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钾镁盐生产技术的几点建议

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钾镁盐生产技术的几点建议

一、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中钾、镁盐生产工艺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黎明明,郑绵平,王晨光,丁涛,李强,杜少荣[1](2021)在《泰国钾盐资源及其开发前景》文中研究指明钾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通过分析泰国钾盐资源禀赋、地理、基础设施等,认为泰国具备较快规划发展为亚洲大型钾盐基地的物质条件。老挝钾盐资源开发的成功,也证明具有相同资源类型的泰国钾盐资源具备开发的可行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泰国新矿产法的颁布、国际石油集团等公司的开发,展现出建立泰国-老挝亚洲钾盐战略基地的前景。建议相关国家和企业及早谋划建立泰国-老挝亚洲大型钾盐基地,为亚洲建立大型钾盐战略基地。

李忠恕[2](2021)在《碱金属碳酸(氢)盐卤水体系相图测定及CO2碳化分离锂、钾、硼单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酸盐型盐湖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其中富含锂、钾、硼资源。传统提钾工艺后期往往要面对钾钠复盐难以分离的窘境;锂、硼资源提取工艺则存在造价高、耗时长、工艺流程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碱金属碳酸(氢)盐卤水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高压CO2碳化为核心的工艺流程,使原碳酸盐体系向碳酸氢盐体系转变,再辅以蒸发、萃取、热分解等多级步骤,以实现碳酸盐体系中锂、钾、硼资源的高效分离,提高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针对钾钠复盐难以分离的问题,本文采用等温蒸发法对298 K下四元体系Na+,K+//Cl-,CO32--H2O的介稳相平衡展开研究。测定了体系中各系统点的溶解度数据,绘制了介稳相图,发现该体系存在6个无变量点、7条单变量曲线、4个单盐结晶区和1个复盐结晶区;利用HW方程计算了该体系在热力学稳定条件下的溶解度数据,与前人稳定相平衡实验结果比较接近;介稳相图与稳定相图相比,Na KCO3·6H2O复盐结晶区面积大幅减小,K2CO3·1.5H2O的结晶区面积大幅增加,说明利用介稳相图指导提钾工艺可以更容易越过钾钠复盐结晶区;探究了CO2碳化分离钾盐需满足的工艺参数,在相图中给出了该体系实现钾盐分离的工艺路线,发现卤水中[Na+/K+]低于0.44时可以有效实现KHCO3单盐的分离,回收率最高可达59.88%,产物纯度可达到食品级碳酸氢钾的标准。针对锂、硼资源提取存在造价高、耗时长、工艺流程不稳定的问题,本文采用等温蒸发法对298 K下Li+,K+//B4O72-,HCO3--H2O体系的介稳相平衡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体系两个无变量点在相图中的位置,给出了溶解度、p H、密度等数据;与前人关于298 K下Li+,K+//B4O72-,CO32--H2O体系介稳相图的研究进行对比,发现Li HCO3结晶区面积减小,CO2高压碳化可以对锂盐起到增溶作用,达到富集锂的目的;提出了一步法工艺和两步法工艺流程,给出了各阶段的卤水物化性质,绘制了一步法的工艺流程图;一步法流程可以实现硼萃取率87.6%,钾回收率74%,锂回收率31%,锂盐纯度89%;两步法流程可以实现硼萃取率73.58%,钾回收率67%,锂回收率14%,锂盐纯度68%;最后探究了一步法与两步法流程效率差异的原因。

高云云[3](2021)在《四川盆地地下卤水含SrCl2和SrBr2体系多温相平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盆地地下卤水资源是极具优势的液态矿产资源,富含钾、钠、氯以及溴、锶、锂和镁等有用组分,为了开发该卤水资源,揭示该地下卤水中各盐类的成矿过程和卤水迁移转化的地球化学平衡规律,开展该卤水体系多温固液相平衡研究是必要的,有关体系实验和理论相平衡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指导该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提供科学的指导,还可以预测卤水的动态平衡过程。此外,镁和锶共存体系的相平衡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有必要对多温条件下镁锶共存的相平衡进行研究。为了了解四川盆地富锶镁钾地下卤水体系的热力学行为,本文对五元体系Na Cl+KCl+Mg Cl2+Sr Cl2+H2O和Na Br+KBr+Mg Br2+Sr Br2+H2O及相关子体系在多温条件下的稳定相平衡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各体系在多温条件下的平衡液相,用化学分析法和X-ray粉晶衍射法鉴定了相应的平衡固相组成,对等温相图进行了绘制,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关三元和四元子体系的溶解度计算的理论模型,并对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讨论,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体系热力学相平衡的模拟计算奠定了基础。三元体系Mg Cl2+Sr Cl2+H2O(273 K、288 K)、Na Cl+Sr Cl2+H2O(273K)和KCl+Sr Cl2+H2O(273 K)在相应的研究温度条件下未发现固溶体和复盐,但均存在饱和固相为Sr Cl2·6H2O的等温溶解度曲线,因此这三个三元体系的相图均属于水合物Ι型。通过对三元体系Mg Cl2+Sr Cl2+H2O在多温条件下的对比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锶水合物会随着氯化镁的加入而发生脱水,且氯化镁对氯化锶的盐析作用较为明显。三元体系Na Cl+Sr Cl2+H2O和KCl+Sr Cl2+H2O在273 K~373 K的对比相图构型一致,液相的组成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四元体系Na Cl+KCl+Sr Cl2+H2O在273 K和308 K时与其子体系一样,其相图属于水合物Ι型。通过对其多温相平衡的对比发现,除了饱和液相的组成随温度的升高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外,Sr Cl2·6H2O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脱水为Sr Cl2·2H2O。在四元体系Na Cl+Mg Cl2+Sr Cl2+H2O和KCl+Mg Cl2+Sr Cl2+H2O中,273 K、288 K和308 K三个温度条件下Mg Cl2对Na Cl、KCl和Sr Cl2均有强烈的盐析效应。Sr Cl2·6H2O在308 K时由于受温度和共存离子Mg2+的影响,故两个体系在308 K时的相图中均出现了Sr Cl2·2H2O的结晶区。在373 K时,氯化锶水合物的存在形式为Sr Cl2·2H2O和Sr Cl2·H2O。四元体系KCl+Mg Cl2+Sr Cl2+H2O中均有复盐KCl·Mg Cl2·6H2O生成。五元体系Na Cl+KCl+Mg Cl2+Sr Cl2+H2O在273 K、288 K和308 K时体系中均有复盐KCl·Mg Cl2·6H2O生成,且在Na Cl饱和的条件下KCl的结晶区面积均是最大的,说明其最容易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当温度升高到308 K时,Sr Cl2·6H2O会脱水以Sr Cl2·6H2O和Sr Cl2·2H2O两种水合物形式存在。该五元体系在273 K时,KCl饱和条件下Na Cl的结晶区面积最大,当Sr Cl2饱和时的简化干基相图中无水单盐KCl的结晶区面积最大。三元体系Mg Br2+Sr Br2+H2O(273 K、288 K和308 K)、Na Br+Sr Br2+H2O(273 K)和KBr+Sr Br2+H2O(273 K)在相应的研究温度条件下都含有一个共饱点和饱和固相为Sr Br2·6H2O的等温溶解度曲线,因此这三个三元体系的相图均属于水合物Ι型。通过对其多温相平衡的对比发现,三个体系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图的形状类似,饱和液相的组成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规律性的变化,Mg Br2对Sr Br2有强烈的盐析作用,而Sr Br2对Na Br和KBr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盐析作用。在348 K时,体系Na Br+Sr Br2+H2O中固相Na Br·2H2O消失出现了Na Br。三元体系Na Br+Mg Br2+H2O在288 K时有一个共饱点,而在308 K时随着溴化镁的不断加入Na Br·2H2O失水变为Na Br,因此该体系在308 K时的相图属于水合物Ⅱ型。当温度升到348 K,体系中Na Br·2H2O消失仅有Na Br存在。273 K和288 K条件下的四元体系Na Br+KBr+Sr Br2+H2O均有一个共饱点,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固相的形式与其子体系一致,Na Br·2H2O在348 K时脱水变为Na Br。四元体系Na Br+KBr+Mg Br2+H2O、Na Br+Mg Br2+Sr Br2+H2O和KBr+Mg Br2+Sr Br2+H2O在273 K、288 K和308 K三个温度条件下相同点是相图的趋势分别是相似的,固相结晶区KBr和Na Br·2H2O的面积在整个相图中占比均是最大的,这是由于Mg Br2对Na Br和KBr均有强烈的盐析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受温度和共存离子Mg2+的影响,四元体系Na Br+KBr+Mg Br2+H2O和Na Br+Mg Br2+Sr Br2+H2O在308 K时溴化钠会有Na Br·2H2O和Na Br两种结晶形式,而四元体系Na Br+KBr+Mg Br2+H2O和KBr+Mg Br2+Sr Br2+H2O在三个温度条件下均有复盐KBr·Mg Br2·6H2O存在。五元体系Na Br+KBr+Mg Br2+Sr Br2+H2O在273 K、288 K和308 K条件下均有复盐KBr·Mg Br2·6H2O、水合盐Mg Br2·6H2O和Sr Br2·6H2O存在。三个温度条件下KBr饱和时,Na Br·2H2O的结晶区面积最大,KBr·Mg Br2·6H2O的结晶区面积均是最小的。273 K时,在Na Br和Sr Br2分别饱和的条件下干基相图中KBr的相区大于其他盐类的相区,说明KBr可以优先被分离出来。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应三元体系的溶解度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拟合了未见文献报道的273 K、288 K和308 K条件下含锶的混合离子作用参数(θMg,Sr、ΨMg,Sr,Cl、ΨNa,Sr,Br、ΨK,Sr,Br和ΨMg,Sr,Br),建立了上述含氯化锶体系的混合离子作用参数与温度的关联系数方程,利用Pitzer方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含锶氯溴的子体系进行了溶解度的模拟和理论预测,并将实验值和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和讨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的较好。

熊增华,张建伟,王石军[4](2021)在《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察尔汗盐湖是我国重要的多组分盐矿之一,但其属于干旱荒漠大陆性高原气候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基于我国以往对于盐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利用实践,分析了资源开发存在的生态风险因素,认为水体变化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因此,维持盐湖水量相对均衡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需求。本文从产业发展、绿色节能、固液转化、科学蓄水、环境监测等方面,提出构建多产业集群的综合经济发展模式、全周期无污染闭环绿色生产、充分使用自然能源、固体钾转化为液体钾开采等具体对策,以实现盐湖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

高姣丽,李恩泽,康锦,成怀刚[5](2021)在《盐湖老卤动态变温分离高纯结晶硫酸镁》文中指出盐湖老卤中镁资源储量丰富,现阶段的初级利用形式主要是提取结晶氯化镁。为提高过程效益,提出了兑卤及变温直接分离高纯结晶硫酸镁的方案,并分别考察MgSO4饱和卤水、MgSO4-NaCl共饱和卤水、MgSO4-NaCl-MgCl2共饱和卤水在非平衡动态降温过程中硫酸镁晶体微观形貌的变化以及降温速率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MgSO4饱和卤水非平衡动态降温过程中晶体形成的速率与降温速率有关,在-1.02℃/min的降温速率下,MgSO4饱和卤水降温30 min后即可形成径向约1300μm的MgSO4·7H2O晶体;但是,当卤水中存在NaCl时,最终的晶体形式为MgSO4·6H2O,且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卤水中的MgCl2能促使晶体形成棱柱状的MgSO4·6H2O。在NaCl和MgCl2的作用下,MgSO4-NaCl-MgCl2共饱和卤水降温15 h后可以析出完整晶型的高纯结晶硫酸镁。

王景凤,隆英兰,韩俊丽,董哲飞[6](2020)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在测定水氯镁石中钾、钠、钙、硫含量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标准曲线法,建立了ICP-AES同时测定水氯镁石中钾、钠、钙、硫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各待测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5.40%~100.20%。进行精密度实验对方法的精密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6.12%。进行系列标准溶液的曲线设计,在选定波长下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通过对空白溶液进行分析,确定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方法简单可靠、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孙勇[7](2020)在《镁及镁合金-气体原位氧化/氢化反应机理》文中研究说明镁合金是密度最小的结构材料。既具有高比强度,又有优良的可铸造性能、散热性能、耐冲击性能、消震性能、电磁屏蔽性能、阻尼性能等特点,在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火箭、国防军事、化工、生物医药、运动器械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镁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镁基材料在冶炼、制备、加工、运输和应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既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然而,由于镁的高活性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从原子尺度上观察镁与不同性质气体(氧化性、惰性、还原性)之间的反应过程和相关理论模拟解释至今依然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扩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通过球差矫正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结合的方法,从原子尺度上揭示了纯镁原位氧化与氢化反应过程与机理;阐明了纯镁在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中,在电子辐照下的震荡升华机理;在镁的氢化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含有催化性能金属的镁合金的氢化反应过程与机理以及另外一种含有特殊结构(位错)的镁合金的氢化过程。具体结论如下:本文通过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单晶Mg的原子尺度氧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单晶Mg在初始氧化过程中发生了隔层氧化。DFT计算表明,隔层氧化作用与Mg表面上特殊的八面体吸附位点有关,归因于O原子向亚表面的四面体位点扩散所致。MgO层的向外外延生长和MgO/Mg界面的向内迁移同时发生。而且,MgO/Mg界面的向内迁移速率比MgO层的外延生长速率快约六倍。向内增长与两个界面的迁移相关:(020)MgO||(010)Mg和(200)MgO||(0002)Mg。且(020)MgO||(011—0)Mg界面的平均迁移速率是(200)MgO||(0002)Mg界面的平均迁移速率的两倍,并表现出典型的各向异性氧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他镁合金的氧化行为提供指导。本文使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方法研究了Mg在CO2气体环境中,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镁的独特相变升华现象。与Mg的氧化现象不同,由于电子辐射和CO2的共同作用,Mg表现出了强烈的升华现象。升华的根本原因与非晶MgCO3的形成和分解有关。在中等电子剂量下,MgCO3相的直接升华导致了纯Mg连续升华。在大量的电子剂量下,无定形的MgCO3的分解在加速Mg的升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引发Mg在CO2气体环境中独特的振荡升华现象。研究表明,振荡的原因源于一阶可逆MgCO3的相变。本文通过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方法对Mg的氢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g在电镜的真空环境中,无电子束辐照时,很难与残留的O2发生氧化,在电子辐照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由边缘向中心进行。反应产物为小矩形块的岛状MgO;2),Mg在氧含略高(>0.01)的氢气中,在常温下,Mg不与H2发生反应。在电子辐照下,产生大量的位错,反应产物主要为MgO,并含有少量的MgH2;3),Mg在氧含量很低(<0.0001)的氢气中,在常温下,Mg不与H2发生反应,但在电子辐照下发生氢化化反应。通过原位观察氢化过程,检测到两个亚稳态相HCP-MgH0.5和HCP-MgH1。研究结果首次观察到了单晶Mg在初始阶段的独特层间加氢过程。DFT计算表明,隔层加氢主要与Mg表面上的特殊的H原子吸附位点有关。表面上的稳定桥位抑制了相邻位点对于H原子的吸附,从而促成了Mg的独特的隔层氢化反应。对纯镁的氢化过程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储氢镁合金的储氢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观测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的方法,在镁的氧化和氢化研究基础上,以Mg/Mg6Pd合金为代表,研究了含有催化金属的镁合金的氢化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氢气(含少量氧)环境下,氧化反应在调节Mg的相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Mg6Pd作为催化剂的存在下,MgH2化合物易于在Mg/Mg6Pd的界面上形成。但是,由于电镜内及使用的气体中残余氧的存在,MgH2化合物会随着反应时间的继续自发转变为MgO。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得到的MgO的形成能与Mg的易氧化性一致。本文采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观测了以Mg12Ni Y合金为代表的含有特殊结构(层错)镁合金的氢化反应过程。Mg12Ni Y中具有较高化学活性的Y元素先与氢气反应生成YH2。随后YH2与氢气进一步反应生成YH3,其他产物为Mg2Ni H4与MgH2。研究表明,LPSO结构的Mg12Ni Y在氢化过程中会逐渐破坏LPSO结构,导致样品粉化,与实际储氢反应结果一致。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殊结构储氢镁合金提供帮助。

王雪莹[8](2020)在《含钾硝酸盐水盐体系低温相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盐体系的相平衡理论是指导开发海水、盐湖、地下卤水及含盐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的重要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温和高温下的稳定及介稳相平衡,而对于低温下的相平衡研究较少。低温对水盐体系的相平衡和盐类结晶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含硫酸盐水盐体系,能够抑制某些复盐析出,极大地简化相图,从而有可能开发出更简单、效率更高的生产工艺。新疆卤水硝酸盐矿主要含有Na+、K+、Mg2+、Cl-、NO3-、SO42-六种离子,属于高元复杂体系,常温及较高温度下的结晶路线异常复杂,难以获得高质量目标产品;同时考虑到新疆冬季寒冷漫长,探索开发低温工艺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缺少相关的低温相图作为指导,工艺探索开发工作较为盲目,未能取得进展。为此,本文针对卤水硝酸盐矿所属的六元水盐体系Na+,K+,Mg2+//Cl-,NO3-,SO42-–H2O及其子体系,开展低温下的相变化研究。包括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该体系在258.15K下的溶解度和密度数据,构建了不同形式的相图,分析并讨论各体系中盐类之间的相转化关系及析出规律;采用低温冷却曲线法研究了相关水盐体系的冰点、共晶点与溶液组成的关系和图形表达。同时结合相图,研究了具有不同组成特征的含有Na+,K+,Mg2+,Cl-,NO3-,SO42-的溶液在降温和蒸发过程中的析盐规律,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相关的生产工艺,为今后新疆卤水硝酸盐矿的开发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三元体系Na+//Cl-,NO3-–H2O、Na+,Mg2+//NO3-–H2O和Mg2+//Cl-,NO3-–H2O在258.15 K下均为简单共饱型,没有复盐存在;相图均由1个零变量点、2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3个结晶区组成。K+,Mg2+//Cl-–H2O体系有复盐KCl·Mg Cl2·6H2O的形成,相图由2个零变量点、3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5个结晶区组成。温度变化对相图中各盐的结晶区相对大小有一定影响,这些变化为设计出生产氯化钾、硝酸钠的工艺提供了思路。(2)四元同离子体系Na+,K+,Mg2+//Cl-–H2O在258.15 K下属于复杂体系,有复盐KCl·Mg Cl2·6H2O生成;相图含有2个零变量点,5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3个单盐结晶区和1个复盐结晶区,结晶区大小次序为KCl﹥Na Cl·2H2O﹥KCl·Mg Cl2·6H2O﹥Mg Cl2·8H2O。四元交互体系Na+,Mg2+//Cl-,NO3-–H2O为简单共饱和型体系,无复盐生成,含有2个零变量点,5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4个单盐结晶区,其中Mg Cl2·8H2O的结晶区最小,也即溶解度最大;Na NO3的结晶区最大,在低温下更易从卤水中析出。和298.15 K的相图相比,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盐的结晶区大小及结晶形式均发生改变。(3)五元交互体系Na+,K+,Mg2+//Cl-,NO3-–H2O在258.15 K,Na Cl·2H2O饱和的条件下,存在复盐KCl·Mg Cl2·6H2O。含有4个零变量点,9条单变量曲线,6个两盐结晶区,结晶区的大小按照KCl、KNO3、Na NO3、KCl·Mg Cl2·6H2O、Mg Cl2·8H2O、Mg(NO3)2·6H2O顺序递减。五元体系Na+,Mg2+//Cl-,NO3-,SO42-–H2O是一个简单体系,无复盐形成。相图含有3个共饱点,7条单变量曲线,5个两盐结晶区,结晶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2SO4·10H2O、Na NO3、Mg SO4·7H2O、Mg Cl2·8H2O、Mg(NO3)2·6H2O。Na2SO4·10H2O和Na NO3更易于从此类型的卤水中析出。与该体系298.15 K稳定相图相比,钠硝矾和白钠镁矾复盐结晶区消失,相关系得以简化。(4)六元体系Na+,K+,Mg2+//Cl-,NO3-,SO42-–H2O相图可采用正三棱柱表达无水无氯干盐图;在258.15 K,Na Cl·2H2O饱和的条件下,相图共有6个零变量点和8个两盐结晶区,其中Na Cl·2H2O和Na2SO4·10H2O的共晶区最大,在低温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小,降温过程中最先结晶析出。与298.15 K的相图相比,减少了19个零变量点,复盐的种类由6种减少至1种,因此该体系在258.15 K的相关系更为简单。(5)构建了三元体系Na+//Cl-,SO42-–H2O、四元同离子体系Na+//Cl-,NO3-,SO42-–H2O和四元交互体系Na+,K+//Cl-,NO3-–H2O的冰点(共晶点)温度-溶液组成图,可以直观表达出冰与单盐、两盐及三盐的共晶点、线与面,此外,还可以反映出不同盐类组成的等水体系的冰点面。针对不同溶液组成构成的等水面冰点,采用扩展UNIQUAC模型进行计算,冰点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模型的适用性良好。(6)具有不同组成特征的含钾硝酸盐的盐湖卤水的降温实验证明,硫酸根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下卤水中大部分硫酸根离子以Na SO4·10H2O的形式析出,避免了大量的硫酸盐型复盐的生成。降温分离固相后的卤水进行自然蒸发实验,蒸发液相组成变化路径与Na+,K+,Mg2+//Cl-,NO3-–H2O五元体系298.15K相图分析基本吻合。因此对卤水采用冬季天然冷冻,夏季自然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出卤水中的十水硫酸钠和氯化钠,浓缩富集后的卤水可进行后续的硝酸盐及钾盐的分离。

杨阳[9](2019)在《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频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资源开发角度,国家制定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关注资源开发对生态的影响来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盐湖矿产资源的前期规划中去,使得盐湖资源得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研究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盐湖资源的开发情况,利用关键指标法选取有针对性的指标,确定评价单元以及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柴达木地区盐湖四大区域,进行合理的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依据评价结果全面分析整个柴达木地区的生态影响,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基于公共价值理论,提出适合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协调公共与合作的关系,并根据当地情况和时间提出对策,为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有效的帮助。

李正山[10](2017)在《青海锂矿资源可持续开发路径研究 ——以柴达木一里坪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特别是在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实现“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的关键基础材料锂盐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青海省作为盐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其矿业开发已成为本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青海省一里坪盐湖是国内目前少有尚未被开发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盐湖资源,其锂、硼、钾、镁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符合柴达木循环经济园区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符合中国五矿集团的资源发展战略,能培育战略型商品,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对矿产资源开发的了解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把握,阐述了锂矿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并针对青海省盐湖锂矿资源特性,具体研究了其开发技术和工艺,说明了青海锂矿资源产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发展模式研究成果,提出了跨产业链多结构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型盐湖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研究青海省锂矿资源开发现状和收集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盐湖锂矿资源产业开发与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对将本文所提出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应用到青海省锂矿资源的可行性做了论证。并在跨产业链多结构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型盐湖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下,提出了青海省可持续开发路径和具体构建机制,给出了青海省锂资源产业升级方法。在以盐湖锂矿资源开发模式结合青海省区域发展的深入分析基础上,以青海柴达木一里坪锂矿资源开发这一具体案例,从一里坪矿产资源条件、开发意义和前景和创新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本文得出针对青海省锂矿资源可开发路径,需要在跨产业链多结构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型盐湖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下,坚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资本运营创新、多方位多维度来实现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中钾、镁盐生产工艺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中钾、镁盐生产工艺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泰国钾盐资源及其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泰国钾盐资源分布
2 泰国钾盐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2 矿床地质
3 泰国钾盐开发现状
    3.1 开发历史
    3.2 典型项目及现状
4 泰国钾盐前景分析
    4.1 客观条件
    4.2 社会政策条件
    4.3 中国企业优势
    4.4 老挝钾盐开发示范
5 结论

(2)碱金属碳酸(氢)盐卤水体系相图测定及CO2碳化分离锂、钾、硼单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
        1.2.1 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进展
        1.2.2 稳定相平衡与介稳相平衡
        1.2.3 国内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相平衡研究进展
        1.2.4 盐湖锂资源开发现状
        1.2.5 盐湖钾资源开发现状
        1.2.6 盐湖硼资源开发现状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CO_2高压碳化实验步骤
    2.4 化学分析方法
        2.4.1 K~+滴定方法
        2.4.2 Cl~-滴定方法
        2.4.3 CO_3~(2-)和HCO_3~-的滴定方法
        2.4.4 B_2O_3的滴定方法
第3章 Na~+,K~+//Cl~-,CO_3~(2-)-H_2O体系298 K相图测定及高压CO_2分离钾单盐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四元体系Na~+,K~+//Cl~-,CO_3~(2-)-H_2O在298K下的介稳相平衡研究
        3.2.1 分析方法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Na~+,K~+//Cl~-,CO_3~(2-)-H_2O体系298 K下稳定相图的理论计算
        3.3.1 HW公式
        3.3.2 共饱点溶解度的计算
    3.4 高压CO_#2从Na~+,K~+Cl~,CO_3~2_3~(2-)-H_2O体系分离钾单盐工艺研究
        3.4.1 可行性探讨
        3.4.2 高压CO_2分离钾单盐工艺适用范围探讨
        3.4.3 KHCO_3回收率测试
        3.4.4 KHCO_3产物纯度探讨
    3.5 高压CO_2从Na~+,K~+//Cl~-,CO_3~(2-)-H_2O体系分离钾单盐在相图中的工艺路线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CO_2从Li~+,K~+//B_4O_7~(2-),CO_3~(2-)(HCO_3~-)-H_2O体系分离锂、钾、硼单盐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四元体系Li~+,K~+//B_4O_7~(2-),CO_3~(2-)(HCO_3~-)-H_2O在298K下碳化过程的相转变研究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四元体系Li~+,K~+//B_4O_7~(2-),CO_3~(2-)-H_2O在298 K下分离锂、钾、硼单盐的工艺研究
        4.3.1 一步法工艺探讨
        4.3.2 碳化-萃取两步法工艺探讨
        4.3.3 一步法优势探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四川盆地地下卤水含SrCl2和SrBr2体系多温相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
        1.2.1 国内外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现状
        1.2.2 含锶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现状
        1.2.3 含镁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现状
        1.2.4 含钾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现状
        1.2.5 含溴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现状
    1.3 电解质溶液理论
        1.3.1 电解质溶液模型的发展现状
        1.3.2 Pitzer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
    1.4 研究内容
        1.4.1 稳定相平衡实验研究
        1.4.2 相平衡理论预测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方法
第3章 五元体系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及其子体系多温相平衡实验研究
    3.1 三元体系MgCl_2 + SrCl_2 + H_2O多温相平衡
        3.1.1 三元体系MgCl_2 + SrCl_2 + H_2O在 273 K和 288 K相平衡
        3.1.2 三元体系MgCl_2 + SrCl_2 +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3.2 三元体系NaCl+ SrCl_2+ H_2O多温相平衡
        3.2.1 三元体系NaCl+ SrCl_2+ H_2O 273 K相平衡
        3.2.2 三元体系NaCl+ SrCl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3.3 三元体系KCl+ SrCl_2+ H_2O多温相平衡
        3.3.1 三元体系KCl+ SrCl_2+ H_2O 273 K相平衡
        3.3.2 三元体系KCl+ SrCl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3.4 四元体系NaCl + KCl + SrCl_2+ H_2O多温相平衡
        3.4.1 四元体系NaCl +KCl + SrCl_2+ H_2O273 K和 308 K相平衡
        3.4.2 四元体系NaCl + KCl + SrCl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3.5 四元体系NaCl+ MgCl_2 + SrCl_2 + H_2O多温相平衡
        3.5.1 四元体系Na Cl+ MgCl_2 + SrCl_2 + H_2O273 K、288 K和 308 K相平衡
        3.5.2 四元体系NaCl+MgCl_2 + SrCl_2 +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3.6 四元体系KCl+ MgCl_2 + SrCl_2 + H_2O多温相平衡
        3.6.1 四元体系KCl+ MgCl_2 + SrCl_2 + H_2O273 K和308 K相平衡
        3.6.2 四元体系KCl+MgCl_2 + SrCl_2 +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3.7 五元体系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273 K相平衡
        3.7.1 五元体系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273 K相平衡(Na Cl饱和)
        3.7.2 五元体系 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 273 K 相平衡(KCl 饱和)
        3.7.3 五元体系 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 273 K 相平衡(SrCl_2饱和)
    3.8 五元体系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288 K相平衡
    3.9 五元体系 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 308 K 相平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五元体系 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 及子体系多温相平衡实验研究
    4.1 三元体系MgBr_2 + SrBr_2 + H_2O多温相平衡
        4.1.1 三元体系MgBr_2 + SrBr_2 + H_2O273 K、288 K和308 K相平衡..
        4.1.2 三元体系MgBr_2 + SrBr_2 +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4.2 三元体系NaBr+ SrBr_2+ H_2O多温相平衡
        4.2.1 三元体系NaBr+ SrBr_2+ H_2O273 K相平衡
        4.2.2 三元体系NaBr+ SrBr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4.3 三元体系KBr+ SrBr_2+ H_2O多温相平衡
        4.3.1 三元体系KBr+ SrBr_2+ H_2O273 K相平衡
        4.3.2 三元体系KBr+ SrBr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4.4 三元体系NaBr+ MgBr_2+ H_2O多温相平衡
        4.4.1 三元体系NaBr+ MgBr_2+ H_2O288 K和308 K相平衡
        4.4.2 三元体系NaBr+ MgBr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4.5 四元体系NaBr + KBr + SrBr_2+ H_2O多温相平衡
        4.5.1 四元体系NaBr + KBr + SrBr_2+ H_2O 273 K和 288 K相平衡
        4.5.2 四元体系NaBr + KBr + SrBr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4.6 四元体系NaBr + KBr + MgBr_2+ H_2O多温相平衡
        4.6.1 四元体系NaBr + KBr + Mg Br_2+ H_2O273 K、288 K和308 K相平衡
        4.6.2 四元体系NaBr + KBr + MgBr_2+ H_2O多温对比和讨论
    4.7 四元体系NaBr+ MgBr_2 + Sr Br_2 + H_2O多温相平衡
    4.8 四元体系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 多温相平衡
    4.9 五元体系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273 K相平衡
        4.9.1 五元体系NaBr + KBr + Mg Br_2 + SrBr_2 + H_2O273 K相平衡(NaBr饱和)
        4.9.2 五元体系 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 273 K 相平衡(KBr 饱和)
        4.9.3 五元体系 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 273 K 相平衡(SrBr_2饱和)
    4.10 五元体系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288 K相平衡
    4.11 五元体系 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 308 K 相平衡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五元体系NaCl + KCl + MgCl_2 + SrCl_2 + H_2O相关子体系多温相平衡理论计算
    5.1 Pitzer模型公式介绍
    5.2 氯化物Pitzer参数的来源
    5.3 相平衡理论计算
    5.4 含氯化锶的三元体系相平衡理论计算
    5.5 含氯化锶的四元体系相平衡理论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五元体系NaBr + KBr + MgBr_2 + SrBr_2 + H_2O相关子体系多温相平衡理论计算
    6.1 溴化物Pitzer参数的来源
    6.2 含溴化锶的三元体系相平衡理论计算
    6.3 含溴化锶的四元体系相平衡理论计算
    6.4 理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4)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察尔汗盐湖资源环境禀赋
    1.1 气候特征
    1.2 水文条件
    1.3 资源储量
2 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
    2.1 盐湖生态环境
    2.2 潜在生态风险
3 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产业发展对策
    3.2 绿色节能对策
    3.3 固液转化对策
    3.4 科学蓄水对策
    3.5 环境变化监测
4 结论

(5)盐湖老卤动态变温分离高纯结晶硫酸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分析测试仪器
    1.3 饱和卤水非平衡动态降温工艺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Mg SO4饱和卤水降温析盐的晶体形貌
    2.2 多元饱和卤水降温析盐的晶体形貌
    2.3 饱和卤水降温析盐晶体形貌变化规律及其机理分析
3 结论

(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在测定水氯镁石中钾、钠、钙、硫含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工作参数
    1.2 基准物质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处理
        1.3.2 标准储存溶液的配制
        1.3.3 结果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方法的选择
    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2.3 分析谱线的选择
    2.4 精密度试验
    2.5 加标回收试验
    2.6 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表5)
3 结论

(7)镁及镁合金-气体原位氧化/氢化反应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镁与镁合金概述
        1.2.1 镁的特性
        1.2.2 镁的生理功能
        1.2.3 镁资源分布
        1.2.4 镁合金特性
        1.2.5 镁合金的应用
    1.3 镁与镁合金的气体反应研究现状
        1.3.1 镁及镁合金与O_2的相互作用
        1.3.2 镁及镁合金与H_2的相互作用
        1.3.3 镁及镁合金与CO_2的相互作用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流程
    2.3 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2.3.1 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
        2.3.2 样品杆介绍
        2.3.3 原位通气电镜实验方法
    2.4 其他辅助设备
    2.5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2.5.1 计算原理
        2.5.2 VASP软件介绍
        2.5.3 VESTA软件介绍
第3章 单晶镁的原子尺度氧化机制
    3.1 引言
    3.2 原位电镜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3.2.1 实验使用材料与电镜样品制备
        3.2.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3.3 原位电镜实验结果讨论
        3.3.1 聚焦电子束双孔制备技术
        3.3.2 初始镁的隔层氧化
        3.3.3 MgO层的各向异性生长
    3.4 氧化反应机理
        3.4.1 初期隔层氧化机理
        3.4.2 MgO相的形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O_2环境中原子尺度镁的振荡升华
    4.1 引言
    4.2 原位电镜实验
        4.2.1 实验使用材料与电镜样品制备
        4.2.2 显微结构表征
    4.3 原位电镜实验结果讨论
        4.3.1 镁在单一实验条件(CO_2或者e-beam)下的反应现象
        4.3.2 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电子辐照下的升华
        4.3.3 电子束剂量对镁升华的影响
    4.4 相变振荡升华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晶镁的原子尺度氢化机制
    5.1 引言
    5.2 原位电镜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5.2.1 实验使用材料与电镜样品制备
        5.2.2 吸附能计算方法
    5.3 原位实验结果讨论
        5.3.1 Mg在电镜的真空中氧化
0.01%)氧化'>5.3.2 Mg在氢气中(氧含量>0.01%)氧化
    5.4 氢化反应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原子尺度Mg_6Pd/Mg合金氢化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原位电镜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6.2.1 实验使用材料及实验样品制备
        6.2.2 显微结构表征
        6.2.3 表面吸附相关能量计算方法
    6.3 原位电镜结果讨论
        6.3.1 纯镁在氢气中的原位氧化反应
        6.3.2 纯镁在Mg_6Pd化合物附近的原位氢化反应
    6.4 相变机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含有LPSO结构镁合金Mg_(12)NiY的原位氢化
    7.1 引言
    7.2 原位电镜实验
    7.3 电镜结果讨论
        7.3.1 显微组织与成分分析
        7.3.2 LPSO相的原位氢化反应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含钾硝酸盐水盐体系低温相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新疆盐湖资源概况
    1.3 硝酸盐资源概况
        1.3.1 国外天然硝酸盐资源及加工技术
        1.3.2 国内天然硝酸盐资源及开发利用
    1.4 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方法与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水盐体系相平衡
        1.5.2 冰点、共晶点及低温生产工艺
    1.6 扩展的UNIQUAC模型
    1.7 本课题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1.7.1 课题目的与意义
        1.7.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8 课题来源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仪器及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3 化学分析方法
第3章 三元体系相平衡及冰点、共晶点研究
    3.1 Na~+//Cl~-,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2 K~+,Mg_2~+//Cl~-–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3 Na~+,Mg_2~+//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4 Mg_2~+//Cl~-,NO_3~–H_2O258.15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5 Na~+//Cl~-,SO_4~(2-)–H_2O体系冰点、共晶点的测定与图形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元体系相平衡及冰点、共晶点研究
    4.1 Na~+,K~+,Mg_2~+//Cl~-–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4.1.1 相平衡数据
        4.1.2 相图结构分析与讨论
        4.1.3 共饱点平衡固相组成的确定
        4.1.4 不同温度下的相图比较及应用
    4.2 Na~+,Mg_2~+//Cl~-,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4.2.1 相平衡数据
        4.2.2 相图结构分析与讨论
        4.2.3 温度对相图结晶区的影响
    4.3 四元体系冰点、共晶点的测定与图形表达
        4.3.1 Na~+//Cl~-,NO_3~,SO_4~(2-)–H_2O体系冰点(共晶点)温度-溶液组成图
        4.3.2 Na~+,K~+//Cl~-,NO_3~–H_2O体系冰点(共晶点)温度-溶液组成图
    4.4 四元体系等水组成溶液冰点的热力学模型
        4.4.1 Na~+//Cl~-,NO_3~,SO_4~(2-)–H_2O体系等水组成溶液冰点模型计算
        4.4.2 Na~+,K~+//Cl~-,NO_3~–H_2O体系等水组成溶液冰点模型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五元体系258.15K相平衡研究
    5.1 Na~+,K~+,Mg_2~+//Cl~-,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5.1.1 相平衡实验结果与讨论
        5.1.2 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关系对比
    5.2 Na~+,Mg_2~+//Cl~-,NO_3~,SO_4~(2-)–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5.2.1 相平衡实验结果与讨论
        5.2.2 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关系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六元体系Na~+,K~+,Mg_2~+//Cl~-,NO_3~,SO_4~(2-)–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6.1 六元体系相平衡数据
    6.2 六元体系相图构建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含钾硝酸盐卤水加工工艺基础研究
    7.1 具有不同组成特征的卤水动态降温析盐规律
        7.1.1 降温实验过程及数据
        7.1.2 析盐规律研究与过程计算
    7.2 冷冻固液分离后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研究
        7.2.1 自然蒸发实验过程及数据
        7.2.2 卤水蒸发液相组成变化与结晶路线分析
        7.2.3 卤水蒸发结晶理论分析及计算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文献述评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生态环境
        2、脆弱生态环境
        3、生态平衡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二)理论基础
        1、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柴达木盐湖资源总量
    (二)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种类
        1、盐湖钾盐开发
        2、盐湖钠盐镁盐开发
    (三)盐湖单一矿种开发方式
    (四)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
        1、水资源的潜在影响
        2、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
四、柴达木盐湖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建构原则
    (二)盐湖生态环境评价单元
        1、环境基础评价单元指标
        2、开发生产评价单元指标
        3、可持续发展评价单元指标
    (三)评价因子的相关权重
    (四)盐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计算
        1、第四层(Ⅳ层)指标计算
        2、第三层(Ⅲ层)指标计算
        3、第二层(Ⅱ层)指标计算
        4、生态环境影响程度(Ⅰ层)的计算
    (五)评价分级标准
五、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分析
    (一)评价数据来源
    (二)四大盐湖区评价结果
        1、东部石盐盐湖区生态评价结果
        2、北部硼碱盐湖区生态评价结果
        3、中部锂盐盐湖区评价结果
        4、南部及西北部钾镁及芒硝盐湖区评价结果
        5、四大盐湖区评价结果对比
六、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一)盐湖区资源开发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钾离子流失造成的资源匮乏
        2、技术创新不足导致的经济效益差
        3、生态保护意识欠缺
        4、人才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
    (二)柴达木盐湖生态环境改善建议
        1、经济发展方面
        2、社会组织方面
        3、政策制定方面
七、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青海锂矿资源可持续开发路径研究 ——以柴达木一里坪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锂资源的需求及应用前景
        1.1.1.1 电池领域的锂需求
        1.1.1.2 非电池领域的锂需求
        1.1.2 锂资源的分布情况
        1.1.2.1 全球锂资源分布情况
        1.1.2.2 中国锂资源分布情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问题
        1.3.1 盐湖资源的开发方法概述
        1.3.2 青海湖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3.4 青海省锂矿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1.3.4.1 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现状
        1.3.4.2 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
2 锂矿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矿产资源
        2.1.2 区域经济
    2.2 锂矿资源的特点
        2.2.1 矿产资源特征
        2.2.2 锂矿资源禀赋特点
    2.3 锂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潜力及典型案例
        2.3.1 锂矿资源供需分析
        2.3.1.1 锂电需求
        2.3.1.2 工业需求
        2.3.1.3 市场供应及增长前景
        2.3.1.4 供需情况及价格走势分析
        2.3.2 我国锂矿资源供给端分析
        2.3.2.1 我国锂产量概述
        2.3.2.2 锂加工原料为进口依赖型
        2.3.3 锂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2.3.3.1 智利阿塔卡玛盐湖
        2.3.3.2 美国银峰盐湖
        2.3.3.3 阿根廷霍姆布雷托盐湖
        2.3.3.4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
        2.3.3.5 美国大盐湖
        2.3.3.6 青海东台吉乃尔盐湖
        2.3.3.7 青海西台吉乃尔盐湖
        2.3.3.8 青海察尔汗盐湖
    2.4 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机制
        2.4.1 资源稀缺理论
        2.4.2 效率利用理论
        2.4.2.1 矿产资源丰裕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2.4.2.2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2.4.2.3 矿产资源依赖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2.4.3 增长极限理论
        2.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锂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2.5.1 区域经济政策与锂资源可持续开发
        2.5.1.1 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2.5.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非效率问题
        2.5.2 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5.2.1 锂矿资源禀赋影响区域分工
        2.5.2.2 锂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2.5.2.3 锂矿资源的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5.2.4 锂矿资源开发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
        2.5.3 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2.5.3.1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2.5.3.2 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2.5.4 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外部性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盐湖锂矿资源开发技术和工艺分析
    3.1 盐湖锂矿资源提锂技术
        3.1.1 分步沉淀法
        3.1.2 吸附法
        3.1.3 煅烧法
        3.1.4 盐梯度太阳池提锂法
        3.1.5 电渗析膜法
        3.1.6 纳滤膜法
        3.1.7 萃取法
    3.2 盐湖锂矿资源开发工艺
        3.2.1 低镁锂比盐湖卤水锂资源的开发
        3.2.2 中低镁锂比盐湖卤水锂资源的开发
        3.2.3 高镁锂比硫酸盐型盐湖卤水锂资源的开发
    3.3 盐湖锂矿资源开发的难点与存在问题
        3.3.1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
        3.3.2 盐湖资源开发定位不准确
        3.3.3 盐湖资源循环经济机制不完善
        3.3.4 地质勘查综合评价低
        3.3.5 盐湖采卤和盐田初级分离工艺落后
    3.4 盐湖锂矿资源开发低产能的原因
        3.4.1 卤水品质的复杂性
        3.4.2 高寒高原的局限性
        3.4.3 提锂工艺的低通用性
4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盐湖锂矿资源优化开发模式研究
    4.1 产业集群理论和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
        4.1.1 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概述
        4.1.2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
        4.1.3 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
    4.2 盐湖锂矿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和探索
        4.2.1 盐湖锂矿资源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模式选择
        4.2.2 盐湖锂矿资源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型驱动的主要特征
        4.2.3 盐湖锂矿资源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型驱动发展模式的框架内容(跨产业链多结构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型盐湖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 青海省锂矿资源可持续开发路径分析
    5.1 锂资源对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5.1.1 青海省的经济构成
        5.1.2 青海省锂矿资源赋存及产业优势
        5.1.2.1 资源储量情况
        5.1.2.2 卤水水化学特征及卤水性质
        5.1.2.3 青海省锂矿资源发展有契机
        5.1.3 锂资源对青海资源型行业的拉动与贡献力
        5.1.3.1 产业前景广阔
        5.1.3.2 产能正在提升
        5.1.3.3 潜力仍待释放
    5.2 青海经济发展对锂资源需求及可供性预测分析
    5.3 青海省锂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5.3.1 青海锂矿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5.3.2 青海锂矿资源开发与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
    5.4 青海省锂资源可持续开发路径的构建
        5.4.1 构建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
        5.4.2 构建产业共生机制
        5.4.3 构建产业间联动机制
        5.4.4 完善政府的作用机制
        5.4.5 打造中国锂产业战略联盟
    5.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青海锂矿资源优化开发方法
        5.5.1 构建产业创新系统,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5.5.2 产业链精细加工环节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
        5.5.3 建立循环经济的资源型产业集群
6 青海柴达木一里坪锂矿资源开发实例
    6.1 锂矿资源条件
        6.1.1 柴达木锂矿资源的概况
        6.1.2 一里坪锂资源开发特点
    6.2 综合区位条件
    6.3 一里坪锂资源开发意义及前景
    6.4 一里坪锂资源的创新方案设计
        6.4.1 指导思想与原则
        6.4.2 开发设计方案
        6.4.3 创新盐田工艺
        6.4.4 优化工艺流程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中钾、镁盐生产工艺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国钾盐资源及其开发前景[J]. 黎明明,郑绵平,王晨光,丁涛,李强,杜少荣. 科技导报, 2021(09)
  • [2]碱金属碳酸(氢)盐卤水体系相图测定及CO2碳化分离锂、钾、硼单盐工艺研究[D]. 李忠恕. 吉林大学, 2021(01)
  • [3]四川盆地地下卤水含SrCl2和SrBr2体系多温相平衡研究[D]. 高云云.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4]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 熊增华,张建伟,王石军. 中国矿业, 2021(03)
  • [5]盐湖老卤动态变温分离高纯结晶硫酸镁[J]. 高姣丽,李恩泽,康锦,成怀刚. 化工学报, 2021(06)
  • [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在测定水氯镁石中钾、钠、钙、硫含量的应用研究[J]. 王景凤,隆英兰,韩俊丽,董哲飞. 盐科学与化工, 2020(09)
  • [7]镁及镁合金-气体原位氧化/氢化反应机理[D]. 孙勇. 燕山大学, 2020
  • [8]含钾硝酸盐水盐体系低温相变化研究[D]. 王雪莹. 新疆大学, 2020
  • [9]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研究[D]. 杨阳. 兰州大学, 2019(02)
  • [10]青海锂矿资源可持续开发路径研究 ——以柴达木一里坪项目为例[D]. 李正山.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标签:;  ;  ;  ;  

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钾镁盐生产技术的几点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