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酸性蛋白质体系钍(IV)-双偶氮染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变色酸性蛋白质体系钍(IV)-双偶氮染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一、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Thorium(IV)-bisazo Dye of Chromotropic Acidprotei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论文文献综述)

陈阳阳[1](2020)在《水环境中氨基苷类抗生素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抗生素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在水环境中存在,且几乎所有抗生素在水环境中是难以降解的,这对人体健康和水体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水环境中的污染已经不仅仅是抗生素这一类单一污染,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会在水体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作用,对水体治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深入了解各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发生的相互作用,为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霉素(NEO)和庆大霉素(GEN)为目标污染物,选取有机染料—刚果红(CR),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为其它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共振瑞利散射法研究两种抗生素与刚果红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导了二元体系中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结合常数之间的关系;研究温度、p 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2D-COS图谱深入研究两者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抗生素—刚果红体系中有不同价态金属离子及不同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存在时,体系中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变化规律及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所得结论如下:1、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NEO和GEN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染料CR时,均有共振瑞利散射现象,随着NEO和GEN浓度的增加,CR-NEO(GEN)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逐渐增强,原因是CR-NEO(GEN)之间形成的复合离子复合物的共振瑞利散射光位于其吸收带中;其疏水性增强,分子平面性和刚性增加,体积增大,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增强。2、CR分别与NEO(GEN)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1:1的二元离子缔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两个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明显增强。在CR-NEO(GEN)体系中,共振瑞利散射增加的强度与NEO(GEN)浓度有关。根据共振瑞利散射定量分析推导的公式,得出NEO与CR之间的稳定常数为16.4×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0.9280,近似为1,GEN与CR之间的稳定常数为78.8×104 L·mol-1,结合位点数为0.9058,近似为1。3、将不同价态金属离子加入CR-NEO体系后,发现金属离子对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影响为:二价金属离子对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影响>三价金属离子的影响>一价金属离子的影响。其中K+,Na+,Ca2+,Mg2+,Al3+等金属离子加入原有二元体系后,整体上共振强度增加幅度小,相比较加入Al3+后,共振强度增加最大。Cu2+,Zn2+,Fe3+等金属离子加入原有二元体系后,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都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加入Cu2+后,体系的散射强度增加最大,Fe3+次之,Zn2+加入后,体系强度变化最小。这可能是因为这三种金属离子虽然都有d轨道,然而Cu2+和Fe3+的d轨道会提供空轨道,使之发生反应形成配合物,而Zn2+虽含有d轨道,然而没有空轨道可供使用,因此不易生成配合物。而通过将三种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分别加入原有二元体系,发现二价加入Cu2+后的共振强度是最大的,原因是Cu2+含有较多未充满d的电子层,故Cu2+能提供较多的空轨道,使其与原有二元体系发生反应,形成配合物,体系体积增大,故增加了瑞利散射强度。4、向原有CR-NEO二元体系加入阳离子,非离子和阴离子三种表面活性剂,发现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MB)后,随着CTAMB浓度的增加,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增加;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后,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随着PEG400浓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加,然而增加幅度较小;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后,体系的散射强度随着SDBS的增加而降低。对于CR-NEO-SDBS(CTAMB,PEG400)体系,共振结合常数分别为-0.0028L·mol-1,0.0558 L·mol-1,0.0198L·mol-1;CR-NEO-CTMAB(PEG400)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098,0.5482,近似为1,0.5。不同种类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实验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三元复合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也越大,加入不同长度碳链(C8C10C12C14C16)表面活性剂后实验表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加入后,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最大,这是因为烷基数越大,越有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R-NEO的结合,而过长的碳链会使其疏水基团过长,空间位阻效应过大,导致三者不易结合。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加入PEG400后,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最大,这是因为当分子量增加时,聚合度增加,碳氢链增加,空间位阻效应越明显,越不易与原有二元体系结合。

田丰玲[2](2014)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析某些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共振Rayleigh散射法是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因为它的灵敏度高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证明,具有正负相反电荷的离子,可以借疏水作用力、静电引力以及电荷转移等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或超分子复合物,从而使共振Rayleigh散射增强。目前,RRS法已用于无机离子、生物大分子以及纳米微粒的分析研究测定。本文主要选择了苯并咪唑类药物(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为对象,研究了它们与光散射探针试剂(12-磷钨酸、PdCl2、赤藓红、以及曙红Y)之间相互作用对共振Rayleigh散射的影响。本文考察了光谱特征、最佳的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利用共振Rayleigh散射法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且还对反应的机理、RRS增强原因进行了讨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5015)的资助下,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分析进行了如下研究。1.甲苯咪唑与12-磷钨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吸收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将共振Rayleigh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与吸收光谱相结合研究了甲苯咪唑(MBZ)同12-磷钨酸(TP)的相互作用。在盐酸(pH=1.0)介质中,MBZ能够同TP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离子缔合物(nMBz:nTp=3:1),不仅改变了吸收光谱,而且使RRS与FDS的光谱信号大大增强。其最大的RRS峰位于372nm处、FDS峰位于392nm处、吸收光谱峰位于260nm处,在0.01-4.0μg/mL范围内,散射强度(ΔI)及吸收强度(ΔA)与MBZ的浓度是成正比的。对于M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56ng/mL (RRS法)、0.86ng/mL (FDS法)、130.16ng/mL(吸收法),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文中讨论了MBZ与TP的最佳反应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反应历程以及散射增强的原因。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法快速、简便、灵敏测定MBZ的新方法。2.甲苯咪唑与PdCl2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本文用共振Rayleigh散射(RRS)、二级散射(SOS)以及倍频散射(FDS)光谱对甲苯咪唑(MBZ)同Pd(Ⅱ)之间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ritton-Robinson(BR)(pH=6.8-7.0)缓冲溶液中,MBZ能同Pd(Ⅱ)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MBZ:n Pd(Ⅱ)=1:1),使SOS及FDS光谱信号明显增强。在0.005-1.8gg/mL范围内,散射强度(Δ1)同MBZ浓度是成正比的。对于M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55ng/mL(RRS法)、3.84ng/mL(SOS法)、6.02ng/rrL(吸收法),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文中讨论了MBZ同Pd(Ⅱ)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此外,实验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反应历程以及散射增强的原因。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已成功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的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3.阿苯达唑与赤藓红反应体系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Britton-Robinson(BR)(pH=4.0-4.3)缓冲溶液中,阿苯达唑(ABZ)可以同赤藓红(Ery)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Ery=1:1),该反应不仅改变了吸收光谱、猝灭了荧光光谱同时也使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RRS)信号大大增强。在本实验中,对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RRS光谱的特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种以赤藓红为探针的快速、简便、灵敏的方法来测定阿苯达唑含量。其中,RRS法的检出限为2.09ng/mL、荧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29.79ng/mL,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177.47ng/mL。在以上的三种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是RRS法。实验研究了ABZ与Ery间的反应对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RRS光谱的影响。与此同时,研究了RRS法中共存物质的影响。用该法对阿苯达唑胶囊和尿样中的ABZ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4.阿苯达唑与曙红Y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Britton-Robinson(BR)(pH=3.25~335)缓冲溶液中,阿苯达唑(ABZ)能够与曙红Y(EY)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EY=1:1),不仅荧光光谱发生了猝灭,还使RRS及FDS光谱信号大大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56nm处。其中,荧光猝灭法的检出限为21.51ng/mL、RRS法的检出限为6.93ng/mL、FDS法的检出限为12.89ng/mL。在这三种方法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阿苯达唑胶囊以及尿样中A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白珊[3](2012)在《基于荧光/共振光散射法检测BSA/CTMAB》文中研究指明牛血清白蛋白(BSA)因其结构与人血清白蛋白十分相似,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进而应用于人血清白蛋白的研究是常见的研究方法。本文利用BSA在紫外灯照射条件下,溶液发生光致交联自缔合效应,基于此性质建立了一种运用共振光散射(RLS)技术定量测定BSA的方法;我们还研究了变色酸2R与BSA作用后形成复合分子,形成的复合物可猝灭变色酸2R-银纳米粒子体系的荧光强度,基于此性质建立了一种运用荧光分光光度技术定量测定BSA的方法;此外,我们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与银纳米粒子结合后形成较大的聚集体,导致体系的RLS强度显着增加,基于此性质建立了一种运用RLS共振光散射技术定量测定CTMAB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紫外灯照射BSA溶液,在一定浓度的BSA条件下,可形聚集体。且RLS信号在BSA浓度为0.5-10mg/L的范围内呈线性增强;并发现DNA与BSA共同作用时,RLS强度增强幅度增加,检测BSA的灵敏度更高,测定BSA的线性范围为:0.05-10mg/L,检出限可达0.01mg/L。将该法简单、快速。②利用BSA能猝灭变色酸2R-银纳米粒子体系的荧光强度,且其荧光猝灭程度与BS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范围为:0.02-1.00mg/L,检出限为:0.26μg/L。③CTMAB与银纳米粒子作用生成的不溶性物质,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其增强程度与CTMAB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范围为5.0×10-9-1.0×10-7mol/L,检出限为4.9×10-9mol/L。

薛忠晋[4](2012)在《基于共振瑞利散射血清蛋白测试技术及POCT仪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清中蛋白质浓度在临床中有重要诊断意义,在蛋白质分析领域,广泛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这些仪器适合医院化验室使用,但由于它们的复杂、昂贵、体积庞大、耗电量高等因素,而无法满足现场检测POCT (Point of CareTesting)的要求。POCT是临床诊断技术中发展的趋势之一,它使用的仪器操作简便、工作稳定、适于携带。针对这种迫切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振瑞利散射(RRS)适合现场检测的血清蛋白质测试新方法。论文介绍了RRS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四羧基酞菁锌-蛋白质和四氨基酞菁铜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和吸收光谱进行,在pH 3.6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四羧基酞菁锌发生相互作用,使体系在波长475nm处产生共振散射增强;进一步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溶液强吸收波长为420nm附近的蓝紫光波段,在该激励光作用下,其共振波长处会产生RRS,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溶液的RRS强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比例,可以利用四羧基酞菁锌为光谱探针的共振散射法来测定血清蛋白,其线性检出范围为10~50mg/mL,检出限为0.001mg/mL;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主体以405nm宽禁带半导体激光器为激励光源,以475nm窄带带通滤光片为单色器,以基于蓝光增强光敏二极管的低噪声高增益光电放大器为探测器的血清蛋白质POCT测试装置的总体方案。论文所做工作还包括:对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工艺和它们红外光谱表征的研究,采用4-羧基邻苯二甲酸酐和尿素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固相法合成四羧基酞菁锌和四氨基酞菁铜,并通过红外光谱的表征得到证实;体系的稳定性、酸度对体系的影响、缓冲溶液用量、离子强度、干扰物质等影响检测灵敏度因素的讨论;血清蛋白质POCT测试装置样机的研制,并用它来对血清蛋白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开发的血清蛋白质测试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使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改进后可望在现场检测得到广阔的应用。

田丽[5](2011)在《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测定多糖大分子的新方法》文中提出摘要:共振瑞利散射(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RRS)是二十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分析技术,它以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ng/mL级)、仪器廉价易得、操作简便以及分析快速等优点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这一技术已用于蛋白质、核酸、痕量金属、非金属、纳米微粒和药物分析中。多糖物质不仅是自然界中全部生命体的组成部分,还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分子,在生命科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研究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性红与透明质酸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Britton-Robinson (pH 4.3~5.2)缓冲介质中,碱性吩嗪染料中性红与透明质酸钠作用形成结合产物时将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大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峰位于328 nm,另在605 nm处有一个较弱的散射峰。透明质酸钠浓度在0.08~2.5 mg/L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透明质酸钠的分析方法。该法具有高灵敏度,对透明质酸钠的检出限(3σ)为25.9 ng/mL,选择性也良好。应用于滴眼液和化妆水中透明质酸钠的测定,结果满意。二、透明质酸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缔合物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在pH 4.3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单独的透明质酸钠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较弱,但当两者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时,RRS大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位于335 nm,另在546 nm处有一个强度较低的RRS峰。线性范围是0.09~3.0 mg/L,检出限(3σ)为29.0 ng/mL。实验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应用于眼药水和化妆水中透明质酸钠的测定,结果满意。三、三氨基三苯甲烷染料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硫酸皮肤素在pH 5.5~6.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硫酸皮肤素(DS)可以与某些三氨基三苯甲烷染料如乙基紫(EV)、龙胆紫(CV)和甲基紫(MV)相互作用形成新产物,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中以最灵敏的EV-DS体系为例,其最大散射峰位于498 nm处,另在327和650 nm处有两个较弱的散射峰。硫酸皮肤素浓度在0.02~1.6 mg/L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5.1 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硫酸皮肤素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血清和尿样中硫酸皮肤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四、健那绿与硫酸软骨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健那绿与硫酸软骨素在pH 9.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作用形成结合产物时将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大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峰位于326 nm处,另在407和560 nm处有两个较弱的散射峰。硫酸软骨素浓度在0.2~5.0 mg/L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25.3 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硫酸软骨素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注射液样品和片剂样品中硫酸软骨素的测定。五、肝素-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在pH 5.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肝素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时,共振瑞利散射(RRS)大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位于293 nm,另在542 nm处有一个强度较低的RRS峰。线性范围是0.04~1.2 mg/L,检出限(3σ)为10.6 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测定肝素的新方法。应用于肝素钠注射液的测定,结果满意。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肝素及分析应用在pH 6.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肝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使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位于310 nm,并在548 nm处有一个较弱的RRS峰。肝素浓度在0.06~2.5 mg/L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肝素的检出限(3σ)为19.4 ng/mL。该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应用于肝素钠注射液的测定,结果满意。

余章[6](2010)在《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文中认为摘要: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并在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运输蛋白,是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6500,主要起维持血液的正常渗透压和运送亲水分子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药物药理和毒理研究、污染毒物的危害机理及基因变异研究等方面。而胰蛋白酶(Trypsin)是一种动物来源的蛋白水解酶,其单一肽链含有233个氨基酸残基和6对二硫键,分子量为24000,专一作用于精氨酸、赖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领域以及蛋白质的序列分析、亲和、吸附、分离等方面。寻找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的测量蛋白质的方法是科学家目前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测定蛋白质各种形式探针的日益增多,蛋白质与探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研究毒性物质、药物等小分子配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以及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新方法,在临床医学、生命科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领域已成为从事临床医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本论文利用吸收光谱技术和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胰蛋白酶-染料体系、辅酶Ⅰ-染料体系和人血清白蛋白-染料体系,探讨了染料与胰蛋白酶、辅酶Ⅰ、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利用光学探针测定胰蛋白酶、辅酶Ⅰ及人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论文共分五个部分。一乙基紫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在中性介质中,阳离子碱性染料乙基紫与大分子胰蛋白酶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间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分子光谱最大吸收值的变化。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酸度及用量、染料乙基紫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反应因素,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胰蛋白酶的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并推导了染料乙基紫对胰蛋白酶的作用机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更为满意。最佳反应条件为pH=7.0,缓冲溶液用量为2.0 mL,乙基紫的用量为2.0 mL,反应时间约20 min,反应现象比较明显,在胰蛋白酶的含量为2.0~130.0 mg/L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运用测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并测定回收率。得到的结果较为满意。二磷酸盐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在B-R缓冲介质中,邻甲苯胺亚磷酸盐与大分子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间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分子光谱最大吸收值的变化。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酸度及用量、邻甲苯胺亚磷酸盐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反应因素,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胰蛋白酶的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实验的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10.88,缓冲溶液最佳用量为2.0 mL,邻甲苯胺亚磷酸盐的最佳浓度为100 mg/L,反应时间约20 min左右最为稳定,反应现象比较明显,在胰蛋白酶的含量为15.0 mg/L~240.0 mg/L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运用测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并测定回收率。用于猪胰脏中胰蛋白酶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三亚甲蓝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本章研究了生物染料亚甲兰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下,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发现在pH为3.78的酸性条件下,亚甲兰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弱,加入胰蛋白酶后其共振光散射信号大大增强,且与胰蛋白酶的浓度在2.0~14.0 mg/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用有机染料为探针测定胰蛋白酶含量的共振光散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634 mg/L。四乙基紫和辅酶Ⅰ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本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乙基紫(EV)与辅酶Ⅰ(NAD)的相互作用,并对影响体系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pH=4.78的条件下,NAD的加入使EV在其最大吸收峰(595 nm)处吸光度增强,比EV溶液自身的吸光度显着增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95 nm处EV-NAD溶液的吸光度值与EV溶液的吸光度值之差与NAD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0.05-80.0 mg/L,检出限为0.0271 mg/L,用于辅酶Ⅰ的测定,结果满意,由此建立起快速测定NAD的实用方法。同时,初步探讨了EV-NAD的结合机理。五乙基紫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本章研究了乙基紫(EV)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在pH=3.78的条件下,HSA的加入使EV在其最大吸收峰(595 nm)处吸光度增强,比EV溶液的吸光度显着增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95 nm处EV-HSA溶液的吸光度值与EV溶液的吸光度值之差ΔA与HSA的浓度c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5.0~150.0 mg/L,检出限为0.0971 mg/L,用于人血清白蛋白样品测定结果满意,由此建立起快速测定HSA的实用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初步探讨了EV-HSA结合机理。

刘俊轶[7](2010)在《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共振瑞利散射(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RRS)和共振非线性散射(resonance non-linear scattering, RNLS)作为一类新的光散射分析技术兴起并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RRS分析技术是1993年由Pasternack等在普通的荧光光度计上所建立的,并率先将RRS作为一种分析技术用于核酸的研究和检测;1995年国内刘绍璞教授等在研究离子缔合物RRS的过程中,发现当不同波长的平行单色光通过某些溶液时,在入射光波长的2倍和1/2处也能产生强烈的光散射,首次将它们作为一种光谱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并认为这是由于RRS而产生了RNLS,基于此建立了新的痕量分析方法。由于它们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快捷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化学研究中的新的手段,在当前分析化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首次提出以茜素红及其稀土配合物为光散射探针,研究了其与四环素类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RRS和RNLS光谱,发现稀土离子的加入,使得体系的RRS及RNLS同步增强,据此建立了新的用于痕量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检测的RRS法和RNLS法,该方法不仅灵敏度高,且分析的线性范围宽;同时以RRS法研究了甲基蓝(MB)与血红蛋白(Hb)的聚集作用,将此法用于Hb的痕量分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据此,本论文分以下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茜素红-稀土离子配合物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测定四环素类药物(1)在pH 5.75的HAc-NaAc缓冲液中,茜素红(ARS)-La与四环素(TC)形成三元配合物,导致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均增强,光谱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12nm、580nm和290nm,对于RRS在0.004-0.444μg/mL、SOS在0.008-0.444μg/mL和FDS在0.008-0.4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TC的检出限分别为2.95 ng/mL(RRS法)、2.47 ng/mL(SOS法)和2.27ng/mL(FDS法),据此建立了灵敏的测定四环素的RRS和RNLS法,检出限达到纳克级。并以SOS法考察了ARS-La-TC体系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等,以标准加入法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满意。(2)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液中,茜素红(ARS)-Eu与米诺环素(MC)形成三元配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增强,首次以染料-稀土配合物为光散射探针,建立了一种测定米诺环素的RRS分析方法。在λ=370nm处,米诺环素浓度在0.073-5.493μg/mL范围内与体系RRS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1μg/mL。此方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对尿样进行加标回收及用于片剂、胶囊中米诺环素的测定,结果满意。第二部分染料及其稀土离子配合物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在生物大分子测定中的研究及应用(1)在pH 4.5的HAc-NaAc缓冲液中,茜素红(ARS)-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同步显着增强,光谱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3 nm、620 nm和310nm,对于RRS在0.034-13.4μg/mL、SOS在0.201-13.40μg/mL和FDS在0.201-10.0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BSA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μg/mL(RRS法)、0.052μg/mL(SOS法)和0.089μg/mL(FDS法),首次以染料-稀土配合物为光散射探针,建立了灵敏的测定BSA的RRS和RNLS分析法。以RRS法考察了ARS-La与BSA三元离子缔合物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等,此方法可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含量的测定,并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结果满意。(2)以甲基蓝(MB)为光散射探针,应用RRS法研究了与血红蛋白(Hb)相互作用的二元体系的光散射性质。在弱酸性条件下,MB可以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聚集到Hb上并形成离子缔合物,不仅使吸收光谱发生变化,而且使得RRS增强。据此发展了一种新的测定Hb的RRS便捷方法,其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2-20μg/mL和0.012μg/mL。与RRS法相比,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8-60μg/mL和0.688μg/mL (344 nm),5-60μg/mL和0.398μg/mL (408 nm)。此RRS法可用于尿样中Hb的痕量检测。实验考察了体系的吸收、散射光谱性质和最佳聚合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了分析参数及作用机理。最后首次以RRS法初步讨论了有机小分子对体系的影响。

李杨[8](2010)在《分子光谱法测定核酸和药物的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子光谱法是利用测定物质光谱特征(反射、透射、吸收或发射、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而建立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它是测定和鉴别分子结构的重要研究手段,曾是分子轨道理论发展和实验的基础。分子光谱根据吸收电磁波的范围不同,可分为远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根据电磁波的发射方式可为分子荧光、磷光和散射光谱等。本文研究和发展了用分子光谱法测定长春地辛、巯嘌呤及核酸的新体系和新方法。重点研究测定对象与金属离子或卤代荧光素染料之间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的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分析应用,并初步探讨了RRS光谱变化的反应机理。本文在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81306)资助下,研究分子光谱分析技术的某些新的分析应用:1、研究利用吸收、荧光、共振散射光谱技术测定长春地辛的新方法,以及长春地辛与磷钨杂多酸的相互作用,比较方法的灵敏度,并拓展其分析应用领域.2、研究金属离子与巯嘌呤的相互作用以及巯嘌呤的金属螯合物与核酸的反应,并发展了用RRS法测定巯嘌呤和核酸的新方法。1.分子光谱法研究长春地辛与卤代荧光素染料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1.1长春地辛与赤鲜红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在pH 2.7的BR缓冲溶液中,长春地辛与赤鲜红相互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其吸收光谱的变化,荧光光谱猝灭,以及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显着增强。其吸收峰位于520 nm,荧光峰的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523 nm和551nm,最大RRS峰位于325 nm;且吸光度增加、荧光光谱猝灭程度以及散射光谱增强程度均与长春地辛浓度增加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8-4.0μg·mL-1、0.2~3.0μg·mL-1、0.08-2.0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120μg·mL-1、0.072μg·mL-1、0.019μg·mL-1。据此可建立分析测定痕量长春地辛的新方法,将共振瑞利散射法用于尿样中长春地辛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满意。文中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1.2虎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长春地辛在pH 4.0的BR缓冲溶液中,长春地辛(VDS)与虎红染料(RB)的相互作用导致吸收光谱的变化,在波长546 nm处产生明显的褪色反应。褪色反应在0.5-6.0μg·ml-1浓度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检出限可达0.29μg·mL-1。本文主要研究了褪色反应的吸收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方法可用于尿样中长春地辛的定量测定。2.长春地辛与磷钨杂多酸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在0.2mol/L的盐酸介质中,长春地辛(VDS)与磷钨杂多酸(PW)生成离子缔合物,导致其共振瑞利散射(RRS)、以及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非线性散射的光谱显着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08 nm,564nm和390 nm处。在一定范围内其散射光谱增强程度(ΔI)与长春地辛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对于VDS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8-2.0μg/mL和7.0 ng/mL(RRS法)、0.08-2.5μg/mL和14 ng/mL(SOS法)、0.08-2.5μg/mL和11 ng/mL(FDS法)。其中以测定VDS灵敏度最高的RRS法为例,研究了RRS法的适宜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一些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测定VDS的新方法,并用于人血清、尿样中VDS的定量测定。3.钯(Ⅱ)离子与巯嘌呤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pH 4.8左右的BR缓冲溶液中,金属离子Pd2+与巯嘌呤反应形成稳定配合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同时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Pd2+与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较宽的散射峰,选取400 nm处为测定波长。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增强(ΔI)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分别是0.05-3.6μg·mL-1。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3σ)分别为17.0 ng·mL-1。据此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血清、尿样中巯嘌呤的测定,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4.铜(Ⅱ)-巯嘌呤与核酸体系的RRS光谱研究在pH 4.6-4.9的B-R缓冲溶液中,巯嘌呤能与铜(Ⅱ)形成螯合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最大散射波长在453nm附近。加入鲱鱼精DNA(hsDNA)、鲑鱼精DNA(sDNA)、小牛胸腺DNA(ctDNA)后,均导致二元体系的RRS光谱强度的猝灭,且光谱减弱程度与DNA浓度成正比。本文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和RRS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技术测定DNA的新方法,并成功用于人工合成的样品中的DNA测定。

罗家刚[9](2009)在《金属离子—碘化物—蛋白质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利用共振瑞利散射(RRS)(或者共振光散射(RLS))技术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多数是基于染料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时引起RRS的显着增强,并认为是染料生色团在生物大分子上的聚集作用是引起散射增强的主要原因。虽然金属离子及其无机配合物与蛋白质的反应也是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且对于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性质也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们不具备生色团,通常认为用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研究有一定困难,迄今报道不多。我们的研究发现,金属离子Hg(Ⅱ)、Pd(Ⅱ)、Cd(Ⅱ)与过量的I-形成[HgI4]2-、[PdI4]2-、[CdI4]2-配阴离子时,则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结合产物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显着增强,并且出现新的散射光谱,这一工作可为研究Hg(Ⅱ)、Pd(Ⅱ)、Cd(Ⅱ)等金属离子及其卤合阴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供某些新信息,由于[HgI4]2-、[PdI4]2-、[CdI4]2-配阴离子并不含生色团,这就说明了生色团在生物大分子上的聚集作用不是RRS散射增强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HgI4]2-、[PdI4]2-、[CdI4]2-与蛋白质的结合产物的散射强度(△I)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据此可用上述体系定量测定蛋白质。蛋白质本身具有内源荧光,这是由于蛋白质中存在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能吸收紫外光而产生荧光。我们研究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汞(Ⅱ)和碘化物形成的配阴离子[HgI4]2-与过量的碘化物和痕量铬(Ⅵ)发生反应形成的I3-配阴离子能与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此时将导致蛋白质内源荧光的荧光猝灭,其猝灭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重金属离子浓度成正比,据此可建立荧光猝灭法测定汞(Ⅱ)、铬(Ⅵ)的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HgI4]2--蛋白质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0.0035-0.0045 mol/L硫酸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卵白蛋白(OVA)和血红蛋白(HGB)等蛋白质以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存在。它们能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配阴离子[HgI4]2-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着增强,并且出现新的散射光谱。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90、760和390 nm附近。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散射增强(△IRRS、△ISOS和△IFDS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三种方法对于不同蛋白质的检出限分别在5.7-15.9ng/mL(RRS)、8.2-15.4 ng/mL(SOS)和11.2-22.1 ng/mL(FDS)之间,均可用于痕量蛋白质的测定。本文研究了[HgI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RRS、SOS和FDS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并以RRS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利用[HgI4]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用共振光散射技术、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本方法可用于血清和人尿中总蛋白质的测定。2.[PdI4]2--蛋白质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本文研究了[PdI4]2-配阴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在0.00175-0.00225 mol/L硫酸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卵白蛋白(OVA)、血红蛋白(HGB)、溶菌酶(Lys)、γ-球蛋白(γ-G)、a-糜蛋白酶(a-Chy)、木瓜蛋白酶(Gap)等蛋白质以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存在。它们能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配阴离子[PdI4]2-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着增强,并且出现新的散射光谱。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67 nm、720 nm和370 nm附近。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散射增强(△IRRS、△ISOS和△IFDS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三种方法对于不同蛋白质的检出限分别在2.4-11.8 ng/mL(RRS)、9.5-47.9 ng/mL(SOS)和4.6-18.5 ng/mL(FDS)之间,均可用于痕量蛋白质的测定。本文研究了[PdI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RRS、SOS和FDS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并以RRS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利用[PdI4]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用共振光散射技术、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本方法可用于溶菌酶片剂中的Lys的测定,亦可用于人血清和人尿中总蛋白质的测定。3.[CdI4]2--蛋白质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0.0035-0.0045 mol/L硫酸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等蛋白质以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存在。它们能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配阴离子[CdI4]2-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显着增强,并且出现新的散射光谱。其最大RRS波长位于317 nm附近。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增强(△IRRS)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BSA、HSA的检出限分别为4.9ng/mL、11.3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016-2.5μg/mL、0.038-3.0μg/mL,均可用于痕量蛋白质的测定。本文研究了[CdI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RRS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并以BSA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利用[CdI4]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用共振光散射技术、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本方法可用于血清和人尿中总蛋白质的测定。4.[HgI4]2-配阴离子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0.0045-0.0055 mol/L硫酸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等蛋白质以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存在。它们能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汞(Ⅱ)和碘化物形成的配阴离子[HgI4]2-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此时将导致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等蛋白质荧光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最大猝灭波长分别位于329 nm和344 nm。在一定范围内其荧光猝灭程度与汞(Ⅱ)的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分别为0.023-1.2μg/mL、0.027-1.2μg/mL,相关系数分别是0.9998、0.9998,检出限分别为6.8 ng/mL、8.2 ng/mL。本文研究了[HgI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荧光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并以BSA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蛋白质荧光猝灭反应测定痕量汞(Ⅱ)的荧光分析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操作简便,可直接用于水体中痕量汞(Ⅱ)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5.铬(Ⅵ)-碘化物体系对牛血清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0.0045-0.0055 mol/L硫酸介质中,过量的碘化物和痕量铬(Ⅵ)发生反应,铬(Ⅵ)氧化I-离子产生I3-配阴离子,而I3-又能进一步与带正电荷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结合产物,此时将导致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最大猝灭波长分别位于329 nm。在一定范围内其荧光猝灭程度与铬(Ⅵ)的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0.1-5.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为29.8 ng/mL。本文研究了I3-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荧光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蛋白质荧光猝灭反应间接测定痕量铬(Ⅳ)的荧光分析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操作简便,可直接用于水体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刘林丰[10](2009)在《核苷酸类药物与小分子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共振瑞利散射(RRS)与共振非线性散射(RNLS)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实验设备简单,且方法快速简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测定方面更表现了它的优越性,但是目前该技术对核苷酸及烟酰胺辅酶这类生物小分子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核苷酸及辅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它们与金属离子和染料的相互作用。发展了用RRS法测定某些核苷酸和辅酶新方法。同时也研究了某些辅酶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之间的作用,发展了RRS法与RNLS法测定辅酶,蛋白质的新方法。文中还利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结合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1.铈(Ⅳ)与腺嘌呤核苷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Ce(Ⅳ)与腺苷-5’-一磷酸(AMP)、腺苷-5’-二磷酸(ADP)、腺苷-5’-三磷酸(ATP)等腺嘌呤核苷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2.0-3.0左右的Walpole缓冲溶液中,Ce(Ⅳ)及核苷酸自身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十分微弱,当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后将导致RRS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不同的腺嘌呤类核苷酸与Ce(Ⅳ)结合产物具有相似的RRS光谱特征,最大散射峰均位于358 nm处并于540 nm附近有一较小的散射峰,但散射强度有一定的差异,其相对散射强度顺序为AMP>ADP>ATP。在定范围内,腺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散射强度成正比,检出限分别为2.08 ng mL-1(AMP)、2.28 ngmL-1(ADP)和3.63 ng mL-1(ATP),据此建立了一种以Ce(Ⅳ)离子为探针RRS法测定腺嘌呤核苷酸的新方法。本文讨论了Ce(Ⅳ)和腺嘌呤核苷酸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文中我们还探讨Ce(Ⅳ)与ATP的结合模式及散射增强的原因。2.烟酰胺辅酶与维多利亚蓝4R相互作用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pH7.2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辅酶Ⅰ(NAD+)、辅酶Ⅱ(NADP+)、还原型辅酶Ⅰ(NADH)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等烟酰胺辅酶与阳离子染料维多利亚蓝4R(VB4R)之间能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电中性离子缔合物,此时不仅能引起维多利亚蓝4R的褪色反应,而且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着增强和NADH的荧光猝灭。其最大褪色波长均位于611nm处,但褪色程度的顺序是NADPH>NADH>NADP+>NAD+。4种辅酶反应产物也具有类似的RRS光谱特征,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521nm(NAD+,NADP+),524 nm(NADH),526 nm(NADPH)。但它们的相对散射强度有较大的差异,并以NADPH>NADH>NADP+>NAD+的顺序降低。不论吸光度降低(△A)或散射增强(△I)均在一定范围内与辅酶的浓度成线型关系。这就为用褪色分光光度法和RRS法测定这类辅酶,特别是还原型辅酶创造了条件。文中重点讨论了反应体系的RRS光谱特征,用RRS法测定辅酶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技术高灵敏测定这类辅酶的新方法。文中还结合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3.钯(Ⅱ)-辅酶-木瓜蛋白酶反应体系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某些烟酰胺辅酶在pH4.4-4.6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辅酶Ⅰ(NAD+),辅酶Ⅱ(NADP+)及还原型辅酶NADH和NADPH四种烟酰胺类辅酶能与Pd(Ⅱ)能形成1:1的螯合物,当它们进一步与木瓜蛋白酶反应形成1:1:1的三元复合物时,能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4种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RRS光谱特征,在300-600 nm之间有一个宽的散射带,并在309 nm和550 nm附近有两个散射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散射增强(△I)与辅酶的浓度成正比,反应具有高灵敏度。对于不同辅酶的检出限在(2.35-3.33)×10-8mol L-1之间,可用于微量烟酰胺类辅酶的测定。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技术灵敏,简便和快速测定上述辅酶的新方法。4.钯(Ⅱ)与还原型辅酶Ⅰ和溶菌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在pH4.6BR缓冲溶液中,NADH与Pd(Ⅱ)和溶菌酶结合后,不仅能引起溶菌酶荧光光谱的显着猝灭,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最大RRS波长位于309 nm,其RRS增加程度与NADH的含量呈正比,对NADH的线性范围在(0.26-31.25)×10-7mol L-1之间,最低检出限可达5.7 ng mL-1。而当NADH过量时,RRS的增加程度与溶菌酶的浓度在(0.035-4.2)×10-7mol L-1的范围内呈正比,对溶菌酶的检出限可达15.1 ng mL-1。RRS光谱为研究生物分子与金属配合物之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信息,也为高灵敏测定这些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创造了条件。文中还通过考察溶菌酶在NADH与Pd(Ⅱ)存在下所发生的荧光猝灭,以及NADH在溶菌酶及Pd(Ⅱ)存在下所发生的荧光猝灭,研究了它们的荧光猝灭类型,并探讨了Pd(Ⅱ)与NADH及溶菌酶的结合模式及反应机理。5.钯(Ⅱ)-NADP与几种蛋白质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pH4.0-5.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NADP与Pd(Ⅱ)能形成螯合阴离子,它能进一步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血红蛋白(HGB)及γ-球蛋白(γglobin)相互作用,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加强度为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γ-球蛋白。4种蛋白质的反应产物有相似的散射光谱特征,最大的RRS,SOS,FDS波长分别位于333 nm,500 nm,250 nm附近。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强度的增加(△IRRS,△ISOS,△IFDS)与各种蛋白质浓度的增加均有很好的线型关系,可用于几种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本文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各种影响因素,并实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基于Pd(Ⅱ)-NADP-蛋白质的散射光谱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高灵敏,快速简便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可用于血清及尿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二、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Thorium(IV)-bisazo Dye of Chromotropic Acidprotei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Thorium(IV)-bisazo Dye of Chromotropic Acidprotei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论文提纲范文)

(1)水环境中氨基苷类抗生素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抗生素的来源、残留及危害
        1.2.2 金属离子
        1.2.3 表面活性剂
        1.2.4 染料废水
        1.2.5 抗生素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2.6 散射法研究抗生素等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1.2.7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2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测定
        2.2.1 CR-NEO(GEN)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
        2.2.2 CR-NEO-金属离子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
        2.2.3 CR-NEO-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
    2.3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
    2.4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2.5 共振瑞利散射法
        2.5.1 原理
        2.5.2 共振光的定量基础
    2.6 二维相关谱分析
    2.7 热力学参数计算
第三章 基于共振瑞利散射法的抗生素和刚果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3.1 CR-NEO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图谱
    3.2 共振瑞利散射公式的推导
    3.3 环境因素对CR-NEO(GEN)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影响
        3.3.1 pH影响
        3.3.2 NaCl强度影响
        3.3.3 温度影响
    3.4 刚果红对抗生素共振瑞利散射的机理探讨
        3.4.1 二维相关图谱
        3.4.2 CR-NEO(GEN)体系共振瑞利散射机理探讨
        3.4.3 CR-NEO(GEN)作用力类型判断
        3.4.4 共振瑞利散射增强的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离子对CR-NEO相互作用及其共振瑞利散射的影响
    4.1 一价金属离子对CR-NEO作用影响研究
    4.2 二价金属离子对CR-NEO作用影响研究
        4.2.1 CR-NEO-Me~(2+)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图谱
        4.2.2 环境因子对CR-NEO-Me~(2+)的影响
    4.3 三价金属离子对CR-NEO作用影响研究
    4.4 不同价态金属离子对CR-NEO作用研究
    4.5 三元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公式推导
    4.6 金属离子对CR-NEO体系作用机理探讨
        4.6.1 二维相关图谱
        4.6.2 三维荧光光谱图
        4.6.3 不同金属离子对CR-NEO体系的机理探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对CR-NEO相互作用及其共振瑞利散射的影响
    5.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CR-NEO作用的影响研究
    5.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CR-NEO作用的影响研究
    5.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CR-NEO作用的影响研究
    5.4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CR-NEO作用机制研究
        5.4.1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CR-NEO作用影响研究
        5.4.2 三维荧光光谱图
        5.4.3 二维相关图谱
        5.4.4 表面活性剂对CR-NEO作用机制探讨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析某些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1节 苯并咪唑类药物研究进展
    第2节 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的性质、应用及主要分析方法
    第3节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技术
    第4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研究报告
    第1节 甲苯咪唑与12-磷钨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吸收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2节 甲苯咪唑与PdCl_2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3节 阿苯达唑与赤藓红相互作用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4节 阿苯达唑与曙红Y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荧光/共振光散射法检测BSA/CTMAB(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蛋白质测定方法研究和进展
        1.1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2.1 共振光散射技术
        1.2.2 荧光光度法
        1.2.3 分光光度法
        1.2.4 其它分析方法
        1.3 血清白蛋白(SA)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研究和进展
        2.1 表面活性剂分析测定的研究意义
        2.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4 表面活性剂对人类的危害
        2.5 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2.5.1 滴定分析法
        2.5.2 分光光度法
        2.5.3 其他测定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设想和主要研究内容
        3.1 紫外灯照射牛血清白蛋白的 RLS 光谱法测定
        3.2 银纳米粒子增强变色酸 2R 的荧光及 BSA 的分析
        3.3 银纳米探针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 CTMAB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紫外灯照射牛血清白蛋白的 RLS 光谱法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紫外灯照射对 BSA 的 RLS 光谱影响
        2.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3 样品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银纳米粒子增强变色酸 2R 的荧光及 BSA 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体系的光谱特征
        3.3.2 荧光增强条件优化
        3.3.3 BSA 对荧光猝灭条件优化
        3.3.4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3.3.5 共存物质的影响
        3.3.6 样品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银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 CTMAB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体系的光谱特征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4.3.3 样品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课题研究与展望
致谢
附录

(4)基于共振瑞利散射血清蛋白测试技术及POCT仪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1.2.2 共振瑞利散射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2 理论与方案研究
    2.1 共振瑞利散射原理
        2.1.1 光散射现象
        2.1.2 瑞利散射
        2.1.3 共振瑞利散射
        2.1.4 共振瑞利散射的应用
        2.1.5 共振瑞利散射技术的发展
    2.2 理论分析及验证
        2.2.1 四羧基酞菁锌
        2.2.2 四氨基酞菁铜
    2.3 系统总体方案
3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
    3.1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
        3.2.2 试剂
        3.2.3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
        3.2.4 红外光谱测定
        3.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表征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3.3.3 结论
4 血清蛋白测量装置系统设计
    4.1 光学系统结构部件
        4.1.1 机械结构主体
        4.1.2 样品池
        4.1.3 激光束投射单元
        4.1.4 激光束投射单元光学仿真
        4.1.5 散射光采集单元
    4.2 光电放大器
        4.2.1 光电探测器
        4.2.2 放大器电路
        4.2.3 光电放大器总体技术指标
    4.3 电路设计
        4.3.1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设计
        4.3.2 信号处理电路
        4.3.3 显示电路
    4.4 小结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体系灵敏度影响因素
        5.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1.2 试验方法
        5.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 血清蛋白浓度测试实验
        5.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2 试剂配制
        5.2.3 实验环境搭建
        5.2.4 试验方法
        5.2.5 数据分析
        5.2.6 实验结论
        5.2.7 误差分析
    5.3 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测定多糖大分子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糖研究简史
    §1.2 糖的分类
    §1.3 多糖常用的分析方法
    §1.4 共振瑞利散射法的分析应用
    §1.5 共振瑞利散射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报告
    第1节 中性红与透明质酸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第2节 透明质酸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缔合物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第3节 硫酸皮肤素与某些三氨基三苯甲烷染料的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第4节 健那绿与硫酸软肤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第5节 肝素-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第6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肝素及其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蛋白质的结构
    1.3 染料分类
    1.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乙基紫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磷酸盐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亚甲蓝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乙基紫和辅酶Ⅰ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乙基紫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语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论文题录
致谢

(7)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绪论
    一、共振瑞利散射及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
        1.1 瑞利散射与共振瑞利散射简介
        1.2 共振瑞利散射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3 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二、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茜素红-稀土离子配合物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测定四环素类药物
    一、茜素红-镧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非线性光散射法分析测定四环素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参考文献
    二、茜素红-铕-米诺环素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共振瑞利散射及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法测定生物大分子
    一、茜素红-镧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光散射法分析测定血清白蛋白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生物样品分析
        参考文献
    二、甲基蓝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小分子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分子光谱法测定核酸和药物的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抗肿瘤药物概况及主要分析方法
    1.2 核酸的主要分析方法
    1.3 分子光谱法分析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子光谱法研究长春地辛与卤代荧光素染料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长春地辛-赤鲜红体系的吸收、荧光和共振散射光谱及其 分析应用
        1.实验部分
        2.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虎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长春地辛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尿样中长春地辛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3章 长春地辛与磷钨杂多酸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钯(Ⅱ)离子与巯嘌呤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铜(Ⅱ)-巯嘌呤与核酸体系的RRS光谱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9)金属离子—碘化物—蛋白质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第二节 Hg(Ⅱ)、Cr(Ⅵ)对环境的影响及主要分析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报告
    第一节 [HgI_4]~(2-)-蛋白质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PdI_4]~(2-)-蛋白质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CdI_4]~(2-)-蛋白质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HgI_4]~(2-)配阴离子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铬(Ⅵ)-碘化物体系对牛血清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10)核苷酸类药物与小分子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核苷酸的性质应用及主要分析方法
        1.1 核苷酸的结构
        1.2 腺苷酸的性质及应用
        1.3 腺苷酸的分析方法
    第2节 辅酶的性质应用及主要分析方法
        2.1 辅酶的结构
        2.2 辅酶的性质及分析方法
    第3节 共振瑞利散射及共振非线性散射分析应用近况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1 共振瑞利散射及共振非线性散射分析应用近况
        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报告
    第1节 铈(Ⅳ)与腺嘌呤核苷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第2节 烟酰胺辅酶与维多利亚蓝4R相互作用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第3节 钯(Ⅱ)-辅酶-木瓜蛋白酶反应体系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某些烟酰胺辅酶
    第4节 钯(Ⅱ)与还原型辅酶Ⅰ和溶菌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第5节 钯(Ⅱ)-NADP与几种蛋白质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完成的论文题录

四、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Thorium(IV)-bisazo Dye of Chromotropic Acidprotei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环境中氨基苷类抗生素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D]. 陈阳阳. 长安大学, 2020(06)
  • [2]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析某些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研究[D]. 田丰玲. 西南大学, 2014(10)
  • [3]基于荧光/共振光散射法检测BSA/CTMAB[D]. 白珊. 湖南科技大学, 2012(04)
  • [4]基于共振瑞利散射血清蛋白测试技术及POCT仪器的研究[D]. 薛忠晋. 中北大学, 2012(08)
  • [5]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测定多糖大分子的新方法[D]. 田丽. 延安大学, 2011(01)
  • [6]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D]. 余章. 淮北师范大学, 2010(02)
  • [7]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研究与应用[D]. 刘俊轶. 内蒙古大学, 2010(01)
  • [8]分子光谱法测定核酸和药物的新方法研究[D]. 李杨. 西南大学, 2010(09)
  • [9]金属离子—碘化物—蛋白质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 罗家刚. 西南大学, 2009(09)
  • [10]核苷酸类药物与小分子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 刘林丰. 西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变色酸性蛋白质体系钍(IV)-双偶氮染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