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谈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农发行内部的稽核监督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于颖异[1](2016)在《农发行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11月,是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也是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我国粮食市场改革的全面放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农发行现在不仅承担着国家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一类的传统农村金融业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新兴业务比重也不断扩大。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支行(以下简称开发区支行)是隶属于农发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的九家区级支行之一,原名称为农发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营业室,1996年成立后一直作为农发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暨农发行沈阳市分行)的一个内设部门存在,主要负责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中间业务,营业部的支付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和隶属于营业部的存、贷款业务,随着贷款规模和业务量的增大,从2009年开始由支行申请成立独立法人机构,2012年经农发行总行以及辽宁银监局等相关单位的批准,开发区支行于2012年9月在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但信贷规模和业务量都比较大、业务种类比较复杂的区级支行,开发区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也十分急迫,一方面支行的业务量大,风险复杂,另一方面应为成立时间短,各方面政策和规定不十分完整,人员防控风险的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对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以COSO报告为基础,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提出的《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为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为标准,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深入剖析,发现开发区支行在内部控制环境、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然后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与作者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后,认为管理体制不合理、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够和数据共享程度欠缺等原因是造成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对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认为支行应从完善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交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四方面进行改进。开发区支行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信贷规模大、业务种类比较复杂的典型支行,一方面支行的业务量大,风险复杂,另一方面因为成立时间短,各方面政策和规定不十分完整,人员防控风险的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十分急迫。更重要的是,业务规模发展也伴随着风险增加,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利润较高的支行,对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农发行其他基层支行甚至商业银行的各个支行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郭昊[2](2014)在《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农发行是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服务“三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落后的市场环境的问题,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为了确保农发行,控制农发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为农发行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关键问题。论文结合Z农发行的发展现状和贷款分类业务,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其次,分析Z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特征及其管理现状。剖析Z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如国家政策为主导、信贷资金来源单一、先天的资产包袱较重和粮油价格市场化等。再次,结合Z农发行目前信贷管理现状,找出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四类问题:第一,信贷管理制度中规章制度不健全和贷款风险管理责任不清晰;第二,信贷审批和监控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信贷审批约束机制和信贷风险监测手段落后;第三,信贷风险化解和补偿机制中,风险化解途径单一和风险补偿与分散渠道受限;第四,人员素质方面,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信贷客户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以及队伍建设与业务发展不匹配等。最后,提出Z农发行政策性特色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2)改进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开发信贷风险计量方法和应用压力测试法;(3)建立政策性贷款准入制度,贷款准确定位,推进贷款项目审查的定量化建设;(4)建立系统性的信贷资金管理机制,包括资金推出机制、资金使用约束机制、不良贷款分散和补偿机制等;(5)建设全员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培养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授信约束激励机制。论文基于提出农发行政策性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为出发点,保证农发行服务好“三农”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仅仅基于Z农发行现状,提出微观操作层面的建议,实践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张颢[3](2013)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是国家金融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见证者。自成立以来,农发行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跨越式进展,在国家金融改革的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篇章。但是,由于农发行的成长受到国家各项经济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的环境影响,使其经营管理的方式过于传统化,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金融业也随之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时代,面临着更加紧张的竞争压力和竞争氛围。因此,为了保障农发行的持续稳定发展,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我们就要采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内部控制是银行业正常运转的基础,贯穿于整个银行业的经营过程中,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内控管理工作正确实施的有力保障,当然,这对于农发行也是一样。农发行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以使农发行的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加强对农发行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能够提高信息质量,保障资产的安全,同时可以使农发行正确执行国家各项金融方针政策,保证各项经营活动健康稳定的进行。然而,如何确保农发行各项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防止金融风险,如何防范和减少农发行的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农发行的内部控制机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现代银行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这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全面阐释了农发行成立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然后就农发行中存在的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提出。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五个主要方面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对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同时,还将结合农发行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对农发行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价,认为其大体上能够保证信息的正确和财务活动的合法,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内控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本文还将本着战略性、客观性、全面性和适用性等原则对农发行的内部控制机制重构进行了方案设计,认为农发行应从建立完善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内部机构设置、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构和内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制。同时,对完善农发行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使农发行的各项管理活动有据可依,也使其内部控制机制趋于完善。
张林军[4](2013)在《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为“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秦皇岛分行是农发行的二级分行,隶属于农发行河北省分行。随着农发行信贷业务的不断拓展,经营模式、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政策性指令性信贷业务、政策指导性信贷业务和商业性信贷业务并存,贷款投向、贷款主体、贷款方式等日趋多元和复杂,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农发行制定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风险防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农发行秦皇岛分行当前及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两个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和两个国内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在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以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信贷风险的表现及特征、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严密的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化解机制、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
康志慧[5](2012)在《双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部控制系统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以控制论、组织行为理论、代理理论和权变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对某一组织经营管理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农村信用社因其特殊性,管理体制几经变迁,但管理制度混乱、内控案件频发、产权模糊等诸多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此,搞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工作对于深化其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双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目标企业,融合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以内部控制要素分析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评估,针对性地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改进优化措施与方案。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增加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个综合性环境因子,同时,将企业伦理管理、压力管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内部控制管理上来,为内部控制管理进一步拓宽了思路。为了确保其内部控制系统改进优化后的顺利实施,本研究还从组织、人力资源、外部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笔者希冀本研究对双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全面提升管理绩效具有参考价值,并对我国信用社系统、金融机构乃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建文[6](2007)在《农发行内控机制建设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完善的内控机制是防范金融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银行各项业务稳健运行的保障。农发行的业务拓展必须以有力的内部控制为基石,一旦失控必然导致蒙受损失的后果。农发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信贷风险和结算事故甚至其他经济案件。内控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对此谈点浅见及对策。
张耀平[7](2007)在《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文中研究指明农村金融风险是与农村金融的经营行为相伴而行的,它具有与一般行业经营风险不同的特点。一般行业的经营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局部的,一般不会构成对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而农村金融一旦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如出现较大范围存款挤兑,就会迅速酿成金融风波,其结果将会使农村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陷于瘫痪。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不仅在于将大大削弱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损害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业的良好信誉,而且将严重激化财政收支矛盾,迫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危及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迫切和重要。目前关于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大多数研究一方面偏重于个体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偏重于静态化的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WTO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则突破了这一束缚,从管理学、金融风险、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探寻中国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理论根源及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本研究共九章,按照“问题—设计—前景”的逻辑关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三章,属总论部分,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论述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农村金融风险的理论涵义、经济分析及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在这一部分除了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进行现状评估以外,还有大量篇幅是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的研究。主要通过从体制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对印度、巴西、埃及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析,寻求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八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设计战略规划。作者在第一部分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农业发展远景目标,重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为依托,以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优化外部环境,构建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贸、工、农综合经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二部分基本按照这一逻辑展开研究,分别从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及优化外部环境等角度论述防范与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论文的第九章是第三部分——前景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在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前景及风险防范问题。关于农村金融风险相关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一方面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但同时又使研究较难突破传统研究范式而有所创新。本论文试图从内容体系及方法论两个角度突破这一范式,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于:第一,分析和探讨了农村金融风险的理论涵义及成因。农村金融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资金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中不确定性是农村金融系统的内在属性,无法将其完全消除,它与市场经济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对农村稀缺资源在竞争目标中的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农村金融风险是与农村金融的经营行为相伴而行的,它具有与一般行业经营风险不同的成因。从外部环境看,市场机制不健全、宏观调控负面效应和法制不健全、难落实是形成农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内部分析,农村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经营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内控机制不健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等原因所造成。第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方针。本研究从总体上力求全面系统地把握和研究整个农村金融风险问题,提出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农业发展远景目标,重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为依托,以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优化外部环境,构建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贸、工、农综合经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三,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设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借助经济学、金融学、农村经济管理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设想,即建立农村金融宏观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事前预警功能;建立农村金融中观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事中监测作用;建立农村微观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程度。从而对金融机构实施全方位监管,保护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第四,探讨和分析了在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前景及风险防范。本研究将农村金融置于WTO框架下,探讨了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宏观前景——国际化趋势、本土化趋势和竞争化趋势,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前景——混业式趋势、多元化趋势和电子化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独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和一套完整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董才林[8](2005)在《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竞争加剧的市场,加大了金融电子化建设力度,也给银行稽核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稽核手段、准则、内容等稽核要素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积极应对,探索一条新时期稽核工作的新路子,确实是摆在所有金融企业稽核部门面前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银行业经营环境日趋电子化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创新的现状及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一步讨论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国际化改革中进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方法,以及银行稽核监管在电子化环境下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其次,从商业银行稽核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角度出发,阐述商业银行稽核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所存在契约和制度不完备性,并通过例证分析这种不完备性在银行稽核过程中衍生的一些寻租行为,以及导致这种契约和制度不完备性的经济学原因。然后,在分析现有商业银行稽核方式不足的基础上,从构建银行稽核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对银行稽核方式进行有效整合的原则、组织模式、整合的技术条件与整合目标。第四,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稽核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说明商业银行实施电子化稽核必要性。分析了传统稽核流程,并以电子化环境为基础,再造稽核流程,以中心稽核方式取代分散稽核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稽核取代传统稽核。第五,提出电子稽核系统的一般构建方法,探讨电子化稽核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作为电子化稽核系统的一个实例,针对稽核工作中的票据管理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表单处理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商业银行事后稽核系统,在商业银行稽核中心使用该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商业银行的稽核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第六,分析稽核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对稽核风险的分类、成因和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电子稽核系统中。将稽核工作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起来,提高稽核工作质量,防范稽核风险。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进一步阐述了研究的现实意义。
田永强,董炜娜[9](2005)在《加强农发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对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内控《框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其内控建设的六点思考:即健全内控组织体系;强化各环节内控制度落实;建立内控信息系统;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和监测体系;做好内控监督与后评价工作和加强内控文化建设。
吕永清[10](2005)在《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中国第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其作为中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服务、支持、促进、调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和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其在经营机制方面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并成为农业发展银行发展的障碍和改革的重点。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发展以及其经营机制的内涵、主要特征作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其经营机制完善的必要性。然后重点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利益补偿、筹资、法律保障、自身经营、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内控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技术支撑等经营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还分析和借鉴了世界各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和我国其它两家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方面的经验。最后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经营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本文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10年发展和实践,立足于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见解。
二、略谈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农发行内部的稽核监督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谈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农发行内部的稽核监督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农发行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文件综述与理论研究 |
第2章 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开发区支行概况 |
2.2 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
2.3 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 |
第3章 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
3.1 内部控制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
3.2 内部信息与沟通问题成因分析 |
3.3 内部监督问题成因分析 |
第4章 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方案 |
4.1 完善内部控制结构 |
4.2 建立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
4.3 提高信息交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
4.4 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2 Z农发行信贷风险特征及其管理现状 |
2.1 Z农发行政策性信贷风险概述 |
2.1.1 Z农发行的成立及其职能 |
2.1.2 Z农发行资产业务及贷款资产的分类 |
2.1.3 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 |
2.1.4 Z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 |
2.2 Z农发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
2.2.1 国家政策为主导 |
2.2.2 信贷资金来源单一 |
2.2.3 先天资产包袱较重 |
2.2.4 粮棉油价格市场化 |
2.3 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
2.3.1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
2.3.2 “三位一体”的贷前审议审批机制 |
2.3.3 建立客户评级和授信管理制度 |
2.3.4 构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
2.3.5 开发和应用信贷管理系统 |
2.3.6 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封闭运行管理模式 |
3 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信贷管理制度方面 |
3.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
3.1.2 贷款风险管理责任不清晰 |
3.2 信贷审批和监控机制方面 |
3.2.1 缺乏有效的贷款审批约束机制 |
3.2.2 信贷风险监测手段落后 |
3.3 信贷风险化解和补偿机制方面 |
3.3.1 信贷风险化解途径单一 |
3.3.2 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散渠道受限 |
3.4 人员素质方面 |
3.4.1 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
3.4.2 信贷客户的管理水平低 |
3.4.3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执行力 |
3.4.4 队伍建设与业务发展不匹配 |
4 Z农发行政策性特色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
4.1 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其执行力 |
4.1.1 逐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4.1.2 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
4.2 改进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计量方法 |
4.2.1 优化风险预警系统的效率 |
4.2.2 开发信贷风险计量方法和应用压力测试法 |
4.3 建立政策性贷款准入制度 |
4.3.1 贷款准确定位 |
4.3.2 推进贷款项目审查的定量化建设 |
4.4 建立系统性信贷资金管理机制 |
4.4.1 实行灵活有效的资金退出机制 |
4.4.2 完善资金使用约束机制 |
4.4.3 实施不良贷款分散和补偿机制 |
4.5 建设全员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4.5.1 培养全行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
4.5.2 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4.5.3 建立有效的授信约束激励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2.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2.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现状描述 |
2.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总体评价 |
第3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
3.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
3.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重构方案设计 |
4.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构目标和原则 |
4.2 建立和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环境 |
4.3 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活动的管理 |
4.4 提高信息沟通及内部监督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 信贷风险 |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 |
2.1.2 信贷风险的类型 |
2.1.3 信贷风险的特征 |
2.1.4 信贷风险的成因 |
2.2 信贷风险管理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 |
2.2.3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3.1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概况 |
3.1.1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概况 |
3.1.2 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概况 |
3.2 国内政策性银行概况 |
3.2.1 国家开发银行概况 |
3.2.2 中国进出口银行概况 |
3.3 国内外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 |
3.3.1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3.3.2 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3.3.3 规范信贷业务操作 |
3.3.4 采用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4.1 农发行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
4.1.1 农发行的产生背景 |
4.1.2 农发行的发展历程 |
4.2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基本情况 |
4.2.1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概况 |
4.2.2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业务种类 |
4.2.3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业务特点 |
4.3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特征 |
4.3.1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的表现 |
4.3.2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
4.4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4.4.1 初步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4.4.2 建立信贷审议审批体制 |
4.4.3 建立客户评级和授信管理制度 |
4.4.4 建立授权管理制度 |
4.4.5 建立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
4.4.6 推广应用信贷管理系统 |
4.5 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5.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够完善 |
4.5.2 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不够严密 |
4.5.3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够科学 |
4.5.4 信贷风险化解机制不够有效 |
4.5.5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滞后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构建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对策 |
5.1 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5.1.1 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
5.1.2 设立信贷业务职能部门 |
5.1.3 设立信贷审批中心 |
5.1.4 设立内部审计部 |
5.1.5 设立风险官和风险经理 |
5.2 建立严密的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
5.2.1 构建科学的信贷制度体系 |
5.2.2 实行彻底的审贷分离制度 |
5.2.3 实行差异化的授权管理制度 |
5.2.4 实行严格的授信管理制度 |
5.2.5 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
5.3 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
5.3.1 完善内部评级体系 |
5.3.2 完善贷款风险五类十二级管理 |
5.3.3 强化客户贷后管理 |
5.3.4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信号体系 |
5.4 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化解机制 |
5.4.1 信贷风险规避 |
5.4.2 信贷风险分散 |
5.4.3 信贷风险转移 |
5.4.4 信贷风险自留 |
5.5 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5.5.1 明确信贷风险偏好 |
5.5.2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精神文化建设 |
5.5.3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
5.5.4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物质文化建设 |
5.5.5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建设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双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部控制系统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1.2.2 内部控制研究的基础理论 |
1.2.3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
1.2.4 简要评介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
2.1 双峰县农信社概况 |
2.1.1 双峰县农信社发展历程 |
2.1.2 双峰县农信社经营概况 |
2.2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的成绩与不足 |
2.2.1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的主要成效 |
2.2.2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1 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产物 |
2.3.2 结构规模掣肘 |
2.3.3 思想认识偏差 |
2.3.4 制度缺失 |
2.3.5 管理松驰 |
2.3.6 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限制 |
2.3.7 企业文化环境影响 |
第3章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系统改进方案的设计 |
3.1 总体设计思路 |
3.1.1 指导思想 |
3.1.2 主要原则 |
3.1.3 主要目标 |
3.2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系统改进的具体方案 |
3.2.1 优化内控环境 |
3.2.2 完善内控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 |
3.2.3 严密控制活动保障 |
3.2.4 加强内控信息沟通管理 |
3.2.5 强化内控监督职能 |
第4章 双峰县农信社内部控制系统改进方案的实施 |
4.1 实施原则与步骤 |
4.1.1 实施原则 |
4.1.2 实施步骤与方法 |
4.2 预期效果分析 |
4.2.1 预期效果 |
4.2.2 可能存在的障碍 |
4.3 主要保障措施 |
4.3.1 组织保障 |
4.3.2 人力资源保障 |
4.3.3 科技等其它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双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
(7)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农村金融风险研究的进展 |
一、关于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 |
二、关于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 |
三、关于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措施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三、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
第二章 农村金融风险的理论涵义和经济分析 |
第一节 风险的性质与管理 |
一、风险的概念和性质 |
二、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三、风险管理的实践步骤 |
第二节 金融风险与农村金融风险 |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
二、金融风险的表征分析 |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
四、农村金融风险与一般金融风险的区别分析 |
第三节 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 |
一、马克思理论对金融风险的一般解释 |
二、有关金融风险的西方理论与假说 |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特有理论 |
第四节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 |
二、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
三、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透视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比较 |
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特点 |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各经济类型的农村金融风险 |
第二节 台湾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启示 |
一、完整、稳定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台湾有效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基础 |
二、构建规范的合作金融体系,减少农村金融风险 |
三、台湾的农业信用保证制度能够有效分担贷款风险 |
四、存款保险制度是台湾地区减少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关键因素 |
第三节 印度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启示 |
一、放松对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与扩张的限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 |
二、放松对银行金融机构放款数量的限制,调整监管目标、方式和手段 |
三、放松对银行金融机构放款方向的限制 |
四、要求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减少金融机构风险 |
五、积极采用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 |
六、放松对银行存贷利率及货币对外汇本的限制 |
七、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 |
八、加大对农村金融违规的惩罚力度 |
第四节 韩国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启示 |
一、农村金融管理机构的改革 |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
第五节 启示 |
一、分离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和货币政策职能,建构风险管理主体 |
二、加快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 |
三、增强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四、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制度 |
五、实行谨慎的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财务会计政策 |
第四章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首要条件 |
第一节 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金融风险:理论分析 |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义及功能探讨 |
二、农村金融风险与金融体系:基于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的考察 |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 |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分析框架 |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分析的方法论和切入点:转轨经济分析视角 |
二、我国农村转型特征对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要求 |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现状描述 |
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结构缺陷 |
二、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缺陷 |
第四节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基本设想 |
一、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约束 |
二、多观点下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讨论 |
三、结论性评述:重构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
第五章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依托 |
第一节 现代农村金融监管的作用 |
一、农村金融监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二、农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 |
一、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 |
二、以农村金融风险视角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新形势下完善和加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监管的路径 |
第三节 现代农村金融监管的基础:内部控制机制 |
一、内控机制的定义 |
二、构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标准及原则 |
三、构建标准的内部控制机制 |
四、现代农村金融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督控制制度 |
第四节 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协调分析 |
一、协调的必要性 |
二、协调的内容 |
第五节 农村问题性金融机构的救助制度 |
一、危机救助制度缺陷 |
二、构建金融机构救助制度 |
第六章 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基础 |
第一节 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分析方法 |
一、产权的定义 |
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综述 |
三、金融产权及其特征 |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产权制度的历史考察 |
一、中国农村金融产权体制变迁 |
二、农村金融产权变革的必要性 |
第三节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
一、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分析 |
二、我国现行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缺陷 |
第四节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 |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设计的原则 |
二、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方案设计:确立真正的合作产权制度 |
第五节 我国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缺陷 |
二、我国农业银行产权改革的目标 |
三、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设计 |
第七章 优化外部环境:为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
第一节 农村宏观经济与农村金融 |
一、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
二、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内在关系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金融 |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
二、农业产业化各阶段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
第三节 农民文化理念与农村金融 |
一、中国农业文化的几个特征 |
二、农户的融资次序 |
第四节 社会信用、政策法律与农村金融 |
一、社会信用环境与农村金融风险 |
二、农村政策环境与农村金融风险 |
三、金融法律环境与农村金融风险 |
第五节 优化外部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
一、优化农村宏观经济环境,扶持乡镇企业发展 |
二、支持农业产业化,优化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 |
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提高农民素质 |
四、优化农村政策环境,加大对农村金融组织的保护 |
五、优化农村法律环境,加快合作金融立法 |
第八章 构建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 |
第一节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框架 |
一、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运行程序 |
二、国内外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综述 |
三、构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
第二节 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理论设想 |
一、建立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 |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想 |
第三节 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具体步骤 |
一、农村金融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构建 |
二、农村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构建 |
三、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分析系统构建 |
四、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处理系统构建 |
第四节 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状况 |
一、风险管理决策的一般理论分析 |
二、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五节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途径 |
一、完善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途径 |
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途径 |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政策途径 |
第九章 农村金融发展:接轨与前景 |
第一节 WTO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的一般分析 |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
二、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中国农村金融 |
一、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二、加入WTO对农业银行的影响 |
三、加入WTO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影响 |
四、加入WTO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
第三节 WTO框架下未来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
一、WTO框架下农村金融体系的未来前景 |
二、未来农村金融风险的表征分析 |
三、未来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电子化环境与商业银行稽核 |
2.1 银行业务电子化创新 |
2.2 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产生的风险 |
2.3 商业银行稽核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3 委托代理与商业银行稽核监管 |
3.1 商业银行稽核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3.2 契约与制度的完备性缺陷 |
3.3 商业银行稽核监管的制度与经济学分析 |
4 商业银行稽核方式的分析与整合 |
4.1 基于范围变化的稽核方式 |
4.2 基于地点变化的稽核方式 |
4.3 基于立体电子化事后稽核的有效整合 |
5. 稽核业务的流程与再造 |
5.1 稽核工作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5.2 稽核系统的电子化趋势 |
5.3 传统稽核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
5.4 稽核流程的再造 |
6. 电子化稽核系统的设计和构建 |
6.1 一般电子化稽核系统的构建 |
6.2 稽核电子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
6.3 基于表单处理技术的事后稽核系统 |
7 面向风险防范的稽核系统 |
7.1 稽核风险分析 |
7.2 面向风险防范的数据挖掘技术 |
7.3 稽核风险防范系统 |
8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 |
附录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课题与获奖情况 |
(10)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一般性分析 |
1.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概述 |
1.2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的内涵和完善经营机制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
2.2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存在问题外部分析 |
2.3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存在问题内部分析 |
第三章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和我国其他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的分析与借鉴 |
3.1 国外农业政策银行经营机制分析 |
3.2 我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经营机制分析 |
3.3 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的启示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的对策 |
4.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目标的选择 |
4.2 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外部环境的选择 |
4.3 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内部环境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略谈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农发行内部的稽核监督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农发行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支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研究[D]. 于颖异. 吉林大学, 2016(09)
- [2]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 郭昊.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研究[D]. 张颢. 吉林大学, 2013(04)
- [4]农发行秦皇岛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张林军. 燕山大学, 2013(02)
- [5]双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部控制系统改进研究[D]. 康志慧. 湖南大学, 2012(08)
- [6]农发行内控机制建设现状及对策[J]. 张建文. 审计月刊, 2007(09)
- [7]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D]. 张耀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8]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D]. 董才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9]加强农发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 田永强,董炜娜. 经济师, 2005(07)
- [10]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研究[D]. 吕永清. 内蒙古大学, 2005(03)
标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