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反省技术的灵活工作流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周游[1](2020)在《S公司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管理建模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是企业新产品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如此。随着我国的汽车产销数据逐年上涨,各汽车品牌间的竞争加剧,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开发的选择和过程决策关系着企业的未来。汽车连接器担负着汽车电气系统连接功能,作为连接器供应商,在新产品开发上既面临着整车厂的成本和开发周期的压力,也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产业变革带来的产品开发选择和决策等问题。如何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和做好产品开发决策成了汽车连接器供应商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本文以S公司的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门径管理系统(Stage-Gate-System,SGS)理论和有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建模方法对S公司的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运用SGS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框架和CPN Tools建模工具针对S公司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建立了结合时间、成本、决策支持为一体的过程模型。将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的历史数据融入到模型中,对产品开发的概念设计、试做设计、量产设计阶段建立了分层子网模型,并对两个评审关口设计了决策支持模型。2.运用CPN Tools对产品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进行自动多次仿真,并统计仿真结果得出了案例产品最可能的开发时间和成本范围。结合仿真结果提出过程模型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后模型再次进行自动多次仿真,统计结果表明优化后产品开发时间缩短约40%,产品开发成本缩短约35%。3.结合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和优化后的流程模型在S公司的产品开发中进行实践。在大半年的实践中,对比以往粗放的开发方式,优化后的结构化产品开发流程在开发周期和开发效率上取得一定改善。4.本研究确立了一种结合门径管理系统和有色Petri网的自顶向下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和优化方法。通过建模使得产品开发过程实现可视化和数据化,为产品开发流程的持续改善提供帮助。对不能投入高昂的产品管理系统的企业或部门做好精细化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提供了思路。同时针对复杂的系列产品并行开发的过程管理提供了方法和工具,对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具有普适意义。
吕刚[2](2012)在《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流动人口问题的逐步凸显,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变得异常严峻,而在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中,动态的审批流程日益增多,研究设计一种支持动态审批的工作流系统也越来越迫切。为更好地设计动态审批系统,本文特在工作流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的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接着进一步阐述了柔性工作流建模的具体方法,并介绍了柔性工作流及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其次,本文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元模型,接着详细描述了柔性工作流建模的方法,并完成柔性工作流模型及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的构建工作。最后,本文进一步描述了柔性工作流模型的动态建模过程。再次,本文通过结合柔性工作流系统和审批系统,进一步的完成了柔性审批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还提出了独立于工作流系统的流程协调器的设计。最后,主要通过功能模块设计和柔性表单设计,对柔性工作流建模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徐昶[3](2012)在《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后,其达到的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目前大多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工作流模型都是处理事先给出完整定义的业务流程。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业务流程是不断变化的,有时甚至需要在流程实例运行过程中动态的调整工作流模型。这就要求工作流管理系统要具备柔性处理的能力。ECA规则在描述工作流模型的能力方面比其他建模工具(如Petri网、UML等)要强大,本文对ECA规则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规则间关联度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有效的发掘ECA规则集合中表面上相互孤立的各规则之间的深层联系,并给出了发掘这些深层联系的算法。通过对ECA规则描述的工作流模型动态变更类型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模型柔性变更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最后将该工作流系统成功应用到高校学费管理系统中,提高了高校学费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伟坤[4](2011)在《基于NetWeaver平台的智能工作流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已经渗入到企业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工作流是业务过程中的一个计算机实现,广泛应用于办公、生产和制造等领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工作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工作流是业务过程的抽象,大多以静态、固化的形式表现,相应的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存在着适用范围窄、灵活性差等方面的不足,以至于不能对活动中的任务实现过程重构,使得系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文对工作流技术的发展状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工作流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规则引擎,将业务流程与业务规则分离,可以改善工作流流程定制的僵化问题。文中首先概括了工作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SAP及其NetWeaver技术平台和工作流技术;最后通过规则引擎与工作流引擎的交互,借助规则库中的规则,自动产生和运行整个工作流。降低了工作流系统中业务修改的复杂度,同时也提高了流程执行效率,完成了工作流过程的自动流转。本文建立了基于NetWeaver平台的智能工作流系统,通过应用在电力企业ERP项目中,提高了电力企业纷繁复杂的日常审批类业务的工作效率,最后通过物料主数据审批流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奠石镁[5](2010)在《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架构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广泛应用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系统代表了当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然而,传统的ERP系统多数是面向功能开发的,各功能模块普遍存在信息重复和不一致的问题,系统中所有的流程都被深深地嵌入程序逻辑之中,用户无法改变,这种系统已经不能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日益变化,为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竟争力,企业得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调整业务流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过程的管理,对于过程的管理,工作流技术则是目前相当成熟的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面向过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中。本文通过对工作流技术及其原理的学习,通过对ERP系统及其发展历程的研究,认真分析了目前ERP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传统ERP系统与工作流技术的结合对传统ERP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套较为通用的基于工作流的ERP系统开发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工作流技术来增强ERP系统对业务过程的处理能力,给出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架构,一个基于工作流、可配置、可重构的ERP系统,用户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过程的变化灵活调整流程,实时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工作流管理系统和基于组件开发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基于工作流ERP系统的模块功能,设计了相应的工作流数据模型,研究了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相关的数据库模型和主要的流程管理代码,研究了过程定义和工作流建模的方法,设计了流程定制和表单定制的流程图,设计了生产计划模块的流程图,文章最后将设计思想应用于昆明纸箱厂ERP系统,详细开发设计了昆明纸箱厂的采购管理子系统,分析了基于工作流模式ERP系统的优势、风险和发展前景。
荆超[6](2010)在《柔性工作流过程模型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业务过程必须根据需求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所以经常出现工作流设计时的流程定义和运行时的流程执行相互脱节,造成实际的业务过程无法很好地实现。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可预知的,有些则是不可预知的,并且活动的参与者和活动资源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都造成了业务过程的复杂性。随着工作流应用的不断深入,这种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加大,表明在工作流的建模阶段,无法涵盖所有的不定性因素。因此,工作流管理系统对于柔性的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把过程模型中的活动节点进行了分类,分为普通节点和柔性节点。一个柔性节点可以理解为一个子工作流。并把路由信息表示为事件和规则。这样对于工作流模型的构建就变得相对简单,只需要活动节点和规则即可。并且对于柔性的需要,当工作流模型需要改变的时候,只需要修改活动集合中的活动并修改相信的ECA规则,给出了一个便于修改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并且对于模型的常见的结构错误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模型验证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动态工作流实例迁移方法。
赵倩[7](2009)在《基于适应性工作流的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威海市教育学会成功快乐营是一个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随着培训次数的不断增多,与培训相关联的一些信息和资料开始变得杂乱繁多,需要专人归类、整理和分析,信息查找起来也不便捷。本系统就是一个C/S结构的、专门用于此类培训信息管理的应用系统——成功快乐营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的实现,就是让用户从杂乱的信息和资料中解脱出来,把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为威海市教育学会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无纸化”办公做出了贡献。系统采用了面向服务的思想和适应性工作流技术来建立和实现。在构建适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上,本文提出了系统功能表现层适应性和技术实现层适应性的思想和实现方法。这种方法借鉴了面向服务的架构,在功能表现层实现了管理逻辑与应用逻辑的分离,在交互的软件成分之间,构建了松散耦合的协同软件体系;在技术实现层,强调业务服务粒度的划分,将服务尽量缩小到原子级,并实现了交互的原子服务之间的松散耦合,从而使系统在宏观(系统功能)和微观(技术实现)上都具备了灵活性,实现了工作流的灵活构建。系统从威海市教育学会成功快乐营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翔实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完成了相关业务服务的编程。该系统分为管理层、业务服务层、关系数据库层三层。系统设计的模块主要有:连接模块、数据维护模块、数据添加模块、数据删除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实现了培训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功能,费用结算,系统用户、不同角色的信息维护以及动态权限管理机制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威海市教育学会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培训过程中资料信息难存储、难查找、难统计、难修改、难管理的问题。
伍轶明,姚绍文[8](2009)在《构造可扩展工作流的语义机制模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复杂多样的应用环境下的工作流性能,基于Petri网构建块定义了工作流元对象模型和工作流领域本体OWL-W,在传统工作流系统中引入了元对象协议,构造了一种新的面向语义的工作流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软件架构来实现面向语义的工作流机制,说明了面向语义的工作流对于提高传统工作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有效的。
王磊[9](2009)在《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用户对审批系统动态性以及适应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审批系统在需求变化时,调整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很难适应当前审批的需求。当前审批流程越来越复杂并且流程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审批系统的动态性、适应柔性以及复用性,提出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首先,介绍了当前审批系统以及柔性工作流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地分析了柔性工作流建模型方法、柔性工作流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其次,为了提高工作流元模型对动态因素的描述能力,对原有的工作流元模型进行扩展,在工作流元模型中引入可扩展规则和规则解析工具两种新的元素,提出扩展的工作流元模型。在扩展的工作流元模型的基础上,对工作流建模元素进行扩展引入新的建模元素,并给出柔性工作流的形式化描述;提出了柔性工作流模型和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结合柔性工作流模型给出柔性工作流的动态建模过程,并通过一个研究实例详细说明了柔性工作流的建模过程。再次,把柔性工作流系统与审批系统结合,给出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的系统结构,同时对审批系统中柔性工作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给出柔性工作流的层次结构,实现审批系统中的流程协调器,并结合柔性工作流模型给出了审批系统中柔性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方案。最后,为审批系统中柔性表单、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临时数据存储、系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陈帅[10](2008)在《基于.NET平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工作流是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或自动化。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系统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进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工作流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提出的一系列规范,对WfMC工作流参考模型从体系结构、工作流执行服务、管理监控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工作流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其次,细致研究了工作流过程建模技术和工作流引擎,介绍了基于UML活动图的建模方法;分析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再次,文章对基于.NET平台上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展开讨论,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ET平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原型。重点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过程模型的设计,工作流引擎的体系结构,工作流引擎的流程调度机制的实现,引擎的任务分配实现等。最后,在此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本课题实现了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于.NET平台的企业工作流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该系统己投入使用,运行良好。在设计运行期间,该系统体现了良好的可重用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二、基于反省技术的灵活工作流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反省技术的灵活工作流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S公司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管理建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目标 |
1.3 有色Petri网以及CPNTools建模方法概述 |
1.3.1 有色Petri网及CPNTools建模工具 |
1.3.2 应用CPNTools建模方法概述 |
1.4 过程管理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建模综述 |
1.4.2 基于有色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建模综述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S公司车载连接器系列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分析 |
2.1 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 |
2.1.1 车载连接器及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 |
2.1.2 车载连接器特点及技术要求 |
2.2 S公司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面临的问题分析 |
2.2.1 S公司连接器产品系列产品开发现状 |
2.2.2 S公司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面临的问题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S公司车载连接器系列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建模 |
3.1 SGS框架模型的选择和构建 |
3.1.1 SGS框架模型选择 |
3.1.2 SGS框架模型的抽象 |
3.2 SGS框架模型在CPNTools中的实现 |
3.2.1 SGS框架模型的抽象与参数声明 |
3.2.2 时间和资源参数在CPNTools中的实现 |
3.2.3 SGS框架模型的工作分解及在CPNTools中的实现 |
3.3 各子网工作分解及其CPNTools模型实现 |
3.3.1 各阶段工作分解 |
3.3.2 各阶段资源投入预估 |
3.3.3 各阶段任务细节模型在CPNTools中的实现 |
3.3.4 试做评审关口和量产评审关口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公司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仿真及优化 |
4.1 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状态空间分析 |
4.2 产品系列开发时间仿真分析 |
4.2.1 单个连接器产品的开发时间分析 |
4.2.2 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时间仿真 |
4.3 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成本仿真 |
4.4 S公司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管理优化与仿真 |
4.4.1 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优化方案和模型优化 |
4.4.2 优化后模型的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模型的实践与规划 |
5.1 S公司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管理模型实践 |
5.1.1 产品审批委员会和项目小组模式的实施 |
5.1.2 流程实施以及各关口交付物 |
5.2 实施效果以及产品过程管理系统的规划 |
5.2.1 流程实施效果 |
5.2.2 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系统的规划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理城市流动人口现状 |
1.2.2 柔性工作流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柔性工作流综述 |
2.1 工作流 |
2.1.1 工作流概念 |
2.1.2 工作流模型 |
2.1.3 工作流体系结构 |
2.1.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 |
2.2 柔性工作流 |
2.2.1 柔性工作流概述 |
2.2.2 柔性工作流分类 |
2.2.3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 研究技术路线和柔性工作流的优势 |
2.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3.2 柔性工作流的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柔性工作流系统模型的构建 |
3.1 工作流元模型及其拓展 |
3.2 基于扩展元模型的柔性工作流模型的构建 |
3.2.1 柔性工作流建模元素的扩展 |
3.2.2 基于扩展元模型的柔性工作流的形式化描述 |
3.2.3 柔性工作流的模型介绍 |
3.3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 |
3.4 柔性工作流的动态建模过程 |
3.4.1 规则的构造 |
3.4.2 动态组合流程与动态更改属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再生育审批系统的设计 |
4.1 柔性审批系统的结构设计 |
4.1.1 柔性审批系统的系统结构 |
4.1.2 审批系统的功能划分 |
4.2 柔性工作流在审批系统中的结构 |
4.3 流程协调器 FC 详细设计 |
4.4 审批系统中柔性工作流引擎设计 |
4.4.1 引擎功能 |
4.4.2 柔性工作流引擎结构设计 |
4.4.3 引擎控制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再生育审批系统的实现 |
5.1 再生育审批系统工作流程 |
5.2 柔性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2.1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块 |
5.2.2 柔性审批表单的实现 |
5.2.3 柔性审批系统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柔性工作流研究现状 |
1.2.1 柔性工作流模型研究现状 |
1.2.2 柔性工作流实现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和工作流规则模型 |
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3 基于 ECA 规则的工作流模型 |
2.3.1 ECA 规则 |
2.3.2 基于 ECA 规则的工作流模型定义 |
2.4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 |
第三章 基于规则的柔性工作流 |
3.1 ECA 规则描述工作流模型 |
3.2 ECA 规则在模型描述上的优势 |
3.3 ECA 规则动态修改工作流定义 |
3.4 ECA 规则中规则间的关联度 |
3.4.1 ECA 规则在工作流引擎中的执行机理 |
3.4.2 规则间的关联度 |
3.5 工作流模型中事件的结构关系 |
3.5.1 基本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关系 |
3.5.2 有向图表示基本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关系 |
3.5.3 基本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关系简化方法 |
3.5.4 活动可能产生事件列表 |
3.5.5 工作流模型中事件的结构关系识别算法 |
3.6 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的连接符号 |
3.7 工作流动态变更形式及其 ECA 规则模型 |
3.7.1 增加/删除事件间关系变更 |
3.7.2 事件间关系结构变更 |
3.8 工作流实例的迁移方法 |
3.8.1 工作流实例当前运行活动及活动所对应的事件 |
3.8.2 工作流实例迁移流程 |
3.8.3 工作流实例迁移的正确性分析 |
3.8.4 举例分析 |
3.9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ECA 规则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 |
4.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基本结构 |
4.2 工作流管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思路 |
4.2.1 工作流引擎模块 |
4.2.2 ECA 规则模型设置模块 |
4.2.3 活动库模块 |
4.2.4 用户权限设置模块 |
4.2.5 日志模块 |
4.2.6 模型动态变更模块 |
第五章 高校学费管理系统应用实例 |
5.1 高校学费管理系统概述 |
5.2 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学费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5.2.1 系统设计 |
5.2.2 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学费管理系统架构 |
5.3 利用 ECA 规则对高校学费审批流程建模 |
5.4 高校学费管理系统的实现 |
5.4.1 系统设计思路 |
5.4.2 系统实现 |
5.4.3 系统运行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NetWeaver平台的智能工作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历史 |
1.3 工作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 |
1.3.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1.3.2 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其参考模型 |
1.4 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SAP NetWeaver 技术平台及其工作流技术 |
2.1 SAP 概述 |
2.2 SAP NetWeaver 技术平台 |
2.3 SAP 的工作流技术 |
2.3.1 SAP 工作流和业务对象 |
2.3.2 SAP 标准任务和工作流模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作流技术与规则引擎的结合研究 |
3.1 业务规则与规则引擎 |
3.1.1 业务规则与规则引擎概述 |
3.1.2 规则引擎结构及其工作机制 |
3.1.3 ABAP 规则引擎 |
3.1.4 推理算法 |
3.2 规则引擎与工作流系统的结合 |
3.2.1 工作流建模基本概念 |
3.2.2 工作流建模现状 |
3.2.3 工作流模型与规则引擎的结合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NetWeaver 平台的智能工作流模型设计 |
4.1 体系结构设计 |
4.2 规则引擎在工作流模型中的应用实现 |
4.3 规则引擎在工作流模型中的函数实现 |
4.4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型系统在ERP 中的设计实现和运行实例 |
5.1 系统的设计实现 |
5.1.1 系统设计目标 |
5.1.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5.2 系统运行实例 |
5.2.1 系统的人员组织结构 |
5.2.2 系统规则库的维护 |
5.2.3 系统的运行实例 |
5.2.4 系统的动态修改性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架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第二章 工作流技术概述 |
2.1 工作流的概念及其发展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
2.3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2.4 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
第三章 ERP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 |
3.1 ERP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
3.2 ERP的发展背景 |
3.3 ERP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
3.3.1 ERP面临的挑战 |
3.3.2 ERP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设计方案 |
4.1 工作流技术和ERP系统的结合 |
4.2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设计方案 |
4.2.1 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
4.2.2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
4.2.3 系统整体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4.2.4 系统整体软件架构设计 |
4.2.5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架构 |
4.3 基于工作流技术ERP系统的设计 |
4.3.1 ERP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
4.3.2 流程管理模块的设计 |
4.4 其他技术对于ERP系统的影响 |
4.5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的优势 |
第五章 系统的风险分析、实施和发展前景 |
5.1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的风险分析 |
5.2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的实施框架 |
5.3 昆明纸箱厂基于工作流技术ERP系统设计 |
5.3.1 功能分析 |
5.3.2 采购流程 |
5.3.3 软件架构设计 |
5.3.4 流程定义工具 |
5.3.5 数据库设计 |
5.3.6 相关界面和表单 |
5.3.7 部分代码 |
5.4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的应用展望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柔性工作流过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工作流相关定义和建模方法 |
2.1 工作流定义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参考模型 |
2.3 工作流建模方法 |
2.3.1 工作流元模型 |
2.3.2 工作流控制结构 |
2.3.3 工作流建模方法介绍 |
第三章 基于规则的柔性工作流动态模型的设计 |
3.1 基于ECA规则的建模方法 |
3.1.1 ECA规则 |
3.1.2 规则事件 |
3.1.3 规则条件 |
3.1.4 规则行为 |
3.1.5 用ECA规则描述工作流模型 |
3.2 柔性工作流模型 |
3.2.1 动态工作流模型分析 |
3.2.2 柔性工作流模型 |
第四章 模型验证 |
4.1 工作流模型验证方法的分析 |
4.2 模型验证方法 |
4.2.1 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构建工作流图 |
4.2.2 对于模型转化的工作流图的检验 |
4.2.3 孤立节点的检测 |
4.2.4 对于模型中结构冲突的验证 |
第五章 工作流实例的动态迁移 |
5.1 工作流实例动态迁移方法 |
5.2 改进的工作流实例动态迁移方案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基于适应性工作流的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
2.1 系统业务描述 |
2.1.1 系统的业务模型 |
2.1.2 系统的业务流程 |
2.2 系统总体需求 |
2.2.1 连接模块 |
2.2.2 数据添加模块 |
2.2.3 数据删除模块 |
2.2.4 数据维护模块 |
2.2.5 数据查询模块 |
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3章 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
3.1 系统技术架构 |
3.1.1 工作流技术及其适应性 |
3.1.2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
3.2 系统适应性的实现 |
3.2.1 功能表现层适应性 |
3.2.2 技术实现层适应性 |
3.3 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结构 |
3.3.1 管理层 |
3.3.2 业务服务层 |
3.3.3 关系数据库层 |
3.4 系统功能架构 |
第4章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建模 |
4.1.1 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
4.1.2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
4.2 数据库的设计 |
第5章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数据维护 |
5.1.2 数据添加 |
5.1.3 数据删除 |
5.1.4 数据查询 |
5.2 工作流执行引擎的实现 |
5.3 系统主要程序的代码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审批系统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1.3 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现状 |
1.3.1 柔性工作流建模的研究 |
1.3.2 柔性工作流实现方法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柔性工作流技术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概念 |
2.1.2 工作流体系结构 |
2.2 柔性工作流 |
2.2.1 柔性工作流概述 |
2.2.2 柔性工作流的分类 |
2.3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1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 |
2.3.2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柔性工作流建模 |
3.1 引言 |
3.2 工作流元模型 |
3.3 扩展的工作流元模型 |
3.4 基于扩展元模型的柔性工作流模型 |
3.4.1 柔性工作流建模元素的扩展 |
3.4.2 基于扩展元模型的柔性工作流形式化描述 |
3.4.3 柔性工作流模型 |
3.5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 |
3.6 柔性工作流动态建模过程 |
3.6.1 规则的构造 |
3.6.2 流程动态组合以及属性动态更改 |
3.7 动态建模过程实例 |
3.7.1 流程分析 |
3.7.2 形式化描述 |
3.7.3 规则构造 |
3.7.4 流程动态运行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基于柔性工作流审批系统结构设计 |
4.2.1 审批系统的层次结构 |
4.2.2 审批系统功能划分 |
4.3 审批系统中柔性工作流系统结构设计 |
4.4 流程协调器设计 |
4.4.1 流程协调器的系统结构 |
4.4.2 FC 系统规则引擎的设计 |
4.5 审批系统中柔性工作流引擎设计 |
4.5.1 引擎功能 |
4.5.2 引擎的结构设计 |
4.5.3 引擎控制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开发环境及工具选择 |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设计与实现 |
5.3.2 柔性审批表单的实现 |
5.3.3 临时数据的存储 |
5.3.4 安全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NET平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作者在课题中完成的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工作流与工作流管理系统 |
2.1 工作流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概念 |
2.1.1 工作流的发展历程 |
2.1.2 工作流的定义 |
2.1.3 工作流相关概念 |
2.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2.1 工作流参考模型中的主要部件 |
2.2.2 工作流参考模型中的接口说明 |
2.3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1 工作流管理系统简介 |
2.3.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
2.3.3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第三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工作流过程建模 |
3.1.1 过程建模介绍 |
3.1.2 基于UML活动图的建模方法 |
3.2 工作流引擎分析 |
3.2.1 工作流引擎的功能 |
3.2.2 轻量级工作流引擎 |
3.2.3 基于XML和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工作流引擎的比较 |
第四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框架的选择 |
4.1.1 系统目标 |
4.1.2 架构选择 |
4.1.3 .NET技术平台 |
4.2 对UML活动图建模的扩展 |
4.2.1 基活动的引入 |
4.2.2 空活动的引入 |
4.2.3 触发条件的引入 |
4.2.4 分层活动图的引入 |
4.3 工作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数据模型分析 |
4.3.2 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第五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组件的应用分析 |
5.1 系统背景 |
5.2 系统目标 |
5.3 工作流组件在系统中的应用 |
5.3.1 发证流程分析及建模 |
5.3.2 发证流程的运行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基于反省技术的灵活工作流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S公司车载连接器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管理建模与优化[D]. 周游. 东华大学, 2020(02)
- [2]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应用研究[D]. 吕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3]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D]. 徐昶. 安徽工业大学, 2012(01)
- [4]基于NetWeaver平台的智能工作流的研究[D]. 高伟坤.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 [5]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架构设计[D]. 奠石镁.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6]柔性工作流过程模型的研究[D]. 荆超. 长春工业大学, 2010(03)
- [7]基于适应性工作流的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倩. 山东大学, 2009(S1)
- [8]构造可扩展工作流的语义机制模型[J]. 伍轶明,姚绍文.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6)
- [9]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审批系统研究[D]. 王磊. 燕山大学, 2009(07)
- [10]基于.NET平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帅. 天津工业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