(欧陆风格),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更加明快的现代简约风格,注重追求空间的高利用率;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2010年左右,深圳设计师开始走独立发展的道路,风格上开始注重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表达和自身品牌的塑造,室内设计风格表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但主要是以复古的新中式风格和具有时尚特点的都市风格为主,开始更多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尚的审美情趣,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空间功能性的考虑上;第四个阶段是2010年左右至今,这一时期的深圳室内设计师群体组织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在观念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更多的关注设计与人、社会及自然的关联,更多的主张回归自然并倡导“可持续设计”和智能化设计,其设计风格具有亲和、自然、环保和高效的特征。同时,文章还就深圳室内设计中的女性话语与女性参与进行了讨论,认为深圳女性室内设计师的发展,体现了现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深圳女性室内设计师的职业参与是以深圳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包容奋斗的社会氛围为基础。因此,深圳室内设计的女性具有风格色彩丰富、手法细腻、线条柔和的特征。最后,本文考察了深圳室内设计师群与深圳社会及市场的互动,重点分析了深圳室内设计师群对深圳城市面貌、室内设计行业及国内其他设计师群体的影响。深圳室内设计师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更紧密地与市场接轨,在设计规范、设计协作方式、设计与市场的互动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商业化运作特点。笔者认为,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从外部环境来说,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增长的现实为基础的,同时又有行业的规范管理与相互协作作为保障;而从内部动因来说,则是由于它始终把兼收并蓄和创新求变作为推动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在保证设计所带来的商业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人文关怀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根本目标。

马吉英,郭埙[3](2014)在《人人都爱充电桩》文中研究表明与新能源汽车频频被政策激发市场容量不同,充电设施仍旧被视为电动车规模化的掣肘,这引来新一轮的资本狂欢乍一看,Neo像个摇滚青年。"(开着特斯拉)走青藏线,你问问中国几个人敢干?我就敢干。"他的语气云淡风轻,但认真的表情又会让你想起聚精会神盯住猎物的猛兽,粗大的金属手链与豪迈的戒指碰到桌面叮当作响。Neo的中文名字叫王振飞。一年前,在创业的道路上打拼多年的他,从比特

张弘林[4](2006)在《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西方股票投资理论的范畴和框架进行了精练,提出股票投资理论一般包含价值论、行为论、方法论和外部效应论四部分。价值论主要回答股票有无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决定,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等问题,是股票投资理论的基础。行为论主要讨论投资者是否理性,市场是否有效,股价是否存在反应过度等关于投资者行为和市场行为方面的问题。方法论给出具体的投资方法,主要是讨论投资者应该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注重买价还是注重市场趋势等基本问题。外部效应论探讨股票市场与股票投资的外部性,探讨股票投资对资产配置、总需求与总供给、资本成本与利息的影响等问题。在深入研究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将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分为技术分析、心理分析、基本分析和现代理论金融四大投资流派,对不同投资流派代表人物的股票投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在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原着进行系统研读的基础上,笔者重点归纳分析了查尔斯·道(Charles Dow)、艾略特(R.N.elliott)等人提出的技术分析理论,杰西·利费佛(Jessy Livermore)、凯恩斯(R.M.Keynes)、乔治.索罗斯(Soros)和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的心理分析投资理论,埃德加·史密斯(E.L.Smith),本杰明·格雷厄姆(B.Graham)、约翰·威廉姆斯(John.B.Williams)、菲利普·费雪(P.fisher)、沃伦·巴菲特(W.Buffett)和马丁·怀特曼(M.Whiteman)等人的提出的基本分析投资理论,哈里·马克威茨(H.Markowitz)、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莫迪里亚尼(F.Modigliani)和墨顿·米勒(M.Miller、威廉·夏普(W.Sharpe)、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等人发展出的现代理论金融投资理论。本论文结合西方经济发展史、货币金融史、股票市场发展史,研究不同股票投资理论的起源、争论、代表人物和投资思想的历史演变。论文对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探索性的剖析和大胆的评价,提出了西方股票投资思想在历史上出现了五次重大历史飞跃的观点。1900年代,道氏提出股票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打破了股票市场是操纵市场的迷信,把投机者放到股票市场的中心,代表了股票投资思想的第一次突破。1924年,由埃德加·史密斯的投资理论提出了股票是最好长期投资工具和股票价值决定于它的成长性的两项洞见,是股票投资思想史第二次伟大的飞跃,这一理论发现了股票长期投资相对于债券投资的溢价,也孕育了后期成长投资的基本思想,从理论上,把长期投资者推倒了股票投资舞台的中央。20世纪30年代,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和约翰·威廉姆斯提出的投资价值理论代表了西方证券投资理论的第三次突破。格雷厄姆提出了基于内在价值的投资、基于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控制性投资等革命性思想,他的证券分析和评估方法建立了华尔街关于股票价值的“概率信念”,从理论上宣告由内幕交易和投机主导了100余年的旧式华尔街投资的终结。威廉姆斯的投资价值理论首次提出了企业价值分析的范式。20世纪中叶,哈里·马克威茨、威廉·夏普和林特纳等提出的组合管理、资产选择和资本资产定价等现代理论金融的投资理论丰富了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和金融市场效率的认识,实现了由只重视个别股票投资的传统投资理论向注重系统地进行组合管理的现代投资理论的转变,凸显了资产配置型的金融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显着位置,代表了股票投资思想的第四次重大理论突破。西方投资理论的第五次突破,出现在1980和1990年代。以丹尼尔·卡恩曼为代表的行为金融的投资理论深化了人们对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基本规律的认识,暴露了传统的“二分的投资理论”的缺陷,也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投资者行为对投资的重大影响。以马丁J·怀特曼为代表的现代价值投资的基本理论试图打破股票投资与实业投资,股票市场与商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界限,强调企业的资产转化和分离价值,鼓励投资者利用不同市场进行风险套利,实现资源的更有效的配置,这种思想为现代投资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代表了投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本论文还对新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新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散户投机为主、机构操纵猖獗和投资思想真正萌芽三个历史阶段,提出了在上证指数1300点左右的现时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基本的投资价值,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思想仍然是以投机为主的基本判断。结合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笔者提出了股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对两分,投资者行为具有多样化,投资者行为理性进化,两分的风险论等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新见解。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体系有助于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改善社会资本结构,揭示被掩盖的金融风险,主张大力发展股票市场。

戴志敏[5](2004)在《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风险投资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一批高技术企业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脱颖而出,不少高技术企业成功地进入了国内或海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了风险投资的完整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风险资本正悄然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他们已经成为引进外资中的一种独特而新出现的投资行为,其发展势头和影响不可小视。今后几年将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继续蓬勃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份,经历了波折的中国高技术风险投资业将会以全新的投资环境、人才市场、项目质量来迎接更多的资金。网络股的降温使得国际风险投资家变得理性,但它们并没有因为遇到挫折而退缩。国内外的风险投资者都必然看好这个市场并大施手脚。 对于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理论界和实际界已开始进行初步的研究。但鉴于国际风险资本的特殊性,国内目前对于这种有别于一般合资模式的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行业、运作方式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由于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国际风险资本疑虑重重。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指出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特征、原因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所存在的退出障碍,在评价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退出渠道后,对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制度设计,并提出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环境。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的运作特征作总体描述(第1-3章)。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运作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后。论文指出了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总体规模、投资的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特征、投资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国际风险资本选择项目的依据及评价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也有其特殊性,论文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也进行了分析。 二、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第4章)。 国际风险资本既然已进入中国,那么它们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等方面必然会有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作用与影

刘朝民[6](2002)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是当今中国企业海外股权资本市场融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海外上市是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规范的公司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要求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强大实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化企业。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趋势的深化,中国投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客观上要求市场有更多的融资工具,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当一个国经济发展呈新兴增长态势时,利用自身的经济稳步增长优势和众多的商业投资机会,吸引境外股权投资,是最佳的融资方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就成为一条新的对外筹资途径。 由于海外证券市场与国内证券市场存在着具体制度、法规不同,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标准和投资理念不同,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差异等原因,致使国内企业不大熟悉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流程。 本文从我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现实背景出发,阐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条件,研究了国内与海外股市的主要差异,并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所应对的措施和改革方向。 全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介绍国内企业在海外股权资本市场的融资现状,着重分析了国内企业在香港和美国股市的表现,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分析企业在海外上市应具备的条件和方式,并针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地点—香港、美国和新加坡进行类比,指出它们的特点和主要区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别,为海外上市所遇到的问题做出铺垫。 第三章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具体研究其产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取得相应的理论、实践启发。 第四章从四个方面研究国内证券市场与海外证券市场的差异,为文章观点的归纳作启示。 第五章阐述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积极意义,并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股市站稳一席之地提出见解。

王兰军[7](2002)在《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的客观规律,并尝试探讨运用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客观规律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股票市场制度创新对策。一论文分为理论研究与探讨、实证分析与现状评述、理论应用与对策思考三大部分,共9章约15万字。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探讨。此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主要从股票市场功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争论出发,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设计并论证了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客观规律。第一章主要是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现状和争论,得出了对股票市场功能的研究亟待深化的结论。内容包括:(1)国外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现状。国外对股票市场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国外对于股票市场的功能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以帕加罗(Pagano)、格利和肖(Gurley&Shaw)、阿替勒和约凡诺维克(Atie&Jovanovie)、肯特和利文(Kunt&Levine)博伊德和斯密(Boyd&Smith)等为代表的经济金融学家,主要从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流动性、规模等角度研究股票市场对资本形成的作用,认为股票市场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形成,从而能够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②以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迈耶(Colin Mayer)、哈里斯(Richard Harris)、哈里斯特和德米雷德斯(Arestis&Demetriades)为代表的经济金融学家则认为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认为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根本不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2)国内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的说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十分混乱,理论界和证券实业部门仍在争论之中。国内对于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存在分歧的主要的原因是:①对股票市场的基本范畴界定不统一、认识不清楚;②不考虑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和成长阶段,盲目照搬西方股票市场发达国家的理论。<WP=3>(3)结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理论界和证券实业部门对于股票市场功能的研究不仅存在分歧,而且明显滞后于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实践;中国股票市场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性,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更为复杂;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的研究亟待深化。第二章 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本章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介绍出发,尝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论证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1)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基本范畴、理论框架;(2)新制度经济学与早期的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比较;(3)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①诱致性制度变迁促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②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壮大;③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壮大、健康运行。第三章 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本章从股票市场主体的行为假设前提出发,设计并论证了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主要内容包括:(1)在综述国外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在现代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制约下形成的、具有“有限自利、有限理性、有限自律”基本特征的“经济人”。(2)给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主要内容是: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发挥;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的规律是循序渐进、逐步演化;所以,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也是渐次演进的。第四章 中国股票市场功能的理论研究,本章从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基本范畴界定出发,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功能、综合性功能以及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一般规律,主要内容包括:(1)界定了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基本范畴,包括:股份制度、股份公司与股票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功能的含义与分类。(2)论述了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功能:提供直接投融资渠道和途径,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提供流动性,分散投融资风险的功能;风险资产定价功能;促进企业产权重新组合的功能;积累财富的功能。(3)<WP=4>论述了股票市场的综合性功能:促进增量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增量资源的优化配置;监控和筛选企业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存量资本优化重组,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我国特有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功能。(4)论证了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一般规律——从基础性功能逐步发展到综合性功能。第二部分实证分析与现状评述。此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主要对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的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我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功能演进的现状作出了评价。第五章 我国?

冯春杰[8](2001)在《从郑百文事件谈我国股市的退出机制》文中认为

刘传[9](1999)在《“创业板”给你一个希望》文中认为 中国的经济生活新事多多。接踵而至的热点给人以"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节奏感。备受关注的"资产重组"、"资本经营"、"买壳上市"等热点余温尚存,"创业板"这一新热点不仅匆匆登场,而且成了今年以来国内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然则,"创业板"却像罩着厚重红

二、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出壳亮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出壳亮相(论文提纲范文)

(1)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研究
        1.2.3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的理论概述
    2.1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概述
        2.1.1 混合所有制的内涵
        2.1.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2.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1 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2.2.2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2.2.3 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2.3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2.3.1 改制上市
        2.3.2 员工持股
        2.3.3 引入战略投资者
        2.3.4 并购重组
    2.4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司治理理论
        2.4.3 产权理论
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概况
    3.1 案例背景介绍
        3.1.1 房地产行业背景介绍
        3.1.2 绿地集团概况
        3.1.3 金丰投资概况
    3.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3.2.1 上海地方国企改革政策的推动
        3.2.2 自身快速发展以及顺应环境的需要
        3.2.3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3.3.1 设立合伙企业改制职工持股会
        3.3.2 引入战略投资者
        3.3.3 借壳金丰投资实现上市
        3.3.4 参与其他地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3.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点
        3.4.1 结合多种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创新实现改革目标
        3.4.2 实现了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和职工三方共赢
        3.4.3 改革背后有个开明的政府放手支持
        3.4.4 借助可复制“绿地模式”,完善产业链布局
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及作用机理分析
    4.1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股权结构分析
        4.1.1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的股权结构
        4.1.2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股权结构
    4.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2.1 董事会层面
        4.2.2 监事会层面
        4.2.3 经理人层面
    4.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4.3.1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盈利能力分析
        4.3.2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偿债能力分析
        4.3.3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营运能力分析
        4.3.4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发展能力分析
    4.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场效应分析
        4.4.1 上市公司前后市值变化分析
        4.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融资效果分析
        4.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价波动分析
        4.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票日收益率变动分析
    4.5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作用机理分析
        4.5.1 优化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企业绩效
        4.5.2 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效益
        4.5.3 强化产业协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1.1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5.1.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政府所想、市场所需
        5.1.3 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了绿地集团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
        5.1.4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了绿地集团的企业竞争力
    5.2 启示
        5.2.1 国企应顺应战略发展来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5.2.2 国企应注重对社会资本的综合考虑
        5.2.3 国企应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加速市场化进程
        5.2.4 提升政府放手力度以实现国企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2)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研究 ——基于设计社会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拟要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资料来源说明
        1.6.1 问卷调查
        1.6.2 深度访谈
        1.6.3 文献与信息搜集
    1.7 基本理论
第2章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生成
    2.1 概念界定
        2.1.1 群
        2.1.2 室内设计师群
        2.1.3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
    2.2 构成与特征
        2.2.1 群体构成
        2.2.2 群体特征
    2.3 生成机制
        2.3.1 特区体制的确立
        2.3.2 设计市场的形成
        2.3.3 移民情结和文化认同
        2.3.4 境外设计文化的影响
        2.3.5 设计主题的群体自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发展
    3.1 发展分期
        3.1.1 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3.1.2 成长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期
        3.1.3 成熟阶段:21世纪初期至2010年左右
        3.1.4 转型阶段:2010年左右至今
    3.2 发展特征
        3.2.1 群体结构的变迁
        3.2.2 社会角色的变迁
        3.2.3 总体发展趋势和特征
    3.3 发展动因
        3.3.1 设计师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3.3.2 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3.3 地缘优势和地缘文化结构
        3.3.4 外来设计潮流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运作模式
    4.1 设计规范
        4.1.1 法律法规约束
        4.1.2 行业协会引导
        4.1.3 知识产权保护
    4.2 协作方式
        4.2.1 行业设计联盟
        4.2.2 项目设计协作
        4.2.3 跨界设计融合
    4.3 运作模式的变迁
    4.4 设计与市场的互动
        4.4.1 设计对市场的适应
        4.4.2 市场对设计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设计风格
    5.1 风格界定
        5.1.1 何为室内设计风格
        5.1.2 深圳室内设计风格的类型
    5.2 风格特征
        5.2.1 总体特征:多元、前沿、高效
        5.2.2 时代特征:从纯粹功能到符号价值
    5.3 风格变迁
        5.3.1 风格变迁过程:从简单模仿到本土创新
        5.3.2 风格变迁动因:社会与文化的双重作用
    5.4 “女性风格”
        5.4.1 女性设计师的介入:社会背景、文化意涵、参与方式与生存状态
        5.4.2 女性设计师的设计风格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的影响
    6.1 对深圳室内设计行业及设计师自身的影响
        6.1.1 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的提升
        6.1.2 国际化参与程度的提升
        6.1.3 室内设计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确立
        6.1.4 室内设计师群体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
    6.2 对深圳城市环境的影响
        6.2.1 营造城市新锐面貌,提升城市品格
        6.2.2 型塑城市精神气质,提高城市认同
        6.2.3 散发城市文化魅力,厚植城市底蕴
    6.3 对内陆地区室内设计的影响
        6.3.1 室内设计作品形式与技术的引领作用
        6.3.2 产业布局和运营管理的示范作用
        6.3.3 开放创新的行业精神的鼓舞作用
        6.3.4 包容互助的行业组织的促进作用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圳室内设计大事记
附录(二) 深圳不同时期室内代表设计师主要作品
附录(三) 图表来源索引
附录(四) 深圳代表设计师个案研究
附录(五) 深圳室内设计师群体基本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六)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本论文的选题背景
    二、本论文的突破与创新
    三、本论文基本研究框架
第二章 西方股票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变迁(以美国为例)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
    三、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这一时期美国的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四、第四个历史时期从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第三章 技术分析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研究
    一、道氏理论:技术分析理论的产生
    二、道氏理论的发展:艾略特的波浪理论
    三、技术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摆动指数与形态理论
    四、对技术分析的简要评价
第四章 心理分析投资理论及其历史演变
    一、利费佛的投资思想
    二、凯恩斯的群体心理投资理论
    三、尼尔的相反意见理论
    四、索罗斯的反身理论
    五、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理论
第五章 基本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及其演变
    一、史密斯的股票投资理论
    二、格雷厄姆的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
    三、威廉姆斯的投资价值理论
    四、费雪的成长投资理论
    五、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
    六、怀特曼的现代价值投资理论
第六章 理论金融流派投资理论及其发展
    一、理论金融流派投资理论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二、马克威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三、托宾的分离理论与Q理论
    四、莫迪里亚尼和米勒(MM)定理
    五、夏普的市场模型与CAPM
    六、罗斯的套利理论
    七、珐玛等人的有效市场假说(EMH)
第七章 中国股市的研究与股票投资的若干新见解
    一、新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
    二、笔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判断及对股票投资的若干见解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基本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2.风险投资的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关于风险投资及其作用研究
    2.2 风险投资中的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
    2.3 关于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研究
    2.4 关于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行为研究
    2.5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6 关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定量化方法分析
    2.7 关于风险投资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
3.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运作特征分析
    3.1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概况
    3.2 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的行业与阶段特征
    3.3 国际风险资本投资的区域特征
    3.4 国际风险资本的项目选择特征
    3.5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
    3.6 近年来国际风险资本的动向
4.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
    4.1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
    4.2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成因
    4.3 双重整合优势互动投资模型
5.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退出问题分析
    5.1 风险投资退出的作用
    5.2 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决策的理论模型
    5.3 国际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选择
    5.4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退出障碍
6.国际风险资本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
    6.1 风险投资的退出特征决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6.2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分析—基于分工理论的研究
    6.3 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资本退出
    6.4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国际风险资本退出的制度安排
7.国际风险资本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的完善
    7.1 从制度上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
    7.2 正确引导国际风险资本的行为,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
    7.3 完善国际风险资本退出的法律体系
8.结论
附录
    附录1 表3.1进入中国的部分国际风险资本一览表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发表的论着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国企海外股市融资现状
    第一节 香港上市国企公司及其表现
        一、 在香港上市的境内企业
        二、 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第二节 美国上市国企公司及其表现
        一、 在美国上市的境内企业
        二、 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第二章 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
    第一节 海外上市的方式
        一、 直接上市
        二、 间接上市
        三、 其它方式
    第二节 海外的主要股市
        一、 香港创业板——审批程序简化
        二、 纳斯达克——上市条件较低
        三、 AIM与TECHMARK——高成长公司的融资地
    第三节 海外上市的融资成本
第三章 海外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第一节 外部因素
        一、 存在一种外商打“时间差”的现象
        二、 大多数企业不了解海外股权融资市场
        三、 海外风险基金涌入中国,并套取了大量的资金
        四、 重组过程中,大量境内资产流失
        五、 缺乏政府的支持
        六、 缺乏了解中国国情的投资机构
        七、 缺乏合适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具体行为
    第二节 内部因素
        一、 企业经营业绩欠佳
        二、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
        三、 集资运用效率不佳
        四、 上市公司及有关部门对国际资本市场缺乏了解和经验
第四章 国内股市与海外股市的差异
    第一节 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
        一、 证券监管定位偏差
        二、 监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
        三、 监管的法律制度缺乏配套性
    第二节 产权问题
        一、 信誉机制
        二、 法律角度
        三、 领导方面
    第三节 经理与股东及其职业道德
        一、 经理与股东的关系
        二、 职业道德
    第四节 地方股票市场
第五章 国企海外上市的措施、改革
    第一节 争取获得政府支持 选择海外上市企业
    第二节 建立规范化制度 组建高效管理团队
    第三节 合理利用资本 提高经营业绩
    第四节 加强信息沟通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股票市场功能——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争论
    第一节 国外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的研究现状
        一、 正方观点: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的确能够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
        二、 反方观点: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不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
        三、 简要评论
    第二节 国内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的争论
        一、 当前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的多种说法
        二、 当前对股票市场功能认识不一的原因分析
        三、 结论:对股票市场功能的研究亟待深化
第二章 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概论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 新制度经济学与早期的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比较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基本范畴、理论框架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假设
        二、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
        三、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中国股票市场的催生剂、发动机
        一、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
        二、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壮大
        三、 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壮大、健康运行
第三章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的假设前提——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假设
        一、 国外对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
        二、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的假设前提——关于中国投资者行为的假设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
        一、 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发挥
        二、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的规律
        三、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模型
第四章 中国股票市场功能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股票市场功能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 股份制度、股份公司、股票市场
        二、 证券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
        三、 股票市场功能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 股票市场基础性功能的理论考察
        一、 提供直接投融资渠道和途径,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
        二、 提供流动性,分散投融资风险的功能
        三、 风险资产定价功能
        四、 促进企业产权重新组合的功能
        五、 积累财富的功能
    第三节 股票市场综合性功能的理论研究
        一、 促进增量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增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 监控和筛选企业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 促进存量资本优化重组,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四、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
        五、 中国股票市场特有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功能
    第四节 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一般规律——从基础性功能逐步发展到综合性功能
        一、 股票市场功能的核心
        二、 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展的特殊制度背景
        一、 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制度背景分析
        二、 中国股票市场形成的特殊性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划分与制度变迁
        一、 股票市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发展规律
        二、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综述
        三、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阶段划分之我见
    第三节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的历程
        一、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历程的划分
        二、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历程之我见
        三、 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的历程
第六章 中国股票市场功能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功能得到了初步发挥
        一、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功能得到了初步发挥
    第二节 总体上看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尤其是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不理想
        一、 中国股票市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部分扭曲
        二、 中国股票市场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彻底
        三、 过分看重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筹资的功能,影响到股票市场促进增量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
        四、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二级市场监管不力,严重影响到中国股票市场促进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
第七章 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紧迫性
        二、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
    第二节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股票市场功能
        一、 经济结构调整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
        二、 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以股票市场为依托
        三、 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机理
        四、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中国股票市场综合性功能的重要内容
第八章 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一、 产业结构调整——“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任务
        二、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三、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十五”期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五、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第二节 股票市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与条件
        一、 股票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增量优化调整的机制与条件
        二、 股票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存量优化调整的机制与条件
第九章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股票市场制度创新
    第一节 改革完善中国股票发行核准制度促进产业结构增量优化调整
        一、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实施股票发行核准制的优点
        三、 改革完善股票发行核准制的对策思考
    第二节 完善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再融资制度,促进产业结构增量优化调整
        一、 中国现行的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再融资制度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 改革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配股再融资制度的思考
    第三节 改革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一、 建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股票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需要
        二、 现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退市机制的思考
    第四节 坚决推进国有股流通制度,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一、 中国股票市场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能流通
        二、 坚决推进国有股流通制度,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能流通的难题,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后记

(8)从郑百文事件谈我国股市的退出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郑百文事件概述
    第一节 郑百文从辉煌到衰败
        一、 郑百文曾经拥有的辉煌
        二、 郑百文被实行特别处理(ST)
        三、 ST郑百文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突然申请破产
        四、 郑百文变成PT公司
    第二节 郑百文被迫重组
        一、 三联集团参与郑百文重组
        二、 三联集团为何选择郑百文
        三、 郑百文推出重组方案
        四、 对ST郑百文重组的思考:谁赢谁输
第二章 中国股票市场缺乏真正退出机制的原因
    第一节 我国股票市场上绩差公司现状
        一、 ST、PT公司市场表现的共性
        二、 ST、PT公司股市避免摘牌戴帽的手段
        三、 ST、PT制度没有达到其设立的基本目的
    第二节 郑百文事件再一次提出我国股市退出机制的问题
        一、 琼民源事件曾经提出过退市的问题
        二、 琼民源与郑百文重组过程相似
        三、 我国股市不能再出现琼民源现象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不能退市的原因
        一、 退市问题上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 公司法退市规定操作性不强,退市留下回旋余地
        (二) 证券法未能弥补《公司法》退市漏洞
        (三) 股票交易所上市规则对绩劣公司施行ST、PT处理
        二、 上市制度的不合理引发退市难以实行
        (一) 审批机关无法承担担保上市公司质量的责任,退市实施困难
        (二) 审批制导致上市困难,上市资格成为“资源”
        三、 非上市公司对“壳”的利用,使绩差公司退不出股市
        (一) 获取上市资格成为公司上市筹资的手段,“壳”价值上升
        (二) 买壳和借壳是利用上市资格的两种形式
        (三) 我国股市的买“壳”行为使资产重组功能扭曲
        四、 地方政府保护性介入,不愿上市公司退出股市
第三章 我国股市缺乏退出机制所带来的问题
    第一节 有进无退导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
        一、 绩劣公司的长期存在降低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削弱了股市基石
        二、 绩差公司亏损的体制问题
        (一)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
        (二) 公司治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缺乏对上市公司利益的有效保护
    第二节 缺乏股市退出机制使“壳”成为资源
        一、 产生“壳”资源的主要原因
        二、 我国股市“壳资源”的危害
    第三节 股票市场功能受到削弱
        一、 融资功能扭曲
        二、 信息披露不规范
        三、 无法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第四节 股票市场缺乏退出制度的受害者
第四章 我国股票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
    第一节 成熟证券市场的退出制度
        一、 成熟股票市场的退市标准
        (一) 纽约交易所规定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二) 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三) 东京证交所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二、 成熟股票市场的退市程序
        (一)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程序
        (二) 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
        (三)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程序
    第二节 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退市方案设计
        一、 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的确立
        二、 上市公司退市的操作规程
        三、 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为退市提供通道和出口
    第三节 从退市问题反观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 发达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类别
        二、 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的弊端
        三、 我国股票发行向核准制方向转变
    第四节 建立退出机制的影响和意义
        一、 ST、PT公司在退市呼声种的股市现状
        二、 PT公司成为退市首选
        三、 建立退市机制的意义
        (一) 建立退出机制是落实《公司法》、《证券法》的具体措施
        (二) 建立退出机制,才能消除“壳”资源的价值
        (三) 建立退出机制,股票市场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
        (四) 建立退出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制度保障
        (五) 建立退出机制有助于培养股票市场理性投资的理念
        (六) 建立退出机制是加快股票市场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出壳亮相(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D]. 石梦頔.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2]深圳室内设计师群研究 ——基于设计社会学的视角[D]. 苗瀚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3]人人都爱充电桩[J]. 马吉英,郭埙. 中国企业家, 2014(21)
  • [4]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D]. 张弘林. 复旦大学, 2006(02)
  • [5]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 戴志敏. 浙江大学, 2004(07)
  • [6]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D]. 刘朝民. 厦门大学, 2002(02)
  • [7]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 王兰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02(02)
  • [8]从郑百文事件谈我国股市的退出机制[D]. 冯春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01)
  • [9]“创业板”给你一个希望[J]. 刘传. 中国商人, 1999(10)

标签:;  ;  ;  ;  ;  

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亮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