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亿次计算机联想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苏诺雅[1](2021)在《中国超算技术赶超发展模式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超级计算是解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各国科技发展中必争的战略制高点。通过调查和实证,重点分析了中国超算技术追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面向领域的战略需求,在财政能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通过长期资助,形成厚实的知识和人才队伍积累;面向科技创新,政府主导全国的集群创新实现中国超算登顶,并建设国家超算基础设施;面向全面发展,积极发展超算应用,并按照企业是市场主体的原则,通过企业参与超算竞争研制,实现技术溢出和市场突破。超算技术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高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钱德沛,王锐[2](2020)在《E级计算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20余年,在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下,中国的高性能计算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正在向EFlops级(百亿亿次级,简称E级)高性能计算机的目标冲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发展的历史,针对当前E级计算所遇到的困难,从体系结构、处理器、互连网络、并行操作系统、并行编程、算法和可靠性等7个方面,探讨了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
钱德沛[3](2020)在《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文中指出【背景】理论分析、实验观察与计算模拟是科学研究的三大手段。高性能计算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本文从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环境的建设以及计算应用的发展等方面,重点回顾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而对当前"十三五"期间我国对高性能计算重点研发项目的部署和进展进行介绍。【结论】并基于对当前高性能计算发展形势的分析,对加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应用的构建提出设想并展开讨论。
谢向辉,胡苏太[4](2015)在《中国“863计划”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角度,阐述中国十多年来在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展开的一系列战略性计划,以及这些计划的落实过程、取得的成就及产生的影响,并展望了我国高性能计算事业的未来发展。
赵淑英[5](2014)在《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模块化具有“持续创新+敏捷制造”的特征,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自由度,对市场多变的个性化的需求能快速响应,所以,在计算机、汽车、手机、建筑、家具等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强调个性化的持续创新的高技术复杂产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日渐扩大趋势,导致这些行业产业组织形态演化出现模块化网络化新趋势。模块化以及模块化生产网络因对高技术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的独特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结合计算机、汽车、手机等产业,主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和产业组织模块化层面关于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但模块化是个全球开放系统,应融入模块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影响,即从模块化生产网络视角,深入分析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使用模块化最彻底的计算机制造业行业数据给予实证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还鲜有研究的情况下。研究结论对引导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如何高效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角度展开研究。首先使用产业组织理论、分工理论和博弈论等系统地分析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模块化生产网络通过模块化分工、“背对背”竞争、合作和技术溢出四种途径影响技术创新。其次,因计算机制造业是模块化最彻底的产业,是模块化的典型代表,且本土企业较“三资”企业更能代表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接下来,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中国本土PC产业产品设计和生产模块化分析、中国本土PC产业在模块化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分析、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研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最后,利用1995-2012年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而验证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是否成立。因为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增加创新绩效利润,所以进一步完成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创新绩效利润影响的扩展检验。同时,还做了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R&D经费投入“挤出”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讨论,以便给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加全面的分析与检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论文提出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成立,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具有垂直专业化分工技术特征的模块化分工深化、模块化分权基因带来“背对背”竞争加剧、合作加强和知识共享带来的更多技术溢出有利于提升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有利于增加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创新绩效利润。同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R&D经费投入不存在“挤出”效应,即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自主R&D资源没有因垂直专业化分工从创新系统中“漏出”。第三,依据中国台湾以低端价值模块切入全球价值链最终实现成功转型的经验分析,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瓶颈给出一个与文献不同的解释——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自身的原因和没有高效利用好模块化生产网络原因,导致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不能向模块化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本文研究结论对始终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实施模块化生产方式,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其他行业如何高效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也具有借鉴意义。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验证鲍德温、克拉克和青木昌彦等学者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理论分析,因为本文提出的影响机理中的一部分是源于他们的思想,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基于他们的理论分析进行后续的实证检验。
邹巍[6](2013)在《世界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文中研究指明前不久,中国一台名为"天河二号"的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持续计算速度,"跑"出了威震四座的惊人纪录,比此前全球最快的美国"泰坦"还要快上74%。这是继2010年11月天河一号之后,中国超级计算机再次重返世界之巅,并与"天宫"、"神舟"一道,成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又一重要象征。
李薇[7](2013)在《联想“试验田”》文中研究说明坐上PC全球头把交椅并在移动互联小有斩获的联想,开始大力开垦企业级这块"试验田"。点开桌面上的"小企鹅"图标,输入账号及密码后,短短的几秒登录时间,你会想什么?"TA在线吗?"、"我的‘部落’游戏
鄢显俊[8](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余晓洁,吴晶晶[9](2010)在《“天河一号”缔造“算盘王国”新传奇》文中提出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余晓洁 吴晶晶)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出奋进的脚步。 世界,在“中国速度”铿锵的足音中聆听青春的东方。 如今,没有人再称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停滞的帝国”,而是把她誉为“飞驰的列车”。她“飞驰”得有多快?或许有“
王渝生[10](2010)在《迈步跨越新世纪——中华科技六十年(十)2001-2005年》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伊始,我国以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二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告别了20世纪,迎来了21世纪新的曙光。在"十五"期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相继升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壮举,成为我国在空间高技术领域的新的里程碑。人类基因组"中国卷"和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率先绘制完成,超级杂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三峡水库蓄水成功,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从万亿次到十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推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还有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重大成果,都使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二、万亿次计算机联想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万亿次计算机联想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超算技术赶超发展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十年我国超算取得的主要成就 |
1.1 “天河”系列和“太湖之光”八年11次登上世界超算巅峰 |
1.2 超算应用同步发力,多个项目荣获“戈登·贝尔”奖及提名 |
1.3 TOP500强中国制造占比超越美国,超算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
1.4 E级计算技术取得初步成就 |
2 面向战略需求,政府大力发展超算技术与队伍 |
2.1 向量机时代,政府布局实现超算零的突破 |
2.2 大规模并行处理时代,政府布局技术与市场的结合 |
2.3 互联网时代,政府全方位布局超算支持计划 |
2.4 发展模式小结 |
3 面向科技创新战略,政府积极倡导超算基础设施建设 |
3.1 美日欧的超算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
3.2 中国政府主导建设国家网络计算环境,构建国家超算能力 |
3.3 发展模式小结 |
4 面向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应用和市场双翼作用 |
4.1 超算应用蒸蒸日上,推动超算良性发展 |
4.2 超算企业走出国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
4.3 发展模式小结 |
5 发展建议 |
5.1 重视超算领域的集群创新,构建超算科研和产业生态 |
5.2 持续增强超算的全方位能力,促进超算可持续发展 |
(2)E级计算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发展简要回顾 |
3 面临的挑战 |
4 E级计算的几个问题 |
4.1 体系结构 |
4.1.1 异构体系结构 |
4.1.2 同构体系结构 |
4.1.3 高效低耗的存储器 |
4.1.4 创新体系结构 |
4.2 处理器 |
4.2.1 提高处理器的能效 |
4.2.2 新型处理器 |
4.3 互连网络 |
4.4 并行操作系统 |
4.5 并行编程 |
4.6 算法 |
4.7 可靠性 |
5 结语 |
(3)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我国高性能计算建设发展回顾 |
1.1 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 |
1.2 我国高性能计算环境建设 |
1.3 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的发展 |
2 我国E级计算的建设 |
2.1 我国E级计算机系统的研发 |
2.2 E级计算的应用软件 |
2.3“十三五”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建设 |
3 当前形势及挑战 |
3.1 超级计算机发展遇到瓶颈 |
3.2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
3.3 国内形势变化 |
3.4 面临的挑战 |
4 构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
4.1 新一代国家计算基础设施要素 |
4.2 合理有效的资源整合 |
4.3 加强对高性能互联网络的建设 |
4.4 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机制 |
5 高性能计算软件基础平台亟待发展 |
5.1 应用软件资源建设建议 |
5.2 发展建设我国高性能计算软件的基础平台 |
6 小结 |
(4)中国“863计划”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中国高性能计算发展战略[1] |
2 国家高性能计算取得的巨大进步[2] |
3 中国高性能计算的作用与影响 |
3.1 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和制造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
3.2 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
3.3 基于网络的高性能计算服务与应用显现效果 |
3.4 重大项目成果转化推动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
4 国家高性能计算展望 |
(5)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
2.1.1 国外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
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
2.2.1 国外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
2.3 其他相关的研究 |
2.4 简要评析 |
第3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演化历史回顾 |
3.1 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产业组织形态演化 |
3.2 产业组织形态演化历史 |
3.2.1 以单体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组织形态 |
3.2.2 以大型层级制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组织形态 |
3.2.3 产业组织模块化网络化新趋势 |
第4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技术创新概述 |
4.1 模块化 |
4.1.1 模块的定义及特征 |
4.1.2 模块化的定义及特征 |
4.1.3 模块化系统的构成 |
4.1.4 模块化系统的主要创新方式 |
4.1.5 模块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
4.1.6 模块化的几个层面 |
4.2 模块化生产网络 |
4.2.1 网络组织含义及特征 |
4.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含义及特征 |
4.3 技术创新 |
4.3.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界定 |
4.3.2 模块化系统技术创新新特征 |
4.3.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
5.1 分工机理 |
5.1.1 模块化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
5.1.2 模块化分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5.2 竞争机理 |
5.2.1 模块化的分权基因加剧竞争 |
5.2.2 网络内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5.3 合作机理 |
5.3.1 网络内两种合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5.3.2 网络内合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博弈分析 |
5.4 溢出机理 |
5.4.1 SECI 模型与网络内知识创造 |
5.4.2 网络内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5.5 模块化生产网络内抑制技术创新因素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技术创新 |
6.1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发展历史回顾 |
6.1.1 计算机制造行业(产业)含义 |
6.1.2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成长历程 |
6.2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
6.2.1 中国本土 PC 产业模块化 |
6.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影响创新因素 |
6.3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研制和创新能力 |
6.3.1 高性能计算机研制能力 |
6.3.2 专用和特种计算机创新能力 |
6.3.3 本土 PC 产业创新能力 |
6.3.4 国产通用处理器研制能力 |
6.3.5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经验分析 |
7.1 文献回顾与假说提出 |
7.1.1 文献回顾 |
7.1.2 假说提出 |
7.2 变量测算和说明 |
7.2.1 被解释变量 |
7.2.2 解释变量 |
7.3 计量模型设定 |
7.4 计量结果、分析与检验 |
7.4.1 回归结果及分析 |
7.4.2 稳健性检验 |
7.4.3 进一步讨论:基于创新绩效利润的扩展检验 |
7.4.4 再进一步讨论:基于 R&D 经费“挤出”效应的扩展检验 |
7.4.5 实证结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
8.1 结论 |
8.2 启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6)世界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论文提纲范文)
超级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
创造, 抢占技术制高点 |
创新, 向全国产化迈进 |
(7)联想“试验田”(论文提纲范文)
“田里的”企业级 |
双品牌共同发力 |
扬长避短是门学问 |
(8)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的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难点 |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
一、何谓Wintel联盟 |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
二、OEM策略 |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
四、"标准战争" |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
结束语 |
一、全文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迈步跨越新世纪——中华科技六十年(十)2001-2005年(论文提纲范文)
2001年 |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
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 |
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研制成功 |
中国科协六大召开 |
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 |
我国首次独立完成水稻基因“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
全国土地资源“家底”摸清 |
我国早期生命研究获重要成果 |
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种质资源库 |
我国新核素合成研究获突破 |
我国创世界棉花单产“三连冠” |
2002年 |
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
“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
我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探明储量6000多亿立方米 |
“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 |
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
联想推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 |
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 |
浙江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
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 |
2003年 |
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示范线并运行成功 |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全同金属纳米团簇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
长着4个翅膀的恐龙在我国被发现 |
百万亿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 |
揭示水稻高产分子奥秘和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科大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 |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
可控热核聚变实验研究获重大突破 |
2004年 |
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 |
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
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 |
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 |
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 |
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 |
“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 |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 |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 |
2005年 |
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
《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
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
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
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
“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
四、万亿次计算机联想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超算技术赶超发展模式探析[J]. 苏诺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1(03)
- [2]E级计算的几个问题[J]. 钱德沛,王锐.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20(09)
- [3]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J]. 钱德沛.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2020(01)
- [4]中国“863计划”高性能计算的发展[J]. 谢向辉,胡苏太.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5(04)
- [5]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D]. 赵淑英. 辽宁大学, 2014(11)
- [6]世界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J]. 邹巍. 上海信息化, 2013(10)
- [7]联想“试验田”[J]. 李薇. IT经理世界, 2013(09)
- [8]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
- [9]“天河一号”缔造“算盘王国”新传奇[N]. 余晓洁,吴晶晶. 新华每日电讯, 2010
- [10]迈步跨越新世纪——中华科技六十年(十)2001-2005年[J]. 王渝生. 科学中国人, 2010(10)
标签:高性能计算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