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如何防微杜渐?──企业的危机教育及其他(论文文献综述)
邓瑜芸[1](2021)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研究 ——以新冠疫情中昭通农村为例》文中提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不断健全化解重大风险的机制体制。危机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其中,危机教育作为危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推动当地的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危机事件的频发,各地危机教育的开展已是迫在眉睫。而广大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人口流动较多,当地的危机教育的开展,对于提升当地公众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以2020年爆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昭通市永善县,镇雄县和威信县等部分乡镇,运用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理论,韧性治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对昭通市的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主要介绍的是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其次,主要是介绍本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对农村公众的危机教育的概述,包括农村公众的特点,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农村公众危机教育构成。接着,则是介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昭通市农村危机教育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后发现,昭通农村公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农村公众的危机的科学意识教育较弱或缺乏;农村公众的危机的道德意识教育弱化;农村公众的危机的防范意识教育不足以及危机期间农村公众易做出非理性行为。而第四部分则分别从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预备阶段,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昭通市危机教育的改进策略。
王盛椿[2](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涌进,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阔步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各领域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经历着急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各领域风险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在风险防范方面消极事件的不断发生,愈发暴露了当今大学生群体自身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应对能力低下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鉴于此,开展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培育研究工作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消化吸收学术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方法论的要求,密切联系实际,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新时代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以风险意识培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着力探究了当前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因分析,为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工作的不断完善探寻了更具针对性的可行策略。本文共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理论阐释,包括对基础概念的界定、理论渊源的梳理、内容要素的阐释以及现实意义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从新时代为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提供新机遇,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要求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所面临的新境遇。第四部分是对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实证分析,本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将现存问题主要归纳为:高校风险预防管理意识不强,风险防范课程安排难以保证,教师自身风险防控知识欠缺,大众传媒风险教育功能有限,家庭相关风险教育长期离场,学生本身风险自觉意识淡薄。并依据现存问题将原因主要概括为:高校发展与社会现实融合度不够,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贴合度不高,教师素质与学生诉求契合度不足,大众传媒与自身责任匹配度不佳,家庭教育与学生发展适合度不高,自我培养与时代要求切合度不强。第五部分则主要基于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营造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多维立体环境,深化大学生风险防范能力教育改革,推进大学生风险应对举措培训教育活动,培养强化大学生风险责任担当意识四个维度探寻了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可行策略。
谌琪[3](2020)在《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文中认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校园作为教育的土壤,滋润着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他们在校园中快乐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作为青少年生活和学习场所,学生在校园中安享平静的学习生活,同样也面临着种种潜在的危机因素。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如校园暴力事件、学校食堂安全事件、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不仅威胁着学生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稳定发展,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中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更易受到危机事件的伤害,因此,加强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刻不容缓。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减轻事件带来的损失。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查阅危机管理的文献资料,对校园危机事件的概念和类型等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以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了预防机制的构成以及所需要的条件保障。以事实为依据,结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问卷调查分析,对当前危机事件的预防现状分析,存在着师生的危机意识不强;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效;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缺乏科学的危机预案;校园环境安全隐患多;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教师待遇问题缺乏公平以及缺乏参与和监督等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对原因进行了简析。从完善校园危机事件监测机制,健全校园危机事件预警机制,稳固校园危机事件防控机制和巩固危机事件预防保障机制四大方面提出了完善策略建议。
邵雪娇[4](2019)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敢于并善于处理好各种阻碍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妨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有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生突发事件,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担当起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重大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基于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考虑到高等学校始终要面对学生不断增长的发展自身的需求同学校发展现实状态下有限的服务供给能力的实际矛盾,始终要面对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而带来的公众的特殊关注,始终要面对校园之外不同利益集团向学生群体灌输多元思想观念所带来的复杂影响,始终要面对来自自然界无法预知而难以设计详尽对策的隐形挑战,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来控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因高校的特殊性及其与外部社会互动中所表现的特征而产生的现实困难,高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仍然处于不利而被动的位置,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给出新的解释与指导。本文在将危机管理4R理论、公共管理理论、预警理论的理论指引与高校现有的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实践基础相结合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以具体地区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案例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了七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问题,拟定大纲,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实施者对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对策阐述。本文透过当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复杂现状和政府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外在形式,对其本质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归纳与总结。同时,基于已有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案例和4R危机管理理论,进一步融合本领域已有的学术成果,形成了事件预警、危机控制、危机处置、危机善后四项举措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的研究内容,这一成果可供高校应对未来学生突发事件时学习、参考和利用。但是,由于受制于研究的主观性和信息的有限性,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长期进行,并要进一步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力图勾勒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普遍模式。
李依[5](2018)在《“碎片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整合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社会总体稳定,但局部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突发事件频出,应急管理也日益重要,应急知识科学普及宣传教育也已经被纳入法律体系。陕西省地处西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流动人口较多,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偏弱,所以陕西省应急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几年,陕西省紧跟国家政策,努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虽然目前公众应急意识初步觉醒,但是公众掌握应急知识与应对突发事件技能的整体水平仍待提升,应急知识宣教体系呈现“碎片化”。本文将以陕西省为例,概括陕西省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进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发现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碎片化的具体表现,分别从目标体系、知识体系、组织体系、时间分布方面来描述碎片化表现,随后从规范研究和实践分析两个角度对陕西省应急宣传教育存在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分析,从顶层设计、法律制度、机制运转、机构分工、应急意识、形式内容等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应急科普工作效果显着城市的应急经验,同时根据陕西省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和整体政府理论分别从整体规划、制度体系、形式与内容、手段与载体等方面提出适合陕西省应急科普宣教体系碎片化整合对策。
曹梦彩[6](2018)在《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经验与借鉴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人类社会正在遭受各种危机困扰,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全球进入风险社会。就我国而言,近年来,2008年中国雪灾、汶川地震、7·19邢台暴雨等自然灾害,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事故灾难,这些突发事件的接踵发生严重破坏了我国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给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之际讲到“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我国加强普通民众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提升人民应急技能知识储备,保证居民个人和社会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与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同样是自然灾害最爱“光顾”的国家。然而,尽管日本每年要经历和承受全世界20%的6级以上地震,以及其他台风、海啸、雪灾等自然灾害及核泄漏、海洋污染、交通事故等事故灾难,但由于日本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的民众的应急防灾意识培养工作常抓不懈,精细深入,建立了上至国家,下至居民个体的有效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体系,使得日本在种种突发灾害和来临时,居民多能从容面对,灾后少见重大伤亡和财力损失,且能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因此,本研究以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体系建立作为探索方向,认真梳理日本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主体、普及形式、普及保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并分析了我国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中的不足,最终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日本经验的适用性基础上,得出应在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人力智力资源支撑、方式方法开拓创新、实战体验交相呼应等方面完善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网络和体系,切实提高应急防灾水平,最大化保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民众福祉。
余博[7](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以南京地铁为例》文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是地铁安全、可靠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铁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平稳、准点、噪音低、无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少以及安全等特点,成为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主动脉。但是,近年来地铁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严重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城市地铁交通安全保障信心有动摇。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地铁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关心。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把握学术界应急管理研究的前沿,并通过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分类、界定及其机理特征,探究我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以南京地铁为个案,结合案例分别就运营组织模式、应急管理现状等问题,探讨南京地铁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尚待改进的地方。通过对国内外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进而就南京地铁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欠完善方面,从南京地铁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优化、人才应急管理理念、协同联动机制和媒体信息与通讯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对策,旨在完善南京地铁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南京地铁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能力。
石沁禾[8](2017)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研究 ——以NC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一系列的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随之产生,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全国高校也是其中一个“重灾区”。尤其是最近几年,被公共媒体曝光的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些事件影响恶劣,不仅损害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损害了高校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全国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关注点就是高校方面。事实上,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很不成熟,尤其是这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危机管理的经验,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以提高全体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危机意识,从而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力。本文立足于现有文献和国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发挥预测、舆论指导和经验职能,以及在当前条件和实际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其功能的有效途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文献回顾等;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介绍;第三部分以NC大学为例,深入剖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突发事件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了借鉴路径;第五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完善预警机制的途径应着重于以下方面:加强软管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跟踪预警机制;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预警机制;加大社会参与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预警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体系预警机制;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预警机制。
王鑫[9](2016)在《基于公共危机治理的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能否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直接影响政府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公共危机的治理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正是由此为出发点,将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问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针对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进而提出解决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概述。其次阐释了公共危机治理和政府公信力的关系,分析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研究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再次,本文立足我国国情,以“汶川地震”及“病毒灵”为例,从危机治理机制、法治、监管等方面分析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公信力建设的现状及不足,对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本文在我国现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基础之上,结合先进管理思想,总结得出: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必须强化政府自身的主体建设,优化传统政府单一治理的模式,加强政府主体建设,完善公共危机的法律体系和治理机制。通过对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众、新闻媒体角色的重新定位和健全治理机制及体制,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转型期国情,足以保证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治理,进而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新局面。
单宏[10](2015)在《R公司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食品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和消费的不断升级,中国的食品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行业内的丑闻和危机也层出不穷,一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危机事件接连曝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少企业相继陷入危机之中。R公司长期以来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危机管理,在“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了事态的蔓延扩大。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以R公司“瘦肉精”事件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深入分析食品行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尝试为R公司提出加强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的一整套思路和建议。R公司的危机管理系统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将危机管理的机制、流程、组织和资源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大体系之中,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机制、危机教育机制、管理预警机制、危机应对机制和善后恢复机制等五大机制,将企业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管理经营之中。一是建立社会责任机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发展规划,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日常工作机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日常工作,推进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与改进;二是健全危机教育机制。企业领导层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企业要开展相应的危机管理教育培训;三是优化管理预警机制。建立企业危机管理小组,建立有效的预警工作预案和流程,主动实施危机预先管控,与各利益相关方保持联系沟通;四是完善危机应对机制。立即启动调查评估,迅速表明诚恳态度,及时引导公众舆论,借助外部权威力量,主动纠正存在错误;五是强化善后恢复机制。尽快恢复形象,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如何防微杜渐?──企业的危机教育及其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如何防微杜渐?──企业的危机教育及其他(论文提纲范文)
(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研究 ——以新冠疫情中昭通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基础知识和理论概要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公共危机 |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
三、危机教育 |
第二节 农村公众危机教育概要 |
一、农村公众的特点及其危机教育的必要性 |
(一)农村公众的特点 |
(二)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必要性 |
二、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构成 |
(一)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主体 |
(二)农村公众的危机教育的内容 |
(三)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形式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韧性治理理论 |
三、危机管理的4R模式 |
四、教育供给与需求 |
第二章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现状 |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相关政策梳理 |
一、当前我国危机管理的相关政策 |
(一)有关突发事件的政策梳理 |
(二)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梳理 |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昭通市危机管理政策及措施梳理 |
第二节 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方法 |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现状 |
(一)新冠疫情期间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主体 |
(二)新冠疫情期间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内容 |
(三)新冠疫情期间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形式 |
三、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需求现状 |
(一)昭通农村公众对危机教育供给主体的需求 |
(二)昭通农村公众对危机教育内容的需求 |
(三)昭通农村公众对危机教育开展形式的需求 |
第三章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危机的科学意识教育较弱 |
二、危机的道德意识教育较差 |
三、危机的防范意识教育不足 |
四、危机的心理素质教育欠缺 |
第二节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 |
二、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预备阶段 |
三、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
四、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
第四章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 |
一、严格落实农村公众的危机教育 |
二、注重危机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和针对性 |
第二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预备阶段 |
一、加强危机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 |
二、加强危机的求生技能教育 |
第三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
一、加强危机教育的监管 |
二、建立危机教育的反馈渠道 |
第四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
一、增强农村危机教育的制度体系化 |
二、构建系统化的农村危机教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2)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现状评析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理论阐释 |
一、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概念界定 |
(一) 风险 |
(二) 风险意识 |
(三)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 |
二、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相关理论渊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风险的主要论述 |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关风险的时代阐释 |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风险思想的历史传承 |
(四)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镜鉴启示 |
三、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内容要素 |
(一) 新时代大学生面临风险的基本类型 |
(二)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基本内容 |
四、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现实意义 |
(一) 回应全球化时代发展的人才诉求 |
(二)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求 |
(三) 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面临的新境遇 |
一、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机遇 |
(一) 外部环境更加多元立体 |
(二) 内容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
(三) 培育方式更加现代便捷 |
二、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挑战 |
(一) 新生风险的层出不穷为培育工作的系统性带来新挑战 |
(二) 培育主体的日益多元为培育工作的协调性带来新挑战 |
(三)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为培育工作的创新性带来新挑战 |
三、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面临的新要求 |
(一) 新时代对培育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出新要求 |
(二) 新时代对培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提出新要求 |
(三) 新时代对培育工作的互动性提出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实证分析 |
一、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问卷调查情况 |
(一) 调查对象的组成情况 |
(二)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现状 |
(三)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现状 |
二、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问题 |
(一) 高校风险预防管理意识不强 |
(二) 风险防范课程安排难以保证 |
(三) 教师自身风险防控知识欠缺 |
(四) 大众传媒风险教育功能有限 |
(五) 家庭相关风险教育长期离场 |
(六) 学生本身风险自觉意识淡薄 |
三、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问题归因分析 |
(一) 高校发展与社会现实融合度不够 |
(二) 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贴合度不高 |
(三) 教师素质与学生诉求契合度不足 |
(四) 大众传媒与自身责任匹配度不佳 |
(五) 家庭教育与学生发展适合度不高 |
(六) 自我培养与时代要求切合度不强 |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的优化路径 |
一、营造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多维立体环境 |
(一) 政府完善相关风险制度,保证环境营造工作有章可循 |
(二) 大众传媒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线上线下风险宣传全面覆盖 |
(三) 高校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润物无声风险防范培育环境 |
(四) 家长注重风险防范教育,创建和谐自然风险教育家庭氛围 |
二、深化大学生风险防范能力教育改革 |
(一) 高校调整课程安排,设置系统的风险防范教育课程体系 |
(二) 教师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提升自身风险意识和教学质量 |
(三) 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自我培养与提升 |
三、推进大学生风险应对举措培训教育活动 |
(一) 加强宣传力度,普及风险防范应对理论知识 |
(二) 举办校园活动,发挥第二课堂风险教育功能 |
(三) 开展社会实践,优化学生风险防范能力素质 |
四、培养强化大学生风险责任担当意识 |
(一) 树立弘扬风险责任担当榜样,塑造良好社会风尚 |
(二) 健全高校风险教育沟通体系,构建表达协商机制 |
(三)优化家庭风险责任教育方式,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
(四)注重风险防范理论实践结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2章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及预防机制分析 |
2.1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概述 |
2.2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分析 |
2.2.1 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 |
2.2.2 危机预防运行保障机制 |
第3章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现状及问题——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 |
3.1 宜春市袁州区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案例 |
3.2 宜春市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现状的问题分析 |
3.2.1 师生的危机意识不强 |
3.2.2 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效 |
3.2.3 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 |
3.2.4 缺乏科学的危机预案 |
3.2.5 校园环境安全隐患多 |
3.2.6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
3.2.7 教师待遇问题缺乏公平 |
3.2.8 危机预防缺乏参与和监督 |
3.3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问题的原因简析 |
3.3.1 缺乏危机意识,执行力差 |
3.3.2 危机教育缺乏家庭参与 |
3.3.3 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
3.3.4 政府领导不够,缺乏支持力量 |
第4章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完善对策分析 |
4.1 完善校园危机事件监测机制 |
4.1.1 细致危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评估 |
4.1.2 建立联动的网络交流平台 |
4.1.3 加强危机管理队伍建设 |
4.1.4 发挥家庭在监测中的作用 |
4.2 健全校园危机事件预警机制 |
4.2.1 实施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 |
4.2.2 强化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
4.2.3 畅通的预警信息传播 |
4.3 稳固校园危机事件防控机制 |
4.3.1 落实危机预案的常态化管理 |
4.3.2 加强危机模拟演练实效 |
4.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 |
4.4 巩固危机事件预防的保障机制 |
4.4.1 强化观念保障 |
4.4.2 优化外部环境保障 |
4.4.3 促进多元监督保障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宜春市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B 宜春市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4)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研究动因 |
(一) 相关概念 |
1.高校学生突发事件 |
2.危机管理 |
(二) 理论基础 |
1.危机管理4R理论 |
2.协同管理 |
(三) 研究动因 |
三、苏州公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存在的问题 |
(一) 苏州公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现状调查 |
1.调查范围及对象 |
2.调查目的 |
3.调查情况 |
4.调查统计数据及描述 |
(二) 缩减阶段的突发事件应对问题 |
1.法律体系有待补充 |
2.应对体系有待健全 |
3.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
(三) 预备阶段的突发事件应对问题 |
1.应对过程的监督较为薄弱 |
2.应对措施和预案不尽完善 |
3.政、校、企三方缺乏联动 |
(四) 反应阶段的突发事件应对问题 |
1.缺乏有效的领导执行机构 |
2.缺少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 |
3.缺失有效心理教育与干预 |
(五) 恢复阶段的突发事件应对问题 |
1.心理教育介入不够及时 |
2.险情信息发布不够透明 |
3.事后总结研究不够深入 |
四、完善苏州公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的路径选择 |
(一) 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原则 |
1.一个中心——“以生为本” |
2.两个特征——“重视预防”、“统筹应对” |
3.三个必须——“必须及时”、“必须谨慎”、“必须妥善” |
(二) 缩减阶段的突发事件应对 |
1.建设严格全面的应对制度 |
2.提高全校人员的应对意识 |
3.强化教师职工的应对能力 |
(三) 预备阶段的事件控制 |
1.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
2.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
3.成立系统的突发事件应对和执行机构 |
(四) 反应阶段的事件处置 |
1.制定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案 |
2.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
3.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 |
(五) 恢复阶段的事件善后 |
1.逐级建立突发事件应对监督检查制度 |
2.企业配合院校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 |
3.强化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监督责任 |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 本文的研究结论 |
(二) 本文的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碎片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整合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1 国内应急科普宣教研究概况 |
1.3.2 国外应急科普宣教研究概况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应急科普 |
2.1.2 碎片化 |
2.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理论分析 |
2.2.1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必要性分析 |
2.2.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可行性分析 |
2.3 相关理论阐述 |
2.3.1 风险社会理论 |
2.3.2 整体政府理论 |
第三章 陕西省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
3.1 陕西省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现状调查 |
3.1.1 问卷调查法分析 |
3.1.2 深度访谈法调查分析 |
3.2 陕西省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建设的概况 |
3.3 陕西省应急科普宣教体系的“碎片化”的表现 |
3.3.1 目标体系的碎片化 |
3.3.2 知识体系的碎片化 |
3.3.3 组织体系的碎片化 |
3.3.4 时间分布的碎片化 |
3.4 陕西省应急科普宣教碎片化原因分析 |
3.4.1 应急知识的科普宣教体系缺乏科学规划 |
3.4.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制度缺失 |
3.4.3 应急宣传内容单调 |
3.4.4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方法形式单一 |
3.4.5 组织体系条块分割严重 |
3.4.6 应急科普宣教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第四章 国内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概况及启示 |
4.1 国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的发展 |
4.1.1 美国应急科普宣教发展 |
4.1.2 日本的应急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概况 |
4.2 国内应急科普宣教体系概况 |
4.2.1 广东省应急宣教培训体系分析 |
4.2.2 四川省应急宣教工作新格局分析 |
4.3 国内外应急科普宣教的经验对陕西省的启示 |
第五章 整合陕西省碎片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建设的建议 |
5.1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
5.1.1 建立地方层面的支持政策 |
5.1.2 科学规划应急科普宣传发展战略 |
5.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
5.2.1 整合“碎片化”应急科普法律法规 |
5.2.2 加强已有应急科普政策法规的全面落实 |
5.3 不同主体和受众知识与内容的有机耦合 |
5.3.1 促进不同主体的“多中心”参与 |
5.3.2 对待不同受众的因情施教 |
5.4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工作方法的转变 |
5.4.1 由传统的宣教手段向信息技术转变 |
5.4.2 建设高质量的科普平台 |
5.5 不同应急职能部门“部门间主义”的确立 |
5.5.1 优化“碎片化”的政府应急科普宣教体制 |
5.5.2 完善应急科普宣教联动协作机制 |
5.6 应急科普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5.6.1 设立专门机构保障教育常态化 |
5.6.2 应急科普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经验与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目的及价值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
2.1.2 自然灾害与灾害防治 |
2.1.3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社会理论 |
2.2.2 危机管理理论 |
2.2.3 社会教育理论 |
3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做法与经验 |
3.1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主体 |
3.1.1 行政主体主导应急防灾知识普及 |
3.1.2 新闻媒体参与应急防灾知识普及 |
3.1.3 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知识普及 |
3.1.4 学校应急防灾教育与知识普及 |
3.2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形式 |
3.2.1 编写应急防灾教材、卡片和指南 |
3.2.2 设立和利用节日普及应急防灾知识 |
3.2.3 组织各种形式的应急防灾演习演练 |
3.2.4 借助各种馆所或基地普及应急防灾知识 |
3.2.5 依托新技术开展应急防灾知识普及 |
3.3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保障 |
3.3.1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法规与计划保障 |
3.3.2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人力和经费保障 |
3.3.3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智力与成果保障 |
4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对我国的启示 |
4.1 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问题与困境 |
4.1.1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覆盖面狭窄,体系不完善 |
4.1.2 社会民众的认识不到位,教育氛围严重缺失 |
4.1.3 政府公务人员危机意识薄弱,思想防线松懈 |
4.1.4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方法不科学,内容较陈旧 |
4.1.5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条件不完善,无持续保障 |
4.1.6 应急防灾的实战演练匮乏,民众自救能力低 |
4.2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对我国的借鉴 |
4.2.1 加强研究,丰富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理论 |
4.2.2 提高认识,营造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氛围 |
4.2.3 明确主体和对象,推动全社会全员参与 |
4.2.4 确定知识普及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
4.2.5 整合普及教育资源,加强软硬条件建设 |
4.2.6 注重“三个结合”,开展系统的实战演练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
(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以南京地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突发事件 |
2.1.1 突发事件的概念与特性 |
2.1.2 突发事件的分类 |
2.2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 |
2.2.1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界定 |
2.2.2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分类 |
2.2.3 城市轨道交通中突发事件的机理特征 |
2.3 应急管理 |
2.3.1 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 |
2.3.2 应急管理的一般环节 |
2.3.3 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 |
第三章 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分析 |
3.1 南京地铁线网运营概述 |
3.2 南京地铁运营组织模式 |
3.2.1 正常情况下的运营组织 |
3.2.2 非正常情况下的运营组织 |
3.3 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
3.3.1 南京地铁应急管理体系组织架构 |
3.3.2 南京地铁应急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
3.3.3 南京地铁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
3.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国内外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 |
4.1 国外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4.1.1 日本东京地铁 |
4.1.2 英国伦敦地铁 |
4.1.3 美国纽约地铁 |
4.2 香港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4.3 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与启示 |
第五章 完善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
5.1 完善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 |
5.2 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优化 |
5.2.1 完善地铁应急预案 |
5.2.2 建设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 |
5.2.3 健全地铁法律法规保障系统 |
5.2.4 更新地铁应急管理科技支撑系统 |
5.2.5 健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 |
5.3 树立地铁突发事件人才应急管理理念 |
5.3.1 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5.3.2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众危机教育 |
5.4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机制 |
5.5 建立信息平台与通讯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研究尚存问题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研究 ——以NC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 |
1.2.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
1.2.3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能力发展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
1.3.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
1.3.2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公共危机的内涵 |
2.1.2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
2.1.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
2.2 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能 |
2.2.1 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
2.2.2 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能 |
2.3 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构建 |
2.3.1 思想动态机制 |
2.3.2 信息管理机制 |
2.3.3 危机教育机制 |
2.3.4 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
第3章 NC大学公共危机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 |
3.1 NC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简介 |
3.2 NC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分析 |
3.2.1 相关调查样本的统计与解读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NC大学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3.3.1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逐步树立 |
3.3.2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初步建立 |
3.3.3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沟通机制逐步完善 |
3.3.4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断显现 |
3.4 NC大学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3.4.1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 |
3.4.2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 |
3.4.3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 |
3.4.4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 |
3.4.5 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偏差 |
3.5 NC大学公共危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忽视软管理 |
3.5.2 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缺失 |
3.5.3 对社会参与的引导不足 |
3.5.4 制度保障建设滞后 |
3.5.5 教育方法不合理 |
第4章 国内外危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4.1.1 美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4.1.2 日本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4.2 国内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4.2.1 将危机教育纳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 |
4.2.2 増强学生群体正确的危机意识 |
4.2.3 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预测预报 |
4.2.4 建立和强化立体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
4.3 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借鉴 |
4.3.1 注重宣传危机教育,普及危机预防知识 |
4.3.2 完善学校的危机教育体系 |
4.3.3 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预警队伍 |
第5章 完善NC大学危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途径 |
5.1 加强软管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跟踪预警 |
5.2 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预警 |
5.2.1 监测预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
5.2.2 应急处理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
5.2.3 评估恢复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
5.3 加大社会参与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预警 |
5.3.1 优化教育方法 |
5.3.2 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 |
5.3.3 检测反馈实际效果 |
5.4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体系预警 |
5.4.1 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
5.4.2 加快教育机制的建设 |
5.5 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预警 |
5.5.1 确立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价值取向 |
5.5.2 明确公共危机管理导向 |
5.5.3 保障公共危机管理全过程 |
5.5.4 化解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性公共危机 |
参考文献 |
附录: NC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公共危机治理的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公共危机治理研究现状 |
2.政府公信力的研究现状 |
3.基于公共危机治理的政府公信力研究现状 |
(三)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比较分析法 |
3.定性分析法 |
4.案例分析法 |
一、公共危机治理及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理论 |
(一)公共危机治理和政府公信力的基本概念 |
1.公共危机治理 |
2.政府公信力 |
(二)公共危机治理和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
1.危机管理理论 |
2.社会契约论 |
3.责任政府理论 |
(三)公共危机治理与政府公信力关系 |
1.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性 |
2.政府公信力影响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
二、基于公共危机治理的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信力案例分析 |
1.“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
2.“病毒灵”事件案例分析 |
3.“汶川地震”与“病毒灵”事件反映出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政府执政理念不科学 |
2.法律法规不完善 |
3.政府危机治理机制不健全 |
(三)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思想根源 |
2.法治根源 |
3.制度根源 |
三、国外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实践经验 |
(一)国外健全的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 |
1.日本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 |
2.美国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 |
(二)国外完备的公共危机治理机构 |
1.英国公共危机治理机构 |
2.澳大利亚公共危机治理机构 |
(三)国外完备的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
1.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
2.公开的信息透明制度 |
3.责任共担的参与机制 |
四、基于公共危机治理的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
(一) 加强政府主体建设 |
1.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
2.树立法治政府理念 |
3.树立公共服务政府理念 |
4.树立责任与高效政府理念 |
(二)完善政府治理法治建设 |
1.加强危机治理法制建设 |
2.加强危机治理司法监督 |
(三)优化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
1.健全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
2.健全专业公共危机治理机构 |
3.建立政府、公众、媒体“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R公司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危机概述 |
2.1.1 危机定义 |
2.1.2 产生原因 |
2.1.3 生命周期 |
2.1.4 主要特征 |
2.2 危机管理概述 |
2.2.1 理论研究发展和现状 |
2.2.2 主要理论 |
2.2.3 危机管理过程 |
2.2.4 主要特征原则 |
第3章 我国食品行业危机管理现状分析 |
3.1 食品行业危机管理现状 |
3.2 食品行业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食品行业危机管理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R公司“瘦肉精”事件危机管理分析 |
4.1 R公司简介 |
4.2 “瘦肉精”事件始末和R公司危机管理具体做法 |
4.3 对R公司“瘦肉精”事件危机管理的分析与反思 |
4.3.1 企业社会责任淡薄 |
4.3.2 危机管理意识不强 |
4.3.3 危机预警机制缺失 |
4.3.4 危机应对方法简单 |
4.3.5 善后恢复工作迟缓 |
第5章 R公司加强危机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
5.1 建立社会责任机制 |
5.1.1 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发展规划 |
5.1.2 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日常工作机制 |
5.1.3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日常工作 |
5.1.4 推进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与改进 |
5.2 健全危机教育机制 |
5.2.1 企业领导层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
5.2.2 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 |
5.2.3 企业要开展相应的危机管理教育培训 |
5.3 优化管理预警机制 |
5.3.1 建立企业危机管理小组 |
5.3.2 建立有效的预警工作预案和流程 |
5.3.3 主动实施危机预先管控 |
5.3.4 与各利益相关方保持联系沟通 |
5.4 完善危机应对机制 |
5.4.1 立即启动调查评估 |
5.4.2 迅速表明诚恳态度 |
5.4.3 及时引导公众舆论 |
5.4.4 借助外部权威力量 |
5.4.5 主动纠正存在错误 |
5.5 强化善后恢复机制 |
5.5.1 尽快恢复形象 |
5.5.2 总结经验教训 |
5.5.3 促进企业发展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企业如何防微杜渐?──企业的危机教育及其他(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研究 ——以新冠疫情中昭通农村为例[D]. 邓瑜芸.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新时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培育研究[D]. 王盛椿. 山东大学, 2020(10)
- [3]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D]. 谌琪. 南昌大学, 2020(01)
- [4]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D]. 邵雪娇. 苏州大学, 2019(03)
- [5]“碎片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整合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D]. 李依. 西北大学, 2018(01)
- [6]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经验与借鉴研究[D]. 曹梦彩.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以南京地铁为例[D]. 余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8]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研究 ——以NC大学为例[D]. 石沁禾. 南京工业大学, 2017(05)
- [9]基于公共危机治理的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D]. 王鑫. 长安大学, 2016(05)
- [10]R公司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单宏.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