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技法论》教学浅析

《美术技法论》教学浅析

一、浅析《美术技法理论》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钶[1](2021)在《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研究 ——以写意动物画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张民生[2](2021)在《“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南艺文脉源远流长,中国画教学思路贯穿其中,是为文脉的核心。民国伊始,刘海粟本着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画的历史担当,所创办的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救国救民”为办学初心,以“研究中西艺术根本精神”为办学目的,以“不息的变动”为办学精神,以“美育”“闳约深美”“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其中蕴含的“本质性”“灵活性”“学术性”这三个特点奠定了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思想基础。继而,上海美专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形成了“中国画本体探究”“依据‘学术自由’和‘兼收并蓄’组织教学”“遵循中国画教学的本质要求”这三个特点,标志着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步形成。建国以来,中国画教学思路虽然一方面不断根据新中国文艺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受到市场经济、外来艺术思潮的影响,但仍坚守上海美专的传统并灵活的予以变通,众多名师在教学中构建了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因而产生了“南艺风格”,是为教学成果。简而言之,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是持纯粹学术眼光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研究中国画本质,以开中国画之新机运。学术性、灵活性、本质性是其特点,“持经达变”是为精炼的概括。

赵宝珊[3](2020)在《高校美术技法教学身教之益探析》文中提出言传身教为教育信息传输方式与教学方法,各优其优,各弊其弊。文章从对身教的惯性思考,即把身教等同于德育入手,厘清身教之义,从突出人的属性而弱化工具性、以学习理论程序化行为、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等方面出发,探求高校美术技法教学的身教之益。

杨泽芳[4](2020)在《小学书法教学融合美术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法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方法是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已推翻古板传统的描红式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成功转变。自小学书法教育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后,部分以书法为特色的中小学校在书法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这些学生书法学习兴趣浓厚,书法技法水平高超,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然而,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尤其是生产水平中等及以下城市或乡镇小学,书法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书法教师的匮乏,部分受教学条件限制的学校,会选择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作为兼职指导老师进行授课,也有一些学校委派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兼任。本论文旨在针对美术教师兼任小学书法这一情况,以书法与美术在审美和技法的共性为理论基础,对小学书法教学方法融合美术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美术老师在小学书法课堂能够适当的、合理的借鉴其美术教学的经验提供理论基础,以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书法教学工作。同时,从整体上讲,作为学科教学方法,美术教学的许多方法也可以为书法教学所借鉴。借鉴美术的趣味性和具象性特征使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书法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书法受教育者的兴趣程度,以此来暂时缓解小学书法教育者大量缺失的现状,使现阶段小学书法教学的发展得到一定的改善,为现阶段小学书法教学方法融入新鲜的血液。第一章对小学书法教育状况做调查研究,包括(1)对小学书法教育资源现状调查研究的述评;(2)对小学书法中受教育者现状调查研究的述评;(3)对小学书法教育媒介和教育手段调查研究的述评;(4)对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章从审美共性看小学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1)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审美共性;(2)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审美共性;(3)审美共性视域下小学书法与绘画教学的融合;通过研究中国书法与中西方绘画审美教学的共通点,对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三章从技法共性看小学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1)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中国画技法共性;(2)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技法共性;(3)技法共性视域下小学书法与绘画教学的融合;通过研究中国书法与中西方绘画技法教学的共通点,对书法和绘画的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第四章是小学书法教学融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模式研究。包括(1)实践课教学模式研究;(2)欣赏课教学模式研究;通过上文对小学书法教学与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研究适合此教学的模式设计,为兼任小学书法教学的美术老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模式。

李媛媛[5](2020)在《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MOOC的自主学习、便捷授课、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受到教育界极大欢迎。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MOOC教学将成为与美术教育传统课堂教学并存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也将成为未来高校美术教育竞争的一个新领域。研究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的现状、特征、理念,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反思,有助于持续提升高校美术教育质量。与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相比较,MOOC教学模式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性强、受众面广;讲授的内容也更广更深更完整;可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学习方式由“教师单向知识传授”到“交互式、个性化学习”;学生由“注重接受”到“具有更强的反思和批判性”等;但其同时也具有教学方式偏直观演示、表现形式相对具象、教学考核评价经验感悟性强的学科特性。MOOC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因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辩证地看待MOOC教学模式和美术传统教学模式,摄取两者优点,构建“MO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待解决美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矛盾,如课程内容膨胀和学时不断缩短、师教和生学、受众差异化、深度和广度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美术MOOC现状展开研究,在分析MOOC教学模式和美术传统教学模式的异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推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使MOOC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实体课堂得以落地,实现优势互补。借助智慧树平台,探索构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经典工笔画临摹——宋人花鸟”课程作为实践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从高校美术教学层面反思“MOOC+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尝试从理论层面反思美术传统课堂讲授和MOOC学习优势互补的“比重控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度”等专业命题。以期对所建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培养更多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高素养”+“精专业”的美术人才。

冯兰洁[6](2019)在《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美术教学设计》文中认为绘本,又叫图画书,意即“画出来的书”。是一种以绘画为主要表达方式,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中生动有趣、天马行空的故事,丰富多彩的知识,活泼美好的画面,给孩子们鲜活的情感体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随着我国对绘本的引入和推广,国内绘本创作与绘本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但目前对于将绘本作为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引入到小学中段的美术课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还非常缺乏,还没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小学中段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如何在小学中段美术课程中引入绘本,进行基于绘本的教学设计展开了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列研究法。在界定了核心概念后,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绘本的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绘本与美术课程融合的相关理论知识开展了理论研究。然后,以小学中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对基于绘本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目标、绘本的筛选思路、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接着,对绘本在小学中段美术课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案列研究,选择了具体的课例,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并对此教学设计进行了实践。最后,对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

于莉[7](2019)在《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三门峡实验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相关规范的完善,为开展“微课”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进而推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微课”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以及高中美术技法课课程的情况,改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让艺术高中美术课堂更加多元化,让同学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愉快学习。微课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和改进,让微课更具有吸引力。微课的优点很多,在教学方面,微课赋予同学们更多的空间去挖掘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标准的提高,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学习,也更想要自主解决问题。另一个方面,微课的出现可以让教师具有竞争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注重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艺术教育当中,高中阶段美术课程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三门峡实验高中作为峡市以及豫西地区唯——所艺术特色高中,其美术教学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乎三门峡市乃至整个河南省艺术特色高中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多元化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微课,将会给三门峡实验高中美术教学注入新的血液,给艺术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一次重大的改革,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添砖加瓦。本文主要对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四阶段进行逐次探究:第一部分,对微课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并介绍课题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第二部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高中美术技法课程中微课的应用,展示了学生和教师对微课艺术教育的不同观点与认知情况;第三部分进一步介绍如何将微课程应用于美术教育。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方面的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材料创作、脚本设计、录制、视频编辑和课堂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析艺术高中网络学习平台的不足,微视频链接的不完全设计以及微课程制作的非标准技术方面。

刘晖[8](2019)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儿童绘本》文中提出儿童绘本是一类非常符合小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的益智读物,是辅助他们学习知识的一大法宝,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可以获得奇效。本文基于小学美术教学,就如何有效融入儿童绘本进行了重点探析,以期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刘丽[9](2019)在《翻转课堂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对培养学生绘画技巧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当前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翻转课堂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牧星[10](2019)在《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时期,被动的对外开放也使得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重大转型。此段历史即可作为一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肇始与发展的窗口,亦可作为反观当代美术教育的明镜。中国的现代西画基础教学先借鉴日本、西方的教育模式体系,之后与中国传统画学融合,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发现”与创造为目的,在相互吸收与逐步改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风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学校西画基础教学中所包含的诸如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为研究内容,在文化大背景下分析中西方之差异,解析民国时期的教学采用何种中西融合的方法来处理此类差异。第一章溯本清源,简述西画教育形成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及民国时期西画教育的概况与分类;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具体就西画基础课程中的解剖与透视、明暗与色彩、写生与创作及艺术理论与修养等课程展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将代表性的中西融合教学典型案例具体内容及成果进行分析、梳理与横向比较,厘清技法与图像背后文化担当之精神,同时对如何培养艺术新人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讨论。第六章对民国时期基础教学的特色与缺憾进行总结,并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对现今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反思与帮助借鉴。研究力求立足原始文献,紧密结合实践学科特点,从文化背景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以教育学、美术史学、中西画学等理论与方法做支撑,多方位、多层次地探讨民国时期美术基础教学方法与实践,旨在以西画专业各类课程内容为主线,以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为典型案例,追溯其原因,阐述其内容与特色,分析其得失,思考其对当下及未来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启示,力求可引发更多对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如何良性发展的思考。

二、浅析《美术技法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美术技法理论》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
        1、选题缘由
        2、研究目的
    二、选题范围及关键词
        1、选题范围
        2、关键词阐释
    三、研究现状
        1、专着与论文
        2、档案与资料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历程
    第一节 上海美专时期(1912-1952)
        一、课程的逐步设置(1912-1919)
        二、专业的创办与发展(1920-1937)
        三、全面抗战中的艰苦办学(1937-1945)
        四、教学的调整(1946-1952)
    第二节 华东艺专、南京艺专时期(1952-1959)
        一、专业的取消(1952 年第一学期)
        二、课程的逐步恢复(1952 年第二学期—1958)
    第三节 南艺初期(1959-1966)
        一、教学秩序的逐步恢复(1959-1964)
        二、教学秩序受到冲击(1964-1966)
    第四节 社会运动时期(1966-1976)
        一、教学的混乱(1966-1971)
        二、教学秩序的短暂恢复(1972-1973)
        三、教学再次受到“左倾”政治的冲击(1974-1976)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1977-至今)
        一、教学本质的回归(1977-1978)
        二、教学本质的新生(1979-1999)
        三、教学本质的发展(2000-至今)
    小结
第二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刘海粟办学初心和办学目的本质性
        一、“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
        二、“救国救民”
        三、“研究中西艺术根本精神”
    第二节 刘海粟办学精神的灵活性
        一、“不息的变动”产生与保障
        二、“不息的变动”具体措施
    第三节 刘海粟办学原则的学术性
        一、“美育”
        二、“闳约深美”
        三、“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小结
第三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中国画本体探究
        一、特点:气韵、写意、笔墨
        二、画理:六法
    第二节 依据“学术自由”和“兼收并蓄”组织教学
        一、师资:“学术自由”契合“海派无派”
        二、课程:“兼收并蓄”之中“突出国画”
    第三节 遵循中国画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深究传统并力主创新
        二、绘画实践结合史论研究
        三、强调写生
        四、重视文化修养
    小结
第四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流变与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的初变(1952-1966)
        一、新中国文艺政策主导中国画教学思路
        二、新中国文艺政策与中国画教学思路的融合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二节 社会运动时期的再变(1966-1976)
        一、“政治统帅教学”
        二、“政治统帅”下上海美专中国画教学思路的短暂恢复
        三、“左”倾的回潮
        四、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1977-1999)
        一、新时期文艺政策影响下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次调整
        二、新时期文艺政策影响下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再次调整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发展(2000-至今)
        一、中国画教学思想的提出背景
        二、中国画教学思想的明确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小结
第五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
    第一节 教学的“合”与“分”
        一、开始于“合”
        二、中途之“分”
        三、再次相“合”
    第二节 “分科教学”与“一专多能”
        一、“分科教学”
        二、“一专多能”
    第三节 临摹、写生、创作阶段性教学
        一、逐步形成
        二、成熟
        三、发展
    第四节 首重创作
        一、“创作”的由来及本义
        二、以创作课为中心
    小结
第六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个案体现
    第一节 人物画专业名师
        一、沈涛的教学主张、艺术追求和创作
        二、王孟奇的学术研究、教学思路和创作
    第二节 山水画专业名师
        一、张文俊的学画路径、创作追求和创作
        二、方骏的学术研究、教学思路和创作
    第三节 花鸟画专业名师
        一、陈之佛的学术研究、研习体会和创作
        二、谢海燕的学术研究、教育纲领和创作
        三、陈大羽的学术研究、教学主张和创作
    第四节 美术史论名师
        一、郑午昌的学术研究、学画路径和创作
        二、俞剑华的学术研究、教学方法和创作
        三、温肇桐的学术研究
        四、罗尗子的学术研究和创作
    小结
第七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教学成果
    第一节 教学体系
        一、工笔花鸟教学体系的初步创建
        二、工笔花鸟教学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三、教学体系思辨
        四、代表性院校教学体系
    第二节 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
        一、百年南艺中国画课程体系的四个阶段
        二、人物画课程体系
    第三节 “南艺风格”
        一、逐步形成
        二、深化
        三、特点
    第四节 培养的杰出人才
        一、两个时期的人才
        二、特点:和而不同、一人一貌
    小结
结论
附录
    一、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大事记
    二、南艺中国画专业学习指南
参考文献
    一、主要参考书目
    二、主要参考论文
    三、档案资料
作者简介
致谢

(3)高校美术技法教学身教之益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现状
二、究身教
    (一)不止是德育
    (二)榜样与范例:身教之益
三、探何为
    (一)突出人的属性而弱化工具性
    (二)以学习理论程序化行为,让身教可监控、反馈、调整
    (三)身教与言教相结合
四、结语

(4)小学书法教学融合美术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小学书法教学方法调查研究
    第一节 小学书法教学资源现状调查
    第二节 小学书法教育中受教育者现状调查
    第三节 小学书法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查
    第四节 小学书法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从审美共性看小学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节 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审美共性
    第二节 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审美共性
    第三节 审美共性视域下小学书法与绘画教学的融合
第三章 从技法共性看小学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节 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技法共性
    第二节 小学所及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技法共性
    第三节 技法共性视域下小学书法与绘画教学的融合
第四章 小学书法教学融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模式研究
    第一节 实践课教学模式研究
    第二节 欣赏课教学模式研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五、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史实和数据解析
    一、高校MOOC教学发展历程
        (一)国外高校MOOC的发展
        (二)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美术MOOC开课量剖析
        (二)高校美术MOOC点击量统计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MOOC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MOOC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二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及特征
    一、MOOC教学模式类别
        (一)MOOC类型之细分
        (二)MOOC+翻转课堂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育模式的个性与共性解析
        (一)高校美术教育MOOC内容的独特性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与其他专业MOOC共性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一)高校美术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二)高校美术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似点
第三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尝试建构
    一、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建构需求
        (一)当前多数高校美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融合美术传统教学和MOOC的混合教学的优势
    二、高校美术MOOC教学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化教育理念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借助MOOC将优质美术MOOC引入高校
        (二)“MOOC”与“翻转课堂”的联动
        (三)“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第四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一、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
        (一)教学实践案例概述
        (二)教学准备阶段实施
        (三)学习需求分析
        (四)“MOOC 学院经典工笔临摹--宋人花鸟”混合教学设计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一)学生问卷反馈
        (二)教师访谈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高校、三大平台(中国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2014-2019美术MOOC开设情况
    附录 B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C 河南大学“学院经典MOOC-宋人花鸟”临摹课程录制过程
    附录 D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线下教学活动部分图片
    附录 E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教学设计
    附录 F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考试试卷为绘画作品,部分学生试卷作品
    附录 G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
致谢

(6)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美术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关于绘本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绘本的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1.6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理论研究
    2.1 儿童绘本的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2.2 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与绘本中的美术知识
        2.2.1 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2.2.2 小学中段的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
        2.2.3 绘本所涉及的美术知识细分
    2.3 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3.1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2.3.2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2.3.3 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2.3.4 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设计
3 基于绘本的教学方案设计
    3.1 案例由来
    3.2 《大师画我也画》一课的教学设计
        3.2.1 教材内容目标的分析
        3.2.2 学生情况分析
        3.2.3 绘本资源的选择
        3.2.4 教学环节设计
        3.2.5 展示与评价
    3.3 《我的绘本》一课的教学设计
        3.3.1 教材分析
        3.3.2 学生情况分析
        3.3.3 绘本资源的选择
        3.3.4 教学环节设计
        3.3.5 展示与评价
4 基于绘本的小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结果
    4.1 《大师画我也画》一课的教学设计实施及结果
        4.1.1 教学设计的实施
        4.1.2 课程实施结果
    4.2 《我的绘本》一课的教学设计实施及结果
        4.2.1 课程设计与实施
        4.2.2 课程实施结果
5 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美术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措施
    5.1 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美术教学实践的反思
        5.1.1 实践的收获
        5.1.2 存在的问题
    5.2 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美术教学的改进措施
        5.2.1 绘本资源的阅读
        5.2.2 创作故事的分享
        5.2.3 美术技法分层辅导
        5.2.4 绘本的美术课程与语文课的融合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三门峡实验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一、微课相关概述
    (一) 微课的概念
    (二) 微课的特点
    (三) 微课的作用
        1.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教师的成长来看,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从课程实施角度看,有利于高中美术的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 相关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负荷理论
二、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应用的状况调查
    (一)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二) 学生对于微课美术教学的看法分析
    (三) 教师对于微课美术教学的看法分析
    (四) 学校管理人员对于微课美术教学的看法分析
三、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应用的实践分析
    (一) 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的实施过程
        1.教学准备阶段
        2.知识传递阶段
        3.知识内化阶段
        4.知识应用阶段
    (二) 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应用的案例展示
        1.素描基础课程-《揉擦技法在素描静物中的应用》
        2.速写基础课程-《速写人物头部的刻画》
        3.色彩基础课程-《从平面到立体》
四、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应用的实践效果
    (一) 微课美术教学评价与反思
    (二) 微课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1.没有完整的网络学习支撑平台
        2.微视频环节设计不够完整
        3.没有很好的课前自主学习
        4.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不灵活
    (三) 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应用的策略
        1.课前导学的管理策略
        2.课堂教学的管理策略
        3.课后管理策略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儿童绘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巧用儿童绘本,导入待学新知
二、巧用儿童绘本,传授美术技法
三、巧用儿童绘本,提升造型能力

(9)翻转课堂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二)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二、翻转课堂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课前学习设计
    (二) 课堂活动设计
    (三) 课后检测设计
三、结语

(10)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
    二、概念厘定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溯本清源”—西画教育形成的背景及概况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西画渐入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画教育概况
        一、民国时期美术教育的分类
        二、民国时期西画专业入学招生要求及考试内容
        三、民国时期主要美术教育思想及影响
    第三节 西画专业基础教学及内容概况
第二章 “科玄之融”—科学精神指导下的解剖与透视
    第一节 解剖教学:西方解剖学与中国骨相学之融合
        一、理想的人体比例与秩序
        二、含蓄与夸张并存的表达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解剖教学
    第二节 透视教学:西方透视学与中国远近法之融合
        一、“真实”的幻觉空间
        二、“想象”的流动空间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透视教学
第三章 “虚实之融”—自然变化奥妙中的明暗与色彩
    第一节 明暗教学:光影氛围与意象阴阳之融合
        一、动人心魄的气氛
        二、神光离合的阴阳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明暗教学
    第二节 色彩教学:自然光色与随类赋彩之融合
        一、心灵的真实映照
        二、抽象的灵感表达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色彩教学
第四章 “象意之融”—生命的体验、永恒的表达
    第一节 写生教学:“观察”与“发现”之融合
        一、灵魂的描绘
        二、以形写神、乾坤之理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写生教学
    第二节 创作教学:“传情”与“达意”之融合
        一、理想的神境
        二、意在笔先、画外之意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创作教学
第五章 “道技之融”—理论、修养与活动融合教学
    第一节 史学与画论:专题讲解与文化本源之融合
        一、永无止境、追求真理
        二、独辟灵境、返璞归真
        三、民国时期的美术史、论教学
    第二节 文化与修养:专业素养与道德品格之融合
        一、文化课程及修养教育
        二、西方美术教育中基础素养类课程
        三、中国传统素养课程
        四、民国时期基础素养类课程
    第三节 社团与展览:固定课程与柔性氛围相融合
        一、校办刊物
        二、展览活动
        三、学生社团
第六章 “借古观今”—当代美术基础教学问题的思考与展望
    第一节 民国后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的发展
        一、建国后的苏联式教学体系
        二、改革开放后的美术教育
        三、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当代美术基础教学
    第二节 “造型基础的中国语境”—民国时期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特色与缺憾
        一、“一个体系”—具有“中国精神”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二、“两种文化”的融合探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尝试
        三、“三技基础”与写生融合训练—重方法而非技法的基础教学内容
        四、“多种素质”之融合培养—综合素养内容与多形式教学的统一
    第三节 当代美术基础教学发展的帮助与借鉴
        一、招生方式的改革
        二、当代美术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再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致谢

四、浅析《美术技法理论》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研究 ——以写意动物画课程为例[D]. 刘钶. 西南大学, 2021
  • [2]“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D]. 张民生.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3]高校美术技法教学身教之益探析[J]. 赵宝珊. 美与时代(中), 2020(12)
  • [4]小学书法教学融合美术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研究[D]. 杨泽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研究[D]. 李媛媛. 河南大学, 2020(02)
  • [6]基于绘本的小学中段美术教学设计[D]. 冯兰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7]微课在高中美术技法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三门峡实验高中为例[D]. 于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8]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儿童绘本[J]. 刘晖. 小学时代, 2019(31)
  • [9]翻转课堂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J]. 刘丽. 风景名胜, 2019(09)
  • [10]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D]. 高牧星. 上海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美术技法论》教学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