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一、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宗学,孙舒,凌俐[1](2003)在《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制具有治疗皮肤局部蕈样肉芽肿 (MF)的外用化疗制剂 ,建立测定主药环磷酰胺含量的方法。方法 制备复方环磷酰胺软膏剂 ,建立质量标准。进行稳定性试验、刺激性试验。结果 质量标准可行 ,平均回收率 99.36 %。本制剂性质稳定 ,无刺激性。结论 本品处方工艺合理 ,质量稳定 ,是早期蕈样肉芽肿局部化疗的有效制剂。

初秋博[2](2020)在《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促造血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贞芪扶正颗粒(ZQFZ)是以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将现代医学中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与传统的扶正祛邪相结合而成的复方方剂,其主要组分为黄芪和女贞子。贞芪扶正的方子在中国已经使用了数千年,并在辅助疗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中应用黄芪补气,女贞子滋阴补肾,通过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保护机体骨髓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虚损,可以配合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使用以促进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从而纠正患者的气虚证候,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国内外对于ZQFZ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化学成分分析、免疫调节功效与协同抗肿瘤活性的临床研究,而有关ZQFZ参与免疫调节提升造血功能活性和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以ZQFZ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代表性成分,初步探究其对健康小鼠的影响,再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模型探究ZQFZ的免疫调节、造血提升和抗结直肠癌作用,初步阐明ZQFZ对化疗损伤小鼠免疫、造血系统功能修复以及对结直肠癌小鼠免疫系统修复起到抗肿瘤作用的主要分子学机制,得到以下结论:ZQFZ中含有红景天苷3.948 mg/g、毛蕊异黄酮苷0.145 mg/g、女贞苷0.179mg/g、芒柄花苷0.032 mg/g、槲皮素0.071 mg/g和芒柄花素0.027 mg/g。本论文首先考察了ZQFZ对健康小鼠的影响。ZQFZ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的体重、脏器(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指数、小鼠动物行为学指标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揭示ZQFZ对健康小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ZQFZ对健康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组织切片结果和自主活动实验无明显影响,ZQFZ可以提高小鼠耐力跑、转棒和力竭游泳的时间,显着降低健康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ROS)的含量,起到抗氧化、抗疲劳的作用。表明ZQFZ有抗氧化、抗疲劳活性,而且对健康小鼠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ZQFZ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论文考察了ZQFZ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小鼠在经过ZQFZ灌胃治疗4周后,通过对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脾脏和胸腺)、NK细胞杀伤活性以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的检测,揭示ZQFZ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ZQFZ治疗4周后,小鼠的体重、脾脏与肝脏指数均得到了显着的回升,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此外,ZQFZ还可以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 G)、Ig A、Ig M、白介素2(IL-2)、IL-6、IL-10和干扰素(IFN)-α的合成,并且抑制IL1-β的表达。病理切片证实ZQFZ减轻了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内多核巨细胞现象,表明ZQFZ能够有效缓解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可能与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调节作用有关,提示ZQFZ可能具有调节造血功能和抗肿瘤活性。为探究ZQFZ对于造血功能的调控作用,我们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利用XTT法与流式细胞术考察ZQFZ对两种造血细胞(K562细胞和CHRF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联苯胺染色考察ZQFZ对K562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ZQFZ能够促进K562和CHRF细胞的细胞活力并对两种细胞的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ZQFZ无明显的细胞毒性,ZQFZ可以增强K562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能够上调K562和CHRF细胞中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磷酸化p90核糖体S6激酶(P-RSK1p90)、ETS转录因子(ELK1)和c-Myc的表达,提示ZQFZ可能通过上调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之后,我们在体内建立了由CTX诱导的骨髓抑制小鼠模型,探究ZQFZ能否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揭示ZQFZ重建骨髓造血功能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经ZQFZ治疗4周后,骨髓抑制小鼠体重与脏器指数明显恢复,脏器(肝脏和脾脏)肿胀情况得以缓解,外周血血象中淋巴细胞(LY)、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GB)和中性粒细胞(NE)显着升高,单核细胞百分率(MO)降低。此外,ZQFZ能够改善骨髓抑制小鼠受损的骨髓内形态结构,缓解脾脏多核巨细胞增多和肝脏炎性浸润现象,显着促进骨髓细胞中B淋巴细胞生成并提高幼稚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ZQFZ对造血功能的调控可能与其免疫调节活性有关。结合抗体芯片、ELISA检测结果与western-blot实验结果,结果显示,ZQFZ能够显着提高血清和脾脏中IL-2和IL-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表达水平,抑制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5和重组人趋化因子CCL3(MIP-1α)的分泌,同时抑制骨髓抑制小鼠脾脏中ROS表达,显着上调了小鼠脾脏中M-CS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SOD-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转录因子2(Nrf2)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B(P-NF-κB)的蛋白表达丰度,在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NCs)中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ZQFZ显着下调了P-p38的蛋白表达丰度,上调了SOD1、SOD2、HO-1、Nrf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磷酸化IκB激酶α+β(PIKKα+β)和P-NF-κB的蛋白表达丰度,而且P-RSK1p90、ELK1、c-Myc、Nrf2、P-NF-κB和M-CSF的蛋白表达丰度在加入Nrf2-si RNA的K562细胞中被显着上调,证明Nrf2/NF-κB信号通路上调M-CSF水平的途径可能是ZQFZ促进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主要分子学机制。我们建立了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探究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抑制活性的影响,揭示ZQFZ抗结直肠癌活性的机制。结果表明,经ZQFZ灌胃给药8周后,结直肠癌小鼠的体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着回升,结直肠重量与长度比显着下降,结直肠中肿瘤形成数量减少。此外ZQFZ促进结直肠癌小鼠血象中白细胞(WBC)、LY和粒细胞(GR)水平提升、NK细胞增殖和CD3+CD28+双阳细胞生成,修复受损的脾脏形态,减轻肝脏中空泡变形,减轻肺脏与结直肠的炎性浸润现象,并能够恢复结直肠中腺体结构。ZQFZ能够显着提高结直肠癌小鼠血清和结直肠中IL-2、IL-12、TNF-α和IFN-γ水平,进一步证实,ZQFZ可能通过调节免疫体系功能达到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总之,以上实验研究表明:(1)ZQFZ对健康小鼠的抗疲劳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因子的淋巴细胞调节有关;(3)ZQFZ对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NF-κB信号转导通路提高M-CSF的表达有关;(4)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的抗肿瘤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ZQFZ免疫调节活性有关。本课题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促进ZQFZ的开发与推广,也将为开发能够缓解由长期化疗导致的免疫抑制及骨髓抑制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思路。

周水涵[3](2020)在《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72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名患者使用白黄苦参洗剂外洗,对照组36名患者使用2%酮康唑洗剂外洗,两组均予以“除湿降脂汤”作为基础内服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治疗后皮损及症状的改变,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并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组内对比,患者红斑丘疹、鳞屑、皮损面积、瘙痒、脱发、皮脂溢出、焦虑抑郁量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的总积分较前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瘙痒、皮脂溢出、脱发症状上第4周进行组间对比,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上述单项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82%,试验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4、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12%,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相当(P>0.05);试验组愈显率81.25%,对照组愈显率46.8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白黄苦参洗剂外洗与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均疗效确切,疗效相当。2、白黄苦参洗剂外洗在改善头部皮脂溢出、瘙痒、脱发症状上疗效优于2%酮康唑洗剂,且无不良反应。

闵春艳[4](2019)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将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了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UPLC-Q-TOF-MS/MS液质联用杂质分析方法、抗菌乳膏可疑非法添加活性成分的UPLC-QQQ-MS/MS(MRM)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掺伪小活络丸中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以及菊花药材硫磺熏蒸标志物的UPLC-Q-TOF-MS/MS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分别实现了对这些药品的杂质分析、掺伪成分检查、毒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硫磺熏蒸标志物的成分分析,为产品的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加强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原辅料质控、清洁验证、加工炮制、生产控制等工艺环节的质量控制,实现药品生产的批间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方法: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进行杂质分析,获得杂质的保留时间、一级质谱信息,对USP42收载的已知杂质进行鉴定;对USP42未收载的杂质,且质谱响应较高的未知杂质,通过获取的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信息进行质谱解析和结构推断。结合头孢吡肟对照品氧化降解、酸降解、碱降解、高温破坏试验,得到各种降解产物,对杂质的形成进行初步分析。建立UPLC-QQQ-MS/MS(MRM)内标法检测某抗菌乳膏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采用UPLC-Q-TOF-MS/MS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小活络丸中掺伪药材的特征化学组分,建立小活络丸中芍药苷的HPLC-PDA检查方法,并配套质谱确证方法;建立UPLC-QQQ-MS/MS(MRM)外标法考察小活络丸药材掺伪对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影响。采用UPLC-Q-TOF-MS/MS液质联用技术考察硫磺熏蒸工艺对菊花药效组分的影响。结果: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供试品中检出杂质A、C、E三个已知杂质。同时,检出10个质谱响应信号较强的未知杂质。3个未知杂质为头孢吡肟同分异构体杂质,推断为头孢吡肟Δ3双键位置异构体和头孢吡肟(6-H,7-H)差向异构体,分子式为C19H24N6O5S2。3个未知杂质为头孢吡肟C2脱羧异构体,推导分子式为C18H24N6O3S2。1个未知杂质为文献命名为(2RS)-2[[(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乙酰氨基]-甲基]-1,2,5,7-四氢-7-氧-4H-呋喃并[3,4-d][1,3]噻嗪的m/z 370.0641的化合物,推导分子式为C13H15N5O4S2。以上7个未知杂质均为头孢吡肟降解杂质。[M+H]+m/z428.0681的未知杂质推测为头孢吡肟3-CH2OCH3取代产物,分子式为C15H17N5O6S2,推测为头孢吡肟的工艺杂质。[M+H]+m/z894.1786的未知杂质推测为头孢吡肟的聚合物杂质,分子式为C23H57N8O10S9。另外,还发现1个辅料精氨酸的降解杂质。UPLC-QQQ-MS/MS(MRM)内标法检测某抗菌乳膏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它们的检出限均为5μg·kg-1,定量限均为12.5μg·kg-1,在1?41n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100%?108%。应用该方法检出该品牌四批样品中含有倍他米松84~1165μg·kg-1,而地塞米松含量极低,仅仅有2个批次被检出,但含量在定量限以下。在16批小活络丸中6批检出了不应存在的草酸钙簇晶,推测存在芍药掺伪的问题。采用UPLC-Q-TOF-MS/MS液质联用技术,在小活络丸中检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4-表-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等白芍和赤芍特有的化学组分,初步表明小活络丸存在芍药属药材,且部分批次样品中掺伪药材为白芍,且6批掺伪小活络丸中芍药苷含量为39.57~642.77μg·g-1。利用UPLC-QQQ-MS/MS(MRM)外标法检测小活络丸中的毒性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16批小活络丸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量范围为0.005~27.28μg·g-1;利用UPLC-QQQ-MS/MS(MRM)外标法检测小活络丸中的有效成分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16批小活络丸的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总量范围为45.57~318.47μg·g-1。各厂家小活络丸乌头类生物碱总量差异较大,存在同一产品质量不一致问题。硫磺熏蒸使菊花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等化合物与亚硫酸发生亚硫酸酯化反应,新生成11种含硫衍生物。在这11种化合物的二级碎片中均出现m/z80或m/z81的硫磺熏蒸特征碎片,清晰地提示这些物质为含硫衍生物。结论:本文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杂质分析,检测到8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未知杂质,推导了分子式、结构式,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环节,提示其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辅料精氨酸的质量控制,其生产工艺应控制精氨酸的氧化降解;对其产生异构体杂质的生产工艺环节进行研究和控制,对容易形成聚合物杂质的物料和工艺进行改进,对其原料药的工艺杂质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有必要应在现行质量标准中指明工艺杂质。本文建立的UPLC-QQQ-MS/MS(MRM)内标法可专属灵敏的检测抗菌乳膏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为企业清洗验证环节的活性物质残留物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抗菌乳膏类制剂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本文建立HPLC-PDA方法检查小活络丸生产投料中引入的非处方成分芍药苷及配套的质谱确证方法,可用于检查小活络丸生产过程中的芍药属药材掺伪投料;建立UPLC-QQQ-MS/MS外标法检测小活络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为小活络丸产品的安全性和生产工艺的质量可控性提供有效的质控方法。本文建立的UPLC-Q-TOF-MS/MS液质联用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硫磺熏蒸菊花的检查,用于含菊花中药制剂生产的源头质量控制。

郭童童[5](2019)在《膝痹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其皮肤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膝痹膏的制备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稳定性及皮肤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处方中药材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2)以阿魏酸、藁本内酯、秋水仙碱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溶剂倍数、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膝痹膏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3)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软膏剂外观,涂展性,离心、耐寒耐热稳定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筛选最佳成型工艺。(4)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膝痹膏处方中当归、秋水仙、白芷、细辛、干姜等药材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膝痹膏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秋水仙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制定其质量标准。(5)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软膏剂项下相关规定,初步研究膝痹膏的稳定性,选取膝痹膏三批样品在高温、高湿极端条件下及加速试验条件下,观察其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等结果有无明显变化。(6)以兔、豚鼠为模型进行动物实验,分别观察膝痹膏对家兔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的刺激反应,并进行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实验。(7)以豚鼠为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膝痹膏的皮肤补水及保湿效果。结果:(1)膝痹膏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药材浸泡2h,加12倍量的水提取6h。(2)最佳醇提工艺为加11倍5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3)最佳成型工艺为空白基质(凡士林:羊毛脂=2:1)与药膏比例为1:1。(4)建立了制剂中当归、秋水仙、白芷、细辛、干姜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制剂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秋水仙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当归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2)4.6mm×250 mm,5μm),流动相B为乙腈,流动相A为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程序,随时间调整流动相B中的体积百分数:015min,5%35%B;1530min,35%70%B;3040min,70%95%B。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25nm。秋水仙碱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2)4.6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353nm,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5)三批样品在在高温高湿极端条件下,性状、鉴别无变化,样品含量出现下降情况,加速试验条件6个月内,其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等结果与0月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膝痹膏在稳定性考察期间稳定性良好。(6)膝痹膏外用对兔的完整或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并且外用后未出现红肿、水肿等过敏现象。(7)膝痹膏的最佳给药间隔时间为4小时,且膝痹膏具有一定补水及保湿效果。结论:膝痹膏生产工艺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简便、快速、准确,可以较为有效的监控制剂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膝痹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宜在阴凉干燥处放置。膝痹膏皮肤安全性评价实验研究表明,膝痹膏是一种具有补水及保湿、保暖的安全无刺激外用制剂。

王春艳[6](2009)在《中药复方参芪制剂的研究》文中指出复方参芪制剂处方由黄芪、白术、太子参、炒麦芽、防风五味中药组成,是在着名古方剂“玉屏风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本文选用该方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模型药物,设计并研制了颗粒剂、软胶囊剂。本文采用TLC法对药材和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黄芪甲苷和白术对照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复方参芪软胶囊中指标性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该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和灵敏度,结果准确。以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对药材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确定药材提取方法;以药材粉碎粒度、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次数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总多糖转移率、干膏得率为指标,以药液相对密度、乙醇浓度、醇沉温度,醇沉时间为因素,考察了醇沉工艺。本文采用传统湿法制粒方法制备颗粒剂型,并考察制得颗粒的质量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对传统剂型与新剂型的对比研究做准备。本文以植物油为基质制备了复方参芪软胶囊内容物。为考察处方因素对囊皮溶出速率的影响,建立了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黄溶出度,通过对柠檬黄溶出的考察分析囊皮溶解性能。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囊皮溶出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出速率随着明胶/甘油比例的增加而呈不规则变化;山梨醇或甘油作为增塑剂差别不大;处方中加入酸能明显加速胶块的溶解,有机酸(柠檬酸)的影响要比无机酸(盐酸)更加明显;甘氨酸也能加速胶块的溶解;处方中加入着色剂巧克力色素和遮光剂钛白粉,对其溶出速率影响不大。对复方参芪颗粒剂和软胶囊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比较。复方参芪颗粒剂和软胶囊剂分别进行了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说明制剂在加速试验6个月,长期试验12个月内稳定。软胶囊制剂在强光照射和高温条件下,崩解时间略有延长;高湿条件下,软胶囊吸湿后囊壳变软溶胀。本文对挥发油类成分在复方参芪颗粒剂和软胶囊剂中的稳定性作初步对比研究,分别选择两种剂型稳定性考察中0月样品和加速试验6个月样品测定β-桉叶醇含量,β-桉叶醇成分在颗粒剂中明显降低,在软胶囊剂中基本稳定。对复方参芪颗粒与软胶囊的药效学对比研究表明,复方参芪制剂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耐高温、耐低温和抗疲劳等应激反应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复方参芪颗粒剂型与软胶囊剂型的药效学对比试验表明,软胶囊优于颗粒剂的药效指标有:软胶囊剂对正常小鼠体重的明显增加作用,与颗粒剂比较有显着差异;对正常小鼠耐高温和耐低温存活时间的显着延长作用,与颗粒剂比较有显着差异;对正常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即小鼠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与颗粒剂比较有显着差异。由临床试验结果可知,复方参芪软胶囊能够明显提高成人及儿童气虚患者的免疫指标IgG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并明显改善气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颗粒剂的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但对于儿童脾气虚的治疗复方参芪软胶囊明显优于对照组颗粒剂。复方参芪软胶囊对临床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1%、67.3%及73.3%,复方参芪颗粒剂和软胶囊剂在试验观察及随访期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安全性指标检查未见异常。

二、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促造血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成药的研究现状
        1.1.1 中成药的简要概述
        1.1.2 中成药的生物学功能
    1.2 贞芪扶正颗粒的研究现状
    1.3 中成药在免疫调控中的应用
        1.3.1 中成药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1.3.2 中成药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1.3.3 中成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1.4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概述
        1.4.1 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及发病机制
        1.4.2 骨髓抑制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1.4.3 氧化应激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4 骨髓中幼稚细胞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5 造血微环境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6 免疫调控与骨髓造血的关系
    1.5 结直肠癌概述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贞芪扶正颗粒代表性成分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色谱条件
        2.3.2 对照品的配制
        2.3.3 样品溶液的配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ZQFZ中红景天苷含量
        2.4.2 ZQFZ中毛蕊异黄酮苷含量
        2.4.3 ZQFZ中女贞苷含量
        2.4.4 ZQFZ中芒柄花苷含量
        2.4.5 ZQFZ中槲皮素含量
        2.4.6 ZQFZ中芒柄花素含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贞芪扶正颗粒对健康小鼠机体功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的给药方案
        3.3.2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
        3.3.3 自主活动实验
        3.3.4 抗疲劳转棒实验
        3.3.5 小鼠耐力跑实验
        3.3.6 负重游泳实验
        3.3.7 生化指标检测
        3.3.8 小鼠脏器病理学分析
        3.3.9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ZQFZ对小鼠的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3.4.2 ZQFZ对小鼠动物行为学的影响
        3.4.3 H&E染色对脏器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3.4.4 生化指标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贞芪扶正颗粒在免疫抑制小鼠中提升免疫力功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细胞及抗体
        4.2.4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4.3.3 ZQFZ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4.3.4 ZQFZ对免疫相关因子水平的检测
        4.3.5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4.4.2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4.4.3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4.4.4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4.4.5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在骨髓抑制小鼠中促造血功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材料
        5.2.3 细胞及抗体
        5.2.4 试剂的配制
        5.2.5 实验动物
    5.3 实验方法
        5.3.1 ZQFZ体外造血功能活性的研究
        5.3.2 ZQFZ促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修复的研究
        5.3.3 统计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ZQFZ对体外造血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
        5.4.2 ZQFZ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活性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抑制结直肠癌生长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材料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材料
        6.2.3 抗体
        6.2.4 实验动物
    6.3 实验方法
        6.3.1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6.3.2 血液及组织样本收集
        6.3.3 脏器指数
        6.3.4 外周血细胞计数
        6.3.5 小鼠血液细胞的分离
        6.3.6 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
        6.3.7 ELISA检测
        6.3.8 统计学分析
    6.4 实验结果
        6.4.1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6.4.2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外周血细胞数的影响
        6.4.3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影响
        6.4.4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中NK细胞的影响
        6.4.5 ZQFZ对小鼠结直肠肿瘤形成的影响
        6.4.6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结直肠和脏器组织形态的影响
        6.4.7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清和结直肠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纳入及排除、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3.3 剔除标准
        3.3.4 脱落标准
        3.3.5 中止标准
        3.3.6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4.研究方法
        4.1 技术路线图
        4.2 试验设计
        4.2.1 样本量估算
        4.2.2 随机
        4.2.3 对照
        4.2.4 盲法
        4.2.5 患者知情同意
        4.3 治疗方案
        4.3.1 基础治疗
        4.3.2 试验组治疗(白黄苦参洗剂)
        4.3.3 对照组治疗(2%酮康唑洗剂 )
        4.3.4 注意事项
        4.4 评价指标
        4.4.1 观察时间及方法
        4.4.2 基本信息记录
        4.4.3 临床症状评分
        4.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4.4.5 疗效判定标准
        4.4.6 安全性判定标准
        4.4.7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报告
        4.4.8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4.4.9 统计方法
        4.4.10 质量控制
        4.4.11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入组情况
    2.基线分析
        2.1 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瘙痒、红斑丘疹、皮损面积、鳞屑、皮脂溢出、脱发、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比较
    3.疗效评价
        3.1 两组患者前后瘙痒组间、组内比较
        3.2 两组患者前后鳞屑组间、组内比较
        3.3 两组患者前后皮脂溢出组间、组内比较
        3.4 两组患者前后皮损面积组间、组内比较
        3.5 两组患者前后脱发情况组间、组内比较
        3.6 两组患者前后红斑、丘疹情况组间、组内比较
        3.7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组间、组内比较
        3.8 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表组间、组内比较
        3.9 治疗8周后随访
        3.10 治疗前后总积分
        3.1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1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题依据
    2.辨证选方依据
        2.1 基础方分析
        2.1.1 除湿降脂汤方义分析
        2.1.2 除湿降脂汤现代药理分析
        2.2 试验组外用药选择依据
        2.2.1 白黄苦参洗剂选择依据
        2.2.2 组方来源
        2.2.3 白黄苦参洗剂现代药理研究
    3.选用中药外治法依据
    4.对照组 2%酮康唑洗剂选择依据
    5. 典型病例
    6. 治疗4周前后对比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分析、结论
第五部分 试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对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一:病例报告表(含知情同意书等)
附录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
附录三: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
附录四:8 周后随访登记表
附录五: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利用UPLC-Q-TOF-MS/MS液质联用技术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杂质
    引言
    1.已知杂质鉴定
    2.未知杂质定性分析
    3.强制降解实验与未知杂质来源分析
    4 小结
第二章 UPLC-MS/MS内标法测定抗菌乳膏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
    3.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HPLC和HPLC-MS技术的小活络丸生产原料掺伪检查和产品质量评价
    引言
    1 小活络丸中草酸钙簇晶的显微特征与来源分析
    2 基于药材组分分布的芍药属药材掺伪质谱确证方法
    3 掺伪芍药属药材代表性组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4 掺伪小活络丸中的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的保证
    5 主要药效组分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6 掺伪松香的LC-MS/MS质谱确证
    7 掺伪松香中松香酸HPLC分析
    8 小结
第四章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硫磺熏蒸工艺对菊花药效组分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英文缩略词
致谢

(5)膝痹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其皮肤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膝痹膏提取工艺的研究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膝痹膏成型提工艺的研究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膝痹膏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膝痹膏初步稳定性研究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膝痹膏皮肤安全性评价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附图

(6)中药复方参芪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仪器与材料
前言
第一章 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及药材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一 方法与结果
        1 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样品中黄芪甲苷的鉴别
        1.2 样品中白术药材的鉴别
        1.3 软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1.3.1 溶液的制备
        1.3.2 色谱条件
        1.3.3 方法学考察
        1.3.4 供试品含量测定
        2 药材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2.1 挥发油提取工艺考察
        2.1.1 水蒸气蒸馏工艺考察
        2.1.2 挥发油提取工艺验证
        2.2 药材提取工艺考察
        2.2.1 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
        2.2.2 提取方法的选择
        2.2.3 提取溶媒的选择
        2.2.4 粉碎粒度的选择
        2.2.5 提取工艺的优化
        2.2.6 最佳提取工艺重现性试验
        2.3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考察及优化
        2.3.1 药液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2.3.2 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
        2.4 复方参芪制剂提取纯化工艺验证试验
    二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复方参芪颗粒剂的制备及软胶囊剂处方与工艺研究
    一 方法与结果
        1 复方参芪颗粒剂的制备
        1.1 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1.2 颗粒剂制备工艺
        1.3 颗粒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2 复方参芪软胶囊处方与工艺研究
        2.1 内容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2.1.1 稀释剂的选择
        2.1.2 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处方
        2.1.3 过胶体磨工艺考察
        2.1.4 内容物处方与工艺确定
        2.2 软胶囊囊皮处方研究
        2.2.1 明胶性质的测定
        2.2.2 囊壳溶出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2.2.3 囊皮的制备
        2.2.4 软胶囊囊壳处方因素考察结果
        2.2.5 囊皮处方的确定
        2.2.6 囊皮制备工艺
        2.2.7 复方参芪软胶囊制备工艺流程图
        2.3 复方参芪软胶囊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二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复方参芪颗粒剂与软胶囊剂稳定性对比研究
    一 方法与结果
        1 复方参芪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
        1.1 处方
        1.2 提取纯化工艺
        1.3 复方参芪颗粒剂制法
        1.4 复方参芪软胶囊剂制法
        2 复方参芪颗粒剂加速和室温留样稳定性考察试验
        2.1 试验样品
        2.2 试验方法
        2.3 考察项目
        2.4 试验结果
        3 复方参芪软胶囊剂稳定性研究
        3.1 影响因素试验
        3.2 样品加速和室温留样稳定性考察试验
        4 复方参芪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比较
        4.1 样品中β-桉叶醇的含量测定
        4.2 复方参芪制剂样品的测定
    二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方参芪颗粒剂与软胶囊剂的药效学对比研究
    一 方法与结果
        1 实验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给药
        1.2 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复方参芪制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1.1 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和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2.1.2 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2.1.3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2 复方参芪制剂对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
        2.2.1 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
        2.2.2 对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2.2.3 对小鼠耐高温存活时间的影响
        2.2.4 对小鼠耐低温存活时间的影响
        2.3 复方参芪制剂对正常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二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复方参芪颗粒剂与软胶囊剂临床疗效对照试验
    一 试验方法
        1 总体研究设计和计划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流程
        2 受试者的选择
        2.1 研究人群
        2.2 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案
        3.1 试验药物的名称、来源、规格
        3.2 服药方法
        3.3 疗效评价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4 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 试验结果
        1 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人口统计学资料
        2 疗效分析
        2.1 成人气虚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分析
        2.1.1 免疫指标变化及疗效分析
        2.1.2 临床证候疗效
        2.2 儿童气虚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
        2.2.1 免疫指标变化及疗效分析
        2.2.2 临床证候疗效
        2.2.3 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
        2.3 儿童脾气虚所致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证候疗效
        3 安全性评价
        3.1 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评价
        3.2 安全性结论
    三 小结和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四、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杨宗学,孙舒,凌俐.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3(06)
  • [2]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促造血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D]. 初秋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3]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水涵.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D]. 闵春艳. 苏州大学, 2019
  • [5]膝痹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其皮肤安全性评价研究[D]. 郭童童.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6]中药复方参芪制剂的研究[D]. 王春艳. 沈阳药科大学, 2009(08)

标签:;  ;  ;  ;  

复方环磷酰胺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