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教学网络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高凯茹[1](2021)在《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展现状及SWOT分析》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教育”大趋势的蓬勃发展,信息网络技术逐步融入教育行业,全国各学科积极推行线上网络课程的开发与交流,山西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传播性、共享性和资源丰富性等特征,完善体育学科的自身建设。本文主要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等对山西省五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出SWOT矩阵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研究结论:(1)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在山西省各高校开展广泛,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积极配合等客观因素;另一类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践行能力等主观因素。(2)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SWOT分析:a、优势分析: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等,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b、劣势分析:优质体育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短缺及共享不足、课中师生缺乏肢体语言的互动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造成体育网络课程工作难以持续推进。c、机遇分析: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优质的体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提供发展空间。d、威胁分析: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运用网络能力差造成了教学负担加重,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最大威胁和各高校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水平不一,高校教育水平差距加大。(3)根据SWOT矩阵图,对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a、加大体育网络课程的宣传力度、选择优质教学平台以及加强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形成高质量课程教学。b、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合力,设置多元教学目标,规范体育网络课程建设流程,给体育网络课程提供发展空间。c、网络教学分配到人,深化教师责任意识以及加强高校间的积极合作,推进体育网络课程可持续化发展。d、建立健全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加强教育资金对课程建设的投入,激发师生共同参与体育网络课程的学习热情。
邹苑蓉[2](2021)在《疫情期间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线上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也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将网络教学与体育课程相结合是大势所趋,用好互联网,上好体育课,更是时代的要求。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线上体育课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略带被动地成为网络课程大提速时期的一个重要脚注。如何开展线上体育教学,保证线上体育教学的质量,让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用心学起来,积极动起来,自觉的进行居家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运动习惯,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市海湾区三所代表性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从课程建设现状,教师开展现状、学生参与现状、线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四个方面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展开调查,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应对疫情反弹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三所学校能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统筹,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线上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学期工作计划;并有专门用于线上教学的经费,对疫情防控期间超工作量教师有福利补贴;两所高校能够针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绩效考核,极大程度的保证线上公共体育教学顺利进行。2、三所学校公共体育课均能建班、建课。线上教学的内容倾向于体能、瑜伽、舞蹈等对于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并有一部分教师开展了理论类教学。线上教学方式主要为自建慕课+线上翻转课堂,同时结合在线教学工具+会议系统;线上教学的平时成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式包括考勤、视频打卡、课程作业和在线测验等;阶段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小作业和小测试的反馈,学期末的考试通过在线平台的考试系统完成。3、大部分教师没有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教师们每天用于备课和批阅作业的平均时长较长,教学规模人数适中与线下教学持平,教学教学时长为稳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一般,空间和器材不足。教师们普遍认为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运动负荷呈下降趋势,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一般,课堂互动效果较差,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无法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4、大部分学生线上学习的态度较为积极,他们的学习环境较为理想,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对于线上学习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效能感的评价较为良好,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持认可的态度。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存在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一般,不能很好的独立完成线上学习、缺少器械、网络不畅、师生互动困难等问题。5、开展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组织管理因子(实施方案)、教学保障因子(网络环境等)、课程内容因子(教学手段等)、教学因子(教学规模等)、教师因子(教学能力等)、学生因子(学习态度等)。
张丹[3](2021)在《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开展与趋向研究 ——以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春,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43个国家,全国性的关停了学校,近11.84亿学习者受到了影响,其中67.7%以上是在校学生。突发的疫情,将教与学的主阵地,从实体课堂转移到了线上,瞬间触发了全球性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战。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各级各类在线教学的广泛开展,也给广学大一线教师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顺利开展在线教学,提升在线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校、社会及家长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基于上述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承德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程在线教与学状况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借鉴范晓玲教授的《小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李建军教授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成熟量表,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题项。采用软件spss25.0及Excel对分析整理后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学数据分析及跟踪处理。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为研究对象,预调查中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有效问卷。在正式调研中,共发放问卷328份,回收有效问卷328份。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间承德市小学体育课程的在线教学,与线下面对面教学之比较,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线教学的发展策略与趋向究竟如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疫情期间,承德市小学高年级体育在线课程开设,积极响应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为广大小学生群体提供了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面广泛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2.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为在线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发展,并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3.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优势的充分发挥表明,必须锤炼一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体育教师队伍。4.在线教学重构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培养和育人的新模式。5.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任课教师经验不足,理念意识模糊的现象,课堂实效性亟待提升。并提出以下建议:1.小学体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和推进在线教学与育人规律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和任务。2.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优化服务。3.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能力。4.思考在线教学常态化。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灵活性、扩展性、可重复性的优势,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转型发展。
王纳[4](2020)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推广普及,不断进入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重要课程,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生知识和技能养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在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使用研究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在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应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为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成绩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教学法,利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实验对象是烟台大学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选取1班(24人)和2班(26人)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取基于钉钉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实验教学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实验班在兴趣/乐趣、主观能力、努力/重要性、压力/紧张、价值/有用性、相关性维度有显着差异,实验班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具有积极的内部学习动机,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传统体育养生理论知识和功法技能方面分析,实验班对传统养生理论知识掌握更深刻,养生功法技术动作掌握更正确、顺畅。(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实验班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如体重、胸围、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有显着变化,身体素质更加健康。通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对学生课程学习内动力、体质健康有积极作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为高校课程改革创新提供科学参考。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董星胜[6](2020)在《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不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教学模式、手段上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快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教育过程。而体育教学是学校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它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的体育技能,最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活动。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由于在教授内容、方式和场景上的特殊,体育技能动作的教授大多依靠教师的详细讲解和亲身示范。但在实际教学中,示范动作过程短暂,学生在示范后的模仿仅能依靠自己初步印象,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特别是对于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体育技术动作组合,实际教学中往往没有办法或很难做到分解教授,教师只能重复的进行动作技能的示范,结果导致一节课只能讲授一个知识点或者甚至多节课都讲授同样的知识点,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互联网运用于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完整详细的了解某一套技术动作组合和分解技术动作,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资源在山东省潍坊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互联网体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较小,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甚至还没有涉及到利用互联网的体育资源。2.网上的体育教学资源全面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使用,但体育资源质量优劣不等,存在体育资源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易用性的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3.学校虽然支持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体育,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使用互联网学习,且使用互联网的学生更多集中于体育娱乐搜索上,很少通过体育资源学习体育技能。4.教师已经可以有效地将互联网资源与备课结合起来,丰富备课的内容,但方法手段单一,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课上的优势。5.家长的网络监督意识强,但与教师的沟通相对较少且很少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促进学校互联网体育教学专业化,提高普及率。2.加快互联网体育教学资源的归纳和整合。3.学校加强投资建设,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新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4.教师要提升网络素质,运用互联网优势,分析学生运动状况并针对教学。5.家长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主动参与,统一家校教育影响。
贾世琦[7](2020)在《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院排球普修班教学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学生在经过整个教学过程后,普遍存在学习效果不佳,技术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学生学习压力大,同一学期操课数量众多等都是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那么,在体育院校的排球普修课中,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排球项目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技术动作,一直以来都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排球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工作目标。本研究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班开展教学实验,深耕教学新方式。运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为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及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多次实践也为智慧教学平台提出更具意义的建议,优化智慧教学平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智慧教学平台引用到排球普修班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并使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考核标准》与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通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班在助跑摸高,发球效果数据无显着性差异,在36米移动、掷羽毛球、传球、垫球、扣球等项目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兴趣性也有一定差异。与其同时收集实验班学生对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意见与建议,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测试及对比,在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环节中,传、垫、扣、发球等四项技术,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均有提高效果。运用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在传球,垫球,扣球三项技术中,无论是客观得分,还是主观技评分,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都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2.两种教学方法下,在身体素质数据测试中,36米移动项目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掷羽毛球项目中,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学生,因对技术动作拥有更好,更切实地体会,所以成绩较高。3.在教师强调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学生预习次数、频率、效果均高于传统教学方法。认为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可以改善自身不爱预习,不预习的不良习惯。4.通过调查两个班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班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并且主观评价更加积极,正面。因此,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加喜爱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5.通过整个教学实验,无论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还是学生的主观评价,客观的数据测试,可以得出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可以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性,提升学生在排球及技术学习的学习效果。在排球普修课中普及推广是可行。6.目前使用的智慧教学平台自身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例如:支持系统不完善,无法分享视频,结构设置并不清晰,排球新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有所下降。
苏建菲[8](2020)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发展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体育教学评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所借助的评价工具只局限于线下纸质版,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线体育教学评价、数字课程质量评价的出现,丰富了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师生通过学校自主校园智慧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在线教育平台等网络互动的体育教学,面临如何正确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如何对这些新兴的体育课堂教学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且融合运用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对“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进行探究,对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所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依旧沿用,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加入到此队伍中来。(2)体育教学评价在传统教育向互联网+教育的转变中,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容易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在一些网络较差或者还没覆盖的地区,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依旧发挥稳定作用。(3)不同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统一性的体育教学评价并不能最大化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效果。现有的传统体育教学评价都是采用同一评价模式,造成评价自主性、灵活性特征不明显,学生趋于应付心理进行评价。(4)“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以其便利、互动、科学等优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5)提供在线教育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智慧校园系统等的第三方水平良莠不齐,需要学校自主联系,制定符合本校师生发展的系统,对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细节工作,容易忽视。(6)“互联网+教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与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大环境背景下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更适合在当前各个学校的推广应用。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形式应当结合现下大环境,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优化。发挥互联网+教学评价的优势,不断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2)教师应当对多种体育教学评价工具、学习评价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评价的手段和工具,并能科学的应用的体育教学过程中。(3)在特定环境下,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仍有帮助,不应全盘否定。(4)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教学中灵活使用多种现代化体育教学评价工具的意识,开展相应的培训。(5)学校对智慧校园系统等现代化的平台,应注重平台安全发展的环节,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不断优化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基础上,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6)对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的缺陷,要与互联网环境下不同形式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势相融合,舍短补长,促进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功能强化。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体育教学网络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网络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展现状及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网络课程的概念 |
2.1.2 网络课程的特点 |
2.1.3 体育专业网络课程 |
2.1.4 SWOT分析 |
2.2 体育专业在网络课程中的研究现状 |
2.2.1 体育术科的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 |
2.2.2 体育专业网络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2.2.3 体育专业网络课程开展的SWOT分析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展现状及SWOT分析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SWOT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对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开展状况的研究 |
4.1.1 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课情况 |
4.1.2 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
4.1.3 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 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开展的SWOT分析 |
4.2.1 优势(S)分析 |
4.2.2 劣势(W)分析 |
4.2.3 机遇(O)分析 |
4.2.4 威胁(T)分析 |
4.3 SWOT矩阵构造 |
4.3.1 优势与机会(SO):发挥优势,把握机会 |
4.3.2 劣势与机会(WO):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
4.3.3 优势与威胁(ST):利用优势,避免威胁 |
4.3.4 劣势与威胁(WT):降低劣势,避免威胁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疫情期间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线上体育教学的概念界定 |
2.1.2 公共体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2.2.1 关于我国建设网络课程政策的研究 |
2.2.2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
2.2.3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教学工具的研究 |
2.2.4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相关资源平台的研究 |
2.2.5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6 关于新冠疫情期间高校开展线上体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的相关研究 |
2.4 综述小结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 |
4.1.1 课程建设现状 |
4.1.2 教师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现状 |
4.1.3 学生参与线上体育学习的现状 |
4.2 上海市部分高校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
4.2.1 因子分析的过程 |
4.2.2 组织管理因子 |
4.2.3 教学保障因子 |
4.2.4 课程内容因子 |
4.2.5 教学因子 |
4.2.6 学生因子 |
4.2.7 教师因子 |
4.3 推进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对策 |
4.2.1 组建线上教学团队 |
4.2.2 提高线上教学能力 |
4.2.3 优化线上教学模式 |
4.2.4 整合线上教学资源 |
4.2.5 加强线上教学互动 |
4.2.6 推进线上教学发展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开展与趋向研究 ——以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在线教学 |
2.1.2 在线教学行为 |
2.1.3 在线学习行为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在线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
2.3.1 在线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
2.3.2 在线教学的优势 |
2.3.3 在线教学的基本特征 |
2.3.4 在线教学的可行性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
4.1.1 承德市落实国家部署针对在线教学出台的政策与措施 |
4.1.2 承德市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活动筹备 |
4.1.3 承德市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平台与资源共享 |
4.1.4 承德市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师生互动 |
4.1.5 承德市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实施与管理 |
4.2 承德市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教师教学分析 |
4.2.1 教师教学评价 |
4.2.2 教师教学意愿分析 |
4.2.3 教师自我效能感分析 |
4.2.4 教师整体满意度分析 |
4.3 承德市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学生学习行为相关统计分析 |
4.3.1 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统计分析 |
4.3.2 男女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比较 |
4.3.3 独生子女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比较 |
4.3.4 五六年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比较 |
4.4 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评析 |
4.4.1 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的成效 |
4.4.2 影响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因素 |
4.5 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发展策略与趋向 |
4.5.1 高度重视,落实信息技术的应用 |
4.5.2 加强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实践,完善教学设计 |
4.5.3 深化教育改革,结合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
4.5.4 完善教学平台建设,优选教学资源 |
4.5.5 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4.5.6 在线教学逐步融入体育课堂 |
4.5.7 体育在线教学走向趣味化 |
4.5.8 体育在线教学过程中发挥大数据作用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高年级体育在线教学教师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D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 |
附录E 关于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在线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专家效度检验 |
附录F 承德市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访谈提纲 |
致谢 |
(4)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传统体育养生概念与课程教学相关研究 |
2.1.1 传统体育养生概念 |
2.1.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思想 |
2.1.3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传统教学问题 |
2.2 网络教学平台概念及教学优势相关研究 |
2.2.1 网络教学平台概念 |
2.2.2 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优势 |
2.3 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融合相关研究 |
2.3.1 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融合理论 |
2.3.2 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融合教学实践 |
2.3.3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
2.4 总结与启示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成绩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比较分析法 |
3.2.6 实验教学法 |
4 实验过程 |
4.1 实验假设 |
4.2 实验对象与分组 |
4.3 实验时间与地点 |
4.4 实验测量指标 |
4.5 实验控制 |
4.6 教学安排 |
4.7 教学步骤设计 |
4.7.1 对照班教学步骤 |
4.7.2 实验班教学步骤 |
4.8 实验教学案例 |
5 实验结果 |
5.1 实验前测结果收集与分析 |
5.1.1 实验前两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5.1.2 实验前两班学生测试成绩结果 |
5.1.3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5.2 实验后测结果收集与分析 |
5.2.1 实验后两班学生内部动机结果 |
5.2.2 实验后两班学生测试成绩结果 |
5.2.3 实验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检验 |
5.3 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对比 |
5.3.1 实验班前后测试成绩对比 |
5.3.2 实验班前后测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6 讨论与分析 |
6.1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影响 |
6.2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对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效果影响 |
6.3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影响 |
6.3.1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
6.3.2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
6.4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促使教师角色和能力改变 |
6.4.1 教师角色改变 |
6.4.2 教师能力改变 |
6.5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优势 |
6.5.1 优化教学结构 |
6.5.2 丰富教学手段 |
6.5.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6.5.4 促进教与学交互沟通 |
6.5.5 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法 |
6.6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传统体育养生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总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选题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1.1 体育教学 |
1.4.1.2 互联网资源 |
1.4.1.3 网络教学 |
1.4.1.4 网络教学平台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2.1 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
1.4.2.2 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研究 |
1.4.2.3 家长参与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研究 |
1.4.2.4 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
1.4.3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互联网资源现状分析 |
3.1.1 互联网资源的类型 |
3.1.2 互联网资源的特征 |
3.1.2.1 可调节性特点 |
3.1.2.2 交互性特点 |
3.1.2.3 广泛性特点 |
3.2 学校互联网相关教学设备的配置现状 |
3.3 学生应用互联网的学习现状 |
3.3.1 学生查找互联网体育资源的现状 |
3.3.1.1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体育资源的人数情况 |
3.3.1.2 学生对运用互联网学习体育的态度 |
3.3.1.3 学生查找体育资源的工具分析 |
3.3.1.4 学生查找体育资源的原因 |
3.3.2 学生对互联网体育资源的评价 |
3.3.2.1 学生对互联网体育资源丰富性的评价 |
3.3.2.2 学生对互联网查体育资源满意度的评价 |
3.3.2.3 学生对互联网体育资源难易度的评价 |
3.4 教师应用互联网资源教学的现状 |
3.4.1 互联网体育教学教师群体分析 |
3.4.1.1 不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学教师的分析 |
3.4.1.2 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学教师的分析 |
3.4.2 体育课堂状况分析 |
3.4.2.1 体育教学课前分析 |
3.4.2.2 体育教学课上分析 |
3.4.2.3 体育教学课后分析 |
3.4.3 教师应用互联网体育资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
3.4.3.1 体育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力薄弱 |
3.4.3.2 互联网平台及软件使用少 |
3.4.3.3 体育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的关注少 |
3.5 家长对互联网资源应用到体育教学的态度 |
3.5.1 家长对应用互联网体育资源教学的态度分析 |
3.5.1.1 家长对体育教师应用网络资源教学的态度 |
3.5.1.2 家长对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学习体育的态度 |
3.5.2 家长对学生使用互联网体育资源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2.1 家长对学生上网的监督 |
3.5.2.2 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体育资源的分析 |
4 结论与对策 |
4.1 结论 |
4.2 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院排球普修班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专家访谈法 |
3.2.6 实验法 |
3.3 研究思路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特点分析 |
4.1.1 智慧教学平台的相关介绍 |
4.1.2 智慧教学平台的研发目的 |
4.1.3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教学中特点及优势 |
4.2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分析 |
4.2.1 排球普修课结合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条件及辅助工具 |
4.2.2 教学目标 |
4.2.3 教学实验中的运用使用方法 |
4.2.4 教学重难点分析 |
4.3 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在广州体院普修班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基本技术客观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基本技术主观技评分结果与对比分析 |
4.4 学生对于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使用情况反馈与主观评价 |
4.4.1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查分析 |
4.4.2 学生对课堂教学法的反馈及评价 |
4.4.3 学生对于排球项目的兴趣调查 |
4.4.4 学生对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意见反馈及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 A 实验班教学实验教案1 |
附录 A 实验班教学实验教案2 |
附录 B 教学实验基本技术测评评分表 |
附录 C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D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 E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普修班中的运用研究实验班问卷 |
附录 F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普修班中的运用研究对照班问卷 |
附录 G 关于排球兴趣情况的调查反馈 |
(8)“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发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发展形势 |
1.2 选题的目的 |
1.3 选题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互联网+教育”概念研究 |
2.1.2 教学评价 |
2.1.3 体育教学评价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互联网+教育研究现状 |
2.2.2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案例分析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比较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到“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的转变 |
4.1.1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形式概述 |
4.1.2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不足 |
4.1.3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到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向 |
4.1.4 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探索 |
4.1.5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特点 |
4.1.5.1 纸质印刷版体育教学评价 |
4.1.5.2 纸质档案袋体育教学评价 |
4.2 “互联网+教育”中PC终端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应用 |
4.2.1 电子档案袋体育教学评价 |
4.2.2 PC端网上体育教学评价 |
4.2.3 在线体育教学评价 |
4.2.4 互联网+与校园系统的应用 |
4.2.4.1 数字化校园系统 |
4.2.4.2 数字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案例分析 |
4.2.4.3 智慧校园统整平台 |
4.3 “互联网+教育”中移动终端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应用 |
4.3.1 研训活动 |
4.3.2 问卷星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
4.3.3 体育教学评价在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分析 |
4.3.4 手机APP软件在体育教学评价的应用案例 |
4.4 教育现代化推动下,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展望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四、体育教学网络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展现状及SWOT分析[D]. 高凯茹. 山西大学, 2021(12)
- [2]疫情期间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邹苑蓉.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3]小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开展与趋向研究 ——以承德市中心城区小学高年级为例[D]. 张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设计与应用[D]. 王纳. 吉林体育学院, 2020(1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D]. 董星胜.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院排球普修班教学运用研究[D]. 贾世琦.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发展应用研究[D]. 苏建菲.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