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乳房护理 促进母乳喂养(论文文献综述)
朱莎娜,邵琨[1](2021)在《赋能教育结合分阶段泌乳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赋能教育结合分阶段泌乳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260例初产妇,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30例,常规护理干预+赋能教育+分阶段泌乳护理)。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行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行为问卷中的行为意向、喂养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3、4、5 d,观察组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结合分阶段泌乳护理应用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有助于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改善,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而减轻乳房胀痛程度,值得推广。
付贞艳[2](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赵淑冉[3](2021)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高翠[4](2021)在《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oNOCilam)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引进西班牙学者Olga Paloma-Castro等人构建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Co NOCilam),严格按照汉化及跨文化调适的程序和标准,翻译并修订形成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信度及效度检验。运用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调查我国吉林省延吉市准妈妈和准爸爸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母乳喂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的资料依据。方法:(1)本研究对西班牙语版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翻译、回译及跨文化调适后,形成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问卷。(2)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以两所医院产科床位比为问卷发放依据,并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吉林省延吉市两所医院就诊的准妈妈或准爸爸进行调查。信效度检测共发放51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0.8%。实证研究共发放143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2.3%。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3)利用Excel、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描述性分析法描述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及问卷知晓率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比较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在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胎次等因素上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临界比值法对项目进行评价和筛选;经专家评分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采用内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果:(1)通过对量表的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适,确定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由23个指标,92个项目组成。量表的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00,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3,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7。由于项目数过多,将项目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7个主成分,因素负荷量为0.425~0.877,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502%、42.558%、52.000%。因划分后量表得分计算方式发生改变,与源量表作者沟通后,决定沿用源量表方式,不对其进行维度划分。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与源量表的项目内容、数目以及指标内容、数目均保持一致。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29,折半信度为0.796,重测信度为0.630。(2)本研究母乳喂养知识平均得分为90.91±7.59,问卷知晓率为77.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准妈妈和准爸爸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否感到母乳喂养困难和既往母乳喂养的经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翻译并跨文化调适形成的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包含23个指标,共92个项目,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准妈妈和准爸爸对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程度的有效工具。(2)准妈妈和准爸爸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90.91±7.59,知晓率为77.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知水平有待提高。(3)准妈妈和准爸爸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在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学历较高者、事业单位者、月收入较高者、感到母乳喂养困难者、对于以往母乳喂养经历感到不满意者的母乳喂养知识较好。
邝钰贤[5](2021)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初产妇产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的现状,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制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为改善母乳喂养状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南昌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及住院部选取116名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抛硬币法,以病区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住产科一病区的初产妇作为干预组,入住二病区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指导外,还实施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前进行基线调查,产后第1周、产后第42天、产后第4个月、产后第6个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使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母乳喂养状况调查问卷分别去评测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以及纯母乳喂养率。最后采用Excel 2019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调查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完成资料收集分别为55例和52例,共107例。两组初产妇干预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具有可比性。2.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经组间比较,产后第1周、产后第42天、产后第4个月、产后第6个月干预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技能和内心活动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随时间的推移,两组产后第42天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但干预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产后第6个月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而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产后第42天有所下降;通过组内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5个时间点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各时间点,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通过组间比较,产后各时间点,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产妇产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均处于中等水平,基于聚焦解决模式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给予初产妇心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2.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3.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黎秀梅,李淑兰,徐少云[6](2020)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模式中的新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模式中的影响。方法以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产后母婴分离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对比干预后两组产妇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产后3 d母乳喂养情况,母乳留存正确例数及母乳喂养例数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3天泌乳量、乳房肿胀例数、婴儿喝上母乳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母乳留存正确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后母婴分离的初产妇应用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焦虑、抑郁的程度,提高产后3天母乳喂养情况,提高母乳留存正确率和母乳喂养率,从而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熊美仁[7](2020)在《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合母乳喂养实际情况构建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合理地进行连续护理,探讨实施连续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的影响和评价该模式对母乳喂养率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将2019年01月初至2019年12月末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入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实施综合干预,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现连续性护理模式。于初产妇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情况,出院时填写初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估表并统计48h内纯母乳喂养率、乳汁淤积发生率,出院后随访统计产后6周、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乳汁淤积发生率评估实施连续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能力及乳腺通畅程度的影响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χ2检验等。结果:1.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48.1%、88.9%、92.6%、81.5%;常规组分别为37.0%、74.1%、68.5%、40.7%。干预组和常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2.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均呈上升的趋势。干预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中的自护态度、自护知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评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3.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3.7%、7.41%、3.7%、5.56%;常规组分别为5.56%、38.89%、37.04%、18.52%。两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总分为(38.15±7.49),常规组总分为(31.44±5.61)。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初产妇实施连续护理模式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李佩瑶[8](2020)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量化分级”原则,通过现况调查及文献研究,补充乳痈(急性乳腺炎)常见症状,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梳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与方法,构建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以期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为其他中医护理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前期文献阅读及回顾性分析确定访谈提纲,访谈北京市某三所三甲医院16例医务人员,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了解《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具体现状,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阅读并结合前期医务人员访谈结果自行研制《乳痈(急性乳腺炎)患者疾病状况调查问卷》,在研制过程中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乳痈患者开展调查,探索乳痈患者症状、体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了解临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状况。3.文献研究法: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明确检索主题,系统地检索与研究目的有关的现代文献,按照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其进行内容提取及描述性分析,整理成护理要点;筛选并提取与研究目的有关教材内容,形成护理要点。4.专家共识法:通过前期发放专家咨询问卷与后期开展专家会议相结合方式,对护理要点进行筛选及讨论,确定方案症状及其中医护理技术的护理条目,使其内容条目有据可循。研究结果:1.通过访谈16例医务人员,提炼出6个主题,即乳痈患者具有方案内未提及但较明显症状,如单纯性乳汁淤积等;症状有必要进行积分量化;中医护理技术的有效性、适宜性需进一步论证;操作方法手法排乳需进一步规范化;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中医护理方案可推广应用于门诊工作。2.通过对17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常见症状及严重程度,发生率且严重程度前4位分别为:乳房疼痛、乳房肿胀、排乳不畅、口渴;体征发生率且严重程度前4位分别为肿块、皮肤微红或焮红、体温升高、乳头破裂;中医护理技术有效程度采用百分比表示,前4位为手法排乳、中药外敷、耳穴贴压、穴位按摩。3.通过文献研究纳入手法排乳文献127篇,乳房疼痛-中药外敷13篇,乳房肿胀-中药外敷2篇,排乳不畅-中药外敷22篇,发热-中药外敷14篇,乳房疼痛-耳穴贴压24篇,乳房肿胀-耳穴贴压3篇,排乳不畅-耳穴贴压5篇,发热-耳穴贴压18篇,口渴-耳穴贴压18篇;纳入教材11部,对其进行内容提取及分析,形成护理要点。4.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筛选为573个护理要点,根据选取专家支持人数超过一半者的护理要点原则形成专家讨论稿,经专家讨论后,确定最终的护理要点,形成中医护理方案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从医务人员的改进需求及患者疾病特点出发,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完善症状及对应的中医护理技术内容,增加方案内容的适宜性、规范化,为其他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但本研究尚未进行方案的临床试点应用,后期需进一步探索临床实用性。
陈燕[9](2020)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以促进早期建立母乳喂养,为今后优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自妊娠37周开始接受产前手挤奶的指导,持续至临产。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以评价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早接触早吸吮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上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干预一周后(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对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作用在不同的组别间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与37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而试验组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8周、产后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38周、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与37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7),并且产后第3天与38周仍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7)。3.对泌乳启动的影响试验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前手挤奶频次在泌乳启动时间分组中存在分布差异,产前手挤奶频次越高,泌乳启动时间越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前手挤奶频次≥20次时,对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4.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两组研究对象产后第1、2、3天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率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各测量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1.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低,AME指导可通过反复实践手挤奶技能,进一步强化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初产妇产前及产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2.初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AME指导可通过刺激乳腺组织,使泌乳素受体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促进产后泌乳启动,降低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3.产后初期是母乳喂养建立的关键时期,AME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为持续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开端。
何寅钊[10](2020)在《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构建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2)验证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干预效果。方法1.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了解和分析有关身心健康协同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及现状,为构建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小组讨论:经课题组讨论,确定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和干预人员等内容,形成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初稿。半结构访谈:对5名母婴分离产妇、4名新生儿科护士、3名产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相关内容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初步修订。预试验:选取12母婴分离产妇进行预试验。根据产妇的反馈意见对干预方案进行修改。专家咨询:咨询9名儿科护理、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科、心理学等方向专家。通过计算专家对干预方案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得分及专家的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根据专家建议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修改,形成干预方案终稿。2.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产科病房选取74例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产科一病房为干预组,干预组34例,产科二病房为对照组,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母婴分离当天、产后3天、婴儿康复出院结束母婴分离当天、及产后6周产褥期结束时测量产妇静息状态的心率和收缩压、空腹血糖、焦虑、抑郁。产后3天统计乳胀发生率和泌乳量。产后6周复查时统计母乳喂养率、泌乳量、患者满意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广义估计方程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的构建(1)文献研究:检索中英文关于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初步提炼出干预方案的干预模式、干预次数、干预目的及内容、分组方法等。(2)专家咨询:发放9份问卷,回收9份,回收率为100%。专家群体的熟悉程度Cs为0.911,权威系数为0.928。(3)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经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预实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干预方案的干预时长为6周,共6次,面对面干预5次,电话随访1次。干预方案包括了解监护病房,我们守护新生健康、母亲健康,儿童安全、参与守护,母爱在身旁、情绪调节,呵护母亲健康、永爱守护,永不分离、感恩有你,不离不弃、你的生长,有我陪伴、拥抱幸福,美丽绽放8个干预主题。2.干预方案应用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流失8例(流失率10.81%),有效样本量66例,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2例。(1)干预后两组母婴分离产妇焦虑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2)干预后两组母婴分离产妇抑郁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3)干预后母婴分离产妇生理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乳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率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产妇泌乳量、收缩压、血压在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非常满意和总满意度百分比高,满意和不满意百分比低。结论(1)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一致认为干预方案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意义。(2)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缓解母婴分离产妇的抑郁症状和焦虑情绪,对产妇生理指标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母亲。
二、加强乳房护理 促进母乳喂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乳房护理 促进母乳喂养(论文提纲范文)
(1)赋能教育结合分阶段泌乳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评分比较 |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
2.3 两组产妇产后1~5 d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筛选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理论依据 |
3 相关概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GDM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加强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
2 关注和改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心理状况 |
3 完善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 |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伦理问题 |
3 研究方法 |
4 干预内容及方法 |
5 资料收集 |
6 质量控制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样本脱落情况 |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
3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
4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 |
5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喂养方式的影响 |
6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
讨论 |
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
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结局指标的影响 |
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
结论 |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1 研究创新性 |
2 研究局限性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4)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oNOCilam)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抽样方法 |
2.4 研究工具 |
2.5 研究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
2.8 伦理学考虑 |
2.9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
3.2 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实证研究 |
第四章 讨论 |
4.1 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
4.2 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实证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 B:量表翻译授权 |
附录 C:西班牙语版调查问卷(部分) |
附录 D:中文版调查问卷(部分) |
附录 E:综述 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
1.1.2 全球的母乳喂养状况 |
1.1.3 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理论 |
1.2.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
1.3 聚焦解决模式的概述和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3 研究方案 |
2.3.1 样本含量的确定 |
2.3.2 分组方法 |
2.3.3 伦理原则 |
2.4 研究工具 |
2.4.1 初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表 |
2.4.2 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Scale-Short Form, BSES-SF) |
2.4.3 母乳喂养知识问卷 |
2.4.4 母乳喂养状况调查表 |
2.5 干预方法 |
2.5.1 对照组 |
2.5.2 干预组 |
2.6 资料的收集与质量控制 |
2.7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
3.2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比较 |
3.3 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
3.3.1 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 |
3.3.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3.3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 |
3.4 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
3.4.1 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的比较 |
3.4.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5 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
4.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分析 |
4.2.1 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 |
4.2.2 基于SF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
4.3 基于SFA的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
4.4 基于SFA的护理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创新性与展望 |
6.1 研究的创新性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模式中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干预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 1 组建母乳喂养护理小组 |
1.2.2. 2 给予心理支持 |
1.2.2. 3 做好乳房护理 |
1.2.2. 4 母乳规范化管理 |
1.2.2. 5 延续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3.1 焦虑抑郁 |
1.3.2 产后母乳喂养情况 |
1.3.3 母乳喂养质量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比较 |
2.2 干预后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
2.3 两组产妇母乳留存正确例数及母乳喂养例数比较 |
3 讨论 |
(7)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连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样本量的选择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剔除标准 |
2.2.5 样本量的确定 |
2.3 研究方法 |
2.3.1 评价工具 |
2.3.2 研究流程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2.6 技术路线图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考虑 |
第3章 结果 |
3.1 失访率 |
3.2 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
3.3 产妇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结果比较 |
3.3.1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
3.3.2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自护能力得分的比较 |
3.3.3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的比较 |
3.3.4 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初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
4.2 连续护理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
4.3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 |
4.4 连续护理可以减少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 |
4.5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与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现状调查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构建 |
第一节 文献检索范围的确定及量化标准的整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乳痈中医护理要点的提取与整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形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优化版方案最终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
1.4 数据处理 |
1.5 质量控制 |
1.6 伦理原则 |
1.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筛选结果 |
2.2 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
2.3 两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
2.4 两组研究对象泌乳启动情况 |
2.5 两组研究对象产后三天喂养方式 |
讨论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
3.3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母婴分离的现状分析 |
1.2 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
1.5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框架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3.3 理论框架 |
4 技术路线 |
对象与方法 |
1.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1.1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
1.2 修订干预方案 |
1.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质量控制 |
3.1 干预方案构建阶段 |
3.2 干预方案实施阶段 |
3.3 资料收集阶段 |
3.4 资料分析阶段 |
4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母亲和新生儿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统计 |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 |
讨论 |
1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身体健康的影响 |
3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
结论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及干预现状的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加强乳房护理 促进母乳喂养(论文参考文献)
- [1]赋能教育结合分阶段泌乳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J]. 朱莎娜,邵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7)
- [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 赵淑冉. 青岛大学, 2021(02)
- [4]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oNOCilam)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D]. 高翠. 延边大学, 2021(02)
- [5]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 邝钰贤. 南昌大学, 2021(01)
- [6]《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模式中的新探索[J]. 黎秀梅,李淑兰,徐少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24)
- [7]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 熊美仁. 南昌大学, 2020(08)
- [8]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D]. 李佩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D]. 陈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10]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D]. 何寅钊.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