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道工程机械支护研究

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道工程机械支护研究

一、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洞施工机械配套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富,杨昌贤[1](2021)在《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隧道地下水防冻(融)和结构抗冻是寒区隧道技术的关键,其中地下水防冻(融)是核心,结构抗冻是重点。通过结合地理位置以及寒区既有交通隧道的抗防冻技术和出现的冻害情况,提出高纬度寒区和高海拔寒区的设计分区方法;对比分析寒区公路和铁路等隧道相关技术标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寒区隧道抗防冻措施的优化方向;并结合实测运营铁路隧道洞内纵向温度场,分析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高纬度寒区和高海拔寒区,可按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分别划分为5个设计分区; 2)寒区隧道抗防冻关键是围绕隧道构建保温排水系统,结构抗冻可采取提高结构抗冻性能和设置保温层防冻等措施; 3)隧道洞口高差形成的自然气压差,是影响寒区长大隧道洞内温度场沿纵向分布和抗防冻设计的主导因素。

李秀英,石雨,陈思雄[2](2020)在《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小断面隧洞开挖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中小断面长距离隧洞布置愈来愈多。旁多水库灌溉输水洞地处西藏高海拔寒冷地区,开挖断面小(4m×4m),隧洞沿线地质复杂多变,围岩总体较差。施工中,高原缺氧,地质条件差,单向掘进距离长,长距离供风、供电、运输,冬季低温施工等不利情况影响突出,如何解决通风排烟、排水、开挖出渣、一次支护、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非常关键,决定工程整体进度和施工质量。文章以该输水洞为例,研究了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隧洞施工进度的施工技术,通过实践、总结、研究、改进,获得了高寒高海拔地区修建小断面隧洞的基本经验。

严健[3](2019)在《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文中认为四川和西藏两省区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交汇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加快川藏铁路、藏区高速公路等快速进出藏区通道的建设以及对现有进藏大通道的改扩建工作已成为迫切的战略需求。在上述工程中,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屡见不鲜,其中穿越冻土和冻岩地层的隧道修建已成为工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论文依托多座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并主要以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北线)新建雀儿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文献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对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土和冻岩地层下隧道施工期、运营期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和防冻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调研并比较分析了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的围岩和构成分布、地质和水文特点、寒区气候指标特征;探明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冻害与进洞里程、围岩类型、通风及地下水等因素的相关性;就特长隧道不同地层时的冻害成因、冻害特征,冻胀机理、冻胀破坏模型进行了概括;讨论了冰碛冻土和裂隙花岗岩隧道冻胀性分级标准,并应用上述标准对典型高海拔寒区隧道进行了冻胀性分级。(2)对隧道贯通前后隧道洞内外温度场、围岩-结构温度场和风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现场测试,揭示了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低温大风成因;利用SST湍流模型分析,探明了不同通风方式,特别是运营期平导压入通风方式下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主洞、平导和横通道中温度场和风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3)对雀儿山隧道进出口段冰碛地层冻土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冰碛地层季冻土物理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以冻融圈冻胀理论为依据,利用数值计算得到了冰碛地层围岩温度场随埋深和时间的冻融规律,并就隧道冻胀力、冻胀变形量进行了计算;设计了针对冰碛地层隧道的“温度+冻胀压力+冻胀应力”原位测试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冻胀作用时冰碛地层-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4)通过施工检测就衬砌背后空洞、不密实等缺陷进行了统计,利用热液固耦合计算得出空洞存水冻胀时,随着未冻水体积含量、存水空间大小、存水空间位置变化所导致的冻胀力及相应的结构冻胀应力、损伤和变形发展规律;同时计算得出了裂隙花岗岩不同裂隙倾角、间距等工况下裂隙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最后,通过原位测试及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寒区隧道空洞及裂隙共存花岗岩在冻胀作用时围岩-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5)分别就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通风升温系统以及不同地层施工防冻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就运营期隧道洞口端保温隔热材料选型、厚度和设防范围等关键参数进行计算,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计算对其升温效果和保温层效果进行了分析。

刘祥[4](2016)在《雀儿山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规模、建设数量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内中部与东部的公路网路已经基本覆盖了大部分城市,而西部地区的公路网络相对落后,为保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国家正在加速规划西部公路建设,由于西部地区山脉多且海拔较高,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高海拔隧道正逐步增多,高海拔隧道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是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氧含量越低,导致施工人员易出现身体不适影响施工效率。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长7048米,洞口高程在4380m左右,为得到高海拔地区隧洞施工通风标准等关键技术指标,并为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设计提供设计依据,特依托雀儿山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看展了高原地区CO浓度控制标准、机械排污量、风机性能以及风管漏风率的相关研究,制定了不同海拔的CO浓度控制标准模型、机械排污量修正模型、风机功率修正模型以及风管漏风率修正模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海拔地区施工通风设计标准。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对人体CO中毒机理分析,基于CFK方程理论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CO控制标准进行分析计算研究,最终得到高海拔地区CO的控制标准2、以规范为依据,通过调研得到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已测试数据不同海拔的烟雾,CO浓度修正值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对目前规范进行修正。3、根据风机相似性理论,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对高海拔地区风机风量、风压、效率进行修正,并使用Fluent软件进行风机建模,通过改变风机结构以及工作环境来对比分析平原与高海拔风机的性能差异,并进行风机结构优化。4、对风管漏风理论的分析研究,通过理论推导方法对高海拔地区风管漏风率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Fluent软件建模模拟分析对高海拔风管漏风率进行高海拔修正研究。通过对施工通风设计中各个参数的研究及修正,为雀儿山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实现雀儿山隧道高效、快速以及安全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且为其他类似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技术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席隆海,唐宜盛,达娃[5](2015)在《高原严寒缺氧地区的小断面长隧洞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西藏芒康县登曲河觉巴水电站为例,介绍小断面长隧洞在高原严寒缺氧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单向掘进距离长等的不利情况下,如何解决通风排烟、开挖出渣、一次支护、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从而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加快隧洞施工进度的施工技术。

孙亚婷,梅志荣,文志勇,张军伟[6](2013)在《隧道连续皮带机出碴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针对隧道传统的出碴方式和运输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隧道不同施工方法的出碴运输技术的调研和分析,同时经过对该技术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钻爆法施工的新型连续皮带机出碴模式,以及实现各种类型隧道连续皮带机出碴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配置。研究表明,在技术经济效益方面,采用连续皮带机出碴方式的综合效益远高于传统的运输方式;在低碳环保方面,该技术将成为隧道工程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经,特别适用于长大隧道和高原隧道的工程建设。

张治军,赵峰,曾加强,陈卓[7](2012)在《高寒地区深埋长隧洞施工方案比选研究》文中提出高寒地区深埋长隧洞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断层构造和软岩变形是影响工程施工的突出性问题,钻爆法施工和TBM法施工各有优缺点,且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对高寒地区深埋长隧洞施工方案需要进行综合比选,选择时应紧密结合隧洞勘探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拟定的工程线路方案,避免采用存在工程风险相对较大的施工方案。通过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工程投资、施工工期及施工安全风险最佳效益组合。

周小松[8](2010)在《TBM法与钻爆法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针对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对比分析,确定了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的适用范围;并通过造价计算确定了一圆形水工无压隧洞的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的经济洞长;并收集整理了部分国内外已建和在建隧道工程采用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的资料。(1)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的适用范围在隧道施工方法上,TBM法和钻爆法都是隧道施工的成熟工法。钻爆法较TBM法工序多,施工组织复杂,工期较长,超欠挖量大、安全性差,但地质适应能力较好。TBM法与钻爆法比较的优势在于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从技术上比较,TBM法适用于工期要求紧、且以硬质岩为主的圆形长隧道,而钻爆法则适用于短隧道、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且不适合TBM法快速施工的工程。(2)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的经济洞长成洞洞径4m,埋深100~500m,坡度1/800,Ⅱ类及以上围岩占40%、Ⅲ类围岩占30%、Ⅳ类占20%、Ⅴ类围岩占10%的圆形水工无压隧洞,钻爆法施工的经济洞长为5km以下,敞开式TBM施工的经济洞长为5km以上,双护盾式TBM施工的经济洞长为9km以上。(3)通过收集整理部分国内外已建和在建隧道工程采用TBM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的资料,认为:现行TBM法施工技术能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溶洞、涌水等特殊地质条件经提前处理后,或辅以钻爆法开挖通过不良洞段后,再采用TBM法进行掘进;在特长隧道中,采用TBM法快速施工,较钻爆法以长洞短打的方式经济性好,节约成本约在5%~20%;在硬岩隧道中,双护盾TBM比敞开式TBM造价高出约20%以上,敞开式TBM法的经济性更突出;国产TBM发展停滞和国内施工单位的TBM施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是当前我国隧道难以推广采用TBM法开挖的主要原因;TBM法与钻爆法的造价差异会随着TBM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将逐渐缩小,TBM法将在中长隧道的建设中逐渐取代钻爆法而成为主流的施工方法。

柴海楼[9](2008)在《对冷龙岭隧洞碎(煤)屑流地质灾害的处理》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根据引硫济金工程冷龙岭隧洞的施工实践,通过分析施工中遇到的地质灾害,为隧洞"碎(煤)屑流地质灾害"的施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深孔预注浆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的综合施工技术处理碎(煤)屑流地质灾害是可行的。该方法能有效地挤密和胶结岩体,提高围岩力学性能。同时,管棚与岩体结石形成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承载拱,为开挖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2)重视隧洞灾害地段的地质素描工作。(3)重视施工技术细节的处理:杜绝超设计长度开挖;底部止浆墙设计为台阶齿墙式;喷混凝土封闭注浆墙缝隙。(4)重视灾害地层排水。采取"堵、排"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注浆帷幕使水流集中,并设置深孔集水管导出水流。

江亦元[10](2005)在《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青藏铁路格拉段昆仑山和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500m以上的多年冻土区,是青藏高原550Km连续多年冻土区修建的仅有的两座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气候及围岩条件下修建的最高海拔的隧道工程。该区具有独特的冰缘干寒气候特征。在这种特殊的气候和围岩条件下修建隧道在世界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次,遇到的是全新的技术课题。本文主要对高原冻土隧道的施工技术、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 1、通过运用微分方程对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进行研究并对实测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解和掌握了高原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变化规律,为施工中实现“尽量减少施工对冻土围岩的扰动”的目标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开展,填补了此项研究的国内空白。 2、通过建立隧道洞内、通风筒内空气温度场物理模型,模拟计算、分析和研究了隧道洞内及风筒内空气温度场的规律,找出了风筒进出风口空气温度的关系,为正确选择洞内通风方式和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此项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昆仑山隧道采用的背负式供氧技术、风火山隧道采用的洞内弥漫式施工供氧技术均为国内首创。 3、通过配合比试验、外掺料的掺量试验、喷射工艺系统合理温度试验、喷射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试验、及室内的强度试验、抗冻融试验、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强度试验,证明了通过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湿喷混凝土能作为高原冻土隧道施工的支护手段,统一了国内隧道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解决了“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带湿喷混凝土不能喷上去”的问题。同时制定了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湿喷混凝土支护施工工艺,为在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混凝土支护积累了经验,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国内空白。 4、结合工程施工对施工机械化配套进行了研究,为高原冻土隧道施工摸索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其中防干扰仰拱作业桥已于2003年取得国家专利。 5、本文通过对多年冻土区隧道防水隔热层的材料选择、工艺试验;通过高原冻土隧道模筑衬砌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定、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养护与拆模条件、设备配套及劳动力组织、质

二、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洞施工机械配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洞施工机械配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寒区概述
    1.1 寒区地理分布概况
    1.2 我国寒区的地理分布情况
2 寒区隧道的设计分区
    2.1 东北高纬度寒区隧道设计分区
    2.2 高海拔寒区设计分区
3 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理念与标准现状
    3.1 寒区隧道抗防冻主要设计理念
    3.2 寒区公路隧道相关技术标准现状
        3.2.1 技术标准概况
        3.2.2《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3.2.2. 1 主要内容
        3.2.2. 2 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3.2.3《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3.2.3. 1 主要内容
        3.2.3. 2 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3.2.4《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2.4. 1 主要内容
        3.2.4. 2 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3.2.5 其他相关的公路规范
        3.2.5. 1 主要内容
        3.2.5. 2 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3.3 寒区铁路隧道相关技术标准现状
        3.3.1 设计规范
        3.3.1. 1 主要内容
        3.3.1. 2 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3.3.2 施工规范
        3.3.2. 1 主要内容
        3.3.2. 2 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3.4 寒区水工隧洞相关技术标准现状
    3.5 其他与寒区相关的技术标准
4 抗防冻设计措施及研究优化方向
    4.1 设计措施
        4.1.1 主要设计原则
        4.1.2 主要工程措施
    4.2 研究优化方向
        4.2.1 基础研究
        4.2.1. 1 深化寒区隧道设计分区研究
        4.2.1. 2 开展运营隧道洞内温度场相关基础研究
        4.2.1. 3 加强隧道冻胀力研究
        4.2.2 保温排水防冻设防
        4.2.2. 1 深化保温排水设防长度研究
        4.2.2. 2 细化注浆堵水设计
        4.2.2. 3 细化保温排水系统设计
        4.2.3 结构抗冻设防
        4.2.4 配套设备及工艺
5 寒区隧道抗防冻设防长度主导因素研究
    5.1 工程概况
        5.1.1 鲜丰隧道
        5.1.2 双丰隧道
    5.2 洞内温度测试方案
    5.3 测试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2)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小断面隧洞开挖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水文与气象
    1.3 地质情况
    1.4 施工难点
2 施工机械配套技术
    2.1 配套原则
    2.2 设备选型配套
    2.3 施工效果
3 隧洞开挖技术
    3.1 测量技术
    3.2 钻孔爆破设计技术
    3.3 安全处理技术
    3.4 通风散烟技术
    3.5 防尘措施
        3.5.1 通风防尘
        3.5.2 湿式作业
        3.5.3 减少尘源
    3.6 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
        3.6.1 技术要点
        3.6.2 安全措施
4 施工排水技术
    4.1 常规性排水
    4.2 涌水、透水处理技术
5 不良地质处理技术
    5.1 塌方的预防与处理技术
        5.1.1 处理塌方的方法及步骤
        5.1.2 超前勘探施工
        5.1.3 断层破碎带处理
    5.2 岩爆防治措施
        5.2.1 岩爆的预防措施
        5.2.2 岩爆的处理措施
6 动力供电技术
    6.1 隧洞施工设备用电情况
    6.2 隧洞现阶段供电线路设计
    6.3 低压线路供电电压降及电距离计算
7 实施效果对比
8 结语

(3)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多场耦合研究现状
        1.2.2 冻土和冻岩冻胀特性研究现状
        1.2.3 寒区冻土冻岩隧道冻胀损伤机理研究
        1.2.4 寒区特长隧道防冻保温技术措施
    1.3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选题依据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冻害及冻胀性分级
    2.1 高海拔寒区隧道及冻害现象
        2.1.1 高海拔隧道主要冻害现象
        2.1.2 寒区隧道冻害因素分析
    2.2 寒区高海拔典型特长隧道调查分析
    2.3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3.1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
        2.3.2 冰碛地层冻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2.3.3 冰碛地层冻胀率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4 冻结花岗岩石及岩体冻胀性分级标准
        2.4.1 裂隙岩石及其冻胀率计算
        2.4.2 冻结花岗岩冻胀性分级标准及依托工程冻胀性分级
        2.4.3 不同冻胀级别隧道防冻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风场-温度场研究
    3.1 雀儿山隧道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
        3.1.1 现场监测目的
        3.1.2 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仪器设备
        3.1.3 测点及测试断面布置
        3.1.4 测试时间及频率
        3.1.5 风场-温度场测试结果分析
    3.2 隧道风流场-温度场理论模型
        3.2.1 隧道内风流场及气固换热的基本假定
        3.2.2 洞内风流湍流模型
        3.2.3 风流温度场控制方程
        3.2.4 气固换热及换热系数
        3.2.5 围岩-结构温度场方程
    3.3 基于SST湍流模型的洞内风流场—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3.3.1 模型主要尺寸参数
        3.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3.3.3 模型建立
    3.4 隧道风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4.1 风向
        3.4.2 气压
        3.4.3 风速
    3.5 隧道温度场分布及变化规律
        3.5.1 洞内气温场
        3.5.2 二衬表面温度场
        3.5.3 围岩温度场
    3.6 现场测试及数值分析结果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碛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4.1 寒区冰碛地层隧道冻胀特性的数值计算分析
        4.1.1 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4.1.2 隧道冰碛地层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4.1.3 冰碛地层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 冰碛地层围岩-结构冻胀力原位测试及结果分析
        4.2.1 原位测试原理和方案
        4.2.2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4.3 现场冻胀力测试及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质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5.1 雀儿山隧道岩质地层地质及缺陷检测分析
    5.2 岩质隧道热-流-固-损耦合理论模型
        5.2.1 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5.2.2 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5.2.3 渗流荷载和冻胀荷载
        5.2.4 围岩-结构损伤本构模型
        5.2.5 耦合方程的求解
    5.3 岩体冻胀力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5.3.1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2 裂隙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5.4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计算结果分析
        5.4.1 不同位置空洞存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影响
        5.4.2 未冻水体积含量对结构应力及位移影响规律分析
        5.4.3 冻胀力作用下结构损伤扩展规律
    5.5 岩体裂隙水冻胀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5.1 岩体不同倾角下裂隙水冻胀力对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
        5.5.2 冻胀力随裂隙间距变化规律分析
    5.6 富水裂隙围岩-结构冻胀力现场试验及比较分析
        5.6.1 冻胀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5.6.2 衬砌结构内力测试结果分析
    5.7 冻胀压力原位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施工期及运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分析
    6.1 施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
        6.1.1 施工期通风升温系统设计
        6.1.2 施工期通风加热理论计算
        6.1.3 施工期通风升温效果的现场测试
        6.1.4 冰碛地层施工防冻措施
        6.1.5 寒区富水裂隙硬岩地层注浆措施
    6.2 运营期保温层材料选型及参数设计
        6.2.1 保温隔热层材料选型
        6.2.2 敷设保温层隧道气热耦合计算模型
        6.2.3 计算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雀儿山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依托工程介绍
        1.2.1 工程简介
        1.2.2 工程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海拔地区施工通风CO设计标准
        1.3.2 高海拔地区风管漏风率
        1.3.3 高海拔地区机械排污量
        1.3.4 高海地区风机功率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原地区CO浓度控制标准研究
    2.1 CO作用机理及CFK理论模型
    2.2 不同海拔高度CO对人体毒性影响研究
    2.3 不同呼吸量大小CO对人体毒性影响研究
    2.4 不同海拔与呼吸量共同作用时CO对人体毒性影响研究
    2.5 不同海拔高度隧道施工CO浓度控制标准
    2.6 雀儿山隧道保证人员健康条件下时间的确定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海拔机械排污量研究
    3.1 高原地区车辆的CO与碳烟排放量调研研究
        3.1.1 车辆污染物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3.1.2 烟雾排放量海拔高度系数调研研究
        3.1.3 CO排放量海拔高度系数调研研究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海拔风机功率研究
    4.1 海拔升高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4.2 风机工作原理及相似律理论
        4.2.1 风机分类
        4.2.2 相似律理论
    4.3 不同海拔高度风机参数修正
        4.3.1 高海拔风机风量修正
        4.3.2 高海拔风机风压修正
        4.3.3 高海拔风机功率修正
        4.3.4 雀儿山隧道风机性能曲线修正
    4.4 轴流风机结构优化研究
        4.4.1 影响通风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4.4.2 物理模型的建立
        4.4.3 叶片安装角对风机性能影响结果分析
        4.4.4 叶片安装角对风机叶片压力影响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海拔风管漏风率研究
    5.1 风管漏风的原理
    5.2 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5.2.1 平原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5.2.2 平原风管沿程漏风率现场测试
        5.2.3 雀儿山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5.2.4 不同破损条件下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5.3 风管沿程漏风率数值模拟计算
        5.3.1 平原地区沿程漏风率
        5.3.2 高原地区沿程漏风率
    5.4 高原风管漏风率修正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雀儿山隧道施工通风风量计算
    6.1 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6.1.1 设计原则
        6.1.2 洞内有害气体与卫生指标要求
    6.2 基于目前规范的需风量计算
        6.2.1 主洞风量计算
        6.2.2 平导风量计算
    6.3 基于本文研究成果需风量计算
        6.3.1 主洞风量计算
        6.3.2 平导风量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高原严寒缺氧地区的小断面长隧洞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水文地质条件
2 引水隧洞开挖断面选择
3 隧洞快速开挖施工方法
    3.1 管理模式
        3.1.1 建设单位的管理模式
        3.1.2 承包人的管理模式
    3.2 资源配置情况
        3.2.1 高原严寒缺氧地区降效情况
        3.2.2 资源配置情况
    3.3 隧洞开挖
        3.3.1 测量
        3.3.2 钻孔爆破
        3.3.3 安全处理
        3.3.4 通风散烟
        (1) 洞内施工人员及爆破散烟需要的风量计算
        (2) 通风机工作风量的计算
        (3) 通风机电机容量的选择
        (4) 风机与风管的布置
        3.3.5出渣
    3.4 一次支护
    3.5 冬季隧洞施工技术措施
        3.5.1 冬季施工用水
        3.5.2 冬季施工用油
4 实施效果比较
5 结束语

(7)高寒地区深埋长隧洞施工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隧洞工程施工
    2.1 施工方案选型
        2.1.1 方案一
        (1) TBM类型选择。
        (2) TBM刀盘及盾壳直径选择。
        2.1.2 方案二
    2.2 工程投资分析
    2.3 施工进度分析
        (1) 方案一。
        (2) 方案二。
    2.4 方案综合比选
3 结 语

(8)TBM法与钻爆法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
    1.2 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发展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研究必要性
        1.3.2 研究内容
2 TBM法与钻爆法施工技术对比分析
    2.1 TBM法与钻爆法简介
        2.1.1 TBM法
        2.1.2 钻爆法
    2.2 临时工程对比
        2.2.1 钻爆法临时工程
        2.2.2 TBM法临时工程
    2.3 开挖施工对比
        2.3.1 TBM开挖
        2.3.2 钻爆法开挖
    2.4 支护对比
        2.4.1 支护理论
        2.4.2 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2.4.3 超前预报与超前支护
        2.4.4 初期支护
        2.4.5 永久支护
        2.4.6 不良地质条件处理
    2.5 出渣及进料运输对比
        2.5.1 主要运输方式
        2.5.2 TBM法出渣及进料运输
        2.5.3 钻爆法出渣及进料运输
    2.6 小结
3 TBM法与钻爆法经济对比分析
    3.1 隧道工程造价
        3.1.1 隧道工程造价编制
        3.1.2 人工费
        3.1.3 机械费
        3.1.4 材料费
        3.1.5 临时工程
        3.1.6 工程量
        3.1.7 工期
    3.2 经济性比较
        3.2.1 已有经济比较方法
        3.2.2 经济比较方法
    3.3 算例
        3.3.1 对比方案
        3.3.2 开敞式TBM法造价
        3.3.3 双护盾式TBM法造价
        3.3.4 钻爆法造价
        3.3.5 造价对比分析
    3.4 已建及在建工程
        3.4.1 水利工程
        3.4.2 铁路工程
    3.5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附录

(9)对冷龙岭隧洞碎(煤)屑流地质灾害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及地质概况
    1.1 工程背景
    1.2 地质概况
2 地质灾害形态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质灾害现场情况及分析
    2.2 工程地质条件
3 碎 (煤) 屑流段处理方案
4 碎 (煤) 屑流段施工方法及工艺
    4.1 深孔预注浆加固
        4.1.1 注浆设计
        4.1.1.1 注浆范围和孔位布置
        4.1.1.2 注浆压力
        4.1.1.3 注浆方式和注浆长度
        4.1.1.4 注浆材料和浆液配合比
        4.1.1.5 止浆墙设计
        4.1.1.6 排水孔
        4.1.2 注浆施工工艺
        4.1.2.1 机具设备
        4.1.2.2 施工工艺
        4.1.3 注浆效果检查
        4.1.3.1 检查孔
        4.1.3.1.1 深度及数量:
        4.1.3.1.2 检查项目:
        4.1.3.1.3 检查结论:
        4.1.3.2 开挖检验
    4.2 大管棚超前支护
        4.2.1 大管棚支护参数的确定
        4.2.1.1 材料及长度:
        4.2.1.2 布置参数:
        4.2.1.3 注浆压力:
        4.2.2 施工工艺
    4.3 开挖与初期支护
    4.4 二次衬砌
5 结论

(10)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冻土研究发展史
        1.1.2 冻土工程研究进展
    1.2 高原多年冻土隧道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工程实践
    1.3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中开展的科研
        1.3.1 洞内外气温对围岩冻融圈的影响
        1.3.2 冻融作用对隧道结构影响分析
        1.3.3 隧道防排水技术试验研究
        1.3.4 衬砌隔热保温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
        1.3.5 湿喷混凝土支护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
        1.3.6 施工通风技术及施工温度场研究
        1.3.7 隧道施工机械性能及配套技术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理论研究
        1.4.2 工艺试验研究
        1.4.3 渗漏水原因探讨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概述
        2.1.1 昆仑山隧道
        2.1.2 风火山隧道
    2.2 隧道结构
        2.2.1 衬砌支护设计
        2.2.2 洞内设备
        2.2.3 防排水设计
第三章 隧道围岩温度场研究
    3.1 运用微分方程研究隧道围岩温度场
        3.1.1 一般导热微分方程
        3.1.2 围岩导热控制微分方程
        3.1.3 边界条件
        3.1.4 围岩导热控制微分方程的差分解法
        3.1.5 围岩温度场计算程序及参数
        3.1.6 毛洞计算及结果分析
        3.1.7 初衬后围岩的温度场计算及结果分析
        3.1.8 二衬后围岩的温度场计算及结果分析
        3.1.9 洞内气温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
        3.1.10 原始地温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
        3.1.11 小结
    3.2 隧道实测温度资料分析
        3.2.1 温度数据处理
        3.2.2 小结
    3.3 运用隧道围岩温度场规律指导施工
        3.3.1 控制围岩暴露时间
        3.3.2 控制洞内空气温度
第四章 施工温度场研究及通风、供氧技术
    4.1 施工温度场研究
        4.1.1 建立隧道洞内环境空气温度场物理模型
        4.1.2 建立风筒内气体温度场物理模型
        4.1.3 空气温度场模型计算参数
        4.1.4 隧道内气体对流换热系数
        4.1.5 风筒内气体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4.1.6 隧道内热源强度的计算
        4.1.7 风管内热源强度的计算
        4.1.8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解法
        4.1.9 洞内空气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4.1.10 风筒内沿程空气温度场
        4.1.11 小结
    4.2 施工通风与供氧
        4.2.1 施工通风
        4.2.2 施工供氧
第五章 湿喷混凝土支护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
    5.1 研究内容及程序
        5.1.1 研究内容
        5.1.2 研究程序
    5.2 工艺试验
        5.2.1 原材料及外加剂试验
        5.2.2 砂率选择试验
        5.2.3 室内配合比试验
        5.2.4 混凝土拌和物温度、坍落度以及随时间变化关系试验
        5.2.5 强度发展试验
        5.2.6 提高湿喷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
    5.3 湿喷射混凝土可行性试验及强度测试
        5.3.1 施工配合比
        5.3.2 强度试验
    5.4 湿喷混凝土试验性应用及强度测试
        5.4.1 试验性应用
        5.4.2 强度测试
    5.5 湿喷混凝土施工及质量控制
        5.5.1 湿喷混凝土施工
        5.5.2 施工质量检查与控制
    5.6 数据分析及结论
        5.6.1 数据分析
        5.6.2 小结
第六章 模筑衬砌混凝土及防水隔热层施工工艺
    6.1 模筑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
        6.1.1 具体要求及工艺流程
        6.1.2 模筑衬砌混凝土施工
        6.1.3 设备配套及劳动力组织
        6.1.4 模筑衬砌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评定
    6.2 防水隔热层施工工艺
        6.2.1 设计概况
        6.2.2 材料性能及工艺试验
        6.2.3 施工方法
第七章 渗漏水原因探讨及治理
    7.1 引言
    7.2 连通试验
        7.2.1 试验点的选择
        7.2.2 试验阶段划分
        7.2.3 第一阶段现场试验
        7.2.4 第二阶段现场试验
        7.2.5 小结
    7.3 渗漏水原因分析
        7.3.1 冻土地质差异
        7.3.2 衬砌背后存在承压水
        7.3.3 冻胀力破坏
        7.3.4 排水系统只能季节性排水
    7.4 渗漏水治理
        7.4.1 治理方案
        7.4.2 注浆设计
        7.4.3 实施情况
        7.4.4 治理效果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洞施工机械配套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标准研究[J]. 马志富,杨昌贤.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11)
  • [2]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小断面隧洞开挖施工技术研究[J]. 李秀英,石雨,陈思雄. 四川水利, 2020(05)
  • [3]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D]. 严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雀儿山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D]. 刘祥.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5]高原严寒缺氧地区的小断面长隧洞快速施工技术研究[J]. 席隆海,唐宜盛,达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8)
  • [6]隧道连续皮带机出碴施工技术研究[J]. 孙亚婷,梅志荣,文志勇,张军伟. 现代隧道技术, 2013(04)
  • [7]高寒地区深埋长隧洞施工方案比选研究[J]. 张治军,赵峰,曾加强,陈卓. 人民长江, 2012(21)
  • [8]TBM法与钻爆法技术经济对比分析[D]. 周小松.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9]对冷龙岭隧洞碎(煤)屑流地质灾害的处理[J]. 柴海楼. 铁道工程学报, 2008(05)
  • [10]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D]. 江亦元. 中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道工程机械支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