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科书面健康指导在孕妇分娩前后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付贞艳[1](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任永莲[2](2021)在《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孕期女性因处于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其情感十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对于孕期存在妊娠并发症或存在某些妊娠高危因素的孕妇,更容易产生分娩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认知行为治疗因其操作简单、节约时间、见效快的特点,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国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针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国内学者多关注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正常妊娠孕产妇负性情绪的治疗效果,且干预形式多以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为主,但面对面治疗常因交通不便、时间限制、病耻感等因素往往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受限。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兴起,依托网络媒体进行心理治疗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为指引,以理论指导手册为参考,构建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为今后形成科学有效、针对高危妊娠孕妇心理需求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奠定基础。方法:1.干预方案的构建研究(1)文献和理论着作分析: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按照既定的检索策略在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检索孕产妇网络认知行为干预相关文献,同时查找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理论着作作为补充,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同时提取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和干预方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并归纳文献和理论着作中提及的干预策略,形成干预方案初稿。(2)专家会议法:干预方案初稿制定后,研究者主动联系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确定会议时间,将会议日程、干预方案初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给专家,会议开始时请专家填写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专家权威程度自评表,同时研究者对本次会议的目的、干预方案主要内容进行汇报,专家围绕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小组成员做好现场录音与拍照,会议结束后研究者收回会议资料并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2.干预方案的实证研究(1)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7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围产保健门诊规律产检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目标人群,根据样本量计算最终确定170例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钉钉视频会议结合微信群形式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心理咨询,两组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产后3天分别用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WDEQ)、妊娠特有焦虑量表(PA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治疗前后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程度。(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全程参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对象中选取不同高危因素、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孕妇作为访谈对象,采用预先设定的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分析访谈资料时采用Colaizzi分析法。结果:1.方案构建结果(1)文献和理论着作分析:目前检索到的文献中,针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均为外文文献,最终纳入9篇RCT研究和2本理论着作。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着作进行归纳总结可知:文献中提及的干预时机从孕中晚期开始到产后1年内;干预形式多通过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同时将短信、电子邮件作为辅助干预形式;在干预策略上,分娩恐惧多采用系统脱敏训练,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心理教育、认知矫正、认知重构、行为实验、社交技能训练、放松训练等,同时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作为巩固练习;干预频次多为1次/周,共3-11次不等,每次干预时长约20-50分钟;结局指标评价多采用国际通用的负性情绪量表进行评估;结局评价时间从干预后1周随访至干预后4年。(2)专家会议法:共邀请10名专家参与会议,专家的集体权威系数为0.855。专家提出如下建议:(1)在干预形式上,通过在线视频互动的形式进行干预比在微信公众号治疗效果好,建议增加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并通过电话或短信督促其完成,同时将家庭作业形式由书写形式改为书写、视频、语音形式;(2)在干预内容上,每次课程内容中插入案例视频,在6次治疗结束后增加巩固治疗,巩固治疗内容主要以孕妇分享自身实际的心理困扰为主;(3)在干预频次及时机上,增加治疗期的干预频次或在治疗期后增加巩固治疗,每次30-45分钟,将干预时机选在每周六日,干预时间段需延伸至产后4周;(4)在干预对象上,将孕妇和配偶同时作为干预对象,考察配偶心理干预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5)在结局评价指标上,问卷测评比较主观,建议增加客观的生物学指标,结局评估时间至少需要随访至产后,同时干预后至少需要测评两次。根据专家建议对干预方案做如下修订:将微信公众号干预的形式改为钉钉视频会议结合微信群的形式,同时辅以电话、短信干预,将家庭作业形式由书写形式改为书写或视频、语音形式;在干预策略上,考虑到高危妊娠疾病多样性因素,将案例主题“糖妈妈的故事”改为“准妈妈的心理困扰”,同时播放3个不同的案例,在6次治疗结束后增加巩固期;干预时机由每周时间不固定改为每周六晚上19点开始;结局测评时间选择在基线、干预后即刻(巩固治疗后)以及产后3天三个时间点进行。2.干预实证研究(1)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两组干预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治疗期间干预组脱落19例,对照组脱落17例。(2)两组干预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即刻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分娩恐惧、妊娠相关焦虑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抑郁量表得分在干预后即刻差异无显着变化(p>0.05);两组研究对象产后3天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分娩恐惧、妊娠相关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3)两组干预前后多重比较: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产后3d分娩恐惧、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比较,分娩恐惧、焦虑量表得分在时间因素、组间因素以及时间组间交互因素差异均显着(p<0.001),两组孕妇抑郁量表得分在时间因素、时间组间交互因素差异显着(p<0.005),但组间因素差异不显着(p>0.05)。(4)干预组依从率为77.7%,对照组依从率为75.3%。干预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25分的孕妇为51例,满意率为77.27%。(2)质性研究:本研究共访谈12例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参与治疗的真实感受及对本次治疗提出的不足和建议等方面归纳可知,研究对象较为认可本次治疗,认为本次治疗以便捷实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改善其孕期的负性情绪和行为方式,能够满足其居家心理治疗的需求,但网络心理治疗产生的效果受个体自控力、治疗兴趣等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在制定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时需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增加产后自我护理内容。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与理论着作分析、专家会议法构建出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该方案分两期:治疗期(6次线上视频)和巩固期(3次线上交流)。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案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治疗效果,实践证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情绪有显着治疗效果,但对抑郁情绪近期效果不明显,需持续追踪远期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对象对本次治疗主观上较为认可,认为本次干预采用便捷实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改善其孕期的负性情绪,但本次治疗受研究对象个体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未来研究需在充分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为今后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奠定基础。
张少颖[3](2021)在《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究由孕期、分娩至产后阶段高危妊娠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2.归纳产科医护人员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状的看法与改进建议。3.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方法:1.选取福州市某三甲医院的17名高危妊娠孕产妇和8名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了解高危妊娠孕产妇在就诊及住院期间的实际护理需求,了解医护人员对现有的孕产妇服务内容与模式的看法。2.检索并分析核心助产士和孕产妇全程护理相关文献,同时采用循证方法,检索并评价妊娠高危因素护理相关指南,结合高危妊娠孕产妇和医护人员访谈结果,经研究小组讨论后,形成护理方案草案。3.采用德尔菲法集中专家意见,对“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进行论证,并确定该子方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法,论证“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两个子方案,最终确定完整方案。结果:1.根据访谈资料提取出3个主题:(1)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中应关注的问题,包括孕期需求、分娩阶段需求、产后需求、高危妊娠风险意识及依从性欠佳4个副主题;(2)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实践情况,包括高危孕产妇服务内容和现有服务的不足2个副主题;(3)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包括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2个副主题。2.通过分析核心助产士服务和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相关文献,初步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经专家论证修订后,确定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1)“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包括(1)“核心助产士角色界定”,含有“资格标准”6个条目和“服务规范”7个条目,(2)“护理实践内容”,含有3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58个三级条目;(2)“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子方案,包括(1)“孕早期体重异常(BMI>25kg/m2)孕产妇的管理”40个条目,(2)“高龄孕产妇的管理”23个条目,(3)“疤痕子宫孕产妇的管理”25个条目,(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管理”53个条目,(5)“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管理”41个条目。结论:1.高危妊娠孕产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护理需求,并且不同个体需求的侧重点和程度不同,孕产妇对高危妊娠的风险意识和依从性均有待加强。2.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紧张、助产士对新型服务模式存在担忧,开展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还需医院从人力调配、医疗资源、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以合理组织助产士的工作。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包括“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护理提供了参考。
柳雨雨[4](2021)在《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构建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心理状态、体重管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生育改革背景下前次剖宫产孕产妇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提供支持。方法:1问卷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228例,采用自制问卷《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2方案制定:在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实际临床实践,由助产管理团队初步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方案,随后邀请围产中心、产科、助产士等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方案。3效果评价:选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分别在进组前与产后24h,采用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PWMSS)、分娩恐惧量表(CAQ)、妊娠特有焦虑问卷(PAQ)、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进行效果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一、问卷调查结果1分娩计划的认知:222例孕产妇中50.4%认为剖宫产后可以阴道分娩,仅47.3%会选择阴道试产;46.4%希望在产科门诊(81.6%)由医生、助产士与自己共同制定(69.9%)健康管理计划;对助产士门诊的选择,多数倾向于医生的建议(37.3%)。2知识需求:此次妊娠最关心的问题有胎儿健康(25.0%)、产后恢复(13.3%)及分娩方式的选择(12.6%);最希望得到个性化分娩计划(29.7%)、产前-产时-产后的连续服务(26.1%)、讲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相关知识(17.4%);最理想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31.6%)、手机APP(18.0%)及一对一讲解(16.2%)。3服务需求:(1)整体服务需求:需求最高的为产后服务、产时服务最低,整体排名前五的服务项目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产褥期指导。(2)不同时期的服务需求:产前服务需求最高的是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缓解疼痛的方法,而参观分娩中心和模拟分娩体验得分最低;产时服务需求最高的是产程中的隐私保护、分娩技巧的指导及待产时分娩疼痛的指导,而宫缩时按摩腰骶和背部、第二产程的会阴按摩及水中分娩得分最低;产后服务需求最高的是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指导,而产后心理调整、产后性生活及避孕得分最低。4围生期服务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的孕产妇其围生期需求有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孕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间隔时间、有无自然分娩及阴道试产其围生期需求没有差异(P>0.05)。5相关分析:此次妊娠是否会选择阴道试产和前次剖宫产是否经历过阴道试产呈负相关(-0.170);而是否想要制定孕期管理计划,与家庭月收入呈显着负相关(-0.224)。二、效果评价结果1对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AQ得分、CAQ得分、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降低、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降低(P<0.05),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对自我分娩效能的影响:干预前两组CBSEI-C32、OE-16及EE-16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对体重管理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WMSS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试验组的剖宫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及产后感染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孕产妇对剖宫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及新适宜助产技术不了解,孕期健康管理意识较弱,对助产士门诊的主动选择意向较弱;希望更便利地获得个性化、连续性助产服务,且产后服务需求最高,不同人口学资料孕产妇其需求也不同;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此次分娩意愿跟前次剖宫产是否阴道试产有关。2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及孕期体重管理策略的运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重复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产后贫血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崔劲花[5](2020)在《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在初产妇的应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产前焦虑、体质量管理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提供一种满足孕妇需求的新型孕期保健模式,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常规产检的10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产科服务模式,实验组采用常规产检+助产士主导集中群组的孕期保健模式,分别进行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孕妇的产前心理状态、分娩自我效能、分娩结局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等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娩方式采用卡方检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新生儿体重和1分钟评分、体质量先进行正态检验,进行t检验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要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者;若数据为非正态分布者,则采用秩和检验,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孕妇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先进行正态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分娩结局比较:分娩方式选择比较:实验组剖宫产率15%,对照组剖宫产率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94,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新生儿出生1分钟Aparg评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 P<0.05),实验组在缓解焦虑方面优于对照组。(3)体质量评分比较:在实施两种干预后入院时孕妇体重指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妇分娩自我效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分娩自我效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可降低初产妇的产前焦虑、以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提高分娩应对力。(2)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进行干预,有效控制孕妇孕晚期体质量、可以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黄天骄[6](2020)在《生育视域下的古代医学与女性身体》文中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身体史”概念日趋常态化,随着西方汉学热潮、大陆社会史的振兴以及新史学的蓬勃发展,许多“身体史”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其中不乏对女性身体的关注。生育一直是古代女性的重要职责,本研究从房中求子、妊娠之验与安胎、分娩技术与稳婆群体、哺乳行为及乳母的历史境遇等几个方面,探讨生育行为中蕴含的女性身体认识与古代医学发展的关系。从现存史料来看,中国的房中术从先秦到明清一脉相承,最基本的原则、技巧和诉求始终不变。房中书籍对身体的描述总是详于女而略于男,尤其对女性的动作、声音、表情、甚至分泌物,描绘细致,保存了大量女性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史料,为正统医书所不及。天道观的思想渗透在整个医学领域也渗透在房中书中,生命始于怀孕,季节、天气、方位等因素决定交合的时机。近世医学对于无子成因、种子时日与生男生女等问题多有创见,“暗经”与“五不女”构成了求子的两个极端。前者一生无月经却能受孕生子,对照现代医学理论,很可能是古代早婚与不节制生育留下的身体记忆,今己罕见;后者的提出使无子病因从道德问题进一步走向医学化。诊断妊娠以“手少阴脉动甚”“阴搏阳别”“身有病而无邪脉”“浮沉等正”四种脉法为代表,此外有一些辅助验胎法。尽管书面语言无法反映脉诊的实际原理,但许多医案确实记录了妊娠误诊的存在,这些医案发生的时代正是脉诊理论成熟、妇人脉法己产生的明清时期。养胎方面,从张仲景、王叔和,到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方》,完成了从零散的实践经验到系统理论的转化,而禁食兔肉与忌见优伶等习俗则反映了“相似律”与“接触律”的思维方式。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宋代开始流行“入月预备药物”,以备不虞。尝试还原这些器物与药物的用处,可以重构分娩的历史场景。医家提出多种分娩姿势,与其视为对生产体位的要求,不如视为针对不同体位建议最佳姿势。产科在宋代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产科医生。杨子建《十产论》提出处理横产、倒产、偏产等十种胎位异常及脐带缠绕的外治手法,使许多产妇摆脱困厄。稳婆,是产妇分娩不可或缺的参与者,通常指以接生为业的妇女。宋代以来的医书虽屡言及稳婆,但对她们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相当一部分医家认为,女性分娩属于自然过程,稳婆不当的助产方式是她们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贪财好利。大多数医家建议,择稳婆应首选年老稳重、经验丰富者。采取“但要我用他,不可他用我”的态度。另外一些记载展示出男性医家与稳婆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助产技艺的情形。医家对于民间稳婆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世产科的发展趋势,即产科理论与实践领域的脱节。医家一味排斥刀割之用,是在生产应顺其自然的理论指导下对具体实践技术有效性的否定。性别因素、医学发展的内部争论、文学形象与历史实际的差异是我们重新评价稳婆时须考虑的因素。为初生婴儿拭口去毒,是哺乳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古代医家认为,胎儿妊娠过程当自母体承得一种热毒,为未来染病之源。断脐时间、工具方法、所留长度及断脐后护理,均有一定法度可循。脐带联结母婴双方,对于难产、血运、气脱、胞衣不下等危急情况的救治,如何断脐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乳养方式代表每个社会育婴文化中最基本、最普遍,也最核心的一环。乳汁的成分和质量直接反映了哺乳期母亲的营养健康,近世医者认为乳汁还可以反映母亲细微的心理活动与性情好恶,影响并传递给乳儿。故其主张对乳母进行严格的约束,以求保养幼婴。婴儿娇弱,不便服药,古代医家即让母亲或乳母代为服用,再以吸收了药物的乳汁哺育婴儿,是为酿乳,酿乳药的服用方法大约分为乳母服与母子同服两类。一般家庭无力雇佣乳母,只能依靠亲友协助。乳母以她们的乳汁与温婉的母性关怀谋求生计,因服务对象不同,生存境遇差别明显。育婴堂的史料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物质条件,牵动着社会发展,有助于我们反省传统中国如何认识女性,对待女性,及中国人的医疗救济、身体观念。
侯幸岳[7](2020)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了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状况和焦虑、抑郁情况;评价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1)研究一以知信行为理论框架,纳入专家18名,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专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妇产科护理、妇产科医疗、妇产科教学、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医疗管理、心理学、康复科学与技术方面。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由专家判断依据和专家熟悉程度决定,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用条目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2)研究二为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的影响。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75。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中,各组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一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共87个条目。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8。第一轮协调系数为0.120.38,第二轮协调系数为0.260.31。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适应证、禁忌证、成功情况;孕期体重管理;孕期膳食指导;选择性再次剖宫产的风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利弊;剖宫产手术过程、阴道分娩过程;分娩镇痛方式;应急能力支持。(2)研究二纳入116名研究对象,干预前两组孕妇在一般资料、分娩自我效能感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分娩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取。(2)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接受度良好。(3)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焦虑抑郁尚可,但改善焦虑抑郁的提升空间仍较大。(4)知信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5)知信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焦虑、抑郁状况。
程鑫[8](2020)在《二胎背景下孕产妇及丈夫围产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文中认为背景:围产期孕产妇及丈夫抑郁发病率高,不同地区、人群均存在较大差异。既往我国对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现状关注较少,对丈夫围产期抑郁的关注更少。既往研究表明,围产期抑郁围绕孕产期持续存在、稳定变化,妊娠晚期、产后为夫妻围产期抑郁的高发阶段,但国内对分娩前后抑郁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较少。此外,在我国全面开放二孩的大背景下,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可能与既往有所不同,故而有待进一步发掘。夫妻双方家庭功能与围产期抑郁的关系有待梳理清晰。目的:(1)描述一胎及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分布现状、变化趋势、相互关联及影响。(2)探究一胎及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3)分析一胎及二胎夫妻妊娠晚期家庭功能现状及对围产期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纳入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分娩或产检孕妇603人,丈夫289人,其中285对为夫妻。在产后随访共收回妻子问卷466份,丈夫203份,203对全部为夫妻成对资料。共185对夫妻完整参与妊娠晚期及产后的两次资料收集。共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采用SPSS 25.0和Mplus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孕妇妊娠晚期共有28.45%的人存在抑郁,一胎及二胎未见统计学差异。产后34.06%产妇存在抑郁,一胎及二胎未见统计学差异。丈夫妊娠晚期有19.06%的人存在抑郁,产后下降到7.58%,一胎及二胎丈夫差异亦不明显。分娩后,一胎产妇抑郁量表评分略有下降,而二胎产妇有所升高。丈夫是否有信任者聊天对产妇的围产期抑郁有持续性影响。分娩后,丈夫抑郁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妻子伴随疾病数量、是否出现分娩并发症、家庭总的功能对丈夫围产期抑郁有持续影响。(2)妻子围产期抑郁为相对稳定的原因变量,妻子产前抑郁会引起丈夫产后抑郁水平的升高。(3)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一胎及二胎夫妻分娩前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差别较大。妊娠晚期家庭功能对夫妻抑郁影响较大,产后年龄、是否有信任者聊天对妻子抑郁影响较大;经济状况、母乳喂养情况、谁照顾月子对丈夫抑郁影响较大。(4)二胎夫妻的家庭功能较一胎夫妻更差。家庭总的功能,问题解决、沟通等分量表的得分上,妻子为对偶模式,丈夫为主体模式。丈夫对妻子的客体效应显着。而在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方面,妻子为主体模式,丈夫为对偶模式。妻子对丈夫的客体效应显着。结论:(1)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均有较高比例者存在抑郁,分娩前后整体抑郁水平较稳定,产后一胎产妇抑郁得分略有下降,二胎略有升高。丈夫围产期抑郁比例较妻子低,随分娩结束抑郁得分下降较显着。一胎及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状况未见明显差异。(2)妻子产前抑郁会引起丈夫产后抑郁水平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妻子抑郁对丈夫的感染。(3)一胎及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相关心理干预须有针对性。二胎夫妻家庭功能更差,夫妻双方家庭功能不同维度对围产期抑郁影响较大。
胡颖[9](2020)在《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对孕妇分娩恐惧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程度及其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引起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运用音乐分娩产前培训方法对孕妇产前分娩恐惧进行干预,并对其分娩恐惧与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方法(1)以孕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娩态度问卷(Childbirth Attitude Questionnaire,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The short form of Chinese 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CBESEI-32)为研究工具,对2018年06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78名孕妇进行调查,了解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程度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同时分析引起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2)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08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两组孕妇均参加常规产前护理教育培训,干预组孕妇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将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娩态度问卷(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ESEI-32)分别在入组时、培训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分娩恐惧程度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估,从而评价音乐分娩产前培训效果。结果(1)在278例孕妇中,CAQ平均得分为(33.58±7.27)分,处于轻度分娩恐惧水平。其中:无分娩恐惧的孕妇为69例(24.8%),轻度分娩恐惧的孕妇为143例(51.4%),中度分娩恐惧的孕妇为66例(23.7%)。CAQ各维度得分由高到底分别为:胎儿健康维度(11.80±3.16)分、自我控制维度(8.66±1.86)分、产痛伤害维度(8.05±2.16)分、医疗护理维度(5.07±1.59)分。(2)在278例孕妇中,CBSEI-32总均分为(87.77±11.71)分;孕妇的结果期望(Outcome expectancy subscale of the CBSEI-32,OE-16)均分(45.37±6.41)高于自我效能期望(Efficacy expectancy subscale of the CBSEI-32,EE-16)均分为(42.40±6.45)分。(3)不同年龄、生育经历、孕期与配偶关系、婆媳关系、产前教育、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等方面的孕妇中文版CAQ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孕期与配偶关系、产前教育和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这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4)孕妇分娩恐惧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33.58±7.27)分和(87.77±11.71)分,孕妇分娩恐惧与分娩自我效能总分与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r值为-0.119-0.194,均P<0.01)。(5)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前,两组孕妇CAQ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后,干预组CAQ及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干预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前,两组孕妇CBSEI-32、OE-16及EE-16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后,干预组CBSEI-32、OE-16、EE-16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孕妇分娩恐惧处于轻度水平,胎儿健康情况是孕妇最关心且容易产生分娩恐惧的主要因素。(2)孕晚期妇女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预期低于结果预期说明分娩自我可控能力较消极。(3)孕妇年龄、生育经历、孕期与配偶关系、婆媳关系、产前教育、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均能对孕妇产前分娩恐惧产生影响。其中:孕期与配偶关系、产前教育及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4)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可提高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水平,有效降低孕妇的分娩恐惧程度。
王颖[10](2020)在《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行为改变轮(Behaviour change wheel,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旨在降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郑州某三甲医院建档并计划在该院分娩的孕12~15周的GDM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入组,11月1日~12月15日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12月16日~1月30日纳入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对照组59人,干预组56人,干预至分娩结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发放孕妇保健自我管理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妊娠期糖尿病知识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孕妇GDM发生率、血糖值、体重增长及妊娠结局。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115名高危孕妇,两组孕妇的孕周、孕前BMI、年龄、最高学历、职业、产次、居住地、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一般人口学资料具有可比性。2.两组GDM发病率、口服葡萄糖耐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GDM发病率为27.1%,干预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对照组空腹血糖(4.63±0.46),干预组空腹血糖(4.72±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1h血糖(7.29±1.60)、2h血糖(6.81±1.19)均低于对照组1h血糖(8.20±2.14)、2h血糖(7.66±1.09)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结局结果显示,两组分娩方式、早产儿、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体重增长(13.08±5.61)kg低于对照组(16.02±4.9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孕妇保健管理能力得分比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两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得分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知识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对照组知识得分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知识得分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GDM发生率,减少体重增长,有利于提高其知识水平,可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管理水平,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产科书面健康指导在孕妇分娩前后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科书面健康指导在孕妇分娩前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筛选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相关概念 |
1.6 论文框架 |
1.7 技术路线 |
1.8 论文创新点 |
2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 |
2.1 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干预方案初稿 |
2.2 基于专家建议形成干预方案终稿 |
3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对象与方法 |
3.3 干预实施过程 |
3.4 结局指标及测评方法 |
3.5 质量控制及伦理考虑 |
3.6 资料分析 |
3.7 结果 |
3.8 讨论 |
4 结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围产期女性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理论框架的发展 |
2.2 可操作性定义 |
2.3 研究问题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况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资料分析方法 |
1.5 科研质量控制 |
1.6 科研伦理考虑 |
2 研究结果 |
2.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
2.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高危孕产妇需求分析 |
3.2 关于方案实施的建议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
1 拟定方案主题 |
2 成立研究小组 |
3 文献检索与分析 |
3.1 核心助产士主导的孕产妇护理实践内容 |
3.2 常见高危因素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 |
4 制定方案草案 |
第三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修订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方案修订方法 |
1.3 资料分析方法 |
1.4 科研质量控制 |
1.5 科研伦理考虑 |
2 研究结果 |
2.1 专家函询结果 |
2.2 专家会议论证结果 |
2.3 确定方案内容 |
3 讨论 |
3.1 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
3.2 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
3.3 方案的适用性分析 |
3.4 方案具有临床意义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助产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4)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伦理原则 |
5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二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效果评价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在初产妇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助产士主导的孕期保健的应用研究 |
1.1.1 孕期保健 |
1.1.2 助产士主导的孕期保健的研究现状 |
1.1.3 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国外研究现状 |
1.1.4 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国内研究现状 |
1.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及终止病例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量估算 |
2.2.2 分组方法 |
2.2.3 成立研究小组 |
2.2.4 干预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 |
2.3.2 效果评价 |
2.4 评估时间及资料的收集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6 研究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的收集和脱落情况 |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3 干预前两组孕妇基线资料情况 |
3.4 干预后效果评价 |
3.4.1 干预后两组孕妇分娩结局比较 |
3.4.2 干预前后两组孕妇焦虑评分比较 |
3.4.3 干预前后两组体质量的比较 |
3.4.4 两组孕妇自我分娩效能评分比较 |
4 讨论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4.2.1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
4.2.2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产后出血、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的影响 |
4.3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孕妇焦虑的影响 |
4.4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孕妇体质量的影响 |
4.5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孕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性 |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我国助产士主导孕期保健对分娩结局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生育视域下的古代医学与女性身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绪论) |
一、“身体史”的确立 |
二、“女性身体史”的开创与推进 |
(一) 西方译着 |
(二) 大陆社会史的振兴 |
(三) 台湾新史学:从“疾病、医疗与文化”到“身体的历史”专号 |
(四) “身体史”的层次与根植领域 |
三、聚焦“生育” |
四、本文的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房中求子 |
第一节 文本流传与身体的性别差异 |
第二节 求子之道 |
一、择女 |
二、时机 |
三、技巧 |
第三节 近世的反思 |
一、性习俗与乏嗣成因的探讨 |
二、关于种子时日 |
三、关于胎儿性别 |
四、生育的两极:“五不女”与“暗经”者 |
第二章: 神秘的妊娠 |
第一节 妊娠的判断 |
一、脉诊验胎史料钩沉 |
二、脉法与性别 |
三、妊娠本质的疑问 |
第二节 经脉学说与分经养胎 |
一、作为经典的经脉理论 |
二、关于分经养胎的文献记载 |
第三节 母体的神性 |
第三章 分娩与稳婆 |
第一节 分娩习俗与医疗技术 |
一、几个重要的习俗 |
二、分娩体位 |
三、外法救治难产的探讨 |
第二节 稳婆群体 |
一、稳婆的诸多职能 |
二、对稳婆的评价 |
第三节: 负面形象成因与稳婆的再评价 |
一、拆胎: 暴行还是创举? |
二、批判: 性别还是技术? |
三、刻板形象: 艺术还是医学? |
第四章 哺乳之道 |
第一节 哺乳前准备及传统乳儿法 |
一、两项重要准备工作 |
二、传统乳儿法 |
第二节 乳母 |
一、择乳母标准 |
二、酿乳法 |
三、不同社会层级之乳母实例 |
断乳: 生育之职暂告段落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及引用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一 德尔菲法构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 |
1 方法 |
2 结果 |
研究二 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的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孕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二胎背景下孕产妇及丈夫围产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现状 |
(一) 围产期抑郁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趋势 |
(二) 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危害 |
(三) 二胎背景下的围产期抑郁 |
二、丈夫围产期抑郁的现状 |
(一) 丈夫围产期抑郁的流行病学趋势 |
(二) 丈夫围产期抑郁的危害 |
三、围产期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一) 生理状况 |
(二) 与新生儿相关的因素 |
(三) 夫妻关系 |
(四) 社会支持 |
四、家庭功能与围产期抑郁的关系 |
五、相关测量工具回顾 |
(一) 围产期抑郁筛查工具的选取 |
(二) 家庭功能评定的工具选取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类型 |
二、研究对象 |
三、测量工具 |
四、资料收集 |
五、资料分析 |
六、研究流程图 |
七、质量控制 |
八、伦理原则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二、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现状、变化趋势及相互影响 |
(一) 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现状 |
(二) 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变化趋势 |
(三) 夫妻围产期抑郁的相互关联及影响 |
三、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 |
四、一胎、二胎夫妻妊娠晚期家庭功能现状及对抑郁的影响 |
(一) 一胎、二胎夫妻家庭功能的现状 |
(二) 妊娠晚期夫妻家庭功能对双方抑郁的影响 |
第五章 讨论 |
一、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二、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因果关系 |
(一) 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现状 |
(二) 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变化趋势 |
(三) 夫妻围产期抑郁的潜在因果关系 |
三、一胎、二胎夫妻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 妊娠晚期夫妻抑郁的影响因素 |
(二) 产后夫妻抑郁的影响因素 |
四、妊娠晚期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对夫妻双方抑郁的影响 |
(一) 二胎夫妻面临更严峻的家庭功能现状 |
(二) 妊娠晚期夫妻家庭功能各维度对抑郁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本研究的优势及意义 |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七章 附录 |
一、知情同意书 |
二、一般资料问卷 |
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
四、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对孕妇分娩恐惧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1.6 干预理论基础及框架 |
1.7 研究步骤 |
1.8 研究路线 |
第2章 孕妇产前分娩恐惧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音乐分娩产前培训的干预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音乐分娩产前培训方案 |
3.3 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应用研究 |
3.4 研究结果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4.1 创新 |
4.2 不足和建议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
1.2 GDM高危人群应是围产保健人员关注的重点人群 |
1.3 GDM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
1.4 预防GDM干预研究现状 |
1.5 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有影响 |
1.6 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工具研究 |
1.7 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干预方案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4 理论依据 |
4.1 BCW理论 |
4.2 理论框架 |
5 技术路线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退出标准 |
2.4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法 |
3.1 准备阶段 |
3.2 对照组 |
3.3 干预组 |
3.4 评价工具、结局指标 |
3.5 资料收集 |
3.6 统计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样本失访情况 |
2 两组孕妇资料比较 |
2.1 两组GDM高危孕妇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
2.2 干预前两组GDM高危孕妇孕期自我保健管理能力、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
3 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
3.1 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孕妇保健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支持、妊娠期糖尿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
3.2 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GDM高危孕妇血糖的影响 |
3.3 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GDM高危孕妇体重增长的影响 |
3.4 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GDM高危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
讨论 |
1 GDM高危孕妇一般资料分析 |
2 基于BCW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高危孕妇自我管理能力 |
3 基于BCW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给高危孕妇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
4 基于BCW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提高GDM高危人群知识水平 |
5 基于BCW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GDM发生率 |
6 基于BCW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高危孕妇孕期体重增长 |
7 基于BCW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产科书面健康指导在孕妇分娩前后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 任永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D]. 张少颖.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4]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D]. 柳雨雨.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在初产妇的应用性研究[D]. 崔劲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生育视域下的古代医学与女性身体[D]. 黄天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的干预研究[D]. 侯幸岳.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二胎背景下孕产妇及丈夫围产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D]. 程鑫.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对孕妇分娩恐惧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D]. 胡颖. 南华大学, 2020(01)
- [10]基于BCW理论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D]. 王颖.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