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再灌注期间肠粘膜pH及门静脉血气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方[1](2021)在《生血通便颗粒辅助治疗脓毒症血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辅助治疗脓毒症血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对脓毒症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湖南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64例临床脓毒症血虚肠燥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血通便颗粒(8g/bid,温水冲泡,各早、晚饭后服用)治疗、对照组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bid,各早、晚饭后服用)治疗,疗程为10d,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改善及血清TNF-a、IL-10、PCT、CRP、CD4+百分率、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二组的中医症候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疾病分布上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TNF-a、IL-10、PCT、CRP、CD4+百分率、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TNF-a、IL-10、PCT、CRP、CD4+百分率、APACHEⅡ评分评分于治疗前后改善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通便颗粒对脓毒症血虚肠燥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综合疗效均优于双歧杆菌组,可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张福龙[2](2021)在《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SAP患者早期诊断的预测以及病情评估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12名,按照AP诊断标准分为SAP患者88例,非SAP患者12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检测入院时HBP、CRP、PCT,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BP、CRP、PCT、APACHEⅡ评分以及多者联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其中非SAP组平均年龄56.10±11.87岁;SAP组平均年龄56.90±10.87岁,P>0.05。非SAP组性别(男):60.0%,SAP组性别(男):62.5%;两组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表示:经Spearman相关分析HBP、CRP、PCT、APACHEⅡ评分及两者、多者联合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均存在正相关性。单项指标中,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最高为r=0.652,血清学指标中HBP相关性最高r=0.530。多项指标联合时,四项指标联合较三项或两项指标联合相关性更强,其相关性r=0.759(P<0.05)。3、ROC曲线分析可知:(1)单项指标相比,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最大为(AUC)=0.880,灵敏度也最高为88.6%;在血清学指标中HBP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0,同时HBP的灵敏度也是最高为69.3%,但是特异性(79.0%)低于PCT特异性(86.3%);(2)当血清学指标三者联合时(HBP+CRP+PCT)不但曲下面积(AUC)最大为0.882,而且其灵敏度(77.3%)及特异度(88.7%)均优于单指标或者双指标联合预测;此结果表明HBP、CRP、PCT均能很好的预测SAP(P<0.05),且两者联合预测时均大于单个指标预测,三者联合预测时效果最高。(3)当APACHEⅡ系统评分联合血清学三者指标预测时,其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45,预测SAP时最灵敏为92.0%,单其特异度85.5%稍低于血清学指标三者联合,但阳性拟然比较高为6.345,阴性拟然比最低为0.094,最具有临床意义。结论:1、HBP、CRP、PCT的水平浓度及APACHEⅡ的评分高低与SAP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均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且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最高;在血清学单因素指标预测时,HBP的相关性及灵敏度最为灵敏,但PCT的特异度更具有临床价值。2、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轻重程度的预测较三者、两者联合或单项指标更为精准更具临床意义。本研究可知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李鉴森[3](2020)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及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选用益气温阳代表方剂参附注射液对血乳酸水平≥4.0mmol/L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观察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方式,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EICU)住院并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2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 比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 ivd qd)干预,其疗程为5天。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12小时后、治疗第3天、治疗第5天的Lac、MA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凝血指标(APTT、PT、INR、FIB、D2 聚体、PLT)、炎症指标(CRP、PCT、WBC)、血气分析(PH、PaCO2、PaO2)、7天病死率、28天病死率、住院天数等,和应用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Glasgow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以评价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的改善和临床疗效。试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及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x±s描述,不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M(P25-P75)描述,正态性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多个观察时点比较数据符合正态性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性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比较。将a=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差异为统计学有意义。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WBC、CRP、PCT、血乳酸、SOFA评分及APACHE II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SOFA评分和Lac值在入组12h时均上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出现下降(P<0.05),但整体效果评价中,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在入组12h时上升,其后呈下降趋势(P<0.05),但整体效果评价中,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者MAP值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MAP值在入组12h时下降,其后呈上升趋势(P<0.05),但整体效果评价中,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WBC值和CRP值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但整体效果评价中,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仅试验组患者PCT值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下降(P<0.05),在入组5天时,试验组PCT值较对照组低(P<0.05),但整体效果评价中,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都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其中临床治疗过程中死亡病例经分析为病重导致,与药物无关,两组患者都处于安全范围内。结论:1.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干预脓毒性休克患者,其总体疗效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当,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表现,可见安全性是可靠的。2.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以降低血乳酸水平,增加血乳酸清除率,提高平均动脉压,改善机体血液灌注和微循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病死率。3.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以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CRP、PCT、WB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4.参附注射液是益气温阳法的代表方剂,为益气温阳法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医治疗提供新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李庆鑫[4](2020)在《丙氨酰谷氨酰胺早期营养支持对脓毒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早期营养支持对脓毒病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EICU的脓毒病患者,诊断标准依照2016年2月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和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的发布的脓毒病3.0标准,确诊为脓毒病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共33名。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输注。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与手术史。分别在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留取静脉血10ml,检验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降钙素原(PCT)、全量程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 L),并根据入院24小时和治疗第5天的临床资料,计算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与NUTRIC评分。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以及分析。其中计量统计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x±s),组内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对33例脓毒病患者的治疗观察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感染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计算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与NUTRIC评分,经检验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全量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均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全量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水平差别不明显(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明显(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下降更加明显(P<0.05)。并在连续治疗5天后再次计算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与NUTRIC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脓毒病患者肝脏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缓解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但是谷氨酰胺早期营养支持并不能改善感染状况。
迟永良[5](2020)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术后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方法以60只老年龄家兔为研究对象,建立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组低剂量组和参麦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药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参麦低剂量组:参麦注射液术前1天、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1ml/kg);参麦高剂量组:参麦注射液术前1 d、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2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前1天、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检测血清D-乳酸、丙二醛(MDA)、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第7天,检测细菌移位率,回肠、结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膜表面积;Western-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含量。2.临床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注射参麦注射液50ml,从术前1d、术前30分钟、术后三天输注;对照组各时点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D-乳酸、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两组腹胀腹痛、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排气时间。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1)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显着高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2)术前各组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血清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显着低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3)术后7d,模型组细菌移位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细菌移位阳性率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参麦高剂量组细菌移位阳性率与参麦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和ZO-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2.临床研究结果(1)术前两组血清DAO、LPS、D-乳酸、MDA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和5d,观察组血清DAO、LPS、D-乳酸、MDA和TNF-α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术后排气时间和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1.参麦注射液对兔肠I/R后肠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粘膜通透性,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增强肠粘膜细胞的紧密连接相关,从而显着减轻肠道组织损伤程度,最终实现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2.临床研究证实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具有明显的肠粘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减少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降低了肠粘膜的通透性有关。
程璐[6](2020)在《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应答失调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贯穿脓毒症病程始终。由于肺组织对炎症介质的显着易感性,肺脏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在引起ARDS的诸多病因中,脓毒症是最常见的肺外因素,占40%-60%。随着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机械通气方式的应用,ARD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0%。中医古籍中并无“脓毒症”记载。根据感染、炎症等临床表现归为温热病范畴,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外邪入侵。毒邪壅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大量病理产物内聚,加重全身炎症反应。通过meta分析评估通腑泻肺治疗对ARDS的综合疗效,并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理论,自制通腑泻肺方(TFXF),肺肠同治。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鉴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是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脓毒症炎症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借助ELISA、Wester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一般情况,72h生存率以及NLRP3、Caspase-1、IL-1β、IL-8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为研究开发应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对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在ARD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自拟通腑泻肺方应用于临床,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3]建立脓毒症相关ARDS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通腑泻肺方对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关键分子的影响,阐明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搜索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27项研究,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病死率,ARDS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炎性介质表达(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的影响。以风险比(R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作为二分类变量效应值,以MD或SMD作为连续型变量的效应值。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应用Cochrane Q和I2统计学评价异质性。应用“漏斗图法”评价发表偏倚。[2]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中医辨证符合痰热壅肺证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通腑泻肺方免煎颗粒:大黄12g、枳实12g、厚朴9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青皮12g。100ml温水冲调,每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0天)、治疗4天及7天氧合指数、肠粘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浓度、以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统计两组28天累积死亡率。[3]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氧合指数<200mmHg,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造模是否成功的标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采用ELISA、Westerm Blot等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中关键分子及IL-8,HMGB1、IL-27等炎性介质的表达,初步探讨通腑泻肺中药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发现使用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降低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减少腹胀、应激性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ARDS的治疗,结合通腑泻肺策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改善肺氧合状态、减少炎性介质表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等方面存在突出优势。[2]临床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治疗组第4天、第7天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4天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7天血清DAO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TNF-α及NO表达的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治疗组大鼠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ELISA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通腑泻肺方能有效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外周血清和肺组织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8、IL-27的蛋白的表达(P<0.05),且大剂量通腑泻肺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LRP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NLRP3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活化的Caspase-1 p2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大、小剂量TFXF组Caspase-1 p20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小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减少,仅观察到大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其中大剂量TFXF组对IL-1β表达具有显着抑制效应。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通腑泻肺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防止菌群移位,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屏障。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有利于ARDS的缓解,从而降低ARDS患者呼吸机支持参数,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氧合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通腑泻肺治疗减少炎性介质在肺部的聚集,调控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反应平衡有关。[2]临床研究提示通腑泻肺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通过减轻因炎症反应带来的肺损伤,改善氧合。通腑泻肺治疗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能显着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下游IL-1β、IL-8,IL-27及HMGB1等炎性介质蛋白表达。
俞璐[7](2020)在《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统计ICU病房MOD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证型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为探讨MOD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死率之间关系提供参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MO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9月01日至2020年01月31日入住ICU病房、诊断为MODS的患者11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整理MODS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影响因素,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1.116例MO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7:1;年龄以≥60岁为主,占比82.8%;住ICU病房天数以<7天为主,占比55.2%;既往伴有慢性疾病的MODS患者(65.5%)多于既往体健的MODS患者(34.5%);总病死率为58.6%。2.中医证型分为四型,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32.8%)。在性别、年龄、病因中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病死率中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性别、住ICU病房天数中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病因、功能障碍器官数、功能障碍器官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中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功能障碍器官数和中医证型是影响MO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116例MODS患者总病死率为58.6%,与多数文献报道大致相符。2.中医证型以血癖证所占比例最高,证型的分布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病死率有关。3.患者的病死率与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病因、功能障碍器官数、功能障碍器官和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有关。4.年龄、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功能障碍器官数和中医证型是影响MO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霍雁[8](2019)在《炎调Ⅱ号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炎调Ⅱ号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介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中医药临床防治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炎调Ⅱ号方,对照组为单纯西医综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检测两组患者炎症指标(TNF-a、IL-6、CRP)、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D-D、AT-ⅡI、INR)、血乳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气分析指标(Pa O2、BE、PH、Pa CO2)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TM、EPCR、v WF)的水平。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痊愈率2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痊愈率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2.0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痊愈率比较χ2=0.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总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两组治疗后同时期比较,治疗组第5天、第7天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汗出、头痛、便秘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汗出、头痛、便秘评分第5天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的发热、口渴评分第7天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喘息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SOFA评分均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后同时期比较,治疗组第7天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炎症介质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IL-6、TNF-α、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L-6、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PT、APTT、TT、FIB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T、APTT、TT、FIB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APTT、T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D-D、AT-ⅡI、INR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v WF、TM、EPC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 WF、TM、EPCR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 WF、TM、EP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炎调Ⅱ号方可以改善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的发热、便秘、口渴症状,提高临床疗效。2.炎调Ⅱ号方可降低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炎症介质IL-6、TNF-α、CRP水平。3.炎调Ⅱ号方可降低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v WF、TM、EPCR水平,提示炎调Ⅱ号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李艳君[9](2019)在《大黄素保护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明确大黄素对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影响,探讨大黄素对CLP盲肠结扎法和气管内滴入LPS两种造模方式所致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60只清洁级SD健康雄性大鼠按不同造模方法随机进行分组:CLP造模法:空白组、假手术对照组、CLP模型组和CLP+大黄素预处理组;LPS造模法: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模型组和LPS+大黄素预处理组(n=20只)。大黄素预处理组于造模前连续5天给予35mg/kg大黄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含大黄素5g/L)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所有组分别于造模后12h、24h取材。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DAO活力和高效液相质谱检测尿液中L/M比值进行肠上皮屏障通透性的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中s Ig A含量进行肠粘膜上皮免疫的测定;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来检测肠上皮细胞旁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结果:1.脓毒症模型组肠粘膜上皮在12h和24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肠粘膜绒毛水肿,肠上皮细胞脱落,绒毛尖破坏和粘膜糜烂;电镜下可见细胞旁紧密连接结构破坏,细胞旁间隙增宽;Chiu’s肠组织损伤评分显示,模型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显着增加(P<0.01),CLP造模法以24h明显,而LPS造模法以12h更为明显。2.DAO活力和尿液中L/M比值是检测肠屏障通透性的临床指标,脓毒症模型组血液中DAO活力和尿液中L/M比值显着增加(P<0.05),CLP造模法以24h明显,而LPS造模法以12h更为明显。3.s Ig A是评估肠粘膜免疫的重要指标,脓毒症模型组粪便中s Ig A含量呈下降趋势,CLP造模法以24h明显,而LPS造模法以12h更为明显(P<0.01)。4.脓毒症模型组中肠上皮细胞旁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Claudin-3下降更为明显(P<0.05)。5.与CLP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后肠粘膜病理损伤明显减轻,12h、24h大黄素处理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且24h更为显着(P<0.05);24h大黄素预处理组DAO活力和尿液中L/M比值显着减少(P<0.05),提示肠屏障通透性降低;24h大黄素预处理组s Ig A含量明显上升(P<0.05),提示肠粘膜免疫增强;12h、24h大黄素预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6.与LPS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后肠粘膜病理损伤明显减轻,12h、24h大黄素处理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且12h更为显着(P<0.01);12h大黄素预处理组DAO活力和尿液中L/M比值显着减少(P<0.05),提示肠屏障通透性降低;12h大黄素预处理组粪便中s Ig A含量明显上升(P<0.01),提示肠粘膜免疫增强;12h,24h大黄素预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结论:1.CLP盲肠结扎法和气管内滴入LPS两种脓毒症造模方法诱导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时间节点上并不一致。2.大黄素可以减轻两种造模方式所致脓毒症大鼠肠上皮屏障损伤的病理改变,降低肠屏障通透性,增强肠粘膜免疫,维护肠上皮屏障的完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的表达增加有关。
卓飞超[10](2018)在《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瓜氨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胃粘膜张力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动态观测手术期间血清瓜氨酸、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和胃粘膜张力指标变化,探讨气腹时长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粘膜的影响和机制。方法: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46.05±4.94岁。予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诱导气管插管后,经鼻置入胃张力监测导管至胃腔中。术中行11mmHg CO2气腹。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后60min(T1)、气腹后120min(T2)、气腹后180min(T3)、气腹后240min(T3)及气腹结束后30min(TE)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以及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粘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CO2)和胃粘膜内PH值(PHi),并抽取挠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瓜氨酸浓度的检测,对比分析不同时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患者平均气腹时间265.7±28.79 min,生命征稳定,均痊愈出院。1.pHi随气腹时间延长而降低,T2最低,随后时点保持相对稳定(P<0.05),TE虽回升但仍低于T1(P<0.05)。2.Pg-aCO2在从T1始随气腹时间延长显着升高(P<0.01),T2达最高,T2、T3、T4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TE仍高于T0(P<0.05)。3.血清I-FABP在气腹后逐渐升高,各个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在T2达最高,与T1比较有差异(p<0.05);T2至T4时相对稳定(p>0.05);TE仍高于T0(p<0.05)。4.血清瓜氨酸随气腹时间延长而下降,以T1及TE最明显;T1和T0比较、TE和T4比较明显差异(p<0.05);T2与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T1、T2和T3 Pg-aCO2和血清IFABP呈正相关(r=0.59、r=0.80和r=0.92,p<0.05)。T1和T2 Pg-aCO2与血清瓜氨酸呈负相关(r=-0.53、r=-0.42,p<0.05)。结论:1、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清I-FABP浓度随气腹时间而升高,气腹120min达最高点,瓜氨酸则随气腹时间延长而降低,尤以气腹60min变化最显着,气腹结束30min两指标均异于气腹前。提示气腹期间存在胃肠粘膜损伤,程度与气腹时间相关,气腹后短时间难以恢复。2、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pHi随气腹时间而降低,以气腹120min最低,Pg-aCO2随气腹时间延长而显着升高,尤以气腹120min变化最显着,气腹结束后30min两指标均未恢复气腹前水平。提示气腹期间存在胃肠粘膜酸中毒和胃肠低灌注状态,气腹后短时间并不能恢复。3、Pg-aCO2与I-FABP在气腹60min、气腹120min、气腹180min有正相关;Pg-aCO2瓜氨酸在气腹60min、气腹120min呈显着负相关。说明气腹中胃肠道发生低灌注是造成胃肠道粘膜损伤的原因之一,且损伤严重程度也与气腹时长相关。
二、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再灌注期间肠粘膜pH及门静脉血气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再灌注期间肠粘膜pH及门静脉血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生血通便颗粒辅助治疗脓毒症血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案 |
1.临床资料 |
1.1 疾病诊断标准 |
1.2 纳入病例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1.4 病例剔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1.6 中止试验标准 |
1.7 不良事件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和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内容(见附录A) |
3.1 一般性资料观察 |
3.2 安全性指标观测 |
3.3 疗效指标 |
4 疗效评定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情况 |
1.2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对比 |
1.3 两组受试者实验室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水平比较 |
1.4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脓毒血症的研究 |
1.1 脓毒血症的基本概念 |
1.2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
1.3 PCT、CPR、IL-10、TNF-α、T淋巴细胞亚群与Sepsis的关系 |
1.4 脓毒症的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脓毒血症的研究 |
2.1 中医学关于脓毒症病名的认识 |
2.2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2.3 脓毒血症的中医治法 |
3 导师对脓毒血症的认识 |
4 生血通便颗粒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问题及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SOFA评分 |
附表2 APACHE II评分表 |
附表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计分表 |
附表A |
一 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观察表 |
二 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表4: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综述 脓毒症的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主要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附录B个人简历 |
附录 C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3)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及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脓毒症认识 |
1.1.1 脓毒症中医理论认识 |
1.1.2 中医学对脓毒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1.1.3 脓毒症中医辨证论治 |
1.1.4 脓毒症中医治则治法 |
1.1.5 参附注射液研究认识 |
1.2 西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 |
1.2.1 脓毒症流行病学 |
1.2.2 脓毒症定义和诊断标准 |
1.2.3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
1.2.4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 |
1.2.5 血乳酸在脓毒性休克中的作用 |
1.2.6 脓毒症的治疗 |
1.3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或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标本采集、观察时点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疗效评价 |
2.2.6 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记录和处理 |
2.2.7 质量控制 |
2.2.8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基线比较 |
2.3.2 两组患者不同指标不同时间点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
2.3.3 两组患者SOFA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4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5 两组患者Lac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6 两组患者MAP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7 两组患者WBC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8 两组患者PCT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9 两组患者CRP不同时间点比较 |
2.3.10 两组患者总住院天数比较 |
2.3.1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3.12 不良事件记录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益气温阳法与脓毒症 |
3.2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作用 |
3.2.1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
3.2.2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及MAP的影响 |
3.2.3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
3.2.4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3.3 结语 |
3.3.1 结论 |
3.3.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病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丙氨酰谷氨酰胺早期营养支持对脓毒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感染指标动态变化 |
3.3 肝功能动态变化 |
3.4.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评分和营养风险的比较 |
4 讨论 |
4.1 概述 |
4.2 脓毒病与肝脏 |
4.3 脓毒病的肝功能与肠道屏障、菌群移位 |
4.4 谷氨酰胺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综述 丙氨酰谷氨酰胺早期营养对脓毒病肝功能的影响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参麦注射液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动物模型建立 |
2.5 实验分组与给药 |
2.6 标本采集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兔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 |
3.2 各组兔细菌移位阳性率的变化 |
3.3 各组兔血清D-乳酸水平的变化 |
3.4 各组兔血清DAO水平的变化 |
3.5 各组兔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 |
3.6 各组兔血清MDA水平的变化 |
3.7 各组兔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 ZO-1 的含量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参麦注射液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其他指标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肠粘膜通透性指标 |
3.3 血清MDA和 TNF-α水平 |
3.4 其他指标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附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围术期气血平衡 |
2 正邪之争与肠粘膜屏障 |
3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医认知 |
4 参麦注射液的作用功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检索证明 |
(6)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脓毒症相关ARDS的概念及认识的变迁 |
1.2 ARDS异质性研究 |
1.3 脓毒症相关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 |
1.3.1 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失调 |
1.3.2 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
1.3.3 凝血功能紊乱 |
1.3.4 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移位 |
1.4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理论认知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进展 |
1.5.1 脓毒症病因治疗 |
1.5.2 机械通气治疗 |
1.5.3 新型治疗策略的选择 |
1.5.4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搜索方案和研究选择 |
2.2.2 确定研究的特点 |
2.2.3 偏倚风险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病例选择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一般情况 |
3.3.2 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 |
3.3.3 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 |
3.3.4 28d累积死亡率 |
3.4 讨论 |
第四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1.1 失控的炎症反应继发的肺损伤是脓毒症相关ARDS核心发病机制 |
4.1.2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脓毒症炎症风暴相关,进一步加重继发靶器官损伤 |
4.1.3 通腑泻肺(TFXF)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临床疗效显着,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激活,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大鼠72h生存率的影响 |
4.3.2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3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4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MODS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 命名演变 |
1.2 发病机制 |
1.3 诊断评分标准 |
1.4 临床治疗 |
1.5 预后 |
2 MODS的祖国医学研究 |
2.1 病名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论治 |
2.4 相关汤剂研究 |
2.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观察内容 |
2.2 治疗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中医证型 |
3.3 病死率影响因素 |
4 讨论 |
4.1 一般情况 |
4.2 中医证型 |
4.3 MODS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
4.4 病死率影响因素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炎调Ⅱ号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索引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脓毒症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1.2.6 随机分组方法 |
1.2.7 给药方案 |
1.2.8 仪器和试剂 |
1.2.9 观察疗效指标 |
1.2.10 安全性指标 |
1.2.1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1.2.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基线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2.3.1 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比较 |
2.3.2 两组发热症状评分比较 |
2.3.3 两组汗出症状评分比较 |
2.3.4 两组口渴症状评分比较 |
2.3.5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比较 |
2.3.6 两组喘息症状评分比较 |
2.3.7 两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SOFA、APACHEⅡ评分比较 |
2.4.1 两组SOFA评分比较 |
2.4.2 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 |
2.5 两组WBC、中性粒细胞、动脉血乳酸、血气分析比较 |
2.5.1 两组治疗前后WBC比较 |
2.5.2 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较 |
2.5.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比较 |
2.5.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CRP比较 |
2.7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2.7.1 两组治疗前后PT、APTT、TT、FIB比较 |
2.7.2 两组治疗前后D-D、AT-ⅡI、INR比较 |
2.8 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
2.8.1 两组治疗前后VWF比较 |
2.8.2 两组治疗前后TM比较 |
2.8.3 两组治疗前后EPCR比较 |
2.9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分析 |
2.9.1 安全性指标比较 |
2.9.2 不良事件分析 |
3讨论 |
3.1 概述 |
3.2 炎调Ⅱ号方的组方依据 |
3.3 炎调Ⅱ号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疗效观察 |
3.4 炎调Ⅱ号方对白细胞、动脉血乳酸、血气分析的影响 |
3.5 炎调Ⅱ号方对炎症因子(TNF-α、IL-6、CRP)的影响 |
3.6 炎调Ⅱ号方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
3.7 炎调Ⅱ号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中医症状评分 |
附录2 |
附录3:综述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9)大黄素保护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耗材 |
1.5 脓毒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1.5.1 实验分组及处理 |
1.5.2 模型的构建 |
1.6 肠粘膜组织学观察 |
1.6.1 光学显微镜 |
1.6.2 透射电镜 |
1.7 肠屏障通透性的测定 |
1.7.1 血液中DAO活力的测定 |
1.7.2 尿液中L/M比值的测定 |
1.8 肠上皮免疫的测定 |
1.9 肠上皮屏障相关TJ蛋白的测定 |
1.9.1 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黄素对脓毒症肠上皮TJ相关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1.9.2 免疫印迹(WB)检测大黄素对脓毒症肠上皮TJ相关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1.9.3 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大黄素对脓毒症肠上皮TJ相关蛋白Claudin-3、ZO-1和Occludin mRNA水平的影响 |
1.10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大黄素对CLP所致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2.1.1 大黄素可以减轻CLP所致脓毒症肠粘膜组织的病理损伤 |
2.1.2 大黄素可以抑制CLP所致脓毒症肠屏障通透性的增加 |
2.1.3 大黄素可以促进CLP所致脓毒症肠上皮免疫的增强 |
2.1.4 大黄素可以促进CLP所致脓毒症肠上皮TJ相关蛋白的表达 |
2.2 大黄素对LPS所致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2.2.1 大黄素可以减轻LPS所致脓毒症肠粘膜组织的病理损伤 |
2.2.2 大黄素可以抑制LPS所致脓毒症肠屏障通透性的增加 |
2.2.3 大黄素可以促进LPS所致脓毒症肠上皮免疫的增强 |
2.2.4 大黄素可以促进LPS所致脓毒症肠上皮TJ相关蛋白蛋白的表达 |
3.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文献综述 大黄素改善脓毒症肠机械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瓜氨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胃粘膜张力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试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
2.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入组标准 |
3.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再灌注期间肠粘膜pH及门静脉血气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生血通便颗粒辅助治疗脓毒症血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亚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的临床意义[D]. 张福龙.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及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鉴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丙氨酰谷氨酰胺早期营养支持对脓毒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D]. 李庆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D]. 迟永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程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D]. 俞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炎调Ⅱ号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霍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大黄素保护脓毒症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作用研究[D]. 李艳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瓜氨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胃粘膜张力指标的影响[D]. 卓飞超.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