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龙虾畅销欧美

“海王”龙虾畅销欧美

一、“海王”龙虾畅销欧美(论文文献综述)

邓蕾[1](2021)在《试论儿童小说与童话的变异结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文学为儿童阅读修砌了一个神秘而自由的秘密花园,在这个花园里,想象和现实并存与交织,儿童不仅能够徜徉想象的世界,还能体味现实的人生。儿童小说与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两类大的文学种类,发展至今已经分别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体形态,但是这两种文体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完善、再成熟。同样它们形成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文化观念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创作经验不断丰富,互相渗透与交融,形成了一类同时具有童话和儿童小说特点的作品,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夏洛的网》、《我的妈妈是精灵》等。西方学者称这类作品为Fantasy,中国从深受欧美儿童文学影响的日本汲取养料,基于日本学者的研究,于是产生了“幻想小说”等说法。近几十年,幻想小说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给儿童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考。相较于为这类儿童文学做出定义来说,从儿童小说与童话两种文体交织变异的可能原因来理解幻想小说的实质,及其蕴含的启示也是十分重要的。本篇论文笔者是围绕儿童小说与童话这两类文体相互渗透形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及其复杂性,讨论了幻想小说这一定义的利弊,以及文体变异结合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复杂性。第一章中谈到的是儿童小说与童话相互渗透的文学创作现象,这类新文学既区别于儿童小说,也不同于童话。第二章写的是中国本土基于西方研究对于这类文学作品的命名,以及这一命名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第三章则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讨论儿童小说与童话两种文体变异结合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写实性与非写实性的结合并不是突然发生,早在中国古代和西方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其次,儿童文学是在成人文学发展相对成熟后才脱离出来的,因此成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最后,促使这类新文学形成的时代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语中则是对本篇论文的总结以及对于这类文学作品背后意义的看法,现实与想象的交织早就出现了,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理解这类文学作品对童话的发展,肯定幻想小说的幻想力。

杨越明[2](2019)在《银皮书:2018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第一章 2018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概述》文中研究说明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产业竞争力理论中明确谈到这样一个观点:若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行业的内需市场过热,就会降低其拓展外需市场的动力。当中国电影的内需市场在2017—2018年依然以超过9%的增速向前奔跑,并且2018年度票房突破600亿元大关时,无论是电影制片企业还是电影投资企业,对于外需市场表现的好坏即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的高低的关注度都不高。

贺敏[3](2019)在《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小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小说”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所有小说形式,包括两类:一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已经出版的小说;二是由网民在电脑上完成创作,并进行网络首发与网络连载的原创小说。狭义的“网络小说”是指第二类,本文所指的也是这一类。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真正属于网络小说,要看其是否具备两个条件:体裁是否属于小说;在创作和传播中是否存在作者和读者的大量互动。得益于国际互联网的传入,网络小说在中国诞生。从事网络小说创作的文学爱好者日益增多,伴随着国内文学网站的相继成立,他们的创作阵地逐渐从论坛转入文学网站。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形成了“全球风景独好”的文化奇观。随着其海外传播规模日益扩大,国家和政府开始积极引导网络小说“走出去”,以阅文集团为代表的国内文学网站也开始自主输出网络小说。阅文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网络小说提供商,其网络小说的“走出去”业务最初以海外授权为主,后升级为以线上阅读为核心,集合版权“走出去”、平台“走出去”、模式“走出去”于一体。2005年左右,阅文集团的前身起点中文网开启了网络小说的输出之路。2014年,《盘龙》首次引起了英语世界读者对中国网络小说的兴趣,这标志着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在海外“异军突起”。随后,集团在全球大量授予网络小说的数字版权以及纸质书版权,并与Wuxiaworld建立版权合作关系。2017年5月,阅文集团上线起点国际网站,开启了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去”的“官方途径”。不久,起点国际推动了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创作模式和商业模式“走出去”。此外,阅文集团与韩国网络小说企业Munpia、中俄“黑科技”手机品牌YOTA、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合作,丰富了其网络小说的内容库,拓宽了国际营销的渠道。阅文集团成功走进海外,这给我国大众出版业带来了一些启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阅文集团存在着网络小说文本低质化、IP开发分散化、宣传渠道单一化、海外受众边缘化等问题,这阻碍了网络小说进一步“走进去”。应当从管理机制、内容运营、盈利模式以及营销策略四个方面解决上述难题:第一,政府、行业组织应加强顶层设计,阅文集团应优化内部管理,市场服务应得到完善;第二,阅文集团必须提供真正满足海外读者需求的网络小说,并着力提高网络小说文本的质量;第三,阅文集团可以建立灵活的收费模式,并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来获取经济效益;第四,阅文集团需要通过制定并落实品牌营销和场景营销的策略,提高其国际知名度。

陈跃文[4](2019)在《携程旅行APP中张家界旅游形象呈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NNIC《第43次统计报告》显示,携程旅行APP是旅游类APP下载量与用户量最多的旅游类APP,是提供票务、住宿、旅游产品以及分享游记的平台。平台信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为广大潜在游客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拟态环境,对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携程旅行客户端,按内容布局可分为酒店、票务出行、旅游以及其他增值业务四大板块。酒店与票务出行两大板块能反映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板块则全方位展示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通过酒店、票务和旅游三大板块的信息介绍,受众将对出行的目的城市有基础认知。在携程旅行APP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中,我们可以从酒店住宿、出行票务和旅游三大板块看出张家界旅游形象为“奇山之都,土家之城”以及具有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通过对携程旅行APP中用户生产的游记和评论文本进行“认知—情感”质化研究后,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重游意愿三个方面得出旅游者总体对张家界感知情感偏积极。旅游者认可景区内交通的便利高效,但对张家界旅游资源呈“疲惫审美”状态,同时认为张家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张家界旅游形象进一步优化,就APP平台而言,加强平台内容整合以及处理负面口碑,营造积极城市旅游形象两个方面着手。而就张家界自身旅游形象的提升可针对上述问题,可从深度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注重文化发掘,提升旅游衍生品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和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四条建议。

万祥春[5](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安娜[6](2017)在《明代时文阅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代是科举制度发展成熟的朝代,也是科目取士的鼎盛时期。时文又称制义、经义、制艺、八股文,作为科目取士的首场考试文体,是科举制度中最为重要的选士文体。明代科举制度赋予时文阅读不可替代的政治特殊性和社会地位,凡欲仕进则必读时文,时文成为明代大多数士子自幼便开始背诵研习的文体,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终其一生沉浸场屋的士子也不在少数。士子若想写得一手好时文则需要熟读四书五经,代圣人之语气、以经典之义理来阐释经典之蕴含。无论是阅读范围还是写作立场,时文都无疑是儒家经典于个人之理解和阐发。然而就是这样无论是内容还是视角都如此贴近经典的文体,却备受诟病。如顾炎武所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将时文之弊与焚书坑儒之害等同而视未免有些言重了。时文作为一种文体形式,实则与诗歌、古文、散文并无区别,都是一种文体表现形式,有着相对固定的写作方法和范式,唯一不同的是时文因科举制度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属性而与明代社会政治制度、出版经济发展、文学流派、士风嬗变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正如郭绍虞评价时文说:“我们假设于一个时代取其代表的文学……那么于明无宁取时文……明代文人,殆无不与时文发生关系。明代文学或文学批评,殆也无不直接、间接受着时文的影响。”以往史学界和文学界对于时文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体形式发展演变或功过是非等方面的探讨,但也多为带着先入为主的时文无益的观念来审视时文,而并未给予时文一个客观公正的看待。本文将西方阅读史理论引入明代时文研究之中,探求时文阅读在明代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与科举制度、出版文化、文学流派、文学形式、文风士习等方面产生的内在关联。那么,首先什么是阅读史呢?阅读史是研究人与阅读之间关系的历史,研究过去人阅读实践的历史,研究如何阅读文本。阅读的人群由少数发展到多数,阅读人群的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变革、科学技术改革、文化政策等息息相关。阅读史中所谓的阅读不完全等同于读书,阅读的对象远比读书的对象来得丰富。阅读针对的是文本,文本并不只表现为纸制形式,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口语、碑铭、图片、印刷、音乐等表现形式,乃至于电影、电视节目等声像资料,也可以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电子信息。阅读史是新文化史研究领域中较为受欢迎的实践史学。在众多的阅读史研究理论中,笔者以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提出的“交流循环”理论为切入点,着重探寻明代时文阅读的作者、读者、出版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明代时文阅读与社会制度、文化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纵观明代科举士子时文阅读发展历程,根据呈现的不同特点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初萌芽期、明中期的发展期、明末的鼎盛期。明初国体方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恢复阶段,取士采用多途并进的方式,科目取士在明初并未形成垄断局面,政府更加注重培养士子的综合素质,力图选拔综合性人才进入国家官僚体系。明初的时文出也主要以官方刊刻的《乡试录》、《会试录》以及《进士登科录》为主。坊刻和私刻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明代中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已然成为最主要的做官途径。如顾炎武言:“入仕之途虽不限出身,然非进士一科不能跻于贵显,于是宦游子弟攘臂而就功名。”时文的政治属性日渐突出,时文阅读群体不断扩大,阅读场所也不断增加,书院、文社都成为士子研习时文的重要地点。不仅如此,明代文学流派也与时文阅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明代时文大家都是各文学流派的领军人物,如前七子派的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边贡、王九思。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后七子派的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等,都是明代时文大家。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创作实践力求将时文写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明代中期的时文备受赞誉,如方苞云:“至正嘉作者,始能以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使题之义蕴隐显曲畅,为明文之盛。”纪昀亦言:“逮于正嘉,号为极盛。”时文阅读由明初的少数阅读发展到了有组织、有规模、有条规规范的群体阅读。明代中期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也为时文阅读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明代时文阅读活动中的读者、作者、出版商之间角色自由切换也成为显着的特点。时文阅读历经明清两代,其影响也深入到明清的代表文学——戏曲、小说之中。明清戏曲、小说在创作形式和题材内容方面都深受时文阅读的影响,文人亦会将自己的时文研习经历、理想抱负、真实感受融入到戏曲、小说的创作之中。时文阅读的捷第功用无疑是成功的,晚明科举教育基本呈现“以制义攻制义”的阅读模式,尤其是时文阅读群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时文阅读也被披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复社的影响力深入官僚阶层,不仅操选民间时文刊本的价值取向,甚至通过荐举等方式提前拟定中式名单。然而晚明科举之弊的严重程度实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时文阅读的发展,科场作弊、士风日下都在客观上说明士子逐渐趋向脱离时文阅读而直接进入仕途,当然这也与当时时文阅读话语权下移到民间有着重要关联。

黄娟[7](2017)在《民国潮州农业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国时期,时局动荡,战事纷扰,内忧与外患频仍,地方志的编修工作时续时断。不过,由于各地学者的多方努力和民国政府的倡导,曾编纂出1500余种方志,其中饶宗颐编撰的《潮州志》包含着大量的潮州地区有关农史资料内容,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饶宗颐编撰的《潮州志》为考察对象,以民国时期为时间段,充分利用和挖掘该《潮州志》农史资料,并结合潮州地区地方志、民国广东潮汕地区农业资源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各种农业资源调查报告书,从农林牧副渔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分析,对民国时期广东潮州地区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变迁历史做出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和科学的研究,力图勾勒出民国年间潮州地区农业发展的状况、脉络及地域特色,加深人们对民国时期广东潮州地区地方农史资料内容与价值的认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民国年间,潮州农业生产在缓慢地向前推进,土地开发、粮食生产、林业和渔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特色。受近代资本市场的刺激,出现了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一批带有现代农业企业性质的公司开始涌现,但没有形成规模,随着汕头开埠,潮州商业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尽管如此,由于民国期间外患内战频繁,地方经济利益屈从于国家利益,加上封建势力依旧强大,灾祸频仍,严重地干扰了潮州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经济陷于枯竭,农民生活贫困,因此农业经济大发展和农业环境大动荡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当时潮州农业的基本特征。分析民国时期潮州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对进一步探讨地方社会的农业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对当前“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周婧[8](2017)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华语青春电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春电影作为中国当下电影产业的重要电影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青春电影相对稳定的类型范式。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影产业的不断演进,青春电影也逐渐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青春自省发展为以“青春怀旧”为叙事情怀,杂糅进爱情、都市、浪漫、喜剧、犯罪等元素的多元化电影类型。青春电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之一,并透过私人化的“青春”这一历时性过程透视中国现代社会宏大的历史背景,将历史微缩于个人记忆中,创作出带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电影。本文以青春电影为研究主体,梳理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青春电影在类型生产、类型叙事方面的特征,并进而从美学、文化角度解读青春电影的内涵与主旨,剖析青春电影的历史与现状,探讨青春电影这一电影类型形成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青春电影,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引发了研究者对其类型形成的探索。青春电影主要指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精神困惑、生理及心理变化,以及青春主体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的情感经历,围绕其在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种种事件为叙事内容和题材的电影。世界青春电影自电影产生之初发轫,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显着的类型特征:从青春影像的崛起到冷遇沉寂后的勃发,从个人化的经验投射到多元化的创作转向,经过百年的发展成为世界部分国家与地区的重要电影类型。华语青春电影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经历了理想主义青春时代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走向成熟,并在二十一世纪后出现类型的转向,逐渐由小众化、自传式的青春记录走向大众化、商业娱乐化的青春狂欢。虽然青春元素在华语电影中早已有之,但以青春题材和故事作为主体叙事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华语青春电影在类型叙事上形成了稳定的特征,在叙事母题方面,华语青春电影中以青春主体混乱的爱与迷失的性之间的冲突展现其在成长时期对爱与性的困惑;同时,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与逃避使青春主体形成了既渴望成长获得成人资格又拒绝成长惧怕长大的内心迷茫;青春电影中也通过暴力与死亡展现青春世界的残酷与无序,在母题表达上表现出犹疑与矛盾的特征。在人物塑造方面,华语青春电影以青春主体、长者形象、“过客”形象三个群体构设人物图谱,青春主体的叛逆、迷茫与边缘化往往由“不在场”的母亲与“不称职”的父亲造成,家庭的破碎造成成长的歧路。教练、明星甚至偶遇的陌生人都可能成为青春主体的精神导师,引领青春主体走向成长。在影像叙事方面,以现实记录影像、残酷青春影像、浪漫怀旧影像、清新明丽影像演绎不同风格的青春电影,将青春世界以多重视角呈现于观众;在叙事结构方面,华语青春电影往往一反经典好莱坞叙事方式,运用反经典叙事、旅程式叙事、散文式叙事和回忆叙事的方式讲述青春故事,以呈现出青春里复杂而敏感的情感维度。华语青春电影通过空间生产建构地域文化身份,青春主体的家庭空间是破碎与复杂的,家庭的残缺与破败、父母亲人的缺席与出走透视出独特的时代症候;而校园空间往往意味着规则与束缚,成为青春主体企图逃离与越轨的场域;相对而言,公共空间恰成为其活动与生活的主场,尽管放纵与游荡其中的青春主体仍感到迷茫,无法得到最终的救赎;村镇与都市是青春主体主要的生存空间,逐渐世俗化的乡村已不再具有曾经的诗意,落后与破败成为青春主体的禁锢空间,都市与城镇的现代化使青春主体迷失其中,成为堕落与放纵的乐园。除此之外,火车、游轮、高楼、四合院成为地域文化身份的符码,以青春世界的镜中之像管窥自我的地域文化身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青春电影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以青春为入口透视现实图景,以现实主义立场运用写实主义美学观念书写青春,青春故事背后演绎出的是对现实的强烈观照;同时,以青春为镜像通过青春主体的漂泊与“异化”表现出现代主义中对存在与价值的强烈追求。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青春电影,同样以青春的名义阐释了新时代青春消费主义的特征,并在影片中呈现出拼贴、碎片化、复制性以及对权威与意义的消解。“青春”不仅仅是人生中独特的成长阶段,同时,以青春为契机,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叩问。随着时代的更迭,青春电影演绎出不同的美学色彩与思想内涵。作为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电影必然带有强烈的青年亚文化色彩,然而,华语青春电影为西方文化理论中的青年亚文化找到了本土化的表达路径,青春电影本身成为表达越轨者思想的有力武器,成为青年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抗阵地,尽管结果无可避免地被强大的消费文化收编,但以影像维度表达青年文化的表征,仍将居于边缘地位的青年亚文化拉入到大众视野,完成了对青年文化的本土化表述。同时,女性亚文化也在青春电影中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呈现,关注青春时期女性自我的发现与建构,阐释青春女性在情感的坚守中完成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蜕变。华语青春电影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文化属性与电影类型特征,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在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中,如何保持受众对其的新鲜度与认同感,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如何在情感维度上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吸引力将成为华语青春电影未来将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青春电影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解读了青春电影类型形成的规律及其美学、文化属性。青春世界的绚烂与丰富,青春在每个人成长中的独特性决定了青春电影必将作为华语地区重要的电影类型持续发展下去,继续讲述不同时代的青春记忆。

阴雅婷[9](2017)在《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文中指出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知名品牌早已成为国家文化的代名词,如苹果、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士尼等,不仅在美国本地,而且在全球各地源源不断地以各种品牌传播形式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这些世界级品牌通过青春流行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铸造表现自我,并通过对外传播品牌精神文化,尝试着在这个多元化而又和谐的世界中构建一种国际性的、友好的资本主义乌托邦视野,其完整、成熟的品牌象征性符码已经等同于文化本身。反观中国本土企业,绝大多数一直以来都缺乏品牌文化意识,未能重视品牌文化传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从1978年至2015年,中国本土品牌文化的传播过程并非是直线式的、跳跃式的,新的发展阶段也不是完全取代之前的发展阶段,而是在某个过渡时期,前后两个阶段互相交错、重叠,并继续在共存并进中此消彼长,最终表现为今天的品牌资产文化呈现、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虽然中国品牌的核心理念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由不尽相同的文化价值主导,但在同一个时期,上一时期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价值并不会消失,而是与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价值交融化合、共存并进,共同丰富并影响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虽然中国当代企业的品牌文化在广告的表现和传播中,于不同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但是,即使是同一阶段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传播也受到多种广告事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媒体、文化等多重因素与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凸显出该阶段的品牌文化传播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显着特征。本论文从广告的内容表现与传播、广告的消费文化表现、广告的艺术审美表现三个角度,观察1978年~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考察品牌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促使中国企业反思自身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国际化道路。经过梳理发现,20世纪80年代,外商品牌的涌入唤醒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中国本土品牌文化整体上处于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阶段;20世纪90年代,虽然过度的商业化、功利化追求,使相当多的本土企业一度忽视了品牌理念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逐渐进入到品牌附加价值文化的传播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资产问题,逐步意识到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重要地位,于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进一步迈向品牌资产文化呈现,以及数字化媒体环境下的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整体上看,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传播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和美学化的特征和趋势,企业和消费者的品牌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唐湘[10](2014)在《女性主义与创伤叙事 ——虹影长篇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虹影是一名坚守女性主义阵地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创伤的视角解读时代的巨大变革,用“站在边缘上”的立场进入历史并把握现代。通过自传小说《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中小虹影和母亲两个典型边缘人物的塑造,虹影迈向了跨越创伤、自我忏悔的道路。但忏悔并不是女性视野的终点,十部长篇小说体现了虹影女性创伤叙事的发展脉络和趋向:革命与战争——创伤与饥饿——忏悔与尊严——身体与“他者”——“河母”与包容。在“河母”藏污纳垢又滋孕万物的包容性中,女性的尊严、爱与希望显现出宝贵的意义,并且向“他者”敞开了自我的空间。身体的“多名性”、性爱“反驱离”立场、“恶之花”的审“美”重建等是从虹影小说文本中寻找到的新颖价值所在。虹影所描写和代表着的女性边缘人,在经过“中间地带”的调和与妥协后,将以身处夹缝然而思想驰骋的“隙缝人”的身份走向未来。

二、“海王”龙虾畅销欧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王”龙虾畅销欧美(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儿童小说与童话的变异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儿童小说与童话文体间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现实与想象的交织
    第一节 一种新的文学现象
    第二节 与儿童小说和童话的联系
        一 人物形象
        二 故事情节
        三 环境背景
第二章 幻想小说:儿童小说与童话的交织
    第一节 幻想小说命名的提出
    第二节 幻想小说命名的合理性
        一 张扬了幻想精神
        二 发展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第三节 幻想小说命名潜在的问题
        一 割断了“源”与“流”
        二 夸大了形式的重要性
        三 模糊了幻想的内涵
第三章 儿童小说与童话交织的复杂性
    第一节 古代早有的雏形
    第二节 成人文学的资源
    第三节 时代声音的呼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现状
    第一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版权的“走出去”
        一、原始版权“走出去”
        二、改编版权“走出去”
    第二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平台的“走出去”
        一、阅文集团的海外平台
        二、阅文集团的合作平台
    第三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模式的“走出去”
        一、创作模式“走出去”
        二、商业模式“走出去”
第二章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成功“走出去”的原因
    第一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外部机遇
        一、技术的便捷开放
        二、出版“走出去”的政策
        三、利益相关单位的支持
        四、良好的版权环境
    第二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内部保障
        一、内外资金的支持
        二、高效的编辑传播
        三、全球本土化的文本
第三章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文本低质化
        一、原着价值含量偏低
        二、译本翻译质量不高
    第二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IP开发分散化
        一、缺乏联动开发
        二、忽视多形态开发
        三、海外传播力度偏小
    第三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宣传渠道单一化
        一、线下宣传互动弱
        二、线上宣传平台少
    第四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海外受众边缘化
        一、女性读者偏少
        二、读者范围较窄
        三、经济地位低的读者减少
第四章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管理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
        二、优化自身管理
        三、完善市场服务
    第二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内容策略
        一、增加精准化的作品
        二、提供高质化的文本
    第三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盈利策略
        一、收费机制灵活化
        二、盈利产品多样化
    第四节 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的营销策略
        一、品牌形象全球化
        二、营销场景融合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携程旅行APP中张家界旅游形象呈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携程旅行APP塑造旅游地“拟态环境”
    2.1 携程旅行APP的内容布局及板块呈现情况
        2.1.1 酒店、出行票务板块——城市基础建设硬实力展示
        2.1.2 旅游板块——旅游地形象展示
        2.1.3 其它增值服务
    2.2 携程旅行APP传播模式
    2.3 携程旅行APP的呈现形式
        2.3.1 图片:视觉再现
        2.3.2 游记文字:旅游地形象具象呈现
        2.3.3 视频音频:形象的感官塑造
    2.4 携程旅行APP塑造的旅游形象
        2.4.1 拟态环境
        2.4.2 携程旅行APP中的张家界旅游拟态环境
第3 章携程旅行APP供应商中张家界旅游形象呈现
    3.1 张家界概述
        3.1.1 城市综合概况
        3.1.2 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现状
        3.1.3 张家界旅游形象现状
    3.2 酒店板块——张家界多元化住宿环境
    3.3 出行票务板块——张家界交通便利及景区特殊风景线
    3.4 旅游板块——展现张家界全景
        3.4.1 旅行社——呈现城市景观
        3.4.2 旅游推广攻略——张家界“最惊险的城市”
        3.4.3 “美食林”——生态张家界
    3.5 小结
第4章 携程旅行APP中 UGC张家界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4.1 携程旅行客户端UGC概念界定及旅游形象感知模型
        4.1.1 携程旅行客户端UGC概念界定
        4.1.2 旅游形象感知模型
    4.2 样本选择及处理
        4.2.1 样本选择
        4.2.2 样本处理
        4.2.3 信度分析
    4.3 张家界旅游形象感知分析与讨论
        4.3.1 游客基本特征
        4.3.2 张家界认知形象分析
        4.3.3 张家界市总体形象感知和重游意向质性分析
    4.5 张家界旅游形象感知结论
第5章 提升张家界旅游形象的建议
    5.1 张家界在携程旅行中的旅游形象
    5.2 关于携程旅行APP的建议
        5.2.1 加强平台内容整合
        5.2.2 积极处理负面口碑,营造积极形象
    5.3 提升张家界旅游形象的建议
        5.3.1 深度开发新型旅游产品
        5.3.2 注重文化发掘,提升旅游衍生品附加值
        5.3.3 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5.3.4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5)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四、安全类型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一、安全观的含义
        二、安全观的类型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四、和谐海洋思想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明代时文阅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阅读史研究背景
    二、明代时文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视角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代时文阅读发展演变
    第一节 从经典到试录程文:明前期时文阅读的萌发
    第二节 “非举业不览”:明中后期时文阅读的普及化与群体化
        一、时文阅读的普及化
        二、时文阅读的群体化
    第三节 科举竞争与商业出版:明代时文阅读的时代需求与文本基础
        一、日趋激烈的科举竞争
        二、拟题之风的盛行
        三、时文的商业出版
        四、时文的私刻出版
第二章 明代时文阅读中的作者、读者与出版者
    第一节 阅读的作家
        一、为应试而写作
        二、书坊与科举士子的双向需求
        三、为指导子弟研习时文而写作
    第二节 书写的读者
        一、以仕进为目的的阅读
        二、时文序撰写之风的盛行
    第三节 重要的推动者——出版商
第三章 明代时文群体阅读
    第一节 学校与时文阅读
    第二节 书院与时文阅读
        一、书院科举职能的承接
        二、书院时文阅读活动的特点
    第三节 文社与时文阅读
        一、松散的结社与时文阅读
        二、时文阅读的规模化发展
第四章 时文阅读与明代文学流派
    第一节 前七子派时文创作实践活动
        一、前七子派时文复古创作的政治背景
        二、前七子派时文复古的文学背景
        三、前七子派时文创作实践
    第二节 唐宋派的时文创作主张与实践
        一、对“时文载道”的肯定及“文道合一”的倡导
        二、取法唐宋上溯史汉六经
        三、对时文创作过程中“法”的探索
        四、对时文与圣学同一性的认同
    第三节 后七子派时文创作实践
        一、后七子派时文复古运动的政治环境
        二、后七子派时文创作倡导
第五章 时文阅读对明清戏曲、小说的影响
    第一节 时文阅读对戏曲的影响
        一、以“代言”为切入点发挥戏曲的儒教功用
        二、以戏曲之“形”行议论说理之“实”
        三、时文写作布局与戏曲创作的互文
        四、“填词”与“曲调”的离散
        五、时文阅读与戏曲的交互影响
        六、讽喻现实——时文与戏曲的融通
    第二节 时文阅读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一、骈偶对应模式对小说的影响
        二、“破题”之法对小说的影响
        三、以经历入写作——时文阅读对明清小说题材的丰富
第六章 时文阅读与晚明社会
    第一节 时文阅读与晚明科举
        一、时文阅读与科举之弊
        二、时文阅读与文题嬗变
    第二节 时文阅读与晚明出版
        一、晚明出版管理的失效
        二、时文阅读话语权的下移
    第三节 时文阅读与晚明士风
        一、时文阅读选择与士风
        二、时文阅读功能的弱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民国潮州农业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学术回顾
    1.3 研究可行性及一般程序
    1.4 饶本《潮州志》农史资料编纂体例创新和发展
2 农业环境和农地制度
    2.1 农业环境
        2.1.1 地貌和气候
        2.1.2 地质土壤和水文
        2.1.3 森林植被及其破坏
    2.2 耕地面积和农地制度
        2.2.1 耕地面积
        2.2.2 所有制
        2.2.3 租佃制度
        2.2.4 纳租种类和数量
    2.3 本章小结
3 作物栽培
    3.1 粮食作物
        3.1.1 总体情况
        3.1.2 水稻
        3.1.3 甘薯和小麦
    3.2 园艺作物
        3.2.1 蔬菜和果树作物
        3.2.2 油料和糖料作物
        3.2.3 纤维作物和花卉栽培
    3.3 病虫害
    3.4 本章小结
4 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4.1 渔业资源
    4.2 海洋捕捞和咸水养殖
        4.2.1 海洋捕捞
        4.2.2 咸水养殖
    4.3 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
        4.3.1 淡水捕捞
        4.3.2 淡水养殖
    4.4 水产制造业
    4.5 各县渔业概述
        4.5.1 饶平县
        4.5.2 南澳县
        4.5.3 澄海县
        4.5.4 汕头市
        4.5.5 潮阳县
        4.5.6 惠来县
    4.6 日本侵略对潮州渔业的破坏
    4.7 本章小结
5 农村其他生业和农民生活
    5.1 其他生业
        5.1.1 畜养业
        5.1.2 农产品加工类
    5.2 农民生活
        5.2.1 一般农民的生活
        5.2.2 渔民生活
    5.3 本章小结
6 民国潮州农业的转型
    6.1 现代经营和现代技术的兴起
        6.1.1 粮食作物种植的新变化
        6.1.2 经济作物种植的现代化
        6.1.3 现代林地行政的兴起
        6.1.4 畜养业的转变
    6.2 现代农业组织的诞生与成长
        6.2.1 建立了专业化管理机构
        6.2.2 成立了农会组织
        6.2.3 出现了一批带有现代农业企业性质的公司
        6.2.4 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6.3 本章小结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华语青春电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文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概念界定
        1、作为一种电影类型的青春电影
        2、青春电影与青年电影
        3、青春电影与励志电影
        4、青春电影与成长电影
        5、青春电影概念辨析
第一章 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世界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
        一、青春电影的发轫:青春影像的崛起(1900——1933)
        二、青春电影的回归:冷遇沉寂后的勃发(1934——1970)
        三、青春电影的发展:个人化经验的投射(1971-1990)
        四、青春电影的成熟:多元表述的转向(1990至今)
    第二节 华语青春电影的类型生产
        一、类型萌芽:历史洪流下的青春表述(1930年代——1940年代)
        二、类型发展:理想主义青春时代(1950年代——1980年代)
        三、类型成熟(1990年代):困惑与反抗
        四、类型转向(21世纪后):怀旧与狂欢
第二章 华语青春电影的类型叙事
    第一节 华语青春电影的叙事母题
        一、混乱的爱与迷失的性
        二、渴求成长与拒绝成长
        三、青春暴力与死亡仪式
    第二节 华语青春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一、青春成长中的主体形象
        二、青春世界中的长者形象
        三、青春成长路上的“过客”群像
    第三节 华语青春电影的影像叙事
        一、青春中的现实记录式影像
        二、暴力下的残酷青春影像
        三、创伤里的浪漫怀旧影像
        四、青葱岁月里的“小清新”
    第四节 华语青春电影的类型叙事模式
        一、华语青春的反经典叙事模式
        二、成长中的旅程式叙事模式
        三、淡化离合的散文式叙事
        四、多视角下的回忆叙事
第三章 华语青春电影的空间生产及地域文化身份
    第一节 华语青春电影的空间生产
        一、家庭空间——残缺与出走
        二、校园空间——压抑与越轨
        三、公共空间——游荡与流浪
        四、生存空间——村镇与都市
    第二节 华语青春电影的地域文化身份建构
        一、个人化青春记忆的景观意象
        二、群体性青春怀旧的镜中之像
第四章 时代青春的美学追求及自我价值追寻
    第一节 以青春为入口的现实主义观照
        一、青春背后的现实图景
        二、写实主义美学观念的青春书写
    第二节 以青春为镜像的现代主义追求
        一、青春的漂泊与“异化”
        二、对存在与价值的追寻
    第三节 以青春为名义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一、新时代的青春消费主义
        二、记忆拼贴与碎片化解构
        三、复制青春与青春复制
        四、对权威与意义的消解
第五章 华语青春电影中的亚文化表达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的本土化视野
        一、华语青春电影与青年亚文化
        二、讲述的权力背后——越轨者的思想
        三、影像维度的背后——抵抗仪式与“自恋式”表演
    第二节 女性文化的青春再现
        一、多元化的青春女性影像
        二、青春里女性的自我发现与建构
        三、成长中女性情感的坚守与蜕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9)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相关研究
        一、相关理论
        二、相关研究
    第三节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历史分期
        三、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一、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品牌的文化本质
    第一节 品牌与文化
        一、品牌的文化内涵
        二、品牌是商品的文化符号
        三、品牌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
        四、品牌文化资本对经济资本的还原
    第二节 品牌文化的"无意识"自然发展
        一、品牌符号的文化雏形
        二、品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商业广告的恢复
        三、本土品牌文化的"无意识"生长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下的品牌符号文化孕育
    第一节 品牌符号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调整与社会变化
        二、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思潮
    第二节 品牌符号文化的构建与传播
        一、企业初具品牌符号文化意识
        二、品牌符号文化保护意识不足
        三、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
        四、CI——系统化的品牌形象文化战略
        五、品牌文化传播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品牌审美消费文化的萌发
        一、品牌符号文化的传统艺术性
        二、广告视觉文化符号揭起品牌之路
        三、品牌文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化
    第四节 感性诉求:品牌文化的情感构建
        一、品牌文化物质层面的情感构筑
        二、品牌理念文化的感性诉求
第三章 名牌战略下的品牌理念文化匮乏
    第一节 新时期的名牌战略
        一、名牌战略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政府推动下的"名牌工程"
    第二节 名牌战略下品牌文化的空心化传播
        一、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的缺失
        二、企业的品牌理念意识淡薄
        三、品牌文化的规范化传播
    第三节 本土品牌广告中初现的理念文化
        一、传承民族文化——食品饮料类广告
        二、传播现代品牌理念——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类广告
        三、以情感文化定位——家用电器类广告
        四、突出品牌物质文化——交通品类广告
        五、以理性文化诉求实现差异化——药品及保健品类广告
        六、传导新型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形象类广告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下的品牌附加价值文化凸显
    第一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品牌文化传播
        一、消费者品牌文化意识增强
        二、品牌附加价值文化的"攻心战"
    第二节 品牌附加值文化中的消费主义色彩
        一、消费主义文化的品牌传播
        二、品牌中的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第三节 品牌文化定位实现品牌差异化
        一、从"心"出发的品牌文化定位
        二、品牌文化定位的价值诉求
    第四节 品牌文化传播的窄化与扭曲
        一、广告文化表现的"双重扭曲"
        二、品牌文化传播的民族精神与平民意识
        三、广告生产的身体文化符号
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下的品牌资产文化呈现
    第一节 品牌资产文化的建构
        一、顾客资产驱动品牌资产
        二、由浅入深的品牌资产文化建构
    第二节 品牌资产文化的传播
        一、品牌资产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二、品牌资产文化的复合式呈现
    第三节 广告文化价值观体现品牌资产文化
        一、广告价值诉求体现品牌理念
        二、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外商与本土品牌广告中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观比较
        四、中国本土品牌资产文化日趋多元化
第六章 数字化时代下的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 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文化多元化传播
        一、品牌事件导入品牌认知
        二、品牌体验构建品牌文化
        三、病毒式营销传播品牌文化
        四、整合品牌传播提升品牌价值
        五、品牌忠诚:品牌资产文化的核心与体现
    第二节 品牌审美文化的数字化协同共建
        一、广告审美提升品牌传播效果
        二、企业与消费者协同共建审美理想
        三、消费者积极的品牌态度驱动品牌忠诚
    第三节 品牌文化传播场域中的多元权力关系
        一、经济力量对"品牌文化传播"的构筑
        二、大众媒体对"品牌文化"的广泛传播
        三、政策法规对"品牌文化传播"的规范
        四、西方消费文化对"品牌文化传播"的推动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
        二、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影响因素与特征
        三、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实现
        四、品牌文化传播的战略启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女性主义与创伤叙事 ——虹影长篇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三、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革命与创伤:虹影女性主义叙事
    第一节 革命之伤:女性主体与革命创伤
        一、革命、创伤与文学
        二、“三父六命”
        三、带着创伤在历史中飞翔
    第二节 饥饿的女儿:为什么写饥饿
        一、饥饿与文学
        二、饥饿的力量:情感的“类饥饿”
        三、饥饿与背叛: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三节 革命与女性命运
        一、站在革命边缘的女性
        二、自审态度与女性命运
        三、“肉体勒索”与女性自我认同
第二章 身体与母亲:万物的源头与指归
    第一节 身体:虹影小说的核心
        一、“身”在东西方哲学中的流变
        二、虹影对“身”的肉体凝视
        三、虹影对“身”的“他者”想象
    第二节 意象:内外意象的交融
        一、外在显现:意象链之一
        二、内在线索:意象链之二
    第三节 “河母”:包容万物的生死
        一、江河的滋养,母亲的子宫
        二、江河的多变,母亲的包容
    第四节 包容的反思:从“罪己”到进入“他者”
第三章 审“美”重建与恶之花
    第一节 女性主体与审丑
        一、审美的传统及其颠覆
        二、女性作家与“丑”的自审
        三、虹影小说中的审丑文本呈现
    第二节 女性“丑”的审“美”重建
        一、虹影女性主义审丑的性别意义
        二、男权讽喻与文化祛魅
        三、虹影的性爱“反驱离”表达
    第三节 恶之花:创伤女性的“丑”之再变异
        一、恶魔性因素与文学研究
        二、恶之花:虹影的女性主体意识与恶魔性因素
        三、恶之花的“丑”之再变异
结论:“中间地带”与“隙缝人”
    一、承上
    二、启下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虹影简介及主要创作年表、所获奖项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海王”龙虾畅销欧美(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儿童小说与童话的变异结合[D]. 邓蕾.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银皮书:2018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第一章 2018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概述[A]. 杨越明. 银皮书:2018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2019
  • [3]阅文集团网络小说“走出去”研究[D]. 贺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携程旅行APP中张家界旅游形象呈现研究[D]. 陈跃文. 湖南大学, 2019(06)
  • [5]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6]明代时文阅读研究[D]. 安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6)
  • [7]民国潮州农业史研究[D]. 黄娟.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华语青春电影研究[D]. 周婧.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6)
  • [9]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D]. 阴雅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10]女性主义与创伤叙事 ——虹影长篇小说研究[D]. 唐湘.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海王”龙虾畅销欧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