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年出入境人员突破2亿人次(论文文献综述)
韩鹤[1](2021)在《新冠疫情下广州市外国人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兴安[2](2021)在《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我国炙手可热的行业,旅游消费也占据了我国国民消费的重要部分。据统计,2010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超过5739万人次,2019年达到16921万人次,出境旅游成为我国居民旅游方式的重要选择。杭州GJ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入境旅游服务的专业公司,拥有高品质的出境旅游产品和专业的外事服务队伍。但是缺少专业的销售团队让杭州GJ公司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杭州GJ公司所处市场环境,分析其竞争优势和劣势,为杭州GJ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营销策略。本文以杭州GJ公司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杭州GJ公司的出境旅游产品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相关概念进行科学界定,以4P、4C等营销组合理论理论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PEST分析方法,对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制定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提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有形化展示等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对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对杭州GJ公司出境游业务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其他经营出境游业务的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彭顺生[3](2020)在《中国旅游业:后疫情时代恢复与振兴研究》文中指出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新冠疫情给中国旅游业带来重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旅游观念和旅游业的新变化。中国旅游业想要突破重围,尽快恢复和振兴,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针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面临的内外挑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恢复"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对策;第二步,针对疫后旅游观念和旅游业发生的新变化,采取"编制好疫后‘文旅规划’、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旅游活动、加大高科技手段应用的力度、大力开发健康旅游新产品、大力发展‘居住型旅游’、打造多元‘田园康养园’、创建一批‘乡村康养项目’和构建安全有效的旅游重大疾病监测防控体系"等一系列策略,推动中国旅游业振兴。
Olena Shyian(奥莲娜·夕洋)[4](2020)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沿途许多国家充分利用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来促进本国经济、文化乃至旅游业发展。乌克兰作为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大部分土地领域在亚洲),也是最早响应倡议的国家之一,且作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合作的程度如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战略背景下,乌克兰和中国之间旅游合作的现状如何,取得什么进展,今后双方合作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这些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关理论思考方面,本文对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国际旅游合作以及中乌旅游合作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发展趋势,而旅游业的外向性、关联性和国际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跨境性,国际及区域旅游合作符合当前发展形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既遵循国际旅游合作的相关规律,也要符合好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要求。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研究了中国和乌克兰旅游业发展以及中乌旅游业合作的现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中乌旅游合作领域、合作主体、合作模式和机制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和乌克兰2007年至2018年涉及旅游发展潜力因素指标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当前中国和乌克兰旅游业发展潜力都处于上升期,双方旅游合作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在充分讨论乌克兰与中国旅游合作存在的有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就乌克兰和中国在旅游合作的领域和内容、方式和模式以及机制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中乌旅游合作的具体实施内容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吴维琪[5](2020)在《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有着“永远的朝阳产业”美称,目前也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旅游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的目的由商务出国渐渐发展为以旅游为主的消费型出境游,同时旅游市场因为行业壁垒低,线上旅行社趋势加强,存在较大竞争压力,传统的旅行社盈利模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因此传统的旅游企业纷纷寻求盈利模式转型。免税业是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着免税业的发展,我国免税业起步较晚,目前由国家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中国国旅作为同时经营旅游服务业和免税业务的企业,在2017年和2018年通过并购和中标重要机场免税店经营权扩大免税业经营规模,由于传统旅游服务业毛利率低,逐渐聚焦免税业务,在2019年出让国旅总社,完成了盈利模式的转变。本文将中国国旅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大多数文献对于中国国旅的研究侧重于其传统旅游服务业,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近年来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其盈利模式转型的过程,分析转型的原因,再从盈利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出发,结合企业近五年财务数据,与同属旅游综合版块的中青旅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对中国国旅转型后的盈利模式进行剖析,其盈利模式主要特点:一是依靠其全国范围的免税经营牌照,二是通过并购和中标机场经营权,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议价能力。中国国旅虽然在国内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货币资金占比过大,未来投资风险提升、线上线下系统不统一,消费者粘度不大以及产业链过于单一的不足。于是本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其次,内部合理运用闲置资金降低投资风险、打造新零售管理和开展多渠道产业链,增加利润点。中国国旅的盈利模式转型是通过剥离企业低利润率的业务,聚焦优势业务,希望通过对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可以对其他面临盈利模式转型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石宇[6](2020)在《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持续发展以及中央政府“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无论是中国公民的出境入境需求还是境外人员入境出境的管理,都为新时期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优的需求。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也逐渐由重管理的被动型向强调“寓管理于服务”的积极型转变。基层出入境管理作为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成为了新时代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最前沿。对基层出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相信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体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同时有助于改善窗口服务质量。本文作者以成都市青羊区公安出入境管理为实例,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范围内来分析目前基层出入境管理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对出入境管理流程中的问题假设和确定方面,作者主要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梳理和对目标群体的访谈,来系统而准确的找准问题的所在。在问题成因方面,笔者主要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相关研究方法,科学深入的剖析在新时期中出入境管理流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法,将青羊区出入境实际管理流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工作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实工作中的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基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在管理流程中遇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青羊区公安出入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履行好政府职能,提高青羊区乃至整个成都市的出入境管理服务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青羊区公安出入境管理流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于其他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或其他地区出入境管理质量提升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以及借鉴的意义。
谢贵平[7](2020)在《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挑战与应对》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边疆邻国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地缘政治与周边环境复杂。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相互镶嵌,安全互依互保。随着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复杂多元,互为关联,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涵盖地缘、认同、利益与网络等不同安全场域,并融入周边安全、国际安全与人类安全之中。在新形势下,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及其治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与新难题,只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促进国际与国内相涉行为体之间的协同共治,加强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性治理,才能有利于推进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陈铭[8](2019)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增加服务贸易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保持经济健康运行,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因此,研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本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了多方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测算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了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并且根据不同旅游地区的特征,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我国13个旅游地区划分为三类: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型旅游地区,以旅游资源为主导的旅游地区,以美食休闲为主导的旅游地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政府、旅游行业、企业等主体提出提高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建议和对策。
杨利元[9](2019)在《云南省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沿边开发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边境地区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热点区域。发展边境旅游是双边或多边国家实现深层次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推进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边境口岸是国家间进行技术、信息、物流等双向流动的通道、边(跨)境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节点。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在发展边境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研究”,选取河口口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并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边境旅游、口岸、边境口岸等涉及本研究的相关概念,选取边境效应理论、协同理论以及系统耦合理论等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厘清了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明确各影响因子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口实际发展状况,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7年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综合水平、协调度、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水平等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形成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提出了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战略,并提出了推动二者良性互动的实现路径。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口岸建设促进旅游发展影响因子中,进口贸易额(专家打分4.06)、出口贸易额(专家打分4.00)、边民互市通道(专家打分4.00)、自助查验通道数量(专家打分4.06)等因子影响较大;旅游总收入(专家打分3.75)、边(跨)境旅游线路条数(专家打分3.79)、旅游总人数(专家打分3.82)、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专家打分3.71)、边境口岸入境一日游人数(专家打分4.04)、边境旅行社数量(专家打分3.73)等因子对口岸建设影响作用较为明显;2)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逐年提升。口岸建设综合发展指数由2004年的0.0144增长到2017年的0.9990,旅游发展综合发展评价值由2004年的0.0001上升到了2017年的0.5830,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发展指数也由2004年的0.0072上升到了2017年的0.5415。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则分为3个阶段:极度失调与严重失调阶段(2004—2008)、波动增长阶段(2009—2015)以及由失调向协调转变阶段(2016—2017);3)口岸建设经历了起步阶段(1992—1995)、发展阶段(1996—2002)、跌宕阶段(2003—2009)、大发展阶段(2010—至今)四个阶段;河口旅游发展则经历了双边贸易带动旅游发展时期(1992—1993)、中越合作推进双边旅游发展时期(2000—2003)、政策调整,旅游波动发展时期(2004—2014)和国际合作环境优化,旅游发展势头猛进(2015—至今)四个时期;4)提出了:加快河口建设,打造绿色发展的沿边生态体验旅游地;强化旅游发展,打造云南沿边开发开放中旅游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加强口岸与旅游互动,打造繁荣发展的“边境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与越南睦邻友好,打造共享发展的稳边安边兴边示范区等主要目标;5)针对所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出了优质旅游品牌化、特色小镇、贸旅融合、文旅融合、政府主导战略和中越区域合作发展等战略;6)建议以加强口岸软硬件环境建设、整合口岸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节点功能、推动口岸相关政策落实、注重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丰富旅游营销方式,加强口岸品牌建设等作为发展路径来推动口岸建设与旅游良性互动。
孙琪[10](2019)在《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以满足深度对外开放的新制度需求,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保证人员自由流动是自由贸易港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内容。因此,人员流动,尤其是外国人的自由往来对于自由贸易港而言至关重要,能否将入出境的外国人管住、管好,直接影响着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当前,人员自由流动与安全管控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公安外国人管理工作的主要障碍,加之我国外国人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使得公安机关的外国人管理工作无法更好地服务于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作为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在积极发挥公共安全职能、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同时,如何改革外国人管理制度,服务于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安全秩序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着力破题。本文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中人员要素流动为切入点,借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自然人流动”的相关概念,解析了自由贸易港建设中人员流动与安全管控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并对我国现行的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能否直接适用到自由贸易港中进行了适应性分析。以我国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为契机,对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进行重构,据此提出对策。首先,应强化自由贸易港公安外国人管理的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其次,通过“三互”通关模式、“单一窗口”模式、外国人身份凭证制度、涉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快整合“大外管”格局,实现出入境、居留、就业的有效衔接;再次,搭建外国人管理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提高信息共享和应用水平;同时,要将外国人管理工作与社区警务相结合,积极推进外国人的社会融入;最后,重视开展警务合作以有效打击犯罪活动。总之,通过建立具有自由贸易港特色的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人员自由流动。
二、去年出入境人员突破2亿人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年出入境人员突破2亿人次(论文提纲范文)
(2)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旅游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
2.1.1 市场营销 |
2.1.2 服务营销 |
2.1.3 旅游市场营销 |
2.2 宏观环境分析 |
2.3 营销组合理论 |
2.3.1 4P理论 |
2.3.2 4C理论 |
第3章 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3.1 杭州GJ公司简介 |
3.2 杭州GJ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杭州GJ公司出境游产品 |
3.2.2 出境游产品营销渠道 |
3.2.3 杭州GJ公司组织结构 |
3.2.4 杭州GJ公司人员状况 |
3.3 PEST分析 |
3.3.1 政治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社会环境 |
3.3.4 技术环境 |
3.4 市场环境分析 |
3.4.1 主要优势 |
3.4.2 主要劣势 |
3.4.3 主要机遇 |
3.4.4 主要对手 |
3.5 市场细分及定位 |
第4章 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
4.1 产品策略 |
4.1.1 内容多元化 |
4.1.2 产品差异化 |
4.1.3 打造高端定制品牌 |
4.2 产品价格策略 |
4.2.1 成本导向定价 |
4.2.2 折扣定价 |
4.2.3 感知价值定价 |
4.3 渠道策略 |
4.3.1 加强网络直销建设 |
4.3.2 开拓合作营销渠道 |
4.4 促销策略 |
4.4.1 广告促销 |
4.4.2 营业推广促销 |
4.5 服务营销策略 |
4.5.1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
4.5.2 服务过程全程化标准化 |
4.5.3 加强员工整体素质 |
4.6 有形展示策略 |
4.6.1 旅游服务展示有形化 |
4.6.2 旅游服务信息有形化 |
第5章 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5.1 制度保障 |
5.1.1 完善奖惩机制,增强员工信心 |
5.1.2 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员工综合服务能力 |
5.2 组织保障 |
5.2.1 完善组织结构 |
5.2.2 优化沟通机制 |
5.3 文化保障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旅游业:后疫情时代恢复与振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
(一)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
1.国内游:从快速下滑到戛然而止 |
2.出入境游:从骤然萎缩到几乎“停摆” |
(二)新冠疫情对公众旅游观念和中国旅游业新变化的影响 |
1.新冠疫情对公众旅游观念的影响 |
2.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新变化的影响 |
二、突破重围: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恢复的对策 |
(一)当前中国旅游业恢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
(二)中国出入境旅游恢复的对策 |
(三)国内旅游业恢复的对策 |
1.政府主导制定和出台旅游业恢复的政策,助力旅游业恢复活力 |
2.加强舆论宣传导向,引领出境游客转化为国内游客 |
3.加大“组合拳”力度,提振旅游消费 |
4.继续充分利用好节假日,助推旅游业恢复 |
5.进一步扩大景区开放,加大博物馆开放力度 |
6.线上线下办会展,尽快恢复国内商务会展旅游 |
7.采取针对性旅游安全管理和“预约”举措,确保旅游安全 |
三、抓住机遇:新冠疫后中国旅游业振兴的策略 |
(一)编制好疫后“文旅规划” |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旅游活动 |
(三)加大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力度 |
(四)继续研发健康旅游新产品 |
(五)大力发展“居住型旅游” |
(六)打造多元化“田园康养园” |
(七)创建一批“乡村康养项目” |
(八)构建安全有效的旅游重大疾病监测防控体系 |
(4)“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文献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国际旅游合作的文献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中乌旅游合作的文献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乌旅游合作概述 |
第一节 中乌旅游合作的条件 |
第二节 中乌旅游合作的历程 |
第三节 中乌旅游合作的现状 |
第四章 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研究和分析 |
第一节 中乌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乌旅游合作潜力函询问卷设计和调查分析 |
第三节 乌克兰和中国旅游业合作潜力分析 |
第四节 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的合作范围 |
第五章 中乌旅游合作潜力和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构建中乌特色国际旅游合作新机制 |
第三节 提升中乌合作开放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
第四节 完善政府合作沟通机制,规范旅游运营程序 |
第五节 加强旅游企业专业人员培训合作,提高旅游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
第六节 打造特色旅游和品牌化经营合作 |
结语 |
第一节 中乌旅游合作发展的愿景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盈利模式的定义 |
1.2.2 盈利模式转型 |
1.2.3 盈利模式构成要素 |
1.2.4 盈利模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
1.2.5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盈利模式构成要素 |
2.2 战略管理理论 |
2.2.1 基本竞争战略 |
2.2.2 核心能力理论 |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三章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型概述 |
3.1 行业背景 |
3.1.1 旅游行业 |
3.1.2 免税行业 |
3.1.3 旅游业盈利模式 |
3.2 中国国旅公司介绍 |
3.3 中国国旅转型概述 |
3.3.1 中国国旅经营业务结构 |
3.3.2 中国国旅转型原因 |
3.3.3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的转型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
4.1 聚焦免税业的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
4.1.1 利润来源 |
4.1.2 利润点 |
4.1.3 利润对象 |
4.1.4 利润杠杆 |
4.1.5 利润屏障 |
4.2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型后财务绩效分析 |
4.2.1 中国国旅资产结构和期间费用结构分析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4.2.4 偿债能力分析 |
4.2.5 发展能力分析 |
4.2.6 现金流量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国旅转型后盈利模式的风险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
5.1 聚焦免税业盈利模式面临的外部风险 |
5.1.1 受旅游业影响大 |
5.1.2 牌照和政策风险 |
5.1.3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 |
5.2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型后的内部风险 |
5.2.1 货币资金占比过大,未来投资风险提升 |
5.2.2 线上线下系统不统一,消费者粘度不强 |
5.2.3 产业链过于单一,利润点亟需拓展 |
5.3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建议 |
5.3.1 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 |
5.3.2 合理运用闲置资金,降低未来投资风险 |
5.3.3 打造新零售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
5.3.4 开展多渠道产业链,增加企业利润点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的创新 |
1.3.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问题的分析理论基础与框架构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出入境管理概念 |
2.1.2 公安出入境管理概念 |
2.1.3 其他出入境相关概念 |
2.1.4 流程管理概念 |
2.1.5 政府流程重组概念 |
2.2 问题分析理论基础与框架构建 |
2.2.0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1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
2.2.2 政府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中国出入境发展现状和青羊区出入境管理现状 |
3.1 中国出入境发展现状 |
3.2 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现状 |
第四章 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1 部分群众对于证件办理流程满意度低 |
4.1.2 外国人出入境证件申请流程效率较低 |
4.1.3 涉外案(事)件流程处置时间过长 |
4.1.4 限制出境人员管理流程存在不规范环节 |
4.1.5 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流程采集方式被动 |
4.2 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问题的成因 |
4.2.1 证件申请流程设计未以用户为导向 |
4.2.2 外国人证件申请流程数字化程度低且存在重复环节 |
4.2.3 涉外案(事)件处置流程环节间存在无效延迟。 |
4.2.4 限制出境人员管理流程受部门分割限制 |
4.2.5 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流程实现方式单一 |
第五章 中国其他城市警务流程改革经验 |
5.1 北京警方以简化流程为核心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
5.1.1 改革以人民为中心,以精简业务流程为手段 |
5.1.2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5.2 山西“一网通一次办”开启交管业务流程新模式 |
5.2.1 50项交管业务可全网办理 |
5.2.2 36 项交管业务实现“一次办” |
5.3 湖北武汉:创新打造“集中办证”全新流程模式 |
5.3.1 减负增效打造“一站受理、集成服务” |
5.3.2 以服务效率为导向重组业务流程 |
5.3.3 减流程保高效率运作 |
第六章 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重组优化的对策建议 |
6.1 以用户为导向完善出入境证件办理流程 |
6.2 利用无纸化办公精简流程环节 |
6.3 去除流程环节间无效等待延迟 |
6.4 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管理流程 |
6.5 拓展住宿登记流程实现路径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挑战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生成 |
(一)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生成 |
1.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内外政治安全形势极易催生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 |
2. 深度全球化促进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快速发展 |
3. 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传播与蔓延 |
(二)中国边疆主要的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 |
1. 国际暴恐势力的跨境犯罪 |
2. 境外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的渗透破坏 |
3. 核生化风险跨境传播 |
4. 公共卫生问题 |
5. 有害生物入侵 |
6. 跨国跨境走私 |
7. 洋垃圾走私入境问题 |
8. 进出口产品和食品质量问题 |
二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的识别与评估 |
(一)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的类型 |
(二)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 |
1. 威胁领域 |
2. 威胁层次 |
(三)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 |
1. 威胁主体多元化 |
2. 威胁样式多态化 |
3. 威胁形态交织性 |
4. 威胁场域多向性 |
5. 威胁维度广泛性 |
(四)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属性 |
1. 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
3. 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 |
4. 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与边疆发展密切关联 |
(五)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困境 |
1. 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加大了边疆非传统安全问题跨国传播的速度 |
2. 跨国犯罪的组织化、多样化、专业化、智能化、隐蔽化程度越来越高 |
3. 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增添了其治理难度 |
4. 跨境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应对力量的不对称 |
三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思考 |
(一)树立跨境非传统安全治理新理念 |
1. 实现从“单维安全”到“多维安全”的转变,加强综合治理 |
2. 实现从“安全自保”到“安全互保”的转变,促进互利共赢 |
3. 实现从“利益博弈”到“命运共同”的转变,推进共建共享 |
(二)确立跨境非传统安全治理总目标 |
(三)加强跨境非传统安全的体系性治理 |
1. 国内外协同共治 |
2. 加强跨境非传统安全治理能力建设 |
四结语 |
(8)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学者的研究进展 |
2.2 国内学者的研究进展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3章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分析 |
3.1 出入境旅游概况 |
3.2 旅行社与星级饭店经营概况 |
3.3 旅游教育与培训概况 |
3.4 旅游客源市场分布结构 |
3.5 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分析 |
3.6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析 |
3.7 旅游行业前景分析及预测 |
第4章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性分析 |
4.1 基于各指标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2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
4.2.1 生产要素 |
4.2.2 需求要素 |
4.2.3 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 |
4.2.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
4.2.5 政府与机遇 |
4.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
第5章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
5.1 变量的选取 |
5.2 数据的选取 |
5.3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
5.4 确定最大滞后阶数 |
5.5 平稳性检验 |
5.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5.7 方差分解 |
5.8 总结 |
第6章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多元统计分析 |
6.1 变量的选取 |
6.2 数据的选取 |
6.3 因子分析 |
6.3.1 KMO和 Bartlett的检验 |
6.3.2 提取主因子 |
6.3.3 因子的命名解释 |
6.3.4 主因子的生成 |
6.4 聚类分析 |
6.5 分析结果 |
6.6 总结 |
第7章 政策建议 |
7.1 国家层面的建议 |
7.2 旅游行业层面的建议 |
7.3 旅游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层面的建议 |
7.4 旅游企业层面的建议 |
7.5 不同类型旅游城市层面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云南省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是推进边(跨)境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
二、沿边开放的不断深化拓宽了云南省口岸以及边境旅游的发展空间 |
三、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为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提供了契机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
一、研究视角创新 |
二、研究方法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边境旅游 |
二、口岸 |
三、边境口岸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边境效应理论 |
二、协同理论 |
三、系统耦合理论 |
第三章 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
第一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关系分析 |
一、口岸建设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
二、大力发展旅游是口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第二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的影响因子分析 |
一、口岸建设影响旅游发展因子分析 |
二、旅游发展影响口岸建设的因子分析 |
第三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作用分析 |
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
二、口岸经济发展与旅游经济效益提升 |
三、口岸人口增加与旅游业人口集聚 |
四、口岸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景点(区)优化 |
第四章 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区域概况 |
第二节 河口口岸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一、口岸建设与发展历程 |
二、河口口岸发展现状 |
三、口岸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河口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一、河口旅游发展历程 |
二、口岸旅游发展现状 |
三、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评价 |
第一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二、指标的选取 |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二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
一、综合水平评价模型 |
二、耦合度评价模型 |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三节 耦合协调水平分析评价 |
一、数据来源 |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三、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测算及分析 |
第六章 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思路与路径 |
第一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与思路 |
一、发展原则 |
二、发展思路 |
三、发展目标 |
四、发展战略 |
第二节 口岸建设与旅游良性互动发展的路径 |
一、加强口岸软硬件环境建设,为二者互动奠定基础 |
二、整合口岸旅游资源,以旅游发展推动口岸建设 |
三、依托口岸建设,强化旅游节点功能 |
四、推动口岸相关政策落实,拓宽二者互动发展空间 |
五、注重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
六、丰富旅游营销方式,加强口岸品牌建设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10)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海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1.4 理论基础 |
1.4.1 总体国家安全观 |
1.4.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1.4.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 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概述 |
2.1 自由贸易港概念界定 |
2.2 我国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前景 |
2.2.1 战略定位 |
2.2.2 发展前景 |
2.3 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 |
2.3.1 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 |
2.3.2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
3 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公安外国人管理的需求分析 |
3.1 自然人流动——基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分析 |
3.1.1 自然人流动概念界定 |
3.1.2 我国对自然人流动自由程度的承诺水平 |
3.1.3 “自然人流动”与“人员流动”的契合点 |
3.2 自由贸易港人员流动带来的社会安全风险 |
3.2.1 外商投资门槛降低,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
3.2.2 内外经济相互联通,跨国犯罪难以避免 |
3.2.3 境外人员数量激增,“三非”问题复杂多样 |
3.2.4 人口跨境流动频繁,矛盾冲突难以调和 |
3.3 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公安外国人管理的现实要求 |
4 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
4.1 我国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4.1.1 顶层设计:立法体系支撑薄弱,管理机构叠床架屋 |
4.1.2 具体实践: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执法信息化程度不高 |
4.2 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适应性分析 |
4.2.1 自由贸易港公安外国人管理工作的新特性 |
4.2.2 制度创新与法制统一的冲突仍未解决 |
4.2.3 “自由流动”与“严密管控”的矛盾依然突出 |
4.2.4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模式还不协调 |
5 我国自由贸易港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 |
5.1 外国人管理的国际经验 |
5.2 改革方向:坚持“善治”,注重“服务”,体现国际规则 |
5.2.1 改革的基本原则 |
5.2.2 改革的基本目标 |
5.3 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 |
5.3.1 推动法律体系建设 |
5.3.2 理顺双层管理体制 |
5.4 整合“大外管”管理体系 |
5.4.1 打造“三互”通关机制,实现有效衔接 |
5.4.2 探索身份凭证制度,进行分类管理 |
5.4.3 依托“单一窗口”建设,提供公共服务 |
5.4.4 建立涉外防控体系,形成联动格局 |
5.4.5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共治 |
5.5 创新信息共享机制 |
5.5.1 实现信息社会化采集与共享 |
5.5.2 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和数据库 |
5.5.3 拓展网络警务公共服务领域 |
5.6 开展涉外社区警务 |
5.6.1 外国人社会融入与社区警务的关系 |
5.6.2 更新管理理念,促进社会融入 |
5.6.3 提升警察交际能力,构建和谐涉外社区 |
5.7 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打击犯罪 |
5.7.1 发挥区域警务合作优势 |
5.7.2 利用国际执法合作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去年出入境人员突破2亿人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下广州市外国人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韩鹤. 兰州大学, 2021
- [2]杭州GJ公司出境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陈兴安.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中国旅游业:后疫情时代恢复与振兴研究[J]. 彭顺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5)
- [4]“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乌旅游合作潜力研究[D]. Olena Shyian(奥莲娜·夕洋).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研究[D]. 吴维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成都市青羊区出入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石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7]中国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挑战与应对[J]. 谢贵平. 国际安全研究, 2020(01)
- [8]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陈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9]云南省河口口岸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 杨利元.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10]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公安外国人管理制度研究[D]. 孙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