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缩二脲的生产技术与消费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冯阳[1](2020)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过去传统的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带来产出的企业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利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战略。当前,化工产业面临产能过剩、能耗较高、性能较低等突出问题,山东省作为化工产业大省,问题尤为突出,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化工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道路。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华化学)属于技术密集型高端化工企业,在MDI等高端化工产品领域具备世界范围内重要地位,万华化学的技术研发创新对山东省化工产业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系统的研发理念;关键领域和核心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差距较大;产品结构单一,过于依赖主营业务收入;产品周期性强,受原材料和销售价格影响大;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同国际化工巨头相比差距较大;资产证券化比例不高,资本市场资金筹集对企业研发支持力度不够;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本文以万华化学转型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分析对象,在此基础上为万华化学提供适合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技术发展战略,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化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实施路径。为解决万华化学在企业创新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万华化学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运用SWOT分析、PEST分析和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等多种方法对万华化学技术发展战略实施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全面分析万华化学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万华化学技术研发的技术发展战略,即以实施领先型技术发展战略为主、集成型技术发展战略为辅的战略路径,将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充分结合,并对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在采用传统企业战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万华化学如何运用技术发展战略进行技术研发,帮助万华化学解决自身技术创新与研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掘自身技术优势实现持续创新发展,为山东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王攀[2](2019)在《内置型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缓控释肥能够有效的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与尿液结合形成一种独有的内置型的缓控释大颗粒尿素。由于该材料为固体且不溶于水,因此添加方式的选择、添加后对装置的影响及设备的长周期运行成为工业化的关键问题。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通过尝试各种添加手段进行原料添加方式的选择,最终确定适合的添加方式。之后针对物料加入后产生的一系列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研究,确认物料加入后的装置最佳操作条件;(2)根据物料添加后对原装置造成的影响,开展深入的模拟分析,其中包括对造粒喷头的建模分析,通过对喷头流场的分析,发现了尿素造粒喷头使用寿命变短的原因;通过对洗涤器的建模分析,分析含尘气体在洗涤器内的流场分布,最终解决洗涤器带液问题,从而确定了对相关专利设备的优化与改进方向,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新的大颗粒尿素行业内粉尘回收方法;(3)通过开展缓控释尿素生产所需新增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等研究内容,开展了工业化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设计研究,包括尿液浓度的选择,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使得缓控释大颗粒尿素产品工业化顺利投产。
王学标[3](2019)在《家禽屠宰副产物复合酶解方案的优化及其对养分消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试验确定四种家禽屠宰副产物(水解羽毛粉(HFM)、肉骨粉(MBM)、血粉(BM)和肝粉(LM))的蛋白水解酶(蛋白酶)最佳酶组合。首先,根据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酶组合,其次根据响应面设计试验确定酶组合的最适反应时间及添加量。通过成年公鸡的排空-强饲试验收集排泄物,测定常规养分的表观代谢率,进而评价蛋白酶组合对家禽屠宰副产物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试验内容如下:试验一:四种家禽屠宰副产物的最佳蛋白酶组合筛选及最适条件确定单一蛋白酶水解条件的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单一蛋白酶制剂(夏盛碱性蛋白酶(XJ)、木瓜蛋白酶(MG)、隆大碱性蛋白酶(LD)、夏盛中性蛋白酶(XZ)和Alcalase(AL))对HFM、MBM、BM和LM的最适反应时间均为360 min,最适添加量均为8000 U。蛋白酶组合的筛选 通过L16(25)正交设计试验,仅考虑一级交互作用,根据干物质消失率、各阶段分子量蛋白含量、水解度和水解液适口性等指标,确定最佳酶组合。试验结果表明:HFM的最佳酶组合分别为XJ与AL组合及LD与AL组合;MBM的最佳酶组合为MG与AL组合及XZ与AL组合;BM的最佳酶组合为XZ与AL组合及MG与AL组合;LM的最佳酶组合为XZ与AL组合及MG与AL组合。蛋白酶组合的水解参数优化 通过响应面设计试验,对每种酶组合的水解条件(每种蛋白酶的添加量和反应时间(T))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4 g HFM底物的XJ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000 U和4000 U,T为360 min,回归方程为:水解度(DH)=34.47-2.57×(XJ)2-2.41×(AL)2-2.54×T2,最大水解度为 34.47%;LD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000 U和4500 U,T为360 min,回归方程为:DH=45.08+1.48×T-0.51×(LD)2-0.86×(AL)2,最大水解度为 45.62%。4 g MBM 底物的XZ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000 U和4000 U,T为390 min,回归方程为:DH=57.85+1.08×T-0.79×T2,最大水解度为58.30%;MG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3500 U和4841 U,T为360 min,回归方程为:DH=62.25-2.03×T2,最大水解度为63.64%。4 g BM底物的XZ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500 U和3500 U,T为360 min,回归方程为:DH=39.40-2.11×T2,最大水解度为40.42%;MG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500 U和4500 U,T为390 min,回归方程为:DH=35.27+0.64×(MG)+1.16×T+0.67×(MG)×(AL)-0.50×(AL)2,最大水解度为36.77%。4 g LM底物的XZ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500 U和4500 U,T为 360 min,回归方程为:DH=28.33+0.85×T-2.43×T2,最大水解度为 28.97%;MG与AL组合的最适添加量二者依次为4500 U和4500 U,T为390 min,回归方程为:DH=23.18+1.14×(MG)+1.01×T,最大水解度为 26.29%。试验二:复合酶解家禽屠宰副产物常规养分消化性的体内评价本试验选用三种副产物的酶解产物进行动物体内试验,收集排泄物,测定常规养分表观代谢率,并评价酶组合对三种家禽屠宰副产物养分消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饲喂HFM酶解产物的公鸡鲜粪排出量高于未经酶组合处理组(P>0.05),干粪量少于未酶解的HFM组(P>0.05),但鲜粪含水量显着高于未经酶组合处理组(P<0.05)。强饲MBM酶解产物的公鸡鲜粪排出量和干粪量均较多,鲜粪含水量较低。强饲LM酶解产物的公鸡鲜粪排出量和干粪量较少,鲜粪含水量较低。②饲喂HFM酶解产物组的干物质表观代谢率低于未酶解的HFM组(P>0.05),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和表观代谢能均显着高于未酶解的HFM组(P<0.05)。饲喂MBM酶解产物组的干物质表观代谢率较低,粗蛋白表观代谢率较高,表观代谢能较低。饲喂LM酶解产物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以及表观代谢能均较高。③HFM酶解产物中各种氨基酸表观代谢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必需氨基酸中Val、Thr及Cys表观代谢率显着增加(P<0.05),非必需氨基酸中Asp和Glu表观代谢率显着增加(P<0.05)。肉骨粉的酶解产物中的Thr、Glu和Asp表观代谢率较高,Cys、Met、Ile和Val表观代谢率较低。LM酶解产物中的Ile、Tyr和Val表观代谢率较高,Met、Cys、Thr和Glu表观代谢率较低。
解亮[4](2016)在《HDI固化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文中指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是一类重要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由于单体挥发性和毒性较大,一般需要将其制备成HDI类衍生物(如:HDI缩二脲、HDI三聚体等)。HDI类固化剂涂料最显着的特点是优异的耐候性、保光保色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近年来,HDI已成为聚氨酯工业重要的高档原材料之一,并迅速向航空、纺织、泡沫塑料、涂料、橡胶工业、高防护性涂料等领域发展应用,故HDI类衍生物是未来聚氨酯涂料的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HDI为原料合成HDI缩二脲固化剂和HDI三聚体固化剂,通过研究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及升温控温方式、反应时间等因素确定对HDI缩二脲固化剂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通过考察多种催化剂及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终止剂、后处理条件等对HDI三聚体结构及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HDI三聚体固化剂合成配方及工艺。通过多次重复HDI缩二脲固化剂合成试验,确定了HDI和水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5.0h的条件下合成固化剂的工艺最稳定。同时确认了用分子蒸馏器处理HDI缩二脲中游离单体,与加料速度、转速、蒸馏温度、蒸馏绝对压力、蒸馏次数等因素影响。最终确定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处理工艺为:加料速度5ml/s、转速300rad/min、蒸馏温度130℃、蒸馏绝对压力0.85mbar,分离一次后,HDI缩二脲的游离HDI含量为1.41%。去游离后的HDI缩二脲固化剂配漆形成的漆膜性能优异,满足下游客户的使用要求。通过HDI三聚体固化剂合成实验发现,辛酸四甲基铵盐的催化活性强,反应时间较短。在选取的三种终止剂中,苯甲酰氯对产品透明度影响最小。HDI三聚体去除游离HDI单体以分子薄膜蒸发法为最佳。最终确定三聚体合成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转化率控制在25%以内。HDI单体分离过程中,确定了两步分离的最佳条件,即初步分离温度160℃,绝压0.2mbar-0.1mbar,二次分离温度185℃,绝压0.1-0.05mbar,从而得到符合国标要求的HDI三聚体产品。
张丽[5](2015)在《我国聚氨酯产业现状分析及展望(续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聚氨酯主要原料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甲苯酯、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己二酸的国内外发展概况,预测其国内市场供需关系,讨论上述产品的生产工艺发展趋势。对聚氨酯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张丽[6](2015)在《我国异氰酸酯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文中认为异氰酸酯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截至2014年底,我国异氰酸酯总生产能力达到348.5万吨/年,本土企业万华集团生产能力已居世界首位。芳香族异氰酸酯(如MDI、TDI)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MDI生产集中度有了大幅提高,消费增长出现新的亮点,出口势头良好;TDI在传统领域的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产能过剩的风险日益加剧。脂肪族异氰酸酯(如HDI、HMDI及IPDI等)自主技术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HDI建成了工业化装置。未来我国异氰酸酯行业
张玉龙[7](2014)在《五原金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尿素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尿素有巨大的需求。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尿素行业经历了长足发展,产量已蝉联世界之首,由最初的依赖进口,变为现在的国际尿素主要出口国家。我国尿素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弥补国内尿素市场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行业高速发展造成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难度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原有尿素生产企业通过新建扩能实现规模效益,并向上游能源延伸,寻求原料和能源的硬性支撑,增强自身竞争力;能源企业则借助自身能源优势,低成本就地转化生产尿素。尿素行业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五原金牛公司凭借集团公司的煤炭资源,拥有一定的原料成本优势,但作为一个行业后进入者,缺乏尿素生产和管理经验,公司发展遇到瓶颈。本文首先对尿素和五原金牛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尿素行业现状和五原金牛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运用SWOT分析,找出五原金牛公司具备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以此为基础借助战略管理理论,设计了五原金牛公司的发展战略。为了能够切实实施战略,本文还就有关公司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和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旨在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公司发展战略,希望能对五原金牛公司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为其他类似企业公司提供借鉴。
苗俊艳[8](2014)在《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有力措施。目前大量施用高浓度的复合肥,造成土壤板结以及盐碱化,导致作物营养失调,品质下降,易受病害侵袭,高产作物易倒伏。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备硫基复肥(简称脲硫基复肥,USK compoundfertilizer)是一种中浓度多营养元素复肥,除含有NPK外,含有钙、镁、硫、铁、锌、锰等多种中微量营养元素,能促进平衡施肥。脲硫基复肥工艺采用脲硫酸分解氯化钾,通过脲硫酸的配比来控制氯化钾的转化率。肥料中既有氯化钾,又有硫酸钾,能满足作物多种营养的需要,同时通过后期配料和工艺调整,满足硫基复肥的要求。此工艺有望来解决传统硫基复合肥含氮量低的问题和副产盐酸生成量大的问题。本文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对硫基复合肥中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硫酸与氯化钾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与氯化钾比例为1.4: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130℃。此工艺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83%。在此工艺条件基础上,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主要考察了脲硫酸与氯化钾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氯化钾粒度对氯化钾转化率和缩二脲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浓硫酸与氯化钾比例为0.5:1.4: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145℃,氯化钾粒度为0.18mm。此工艺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78%,缩二脲含量为0.122%。脲硫基产品中缩二脲含量随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XRD分别对硫基产品和脲硫基产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及对比研究。FTIR红外光谱表明硫基产品仅有硫酸氢根的吸收峰,脲硫基产品除硫酸氢根的吸收峰外,还出现了有C=O键、C-N键和N-H键的吸收峰,说明脲硫基产品中尿素的存在;XRD图谱表明,硫基产品为硫酸氢钾和氯化钾,脲硫基产品主要为硫酸氢钾和氯化钾,尿素可能以新的物质形态存在或被其它物质衍射峰所掩蔽,缩二脲含量极低,在XRD图谱中不显示。本文尝试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反应原理进行探讨。通过摄像显微分析法对尿素、氯化钾、硫酸氢钾、硫酸钾、尿素和氯化钾混合物、尿素和硫酸氢钾混合物进行了显微观察;用XRD衍射法对尿素和氯化钾混合物、尿素和硫酸氢钾混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尿素没有以络合物CO(NH2)2·KCl和CO(NH2)2·KHSO4的形式存在。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二级吸收装置对硫基和脲硫基复肥工艺过程中氯化氢气体逸出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脲硫基工艺过程氯化氢气体逸出量比硫基工艺过程少18.3%,同时对副产盐酸的后续处理提出了建议。本文对脲硫基产品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研究,采用四个不同的升温速率对脲硫基产品做热重(TG)分析。实验确定出其反应机理符合23机理函数Avrami-Erofeev方程,其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为G(α)=[ln(1α)]4和f(α)=(1/4)(1α)[ln(1α)]3;脲硫基产品分解的平均活化能E=39.53KJ·mol-1,指前因子lgA=3.5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847.1/βe4754.6/T(1-α)[ln(1-α)]-3
覃宁波[9](2014)在《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热解制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绿色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中间体,目前工业上仍采用光气法制备HDI,由于光气法采用剧毒光气作为原料和产生强腐蚀性的副产物,因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非光气热解法合成HDI的清洁路线已成为异氰酸酯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热分解法多数以高沸点溶剂为热载体进行研究,由于高沸点溶剂存在粘度大、分散性差等问题,使得热解过程中容易出现物料浓度和反应体系温度局部过大等缺陷,影响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及后续分离。本文针对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C)热解制备HDI的反应过程,创新性的提出了以低沸点溶剂为热载体、在加压的条件下进行热解的新工艺,并围绕新工艺展开了反应历程、表观动力学、热力学、催化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反应器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如下:(1)采用通过DTA/DSC同步分析手段,对HDC热分解失重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DC热解过程是先热解一端的甲醇生成中间体六亚甲基1-(-6-氨基甲酸甲酯)异氰酸酯(HMI);然后HMI继续热分解出甲醇得到HDI产品;继续升温,则HDI会发生聚合反应释放C02气体。(2)以氯苯为溶剂,开发了轻沸点溶剂在加压条件下热解HDC的新工艺,筛选了多种催化剂,优化了热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氯苯作为溶剂,Co203为催化剂,热解温度为230℃~238℃,N2流速为400 mL·min-1~600 mL·min-1,反应时间 3 h,HDC 转化率 100%,HMI 收率7%~10%,HDI收率为83%~89%。催化剂在循环后保持着稳定的晶体结构和良好催化性能。(3)采用实时取样和气相同步分析手段,根据均相反应动力学理论,进行了 HDC-HMI-HDI热分解表观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DC热解的串联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相应的活化能为56.94 kJ·mol-1、72.07 kJ·mol-1。指前因子为 2.20×104min-1、1.54×106min-1。(4)采用基团贡献值估算法,对HDC热分解的热力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的温度范围内,HDC热解反应在热力学上不能自发进行热解。因此需要人为的条件促使得HDC能够进行热解,同时通过移出产物或副产物来打破反应平衡来实现提高产物的收率。
刘鑫[10](2010)在《三种尿素衍生物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尿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三聚氰酸、铜酞菁和缩二脲。从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和条件,并通过多种分析方法验证了产品纯度。1.利用尿素在微波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三聚氰酸,通过观察使用不同微波功率,不同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物的配比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在微波反应条件下,尿素和助熔剂氯化铵以质量比36:1的配比混合,反应10min,精制后可得到工业标准的三聚氰酸,收率可达70%。进行了工业放大反应,得到与实验室小试相同的结果。2.在微波反应条件下合成了铜酞菁,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将尿素、苯酐、氯化亚铜以摩尔比15:5:1,钼酸铵的使用量为苯酐质量的4%,在微波反应条件下以高火(约700w)引发反应,后使用中火500W(约500w)反应5min,反应产率61.1%,产品纯度为90%。3.使用溶剂法合成缩二脲,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溶剂使用量,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尿素与乙二醇二丁醚以质量比1:1混合加热到145℃反应3.5h,可制得含量为64.1%缩二脲,产率为35.6%。根据尿素反应中放出大量氨的特点,提出了尿素反应与脱硫脱硝用氨的联产方法,在制备尿素衍生物的同时将放出的氨气经净化处理后直接用于脱硫脱硝。该工艺既可解决了液氨法在运输和储存上的危险问题,又可解决尿素制氨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二、缩二脲的生产技术与消费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缩二脲的生产技术与消费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框架 |
1.4 主要内容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2.1 战略管理 |
2.2 战略分析主要方法 |
2.2.1 PEST分析 |
2.2.2 五力模型分析 |
2.2.3 SWOT分析 |
2.3 技术发展战略 |
2.4 研究现状 |
2.4.1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
2.4.2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2.4.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现状 |
2.4.4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 |
第3章 万华化学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万华化学简介 |
3.2 万华化学资源分析 |
3.2.1 企业发展历程 |
3.2.2 企业愿景与使命 |
3.2.3 企业用户及市场状况 |
3.2.4 企业专利情况 |
3.2.5 企业人力资源情况 |
3.2.6 企业研发情况 |
3.3 万华化学研发现状 |
第4章 万华化学技术开发问题分析 |
4.1 万华化学的PEST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全球MDI产业分析 |
4.2.2 中国MDI产业分析 |
4.2.3 行业竞争分析 |
4.3 万华化学的SWOT分析 |
4.4 万华化学的IFE和EFE矩阵分析 |
4.4.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4.4.2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4.5 万华化学技术开发问题分析 |
4.5.1 缺乏系统的研发理念 |
4.5.2 核心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
4.5.3 研发投入与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存在差距 |
4.5.4 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
4.5.5 产品周期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大 |
4.5.6 研发和销售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 |
4.5.7 资本市场资金筹集对企业研发支持力度不足 |
第5章 万华化学技术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 |
5.1 万华化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及选择原则 |
5.1.1 技术发展战略目标 |
5.1.2 技术发展战略选择原则 |
5.2 万华化学技术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
5.2.1 领先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
5.2.2 跟随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
5.2.3 模仿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
5.2.4 集成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
5.2.5 小结 |
5.3 万华化学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 |
5.3.1 领先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 |
5.3.2 集成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 |
5.4 基于技术发展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
第6章 万华化学技术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架构调整 |
6.2 领导和制度保障 |
6.3 人力资源保障 |
6.4 财务保障 |
6.5 文化保障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企业战略实施调查问卷 |
附录2 企业内部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3 企业外部因素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内置型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课题来源 |
1.2 本课题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选题领域中前人的工作成果简述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缓控释剂添加工艺路线研究设计 |
2.1 缓控释剂对尿液缩二脲的影响研究 |
2.2 添加方式研究 |
2.2.1 溶剂预混合法添加工艺方案研究 |
2.2.2 气体输送法添加工艺方案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中试方案研究及问题分析 |
3.1 利用溶剂预混方式添加中试 |
3.2 造粒喷头研究与设计 |
3.3 密相输送添加工艺的研究 |
3.4 小结 |
第四章 工业化生产装置建设与优化 |
4.1 工业化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 |
4.2 粉尘回收方案研究与设计 |
4.2.1 除尘工艺方案设计 |
4.2.2 粉尘回收液循环利用设计 |
4.3 装置整体设计方案 |
4.3.1 控释剂掺混工艺设计 |
4.3.2 控释剂添加工艺流程 |
4.3.3 缓控释尿素粉尘处理流程 |
4.3.4 设备参数 |
4.5 工业化装置问题分析与优化 |
4.5.1 湿式洗涤器带液问题 |
4.5.2 旋风除尘器堵塞 |
4.5.3 产品结块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集及科研成果目录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3)家禽屠宰副产物复合酶解方案的优化及其对养分消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家禽屠宰副产物概述 |
2 家禽屠宰副产物的利用现状 |
3 家禽屠宰副产物的饲用价值 |
3.1 羽毛粉的饲用价值及应用 |
3.2 肉骨粉的饲用价值及应用 |
3.3 血粉的饲用价值及应用 |
3.4 肝粉的饲用价值及应用 |
4 蛋白酶制剂在资源开发方面的应用 |
4.1 蛋白酶制剂的分类 |
4.2 蛋白酶制剂在动物生产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
5 家禽屠宰副产物的前景展望 |
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 |
6.1 研究目的意义 |
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蛋白酶组合配伍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四种家禽屠宰副产物常规养分的含量 |
2.2 单一酶制剂对底物蛋白质水解效果的影响 |
2.3 蛋白酶组合配伍的分析 |
3 复合蛋白酶水解条件优化 |
3.1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水解羽毛粉水解条件 |
3.2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肉骨粉水解条件 |
3.3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血粉水解条件 |
3.4 响应面设计优化肝粉水解条件 |
4 讨论 |
4.1 底物的常规养分 |
4.2 蛋白酶作用条件及添加量的选择 |
4.3 蛋白酶水解过程的互作 |
4.4 水解液中多肽分子量的分布 |
4.5 水解液适口性的评定 |
4.6 蛋白酶组合优化条件的确定 |
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酶对家禽屠宰副产物常规养分消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
1.2 试验材料 |
1.3 饲养管理及试验方案 |
1.4 试验测定指标和方法 |
1.5 试剂与仪器 |
1.6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酶组合对粪尿水分含量的影响 |
2.2 酶组合对常规养分表观代谢率/能的影响 |
2.3 酶组合对氨基酸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酶组合对粪尿水分含量的影响 |
3.2 酶组合对常规养分表观代谢率/能的影响 |
3.3 酶组合对氨基酸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附录Ⅱ 水解产物各阶段分子量蛋白含量的测定 |
附录Ⅲ 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法测定日粮及粪中氨基酸含量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HDI固化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氨酯介绍 |
1.2 主要的HDI类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 |
1.2.1 HDI缩二脲 |
1.2.2 HDI三聚 |
1.2.3 HDI-TDI混合多聚体 |
1.2.4 HDI-TMP加成物 |
1.3 HDI固化剂去游离必要性及去游离方法 |
1.3.1 分子蒸馏法 |
1.3.2 溶剂萃取法 |
1.3.3 化学转化法 |
1.3.4 其他方法 |
1.4 本论文研究背景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1 HDI缩二脲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
1.6.2 HDI三聚体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
第二章 HDI缩二脲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检测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加不同的水化合物对合成固化剂的影响 |
2.3.2 不同结晶水化合物对反应的影响 |
2.3.3 反应步骤的影响 |
2.3.4 HDI与水摩尔比对固化剂的影响 |
2.3.5 反应温度对固化剂的影响 |
2.3.6 反应时间对固化剂的影响 |
2.3.7 正交试验确定适宜合成条件 |
2.3.8 贮存稳定性 |
2.3.9 HDI缩二脲去游离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HDI三聚体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3.2.2 三聚体固化剂合成 |
3.2.3 分离三聚体固化剂中HDI单体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催化剂对HDI预聚物合成的影响 |
3.3.2 终止剂对HDI预聚物合成的影响 |
3.3.3 反应温度对HDI预聚物合成的影响 |
3.3.4 转化率对HDI预聚物性能的影响 |
3.3.5 实验合成的HDI三聚体固化剂与进口固化剂比较 |
3.3.6 初步设计HDI三聚体优化工艺流程图 |
3.4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A NCO含量分析方法 |
附录B 固体含量的测定方法 |
附录C 粘度测定法 |
附录D 游离HDI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 |
附录E 色度的测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异氰酸酯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异氰酸酯发展概况 |
(一) 供需现状 |
(二) 分类产品概况 |
1. MDI |
2. TDI |
3. HDI |
4. HMDI |
5. IPDI |
二、发展建议 |
(7)五原金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化肥产品概述 |
1.1.1 尿素简介 |
1.1.2 尿素的工业发展过程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章 五原金牛公司发展历程 |
2.1 五原金牛公司简介 |
2.2 五原金牛公司项目建设情况 |
第三章 五原金牛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尿素行业pest分析 |
3.1.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3.1.2 政策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1.4 社会环境分析 |
3.2 尿素行业内部环境分析 |
3.2.1 尿素行业描述 |
3.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2.3 战略群组划分 |
3.2.4 机会与威胁分析 |
第四章 五原金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邢矿集团概况 |
4.1.1 邢矿集团经营状况 |
4.1.2 邢矿集团管理改革情况 |
4.2 五原金牛公司优势、劣势分析 |
4.3 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五章 五原金牛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1 五原金牛公司SWOT分析及相应战略评价 |
5.2 五原金牛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3 业务层战略选择 |
5.4 职能层战略制定 |
5.4.1 生产战略 |
5.4.2 人力资源战略 |
5.4.3 市场营销战略 |
第六章 五原金牛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
6.1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
6.2 完善公司人员结构,选拔优秀人才,细化各部门规章制度 |
6.3 建立企业信息系统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化肥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1.1.1 过量施肥的危害 |
1.1.2 我国土壤中硫素短缺状况 |
1.1.3 我国硫基复肥存在的问题 |
1.2 硫素的重要性 |
1.3 国内硫基复合肥的发展与生产现状 |
1.4 国内硫基复合肥的研究现状 |
1.5 脲硫基复合肥新工艺简介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
2.1 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原理 |
2.2 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
2.3 硫基复合肥的造粒工艺 |
2.4 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条件研究 |
2.4.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4.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4.3 实验方法 |
2.4.4 性能检测 |
2.4.5 工艺条件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
3.1 脲硫基复合肥制备工艺流程 |
3.2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条件研究 |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4 性能检测 |
3.2.5 缩二脲标准曲线绘制 |
3.2.6 工艺条件影响 |
3.3 缩二脲生成量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硫基与脲硫基产品的性能表征与对比研究 |
4.1 性能表征 |
4.1.1 红外光谱分析 |
4.1.2 X-射线衍射表征 |
4.2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反应原理的初步探讨 |
4.2.1 摄像显微分析法 |
4.2.2 XRD 衍射分析法 |
4.3 HCl 气体的逸出量研究及副产盐酸的后续处理建议 |
4.3.1 HCl 气体的逸出量研究 |
4.3.2 副产盐酸后续处理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5 脲硫基产品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5.1 理论基础 |
5.1.1 Flynn-Wall-Ozawa 积分法 |
5.1.2 Doyle 法 |
5.1.3 Kissinger 最大速率法 |
5.1.4 atava- esták 法 |
5.2 热分析实验方案 |
5.3 结果分析 |
5.3.1 脲硫基产品的热分析 TG 和 DSC 曲线 |
5.3.2 不同升温速率下脲硫基产品的 TG 曲线 |
5.4 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5.5 动力学补偿效应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热解制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绿色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异氰酸酯简介 |
1.2 HDI简介 |
1.2.1 HDI的物理性质 |
1.2.2 HDI的化学性质 |
1.3 HDI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1.4 HDI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
1.4.1 光气法 |
1.4.2 非光气法 |
1.5 氨基甲酸酯热解法的国内外进展。 |
1.5.1 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
1.5.2 氨基甲酸酯热解制备HDI |
1.6 本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所需的原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装置及步骤 |
2.3.1 实验装置 |
2.3.2 实验步骤 |
2.4 样品制备 |
2.5 反应物质定量分析方法 |
2.5.1 化学比色法 |
2.5.2 化学滴定法 |
2.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5.4 气相色谱法 |
2.5.5 反应物质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2.5.6 结果与讨论 |
2.6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7 实验数据处理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沸点溶剂中热解HDC制备HDI的研究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 HDC的热重分析 |
3.2.1 HDC热重分析方法 |
3.2.2 HDC热重结果分析 |
3.3 催化剂的选择 |
3.3.1 催化剂的筛选 |
3.3.2 催化剂重复利用 |
3.4 HDI热解工艺条件优化 |
3.4.1 原料HDC浓度的影响 |
3.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4.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4.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3.4.5 N_2流速的影响 |
3.4.6 溶剂重复利用 |
3.5 实验可能存在的副反应 |
3.6 HDC催化热解机理推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DC热分解表观动力学的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4.1.2 实验步骤 |
4.2 HDC热分解过程的简化 |
4.3 实验结果 |
4.3.1 HDC热解生成HMI的动力学参数确定 |
4.3.2 HMI热解生成HDI的动力学参数确定 |
4.4 HDC表观动力学的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DC热解制HDI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5.1 HDC热解反应过程 |
5.2 热力学计算方法 |
5.2.1 298.15 K时理想气体标准摩尔生成焓和绝对熵的估算 |
5.2.2 理想气体热容估算 |
5.2.3 各物质的汽化潜热估算 |
5.2.4 反应体系中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的计算 |
5.3 各反应热效应分析 |
5.4 各反应自发反应程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三种尿素衍生物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1.1 尿素的性质及用途 |
1.1.2 尿素下游产品开发现状 |
1.2 三聚氰酸的介绍 |
1.2.1 三聚氰酸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
1.2.2 三聚氰酸的用途 |
1.2.3 三聚氰酸的国内外市场及前景 |
1.2.4 三聚氰酸的研究现状 |
1.2.5 三聚氰酸合成工艺介绍 |
1.3 铜酞菁的介绍 |
1.3.1 铜酞菁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
1.3.2 铜酞菁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1.3.3 铜酞菁的合成工艺 |
1.3.4 铜酞菁的国内外市场及前景 |
1.4 缩二脲的简介 |
1.4.1 缩二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
1.4.2 缩二脲的用途 |
1.4.3 缩二脲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
1.4.4 缩二脲的合成工艺 |
1.5 微波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
1.5.1 微波技术简介 |
1.5.2 微波在化学中的应用 |
1.6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制氨的介绍 |
1.6.1 燃煤烟气介绍 |
1.6.2 脱硫技术简介 |
1.6.3 脱硝技术简介 |
1.6.4 现有制氨技术介绍 |
第二章 微波法合成三聚氰酸 |
2.1 前言 |
2.2 实验原理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主要原料 |
2.3.2 主要仪器 |
2.3.3 反应步骤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微波功率与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2.4.2 助熔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2.5 粗品三聚氰酸的提纯精制 |
2.6 反应过程的热分析 |
2.7 熔融态尿素的微波辐射反应研究 |
2.8 反应物成分分析 |
2.8.1 红外分析 |
2.8.2 产品纯度分析 |
2.9 工业放大实验 |
2.9.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9.2 实验方法 |
2.10 小结 |
第三章 微波法合成铜酞菁 |
3.1 实验原理 |
3.2 主要试剂 |
3.3 主要仪器 |
3.4 实验方法 |
3.5 反应条件的确定 |
3.5.1 微波功率对反应物的影响 |
3.5.2 辐射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3.5.3 尿素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
3.5.4 苯酐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
3.5.5 钼酸铵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
3.6 产品纯度分析 |
3.6.1 元素分析 |
3.6.2 含量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缩二脲的合成 |
4.1 前言 |
4.2 实验原理 |
4.3 实验方法 |
4.3.1 主要原料 |
4.3.2 主要仪器 |
4.3.3 反应步骤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反应产率与温度的关系 |
4.4.2 反应产率与时间关系 |
4.4.3 反应产率与溶剂使用量的关系 |
4.5 小结 |
第五章 尿素衍生物的合成工艺应用探讨 |
5.1 概述 |
5.2 脱硫脱硝用氨与尿素衍生物的联产制备工艺 |
5.2.1 技术简介 |
5.2.2 经济效益分析 |
5.3 联产制备法与传统尿素水解相比较的优势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缩二脲的生产技术与消费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 冯阳. 山东大学, 2020(05)
- [2]内置型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王攀.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2)
- [3]家禽屠宰副产物复合酶解方案的优化及其对养分消化的影响[D]. 王学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HDI固化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D]. 解亮.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5]我国聚氨酯产业现状分析及展望(续完)[J]. 张丽. 化学工业, 2015(Z1)
- [6]我国异氰酸酯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J]. 张丽.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5(03)
- [7]五原金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玉龙. 内蒙古大学, 2014(03)
- [8]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D]. 苗俊艳. 郑州大学, 2014(02)
- [9]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热解制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绿色工艺研究[D]. 覃宁波. 广西大学, 2014(05)
- [10]三种尿素衍生物的合成工艺研究[D]. 刘鑫. 山东大学,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