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的探索

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的探索

一、对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司锋[1](2020)在《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行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度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用水价格市场化改革滞后,导致灌区管理收支不平衡、水资源浪费严重。2017年,南阳引丹灌区以孟楼镇为试点,开始尝试推行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改革中陆续在试点安装了量水设备,确立了初始水权,核定了农业用水价格,实行了水票制来进行供水并对节水进行了补贴,历时三年初步完成了水价改革。在改革中,遇到了各参与方的执行难如行政方参与方节奏异步、用水户利益纠纷、农协发挥作用难、资金不足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分析出了孟楼镇试点改革中沟通机制不健全、高峰用水困难及缴费压力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及资金来源不足的影响因素,结合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色列的水价收费政策措施、资金来源机制、灌溉技术开发经验,对灌区全面水价改革提出了建立科学协作机制,差异化收取水费,引入技术人才及设备,多元化水价收入来源、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规范土地流转等建议来解决上述改革中问题,最后对试点水价改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灌区全面推行水价改革进行展望,为其他地区进行灌区水价改革提供了参考案例。

王菲玲[2](2019)在《贵州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研究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服务设施,不仅与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之所在。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灌溉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兴建的,经过长期的运行,大部分水利工程设施早已老化且破损严重。面对近年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加强对农业水资源及其附属工程设施的有效管理已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政府失败论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已有灌溉管理机制相关的文献分析基础上,总结得出铜东灌区灌溉管理机制的历史变革大致从建国后分为三个历程。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兴起的修建水利工程的热潮,由于人民公社的解体,使分散的农户失去了组织依托,集权化的灌溉管理暂以失败而告终。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不再以计划的方式将水资源配置给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而是分散给农户,使得交易费用和监督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加上当时国家建设重点的供给转移,大幅度缩减水利投入,致使灌溉管理事业十年间停滞不前。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开始引入“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的内容主要是组建民间组织性质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国家号召的背景下,2000年以来,铜东灌区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发动农民群众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从铜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实践已取得的成效上来看,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改革解决了多年来农村水利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但当前协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为究其原因,本文以贵州省铜东灌区现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为个案分析对象,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观察走访农民自我参与式管理的意愿,阅习铜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程序,通过对现有管理机制具体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中总结得出机制现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改善建议,以为我国基层政府解决农村用水难,管理效率低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供一些依据。

屈晓娟[3](2018)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研究》文中指出我国7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常年灌溉带与不稳定灌溉带,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灌溉依赖性极大。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用水大户”与“耗水大户”,用水占比达63%。然而我国是全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28.87%,黄河流域用水供求矛盾更为尖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38.43%,农业灌溉用水量却达流域总用水量的73.8%。同时面临水资源时间与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等约束,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用水被“挤占”问题凸显。农业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会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威胁13.9亿人的吃饭问题,同时也会掣肘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我国农业用水供给匮乏的同时,存在着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尽管经历了多方努力后农业用水效率出现缓慢提升趋势,却仍徘徊在0.5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0.8。五十多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农业节水改革,试图通过各种节水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常年存在“多输”现象:灌溉设施陈旧、维修缺位,灌溉管理制度不顺畅、管理组织臃肿、水费收入远低于供水成本,农户农业收入低、承担实际水费远高于政府定价,政府连年给予节水补贴,财政负担沉重,这些问题在引黄灌区更为凸显。本文认为,工艺农艺技术创新、灌溉节水方式选择固然比较重要,但最为重要核心的问题是尊重并突出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构建适合国情与水情、行之有效的新型农业节水激励,激励供水主体、用水主体及公众等多重微观主体的内在节水动机,建立畅通灵活的水资源流转市场,配合以明晰长效的政策调控手段,促进水资源高效流转、合理配置,达到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相协调一致,方可真正实现有效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产业、经济良性循环,达到人水和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推进。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证分析,对典型案例陕西省D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存在问题及深层原因剖析,分析各利益相关主体在农业灌溉中不同的利益诉求,为构建节水激励提供生动灵活的现实案例依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从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供水单位、用水农户、用水者协会四个利益主体出发,系统构建四个博弈模型,利用经济学优化模型解析各主体节水行为中的利益诉求冲突,为构建节水激励奠定理论推演基础。基于“效价-手段-期望”理论,通过建立有序的农业水权流转市场、制定合理灵活的农业水价体系、界定清晰的水利工程权限、靶向定位的水利专项投资资金、责权明晰的供水单位组织结构、行之有效的用水者协会管理、对用水农户节水行为的奖惩措施等激励工具,从制度创新、改善博弈规则、改变博弈支付值等方面构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以激励利益相关者内生的节水动机,使其由“不合作”向“合作”进化,达到总体的帕累托最优。并从经济、生态、社会公平等多维度出发,基于模糊数学法对陕西省D灌区近年来的农业节水激励绩效进行检验分析,以期增强其适用性、可操作性及普适性。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方法的创新,制度创新与节水激励绩效检验视角的创新。(1)分析视角的创新。本文基于经济人“有限理性”,对农业水资源节水过程的主要利益相关主体——政府、灌区供水单位、用水农户、用水者协会进行节水经济行为分析,系统构建了包括政府与供水单位的节水博弈、供水单位与农户的节水博弈、农户与政府的节水博弈、农户之间的节水行为博弈的系统博弈分析模型,利用优化分析模型对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分析,找出帕累托最优点。(2)农业节水激励的制度创新。本文将农业节水激励构建与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兴起与土地集约化管理的背景下,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包含政策扶持、制度完善、组织体系、行为规范、乡村文化等多元化的“MVEI”节水激励,不仅实现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而且助力生态文明与农业现代化,达到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镇、人与资源的和谐共生目标。(3)农业节水激励绩效检验的创新。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型的节水激励绩效检验模型,基于政府、供水单位、用水农户及用水者协会四方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选取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作为校验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效益、生态、社会公平等维度对构建的节水激励进行绩效检验,以加强其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本文的主要结论:行之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每一方利益相关主体的节水动机,促使各方追求自身净收益(净利润)最大化目标趋于协同,达到总体的帕累托最优。在本激励设计中,政府充当水利投资与节水行为“引导者”和“监督者”角色,在对水权、水利工程设施产权界定清晰并制定相关法规前提下,赋予农业水资源供给者与使用者充分的权利,激活其内在节水动机;在确保粮食安全、农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创建一个水权可灵活流转(包括买卖与存贷)、水价可有效反映水资源价值及供需状况、水利工程产权可清晰界定的“有管理的、宽松灵活的”农业水资源市场,充分发挥水市场的调节机制,将农业水资源微观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政府的宏观目标协调一致,达到“政府目标-工具性激励-利益相关者节水行动-预期节水效果-水资源合理高效配置”的良性循环。

吴林艳[4](2018)在《查哈阳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且影响社会稳定,水资源是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基础。政府下放了以往过度包揽的管理权,下放至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灌区积极推广以农民用水户协会形式的农民用水组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推广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新机制,灌区续建配套进行了有效的巩固,使得工程设施在使用的年限内充分发挥效益,提升了广大用水户自主管理意识,促进水稻增产。本文先对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合作经济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进行说明,奠定理论基础。对查哈阳灌区的9个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对协会主席进行访谈,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进行对查哈阳灌区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研究。首先对灌区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现状进行说明,内容包括灌区的情况,用水户协会的发展概况以及农民用水户的组建过程的研究,捋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政府、供水公司和农户的关系。而后研究了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产权运行机制、水费运行机制、监督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了解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效:灌溉中提升了水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提升了农户参与积极性,能够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工作,形成渠渠有人管局面;民主决策,决策科学化;减轻农民的负担,资金透明化等成果。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反馈的数据发现存在农户认识不足、资金短缺严重和灌溉渠系工程基础薄弱、协会领导人存在能力不足和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影响协会的良好发展。根据对协会的问题,参考国际和国内吉林省的经验,根据实际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意见,做好协会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户的参与意识,从思想上提升认识;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为协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及资金上的支持;选拔有能力的精英型人才,对人才进行培训,为协会发展注入动力;完善协会的后续管理,对协会负责;灌区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力度,及时跟进协会的发展,扶持协会发展的建议,来推进协会更好的发展。

黄鑫[5](2018)在《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策略研究 ——以苏中L县为个案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家相关领导重视和技术专家的辅助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参与型灌溉管理改革试点,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得到普遍性的推广。不可否认的是,农民用水协会在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分担工程管理维护、保护农田灌溉环境以及提升农业综合性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用水协会试点推广的同时,其运行效果也引起了诸多争议,不同地区的农民用水协会发展参差不齐,有的被评为国家示范组织,有的却出现只建不管、踌躇难产的状态。作为一个农村自组织,农民用水协会也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和行为逻辑直接影响用水协会的组建进程。本文选择东部产粮大县L县为调研对象,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学理支撑,通过界定和识别农民用水协会主要利益主体,具体分析各方在组建农民用水协会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及其所采取的策略行为。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括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这种参与式灌溉模式的理论研究,进而阐述农民用水协会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二是选取东部地区L县为个案分析对象,借鉴与L县农业自然禀赋相似且试点经营良好的用水协会组织,即安徽霍山淠源渠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和江苏宿迁来龙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L县农民用水协会试点组建现状;三是运用利益相关者这一理论工具,识别L县农民用水协会组建进程中主要利益主体,包括县水务局、镇水利站、村委会和农民用水户,再综合调研访谈、现象归纳等方法详细分析这四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互动关系,并着重对其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四是从政策协调、机制融合和治理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协调多方主体达成利益均衡共识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能够稳定、持续、向好发展,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吴秋菊[6](2016)在《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践探索中产生的,后为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制度所确立的制度理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于1999年被写入《宪法》,成为了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该理论却并未真正走向完善。事实上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制度的争论就已经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曲折式发展埋下了伏笔。199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讨论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农业发展是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还是应当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999年双层经营体制被写入《宪法》,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失去了其重要位置,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取而代之成为发展重点。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是对我国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基本描述,小规模经营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基本背景和条件。因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需要回答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小规模经营农业如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问题,不论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还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其基本的理念都是要实现小规模农业与大生产的对接。然而,单纯地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并不足以解决小规模农业与大生产对接的问题,近年来农田水利发展中曝露出的问题即是说明。本文对中部地区农业与农田水利发展典型县——沙洋县——的考察发现,随着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沙洋县农田水利的发展反而陷入了困境——高成本并高风险的井堰式微型灌溉系统兴起,以及低成本且低风险的规模水利遭遇瓦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意涵也包含了农业生产性公共事务治理的面向,它表明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可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相比一般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优势,一方面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生产性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也可以看做是社会化的公共事务治理主体,但是组织与其成员之问的经济关系已经相当明晰;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自治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转化成为其治理资源。所以,农田水利的治理制度建设依然应当选择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其理论依据。本文以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农田水利的治理之道,这部分的内容也相当于是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现实意义的阐述。所以,在我国健全农业发展制度体系的当下,应当认识到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制度规范建设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表明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完善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二是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建设。

郭冠柔[7](2016)在《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利事业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想要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强化水利支撑能力建设。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方式的引进和传播发展,给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作为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时间较短,是农村兴起的社会中介组织,因此,对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及其运行展开研究,有利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农民用水短缺,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自主治理、集体行动逻辑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现状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并运用实际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影响农民加入用水者协会的主要因素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参与意识;(2)多措并举,切实解决经费瓶颈;(3)准确定位协会功能,规范运行发展;(4)强化政府管理,加大支持力度。期望通过这些对策建议,更好的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的为农民服务、为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刘七军,李昭楠[8](2011)在《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资源社会化管理的成功范式——来自黑河中游的典型调查》文中认为水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在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农业用水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模式已在国外众多流域中被推广运用,这一模式的引进,为解决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以水资源极度短缺的黑河中游地区为例,就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状况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调查。

刘国勇[9](2011)在《新疆焉耆盆地农户灌溉行为选择与农民用水组织研究》文中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新疆地处我国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着的特点。水资源供用矛盾突出一直是困扰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由于气候等自然的原因,新疆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导致供水不足;而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灌溉规模的扩大,利用方式不当,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导致用水量不断增加,使得供用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走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是保障新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新疆焉耆盆地为例,以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农户灌溉行为选择和农民用水组织运行发展为重点,在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焉耆盆地水资源利用管理状况的描述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农民用水组织和农户灌溉行为等方面对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进行评价,提出了提高焉耆盆地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农户灌溉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影响焉耆盆地农户主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变农户灌溉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而改变农户灌溉行为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农民用水组织,进而本研究又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及运行管理模式、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保障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为协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理顺各种关系,提高协会的自我发展能力。最后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是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的主导因素;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影响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组织保障;农户灌溉行为的选择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并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曾桂华[10](2010)在《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灌区普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水费收缴困难、末级渠道工程管理主体“缺位”等问题。改革灌区的管理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首先要明确用水主体,并引导用水主体主动节约水资源,爱惜公共水利设施。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的,它倡导用水户积极参与对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1995年借助于世行项目,我国首次在湖北漳河灌区和湖南铁山灌区进行了试点,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推广,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模式在其它省市也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现状,以山东省的农民用水协会组建和发展情况为例,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成效,探讨了农民用水协会组建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如组建不规范、发展不平衡、协会缺乏运营、资金协会注册困难等,从制度、人才、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限制用水协会发展的原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灌区采用不同的参与方式,指出要正确发挥政府在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肯定了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模式的先进性,符合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但由于管理不科学、不规范,限制了农民用水协会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是保持农业灌溉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2)各地区在组建农民用水协会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组建方式;(3)在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要按照适度原则,进行指导和支持。

二、对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
    五、概念界定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成果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一章 孟楼镇水价改革概况
    一、南阳引丹灌区及孟楼镇简介
        (一)灌区简介
        (二)孟楼镇简介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水价改革的改革目标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方案
        (三)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措施介绍
        (四)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节点
        (五)孟楼镇水价改革结果
第二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
        (一)灌溉技术不足的问题
        (二)平台建设困难的问题
第三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分析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分析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分析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分析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的分析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分析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分析
        (一)灌溉技术不足问题分析
        (二)平台建设困难问题分析
第四章 国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经验
    一、美国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一)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水价改革后日本灌溉生产模式
    三、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一)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水价改革后的以色列灌溉技术
第五章 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建议
    一、完善水价改革运营机制
        (一)建立健全行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二)建立促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机制
        (三)指导种粮大户优化生产机制
        (四)建立水务公司科学运转机制
    二、加快资金来源体系建设
        (一)争取财政扶持
        (二)鼓励民间资本加入
        (三)拓展业务,多元化资金来源
        (四)发展三农促水价改革
    三、解决技术问题建议
        (一)培养引进技术人才
        (二)进行灌溉、量水设备安装
        (三)考察调研,边改革边纠偏
    四、以“土地流转”促水务改革的建议
结论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鸣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贵州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研究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1.3.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1.3.3 研究综合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1.5 技术路线图
2 概念与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共池塘资源
        2.1.2 参与式灌溉管理
        2.1.3 农民用水户协会
        2.1.4 机制
    2.2 相关理论
        2.2.1 政府失败论
        2.2.2 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
3 贵州铜东灌区从集权化管理走向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历史沿革
    3.1 建国后灌区传统的灌溉行政管理机制
    3.2 20 世纪80 年代初灌溉管理机制去集权化的探索与实践
    3.3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正式引入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
4 贵州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4.1 铜东灌区基本概况
    4.2 铜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程序
    4.3 铜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结构
    4.4 铜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
5 贵州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的运行现状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
    5.2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5.3 实证分析
        5.3.1 供给维度
        5.3.2 占有维度
        5.3.3 自主治理维度
    5.4 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已取得的成效
    5.5 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6 推动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1 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运行机制
        6.1.1 厘清协会受益范围的边界
        6.1.2 建立专门的冲突调解机制
        6.1.3 拓宽农户参与决策的途径
    6.2 推动政府放、管、服导向的职能转变
        6.2.1 加强认识,下放部分权力
        6.2.2 扩大宣传,激发农民参与
        6.2.3 优化服务,培养专业人才
    6.3 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相关法律体系
        6.3.1 加快推进协会相关法律政策建设
        6.3.2 落实注册程序,简化协会登记手续
        6.3.3 构建政府、水管部门、协会间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资源约束趋紧催生节水制度创新
        1.1.2 供给匮乏与利用低效并存倒逼农业水资源节水制度创新
        1.1.3 粮食安全战略亟待农业水资源节水制度创新破题
        1.1.4 生态文明新理念提升农业水资源节水制度新高度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主要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1.3.2 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变迁与节水研究
        1.3.3 农业水资源配置与节水研究
        1.3.4 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水资源
        2.1.2 农业水资源利用中的利益相关者
        2.1.3 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
    2.2 基础理论
        2.2.1 “有限理性”行为人假设
        2.2.2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2.2.3 博弈论
        2.2.4 制度变迁理论
第3章 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问题剖析
    3.1 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特点分析
        3.1.1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
        3.1.2 引黄灌区农业用水特点
    3.2 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用水效率测度
        3.2.1 农业水资源用水效率评价模型
        3.2.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3.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2.4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3.3 陕西省D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问题剖析
        3.3.1 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特点及效应分析
        3.3.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剖析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问题
        3.3.3 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匮乏深层原因解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行为解析
    4.1 基于政府视角的农业节水行为解析
        4.1.1 政府的节水行为与利益诉求
        4.1.2 政府与供水单位的节水博弈分析
    4.2 基于供水单位视角的节水行为解析
        4.2.1 供水单位的节水行为与利益诉求
        4.2.2 不同水价、水权模式下供水单位与用水农户的节水行为解析
    4.3 基于用水农户视角的节水行为解析
        4.3.1 用水农户的节水行为与利益诉求
        4.3.2 灌溉用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4.3.3 不同用水配额、水价计征模式下用水农户节水行为解析
    4.4 基于用水者协会视角的节水合作行为解析
        4.4.1 用水者协会节水行为与利益诉求
        4.4.2 用水者协会内农户节水合作博弈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构建
    5.1 新格局下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构建思路
        5.1.1 农业发展新变革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提出新要求
        5.1.2 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为农业水资源节水制度创新带来重大利好
        5.1.3 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构建思路
    5.2 基于政府视角的农业节水激励构建
        5.2.1 健全水资源市场,完善农业水权流转制度
        5.2.2 完善农业水价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合理定价保驾护航
        5.2.3 加大推广农业节水力度,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
        5.2.4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进程,为农业节水扫平障碍
        5.2.5 完善“水法”,将农业节水激励及节水生态补偿纳入法律体系
    5.3 基于供水单位视角的农业节水激励构建
        5.3.1 定性明确,责权清晰
        5.3.2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5.3.3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
    5.4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节水激励构建
        5.4.1 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用水农户缴纳水费能力
        5.4.2 政策性直补激励用水农户节水行动
        5.4.3 参与式管理增强用水农户灌溉管理自治积极性
        5.4.4 隐性激励强化用水农户节水意识
    5.5 小结
第6章 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绩效评估
    6.1 农业节水激励绩效评估方法
        6.1.1 选取评价对象的因素
        6.1.2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6.1.3 确定权重判断矩阵W
        6.1.4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6.1.5 分析解析综合评价结果
    6.2 基于多维度的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绩效评估
        6.2.1 构建判断矩阵
        6.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2.3 数据来源及评分标准
        6.2.4 指标数据计算及评估结果解析
    6.3 小结
第7章 结语与展望
    7.1 结语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查哈阳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灌区
    2.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3 农民用水户协会
    2.4 理论基础
        2.4.1 合作经济理论
        2.4.2 自主治理理论
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现状及其运行管理的研究
    3.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现状
        3.1.1 灌区的基本情况
        3.1.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概况
    3.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组建
        3.2.1 做好宣传发动,做好协会组建前期工作
        3.2.2 制定灌区的改革方案
        3.2.3 确定协会的组建方案,民主选举成立用水户协会
    3.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简介
    3.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若干主体的关系
        3.4.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供水公司的关系
        3.4.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3.4.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的关系
    3.5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取得的成效
    3.6 本章小结
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
    4.1 产权运行机制
    4.2 水费运行机制
    4.3 管理机制
    4.4 监督机制
    4.5 投入机制
    4.6 激励机制
    4.7 本章小结
5 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5.1.1 农户参与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5.1.2 农用水合作组织资金短缺问题严重
        5.1.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渠系工程基础薄弱
        5.1.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领导人工作能力不强
        5.1.5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工作人员积极性不足
    5.2 改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对策
        5.2.1 国内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借鉴
        5.2.2 优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策略研究 ——以苏中L县为个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民用水协会
        1.3.2 利益相关者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不足
第二章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的相关经验与个案分析
    2.1 国内已有试点的经验总结
        2.1.1 霍山特色:安徽省霍山县淠源渠灌区农民用水协会
        2.1.2 宿迁样本:江苏省宿豫区来龙灌区农民用水协会
    2.2 苏中L县农村用水协会试点的个案分析
        2.2.1 苏中L县基本概况
        2.2.2 A、B村灌溉用水状况分析以及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困境
第三章 农民用水协会试点组建的利益相关者
    3.1 理论出发点:利益相关者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3.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
    3.2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识别
    3.3 农民用水协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3.3.1 农民用水户
        3.3.2 村委会
        3.3.3 乡镇水利站
        3.3.4 县水务局
第四章 L县农民用水协会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策略行为
    4.1 农民用水户和村委会:在博弈框架下的行为逻辑
        4.1.1 自然状态下的农民用水户的合作困境
        4.1.2 农民用水户与村委会互动行为策略
    4.2 县水务局和乡镇水利站:委托代理的行为策略
    4.3 村委会和乡镇水利站:讨价还价中的行为选择
    4.4 水务局和农户:维稳导向中的策略调整
    4.5 小结:农民用水协会四方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分析
第五章 协调农民用水协会多方主体利益均衡关系
    5.1 政策协调
        5.1.1 强化政策扶持,创设良好组建环境
        5.1.2 借鉴经验,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5.2 机制融合
        5.2.1 建立选择性的激励补偿机制
        5.2.2 完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
    5.3 治理参与
        5.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思想认识
        5.3.2 尊重农户利益表达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5.4 其他措施
        5.4.1 内外监督“双管齐下”
        5.4.2 发展壮大村庄集体经济
        5.4.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升用水效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水利站访谈提纲
    附录2: 村委会访谈提纲
    附录3: 农民用水户访谈提纲
    附录4: 水务局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致谢

(6)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结构布置与研究方法
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设计与理论意涵
    2.1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践探索
    2.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设计
    2.3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阐释
    2.4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功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与农田水利治理模式之变
    3.1 集体经营体制时期的“统管统用”模式
    3.2 双层经营体制时期的“公有共用”模式
    3.3 新双层经营体制时期的“公有私用”模式
    3.4 本章小结
4 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中的农田水利治理困境
    4.1 沙洋县农田水利情况简述
    4.2 农田水利的系统困境
    4.3 农田水利的工程困境
    4.4 农田水利困境的机制分析
    4.5 农田水利困境的体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集体统筹经营的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5.1 农田水利的公共物品属性
    5.2 农田水利的统筹治理模式
    5.3 农田水利的统筹主体
    5.4 启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建设
    6.1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基础
    6.2 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建设
    6.3 坚持农村集体土地公有制的改革底线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全文总结
    7.2 若干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二:沙洋县水务局《关于在全省试行农业灌溉水费统筹的建议》

(7)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集体行动逻辑
    2.2 囚徒困境博弈
    2.3 自主治理理论
3 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现状
    3.1 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概况
    3.2 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过程
    3.3 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过程
4 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机理
    4.1 用水户加入农民用水者协会意愿的Logistic分析
    4.2 农民用水者协会持续运行的博弈分析
5 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存在问题及原因
    5.1 宣传不够,农民认知度低
    5.2 组建程序不规范,缺乏专职人员
    5.3 资金缺乏,难以维持运转
    5.4 流于形式,职能发挥有限
6 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优化建议
    6.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6.2 准确定位,规范运行
    6.3 多措并举,切实解决经费瓶颈
    6.4 强化政府管理,加大扶持力度
结束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部门管理者版)调查问卷
附录 3: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户版)调查问卷
附录 4: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现状访谈提纲

(8)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资源社会化管理的成功范式——来自黑河中游的典型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研区基本概况
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绩效分析
    2.1 基本现状
    2.2 基本成效
3 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运行的几点思考
    3.1 构建国家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长效补偿机制
        (1) 应设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专项资金。
        (2) 应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贴息信贷政策。
        (3) 应设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基金。
        (4) 积极争取国际贷款的支持。
    3.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协会资金专款专用
    3.3 尽快制定完善方案, 出台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政策
    3.4 加强宣传, 强化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员的培训
4 结 语

(9)新疆焉耆盆地农户灌溉行为选择与农民用水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区范围界定
        1.3.2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1.3.3 研究的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关于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内涵的研究
        2.1.2 关于水权制度和水市场的研究
        2.1.3 关于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研究
        2.1.4 关于农户灌溉行为的研究
        2.1.5 关于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的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经济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权制度理论
        2.2.4 交易成本理论
        2.2.5 资源配置理论
第3章 焉耆盆地水资源利用管理现状
    3.1 焉耆盆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1.3 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3.2 焉耆盆地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3.2.1 引水枢纽工程
        3.2.2 灌溉输水工程
        3.2.3 提水工程
        3.2.4 排水工程
    3.3 焉耆盆地农业灌溉供用水状况
        3.3.1 地表水供用状况
        3.3.2 地下水供用状况
        3.3.3 农业灌溉耗水量状况
        3.3.4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3.4 焉耆盆地灌溉水资源组织管理状况
        3.4.1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
        3.4.2 焉耆盆地水资源管理机构
        3.4.3 焉耆盆地农民用水组织发展状况
        3.4.4 水费征缴
    3.5 焉耆盆地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灌溉管理体制传统落后,农民用水组织发展滞后
        3.5.2 引水条件较差,农业灌溉保证率低
        3.5.3 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水利设施建设不配套
        3.5.4 农业灌溉耗水量大,渠道水利用率较低
        3.5.5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
        3.5.6 灌溉和工程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3.5.7 农民对节水灌溉缺乏认识,节水灌溉发展缓慢
第4章 焉耆盆地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
    4.1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方法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3 指标体系构建
    4.2 焉耆盆地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
        4.2.1 判断矩阵的数据来源
        4.2.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2.3 计算结果
    4.3 焉耆盆地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分析
        4.3.1 水资源状况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分析
        4.3.2 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分析
        4.3.3 用水组织和农户灌溉行为选择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分析
    4.4 提高焉耆盆地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率的途径
        4.4.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4.4.3 大力发展农民用水组织,提高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第5章 焉耆盆地农户灌溉行为选择实证分析
    5.1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5.1.1 理论分析
        5.1.2 逻辑框架
    5.2 数据来源及统计性描述
        5.2.1 数据来源
        5.2.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性描述
    5.3 计量经济学分析
        5.3.1 研究的基本假设
        5.3.2 分析方法
        5.3.3 变量赋值及其预期作用方向
        5.3.4 模型估计结果
        5.3.5 农户主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原因分析
    5.4 转变农户灌溉行为方式的途径
        5.4.1 加大对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
        5.4.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5.4.3 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降低农民投资风险
        5.4.4 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积极引导农民主动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5.4.5 积极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规范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第6章 焉耆盆地农民用水组织及运行机制分析
    6.1 农民用水组织发展概况
        6.1.1 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
        6.1.2 国内外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发展
        6.1.3 国内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经验与启示
    6.2 农民用水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6.2.1 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
        6.2.2 自主管理灌排区运行管理模式
        6.2.3 不同灌溉类型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模式
        6.2.4 参与式灌溉管理与计划管理模式比较
    6.3 农民用水者协会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6.3.1 协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6.3.2 协会自身管理水平低,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6.3.3 农民缺乏有效的参与
        6.3.4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工程配套程度低
        6.3.5 水价不到位,协会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运行管理困难
        6.3.6 协会与村委会的职责关系不清
    6.4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6.4.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划分边界和适宜规模
        6.4.2 农民用水者协会与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
        6.4.3 农民用水者协会与灌区水管机构的关系
        6.4.4 扩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经费来源
        6.4.5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能力建设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是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的主导因素
        7.1.2 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影响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7.1.3 农户灌溉行为的选择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
        7.1.4 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组织保障
        7.1.5 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
    7.2 政策建议
        7.2.1 改革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率
        7.2.2 确定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制度
        7.2.3 建立末级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7.2.4 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7.2.5 科学合理地核算水价,改革水价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与发展
    2.1 农民用水协会的内涵及特征
    2.2 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及发展阶段
    2.3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意义
第三章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3.1 国内外用水协会发展现状
    3.2 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主要模式
    3.3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3.4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制约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因素
第四章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主要对策
    4.1 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4.2 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水价和产权制度改革
    4.3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协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对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D]. 张司锋. 河南大学, 2020(06)
  • [2]贵州铜东灌区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研究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D]. 王菲玲. 贵州大学, 2019(06)
  •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研究[D]. 屈晓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1)
  • [4]查哈阳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研究[D]. 吴林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5]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策略研究 ——以苏中L县为个案的分析[D]. 黄鑫.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D]. 吴秋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7]泽口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的实证研究[D]. 郭冠柔.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8]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资源社会化管理的成功范式——来自黑河中游的典型调查[J]. 刘七军,李昭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08)
  • [9]新疆焉耆盆地农户灌溉行为选择与农民用水组织研究[D]. 刘国勇. 新疆农业大学, 2011(05)
  • [10]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曾桂华. 山东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