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高考理综考试(新课程卷)分析及其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美[1](2020)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策略探讨》文中认为分析综合能力是物理高考要求的五大能力之一。在物理一轮复习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一直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轮复习是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黄金时间,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也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论文重点针对高三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有效策略展开了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对高三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有效策略进行研究。论文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高中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文献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为解决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为了解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现状展开的系列调查。通过分析高二期末学生统考成绩和统计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到高三学生十分欠缺分析综合能力,分析近三年物理全国Ⅱ卷在分析综合能力方面考查的分值比例逐年增加。第四部分针对学生的能力现状提出的在一轮复习中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探讨。一轮复习中的四大主要课型是概念复习课,知识强化课,专题训练课和试卷评析课,分别对四类课堂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不同课型中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策略。即概念复习课建立知识网络图,相似知识点比较分析;知识强化课培养物理情境分析,研究对象分析,状态分析,过程分析能力;专题训练课题型归纳,一题多变;试卷评析课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查找思维漏洞。第五部分对实施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效果分析。笔者以任教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把高三期末第一次诊断和第二次诊断考试成绩和高二统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纵向和年级同层次班级成绩对比,得出策略取得的成效性。第六部分给出本论文研究的结论、教学建议及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讨的地方。
赵星宇[2](2020)在《基于SOLO理论的高中生学习“直线运动”的认知水平研究 ——以重庆市某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运动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中学物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课改的深入,含有机械运动的问题也成了考查的热点内容,但是由于初中时学习的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比较简单,仅仅只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并且有些概念也没有进行明确区分,这就导致进入高中学习机械运动章节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疑惑,但是机械运动又与之后要学习的曲线运动,电磁场等等息息相关,所以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图用SOLO分类理论(SOLO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中文的意思为“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调查高中生机械运动的认知情况,探究高中生机械运动的认知特征规律和分析影响高中生机械运动认知的因素。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进行,以量化的形式为主,只注重评价结果,而SOLO分类理论则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探究学生的思维方式。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SOLO分类理论作为指导,建立初高中直线运动认知水平的标准,然后编制测试卷,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班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质性评价,再对不同班级,不同性别进行差异性,相关性研究;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对学生学习直线运动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研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所选样本学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知水平,对于有关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的认知水平是明显高于对于公式以及规律的应用的认知水平,在公式及规律的应用上处于扩展抽象结构人数相对较少。(2)对于不同班级,高二实验班整体的认知水平是明显高于高一年级以及高二年级平行班的。(3)从不同性别来看,整体认知水平分布,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的。(4)影响高中生匀变速直线运动认知SOLO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高考因素。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及理论指导。
曾大鹏[3](2020)在《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及复习策略的探讨 ——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浙江取消了原先的文理分科制度,把物理考试内容分为“学考”和“选考”两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意愿和高校招生录取要求,来选择是否参加物理的选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权。此番改革从多维度教育出发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体现。面对浙江新高考制度,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自2014年高考改革以来,所有有关浙江新高考物理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初高中衔接问题”、“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学现状分析”等方面的探讨,并没有对试题进行统计分析,也没有对复习策略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线上师生调查问卷、线下物理复习课调研、师生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把近三年(2017年-2019年)共5套高考试题整理出来,通过对《浙江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的解读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分值、模块所占分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试题的选择题、实验题从考点、分值、涉及方法作出统计并分析试题特点,其中针对计算题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者分别找出4道不同题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了试题讲解并分析了解题思路。其次,在研究者实习期间,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对浙江省乐清市几所中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复习课的听课调研、教师访谈、批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高考形式下物理复习课教师和学生现有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复习建议。最后,根据以上的统计分析和教师指导意见提出有关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复习策略,总结在复习课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所对应的复习行为,得出各个题型的复习应牢牢抓住对应考点和模块,针对题型特点,寻找解题突破点的研究结论。
刘叶青[4](2019)在《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研究》文中指出物理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力学和电学作为中学和大学物理学科的重点组成部分,两者在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高中的学习模式不再适用,但理工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要学习大学物理,而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学生总会下意识地使用中学时期所形成的一些定势思维,导致解决大学物理问题存在较大困难,以至于学生无法顺利从中学物理过渡到大学物理。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和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并且阐述了该研究对高中生和大一新生的意义;第二部分提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高中生物理学习情况以及对大学物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第四部分为力学衔接教学研究;第五部分为电学衔接教学研究;第六部分为对高三理科生进行衔接教学实践及分析;第七部分为对大一刚入学新生进行衔接教学实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进行衔接教学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中学阶段进行中学与大学物理关于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崔焰梅[5](2019)在《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从2001年的教育改革至今,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我国基础教育十几年,也取得了显着成绩。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也需要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及时修订,教育部于2013年开始了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出台了新课程标准(2017版),这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会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物理课程标准与高考物理试卷的一致性。本文以2016年-2018年三年间的高考物理全国1卷、全国2卷和全国3卷为研究载体,使用SEC模式对物理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论,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教育背景,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第2部分为文献综述和理论界定。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接着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对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有关的文献,总结概括一致性研究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功能,最后使用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对一致性、课程标准、高考的研究。第3部分为物理课程标准与高考试卷的一致性研究。首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2018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和2003年版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其次,根据高考试卷的特点,选用SEC一致性模式进行研究;然后结合高考物理试卷和物理课程标准确定本文研究的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并对认知水平的各种行为动词进行界定,再构造物理课标以及高考物理试卷的“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确定了二维矩阵以后,以行为动词的界定为基础,确定物理课标的编码原则并进行编码,再根据题干信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分值确定物理试卷的编码原则并进行编码。为了能用帕特公式对课标与试卷的一致性进行计算,将物理课标与高考物理试卷的二维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在对一致性公式进行阐述,利用MATLAB的unidrnd函数设定本文一致性指数的参考值。第4部分为本文研究结果的分析。首先根据计算的一致性指数对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试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到两者总体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其次从内容主题这一方面,对两者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利用Excel表格得到两者内容主题分布的情况,获知两者在内容主题这一维度一致性程度不高,课标内容主题分布较均匀,试卷内容主题主要分布在必修1、2和选修3-1模块;然后再从认知水平这一方面,对二者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利用Excel表格绘制两者认知水平分布的情况,获知两者在认知水平维度一致性程度不高,课标中的认知水平分布较多的是“了解”这一水平,试卷中的认知水平分布较多的是“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水平,各份试卷认知水平分布相差不大。
于婷婷[6](2018)在《基于高考能力要求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考作为衔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是高规格的人才选拔性考试。新课标《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物理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尤其是高三复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更要注重对《考试大纲》中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文献中各地区现阶段习题教学现状的全面调查发现: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着严重有悖于《考试大纲》要求的五项能力的培养的问题,高考物理成绩越不理想的地区越忽视物理能力培养。而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SOLO分类理论对2013-2017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得出高考试题对五项能力要求的考查有着极强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说明了高考中更加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1)理解能力教学策略;(2)推理能力教学策略;(3)分析综合能力教学策略;(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教学策略;(5)实验能力教学策略。本研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是本论文研究的前期准备基础。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大致了解。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得出基于高考能力要求研究能力培养策略具有积极作用。第二部分,阐述了有关习题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为研究习题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阐述了:1、对本研究对2013-2017年新课标(II)卷高考物理试题所用的方法。(1)依据新课标物理考试大纲对高考所要考查的物理能力限定为大纲要求的五项能力。(2)依据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和solo分类理论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五项能力进行科学划分和制定科学的物理能力等级标准。2、对能力要求对2013-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了统计的理论依据,数据处理和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统计了2013-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并从中整理出了新课标物理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和趋势。第四部分,根据上述结论提出高考物理习题教学策略及检测。第五部分研究的结论、不足和反思。
贾敬[7](2018)在《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017出台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了人们最关注的内容,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人才的质量,关注他们是否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即将被淘汰的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着重于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高三物理复习课时间短,任务重,而老师讲学生练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厌学的状态,高考也被誉为“黑色六月”。学生苦不堪言,这样的厌学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高中之后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而探究式学习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三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探究式学习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影响探究式学习实施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一)现状:83%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即使愿意去探究学习也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习惯于教师指导多一些的探究活动。(二)影响探究式学习在复习课中的实施因素:1.学生因素:41%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而28%的同学想参加但是害怕浪费时间。2.教师因素:25%的教师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大多数情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质疑都足够重视。3.学校因素:学校可以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物质的支持,学生在探究时间上无法保证。4.社会因素:迫于高考的压力,分数依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只有3.2%的人认为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放在第一位,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依据调查结果,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提出提出引导学生在物理复习课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将探究式学习引入高三复习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和解决问题;拓展探究复习的空间,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重新走进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运用多样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复习课中教会学生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策略指导下,在笔者执教的高三8、9班物理复习课中实施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论: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得到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中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能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希望本研究对高中物理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郎金萍[8](2016)在《对近三年高考物理重庆卷和新课标Ⅱ卷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为高考,他是所有学生都将面临的最具深意的重大考试之一。他主要是为国家选拔、输送卓越的人才,而考生只有在高考中取得相当优秀的成绩才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名牌大学。所以高考,也便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高考也开始呈现出自己的变化。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所以要想加快新课改的步伐,也必须推动高考的改革。所以受新课改潮流的影响,高考命题会产生如何的变化就成了广大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事情。然而对于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来讲,意义就更非比寻常了。重庆自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自主命题以来,已走过了十余载。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推进新课程的改革,重庆将于2016年告别自命题,走向全国统考的大道上。由于这是重庆在新课程改革后第一次加入全国统考,也是第一次启用高考新课标卷,因此,无论是对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还是对于家庭的父母长辈,都非常重视转型前的备考。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找出高考物理新课标卷命题的特点和风格,对之加以分析概括和总结,就成了我们当下的必需。从分析高考上着手,就能使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全力备考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即将面临的新课标考试模式,争取在2016的重庆高考中取得佳绩。本文选题就是从新课改和高考转型这个大形势下出发,通过对2013年-2015年近三年高考物理重庆卷和新课标II卷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出两卷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命题上的变化,从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分布、知识点覆盖、知识模块所占比重等多个方面来开展对比分析,提出学生在面对新课标高考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新物理高考的备考提出一些个人方面的建议。也希望在当下可以找到由自主命题的重庆卷成功顺利过渡到新课标卷上的有效捷径,能迎接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型挑战,同时也让考生在这次重要的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在高考的答卷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袁令民[9](2013)在《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我国世纪之交的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理念革新程度和实施范围都被认为是空前的。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各方面的深刻革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各课程要素的内在关系探讨、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内容及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检视等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物理高考与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致性关系研究。本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物理高考和内容标准一致性研究工具及分析方法,确定借鉴一致性研究的SEC模式和韦伯模式,从知识内容及其对应的认知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二维矩阵,进而分析两个矩阵的一致系数;然后从知识内容主题分布、具体知识内容条目分布平衡性、认知水平分布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针就近六年物理高考试卷对知识内容及其认知水平的考查,按所涉及模块不同分七类试卷样本研究其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而后对物理高考与内标准一致性水平总体特征、课改背景特征、地区特征、模块选考特征进行研究。最后针对本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和反思。本研究具体由三部分组成:研究一,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物理高考和内容标准一致性研究工具;然后阐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析方法和结果,以及物理高考试卷知识内容及认知要求的分析方法、样本分布等;最后介绍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二,根据物理高考所涉及内容主题的差异,分七类情况对近六年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从一致性总体水平、知识内容主题的一致性水平、知识内容分布平衡性以及认知水平的一致性水平角度进行分析和统计。七类试卷样本包括根据选考模块的不同将课标版试卷分为六类,另外一类是近六年大纲版试卷。研究三,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特征分析。对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进行课改背景、地区以及模块选考类型为特征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分析。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物理高考试卷与高中物理内容标准总体上不具备显着一致性。77份物理高考试卷与高中物理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均低于其所对应统计显着性参考值。利用曲面图对知识内容及其认知水平分布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两者总体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物理高考试卷与高中物理内容标准在知识内容分布方面一致性水平总体较低。相对内容标准而言,物理高考试卷加大了对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3-1”模块的考查力度。就知识内容主题而言,物理高考所有试卷类型均加大了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电路”、“电场”的考查力度;大部分试卷加大了对“机械能与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的考查力度;物理试卷对“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的考查力度小于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条目所占比例。近六年物理高考试卷对“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三个模块的考查力度除“碰撞和动量守恒”外均有所减弱,其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相对论”、“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以及“波粒二象性”均只有很少试卷涉及。共同必修模块的考查重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其中考查“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的知识内容分布平衡性最差,“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描述”等相对较好。电学部分的“选修3-1”和“选修3-2”模块中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包括常见电器元件、欧姆定律、静电场、电场强度、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选修3-3”中的考查重点有气体实验定律、内能、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等;“选修3-4”的考查重点有横波的形成和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选修3-5”的考查重点是动量、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放射性、核反应方程等。试卷对内容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考查的知识分布平衡性相对较好,而考查“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的知识平衡性相对较差。(3)物理高考试卷与高中物理内容标准在知识内容对应的认知水平分布方面一致性水平总体较低。相对内容标准中的分布而言,近六年高考物理试卷均提高了对“理解”和“应用”水平的考查力度,降低了对“了解”水平的考查力度,在“认识”水平上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4)课标版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明显高于大纲版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在知识内容的考查方面,课标版和大纲版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在共同必修模块及“选修3-1”和“选修3-2”无较大差异,但在后面三个模块中对知识内容的考查有一定差异,课标版物理高考试卷对“碰撞与动量守恒”的考查比例相对较低,而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相对论”、“原子核”以及“波粒二象性”的考查比例相对较高。(5)以地区为特征对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海南省近六年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最高,其次是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和重庆。在知识内容的考查方面,对共同必修模块的考查上各省份试卷总体差异较小,而对5个选修模块知识内容的考查上部分省份的差异相对较大。(6)以选考类型为特征对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在所考查知识内容的分布平衡性方面“选修3-3”相对较好、“选修3-5”次之、选修“3-4”相对较差,所以选考“选修3-3”或者选考“选修3-3”加“选修3-5”的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相对最高;而选考“选修3-4”或者选考“选修3-4”加“选修3-5”的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相对最低。本研究对对丰富和检验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标准修订、高考制度和内容改革等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张晓莉[10](2009)在《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由于高考的引导作用,传统物理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发展,高三物理复习重视短期效应、题海战术的同时,淡化了学生主动性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形成,导致教育中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已成为目前高三物理复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在部分地区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为有效进行高考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三物理复习必须融入有效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过程、学科方法的掌握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高三物理复习是在有限时间内,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和能力化的过程。本文以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强调通过优化物理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开放高三物理复习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并留有余地让学生也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领悟物理学科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这一策略不但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要求,也会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本文依据有效教学的理论及有效教学的设计依据,结合物理新课程中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和高考的命题要求,分析影响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性的因素。其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高三物理复习有效策略,然后将策略应用于本人的高三物理复习课,并编写了部分策略实施的教学案例。最后,本文对高三物理复习做了总结,并对复习策略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相信本文的研究,会对当前高三物理复习理论及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2003年高考理综考试(新课程卷)分析及其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高考理综考试(新课程卷)分析及其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概念界定 |
1.3.1 能力 |
1.3.2 分析能力 |
1.3.3 综合能力 |
1.3.4 分析综合能力 |
1.3.5 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等级划分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物理分析综合能力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 能力结构理论 |
3.高三学生物理分析综合能力现状调查 |
3.1 高二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査实施与结果及其分析 |
3.2 高三学生问卷调查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调查问卷设计 |
3.2.4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3 近三年物理全国卷分析 |
3.3.1 分析内容 |
3.3.2 分析结果 |
4.一轮复习中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
4.1 概念复习课中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
4.1.1 知识绘制网络图形成系统化 |
4.1.2 多用比较法类比相似知识点 |
4.2 知识强化课中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
4.2.1 物理情境分析,培养建模能力 |
4.2.2 研究对象分析,善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
4.2.3 状态和过程分析,在画图中提升 |
4.3 专题训练课中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
4.3.1 习题归纳,有效训练 |
4.3.2 一题多变,触类旁通 |
4.4 试卷评析课中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
4.5 教学实践效果与分析 |
4.5.1 教学实践对象 |
4.5.2 教学实践结果对比分析 |
4.5.3 以一诊测试卷为例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进步情况分析 |
4.5.4 教学实践总结 |
5.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SOLO理论的高中生学习“直线运动”的认知水平研究 ——以重庆市某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性 |
1.1.2 初中与高中的“台阶”问题 |
1.1.3 课标中的对直线运动的要求 |
1.1.4 高考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2章 SOLO分类理论简介与应用研究概述 |
2.1 SOLO分类理论简介[8] |
2.2 SOLO理论的应用研究概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技术过程 |
3.1 高中问卷编制的部分依据 |
3.1.1 解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版》中物理学业质量水平.. |
3.1.2 编制试题的维度 |
3.1.3 编制问题的原则 |
3.2 高中问卷的编制 |
3.2.1 预测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2.2 预测问卷结果分析 |
3.2.3 预测试卷的不足 |
3.2.4 正式问卷的编制 |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4 调查实施与数据编码 |
3.5 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4章 高中学生对直线运动认知的评判标准 |
第5章 高中学生对“直线运动”认知水平的典型作答 |
5.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的典型样例 |
5.2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典型样例 |
5.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典型样例 |
5.4 多阶段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典型样例 |
5.5 追击相遇问题典型样例 |
5.6 对运动图像的认识与理解典型样例 |
第6章 高中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试结果分析 |
6.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的测试结果分析 |
6.2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的测试结果分析 |
6.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的测试结果分析 |
6.4 多阶段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测试结果分析 |
6.5 追击相遇问题的测试结果分析 |
6.6 对运动图像的认识与理解的测试结果分析 |
6.7 直线运动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基于SOLO理论的教学建议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3)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及复习策略的探讨 ——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关于分类统计模式的界定 |
2.2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
2.3 复习课教学的含义 |
2.4 复习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三章 浙江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 |
3.1 浙江新高考的基本情况 |
3.2 《浙江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
3.3 浙江新高考试题结构分析 |
3.4 2017年-2019年浙江高考物理计算题分析 |
第四章 针对新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提出中学物理复习策略 |
4.1 选择题复习策略 |
4.2 实验题复习策略 |
4.3 高考计算题复习策略 |
4.4 总的复习策略 |
4.5 复习建议 |
第五章 教学案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师调研 |
附录二 :中学物理复习课学生调研 |
致谢 |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一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教育系统论 |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节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四节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衔接 |
第一节 中学与大学力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研究 |
第二节 中学与大学物理的力学衔接困难和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电学部分的衔接 |
第一节 中学与大学电学部分内容和方法分析研究 |
第二节 中学与大学电学衔接困难和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高三学生研究为对象的衔接教学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第二节 衔接教学的实施 |
第三节 衔接教学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的衔接教学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二节 衔接教学实践前测 |
第三节 衔接教学实施 |
第四节 衔接教学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附录 1 高中生物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 2 大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教学课程评价问卷调查 |
附录4 力学与电学小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的修订 |
1.1.2 高考制度的改革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物理高考 |
2.1.2 课程标准 |
2.1.3 一致性 |
2.2 一致性研究理论与实践 |
2.2.1 韦伯模式 |
2.2.2 SEC(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模式 |
2.2.3 成功(Achieve)模式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国内研究现状 |
2.4.1 物理课程标准 |
2.4.2 物理高考 |
2.4.3 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 |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研究框架的确定 |
3.2.1 研究内容主题的确定 |
3.2.2 研究认知水平的确定 |
3.2.3 SEC模式二维矩阵 |
3.3 课程标准与高考物理试卷编码 |
3.3.1 确定课程标准编码原则并编码 |
3.3.2 确定试卷编码原则并编码 |
3.3.3 编码结果与处理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参考值 |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
4.1 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总体比较 |
4.2 课标与试卷内容主题分布的比较 |
4.3 课标与试卷认知水平分布的比较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基于本文对教学的探讨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标内容主题分析 |
附录2 :2017 年研究内容确定课标的内容主题及认知水平分布比率 |
附录3 :物理高考试卷全国卷内容主题及其认知水平分布比率 |
致谢 |
(6)基于高考能力要求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1.程序教学法 |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3.问题解决理论 |
第三章 《考试大纲》中物理能力等级标准的确定 |
3.1 大纲中五项物理能力分析方法 |
3.1.1 高考物理能力要求的分析要素及依赖度等级 |
3.1.2 确定试卷中每道物理试题对五种能力的依赖程度 |
3.1.3 SOLO分类法分析能力要求 |
3.2 物理能力等级标准制定 |
3.2.1 物理能力等级标准 |
3.2.2 物理能力等级标准的检验与分析 |
3.2.3 2017年高考课标物理试题(Ⅱ)分析检验 |
3.3 2013 -2017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对物理能力的考查程度分析 |
3.3.1 物理试题对物理能力依赖程度的调查分析方法 |
3.3.2 2013-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对物理能力考查程度统计分析 |
第四章 习题教学策略 |
1.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
2.推理能力教学策略 |
3.分析综合能力教学策略 |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教学策略 |
5.实验能力教学策略 |
6.习题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考试大纲》 |
附录2:物理能力等级标准问卷 |
附录3:2013-2017年新课标物理试题问卷统计的原始数据 |
附录4:SPSS原始数据、高考试题 |
致谢 |
(7)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4.1 国外探究式学习应用综述 |
1.4.2 探究式学习在国内高中物理复习课中应用的现状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探究 |
2.1.2 探究式学习 |
2.1.3 复习课 |
2.2 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萨奇曼的探究学习理论 |
2.2.3 概念图理论 |
3 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探究式学习实施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对象、目的及方法 |
3.2 问卷编制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
3.3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探究式学习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3.3.2 影响学生探究式学习实施的因素 |
3.3.3 调查结论 |
4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应用的教学实践 |
4.1 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内容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内容 |
4.1.3 研究方法 |
4.2 探究式学习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
4.2.1 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将探究式学习引入高三物理复习课 |
4.2.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 |
4.2.3 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4.2.4 拓展探究复习的空间,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
4.2.5 重新走进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
4.2.6 运用多样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4.2.7 在复习课中教会学生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
5 教学实践后的效果调查分析与反思 |
5.1 教学实践后的效果访谈分析 |
5.1.1 访谈基本情况 |
5.1.2 访谈提纲设计 |
5.1.3 访谈记录 |
5.1.4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2 建议与不足 |
5.2.1 给高中物理复习课中实施探究学习的建议 |
5.2.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物理复习课中探究式学习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 案例: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动态分析电路 |
附录3 对学生的访谈记录 |
致谢 |
(8)对近三年高考物理重庆卷和新课标Ⅱ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高考与新课程改革 |
2.1.1 新课程改革的演变 |
2.1.2 解读新课改 |
2.1.3 新课改与高考 |
2.2 高考命题基础 |
2.2.1 知识命题基础 |
2.2.2 能力命题基础 |
2.2.3 命题测量学基础 |
2.3 教育测量学理论 |
3 高考物理重庆卷和新课标II卷的比较 |
3.1 两卷高考物理试题形式与结构的比较 |
3.2 两卷高考物理试题内容的比较 |
3.2.1 两卷高考物理考试知识内容具体要求的比较 |
3.2.2 两卷高考物理试题中知识含量的比较 |
3.2.3 两卷考察模块内容的比较 |
3.3 两卷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比较 |
3.3.1 两卷的结构特点 |
3.3.2 两卷的试题内容特点 |
4 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备考建议 |
4.1 考试中反映出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4.2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物理的备考建议 |
4.3 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9)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全球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 |
1.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需求 |
1.1.3 高考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1.1 物理高考 |
2.1.2 高中物理内容标准 |
2.1.3 一致性 |
2.2 基于标准的基础教育评价研究 |
2.3 物理高考研究 |
2.4 一致性研究理论与实践 |
2.4.1 韦伯研究模式 |
2.4.2 SEC研究模式 |
2.4.3 Achieve研究模式 |
2.4.4 CBE研究模式 |
2.4.5 一致性研究模式比较 |
第3章 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分析工具及研究设计 |
3.1 一致性分析工具 |
3.1.1 确定一致性分析工具 |
3.1.2 知识内容和认知水平分析维度 |
3.1.3 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分析程序 |
3.1.4 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统计显着状态参考值 |
3.2 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
3.3 高中物理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 |
3.4 物理高考试卷中的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 |
3.4.1 物理高考试卷总体情况 |
3.4.2 物理高考试卷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析 |
第4章 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一致性的分类研究 |
4.1 研究方法和过程 |
4.1.1 研究样本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研究过程 |
4.2 第一类试卷样本(含选修3-3)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 |
4.2.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2.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2.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2.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3 第二类试卷样本(含选修3-4)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 |
4.3.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3.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3.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3.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4 第三类试卷样本(含选修3-5)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 |
4.4.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4.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4.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4.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5 第四类试卷样本(含选修3-3和选修3-4)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 |
4.5.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5.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5.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5.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6 第五类试卷样本(含选修3-3和选修3-5)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 |
4.6.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6.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6.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6.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7 第六类试卷样本(含选修3-4和选修3-5)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 |
4.7.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7.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7.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7.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8 第七类试卷样本(大纲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
4.8.1 试卷样本和内容标准中知识内容及认知水平分布 |
4.8.2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比较 |
4.8.3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知识内容分布比较 |
4.8.4 试卷样本与内容标准之间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4.9 本章结论 |
第5章 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特征分析 |
5.1 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总体特征分析 |
5.2 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课改背景特征分析 |
5.3 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地区特征分析 |
5.4 物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一致性水平的选考特征分析 |
5.5 本章结论 |
第6章 总的结论和讨论 |
6.1 本研究总的结论 |
6.2 关于课程标准与高考、教学关系的探讨 |
6.3 反思与展望 |
6.3.1 本研究创新之处 |
6.3.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 |
第2章 高三物理复习有效策略的确立依据 |
2.1 有效教学的含义 |
2.2 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 |
2.2.1 学习者的状况 |
2.2.2 教师的自身素质 |
2.2.3 课堂教学的环境 |
2.3 有效教学策略设计的依据 |
2.3.1 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2.3.2 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依据 |
2.4 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 |
2.5 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效果评价 |
2.5.1 评价方法 |
2.5.2 评价依据 |
第3章 影响高三物理复习有效策略的因素分析 |
3.1 学生情况分析 |
3.1.1 学生学习基础、习惯分析 |
3.1.2 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的原因 |
3.2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3.2.1 高考能力要求 |
3.2.2 近年试题特点 |
3.2.3 近年高考物理命题创新趋势 |
3.3 高三物理复习的目标及任务分析 |
3.3.1 目标分析 |
3.3.2 任务分析 |
第4章 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 |
4.1 高三物理复习课堂的开放策略 |
4.1.1 时间和空间的开放 |
4.1.2 教学内容的开放 |
4.1.3 问题的开放 |
4.1.4 课堂讨论、发言的开放 |
4.1.5 布置作业的开放 |
4.1.6 师生关系的开放 |
4.2 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的有效策略 |
4.2.1 做好试卷分析、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
4.2.2 借题发挥,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
4.2.3 追根朔源,回归课本 |
4.2.4 方法总结,多题归一 |
4.2.5 触类旁通,妙题多练 |
4.2.6 错题寻因,开发错误资源 |
4.3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
4.3.1 高考实验考察特点及存在问题 |
4.3.2 高考实验复习策略 |
第5章 高三物理复习有效策略实施的教学案例及其有效性评价 |
5.1 课堂复习开放策略的教学案例及其有效性评价 |
5.1.1 研究项目 |
5.1.2 实施过程 |
5.1.3 教学效果评价 |
5.2 实验复习策略的教学案例及其有效性评价 |
5.2.1 研究项目 |
5.2.2 实验原理 |
5.2.3 设计方案 |
5.2.4 交流方案解决问题 |
5.2.5 教学效果评价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成果 |
6.2 高三物理复习有效策略的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2003年高考理综考试(新课程卷)分析及其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策略探讨[D]. 黄建美. 西南大学, 2020(05)
- [2]基于SOLO理论的高中生学习“直线运动”的认知水平研究 ——以重庆市某学校为例[D]. 赵星宇. 四川师范大学, 2020
- [3]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及复习策略的探讨 ——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D]. 曾大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4]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研究[D]. 刘叶青.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D]. 崔焰梅.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6]基于高考能力要求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研究[D]. 于婷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18(12)
- [7]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 贾敬. 河北师范大学, 2018(12)
- [8]对近三年高考物理重庆卷和新课标Ⅱ卷的比较研究[D]. 郎金萍. 重庆师范大学, 2016(09)
- [9]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袁令民. 西南大学, 2013(10)
- [10]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张晓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