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高功率因数日光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凯[1](2014)在《基于MERS技术的荧光灯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需要利用更需要节约。能源的利用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节能的理念也应从生活细微处入手。荧光灯作为日常照明系统不可或缺的角色,更面临着节能的考验。从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荧光灯到节能型电感式镇流器荧光灯,再到电子式镇流器荧光灯,这一步步都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节能。随着荧光灯节能技术的不断改进,其节能效果逐步提升,但其成本也随之大幅度提高。本论文以日用荧光灯为研究对象,应用磁能恢复开关(MERS)技术,在不改变荧光灯主电路拓扑的前提下,对电子镇流器荧光灯与电感镇流器荧光灯的电源输入侧的电路拓扑进行改变,实现荧光灯的节能效果。对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等效进行镇流电容大小的调节,实现对荧光灯的调光控制;对电感式镇流器荧光灯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电源输入侧的功率因数,进而实现节能。其中,MERS电路等效为一个容抗连续可变的电容,此电路具有控制简单、成本较低、损耗较小等优点。文中首先介绍MERS电路的原理与控制运行方式,为荧光灯MERS节能技术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建立了电子镇流器荧光灯与电感镇流器荧光灯的电路模型并进行分析,为荧光灯MERS节能技术中电路各元件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在PSIM中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实际电路制作的可行性。经过硬件电路的搭建和软件部分的调试,完成了荧光灯MERS节能技术电路整个实验系统的搭建。最后,对应用了MERS节能技术后的电子镇流器荧光灯进行有功功率的测量以及电感镇流器荧光灯的功率因数测量,通过对比发现本文设计的荧光灯MERS节能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陈建智[2](2014)在《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高校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供小于求的背景下,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是非常紧迫的。高校教学楼照明用电量十分巨大,日常由于人们的节电意识相对淡薄和高校教学楼照明模式也相对滞后,造成照明电能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国家和各高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智能型和节能型的高校教学楼照明控制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高校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中,针对每间教室都设计一个集中供电式的电子镇流器,统一控制教室日光灯的启动和运行,并在日光灯启动后采用双模控制实现了日光灯的降压稳定运行;同时,对每间教室进行分区,并根据人数、光照等条件确定教室照明的区域,并通过下位机控制该区域的日光灯点亮。此外,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了上位机与单教室间的相互通信,不仅能及时地了解各间教室的照明情况,还能对各间教室的日光灯进行控制;最后,利用Labwindows/CVI设计了人性化的操控界面,操作简单易懂,能更直观地查看和控制各间教室日光灯的照明情况。本文通过对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高校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各部分的设计达到了以下目标:其一,实现了对各教室照明的智能控制,及时地了解和控制各间教室的日光灯;其二,通过采用集中供电式电子镇流器、及时亮灭日光灯等措施实现节能的目的;其三,减少了管理人员,提高了管理水平,为高校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创新方法。
周升明[3](2013)在《基于DSP控制的大功率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文中提出金属卤化物灯作为第三代绿色照明光源,以其高效、节能、色温好、寿命长等优点,在绿色照明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然而,由于金卤灯的负阻特性,其必须与相配套的镇流器串联才能正常工作。常用的镇流器有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两类,电感镇流器因其体积大、效率低、功率因数低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绿色照明的要求,因此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金卤灯电子镇流器采用模拟芯片控制,控制技术趋于成熟。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单片机、DSP、FPGA等芯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电子镇流器的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对电子镇流器的数字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用于影视照明领域的6kW大功率金卤灯用数字电子镇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TI公司TMS320LF2407A为控制芯片。介绍了电子镇流器模拟控制与数字控制的发展,阐述了数字控制电子镇流器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分析了金卤灯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并研究了金卤灯从启动到稳态工作的特性,针对金卤灯的负阻特性提出了分段控制策略;探讨了金卤灯在高频工作时特有的声共振现象,给出了相关解决方案。论文对电子镇流器的常用拓扑结构进行了综述,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三级拓扑结构为主电路。第一级电路采用Boost拓扑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了其数字控制工作原理以及前馈控制的重要性。第二级电路为Buck拓扑的恒功率控制电路,电路工作于连续电流模式,采用平均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并提出了峰值电流控制数字实现的方法。论文给出了Buck电路数字补偿器的设计方法,采样小信号建模方法设计数字PID补偿器,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提出了采用根轨迹离散方法设计数字补偿器方案。最后设计了软件程序,给出了详细的程序流程图,并通过6kW样机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李中诚[4](2010)在《智能电子镇流器基础知识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气体放电光源的电特性和镇流器的性能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论述,阐述了发展智能电子镇流器的必然性。同时,通过与传统电感式镇流器比较阐述了智能电子镇流器重量轻、无闪烁、无噪声、能耗低、效率高、有异常状态保护功能、具有高功率因数、能够做到恒功率工作恒定的光输出、可以进行智能化控制等特性,达到让读者全面了解智能电子镇流器特性的目的。
胡忠臣[5](2009)在《35W金属卤化物灯数字式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金属卤化物灯(简称金卤灯)作为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重要灯种,在电光源工业中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品,也是代表电光源工业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以其光效好、寿命长、节能效果好等特点而在绿色照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商业广场、超市、摄影和工矿照明中大量使用,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由于金卤灯的负阻特性和特殊的启动要求,必须和与之相匹配的镇流器共同使用。电子镇流器有着许多优点,对它的研究和开发也是电力电子行业的一大热点。传统的模拟控制电子镇流器往往功能比较单一,显得麻烦而且复杂。数字控制电子镇流器能够简化电路设计,易于调节控制,更好地满足灯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金卤灯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它的启动特性以及对镇流器的要求,从电子镇流器研究设计的关键技术出发,分别讲述了电源电磁干扰、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校正、磁性材料选择和设计、声共振问题等主要难点,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和参考依据;其次,本文以35W金卤灯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数字式电子镇流器。利用AVR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设计了电路的中间级Buck电路部分,使其输出电压可调,对常用的启动点火电路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和仿真研究,确定了一种合适的启动电路,又设计了镇流器的电流和电压实时采集电路,运用数字PI调节使镇流器达到恒电流控制,使金卤灯功率稳定,并从软硬件方面设计了整个系统的保护电路;最后,本文利用PSpice仿真软件建立了金卤灯模型,并将整个电路模型和金卤灯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由此验证了数字电子镇流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合理性。整个系统采用低成本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电子镇流器的智能化控制,使其具有结构简单,功率稳定、自我故障检测和自我保护等功能。设计出满足现代高质量照明要求的电子镇流器,为实现更有效的照明节能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用价值。
詹志雄[6](2008)在《基于DSP的集中式电子镇流器的研究》文中指出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已成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随着我国绿色照明和节能工程的实施,对电子镇流器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经济性,还对它的环保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DSP的集中式电子镇流器,它不但具有功率因数高,对电网污染少的优点,而且节省元器件,便于集中管理。首先,本文在分析和研究荧光灯及电子镇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两种传统集中供电方式的优缺点,并确定了本课题的设计方案—基于DSP控制的集中式电子镇流器。基于课题方案设计,本文设计了一种输入电压为160V~265V,输出电压为200V,输出功率为4500W的新型集中式电子镇流器。其次,在控制电路的设计中,本课题避免了传统的电子镇流器电路多采用的模拟控制芯片控制所带来的不便,选择采用了数字控制技术。课题以TI公司的TMS320C2812芯片为控制核心,在此基础上,对集中式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半桥逆变电路的控制系统设计展开了分析。此外,本文利用MATLAB搭建了电子镇流器主电路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逆变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工作,最后的仿真结果也表明了该电子镇流器在不同大小负载下不仅对电网的污染少,而且功率因数高。最后,本课题简单介绍荧光灯的集中监控技术—电力线载波技术,为后续工作做准备。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镇流器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它的控制方法具有独特性,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仲玉芳[7](2008)在《数字调光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节源减排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照明用电在能源消耗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开发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是节约照明用电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照明的智能化和功能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照明系统应运而生。智能照明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照明设备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的系统。使用智能照明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照明用电。数字调光电子镇流器作为智能照明系统的执行器,在整个智能照明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选择了照明业界最新推出的DALI智能照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解和剖析其通信协议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款数字可调光电子镇流器。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镇流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针对现有电子镇流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设计目标。通过对荧光灯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的理解,以及对电子镇流器的主要拓扑结构和调光方式的分析和研究,奠定了后续设计工作的基础。DALI协议是智能照明领域的一种开放性的新标准,由欧洲一些着名的照明设备厂商联合提出,具有灵活、成本低廉、易于实现等特点。本文对DALI系统的应用范围、结构组成、电气规范和通信规范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对电子镇流器和DALI协议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本文完成了基于DALI协议的数字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设计。着重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镇流器控制电路及灯输出单元电路、状态反馈电路进行了相关元件参数计算。阐述了电子镇流器的三状态反馈机制,提出并实现了电子镇流器的分体设计。针对传统DALI智能照明系统控制规模偏小和较难实现远程分布式控制的缺陷,构建了基于DALI的智能照明系统。
郝胜玉[8](2008)在《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三大问题。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循环利用已成为各国政府新的经济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电力,其中的电光源用电约占其总消耗量的15%。节约电光源用电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能减少发电产生的SO2、CO2和NO2等废气、尘埃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我们也称节能和环保型照明系统为“绿色照明”。绿色照明工程的实质是使用电子镇流器取代传统的电感镇流器,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对优化资源、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子镇流器具有无频闪、无噪声、流明系数高、损耗低、节省材料、功率因数高和可调光等优点,市场前景看好。电子镇流器在设计中涉及到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高频变换技术、软开关技术、谐振电路原理、滤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占空比调制(PWM)或频率调制(FM)技术,几乎涵盖了电力电子的全部主要技术,同时又涉及光源的技术,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功率因数校正芯片和功率驱动芯片越来越多的使用到电子镇流器中,使得镇流器在设计上简化,性能上改善。紫外线消毒灯是一种低压汞蒸汽放电灯,广泛应用在污水杀菌处理中,具有和一般荧光灯相同的工作原理。所以论文就以一般荧光灯的研究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具有可调光功能的紫外灯用电子镇流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荧光灯的结构、工作特性及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2)设计制作了具有单位功率因数的可调光电子镇流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
邓隐北[9](2008)在《电子镇流器的调光方法》文中研究指明该文对日光灯电子镇流器中传统的频率控制调光方法和新近取得专利的电压控制调光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定。在宽的调光范围内,记录并对比了基于这两种调光方法的2×36 W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能量效率、电子损耗、单位功率光通量(lm/W)以及峰值系数。结果发现,通过灯的调光对比在很多方面,电压调光控制法比频率控制法好得多,尤其电压调光法比频控方法,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和更多的单位功率光通量,电压控制调光的显着特点是随着灯功率的减小,其电子损耗也减小。
程为彬[10](2007)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强度气体放电(High Intensity Discharge)灯以其高光通、高光效、长寿命和放电管小等特点,已成为照明领域极具竞争力的新光源。由于体积大、噪声和频闪的缺陷,电感式镇流器达不到绿色照明的要求。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对高强度气体放电的认识,开始研制以高频变换为基础的电子镇流器,但HID灯在高频工作时极易产生声谐振现象,如电弧闪烁、扭曲和光强不稳,严重时可能熄弧,甚至导致灯管毁损。本文对气体放电原理、等离子体的微观运动和宏观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详细推导了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中等离子体振荡的特征方程,以揭示等离子体的振荡现象的激励机理和决定因素。对等离子体振荡的外在表现-声谐振现象的电弧、声波和电气特征进行研究,集中分析了常规的声谐振抑制方法,着重研究了各种频率调制技术的频谱特征及其应用特点。所研究的HID灯电子镇流器采用了两级拓扑结构,输入级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电路和输出级的桥式逆变电路均采用PWM控制技术。PWM输出含有火量的谐波成分,频率和幅度同定,是产生电磁干扰和声谐振的能量源。分析了输入电流谐波与功率因数的关系,讨论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根据实际应用要求,提出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改进设计,并研究了各种可变频率驱动和自振荡驱动技术。根据声谐振的产生需要特定频率和足够能量以及谐波产生电磁干扰的结论,提出利用频谱分散方法,将PWM输出喈波的频率分散到更宽的范围,以降低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减小电磁干扰:避免输出级HID灯的驱动信号在固定频率点上形成驻波,抑制声谐振的产生。研究了Boost电路和等离子体中的混沌现象、特征及其控制方法,提山采用无反馈型的混沌控制方法-参数共振微扰法,通过给激励参数以特定频率的扰动,减弱甚至消除其中的混沌运动:同时获得连续的宽带频谱。最后,对Boost电路和输出逆变电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共振参数进行混沌控制,实现了对PWM波的实时在线混沌调制。获得了更多的频率成份,将PWM输出谐波的频率分散到更宽的范围,降低了各次谐波频率的准峰值:并使得驱动频率围绕中心频率不断非线性漂移,降低谐波幅值的平均值。混沌调制电路简单实用。测试波形和数据表明:混沌调制技术能有效减小PWM电路产生的谐波,降低了输入级电路产生的电磁干扰,抑制了输出级的声谐振现象。
二、新型高功率因数日光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高功率因数日光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RS技术的荧光灯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荧光灯镇流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节能调光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磁能恢复开关的原理及应用 |
2.1 MERS 概述 |
2.2 MERS 的运行与控制原理 |
2.2.1 平衡模态分析 |
2.2.2 不连续模态分析 |
2.2.3 直流偏置模态分析 |
2.2.4 MERS 电路的数学模型分析 |
2.3 MERS 的应用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ERS 节能技术电路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 |
3.1 荧光灯电路模型分析 |
3.1.1 荧光灯中的气体电弧特性 |
3.1.2 荧光灯的阻抗特性 |
3.1.3 荧光灯电路模型建立 |
3.2 MERS 节能技术电路等效模型与参数设计 |
3.2.1 MERS 调光电路 |
3.2.2 MERS 功率因数调整电路 |
3.2.3 MERS 节能技术电路参数设计 |
3.3 MERS 节能技术电路仿真分析 |
3.3.1 MERS 节能技术仿真电路搭建 |
3.3.2 MERS 调光电路仿真分析 |
3.3.3 MERS 功率因数调整电路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ERS 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
4.1 MERS 硬件电路设计 |
4.1.1 MERS 硬件电路总体方案设计 |
4.1.2 MERS 电路的各模块设计 |
4.2 实验系统的搭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ERS 电路的软件设计与实验研究 |
5.1 MERS 电路的软件设计 |
5.1.1 开发环境介绍 |
5.1.2 系统软件设计 |
5.2 实验设计 |
5.2.1 过零点采样与旋钮控制器的调试分析 |
5.2.2 控制与驱动模块的调试分析 |
5.2.3 功率电路的调试分析 |
5.3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
5.3.1 MERS 调光电路节能效果分析 |
5.3.2 MERS 功率因数调整电路节能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高校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状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2 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2.1 系统总体方案 |
2.1.1 方案说明 |
2.1.2 下位机主控制器和控制器模块 |
2.1.3 通信模块 |
2.1.4 集中供电式电子镇流器模块 |
2.2 教室日光灯照明与电子镇流器 |
2.2.1 教室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
2.2.2 教室日光灯的特性 |
2.3 电子镇流器 |
2.4 电力线载波通信 |
2.4.1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简介 |
2.4.2 LM1893 技术原理 |
3 集中供电式电子镇流器的设计 |
3.1 总体设计结构 |
3.2 线路损耗计算 |
3.3 EMI 滤波电路 |
3.4 整流电路 |
3.5 APFC 电路 |
3.5.1 APEC 电路的主要原理 |
3.5.2 主控制电路的设计 |
3.6 逆变电路及控制策略 |
3.6.1 逆变电路的设计 |
3.6.2 模糊-PID 双模控制策略设计 |
3.7 谐振网络 |
4 教室智能节电控制器 |
4.1 教室照明布局 |
4.2 光照检测 |
4.3 人体与计数检测 |
4.4 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设计 |
4.4.1 下位机通信模块设计 |
4.4.2 LM1893 与电力线的耦合电路 |
5 教学楼智能照明系统监控中心 |
5.1 主控制器 |
5.2 上位机通信模块设计 |
5.3 CVI 界面设计 |
5.3.1 Labwindows/CVI 软件简介 |
5.3.2 人机界面的设计 |
6 系统软件设计 |
6.1 单片机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
6.2 各区域控制器软件设计 |
6.3 电力线载波通信协议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基于DSP控制的大功率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光电源的发展 |
1.3 电子镇流器的发展概述 |
1.3.1 模拟控制的电子镇流发展 |
1.3.2 数字控制的电子镇流器的发展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金属卤化物灯的特性 |
2.1 金卤灯的工作原理 |
2.2 金属卤化物灯特性分析 |
2.2.1 气体放电灯的启动特性 |
2.2.2 金卤灯的负阻特性 |
2.3 金卤灯的控制方法 |
2.3.1 启动到稳态工作状态的控制方法 |
2.3.2 恒功率控制实现方法 |
2.4 金卤灯声共振问题研究 |
2.4.1 声共振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
2.4.2 声共振的解决方法 |
2.5 本章结论 |
3 数字控制电子镇流器电路研究设计 |
3.1 主电路拓扑选择 |
3.2 数字控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
3.2.1 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原理 |
3.2.2 数字PFC采样算法 |
3.2.3 数字PFC前馈控制 |
3.3 Buck功率控制电路 |
3.3.1 主电路工作原理与参数设计 |
3.3.2 金卤灯功率控制方式 |
3.4 Buck峰值电流数字控制 |
3.4.1 数字峰值电流工作原理 |
3.4.2 数字峰值电流控制算法 |
3.4.3 数字斜坡补偿技术 |
3.5 Buck功率控制数字补偿器设计 |
3.5.1 数字PI补偿器设计 |
3.5.2 数字补偿器根轨迹设计 |
3.5.3 Matlab仿真验证 |
3.6 本章结论 |
4 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 |
4.1 DSP处理器的选择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数字控制时序设计 |
4.4 PFC电路程序设计 |
4.5 Buck程序控制 |
4.6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35W金属卤化物灯数字式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电光源发展概述 |
1.4 电子镇流器的发展概述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金卤灯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
2.1 金卤灯结构及其特点 |
2.2 金卤灯的启动特性 |
2.3 金卤灯对工作电路的要求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金卤灯电子镇流器关键技术研究 |
3.1 电磁干扰(EMI) |
3.2 电子镇流器的电流谐波与线路功率因数校正 |
3.2.1 电子镇流器产生高次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低的原因 |
3.2.2 谐波失真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
3.3 磁性元件材料选择和设计 |
3.3.1 磁性元件材料要求和选择 |
3.3.2 磁性元件设计 |
3.4 声共振现象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35W 金卤灯数字电子镇流器设计和实现 |
4.1 主电路基本结构 |
4.2 主电路硬件设计 |
4.2.1 AVR 单片机简介 |
4.2.2 Buck 电路设计 |
4.2.3 点火电路设计 |
4.2.4 保护电路 |
4.2.5 信号采集电路 |
4.3 主电路软件设计 |
4.3.1 主程序设计 |
4.3.2 PWM 驱动软件设计 |
4.3.3 保护电路软件设计 |
4.3.4 数字PI 算法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PSPICE 的仿真研究 |
5.1 仿真研究的必要性 |
5.2 模型建立 |
5.2.1 硅双向触发管模型建立 |
5.2.2 金卤灯模型建立 |
5.3 主电路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DSP的集中式电子镇流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荧光灯概述 |
1.1.1 荧光灯的结构组成 |
1.1.2 荧光灯的发光机理与工作电路 |
1.1.3 荧光灯的负阻特性 |
1.1.4 荧光灯的高频工作特性 |
1.1.5 荧光灯的分类 |
1.2 电子镇流器概述 |
1.2.1 镇流器的作用 |
1.2.2 电子镇流器原理 |
1.2.3 电子镇流器的设计指标 |
1.2.4 电子镇流器与灯管的匹配 |
1.3 荧光灯照明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选题的意义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集中式电子镇流器的主电路设计 |
2.1 集中镇流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2.1.1 直流400V供电方式 |
2.1.2 交流20KHz供电方案 |
2.2 集中式电子镇流器总体结构 |
2.3 主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
2.3.1 EMI滤波电路 |
2.3.2 整流电路分析与设计 |
2.3.3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析与设计 |
2.3.4 逆变电路分析与设计 |
2.3.5 谐振网络的拓扑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集中式电子镇流器控制策略分析 |
3.1 APFC控制系统设计 |
3.1.1 APFC控制方法分析 |
3.1.2 APFC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
3.2 半桥逆变电路控制系统设计 |
3.2.1 半桥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分析 |
3.2.2 半桥逆变器的PID控制策略 |
3.3 基于DSP的控制系统设计 |
3.3.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结构图 |
3.3.2 DSP控制芯片TMS320C2812简介 |
3.3.3 工作电源电路 |
3.3.4 电压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
3.3.5 IGBT驱动电路设计 |
3.3.6 短路与欠压保护电路 |
3.3.7 通讯接口电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模与仿真试验结果 |
4.1 仿真软件介绍 |
4.2 电子镇流器主电路图仿真模型 |
4.3 半桥逆变器的建模及其仿真 |
4.3.1 单相半桥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 |
4.3.2 数字PID的实现 |
4.3.3 PI控制器参数的确定 |
4.3.4 带负载电流前馈的双闭环逆变控制系统的仿真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基于DSP控制的集中式电子镇流器主程序流程图 |
5.2 PWM产生程序 |
5.3 A/D采样程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荧光灯的电力线载波集中监控技术 |
6.1 电力线载波技术发展情况 |
6.2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电子镇流器硬件设计 |
6.2.1 结构框图 |
6.2.2 具体电路介绍 |
6.3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电子镇流器软件设计 |
6.3.1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6.3.2 发送子程序 |
6.3.3 接收子程序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数字调光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电子镇流器的国内外现状 |
1.3 课题意义 |
1.4 课题来源与选题目的 |
1.5 课题目标与内容 |
1.6 章节安排 |
第2章 电子镇流器技术 |
2.1 荧光灯相关知识 |
2.1.1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
2.1.2 荧光灯的主要类型 |
2.1.3 荧光灯的主要工作特性 |
2.2 镇流器的作用 |
2.3 电子镇流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发展 |
2.3.1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 |
2.3.2 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电路组成 |
2.3.3 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点 |
2.3.4 电子镇流器的发展 |
2.4 电子镇流器的主要拓扑电路 |
2.4.1 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 |
2.4.2 输出网络的拓扑结构 |
2.5 电子镇流器的调光方式 |
2.5.1 占空比调光法 |
2.5.2 调频调光法 |
2.5.3 半桥直流总线电压调节 |
2.5.4 晶闸管调光法 |
2.5.5 相位调制调光法 |
2.5.6 交替频率调光法 |
2.5.7 混合调光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 |
3.1 智能照明系统 |
3.2 智能照明系统中的主流协议 |
3.3 DALI协议的历史和发展 |
3.4 DALI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
3.4.1 DALI电子控制部件 |
3.4.2 控制器/网关 |
3.4.3 供电模块 |
3.4.4 DALI系统的连接 |
3.5 DALI系统的电气规范 |
3.6 DALI协议通信规范 |
3.6.1 时序要求 |
3.6.2 DALI协议通讯的帧结构 |
3.6.3 DALI协议的指令格式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ALI协议的数字可调光电子镇流器设计 |
4.1 数字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系统框图 |
4.2 电子镇流器的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 |
4.3 数字调光电子镇流器的设计 |
4.3.1 EMI滤波单元设计 |
4.3.2 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设计 |
4.3.3 镇流器控制电路和灯输出单元设计 |
4.3.4 微处理单元设计 |
4.3.5 DALI接口单元设计 |
4.3.6 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三状态反馈 |
4.3.7 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分体设计 |
4.4 电子镇流器的软件设计 |
4.5 电路调试、分析 |
4.6 结论 |
第5章 基于DALI的智能照明系统的构建 |
5.1 DALI智能照明系统总体结构 |
5.2 管理层 |
5.3 监控层 |
5.4 现场层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的意义 |
1.3 课题目标及主要内容 |
1.4 小结 |
第2章 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
2.1 荧光灯的结构和工作特性 |
2.2 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组成 |
2.3 交流电子镇流器优点 |
2.4 电子镇流器的结构类型 |
2.4.1 双级电子镇流器 |
2.4.2 单级电子镇流器 |
2.5 电子镇流器的电磁兼容 |
2.5.1 电磁兼容的定义 |
2.5.2 电子镇流器中电磁干扰和抑制 |
2.6 小结 |
第3章 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调光技术研究 |
3.1 电子镇流器输入侧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 |
3.1.1 电流波形畸变及其危害 |
3.1.2 电流谐波分析 |
3.1.3 电流谐波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
3.2 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3.2.1 电子镇流器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 |
3.2.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3.3 电子镇流器的常用调光方法与特点 |
3.3.1 调光电路应具有的功能 |
3.3.2 主要的调光方法 |
3.4 小结 |
第4章 电子镇流器的设计研究 |
4.1 EMI滤波器及整流电路 |
4.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
4.2.1 L6561工作原理 |
4.2.2 APFC电路关键参数的选取 |
4.3 半桥驱动电路的设计 |
4.3.1 LCC谐振网络分析 |
4.3.2 驱动ICL6574管脚及工作原理简介 |
4.3.3 主电路驱动输出电感,电容,及谐振电容的选取 |
4.4 调光技术 |
4.5 小结 |
第5章 电子镇流器相关实验数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电子镇流的应用、发展和技术要求 |
1.2.1 电子镇流器的应用 |
1.2.2 电子镇流器的发展 |
1.2.3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对电子镇流器的要求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文章内容 |
2 高强度气体放电原理 |
2.1 电子镇流器常用术语与电光源分类 |
2.1.1 电子镇流器常用术语 |
2.1.2 电光源的分类及特点 |
2.2 气体放电原理 |
2.2.1 等离子体的概念 |
2.2.2 等离子体的微观运动 |
2.2.3 等离子体的宏观运动 |
2.2.4 气体放电的等离子振荡 |
2.2.5 弧光放电 |
2.2.6 等离子体的声学基础 |
2.3 数学模型 |
2.3.1 动态模型 |
2.3.2 小信号模型 |
2.3.3 HPS灯稳态建模 |
2.3.4 MH灯建模 |
2.4 小结 |
3 电子镇流技术 |
3.1 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
3.2 高频逆变 |
3.2.1 主电路设计 |
3.2.2 控制方法 |
3.3 功率控制 |
3.3.1 基波等效原理 |
3.3.2 恒功率控制 |
3.3.3 调光原理与方法 |
3.3.4 调光对灯的影响 |
3.4 声谐振特征与抑制 |
3.4.1 声谐振的特征 |
3.4.2 声谐振的抑制 |
3.5 频率调制 |
3.5.1 低频方波叠加高频信号 |
3.5.2 高频信号叠加低频信号 |
3.5.3 白噪声调制 |
3.5.4 其他频率调制 |
3.6 前馈控制 |
3.7 小结 |
4 功率因数校正 |
4.1 输入电流的波形畸变 |
4.2 功率因数与电流谐波的关系 |
4.3 电流谐波与电磁干扰 |
4.4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 |
4.5 有源功率校正 |
4.5.1 Boost电路 |
4.5.2 APFC改进设计 |
4.5.3 可变频率驱动 |
4.5.4 自振荡电路 |
4.6 小结 |
5 频谱分散 |
5.1 频谱分散技术简介 |
5.2 频谱分析 |
5.2.1 固定脉宽调制PWM频谱 |
5.2.2 SPWM频谱 |
5.2.3 其它脉冲调制频谱 |
5.2.4 双频率调制频谱 |
5.2.5 随机开关调制频谱 |
5.2.6 抖动调制频谱 |
5.3 小结 |
6 混沌调制 |
6.1 电子镇流中的混沌现象 |
6.1.1 Boost电路中的混沌现象 |
6.1.2 CCM模式下Boost电路的混沌现象 |
6.1.3 等离子体中的混沌现象 |
6.2 混沌控制的基本方法 |
6.2.1 混沌控制方法 |
6.2.2 混沌控制实现途径 |
6.2.3 混沌控制理论的应用 |
6.3 功率因数电路的混沌校正 |
6.3.1 混沌抑制 |
6.3.2 离线谐波频谱分散 |
6.3.3 实时谐波频谱分散 |
6.4 声谐振的混沌抑制 |
6.4.1 振荡频率混沌调制 |
6.4.2 幅度混沌调制 |
6.4.3 组合混沌调制 |
6.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新型高功率因数日光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RS技术的荧光灯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 姜凯.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2]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高校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D]. 陈建智. 辽宁工业大学, 2014(06)
- [3]基于DSP控制的大功率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D]. 周升明. 北方工业大学, 2013(10)
- [4]智能电子镇流器基础知识介绍[A]. 李中诚. 山东照明学会照明山东学术论文集(2010)第一卷第1期, 2010
- [5]35W金属卤化物灯数字式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设计[D]. 胡忠臣. 苏州大学, 2009(09)
- [6]基于DSP的集中式电子镇流器的研究[D]. 詹志雄. 南昌大学, 2008(04)
- [7]数字调光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设计[D]. 仲玉芳. 浙江大学, 2008(06)
- [8]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设计研究[D]. 郝胜玉. 山东大学, 2008(01)
- [9]电子镇流器的调光方法[J]. 邓隐北. 灯与照明, 2008(01)
- [1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技术研究[D]. 程为彬.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