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一、英语学习可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1](2021)在《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及蒙古族学生习得汉语位移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位移事件是人类最早认知的事件之一,关于位移事件的词汇化类型研究及位移事件表达的二语习得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语言学界颇受重视。其中,位移事件词汇化类型归属的研究成果颇丰,而位移事件表达的习得研究在位移事件词汇化类型研究基础上也不断深入。大多数有关位移事件的习得研究主要探讨学习者使用与其母语词汇化类型不同的语言表达位移事件时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以及语言间词汇化类型的差异对目的语习得有无影响。而学界关于蒙古语母语者汉语位移事件的习得研究仅局限于对移动动词、动趋式或空间介词等单个句法成分的习得研究,缺乏在位移事件的语义框架下对整体位移表达的习得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120个位移动词的语料,全面探讨汉蒙语在位移事件表征和表达形式方面存在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蒙古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细致描写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及表达形式的异同对蒙古族学生习得汉语位移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与成因。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汉蒙语位移事件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梳理位移事件的研究成果。第一,汉语位移事件的词汇化类型;第二,汉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第三,学界关于汉语位移事件表达的习得研究;第四,蒙古国及内蒙古地区蒙古语母语者汉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的习得研究。通过前人的研究以及蒙古语母语者习得汉语位移的研究为本文提供研究基础。第三章为汉蒙语位移事件的语言表征。汉蒙语位移事件主要由位移动词表征,但是移动动词表征位移事件时,单独表征移动要素的情况比较少见,将移动和其他语义要素共同来表征的情况比较多。本章节主要从汉蒙语位移路径的语言表征、位移方式的语言表征和位移动因的语言表征三方面对汉蒙语表征位移事件存在的共性和差异给予了全面描写。这为第四章汉蒙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为第五章描写和解释蒙古语母语者习得汉语位移事件表达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特点和偏误出现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为汉蒙语位移事件的表达形式。本章节基于Talmy位移事件框架的语义要素,并根据说话者表达位移事件关注的语义信息不同,将位移事件主事件构成语义要素主要分为“主体·移动”“主体·移动·路径”和“主体·移动·路径·背景”三大类组合情况,而后对汉蒙语位移事件的表达形式进行全面描写。通过对汉蒙语表达相同位移语义要素组合时所采用的表达形式进行描写,发现两种语言由于表征位移事件时存在差异以及分属不同语言类型,使得其位移事件的表达形式也存在不同。比如,当“主体·移动·路径”三语义要素组合时,汉语的优选表达形式为“NP+V移动+路径”,而蒙古语的优选模式为“NP+V移动”。再如,当“主体·移动”两语义要素组合时,汉语有“NP+V移动”和“V移动+NP”两种形式,而蒙古语只有“NP+V移动”一种形式。总之,汉蒙语由于分属不同语言类型以及在位移事件表征层面存在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在表达位移事件时,表达形式方面出现很多不同。第五章为蒙古族学生汉语位移事件的表达形式习得。在考察蒙古族学生习得汉语位移事件表达的过程中,发现蒙古族学生用汉语表达位移事件时,主要采用了“NP+V”“NP+V+NPL”“NP+介词+NPL+V”以及“把”字句和“被”字句等结构形式。由于受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以及表达形式两方面存在差异的影响,蒙古族学生习得汉语位移事件表达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偏误。其中,学习者使用“NP+V+路径动词”结构表达含有路径信息的位移事件时,受母语蒙古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影响,常常出现漏用或误用路径动词的偏误;而受母语位移事件表征影响,会出现混用路径动词的偏误。使用“NP+V+路径动词+NPL”结构表达位移事件时,表达背景信息的处所名词常常会误加方位词,出现路径方向和路径终点混杂的偏误。总之,因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和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于蒙古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构建目的语汉语位移事件概念系统、形成概念流利表达能力需要在很多方面下足功夫。第六章为结语部分。首先对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层面及表达形式层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总结,从整体上分析蒙古族学生用汉语表达位移事件出现偏误的底层原因。其次,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学校汉语学科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张佳[2](2021)在《为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美国特许学校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而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更是成为重中之重。特许学校作为改善弱势学生的教育成果、实现美国基础教育的公平而设立的一项政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台《特许学校法》以来,在各州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文立足于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学习机会公平、学习资源公平和学习成果公平,对美国特许学校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从学校的招生程序、纪律规则以及交通工具的提供三个方面,分析了特许学校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目标的政策保障;从政府拨款与资金分配、教师招聘与续聘、个性化课程项目的设置三个方面,分析了特许学校实现学习资源公平的政策保障;从特许合同的订立、多管齐下的监督、严格的问责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特许学校实现学习成果公平的政策保障。然后,以绩效责任制为核心,分析了特许学校的质量保障相关政策。通过以上梳理发现,目前特许学校在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旧存在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特许学校增加了弱势学生的教育机会,招收了高比例的有色人种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学生;提高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缩小了有色学生和白人学生在数学和英语语言艺术成绩方面的差距。而与此同时,特许学校也存在很多问题:家长和学生对于特许学校的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特许学校申请人数远远多于目前学额;特许学校的建筑空间不足,资金匮乏等。对比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政策,特许学校政策在促进美国教育公平、保障教育质量方面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在教育公平方面,我国可以完善学生入学方式、实施严格公正的招生程序、转变家长的择校观念、发展多元化学校及多样化课程、提供充足的拨款资金以及引导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吸引和保留优质教师资源、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等方式保障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

廖襄绮[3](2021)在《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对优质英语教育的诉求和区域英语教育均衡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但从实际情况看,择校热等仍是较为突出的教育问题,区域、校际之间的英语教学资源配置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校际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等议题是迫切需要关注的研究议题。本论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区域内六所初中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拟从英语师资资源共享和英语物质资源共享两方面来反映当前万州区初中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不断优化和促进区域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寻求对策和建议。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发现当前万州区初中学校拥有一支较为优秀,具备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英语师资队伍,学校之间会通过同课异构、教学互访等各种英语教学研修活动实现英语师资资源间接共享,但较少通过学校联管或远程课程共享这类共享模式实现师资资源直接共享。在教学物质资源共享方面,各个学校会在第三方教学资源网站上统一购买英语教学资源,但基本没有自行建立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此外,学校之间也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享英语试卷、课件等教学材料,不过共享的频率较低、类型单一且范围有限。整体而言,万州区初中学校在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显着成绩,校际间极大地实现了英语师资资源和英语教学物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同时,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效用,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等方面大有益处。但在实际共享过程中,由于教学研修活动效果欠佳、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完善、英语教学材料共享类型简单以及参与主体共享意识浅薄等问题影响,各学校之间并未真正实现开放与共享。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本研究认为学校和英语教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完善和解决:(1)转变传统私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2)加强校际线下合作,增加共享交流次数;(3)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际共享平台;(4)丰富资源共享类型,协调知识产权问题;(5)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共享行为;(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李美玲[4](2021)在《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 ——以美国“语言服务政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探究美国面向多语人口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以及政府在提供恰当语言服务中的治理模式。尽管美国促进人口多样性、提倡社会融入与人人平等,英语能力不足的人口常常无法参与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活动中。因此,美国政府执行了一项语言服务政策来支持英语能力有限人口。本研究以公共管理与语言学研究中的治理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与深度访谈的范式对美国语言服务政策及实践进行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美国的语言人口特点带来了什么样的语言服务需求?(2)美国“语言服务政策”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是什么?(3)美国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和实施情况是怎样的?与研究问题相对应,本研究发现:(1)多语人口的语种多样性与区域差异性特征要求动态的语言服务政策。(2)政策理念是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目标与机会均等、消除语言障碍、建立高效政府有关。(3)根据关键事件,美国“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为达到该政策目标,语言服务政策在内容上有六个特点,分别是(1)司法与行政结合进行有限管制;(2)政府与群众共同参与治理;(3)政策一贯性实现资源共享;(4)供需结合的语言服务商业思维;(5)可选择的动态模式;(6)公开透明互助共治。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阶段包括(1)缺位语言服务;(2)补位语言服务;(3)系统语言服务;(4)全面语言服务。政策的实施形成评估需求与资源、制定政策、发布通知、接受监督与反馈、更新语言服务以合规的闭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语言服务与语言治理在当代多语社会的重要性进行学术讨论,试图促进社会语言学,特别是语言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王雪[5](2020)在《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文中提出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语言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自古便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量的海外移民和其他各类母语非英语学习者的持续增长给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为ESL)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完善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贯穿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优秀与杰出四个发展阶段,对教师质量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作为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已经出台了职前和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作为ESL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指针和规范准则,并且标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汉语言的推广、汉文化的传播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根本保障,是国家语言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一带一路”愿景实现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这就对我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尤其是对未成年阶段学习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然而,这一领域却经常被忽视。美国的ESL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适用的群体类似、语境类似,且发展比较成熟、实践经验丰富,值得关注并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选取美国现行的全部3套ESL教师专业标准:2010版与2018版《学前—12年级教师职前教育计划认证标准》(2010版和2018版现处于并行状态,都属于现行职前教师专业标准范畴)和《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标准》(即职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美国现行的学前至12年级阶段ESL教师系列专业标准进行全面剖析与解读,挖掘出该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实然状态、总体特征、成效弊端和借鉴意义。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是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政治、文化、语言、教育、需求等因素。因此,本论文首先把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从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教师、学生及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两大维度六个方面对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做深入挖掘,追根溯源,找出成因。然后以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为指导,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发展两个阶段(职前和职后)的三套标准从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标准产生的依据和核心思想、标准产生的过程、标准的框架与内容、基于标准的教师认证和标准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个体分析。同时抓住新、旧职前标准并行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现行标准研究范畴内,在对职前标准进行个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比较、探究不同时期同一标准的承接性与发展性、不变本质与时代发展趋势的融合,以便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美国职前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在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职前、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充分分析后,论文从美国ESL学科整体性、ESL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整性的角度,以库玛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打乱标准原有的结构,对处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从基本要素、整体框架、具体内容以及基于标准的认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不同阶段标准之间的异同、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而发掘美国现行ESL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在研制理念、主体结构、涵摄内容、秉持视角、言说话语、认证方式上的共性与特质,并探讨该学科教师专业标准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结合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分析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学与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现状,参照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本文从七大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特别是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教师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我国汉语及汉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些许启示。

赵炜[6](2020)在《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应用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高校英语课程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化人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英语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高校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业需要,又关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高校英语课程的导向是实际运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语域)的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这种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科知识增长,最终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缺乏真正的实证研究,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因此,学术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讨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借鉴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课程教学理论,解析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尤其对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课堂观察,进而从反映和影响本科生的学术需求分析、学术英语能力发展以及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课程中为本科生提供发展研究专业机会知识的可能性,探讨鼓励发展研究相关属性的潜在方法,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教授和评估学术研究技能的一些建议。面对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普遍性的同时,着力探究重视英语教学中特殊性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英语教学概念术语进行了界定,并就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学术英语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已有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评述;第三章运用理论图式剖析了课程设计、课程地图要素,并从社会建构主义、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和语言课程设计模型等理论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第四章主要对本研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第五章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和课程设计案例解析;第六章描述并分析了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第七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及其启示。考虑到本研究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课程设计这一研究变量的属性和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的个案研究方法。在分析课程文本与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设计课堂观察维度,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高校学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接近、体验和理解研究对象并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本研究确定了面向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术期刊论文阅读”为课程实例,运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地图和课程设计情境模式以及语言课程设计相关理论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加以分析。参考典型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医学学术英语标准,讨论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加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对专业交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学术论文阅读的策略和学术领域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有助于本科生更好地进入学术研究准备和赋权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学术英语课堂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学术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具体实施过程,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这一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情境,讨论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并对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和模式建构提出一些建议。在阐述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研究视域扩展到了外语课堂环境(情境)下的医学学术英语阅读研究。针对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基于高校本科生外语学习课堂教学环境,提出了构建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环境的构想。本文从微观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与教学中的真实事件,探讨了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方法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质化和量化分析,并在附录部分对原始研究数据逐一示例呈现。因此,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拓展。同时,尝试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剖析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采用语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民族志和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解构研究设计中提出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巩固”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分析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学术英语以及学术英语课程的概念,完善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理论,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从课程、教学、评估与评价等不同层面,剖析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问题和现状。但是,本研究在样本的多样性和数量的规模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拓展,对国内外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对比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本文试图将实践问题纳入广泛的理论视角,这与课堂实践者参与课程理论构建过程的倡导基本一致。然而,提出的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和原则仍然是一种尝试。进一步探讨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和学术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多维度的任务。对于本文讨论的每一项原则,也是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关于这些主题的任何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过程,本文试图涵盖过程中的突出要素,包含在与本研究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及其评估和评价等方面。同时,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材料、课程评估和评价等围绕本研究的一系列研究内容及其发现做出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建议进一步扩大研究层面,提升研究层次,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质量,最终促进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发展。

顾娇妮[7](2020)在《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文中指出在英国,教育督导被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视为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因为它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进的动力源头,也是衡量国家教育先进性的主要标杆。本研究聚焦于英国教育标准局(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简称为Ofsted)的学校督导制度,并建立起学校督导制度的分析框架,对学校督导制度的发展轨迹、形态特征、功能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涉及到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教育督导、学校督导和学校改进。对三个概念的界定和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解释,是本研究首先要阐释的基本问题。本研究的理论线索有两条,一条线索是宏观的理论思潮,另一条线索是微观的理论基础。宏观的理论思潮主要是指对督导实施的主体——Ofsted的组建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和社会的背景思潮,其中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教育监管改革浪潮是推动英国督导制度变革的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另一条微观的理论基础是影响Ofsted学校督导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的背景理念,以CIPP模式评价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核心,作用于督导的流程设计、指标框架和现场实施等环节,成为学校督导制度的灵魂。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Ofsted的指向改进的学校督导制度,围绕这一内容研究者设计了两条研究主线:一是对Ofsted的研究,它是制定政策和实施督导的主体;二是对英国学校督导制度的研究,它的目标设定、内容发展和实施策略都会影响到学校改进的过程和结果。对Ofsted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形态。Ofsted的当代形态包含了宏观职能与愿景、组织任务、内部构架和各类督学的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保证一个非内阁组织有效运作的主要元件。研究者通过对Ofsted职能与愿景的解读,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更加深层次的分析了Ofsted存在的价值。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Ofsted为学校改进服务的运作机制。督学的质量是保证督导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Ofsted十分注重对督学的遴选和培训。研究者对这六类督学的任职资格、职责内容、在职培训等方面做了较全面地分析,尤其是督学在新时期不断变换的角色定位,正是决定了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能顺利发挥作用的时代特征。研究者对Ofsted学校督导系统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督导流程、框架指标和学校自评,三元素构成了学校督导的核心内容。在CIPP督导模式框架下,深入分析引领学校变革改进的督导流程,督导前、督导中和督导后几个阶段的任务与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理念一一对应,充分说明了督导流程的合理性。在对Ofsted的框架指标分析中,研究者使用了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指标框架的逻辑体系、指标内容、观测手段等。不仅阐明学校督导指标体系“是什么”的问题,更探究它之所以呈现出这种样态的背后机理,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学校自我评价作为Ofsted外部督导的补充形式,具有一套完整的自洽的运行机制。研究者从原则、要素和改进逻辑三个方面切入,阐释了它的自循环逻辑以及发挥的改进学校的作用和效果。最后,研究者深入分析了Ofsted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这是对Ofsted学校督导的再次解剖和重构。在分析中,研究者反思了前文中所描述的督导涉及到的组织、人员、技能、财物、对象、方法等各个要素,这些要素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实践,达到了改进学校的效果,为中国的督导工作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督导的实效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

杨绪明,向博[8](2020)在《基于语体差异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审美对象、文化载体、思维和交际工具,语言承载着诸多价值。伴随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语言的"实用"形象得以进一步凸显,但与英语等其他语种相比,中国语言的国际形象仍有待提高。中国语言形象应立足于多层次、多方位的整体性建构,即除了基于交际层面而生的"实用"形象需稳扎稳打外,中国语言的其他价值也需尽快进行挖掘。作为认知、文化、思维的重要载体,中国语言除"实用"形象外,其"可用""易用"形象是我们目前急需着力建构的两个重要方面。就中国语言"可用"形象而言,需把握"两时""两度"的关系,即:共时角度下的中国语言"可用"形象,不仅要注重其"听懂与否""看懂与否"的交流意图和信息传递,还要关照其语音、文字、文体修辞等多方位的审美表达;从历时角度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语言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承载着中华先哲的智慧结晶,学好、用好时下的语言固然重要,但过去的语言也不能忽视。同时,还应重视中国语言"可用"形象的广度与深度问题,在各地域、各领域树立中国语言国际形象,并透过语言表层反映其蕴含的思维、审美和逻辑内涵。因为中国语言"实用""可用"形象的塑造都建立在人们熟悉并掌握语言的前提之下,因此,还要大力建构其"易用"形象。从语音、语义、汉字、文化及其公信力等角度研究汉语的言(口语)与文(书面语)差异性,既有利于避免人们对语言的单一化理解,又有利于中国语言"可用""易用"形象的建构。

叶锐旋[9](2020)在《《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19-21节)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报告的翻译材料选自Naoko Taguchi主编的《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中第19节到第21节的内容,总约21000字。该书对二语语用学领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批判性调查,对应用语言学的核心学科二语习得进行了综合全面的介绍,共收录了32篇文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现有两大翻译难点,一是语言学的专业术语,二是英语复合句式,即含有主句和一个及以上从句、分词或其他插入结构等组成的句子。其中,专业术语译者主要通过查阅知网上的文献、词典、咨询老师等方式确定其翻译。本报告主要讨论建构主义翻译观视角下英语复合句式的翻译问题。建构主义翻译观认为译文是含译者在内的读者对原文本重新建构的结果。结合本报告的研究对象,译者以句子结构为切入点,对文中的复合句式进行分解重组。建构主义翻译观认为,译文要符合原文本的定向性,即要保持原文本的风格特点。本文的原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基于此,译者认为重组句子时应保持其简洁准确的特点。同时,该理论认为,译文要具有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提倡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去衡量翻译,使得译文能为大众理解接受。基于此,译者结合目标读者文化、语言习惯和生活经验等因素,利用前置法、语序调整法、分译法、语态转换法四种技巧重组句子,建构最佳译文。

王慕雪[10](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二、英语学习可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学习可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及蒙古族学生习得汉语位移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蒙语位移事件的研究现状
    2.1 汉语位移事件的类型学研究
    2.2 汉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研究
        2.2.1 汉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的整体性研究
        2.2.2 汉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的局部性研究
    2.3 汉语位移事件表达的习得研究
    2.4 蒙古语母语者汉语位移事件表达的习得研究
        2.4.1 蒙古国蒙古语母语者汉语位移事件的习得研究
        2.4.2 内蒙古地区蒙古语母语者汉语位移事件的习得研究
第三章 汉蒙语位移事件的语言表征
    3.1 位移路径的语言表征
        3.1.1 指示路径动词“来”和“去”
        3.1.2 “上”“下”类路径动词
        3.1.3 “进”“出”类路径动词
        3.1.4 “经过”“往返”类路径动词
        3.1.5 “离开”“向后”和“到达”类动词
    3.2 位移方式的语言表征
        3.2.1 位移主体的状态表征
        3.2.2 位移的介质表征
        3.2.3 位移的速度表征
        3.2.4 位移样态、速度及特定主体的综合表征
    3.3 他移事件的语言表征
        3.3.1 身体部位的非伴随动词表征他移事件
        3.3.2 身体部位的伴随动词表征他移事件
    3.4 小结
第四章 汉蒙语位移事件的表达形式
    4.1 主体·移动
        4.1.1 NP+V_(移动)
        4.1.2 V_(移动)+NP
    4.2 主体·移动·路径
        4.2.1 NP+V_(自移)+路径动词
        4.2.2 NP_1+V_(他移)+路径动词+NP_2
        4.2.3 NP_1+把+NP_2+V_他移)+路径动词
        4.2.4 NP+被+V_(他移)+路径动词
    4.3 主体·移动·路径·背景
        4.3.1 NP+V_(移动)+NP_L
        4.3.1.1 NP+V_(路径)+NP_L
        4.3.1.2 NP_L+V_(自移)+NP
        4.3.1.3 NP+V_(自移)+路径动词+NP_L
        4.3.2 NP+介词+NP_L+V_(自移)
        4.3.2.1 NP+V_(自移)+到/在+NP_L
        4.3.2.2 NP+向/往/朝+NP_L+V_(自移)
        4.3.2.3 NP+从/由+NPL+V_(自移)
        4.3.3 NP_1+把+NP_2+V_(他移)+介词+NP_L
        4.3.3.1 NP_1+把+NP_2+V_(他移)+介词+NP_L/NP
        4.3.3.2 NP_1+把+NP_2+V_(他移)+路径动词+NP_L
        4.3.3.3 NP_1+把+NP_2+V_(他移)+NP_L
        4.3.4 NP+被+V_(他移)+介词+NP_L
        4.3.4.1 NP+被+V_(他移)+介词+NP_L
        4.3.4.2 NP+被+V_(他移)+路径动词+NP_L
    4.4 小结
第五章 蒙古族学生汉语位移事件的表达形式习得
    5.1 NP+V的习得
        5.1.1 NP+V(了)的习得
        5.1.2 NP+V+路径动词的习得
    5.2 NP+V+NP_L的习得
        5.2.1 NP+V+NP_L的习得
        5.2.1.1 路径动词使用种类少、频率高
        5.2.1.2 路径动词“去”的泛化使用
        5.2.2 NP+V+路径动词+NP_L的习得
        5.2.2.1 “M+P”的习得
        5.2.2.2 “NP_L”的习得
    5.3 NP+介词+NP_L+V的习得
        5.3.1 介引不同背景信息的介词习得
        5.3.1.1 介词“从”和“在”的混用
        5.3.1.2 介词“朝”“向”“往”的习得
        5.3.1.3 介词“在”和“到”的混用
        5.3.2 位移背景信息表达的习得
        5.3.3 位移方式动词的习得
        5.3.3.1 方式动词的使用有限
        5.3.3.2 方式动词与移动框架元素配置的偏误多
        5.3.3.3 蒙古语方式动词的义位误推
        5.3.3.4 受蒙古语位移事件表达形式的影响
    5.4 其他偏误类型
        5.4.1 “把”字句表达位移事件的偏误
        5.4.2 “被”字句表达位移事件的偏误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为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美国特许学校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特许学校
        1.2.2 教育公平
        1.2.3 教育质量
        1.2.4 绩效责任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1 特许学校的现状研究
        1.3.1.2 特许学校的成效与困境研究
        1.3.1.3 特许学校的政策制度研究
        1.3.1.4 特许学校与教育公平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2.1 特许学校的发展现状描述
        1.3.2.2 特许学校的成效评估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案例法
        1.5.3 比较法
第2章 教育公平驱动下的美国特许学校发展
    2.1 美国特许学校发展的历史演进
    2.2 教育公平是公立学校的法律保障
    2.3 教育公平是特许学校的政策愿景
        2.3.1 特许学校法中的公平条款分析
        2.3.2 特许学校政策中的公平性问题分析
        2.3.2.1 学习机会公平
        2.3.2.2 学习资源公平
        2.3.2.3 学习成果公平
第3章 特许学校学习机会公平的政策保障
    3.1 制定完善的招生程序
        3.1.1 可及性大的招生政策
        3.1.2 公开透明的招生程序
        3.1.3 多样群体的招生策略
    3.2 提供免费的公共交通
    3.3 避免过度的纪律规则
第4章 特许学校学习资源公平的政策保障
    4.1 政府拨款与资金分配
        4.1.1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4.1.2 联邦特许学校计划
        4.1.2.1 特许学校计划概况
        4.1.2.2 特许学校计划构成
        4.1.2.3 特许学校计划意义
    4.2 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
        4.2.1 特许学校与教师的契约关系
        4.2.2 特许学校教师的招聘策略
        4.2.3 特许学校教师的流失与培训
    4.3 设置个性化课程项目
        4.3.1 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教学方法及时间
        4.3.2 为特定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育项目
        4.3.3 为弱势学生增加大学预备课程机会
第5章 特许学校学习成果公平的政策保障
    5.1 特许合同的订立
        5.1.1 特许状授予的原则
        5.1.2 特许状申请的程序
        5.1.3 特许状的内容条款
    5.2 多管齐下的监督
        5.2.1 学校提交年度报告
        5.2.2 授权机构实地访问
        5.2.3 家庭社会共同监督
    5.3 严厉的问责方式
        5.3.1 续订/不续订特许状
        5.3.2 关闭/终止特许学校
第6章 特许学校的质量保障
    6.1 绩效责任制为核心
    6.2 特许学校绩效框架
    6.3 学业成功评估指标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1.1 特许学校在教育公平与质量方面取得进展
        7.1.1.1 增加了弱势学生的教育机会
        7.1.1.2 提高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成绩
        7.1.2 特许学校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任重道远
        7.1.2.1 教育需求未被满足
        7.1.2.2 设施不足,资金匮乏
    7.2 美国特许学校政策对我国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启示
        7.2.1 特许学校政策对我国教育公平的启示
        7.2.1.1 完善学生入学方式
        7.2.1.2 严格公正招生程序
        7.2.1.3 转变家长择校观念
        7.2.1.4 发展多元化学校及多样化课程
        7.2.1.5 改变传统教育评价方式
        7.2.1.6 提供充足的拨款资金
        7.2.1.7 引导社会多方参与
        7.2.2 特许学校政策对我国教育质量的启示
        7.2.2.1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7.2.2.2 吸引保留优质教师资源
        7.2.2.3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
        7.2.2.4 完善监督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共享教学资源是均衡校际师资配置的辅助手段
        三、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赋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教学资源
        二、资源共享
        三、英语教学资源共享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实施
    第二节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一、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二、英语教师师资资源共享现状
        三、英语教学物质资源共享现状
        四、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效果
        五、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第三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所取得的成效
        一、英语教学研修活动类型多样,搭建了校际英语师资共享桥梁
        二、英语教学材料的共享途径灵活,解决了共享时间和空间难题
        三、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效用,促进了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四、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市场初步形成,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共同体
    第二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师资资源共享模式偏少、教学研修活动效果欠佳
        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完善,校际缺乏资源共享平台
        三、英语教学材料共享类型单一、共享范围有限
        四、学校、英语教师的共享动力不足、共享意识淡薄
第四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转变传统私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第二节 加强校际线下合作,增加共享交流次数
    第三节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际共享平台
    第四节 丰富资源共享类型,协调知识产权问题
    第五节 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共享行为
    第六节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 ——以美国“语言服务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核心概念
        1.2.1 多语社会(Multilingual Society)
        1.2.2 语言治理(Language Governance)
        1.2.3 语言服务(Language Access)
    1.3 文献综述
        1.3.1 多语治理研究
        1.3.2 语言服务研究
    1.4 研究问题
第2章 理论与方法
    2.1 理论依据:语言治理理论
        2.1.1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治理理论
        2.1.2 语言学研究中的治理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2.2.2 数据标注与分析
    2.3 研究思路
第3章 语言国情与语言服务需求
    3.1 美国的人口与语言调查
    3.2 移民出生地语言特征历时分析
    3.3 移民目的地语言特征共时分析
    3.4 小结:美国的语言服务需求
第4章 “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
    4.1 缺位语言服务阶段(1964 年—1974 年)
    4.2 补位语言服务阶段(1974 年—2000 年)
    4.3 系统语言服务阶段(2000 年—2011 年)
    4.4 全面语言服务阶段(2011 年之后)
    4.5 小结:语言服务政策的酝酿与发展
第5章 语言服务政策的内容
    5.1 管制依据
    5.2 管制主体
    5.3 管制目标
    5.4 管制程序及内容
        5.4.1 评估语言服务范围与资源
        5.4.2 制定语言服务政策
        5.4.3 发布语言服务通知
        5.4.4 接受监督与反馈
        5.4.5 更新语言服务政策以合规
    5.5 “远程口译”初体验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6.1 美国语言服务:现状和特点
    6.2 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指南》中语言服务内容
    附录2:语言服务政策类目
    附录3:语言服务可用通知
    附录4:为华盛顿州劳动和工业部(L&I)的方案和活动所服务的英语能力有限(LEP)的客户所提供的信息
    附录5:对北卡罗莱纳州法院管理办公室的调查
    附录6:公立教育局(OSPI)家中语言调查
    附录7:部分访谈内容
致谢

(5)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二)美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需要深化
        (三)我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第二语言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师
        (三)教师专业标准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
        (一)教师知识的来源
        (二)教师知识的结构
        (三)教师知识的运用
        (四)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
        (一)三大教学参数与十大宏观策略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KARDS”模块模型
        (三)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政策与环境
        (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日臻完善加速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标准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呼唤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三)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引领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现实需要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科学化的需要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四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及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2010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二)2018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三)2010版标准与2018版标准比较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原则和目标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标准结构的层次性:接近标准、达到标准、超越标准三层进路
        (二)标准评价的科学性:倡导“绩效本位”的评价理念
        (三)标准原则的一致性:国家要求与学科特点有机融合
        (四)文化的包容性:母语文化与美国文化相结合
        (五)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六)专业的发展性:合作与反思中成长
第五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分析
        (二)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理念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体现五项核心要求与学科专业特点的融合
        (二)强调教师知识的专业性与实践的综合性
        (三)突出教师的反思能力
        (四)关注教师专业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重视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加强教师评价的灵活性与公平性
第六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总体评析
    一、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
        (一)基本要素比较分析
        (二)标准框架比较分析
        (三)标准内容比较分析
        (四)标准认证比较分析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总体特点
        (一)标准研制理念:以人为本、观照师生
        (二)标准主体结构:体系完整、层级分明
        (三)标准涵摄内容:知识、能力与品格兼具
        (四)标准秉持视角:多元文化取向
        (五)标准言说话语:用词精确、实践倾向
        (六)标准认证方式: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三、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影响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积极影响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思考与启示
    一、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语言强国战略话语语力的提升
        (二)对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三)基础教育领域来华学生对我国第二语言教师的现实需要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
        (二)凸显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科的本质特点
        (三)关注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源文化差异
        (四)重视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汉文化融入
        (五)加快教师专业标准引领下第二语言教师角色的转变
        (六)完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二语言教师评价体系
        (七)倡导更多符合标准的专业第二语言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及术语界定
    2.2 学术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2.3 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2.4 学术研究论文相关研究
    2.5 国内学术英语相关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课程理论基础
        3.1.1 课程的定义和层次
        3.1.2 课程设计模式
        3.1.2.1 规定性模式
        3.1.2.2 描述性模式
    3.2 教育理论基础
        3.2.1 社会建构主义
        3.2.2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3.3 教学理论基础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2 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策略
        3.3.3 基于问题的学习
        3.3.4 体验式学习
        3.3.5 翻转学习
    3.4 语言课程教学理论
        3.4.1 学术英语教学理论
        3.4.2 需求分析理论
        3.4.3 语言课程设计模型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目标
    4.4 研究思路
    4.5 研究方法
第5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5.1 课程背景与情境分析
    5.2 课程需求设计
    5.3 课程内容设计
        5.3.1 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初识
        5.3.2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词汇认知
        5.3.3 课程内容情况分析
        5.3.4 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5.4 课程材料设计
        5.4.1 开发材料
        5.4.1.1 微课程资源开发
        5.4.1.2 医学期刊学术论文数据库
        5.4.2 真实文本与非真实文本
        5.4.3 材料设计情况分析
    5.5 课程大纲设计
        5.5.1 准备和建构阶段分析
        5.5.2 实施阶段分析
        5.5.3 评估阶段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与评价
    6.1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6.2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
        6.2.1 教学情境分析
        6.2.2 课堂学习分析
        6.2.3 课堂教学分析
    6.3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估
    6.4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6.5 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6.5.1 学术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分析
        6.5.2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1.1 课程层面
        7.1.2 教学层面
        7.1.3 评估和评价层面
    7.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A Time-Efficient Way to Read Academic Articles”微视频字幕转录
附录2 “微视频”课程思维导图示例
附录3 医学学术论文中常用的各种研究术语、方法和工具
附录4 医学学术词汇翻译材料列表
附录5 课程报告文本分析材料示例
致谢

(7)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1.1 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
        1.1.2 教育督导是学校改进的动力源头
        1.1.3 英国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质量与标准的标杆示范
        1.1.4 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模式是我国学校督导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2.1 理论与实践价值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述评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育督导
        2.1.2 学校督导
        2.1.3 学校改进
    2.2 相关研究述评
        2.2.1 国内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2.2.2 国外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2.2.3 国内外对英国Ofsted的研究
        2.2.4 国内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2.2.5 国外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第3章 Ofsted督导改革的背景思潮及理论基础
    3.1 教育督导制度变革的背景思潮
        3.1.1 新公共管理运动
        3.1.2 教育监管改革浪潮
    3.2 教育督导模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3.2.1 CIPP模式
        3.2.2 发展性评价模式
        3.2.3 理论运用浅析
第4章 Ofsted发展历程审视与当代形态
    4.1 Ofsted的成立
        4.1.1 成立背景
        4.1.2 改革举措
    4.2 Ofsted的历史沿革
        4.2.1 正规化与统一化:保守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2.2 精致化与完善化:工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2.3 多样化与简洁化:联合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3 Ofsted的当代形态
        4.3.1 宏观职能与愿景
        4.3.2 具体任务及内容
        4.3.3 内部组织与架构
        4.3.4 督学遴选与职责
    4.4 发展特征与流变规律
        4.4.1 从权威走向合作:学校改进的合伙人
        4.4.2 从问责走向改善:学校改进的协助者
        4.4.3 从他评走向自评:学校改进的助推者
第5章 Ofsted学校督导系统剖析
    5.1 督导系统和流程引领学校改进方向
        5.1.1 督导前的准备——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
        5.1.2 督导实施阶段——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
        5.1.3 督导反馈阶段——CIPP模式的结果评价
        5.1.4 对Ofsted督导流程的评价
    5.2 督导框架和指标体系聚焦学校改进要件
        5.2.1 贴近教育本质的指导思想
        5.2.2 构建分级分类的指标体系
        5.2.3 对框架和指标的深度反思
    5.3 Ofsted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开拓学校改进手段
        5.3.1 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
        5.3.2 自我评价的核心要素
        5.3.3 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
第6章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
    6.1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分析
        6.1.1 督导人员的专业性是助力学校改进的灵魂
        6.1.2 督导设计的合理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支柱
        6.1.3 督导实践的科学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航标
        6.1.4 督导循证的有效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关键
        6.1.5 督导研究的近地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保障
    6.2 对我国学校督导的启示
        6.2.1 强调循证原则,为教育研究建立督导的大数据库
        6.2.2 注重服务功能,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信息
        6.2.3 加强改进职能,从以督政为主向督政与督学并重转变
        6.2.4 增进指导功能,推动学校自评体制建设
        6.2.5 加强公正客观,尝试第三方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语体差异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中国语言形象及其研究现状
二、中国语言“实用”形象现状
    (一)经济热下的中国语言形象
    (二)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语言形象
三、中国语言“可用”形象(1)的多层动因
    (一)“实用”的爆发力与“可用”的持久力
    (二)文言当代价值的认知与运用
    (三)文言对语言“可用”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四)文言—白话差异认知下中国语言“可用”形象的多层动因
        1.语言作为审美认知的对象(1)主观认知上的审美差异
        2.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
        3.作为思维活动方式的工具
四、中国语言“易用”形象的建构策略
    (一)重视语言本体因素
    (二)重视口语和书面语
五、口语和书面语的内涵、地位与差异分析
    (一)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内涵与地位
        1.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内涵
        2.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地位
    (二)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1.编码与解码之别
        2.时间的久暂与价值选择不同
        3.副语言使用的情况不同
        4.角色互动模式的差异
        5.词汇和句法的差异
六、口语和书面语差异对中国语言形象的影响
七、基于语体差异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策略
    (一)加深对汉语汉字的审美认知
    (二)展现汉语语音的错综变化
    (三)减少汉语语义的歧义误解
    (四)基于汉语传承传统文化
    (五)提升汉语的权威性、公信力
结语

(9)《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19-21节)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1.2 A Brief Sketch of the ST
        1.2.1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
        1.2.2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S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ng
    2.2 While-translating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Introduction to Constructivist Translatology
        3.1.1 Keeping Objectivity to Knowledge
        3.1.2 Rationality of Comprehension and General Validity of Interpretation
        3.1.3 Conforming to Directionality of the Original
    3.2 Reasons for Choosing Constructivist Translatology
    3.3 Research Object
Chapter Four Skills Implemented in Reconstructing Sentences
    4.1 Pre-embedding
    4.2 Inversion
    4.3 Division
    4.4 Change of Voic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Appendix

(10)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1.1 翻译任务介绍
    1.2 翻译文本描述
    1.3 翻译工具介绍
    1.4 翻译过程设计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1.1 缩略词术语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2.1 直译法
        3.2.2 拆译组合法
        3.2.3 不译法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四、英语学习可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蒙语位移事件表征及蒙古族学生习得汉语位移表达研究[D]. 王莹.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为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美国特许学校政策研究[D]. 张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D]. 廖襄绮.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4]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 ——以美国“语言服务政策”为例[D]. 李美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5]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5)
  • [6]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D]. 赵炜. 西南大学, 2020(05)
  • [7]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D]. 顾娇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8]基于语体差异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J]. 杨绪明,向博.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9]《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19-21节)翻译实践报告[D]. 叶锐旋. 暨南大学, 2020(04)
  • [10]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