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一、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杰[1](2021)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及刘华一教授辨治经验撷英》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及偏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抑郁状态、FD不同亚型等情况与F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总结刘华一教授对于FD的辨治经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及诊治FD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和经验。方法: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对于FD研究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意见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问卷调查表》,采集FD患者就诊信息,包括: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信息、焦虑自评情况、抑郁自评情况等,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总结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及偏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抑郁状态、FD亚型等情况与FD之间的关系,以及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第二部分为刘华一教授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撷英。通过收集刘华一教授辨治FD的医案,总结归纳刘华一教授的学术理论,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治和用药特点。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33例FD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8岁,年龄在50-59岁之间发病率最高;以女性发病为主,女性发病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性以50-59岁最多,年龄在40-49之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受教育程度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学历为本科/大专的患者,其次为高中/中专、初中、硕博士研究生、小学及以下;按从事职业分类时,以办公室职员为主,其次为无业或退休、商业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农民、教师、学生、公务员;部分患者出现饮食过快、饮食无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偏嗜情况中发生频率前四位分别是嗜咸、辛辣、油腻、嗜甜。2 FD不同亚型主要为EPS和PDS,有少部分患者同时满足两种亚型诊断标准以致不便分类,遂单独归类;有28.76%FD患者伴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45.49%FD患者伴随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主要为单纯焦虑或抑郁状态,少部分为焦虑抑郁复合状态。3根据F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发病率最高的是肝胃不和证,其次为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将男、女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前两种证型均为肝胃不和证和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寒(弱)证女性发病率显着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不同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层次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显示脾胃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在不同年龄层次分布存在显着差异;对于FD不同亚型,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均以PDS发病为主,肝胃不和证和脾胃湿热证以EPS发病为主。4刘华一教授在临证中推崇“气机升降论”,并将“因滞致虚,因虚夹邪”理论运用于临床,刘教授在辨治FD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乃饮食不节、六淫邪侵、情志内伤、素体本虚为因,其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辨证论治不外脾胃虚弱、肝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证,宜扶正祛邪并举,刘教授以益气养血调中、疏肝理气和中、辛开苦降畅中为法自拟方药加减论治,收效显着。另外,刘教授在辨治选药时重视花类药轻清宣散、芳香行气之功,并精选对药相辅相成运用于不同证型治法之中。结论:1从FD患者一般情况看,FD发病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以女性患者发病为主,女性患者以40-49岁为发病高峰,而男性患者以50-59岁为发病高峰,患者总体以50-59岁为发病高峰。学历分布以本科/专科为主,其次为高中/中专、初中、硕博士及以上、小学及以下。职业分布以办公室职员为主,其次为无业或退休、商业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农民、教师、学生、公务员。三餐不定时者和饮食过快者占FD患者小部分,对FD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影响,FD饮食偏嗜者多以嗜咸、辛辣、油腻、嗜甜等,不良饮食偏嗜会导致FD的发生,饮食因素已成为FD的危险因素。2 FD亚型可分为EPS、PDS和兼具前两种亚型特征而不便分类型三种,EPS和PDS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无明显差异。FD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治疗可改善FD症状,因此推荐Hp阳性FD患者进行杀菌治疗。部分FD患者伴随焦虑和(或)抑郁状态,说明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当今社会FD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 FD患者最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型为肝胃不和证和脾虚气滞证,说明FD与肝、脾、胃的功能异常有很大关联性,情志失调亦成为FD疾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久病耗伤正气以致正虚邪盛,随着病程延长,可继发多种夹邪证候。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FD患者以中年人居多,男性患者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属性,饮食失调、恣食肥甘厚味可常见脾胃湿热证,女性患者较之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精气衰少,因此可常见脾胃虚寒(弱)证。对于FD不同亚型,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均以PDS发病为主,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以EPS发病为主。4刘华一教授根据“气机升降论”和“因滞致虚,因虚夹邪”论对FD的病因病机、病程发展、辨证论治等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临床效果显着,突出了中医药对于FD治疗的特色优势。

晋宇清[2](2020)在《消痞保和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消痞保和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FDDQL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指标,客观评价消痞保和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本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的脾虚气滞型PDS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两组患者均嘱其规律饮食,禁烟、酒、茶、辣、生冷、油腻等刺激物,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嘱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口服消痞保和汤,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FDDQL评分及安全性指标,以评价本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结束后通过电话或来院复诊的方式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以评价本方的远期疗效。3.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3.0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最终有65例完成观察,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且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3.9%)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1%)显着偏高(P<0.01)。说明消痞保和汤的疗效显着优于多潘立酮片。2.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各单项症状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单项症状积分较前均降低(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食后饱胀或胀痛、早饱和食少纳呆积分均显着偏低(P<0.01),嗳气、神疲乏力及便溏积分均偏低(P<0.05)。说明较多潘立酮片,消痞保和汤对患者食后饱胀或胀痛、早饱和食少纳呆症状的改善显着占优,对嗳气、神疲乏力及便溏的改善有一定优势。3.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受试者FDDQL评分无明显差异(t=﹣0.076,P=0.940>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FDDQL评分较前均增加(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评分显着偏高(t=3.565,P=0.001<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消痞保和汤效果更佳。4.复发率比较:治疗后2周,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试验组(P<0.05),治疗后12周,对照组复发率较试验组显着偏高(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消痞保和汤治疗脾虚气滞型PDS的远期疗效显着优于多潘立酮片。5.安全性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两组受试者的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消痞保和汤与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虚气滞型PDS均是安全可靠的。结论:消痞保和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显着,其在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多潘立酮片,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罗鹏基[3](2020)在《淫羊温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淫羊温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临床症状及检验指标的变化,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运用中药治疗FD提供新思路和临床例证。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8例脾肾阳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淫羊温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疗程均为20天,观察治疗后的总体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复发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共脱落5例。最终参与统计的共有63例,治疗组为32例,对照组为31例。1.总体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治疗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2.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胃脘部痞满和喜温喜按的单项症状消失率分别为53.13%、56.25%,优于对照组的25.81%、22.58%。治疗组治疗胃脘部痞满和喜温喜按两大主症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除大便溏薄、精神倦怠和手足不温外,其余症状治疗后的积分与治疗前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胃脘部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精神倦怠、手足不温的治疗上优于对照组(P<0.01、P<0.05),但食少纳呆的治疗效果两组并无差异(P>0.05),说明两组效果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下降(P<0.05)。4.胃动素水平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5.饮水负荷试验分析:两组治疗后阈值、饱足饮水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阈值、饱足饮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6.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13.80%,明显低于对照组39.13%(P<0.05)。7.安全性指标:两组的安全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服药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1.淫羊温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FD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且安全。2.淫羊温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FD疗效确切,能提高MTL水平及改善胃感觉功能。

唐燕[4](2020)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FD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复发情况的变化,与单纯西药对比分析,评价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FD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FD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的总体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精神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结果:共剔除3例,最终参与统计的共有57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⑴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⑵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的总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⑶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对烦燥易怒、失眠多梦、神疲乏力等症的治疗,症状积分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余症状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⑷精神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⑸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⑹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7.41%,对照组复发率为33.3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⑺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安全性较好,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戴宁[5](2020)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不适、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本病的患病率较高,缺乏特效药物。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有研究表明与脑肠肽密切相关。在辨证论治和病证结合思想的指导下,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疗效。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中医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作用的机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内涵。方法理论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古籍及民国图书数字化平台”,整理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的中医名词术语,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西医疾病对应的中医病名;同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应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中医证型;同时,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分析中医方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证型的理论依据。文献研究:对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实验研究阳性药物和疗程的选择奠定基础。实验研究:首先,采用碘乙酰胺复合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制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胃肠动力情况来评价模型。此后,给予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和多潘立酮进行药物干预,通过上述指标评价药物疗效,反证模型成功。同时,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药物血清的最佳干预条件,评价其对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整体水平和离体细胞水平两个方面,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检测血清、组织和胃窦平滑肌细胞中脑肠肽(SP,SS,Ghrelin,VIP,GAS,CCK,CGRP)。结果理论研究:(1)中医理论中“痞满”、“嘈杂”、“胃脘痛”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接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邪气、饮食、痰湿、气郁、瘀血等,核心病机为脾气虚弱、中焦气机阻滞,病位在脾,但与心、肝、肺、肾具有一定的关系。(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气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脾不和证、脾胃湿热证和寒热错杂证,其中脾气虚证的比例最高。在中医病证结合观念的指导下,从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既符合病机特点,也满足辨证论治的要求。因此,具有补脾理脾作用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在理论层面是可行的、科学的。文献研究:对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发现香砂六君子汤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论是单独使用香砂六君子汤,还是将香砂六君子汤与常规治疗药物合用,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在纳入的27项研究中,有26项研究比较了有效率。在这26项研究中,不论疗程是14天、28天,还是30天,试验组的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这26项研究中,有16项研究仅使用多潘立酮作为对照药,针对这16项研究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论单独使用香砂六君子汤,还是将香砂六君子汤与多潘立酮联合使用,有效率均高于多潘立酮对照组。这为实验研究的药物选择和疗程提供参考。实验研究:(1)采用碘乙酰胺复合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成功制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大鼠的毛发疏松不泽、神疲乏力、倦卧怠动,进食量和饮水量增长缓慢,体重显着降低,胃肠动力下降。胃部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胃部均未出现病理改变。(2)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食量、饮水量、体重有所改善,胃肠动力有所恢复,且各组大鼠胃部和下丘脑均未出现病理改变。(3)大鼠整体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胃中SP、GAS、Ghrelin含量均显着降低,SS、VIP、CCK、CGRP含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和中、高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增加了大鼠血清和中SP、GAS、Ghrelin含量,多潘立酮和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降低了大鼠血清中SS、VIP和CGRP含量,同时多潘立酮还降低了大鼠胃中VIP、CCK和CGRP的含量,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降低了大鼠胃中SS、VIP和CCK的含量,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降低了大鼠胃中CGRP的含量。与多潘立酮组相比,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血清中SP含量显着降低,血清中的CCK和CGRP含量显着升高,三个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胃中VIP含量均显着高于多潘立酮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 SP mRNA、GAS mRNA、Ghrelin mRNA 表达量显着降低,SS mRNA、VIP mRNA、CCK mRNA、CGRP 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显着增加了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P mRNA、GAS mRNA、Ghrelin mRNA表达量,降低了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S mRNA、VIP mRNA、CCK mRNA、CGRP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上调了胃中SP mRNA表达量,上调了胃和下丘脑中GAS mRNA、Ghrelin mRNA表达量,同时下调了胃和下丘脑中SS mRNA、VIP mRNA、CCK mRNA、CGRP mRNA表达量。与多潘立酮组相比,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GAS mRNA和Ghrelin 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SS mRNA、VIP mRNA、CCK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SS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和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上调了胃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蛋白表达量,同时下调了胃和下丘脑中SS蛋白表达量。与多潘立酮组相比,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P蛋白表达量和Ghrelin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4)采用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培养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用CCK-8法筛选药物血清干预胃窦平滑肌细胞的最佳条件,发现10%浓度药物血清、干预24h为最佳条件,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高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均可以显着促进细胞增殖。(5)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上清中SP、GAS、Ghrelin含量显着降低、SS含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中、高剂量的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均可以增加胃窦平滑肌细胞上清中SP含量、GAS含量和Ghrelin含量,降低S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SP mRNA含量显着下降,SS mRNA含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中、高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均上调胃窦平滑肌细胞SP mRNA表达量,中剂量的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下调胃窦平滑肌细胞SS mRNA表达量。结论(1)《中医内科学》仅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将其归属于痞满、嘈杂、胃脘痛的范畴,但并没有分析FD的中医病因病机。此外,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者们不仅将FD归属于痞满、嘈杂、胃脘痛,还将其归属于反胃、厌食、纳呆等范畴,由此可见中医对FD的认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查阅现代文献和工具书,同时梳理古代文献,对FD的定义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中医理论中“痞满”、“嘈杂”、“胃脘痛”与FD较为对应,FD的主要中医病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思虑过度等,病机以脾气虚弱、中焦气机阻滞为核心,病位主要在脾,与肝、心、肺、肾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分型中,脾气虚证位居首位。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理论可行性。(2)临床中,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症状,提高有效率。(3)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出现胃肠动力下降,且大鼠血清、胃窦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表达下降,SS、VIP、CCK、CGRP上升,表明脑肠肽表达异常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给予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后,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胃动力增强,其药物血清可以促进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可以上调大鼠血清、胃窦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的表达,下调大鼠血清、胃窦和下丘脑中SS、VIP、CCK、CGRP的表达,表明调节脑肠肽异常、恢复胃动力可能是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药效作用机制之一。

蔡和平[6](2020)在《中医综合外治法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痞满症状有效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脾胃阳虚,气机阻滞”病机,采用“温阳补虚,理气消胀”治法,以前期研究为基础,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观察中药脐敷、针刺联合艾灸的综合外治疗法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痞满症状(脾胃阳虚、气机阻滞证)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痞满症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样本量比例2:1)。病例来源为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患者。观察组予以西医对症支持疗法联合中药脐敷、针刺、艾灸疗法,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研究者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积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14日后评价疗效。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资料、中医证候积分、营养指标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①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嗳、疲乏无力5个症状积分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均出现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大便不畅、胃脘疼痛症状积分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无显着差异(P>0.05)。③组内比较:两组痞满症状总积分在治疗第7天、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显着差异(P<0.05);单一症状方面,观察组的全部7个症状在治疗第7天、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大便不畅、胃脘疼痛5个症状在治疗第7天、第14天与治疗前对比出现显着差异(P<0.05),嗳气、疲乏无力症状无显着差异(P>0.05)。④营养指标比较:经过14天的治疗,观察组转铁蛋白(TRF)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Hb、TRF及ALB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外治法联合西医支持疗法可使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痞满患者主要症状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营养学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安全性良好,体现了其综合疗法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戴文杰[7](2019)在《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芪石升降归元丸“以枢调俞(脊)/枢”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芪石升降归元丸对FD患者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影响,揭示芪石升降归元丸通过“以枢调俞(脊)/枢”治疗FD中医机理,为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FD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以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对照组以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以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FD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日本Thermo Tracre 6T67型红外成像系统,检测FD患者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4周后,对照组在胃脘痞闷、食入腹胀证候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均较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胃脘疼痛、纳差、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大便溏烂证候明显改善(P<0.05),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胃脘痞闷、食入腹胀症明显改善(P<0.05)。(3)治疗4周后,两组HAMA/HAMD积分均降低(P<0.05),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积分降低明显(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优于对照组。(4)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上升(P<0.05),对照组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下降,除治疗2周商丘、太白、内庭、足三里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芪石升降归元丸能改善FD临床不适症状,并可缓解FD焦虑、抑郁状态。(2)芪石升降归元丸通过肺肾枢机,以枢调俞(脊)/枢,提高任督均温,升高脾胃经五输穴皮温,改善任督、脾胃气交状态,可能为治疗脾虚气滞型FD中医临床机理。

王玲[8](2019)在《理气消胀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理气消胀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汤剂理气消胀方口服治疗,每日1剂,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每次200ml,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每次5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药物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药房。治疗阶段嘱咐两组患者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禁止联合服用与FD可能相关的其他药品,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均电话随访2月。对照组因2名患者不按时服药及擅自服用一次抑酸剂被剔除,治疗组1名患者因工作原因中断服药一次被剔除。通过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各单项症状积分及远期疗效对照的方法对比研究理气消胀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将采集的数据整理后录入EXCEL,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检测计量资料,卡方检验检测计数资料,秩和检验检测等级资料,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说明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统计学差异显着。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理气消胀方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7例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莫沙必利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3例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中药汤剂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较西药对照组有优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症状总评分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总评分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两组药物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3)单项临床症状评分对照:在胃脘胀或痛、两胁胀满、口干口苦等单个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纳少、嗳气、反酸烧心方面,也存在着优势;对于心烦、善太息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4)疗程结束后电话随访2个月,数据显示理气消胀方治疗组复发率14.29%,莫沙比利对照组复发率38.4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没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皆能按照疗程及标准剂量规范用药,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前后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理气消胀方在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脘胀或痛、两胁胀满、口干口苦、纳少、嗳气、反酸烧心等方面具有优势,标本兼顾,能够协调胃肝脾之间的平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雷春丽[9](2019)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思路及临床证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共68例。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为1到68号,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健脾益气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止服用其他药物,以免影响疗效评价。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单项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进行记录,并使用SPSS 22.0医学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其结果评价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的观察了解其安全性。结果:(1)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各项单项症状积分上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积分在胃脘痞闷或胀痛、纳呆及便溏症状上,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嗳气、疲乏症状上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组与单纯香砂六君子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两组积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6.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疗效确切,在治疗胃脘痞闷或胀痛、纳呆、便溏症状方面优于单纯中药组,在嗳气、疲乏的治疗上与单纯中药组疗效相当,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索。

戴宁,张煜,马捷,刘燕,于姣姣,张炜悦,张蔚,刘梦,谭丽博,李杰,李傅尧[10](201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临床上缺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本文通过检索近3年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针对不同证型FD的遣方用药经验,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证型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脾胃气虚证和肝郁脾虚证7种。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针对同一证型,不同医家的治疗方药亦不同,这既符合中医病证结合的发展规律,亦可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及刘华一教授辨治经验撷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
    1 资料
        1.1 病历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问卷调查表》
        2.2 问卷资料采集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信息
        3.1.1 性别与年龄
        3.1.2 受教育程度
        3.1.3 职业
        3.1.4 饮食规律与否
        3.1.5 饮食习惯及偏嗜
        3.2 患者诊断信息
        3.2.1 FD不同亚型
        3.2.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3 焦虑抑郁状态
        3.4 中医证型与相关资料的关系
        3.4.1 中医证型
        3.4.2 中医证型与性别
        3.4.3 中医证型与年龄
        3.4.4 中医证型与FD不同亚型
    4 小结
第二部分 刘华一教授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经验撷英
    1 刘华一教授谈脾胃与“气机升降论”
    2 刘华一教授谈脾胃与“因滞致虚,因虚夹邪”论
    3 刘华一教授谈FD病因病机
    4 刘华一教授谈FD辨证论治
        4.1 脾胃虚弱证——益气养血调中
        4.2 肝脾(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中
        4.3 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畅中
    5 刘华一教授精当选药
        5.1 重视花类药
        5.1.1 玫瑰花
        5.1.2 白梅花(绿萼梅)
        5.1.3 合欢花
        5.1.4 丁香
        5.2 精选对药
        5.2.1 蒲公英和紫苏叶
        5.2.2 藿香和佩兰
        5.2.3 木香和乌药
        5.2.4 砂仁和白豆蔻
        5.2.5 桔梗和枳壳
    6 刘华一教授经典医案举隅
        6.1 脾胃虚弱案
        6.2 肝胃不和案
        6.3 寒热错杂案
    7 小结
讨论
    1 FD与人口学资料的关系
        1.1 FD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
        1.2 FD患者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分布
        1.3 FD与饮食因素
    2 FD与诊断学资料的关系
        2.1 FD不同亚型
        2.2 FD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3 FD与焦虑抑郁状态
    3 FD中医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
        3.1 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2 FD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
        3.3 FD中医证型与不同亚型
    4 刘华一教授辨治FD经验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问卷调查表
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2.1 胃肠动力障碍
        1.2.2 内脏高敏感性
        1.2.3 肠屏障与肠道微生态异常
        1.2.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2.5 心理社会因素与脑-肠轴功能紊乱
        1.3 诊断方法
        1.4 治疗
        1.4.1 一般治疗
        1.4.2 促动力剂
        1.4.3 抑酸剂
        1.4.4 神经调节剂
        1.4.5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4.6 组胺(histamine1/2,H1/2)受体拮抗剂
    2 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中医内治法
        2.3.1 古代成方论治
        2.3.2 自拟经验方治疗
        2.3.3 中成药治疗
        2.4 中医外治法
        2.5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消痞保和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测指标
    4.疗效评价
    5.统计学分析
    6.结果
    7.讨论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 C 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中文版
致谢
作者简介

(3)淫羊温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FD的认识
        1.1 病名追溯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FD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资料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导师从中医角度认识西医治疗FD
        4.2 导师从温补脾肾入手治疗FD脾肾阳虚证的学术思想
        4.3 淫羊温肾方的组方意义及煎服法
        4.4 淫羊温肾方单味中药的药性及药理研究
        4.5 胃动素与脾肾阳虚型FD的关系
        4.6 水负荷试验(WLT)与FD的关系
        4.7 疗效分析
        4.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人纳入标准
        1.4 病人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伦理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结果
        2.1 临床综合疗效
        2.2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2.3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2.4 精神情绪状况(SAS、SDS)比较
        2.5 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
        2.6 复发情况比较
        2.7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1 FD的病名
        2.2 FD的病因病机
        2.3 F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参照《中医内科学》)
        2.4 现代医家对FD的经验辨证治疗
        2.5 经方治疗FD
        2.6 中成药治疗FD
        2.7 中医外治治疗FD
    3 对自拟疏肝健脾方的分析
        3.1 导师运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学术思想
        3.2 对自拟疏肝健脾方的组方分析
        3.3 对自拟疏肝健脾方单味药物的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总体疗效分析
        4.2 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4.3 精神情绪状况分析
        4.4 生存质量分析
        4.5 复发率分析
        4.6 安全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
附录 2: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3: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 4: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FDQOL)
附录 5: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表
附录 6: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
        4.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研究
        5. 小结
    综述二 脑肠肽的研究进展
        1. 脑肠肽的概念
        2. 相关脑肠肽的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理论研究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名
        2.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认识
        3.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
        4. 结论
    理论研究二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理论研究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2.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理论与文献依据
        3. 结论
文献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二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的疗效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三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四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五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药物血清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条件的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六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药物血清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中医综合外治法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痞满症状有效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痞满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4.小结
    综述二 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痞满的传统医学研究进展
        1.概述
        2.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3.治疗进展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3.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入组情况
        2.治疗结果
        3.小结
    讨论
        1.临床试验结果讨论
        2.本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FD西医研究概况
        1.1 FD定义
        1.2 FD流行病学
        1.3 FD发病机制
        1.4 FD治疗
    2 FD中医研究概况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治疗概况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应用概况
        3.1 红外热成像在中医辨证应用
        3.2 红外热成像在中医辨病应用
        3.3 红外热成像在中医体质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指标观察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导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认识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脏腑病机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经络病机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关键
    2 基于肺肾“以枢调俞(脊)/枢”治疗阴火理论渊源
        2.1 基于肺肾“以枢调枢”理论渊源
        2.2 基于肺肾“以枢调俞(脊)”理论渊源
        2.3 基于肺肾治疗阴火理论渊源
    3 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探讨
        3.1 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组方思路
        3.2 芪石升降归元丸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疗效分析
        4.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2 HAMA/HAMD评分比较
        4.3 任督红外均温比较
        4.4 脾胃经五输穴皮温比较
        4.5 临床疗效比较
        4.6 安全性评价比较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理气消胀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西医分型及其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1.5 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案
        2.3 研究流程图
    3.观察内容
        3.1 临床症状观察指标
        3.2 临床安全性观察指标
    4.疗效评价
        4.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4.3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4.4 安全性评价
        4.5 数据处理
    5.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3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5.4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5.5 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5.6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5.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1.1 胃肠动力障碍
        1.2 内脏敏感度增高
        1.3 胃肠激素失调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
        1.5 胃酸的分泌异常
        1.6 精神及心理应激因素
    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名及归属
    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分析
    4.肝胃不和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证型
    5.疏肝和胃、理气消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治则
    6.理气消胀方的方药分析
    7.理气消胀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3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及方法
    4.疗效评价
    5.统计学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及刘华一教授辨治经验撷英[D]. 刘文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消痞保和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晋宇清.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淫羊温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罗鹏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D]. 唐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作用机理研究[D]. 戴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中医综合外治法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痞满症状有效性的临床观察[D]. 蔡和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戴文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理气消胀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食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研究[D]. 雷春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经验总结[A]. 戴宁,张煜,马捷,刘燕,于姣姣,张炜悦,张蔚,刘梦,谭丽博,李杰,李傅尧.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标签:;  ;  ;  ;  ;  

活胃消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