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帅[1](2019)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714例经验及空气与液体灌肠复位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714例经验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714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小儿肠套叠诊疗过程中常见临床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肠套叠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腹痛、腹部包块、呕吐、血便等),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腹部立位、血常规、大便常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等),灌肠复位结果(成功/失败、穿孔情况、复发情况),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套头位置、类型、肠道血流情况、有无病理性先驱物、术后并发症情况)。参考《2011年日本儿童肠套叠处理指南》提供的临床诊断标准、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对就诊患儿进行诊断,符合“确定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研究,采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非连续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连续性计数资料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门诊共收治肠套叠患儿943例,排除重复就诊病例48例,最终纳入病例895例,对于疑似患儿,给予开塞露协助排便,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腹部按摩等辅助手段,181例复查彩超提示套叠样肠管影像消失,最终共714例患儿收治入院。714例患儿中男性466例,女性248例。年龄在1岁以内患儿308人,1-2岁患儿242人;2-3岁患儿82人;3-4岁患儿36人;4岁以上患儿46人、其中年龄大于6岁患儿18人。排除灌肠复位治疗禁忌症后试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其中灌肠复位成功697例,失败17例,无穿孔病例。17例灌肠复位失败病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3例,中转开放3例,传统开放手术复位11例,均成功复位。术中发现肠道继发性改变病例2例,分别为梅克尔憩室1例,小肠息肉1例。1例患儿术后9个月再次发生肠套叠,给予再次手术复位成功。经空气灌肠复位后肠套叠复发病例69例,行手术治疗后肠套叠复发病例1例,共发生肠套叠101次。其中52例复发1次,11例复发2次,5例复发3次,2例复发6次;复发间隔1天-2年不等,其中27例在3个月内复发,42例在6个月内复发。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00次,与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初次发生肠套叠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χ2=0.279,P>0.05)。按发病时间分析,病程时间<24小时者649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641例,复位不成功8例;病程在24-48小时者38例,复位成功35例,复位不成功3例;病程时间>48小时27例,复位成功21例,复位不成功6例。病程时间长短对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Z=6.523,P<0.05),表明病程时间影响复位成功率,病程越长复位成功的机会降低。结论1.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安全、有效,是小儿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2.复发性肠套叠治疗原则同初次发生的肠套叠,给予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效果良好。3.对于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的患儿,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4.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显着降低。早期诊断和及时复位治疗是提高肠套叠治疗效果的关键。第二部分空气与液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 比较空气与液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 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空气或液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1日。纳入标准:报告使用空气或者液体(生理盐水,钡,或碘化造影剂)灌肠确诊肠套叠并报告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或穿孔率或复发率的文章。排除标准:(1)没有提到灌肠类型的论文;(2)没有报告灌肠复位成功率、穿孔率或复发率的论文;(3)除了中文和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发表的论文;(4)是调查或评论,未公开发表论文;(5)样本量数小于50的研究,以减少样本容量偏差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后,以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140篇(空气灌肠76篇,液体灌肠64篇),共计41292名患者。在75篇文章(24550人)中合并评估空气灌肠成功率为88%(95%CI,86%-89%;I2=95%),在64篇文章(16092人)中合并评估液体灌肠成功率为80%(95%CI,78%-83%;I2=96%)。在57篇文章(20290人)中合并评估空气灌肠穿孔率为1%(95%CI,1%-1%;I2=53%),在36篇文章(10486人)中合并评估液体灌肠穿孔率为1%(95%CI,0%-1%;I2=0%)。在20篇文章(5430人)中合并评估空气灌肠复发率为7%(95%CI,5%-9%;I2=85%),在10篇文章(1792人)中合并评估液体灌肠复发率为11%(95%CI,7%-15%;I2=71%)。结论5.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优于液体灌肠。其中空气灌肠成功率明显高于液体灌肠,复发率明显低于液体灌肠,穿孔率两者无显着性差异。因此我们推荐使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
黄娜[2](2016)在《丁桂儿脐贴贴脐减少婴幼儿急性肠套叠近期复发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遵循DME原则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患儿入院后在常规禁食、补液、解痉、空气灌肠的基础上,将纳入对象分为单纯空气灌肠组和空气灌肠后丁桂儿脐贴贴脐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肠套叠近期复发率,以了解丁桂儿脐贴在婴幼儿肠套叠中的防治中的作用,为减少婴幼儿肠套叠复发探寻一条中西结合的新途径。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方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60例,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进入统计的共5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先予常规处理(禁食、补液及镇静解痉等),然后在电视监视下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提示复位成功后,安返病房,予口服碳粉,待碳粉排出后,记录碳粉排出所需要的时间,并改为全流饮食。此后饮食逐渐从少到多、从稀到稠、循序渐进逐量添加至常量。观察组从术后即刻开始给予丁桂儿脐贴贴于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持续24h。敷脐前首先用温水将脐周擦洗干净,保持脐部清洁,每日换药1次,疗程为1周。一般术后3天患儿出院,叮嘱其家属按规定时间和方法更换敷贴,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复发或不良反应积极与我院联系,整复术后第1周及第2周电话随访每一位参与实验的家长追问患儿情况,嘱其回院体检,听诊其肠鸣音的情况,首次就诊发现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复查腹部B超了解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变化情况。整复术3个月后再次电话随访每一位患儿了解其复发情况。在研究结束时,将患儿肠鸣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碳粉排出时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恢复情况及肠套叠复发率做一个统计,随访时间为3个月。研究的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研究开始前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起病时间、主要症状等方面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碳粉排出时间、两组患儿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的恢复情况用Mann-Whitney分析,对比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近期复发率用Fisher检验,3个月复发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桂儿脐贴贴脐对于减少婴幼儿肠套叠近期复发率有明显的作用:(1)丁桂儿脐贴贴脐可改善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术后的肠功能紊乱;(2)丁桂儿脐贴脐可有助于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的恢复。综上所述,以丁桂儿脐贴贴脐降低婴幼儿肠套叠近期复发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王永新[3](2015)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25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儿科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125例,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所有患儿整复成功率、不同套叠部位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25例患儿中,术后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三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分别为:80.80%、7.20%、5.60%、93.60%;术后穿孔、肠管坏死、脱水、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分别为:2.40%、1.60%、0.80%、0.00%、4.80%;横结肠、脾曲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部位失败率与盲肠及肝区结肠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曲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部位失败率与横结肠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3个部位的成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套叠的治疗,空气灌肠法具有经济、方便、设备要求低、成功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临床效价较高。
陈顺治,杜宇英[4](2013)在《B超引导下再次水压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失败后采用再次灌肠整复治疗的方法及影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B超引导下再次水压灌肠整复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儿中72例再灌肠整复成功,40例再灌肠整复失败,再灌肠成功率为64.3%,未发生穿孔病例。经分析再次灌肠成功率与发病年龄及起病时间均有关。结论对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失败的肠套叠患儿可采用再次灌肠整复治疗,且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对再次灌肠成功的患儿可避免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庞恩文[5](2011)在《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文中提出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依赖着影像学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应用数字化影像学能早期诊断,还可以及时用于治疗,使绝大多数患儿在影像学监视下通过灌肠法整复成功,免受剖腹手术的创伤。本文就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肖声扬[6](2010)在《健脾顺腑汤灌肠复位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肠套叠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肠梗阻而进一步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以及感染、中毒,甚者还会导致肠管坏死、脱水和休克。所以,如何及时有效治疗肠套叠成为小儿外科的重点研究项目。目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为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复位及肠切除吻合术。由于小儿肠套叠多发生于3岁以下,考虑小儿体质的特殊情况及对手术的耐受性,故以保守治疗为首要治疗方法。常规的空气灌肠复位均需在X线引导下进行,此方法虽然操作较简便,但是在灌肠复位过程中造成患儿长时间受X线照射,这对于患儿将来的生长发育及血液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B超探导下的水压复位可有效避免X线对患儿的损害。目的:提高对B超探导下行中药灌肠的操作要点及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疗效等临床价值的认识;评价健脾顺腑汤对患儿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肠套叠100例,治疗组50例,先予补液及镇静解痉等处理,然后在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成功者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并予以口服活性碳评估治疗效果;对照组50例,经镇静解痉补液处理后,用传统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法复位。结果:实验组50例患儿经B超探导下中药灌肠治疗47例复位成功,成功率高达94.0%,2例中药灌肠复位失败后转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例需手术复位,无肠坏死切除病例,所有复位成功的患儿在B超检查确认复位成功后,继续予补液、抗炎和支持治疗。复位后用液状石腊油5ml与0.5-1.0g的活性碳粉灌服。47例中药灌肠复位的患儿在服用活性碳后,45例在4-6小时后排出的大便中可见黑色碳剂,另2例在8小时内亦排出黑色碳剂,47例患儿留院治疗观察2-3日后出院。对照组患儿50例采用空气复位治疗,49例复位成功,成功率达98.0%。结论:健脾顺腑汤中药灌肠治疗,不但可利用水液汤剂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亦可通过肠管对中药有效成份的吸收,促进患儿复位后肠功能恢复,且可避免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所致射线伤害,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潘军,丛力宁,张均喜,李玉楼,田喜军,史文芳[7](2009)在《空气灌肠联合腹部双合按压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索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新辅助手法。方法:选取首次空气灌肠未复位,年龄在36月龄的50例肠套叠患儿,分两组实施二次空气灌肠。分别施以腹部双合按压法和腹外按压法。结果:实验组应用腹部双合按压法2次空气灌肠平均复位率为88%,较对照组应用腹外按压法提高了12%。实验组X线下整复时间平均为6.3 min,较对照组缩短3.4 min。结论:腹部双合按压法提高了低龄肠套叠患儿2次空气灌肠的复位率,减少了透视下复位时间。
申国光,杜喜枚,申仪,陆业军[8](2009)在《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或钡灌肠加压整复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小儿肠套叠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空气灌肠加压整复方法与钡剂灌肠加压整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经临床、X线检查确诊的小儿肠套叠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加压整复38例,钡剂灌肠加压整复48例。结果空气灌肠加压整复方法达到完全整复35例,不能整复3例,整复成功率为92.11%;钡剂灌肠加压整复达到完全整复48例,整复成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采用钡剂灌肠加压整复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郑浈浈,邱礼德,陈振强,刘国瑞[9](2001)在《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可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 ,在电视监视下对 75例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复位治疗。气压选择 8~ 14 6kPa。结果 :整复成功 6 8例 ,成功率91%。整复失败 7例 ,其中 1例发生肠穿孔。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 :选择适当的空气压力 ,配合适当的手法按摩 ,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李志晓,赵有军[10](2001)在《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性空气灌肠治疗(附198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的影响因素 ,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自动控制压力肠套叠复位机对 198例儿童急性肠套叠进行的 2 0 0例次空气灌肠 ,并辅以手法按摩 ,就其整复成功率与病程、套头所在部位、全身情况及方法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和讨论。结果 198例儿童急性肠套叠 ,回结型 16 0例 ( 80 .8% ) ,盲结型 2 1例 ( 10 .6 % ) ,结结型 17例 ( 8.6 % ) ,空气灌肠复位率为 83 %。肠套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 ( 2 2 4h为 93 .6 %、2 436h为 78.6 %、36 48h为 6 4.9%、4872h为5 0 % )及套叠程度的加深 (升结肠末端以近为 91.9%、肝曲横结肠末端为 76 .1%、脾曲降结肠为 6 7.4% )而降低 ,经卡方检验 (Ρ <0 .0 0 1) ,整复成功率与患儿的全身情况 (如发热、脱水程度 )及整复方法有密切关系。结论 只有综合分析影响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的各种因素 ,掌握好适应证 ,才能提高儿童急性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
二、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714例经验及空气与液体灌肠复位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714例经验 |
引言 |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空气与液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引言 |
2.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 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丁桂儿脐贴贴脐减少婴幼儿急性肠套叠近期复发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定义认识 |
2.2.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中医、西医病因病机 |
2.3.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标准 |
2.4.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中医、西医的常用诊疗方法 |
2.5.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复发情况的研究 |
2.5.1. 定义 |
2.5.2. 肠套叠复发的可能诱发原因 |
2.5.3. 肠套叠复发的好发年龄、间隔时间、复发症状及诊治方法 |
2.5.4. 预防肠套叠复发的方法初探 |
2.6. 丁桂儿脐贴(国药准字B20020882,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进展 |
2.6.1. 丁桂儿脐贴的组成 |
2.6.2. 丁桂儿脐贴的现代运用研究 |
2.6.3. 安全性研究 |
2.7. 神阙贴敷 |
2.8. 小结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3.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3.2. 研究对象 |
3.2.1. 疾病诊断标准 |
3.2.2. 纳入标准 |
3.2.3. 排除标准 |
3.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3.2.5. 随机方法 |
3.3. 干预措施 |
3.3.1. 干预措施方案 |
3.3.2. 干预方法 |
3.4. 实施步骤 |
3.5. 疗效观察 |
3.5.1. 疗效评定标准 |
3.5.2. 安全性评估 |
3.6. 研究质量控制 |
3.7. 依从性测评 |
3.8. 统计方法 |
3.9. 研究结果 |
3.9.1. 两组基线资料的对比 |
3.9.2. 治疗后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复发的认识及干预、预防措施 |
4.1.1.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复发的认识 |
4.1.2. 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干预方法 |
4.1.3. 预防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复发的措施 |
4.2. 丁桂儿脐贴贴脐减少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复发的理论基础 |
4.2.1.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中医理论基础 |
4.2.2. 丁桂儿脐贴贴脐贴脐的中医理论基础 |
4.3. 丁桂儿脐贴贴脐减少婴幼儿肠套叠复发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4.3.1. 丁桂儿脐贴贴脐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 |
4.3.2. 丁桂儿脐贴贴脐有助于缓解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4.3.3. 丁桂儿脐贴贴脐有助于降低婴幼儿肠套叠的近期复发率 |
4.4. 小结 |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7. 本研究今后思路 |
第五章 结语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附录 |
第八章 致谢 |
(3)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操作前准备 |
1.2.2 操作仪器 |
1.2.3 操作方法 |
1.3 观察及评价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成功率评价 |
2.2 术后并发症评价 |
2.3 不同套叠部位失败率评价 |
3 讨论 |
3.1 病因及机制讨论 |
3.2 治疗方法讨论 |
(4)B超引导下再次水压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特点、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
1.1 发病特点 |
1.2 病因研究 |
1.3 病理改变 |
1.4 临床表现 |
2 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及诊断 |
2.1 X线腹部立卧位平片 |
2.2 超声腹部探查 |
2.3 空气灌肠 |
2.4 钡灌肠 |
2.5 CT检查 |
2.6 小儿电子结肠镜检查 |
3 影像学治疗 |
3.1 空气灌肠法 |
3.2 水压灌肠复位法 |
3.3 腹腔镜直视下治疗肠套叠 |
4 肠套叠整复的原则 |
(6)健脾顺腑汤灌肠复位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西医学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认识 |
1. 发病率 |
2. 病因 |
3. 病理与类型 |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
5. 鉴别诊断 |
6. 治疗 |
二、中医学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认识 |
(一) 中医学小儿的生理特点是 |
(二) 中医学小儿的病理特点是 |
(三) 婴幼儿肠套叠中医学病理特点是 |
三、中药灌肠治疗进展 |
(一) 中药灌肠简介 |
(二) 中药灌肠的优势 |
(三) 中药灌肠复位的作用机理 |
四、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基础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临床研究资料及统计 |
五、结果 |
第三章 讨论与展望 |
一、讨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空气灌肠联合腹部双合按压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或钡灌肠加压整复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空气或钡剂灌肠加压适应症 |
1.3 空气或钡灌肠器械 |
1.4 操作方法 |
1.5 肠套叠诊断X线征象 |
1.6 空气或稀钡加压灌肠整复肠套叠成功标志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空气或钡剂灌肠加压整复小儿肠套叠适应证: |
3.2 |
3.3 |
3.4 钡剂灌肠加压整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
(10)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性空气灌肠治疗(附19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改变 |
3.2 肠套叠的整复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
3.2.1 肠套叠发病时间与整复的关系 |
3.2.2 肠套部位及程度 |
3.2.3 肠套叠整复与全身情况 |
3.2.4 肠套叠整复方法 |
3.2.4.1 注气压力选择 |
3.2.4.2 手法按摩的应用 |
3.2.5 整复前的准备 |
四、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714例经验及空气与液体灌肠复位效果的Meta分析[D]. 孙帅.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2]丁桂儿脐贴贴脐减少婴幼儿急性肠套叠近期复发率的临床观察[D]. 黄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25例分析[J]. 王永新. 中外医疗, 2015(03)
- [4]B超引导下再次水压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研究[J]. 陈顺治,杜宇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13(07)
- [5]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J]. 庞恩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4)
- [6]健脾顺腑汤灌肠复位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D]. 肖声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7]空气灌肠联合腹部双合按压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J]. 潘军,丛力宁,张均喜,李玉楼,田喜军,史文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5)
- [8]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或钡灌肠加压整复对比分析[J]. 申国光,杜喜枚,申仪,陆业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04)
- [9]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J]. 郑浈浈,邱礼德,陈振强,刘国瑞.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04)
- [10]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性空气灌肠治疗(附198例分析)[J]. 李志晓,赵有军.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