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

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

一、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国[1](2022)在《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治理地铁隧道沉降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铁隧道发生沉降对结构安全和日常运营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目前针对隧道沉降治理的注浆工艺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研究开发了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技术,以治理地铁隧道的沉降。该技术可在地面灵活地进行钻孔布置,施工时间不受地铁运营的影响;钻孔过程中利用无线随钻测斜仪实时监测钻头的位置,利用螺杆钻具及时纠偏,准确控制钻孔轨迹;成孔后钻孔注浆段安装钢阀管、非注浆段安装钢套管;注浆浆液通过地铁隧道正下方的水平钢阀管向外扩散,均匀抬升隧道结构;注浆过程中可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注浆参数;浆液固结后与岩土和钢阀管共同组成稳定的隧道底基础。因此认为,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技术将成为地铁隧道沉降治理的首选方法。

齐宏,赵精富,唐翟,何烈以,张晓蒙[2](2021)在《拼宽路基沉降预测以及质量控制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早期的道路使用年限太长,原有道路的设计通行量以及路况不能满足现行交通的需求,需要对原有道路进行翻修以及拓宽,以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采用拼宽路基的方式对道路进行拓建,为保证拓宽后道路的质量,防止新路基与旧路基之间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危害交通安全。

陈明,文建鹏,尹华,柯杰贞[3](2021)在《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软基处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城市燃气管道系统破坏日趋频繁,而造成管道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结合大量工程事故,管线的沉降变形超过安全允许值时,会发生破坏。通过中山市域天然气管网工程的场站工程、线路工程深入展开实地调查,得出场站工程存在的病害主要是由于不同基础型式过渡段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建议场站区整体采用堆载预压法、复合地基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线路工程地域覆盖范围较大病害不明显,可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可为软土地基区域天然气利用工程提供借鉴,指导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张志沛,魏在豪[4](2021)在《房屋基础加固与顶升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揭示建筑物因杂填土渗水导致楼房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增加地基稳定性,以某商铺楼承台桩基础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据计算和后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该研究项目中,采用托换桩顶升并抬托楼房基础,以及对地基土层进行旋喷桩和压密注浆的方法进行加固,以达到对楼房地基加固的目的。现场研究表明:托换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 kN,在旋喷桩与压密注浆的主要材料均采用了水泥浆和压密钢筋玻璃的拌合双液浆,水灰比1∶1,水玻璃的模数控制在3∶2,掺入量比例为1%,进行加固,效果显着。对此商铺楼基础使用上述综合措施处理后,满足地基土层对楼房承载力要求,阻止基础继续下沉,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对今后的黄土地区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魏章超,赵玉成,侯宏韬,杨何,田红硕,张振波[5](2021)在《列车振动对差异地层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影响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在地铁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差异地层盾构隧道会产生纵向不均匀沉降。考虑到土层的差异性,采用室内相似结构试验研究地铁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规律,设置了10种工况研究土层软弱程度、隧道埋深、列车速度、振动频率对隧道纵向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随着地层差异性增大,盾构隧道拱顶不均匀沉降逐渐增大;(2)随着盾构隧道埋深的增大,拱顶沉降逐渐减少;(3)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拱顶沉降逐渐增大,且激振力引起的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有助于准确掌握隧道结构的健康状态。

王亮亮[6](2021)在《软弱地基风机基础浇筑锚栓笼不均匀沉降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在能源建设领域异军突起,其中风电项目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风电项目主要建设于风资源相对丰富的山地、沿海地区及海上区域。在沿海滩涂地区建设风电项目时,因地质条件较差、风机基础混凝土方量较大且一次性浇筑完成,在浇筑过程中,易导致风机基础埋件锚栓笼产生不均匀沉降。为控制锚栓笼不均匀沉降值,同时节约成本,该文对同一沿海区域的三个风电项目的基础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供类似项目参考。

毛舟龙,刘佳跃[7](2021)在《大型石油库场区沉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某于沿海深厚软土地基上项目,对项目投用后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同时通过对其投用后不同区域、不同地基处理工艺进行沉降观察,揭示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固结趋势,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张宝通[8](2021)在《矿山开采区周围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文中认为监测矿山开采区周围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能够降低矿山地质环境失衡,减少因沉降、塌陷引发的地质灾害。因此,提出了矿山开采区周围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短基线矿山地表沉降监测模型、不均匀沉降监测数据预处理、分析监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完成沉降监测分析。实验表明,此方法监测的结果更加精准,降低了沉降高程误差。

吴济航[9](2021)在《基础不均匀沉降下储液罐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文中提出立式圆柱形钢制储罐可用于储存石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是一种典型的薄壁结构。这种结构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震作用下都可能发生失效,导致储液泄漏,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因此需对其进行研究,以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本文建立了一种带不均匀沉降储液罐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不均匀沉降对储液罐地震响应的影响,同时对不均匀沉降和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储液罐大角焊缝强度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技术建立了一种考虑罐-液耦合作用的储液罐地震时程分析方法,并对某4000m3固定顶储液罐进行了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先对不同储液高度的储液罐进行湿模态分析,为瞬态动力学分析做准备,发现随着储液增加储罐固有频率逐渐降低,且液晃模态的固有频率相对最低,最容易被激发;拟合出一条基本设计加速度为0.2g的人工地震波用以加载,详细介绍了在水平地震波作用下储液罐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一试验模型罐进行了波高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对储罐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晃波高小于标准中公式的计算值,且罐底提离、罐壁应力与变形都较小,说明所加地震波对储液罐影响较小,储罐是较为安全的。(2)针对不均匀沉降储液罐,建立了其在地震载荷作用下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方法。改变水平地震波的方向角,每隔30°分别作用于不均匀沉降下的储液罐,以研究不均匀沉降的周向分布形式对储液罐地震响应的影响,发现罐壁最大应力多集中于地基向上隆起区域内的罐壁上,说明地基向上隆起对储罐罐壁强度的削弱作用比地基向下沉降更大;分析了罐内储液高度对液晃波高及罐壁应力和变形的影响,随着储液高度的增加,液晃波高和罐壁应力都逐渐增大,而罐壁变形则逐渐减小。(3)基于多单元混合建模方法,开展了不均匀沉降与地震载荷作用下储液罐大角焊缝的强度分析。分别对不均匀沉降工况、地震工况、不均匀沉降加地震工况下储液罐的大角焊缝强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最大峰值应力出现位置的Mises应力在地震作用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其变化范围较大,表明该结构的应力对动水压力变化较敏感。

倪昭远[10](2021)在《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探讨》文中认为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变形、开裂、倾斜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本文从地质勘查、设计、施工等方面入手,探索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针对结构设计环节提出防治策略。

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治理地铁隧道沉降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铁隧道沉降原因
2 地铁隧道沉降危害
    2.1 沉降对结构安全的危害
    2.2 沉降对日常运营的危害
3 启动隧道沉降治理的标准
4 沉降治理
    4.1 隧道内注浆
    4.2 地面垂直孔(斜直孔)注浆
    4.3 不同注浆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5 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技术
    5.1 钻孔布置
    5.2 钻孔结构
    5.3 环形空间的充填
    5.4 注浆作业
6 结论

(2)拼宽路基沉降预测以及质量控制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工程概况
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路基填料对沉降量影响
结语

(3)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软基处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山市天然气管网工程中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1.1 病害1
    1.2 病害2
    1.3 病害3
2 中山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研究
    2.1 场站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分析探讨
    2.2 线路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分析探讨
        2.2.1 直埋管线基础处理措施建议
        2.2.2 定向钻、顶管施工处理措施建议
3 结语
    3.1 结论
    3.2 建议

(4)房屋基础加固与顶升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工程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工程概况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方案设计
    2.1 国内外加固纠偏研究
    2.2 人工预制桩托换法加固原理
    2.3 综合治理加固方案选择
3 施工工艺
    3.1 托换桩处理过程
    3.2 托换桩监测
    3.3 旋喷桩处理过程
    3.4 地基压密注浆加固技术
4 加固效果及监测
5 结 论

(5)列车振动对差异地层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影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材料
    1.2 盾构管片制作
    1.3 管片布置
    1.4 加载设计
    1.5 试验工况
2 试验过程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下卧土压缩模量对拱顶土体沉降的影响
    3.2 隧道埋深对拱顶土体沉降的影响
    3.3 列车运行速度对拱顶土体沉降的影响
    3.4 振动频率对拱顶土体沉降的影响
4 结论

(6)软弱地基风机基础浇筑锚栓笼不均匀沉降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
    1.2 基础结构设计
    1.3 工程施工
2 基础处理方式及沉降观测
    2.1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
    2.2 基础中心无试验桩,打木桩进行加固
    2.3 基础中心无试验桩,设置连系梁进行加固
    2.4 基础中心有试验桩,按结构桩进行处理
    2.5 基础中心有试验桩,利用其承载上部结构荷载
3 基础处理方式对比分析
4 施工建议
5 结语

(7)大型石油库场区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场地地基处理设计
    1.1 地质条件
    1.2 地基处理设计简述
    1.3 堆载预压试验
2 工后(投用后)沉降观察
    2.1 沉降观测设置
    2.2 工后(投用后)的沉降数据分析
3 工后(投用后)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3.1 储罐罐周砼散水搂空
    3.2 工艺管线与管墩脱开
    3.3 泡沫液管线上罐前与管架脱开
    3.4 隔堤与工艺管线相交处二者脱开
    3.5 电缆钢套管被拉变形
    3.6 储罐盘梯与地面踏步面脱开
    3.7 排水沟贴邻管墩侧开裂
4 减少工后差异沉降经验总结
    4.1 不同地基处理类型的协调性考虑
    4.2 建立长期沉降观测
    4.3 细部设计考虑
    4.4 次要部位的质量控制

(8)矿山开采区周围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山开采区周围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方法设计
    1.1 构建短基线矿山地表沉降监测模型
    1.2 不均匀沉降监测数据预处理
    1.3 分析监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2 对比实验
3 结束语

(9)基础不均匀沉降下储液罐地震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储罐沉降响应研究技术进展
        1.2.1 储罐沉降分类
        1.2.2 储罐沉降研究现状
    1.3 储液罐抗震研究技术进展
    1.4 流固耦合技术简介
    1.5 储罐大角焊缝区域应力集中研究现状
    1.6 现有研究不足
    1.7 本文研究内容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储液罐地震时程分析
    2.1 流体-储罐-地基耦合模型
    2.2 储液罐湿模态分析
        2.2.1 湿模态简介
        2.2.2 湿模态案例验证
        2.2.3 储液罐湿模态分析
    2.3 地震波拟合
    2.4 储液罐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2.4.1 储罐-地基模型分析
        2.4.2 流体模型分析
        2.4.3 结构域与流体域的数据传输
    2.5 模型验证
        2.5.1 流体域网格独立性验证
        2.5.2 模型罐液晃波高试验案例验证
    2.6 储液罐地震时程响应结果分析
        2.6.1 液晃波高分析
        2.6.2 罐底板提离响应分析
        2.6.3 罐壁应力响应分析
        2.6.4 罐壁变形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考虑基础不均匀沉降储液罐的地震响应分析
    3.1 储液罐不均匀沉降响应的准静态分析
        3.1.1 静水压力模型
        3.1.2 储罐不均匀沉降模型
        3.1.3 储罐不均匀沉降响应结果
    3.2 不均匀沉降下储液罐地震响应结果分析
    3.3 不均匀沉降周向分布形式对储液罐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3.4 储液高度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震载荷作用下沉降罐大角焊缝强度分析
    4.1 储罐大角焊缝强度分析方法
        4.1.1 储罐大角焊缝模型
        4.1.2 单元连接方法
        4.1.3 储罐边界条件
    4.2 储液罐大角焊缝应力结果分析
        4.2.1 各工况下储罐大角焊缝的Mises应力结果
        4.2.2 储罐大角焊缝应力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结构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外在体现
2.建筑结构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2.1勘察失误造成地基不稳
    2.2结构设计错误造成建筑工程隐患
    2.3施工过程不符合标准
3.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负面影响
    3.1造成建筑物倾斜
    3.2造成建筑物墙面开裂
    3.3影响建筑物功能
4.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方法
    4.1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环境
    4.2结构设计降低建筑物重量
    4.3结构设计减少基底附加压力
    4.4加强对结构设计的监管
5.结束语

四、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治理地铁隧道沉降的技术研究[J]. 陈振国. 市政技术, 2022(01)
  • [2]拼宽路基沉降预测以及质量控制因素[J]. 齐宏,赵精富,唐翟,何烈以,张晓蒙. 中国科技信息, 2021(24)
  • [3]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软基处理应用研究[J]. 陈明,文建鹏,尹华,柯杰贞.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12)
  • [4]房屋基础加固与顶升技术应用研究[J]. 张志沛,魏在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1(06)
  • [5]列车振动对差异地层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影响试验研究[J]. 魏章超,赵玉成,侯宏韬,杨何,田红硕,张振波.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06)
  • [6]软弱地基风机基础浇筑锚栓笼不均匀沉降控制[J]. 王亮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21)
  • [7]大型石油库场区沉降分析[J]. 毛舟龙,刘佳跃. 科技和产业, 2021(10)
  • [8]矿山开采区周围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J]. 张宝通. 世界有色金属, 2021(17)
  • [9]基础不均匀沉降下储液罐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 吴济航. 浙江大学, 2021(01)
  • [10]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结构设计中的防治对策探讨[J]. 倪昭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08)

标签:;  ;  ;  ;  ;  

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