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利用

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利用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宏涛[1](2020)在《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了解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和改进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本阶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问卷》、《护士信息能力调查问卷》、《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中国职业紧张调查问卷》、《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对符合条件的郑州市三家医院的430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了解护士NIS使用行为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以“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体验和改进需求”为主题制作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访谈条件的一线护理人员14人,医院信息科人员3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护士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进一步掌握护士对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切实需求,以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结果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频数、率、百分比对样本的一般资料的构成进行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多元回归分析对样本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多个中介效应的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得分为(26.832±3.69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探索型使用行为得分为(3.38±0.74)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个体特质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各维度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P=0.01)、“护理信息管理能力”(P=0.05)、“护理信息操作能力”(P<0.01),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P=0.018),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P<0.01)、“心理紧张反应”(P=0.008)、“身体紧张反应”(P=0.044),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P<0.01),9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显示: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76.8%)和职业紧张度(12.0%)的间接效应显着,自主学习能力(-23.9%)的间接效应不显着;结合以上直接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主要。6.本此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的心理期待和改进需求,通过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总结,本研究提炼出4个主题,13个亚主题:(1)护士对NIS的有用性、易用性感知不佳;(2)护士对NIS创新的知识不足;(3)护士对NIS组织支持不足;(4)对相关培训的期待。结论1.接受调查的两家医院护士的NIS使用行为较好,但探索型使用行为有待提升;2.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有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影响更为突出;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度、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组织创新氛围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护理信息管理能力”、“护理信息操作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8个因素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4.组织创新氛围对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职业紧张度的间接效应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最为突出。5.护士需要开展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培训,并需要多部门的支持。

皮宇奇[2](2020)在《基于HTOE框架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集成现状及特点,分析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关键影响因素影响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制定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方案、提高集成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1.系统梳理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现状,归纳总结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特点。2.结合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现状特点,构建基于HTOE框架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分析模型。3.在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基础上,识别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关键影响因素。4.对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维度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路径。研究方法1.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内容分析法对医院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现状与特点。2.基于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构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模型。3.运用模糊DANP法,通过因果关联分析与相对权重运算识别关键影响因素。4.基于文献、案例报告等文本资料,通过质性分析法对关键影响因素的集成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维度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路径。研究结果1.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现状及特点数据、服务、流程及业务等集成关注点的文献比例依次为65.42%、18.69%、35.51%、57.94%;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排在第一位的集成模式均为使用中间数据表交换数据,占比分别达到了 66.45%、69.25%,第二位的直接跨系统进行数据表读写操作占比分别为40.46%、45.57%,第三位的是使用DLL、OpenAPI、Proxy进行接口形式,占比为38.00%、40.91%。两次调查结果显示集成模式的排名没有变化,2018-2019年度使用集成平台方式的占比为30.28%,提示集成平台建设仍需发展。三级医院集成平台的建设比例为40.35%,占比高于三级以下医院19.79%;从不同经济分层对比情况看,经济发达地区使用集成平台的比例最高,为37.92%,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占比26.30%,高于占比为23.86%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特点在于:发展性与综合性;集成方案侧重在技术层面,缺少对集成项目管理的研究;集成发展处于不成熟、不充分的阶段。2.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了包含技术、组织、环境、人四个维度15个因素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模型。3.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基于模糊DEMATEL法识别出安全性、医院管理者支持、IT基础架构、财政支持、竞争压力共5个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模糊ANP法识别出信息科职工的感知创新能力、非信息科职工的信息技术知识、互联网+医学背景职工3个关键影响因素。最终纳入信息科职工的感知创新能力、非信息科职工的信息技术知识、互联网+医学背景职工、安全性、医院管理者支持、IT基础架构、财政支持、竞争压力共8个关键影响因素。4.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路径在识别医院集成需求的背景下,医院管理层支持并调配充足的资金,成立项目管理团队,以安全性为原则规范化项目管理;医院主管领导下设立稳定的项目核心团队,囊括技术熟练富有创新意识的技术团队、有效识别业务集成需求的业务部门、兼具医学背景与集成技术的员工;以医院IT基础架构为基础,在资金投入预算内选择集成方式,拟合业务流程的适应性,设计可扩展性高对硬件依赖小的集成方案。研究结论1.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出发点以数据、业务占比最多,集成方法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集成平台建设存在较大进步空间,集成呈现出发展性、复杂性、不均衡、重技术轻管理的特点。2.医院管理者支持、财政支持、竞争压力、安全性、IT基础设施、信息科职工的感知技术创新能力、医学+信息技术职工与非信息科职工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关键影响因素。3.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作用路径在于:一是医院管理层支持并调配充足的资金,成立项目管理团队,以安全性为原则规范项目管理;二是设立稳定的项目核心团队,囊括技术熟练富有创新意识的技术团队、能够有效识别业务集成需求的业务部门、兼具医学背景与集成技术的员工;三是以医院IT基础架构为基础,在资金投入预算内选择集成方式,拟合业务流程的适应性,设计可扩展性高对硬件依赖小的集成方案。研究建议1.管理者支持下的定制化集成项目设计与管理;2.通过集成方案灵活性与规范化投入管理达到资金投入的绩效最优化;3.模仿行为基础上的个性化集成方案,以应对竞争压力;4.贯彻安全性的集成方案与项目管理;5.扩展基础设施架构与融合原有系统的平衡;6.激励技术人员提高感知创新能力,降低技术团队结构不稳定性;7.契合用户需求,提升非技术人员对集成方案的认同程度;8.重视互联网+医院背景员工,促进集成的业务流程适应性。

柳勇[3](2020)在《信息化诊疗管理研究 ——以G省L市某三甲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民生活,国家行政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公共卫生管理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人民健康需求多元化,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改变,对医疗服务供给侧的管理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一号难求,耗时耗力等“看病难,看病慢”现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长期存在的问题。人民快速增长的健康共享需求与医疗资源紧缺矛盾的有效改善与化解,仍然是医院医疗服务管理的头等大事。依托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数字化与健康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如火如荼。为努力迎合人民健康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医疗服务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大势所趋。研究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并完善医院信息化应用及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目标。本文认为,健康服务信息化的提出,使信息化诊疗成为医疗服务模式的主导。本文以G省L市某三甲医院为例,信息化诊疗管理为研究对象。认为信息化诊疗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有的会有效规避及解决,有的依然会存在,甚至产生新的问题。本文从该院便民服务,信息化诊疗管理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该院在信息化诊疗服务提供过程中,患者就诊体验不佳,特别是候诊候检时间长,流程缺乏便民性以及诊疗服务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足等问题;信息化诊疗管理建设困难,信息化应用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院内外信息公开,流程规划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运维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原因。本文认为信息化诊疗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适时调整,重视并主动转变信息化管理观念,与传统医疗管理优势互补;需要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需要科学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便民服务水平;需要规范诊疗行为,制定权责清晰,科学统筹的信息化诊疗管理制度,提升执行效能。需要加强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加强满意评价管理制度建设,群力群策,加强组织领导,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日臻完善夯实基础。加强信息化诊疗管理标准化建设,进而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与患者就诊体验,优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进一步提升医疗信息化应用水平及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断发展,提升并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祝嫦娥[5](2020)在《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对医生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视角》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被广泛运用于各大医院,如EMR、PACS,LIS,微信公众号和医院移动APP等信息系统,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简化了医生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最终,提高了医生工作绩效。而医生个体的信息技术正念会影响其对系统采纳后的行为,医生采纳信息系统后又将经历技术适应和任务适应,最终影响医生工作绩效。因此,信息技术正念是如何影响医生系统采纳后行为,使用系统后又经历怎样的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最终的工作绩效,了解其中的作用过程与作用机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如下: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在各大医院广泛使用的背景,了解信息技术正念对医生系统采纳后的技术适应和任务适应行为的影响,以及适应过程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期提高医生工作绩效,并为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借鉴思路。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南京市医院信息系统设备完善且使用率较高的6家三甲医院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医生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医院信息系统使用过程及结果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33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06%。将回收的数据使用SPSS22.0、LISREL8.70等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8。各变量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均大于0.5;各测量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Standard Loading)基本大于0.7;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提取量的平方根均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对所有测量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得到6个因子且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力为35%,远小于50%。说明数据通过了信度,效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除了假设H4,H7和H9,其余各路径T值均大于1.96,其余7个假设均得到支持。结论: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可得出本文的以下结论:在医院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1)信息技术正念显着正向影响利用式技术适应;(2)信息技术正念显着正向影响探索式技术适应;(3)利用式技术适应显着正向影响工作绩效;(4)探索式技术适应对工作绩效无显着影响;(5)利用式技术适应显着正向影响利用式任务适应;(6)利用式技术适应显着正向影响探索式任务适应;(7)探索式技术适应对利用式任务适应无显着影响;(8)探索式技术适应显着正向影响探索式任务适应;(9)利用式任务适应对工作绩效无显着正向影响;(10)探索式任务适应显着正向影响工作绩效。建议: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分别针对医院管理者,系统开发者以及医生个体提出以下的建议:基于医院管理者,医院管理者应鼓励医生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加大医生对系统使用的培训;医院管理者需注重医生系统使用需求,鼓励医生进行任务探索;基于系统设计者,系统设计者在设计医院信息系统时,须考虑医生在使用信息系统时的适应性行为;系统设计者应阶段性调查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医生个体,医生需主动学习系统使用,积极参与各项系统使用培训;医生需及时向系统设计者反馈信息,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献计献策。

宋平[6](2020)在《医疗信息水平对医院满意度和收支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级诊疗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8月19日,我国召开了进入本世纪以来规格最高的“卫生与健康大会”,将分级诊疗制度作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推动我国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分级诊疗的提出,是基于我国选择性“看病难、看病贵”的历史背景,借鉴国外家庭医生制度,我国提出的一项卫生改革重大策略。为推动分级诊疗创造更好的运行环境,很多学者研究了分级诊疗的驱动因素,如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险水平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现象观察和结果判断进行开展,缺乏从信息资源禀赋和资源依赖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信息化水平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同时,随着老百姓对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属性认识理解的深入,医疗机构满意度的问题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分级诊疗的实施对医院满意度的影响如何,在学界争论较大,也限于这项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限较短,尚缺少较为系统全面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分级诊疗对满意度的影响。另外,作为公立医疗机构,保持公益性是其合理运营的基石,实施分级诊疗,让原本上行的患者就医流向逐渐回头,并转向下行,这为增加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提供了机遇。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信息化水平与分级诊疗的深层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分级诊疗与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关系。另外,不管是推进分级诊疗,还是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还是提高医院满意度和合理控制医院收支结构的平衡,医院高层管理人员是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其态度支持与否至关重要。医疗机构要实现分级诊疗,尤其是县域内的公立医疗机构,本身在发展中就滞后于大型的三级医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让高层管理团队形成改革发展的共识,落实好县域内分级诊疗的目标,还存在的不少不确定因素。本研究的内容模块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为本文的第一章。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和目标,对研究方案以及技术路线的说明,介绍研究的特色及创新,最后是概述本研究的章节结构情况。第二部分,构建理论框架及提出研究假设,由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组成。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实证研究,由本文的第四章、第五章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实证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第四部分,结论、建议与展望,为本文的第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即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收入成本率”的模型框架,进而探索了分级诊疗实施程度和医院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高层管理支持的调节作用。四川省在2014年10月全域实施分级诊疗,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本研究以四川省87个县(市、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这些县(市、区)在医疗信息、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支出等方面的客观数据,并对每个县域的高层卫生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而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本研究对相关变量进行概念界定,提炼医疗信息水平和分级诊疗的测量维度,确定了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衡量范畴,结合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其次,通过精心梳理卫生行政部门大量相关数据,本研究对87个县(市、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进行测量。然后,对这87个县(市、区)的601位高层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样本422份,问卷有效率为70.21%。再次,本研究对数据进行整合匹配,对样本数据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即利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了信度分析、聚合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mart PLS3.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检验自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loading)及中介变量的因子权重系数(weight),并对研究中提出的假设进行逐一验证。该部分使用Smart PLS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假设检验,包括主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的检验。最后,本研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研究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探讨了医改背景下,医疗信息水平对县域内分级诊疗的作用机制,以及分级诊疗对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影响,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从研究的理论来看,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将医疗信息水平与分级诊疗进行关联,进一步探讨其对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影响,构建了“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即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收入成本率”的模型框架。当前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从组织层面探讨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绩效提升,少有研究从相对宏观层面将这两个理论进行结合。本研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以医疗服务行业为场景,将县域层面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化水平与分级诊疗的深层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分级诊疗与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关系,拓宽了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情景边界。第二,从研究的内容来看,本研究以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为研究对象,且县域样本数量达到87个,探索和分析了分级诊疗的前因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结果。目前,对于分级诊疗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角度讨论阻碍该政策实施的障碍和困难,仍缺乏一致的观点和结论,并且从实证角度缺乏量化研究,尤其是在我国特殊的就医习惯背景下,实施分级诊疗的实证研究更为缺乏。本研究以分级诊疗和医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揭示了医疗信息水平到收入成本率的内在作用机制,拓展了分级诊疗的前因后果的研究内容,洞悉了医疗信息水平到收入成本率的传导机制。此外,本研究还探究了高层管理支持的边界条件,证实了高层管理支持在医疗信息水平和分级诊疗实施程度之间存在着调节作用,进而从高层管理团队层面验证了提升高层管理支持对推动分级诊疗实施和提升医疗信息水平的重要性。第三,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多渠道的数据来源保证了本研究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跨时段研究设计有利于对变量前因后果关系的检验。本研究采用纵向时序调查,前因变量时限在前,其余变量的时限在后,这有利于对变量的前因后果关系进行检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共同方法偏差,能够更为真实地体现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数字化医院等级评审、卫生信息统计平台、国家医院满意度综合调查和直接问卷调查4个完全不同的渠道,避免了变量之间可能产生的共同方法偏差。同时,本研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使用SPSS 22.0进行信度分析、聚合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基于Smart PLS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假设检验,以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验证。通过这些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切实有效的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检验的效果。第四,从变量的测量来看,开拓性地探索了分级诊疗这一构念。以往关于分级诊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分析,以及其实施的利弊和存在的阻力等,鲜有研究针对分级诊疗开展实证探索,且并没有对分级诊疗这一构念进行量化探索。本研究开拓性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分级诊疗的测量维度,分别是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在做出先驱性探索的同时,为未来分级诊疗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本研究探讨了“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即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收入成本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高层管理支持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有关假设。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尽量遵循严谨的科学研究范式,也尽量贴合所选取的理论内涵,但由于作者资源和学术能力的有限性,造成本研究存在无力避免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样本的有限性、研究结构层次的局限以及相关构念的进一步探讨等方面。因此,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需要以更加全面的研究形式和内容来更深入地对分级诊疗实施程度开展前因后果的研究。

齐若楠[7](2019)在《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系统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现我国二三级医院已基本普及医院信息系统(HIS)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和工作效率。但医院信息系统的用户只有“有效使用”系统,才能保证其个人使用目标和组织实施目标的实现,而现有研究大多从系统使用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角度探究如何使用户接受和使用系统,关注用户“有效使用”系统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由此切入研究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的影响因素。医生、护士等能否对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决定了系统能否真正地发挥其效益、实现组织和用户个人的目标。本文基于经典行为理论和技术采纳理论,构建了医院信息系统(HIS)有效使用的影响因素模型,探究个人因素、技术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是如何直接影响和交互影响HIS有效使用的。以医生、护士和行政及管理层为实证研究对象,共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365份,并以此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研究模型和假设。结果表明:第一,除了个人因素中的信息安全期望外,个人因素中的自我效能、技术因素中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组织环境中的管理层支持都对医生、护士等有效使用HIS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第二,管理层支持还会正向调节自我效能、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与有效使用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本文相应章节中给出了实际建议,并在结论中说明了创新点、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展望。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不仅提供了探究医院信息系统和用户有效使用系统的新视角,还丰富了信息系统使用方面的文献和弥补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的研究不足;在实践方面帮助医院信息系统设计者设计出更合理匹配医生、护士、医院行政人员日常工作的系统、帮助医院管理层全面理解信息系统从而为系统使用创造出更优的环境、帮助医生和护士寻找提升自身素质和更合适地使用系统的方法。

朱志鹏[8](2019)在《管理信息化下HB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应用对各行各业的管理运营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企业日常管理与服务,形成管理信息化模式,已经成为了目前企业日常运营的常态。医院作为社会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医疗管理与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建设的重点,管理信息化模式已经发展为医院日常运营的重要支撑。在信息化时代下,医院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为医院的日常运营提供基本保障,保证医院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对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于医院的自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健康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医疗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社会医疗服务市场日益扩大,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医院自身而言,一方面,面对不断扩大的医疗服务市场,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保证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望,这是当前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目标。那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医院如何通过管理信息化手段来强化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从而提升医院经营效率,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保障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建设形成智慧医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的问题。然而,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大量检索,发现目前管理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没有体现出医院这一医疗行业的自身特征,提出的措施缺乏行业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以管理信息化下医院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管理信息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接着,从管理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医院管理信息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从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HB医院的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应用现状,总结HB医院的内部控制应用成果及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分析原因,结合管理信息化特点,从HB医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五个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以求实现管理信息化下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效能的最大化,帮助HB医院提升经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院自身综合实力,建设形成现代化智慧医院。

王松[9](2019)在《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着。中医药信息化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中医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医医院在信息安全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安全人才缺乏、信息安全资金短缺等困难和问题,对中医医院的正常运行形成威胁。因此,如何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成为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1研究目的本文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开展的政策研究项目《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课题,并选择首先在北京地区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现状预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国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民族医医院,下同)信息安全现状,从信息安全机构设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当前北京地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借鉴,为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国家开展《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奠定基础。2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本论文通过对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等相关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外医院信息安全、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了解国家相关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了解和掌握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并结合中医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编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开展问卷调查,由被调查中医医院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作为本论文开展分析研究的材料支撑。(3)专家咨询法。本研究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反复咨询信息及信息安全等方面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的实际情况,突出中医医院的特色,形成本次调查问卷,作为中医医院信息调查报告的技术支撑。(4)统计分析法。对被调查的39家公立中医医院的基本情况、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情况、信息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x 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5)对比分析法。将中央在京直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与北京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地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三级丙等)与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二级丙等)的信息安全现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中医医院间信息安全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信息安全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3研究结果目前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的信息安全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医院信息安全问题受到较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民族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医院对信息安全工作重视情况。28家中医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能机构,38家中医医院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25家建立信息安全工作小组,32家中医医院已进行等级保护定级工作,31家中医医院已完成等级保护备案及测评工作,8家中医医院尚未完成等级保护备案及测评工作。(2)信息安全投入情况。36家中医医院近三年对信息安全设备进行资金投入,11家中医医院投入金额在51-100万元之间,部分医院尤其是二级中医医院在对信息安全设备投入方面有待提高。在信息安全经费来源方面,36家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经费来自于医院自筹资金,23家中医医院同时获得上级信息安全经费拨款。在信息安全经费预算方面,32家中医医院安排信息安全经费预算,存在少数中医医院未安排信息安全专项经费预算、投入随意或数量不足等情况。(3)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情况。在机房安全方面,24家中医医院明确了机房安全等级,大部分医院对机房采取诸多安全措施,但仍存在如被调查的39家中医医院中,仅有10家中医医院机房具有防磁场干扰措施;并且不同级别的中医医院在机房门禁制度、配备不间断电源等措施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在服务器安全方面,大部分中医医院对服务器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但被调查的医院中有一家二级丙等医院未对服务器采取安全措施。在终端设备安全方面,39家中医医院均已对PC端设备采取安全措施,但其中如监控使用者的行为和设备相关信息等措施应用率略低,并且不同级别的中医医院在屏蔽外界存储设备USB 口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数据安全方面,37家中医医院已采取必要的安全防御措施,但其中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安全相关措施应用率还比较低。在网络安全方面,被调查的所有中医医院均采取了安全措施,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表浅层面,对在入侵检测、日志分析、漏洞扫描、身份鉴别安全防护等措施应用率仍然较低。在主机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安全方面,38家中医医院已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但其中的系统镜像快速恢复、资源控制、身份鉴别等措施应用率较低,并且二级医院在防止恶意代码攻击、资源控制以及数据恢复等方面有所欠缺,急需改进。(4)医院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建设情况。被调查的39家中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接口系统基本全覆盖,比例均为100%;但是其中对于远程问诊平台、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医院人力资源招聘平台等系统应用率还比较低。中医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中门急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和住院护士工作站应用比例达到100%;其次为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所占比例均为92.31%;但中医诊疗辅助信息系统和中医治未病信息系统应用还比较少,仅占15.38%(6家)和23.08%(9家),中医特色临床信息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38家中医医院已针对应用系统采用安全措施,但应用系统业务软件容错、应用系统灾难恢复等措施应用率较低等。(5)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目前大多数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较好,但在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有15.91%的中医医院虽然制定有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但是一些制度都未能严格执行,或执行能力普遍较弱;少数中医医院对一些基本的信息管理制度甚至缺少,例如存在一家中医医院没有制定信息资产管理制度;有些中医医院虽然有相关制度,但调查发现这些制度内容不规范,或与实际要求偏离较远等,很难实施。(6)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情况。37家中医医院建立应急响应组织,其中35家医院已明确组织内成员的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38家中医医院已经制定了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其中27家医院应急预案比较完善,能够根据事件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应急安全措施采取方面,37家中医医院开展应急演练,内部技术支援应用率相对较低,占调查医院总数的53.85%。(7)信息安全人员配备与培训情况。从信息化部门中从事信息技术或信息管理方面员工的专业情况来看,有80.94%的员工为信息相关专业;从信息管理或技术员工的学历结构方面来看,本科学历人员占比最高为66.55%,其次为大专学历,比例为20.14%,学历偏低;从信息管理或技术员工的职称方面来看,有60.43%的员工职称主要集中在初级及以下;从信息管理或技术员工的年龄分布方面来看,有73.38%的员工年龄分布在31-49岁之间;从医院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人员数量情况来看,24家中医医院中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人员的人数集中在1-3人,6家中医医院没有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的人员。另外对中医医院员工进行的信息安全培训情况进行调查,33家中医医院每年对员工开展信息安全相关培训在1-2次之间,还有部分医院未开展培训。(8)不同级别中医医院信息安全情况比较。对被调查的39家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级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情况要优于二级中医医院,中央直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情况要好于北京市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4结论通过对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的调查,总体来看,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受到了各单位、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信息及网络安全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说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正处于积极向上、蓬勃发展时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各中医医院发展不平衡,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一,中医医院信息安全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部分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安全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息安全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应急响应需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加强等方面。因此,提出七个方面的建议,即进一步提高中医医院信息安全重视程度、加大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加强并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全面且严谨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大力引进和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等。总之,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将为即将开展的全国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工作提供参考,为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将对中医药信息化事业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郭雨晨[10](2019)在《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医院信息化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框架理论,结合医院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需求,构建了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开展全国范围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医院信息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搭建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选取指标。2、采用深度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一步筛选指标并完善初步框架,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3、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组合权重系数。4、基于综合指数法提出综合指数值,确定各指标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5、利用数理统计法,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1、制定了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本框架,重点围绕“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信息化组织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情况、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建设绩效情况”六个维度。2、构建了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64项。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033、0.1880、0.1271、0.1619、0.1783、0.1414。3、明确了每项指标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4、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克朗巴赫α系数的范围是0.687-0.953,累积方差贡献率介于41.3%-66.2%之间。5、开展对790家三级综合医院的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论:1、构建了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体系有明确的权重系数,且有效可信。3、医院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效果显着。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工具
        5 资料收集
        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7 伦理原则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1.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构成
        1.2 护理信息创新性系统使用行为结果
        1.3 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果
        1.4 护士信息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1.5 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1.6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统计结果
        1.7 护士组织创新氛围统计结果
        2 各量表维度得分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比较分析
        3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4 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4.1 模型假设
        4.2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访谈提纲
    4 资料收集与处理
    5 伦理原则
    6 结果
    7 讨论
总结与思考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简历
致谢

(2)基于HTOE框架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内涵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现状与特点
    3.2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3.3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分析
    3.4 基于关键影响因素的集成路径分析
4 讨论
    4.1 方法学合理性分析
    4.2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
    4.3 HTOE维度下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4 HTOE框架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路径分析
    4.5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互操作性框架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评价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1
    评价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影响因素调査问卷-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3)信息化诊疗管理研究 ——以G省L市某三甲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研究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依据
        1.4.1 理论依据
        1.4.2 现实依据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G省L市某三甲医院信息化诊疗与管理现状
    2.1 该医院信息化诊疗开展情况及其成效
        2.1.1 医院简介
        2.1.2 开展情况
        2.1.3 初步成效
    2.2 该医院信息化诊疗管理的主要举措
        2.2.1 提升管理制度建设保障能力
        2.2.2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
        2.2.3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第三章 G省L市某三甲医院信息化诊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便民服务管理重视度不高
        3.1.1 患者就诊引导管理
        3.1.2 服务流程管理
        3.1.3 信息系统建设及实施管理
        3.1.4 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及质量监督管理
        3.1.5 医患关系管理
    3.2 人员培养培训管理不到位
        3.2.1 意识及观念
        3.2.2 信息系统应用培训
    3.3 信息系统管理不完善
        3.3.1 基础设施保障
        3.3.2 系统维护管理
        3.3.3 系统运行严谨性
    3.4 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不足
        3.4.1 基础设施建设
        3.4.2 流程规划及需求调研管理
        3.4.3 系统建设标准性
第四章 G省L市某三甲医院信息化诊疗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4.1 信息公开管理不到位
        4.1.1 患者的科学引导
        4.1.2 诊疗信息面向患者公开
        4.1.3 医务人员信息宣传
        4.1.4 院务信息公开
    4.2 人员培养培训管理不到位
        4.2.1 信息化诊疗管理意识及能力
        4.2.2 培训管理
    4.3 信息化建设标准缺乏完善性
        4.3.1 便民服务考虑
        4.3.2 信息化建设“以医务人员为本”
        4.3.3 系统建设标准
    4.4 信息化应用管理能力不足
        4.4.1 运维管理
        4.4.2 系统集成应用
        4.4.3 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
        4.4.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4.5 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4.5.1 制度建设完善性
        4.5.2 其他方面
第五章 完善信息化诊疗管理的建议
    5.1 加强管理能力建设
        5.1.1 重视管理意识培养
        5.1.2 加强人才能力培养建设
        5.1.3 加强培养服务能力建设
    5.2 完善管理建设标准管理体系
        5.2.1 加强便民服务能力建设
        5.2.2 建立健全信息化诊疗宣传导诊管理制度
        5.2.3 完善诊疗服务流程统一规范性
        5.2.4 注重以人为本建设,重视医务人员需求导向
        5.2.5 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制度
    5.3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5.3.1 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5.3.2 完善运维管理制度
        5.3.3 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5.3.4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5.3.5 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5.4 加强管理保障与服务能力建设
        5.4.1 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5.4.2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5.4.3 加强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建设
        5.4.4 提高管理应用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关于“信息化诊疗管理”的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 2 关于“信息化诊疗管理”的门诊及临床医务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3 关于“信息化诊疗管理”的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对医生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医院信息系统
        2.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
        2.1.2 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
        2.1.3 研究述评
    2.2 医生工作绩效
        2.2.1 工作绩效的内涵
        2.2.2 工作绩效的研究视角
        2.2.3 工作绩效的研究进展
        2.2.4 研究述评
    2.3 信息技术正念
        2.3.1 正念的概念
        2.3.2 信息技术正念研究进展
        2.3.3 信息技术正念的维度
        2.3.4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
    3.2 个体适应性结构化理论
        3.2.1 利用式技术适应
        3.2.2 探索式技术适应
        3.2.3 利用式任务适应
        3.2.4 探索式任务适应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模型
第五章 研究设计
    5.1 问卷设计
    5.2 调查对象
    5.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六章 数据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信效度分析
        6.2.1 信度分析
        6.2.2 效度分析
    6.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3.1 模型简介
        6.3.2 拟合度检验
        6.3.3 假设检验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基于医院管理者
        7.2.2 基于系统设计者
        7.2.3 基于医生个体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医疗信息水平对医院满意度和收支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级诊疗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研究方案和研究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案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1.4 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资源基础理论
        2.1.1 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资源基础理论的VIRO分析框架
        2.1.3 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
    2.2 资源依赖理论
        2.2.1 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过程
        2.2.2 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
        2.2.3 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衍化
        2.3.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
        2.3.3 利益相关者的核心观点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2.4 医疗信息水平
        2.4.1 医疗信息水平概念的演进
        2.4.2 医疗信息水平的维度划分
        2.4.3 医疗信息水平的测量
        2.4.4 医疗信息水平的研究现状
        2.4.5 医疗信息水平评述
    2.5 分级诊疗
        2.5.1 分级诊疗概念的演进
        2.5.2 分级诊疗的维度划分
        2.5.3 分级诊疗的测量
        2.5.4 分级诊疗的研究现状
        2.5.5 分级诊疗评述
    2.6 医院满意度
        2.6.1 医院满意度概念的演进
        2.6.2 医院满意度的维度划分
        2.6.3 医院满意度的测量
        2.6.4 医院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2.6.5 医院满意度评述
    2.7 收入成本率
        2.7.1 收入成本率的内涵
        2.7.2 收入成本率的测量
        2.7.3 收入成本率评述
    2.8 高层管理支持
        2.8.1 高层管理支持概念的演进
        2.8.2 高层管理支持的测量
        2.8.3 高层管理支持的研究现状
        2.8.4 高层管理支持评述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的推演与构建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医疗信息水平与分级诊疗的关系
        3.2.2 分级诊疗与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关系
        3.2.3 分级诊疗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
        3.2.4 分级诊疗在医疗信息水平和医院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3.2.5 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关系
        3.2.6 患者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关系
        3.2.7 医院满意度在分级诊疗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中介作用
        3.2.8 高层管理支持在医疗信息水平和分级诊疗之间的调节作用
    3.3 研究假设汇总
4 实证研究设计
    4.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
        4.1.1 医疗信息水平
        4.1.2 分级诊疗
        4.1.3 医院满意度
        4.1.4 收入成本率
        4.1.5 高层管理支持
        4.1.6 控制变量
    4.2 调查样本与数据收集程序
        4.2.1 调查样本
        4.2.2 数据收集程序
    4.3 实证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技术
        4.3.1 基于SPSS软件的信度分析、聚合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基于Smart PLS3.0 软件的模型检验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数据结构的有效性分析
        5.1.1 调节变量高层管理支持的信度分析
        5.1.2 调节变量高层管理支持的聚合检验
        5.1.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假设检验
        5.3.1 无调节作用的PLS分析结果
        5.3.2 有调节作用的PLS分析结果
    5.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医疗信息水平对分级诊疗的积极影响
        6.1.2 医疗信息水平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
        6.1.3 医疗信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
        6.1.4 分级诊疗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中介机制
        6.1.5 高层管理支持在医疗信息水平作用机制中的重要性
    6.2 理论贡献与政策建议
        6.2.1 理论贡献
        6.2.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县域医疗信息化水平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医院信息系统概述
        1.2.1 医院信息系统定义与说明
        1.2.2 医院情景的特殊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案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有效使用
        2.1.1 信息系统使用相关分类
        2.1.2 强制环境下的系统使用
        2.1.3 有效使用的定义及维度
        2.1.4 界定本研究的“有效使用”
    2.2 理性行为理论
    2.3 计划行为理论
    2.4 技术接受模型
    2.5 技术接受模型的延伸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
    3.1 研究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个人因素与有效使用的关系
        3.2.2 技术因素与有效使用的关系
        3.2.3 组织环境因素与有效使用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问卷设计
        4.1.1 调查对象界定
        4.1.2 调查问卷设计
    4.2 预调研与正式问卷发放及回收
    4.3 数据筛选与描述性统计
    4.4 度量模型分析
        4.4.1 信度分析
        4.4.2 效度分析
    4.5 结构模型分析与研究假设
        4.5.1 个人、技术和组织环境因素与有效使用的关系主模型检验
        4.5.2 管理层支持调节作用检验
    4.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4.6.1 个人因素对有效使用的影响
        4.6.2 技术因素对有效使用的影响
        4.6.3 环境因素对有效使用的影响
        4.6.4 提高HIS有效使用的策略建议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8)管理信息化下HB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的发展
        1.2.2 管理信息化在内部控制当中的应用
        1.2.3 医院管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管理信息化
        2.1.2 医院管理信息化
        2.1.3 内部控制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
    2.3 医院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3.1 医院内部控制相关法规
        2.3.2 医院内部控制特征
        2.3.3 医院管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3 医院管理信息化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3.1 医院管理信息化简介
        3.1.1 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1.2 医院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系统
        3.1.3 管理信息化对医院的重要性
    3.2 医院管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3.2.1 控制环境方面
        3.2.2 风险评估方面
        3.2.3 控制活动方面
        3.2.4 信息与沟通方面
        3.2.5 监督活动方面
4 HB医院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现状
    4.1 HB医院概述
    4.2 HB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4.3 HB医院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4.3.1 HB医院控制环境现状分析
        4.3.2 HB医院风险评估现状分析
        4.3.3 HB医院控制活动现状分析
        4.3.4 HB医院信息与沟通现状分析
        4.3.5 HB医院监督控制现状分析
    4.4 HB医院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应用成果
        4.4.1 在内控五要素方面
        4.4.2 在医院整体运营的实际表现
5 HB医院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5.1 HB医院管理信息化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5.1.1 信息化下内控环境不完善
        5.1.2 风险评估工作存在不足
        5.1.3 控制活动有待完善
        5.1.4 信息与沟通不足
        5.1.5 监督控制落实不到位
    5.2 HB医院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5.2.1 完善医院内控环境,强化系统权限、技术支撑与安全保护
        5.2.2 加强医院风险评估,提升风险意识、系统评估质量
        5.2.3 完善医院控制活动,实现系统人机结合、多功能控制
        5.2.4 加强医院信息沟通,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医疗云服务
        5.2.5 强化医院监督控制,完善信息化下审计模式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信息安全及其相关概念
    2.1 信息安全
    2.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3 医院信息化
    2.4 医院信息系统
3 对象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调查实施
    3.4 数据处理方法
4 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
    4.1 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基本情况分析
        4.1.1 被调查中医医院类别
        4.1.2 被调查中医医院等级分布情况
        4.1.3 被调查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情况
        4.1.4 被调查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员工情况
    4.2 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4.2.1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4.2.2 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4.3 央属三甲中医医院与北京市属三甲中医医院对比分析
        4.3.1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4.3.2 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5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5.1 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5.2 信息安全投入不足
    5.3 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不健全
    5.4 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与落实不到位
    5.5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不完善
    5.6 信息安全人才缺乏
6 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6.1 提高信息安全重视程度
    6.2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
    6.3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
    6.4 强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6.5 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6.6 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
    6.7 大力引进和培养信息安全人才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不足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表索引
    附录2 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内涵
    1.4 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制定初步框架的思路与原则
    3.2 指标遴选结果
    3.3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指标权重的计算
    3.4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3.5 检验指标体系信度、效度
4 实证研究
    4.1 描述性分析
    4.2 综合分析
5 讨论
    5.1 信息化评价视角的全面性与框架的针对性
    5.2 评价指标遴选的可靠性与权重的合理性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5.4 综合评价模型的信度与效度
    5.5 指标体系各维度的综合评估
    5.6 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进一步研究计划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四、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D]. 吴宏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2]基于HTOE框架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 皮宇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信息化诊疗管理研究 ——以G省L市某三甲医院为例[D]. 柳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对医生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视角[D]. 祝嫦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0)
  • [6]医疗信息水平对医院满意度和收支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级诊疗的中介作用[D]. 宋平.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7]医院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D]. 齐若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管理信息化下HB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建议[D]. 朱志鹏.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7)
  • [9]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D]. 王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三级综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郭雨晨.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