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中年施肥木材的密度和干缩研究

马尾松中年施肥木材的密度和干缩研究

一、马尾松中龄施肥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茜[1](2020)在《油松建筑材林全生命周期密度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平泉黄土梁子镇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适生区,该地区林分结构不合理、培育目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部分林区每年未能及时更新密度调控措施,导致生产力低下。因此,本文以构建油松建筑材全生命周期密度调控措施体系为重点,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具体以河北平泉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阳坡中土、阴坡中土和阴坡厚土三种立地、不同生长阶段油松林分开展全生命周期密度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剖析不同立地、不同密度梯度下油松人工林全生命周期的干形指标、树干生产力和生物量分配状况,揭示适宜油松人工林培育的最佳立地及密度效应;开展合理密度研究,制定各径级林木的树冠面积和密度指标表;制定适用于华北地区油松建筑材林密度管理图,且针对最适宜培育油松建筑材的立地,结合建筑材材种出材量,确定最佳主伐年龄。旨在实现油松建筑材林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培育和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林场等相关部门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精细化参考。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制定出河北油松建筑材材种规格,提出主要立地类型油松建筑材林全生命周期密度调控措施,填补现阶段研究的空白。主要结论如下:(1)阴坡厚土和阴坡中土相较于阳坡中土,林分整体分杈率低、活冠高长、高径比大,干形较好,且以阴坡厚土油松林分干形最佳。(2)同一林龄下阳坡中土油松林的理论密度最大,阴坡中土次之,阴坡厚土最小。对于同一径阶,林分合理经营密度大小均呈现出阳坡中土<阴坡中土<阴坡厚土。小于径阶18cm时,随着径阶增大,阴坡中土、阴坡中土和阴坡厚土油松林分的合理经营密度均逐渐减小,径阶18~22cm时,三种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基本一致,为500株·hm-2左右。(3)阳坡中土油松林分初植密度为3000~3300株·hm-2,按株数进行定量的下层疏伐,10a生开始间伐,间伐强度为12%,15a和25a以强度20%、25%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间伐,共间伐3次,间隔期为5a和10a,在成熟龄期保留株数密度1650株·hm-2让林木自然生长,保持较好干形,且生物量多向树干转移,伐期树高9~11m,平均单株材积为0.0697m3,公顷蓄积115m3,用于培育油松小径级建筑材,材种规格为8~16cm。(4)阴坡中土油松林分初植密度为2700~3000株·hm-2,按株数进行定量的下层疏伐,9a、19a分别以20%和30%强度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间伐,共间伐2次,间隔期为10a,在成熟龄期保留1500株·hm-2林分以获得较好干形,伐期树高9~11m,平均单株材积0.0920m3,公顷蓄积138m3,用于培育中径级油松建筑材,材种规格为16~22cm。初植密度为2200~2500株·hm-2,9a生开始间伐,首次间伐强度为20%,17a和27a分别以25%和30%强度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间伐,共间伐3次,间隔期分别为8a和10a,保留密度为1000株·hm-2,伐期树高11~13m,平均单株材积0.1450m3,公顷蓄积145m3,用于培育大径级油松建筑材,材种规格为>22cm。(5)阴坡厚土油松林分初植密度为2000~2300株·hm-2,按株数进行定量的下层疏伐,7a、15a分别以20%和30%强度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间伐,共间伐2次,间隔期为8a,最佳主伐年龄为47a,保留株数密度为1200株·hm-2,伐期树高11~13m,保留株树平均单株材积0.1375m3,公顷蓄积165m3,用于培育中径级油松建筑材,材种规格为16~22cm。初植密度为1000~1200株·hm-2,7a生开始间伐,首次间伐强度为20%,13a和23a分别以20%和25%强度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间伐,共间伐3次,间隔期分别为6a和10a,保留密度为530株·hm-2以获得较好干形,此时树干生物量占比最佳,最佳主伐年龄为53~55a,伐期树高13~15m,保留株树平均单株材积0.2245m3,公顷蓄积119m3,用于培育大径级油松建筑材,材种规格为>22cm。

郑玉明[2](2018)在《福建漳州大果紫檀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文中提出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 Kurz)是福建引种栽培的主要珍贵红木树种之一。本文以福建漳州7 a生大果紫檀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人工林生长量、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性质、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和树干曲线模型,并与临近的土壤条件基本一致的7 a生常绿阔叶乡土树种福建含笑(Michelia fujianensis)人工林(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可为大果紫檀的科学栽培和木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a生大果紫檀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大果紫檀人工林木材总蓄积量和年均木材蓄积生长量分别为63.83 m3·hm-2和9.12 m3.hm-2·a-1,是福建含笑的1.65倍。大果紫檀平均木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至第7 a生仍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其未达到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2)7 a生大果紫檀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3.09 kg·株-1,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规律如下:树干>树皮>树枝>树叶。大果紫檀乔木层生物量为46.53 t·hm-2,年均乔木层生物量增长量为6.65 t·hm2·a-1,是福建含笑的1.43倍。(3)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大果紫檀土壤养分含量均值为氮含量1.43 g·kg-1属III级(1-1.5 g·kg-1),有效磷含量 7.41mg·kg-1 属Ⅳ级(5-10mg·kg-1),速效钾含量 47.83 mg·kg-1属V级(30-50mg·kg-1),综合分析大果紫檀土壤肥力属中下水平。(4)大果紫檀人工林气干密度为0.616 g·cm-3,属中等密度。大果紫檀的差异干缩值小于2,说明其不易曲翘、开裂和变形。大果紫檀综合强度为136.3 Mpa,属中等水平。(5)采用6种干曲线模型拟合大果紫檀的树干曲线模型,其中Kozak的削度方程拟合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9753。

胡拉,徐慧兰,冯源恒,杨章旗[3](2018)在《高产脂马尾松间伐材的材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子代测定林为样本,研究了高产脂马尾松间伐材的基本材性及其在径向、纵向的变异,分析了材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材的生长轮宽度和晚材率分别为6.64 mm、9.44%,基本密度和绝干密度分别为0.33、0.36 g·cm-3,平均纵向、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干缩率分别为0.43%、2.81%、4.94%、8.02%,早材(晚材)管胞的长度、直径、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分别为2.68 mm(3.12 mm)、40.70μm(33.24μm)、4.60μm(7.08μm)、64.98(92.90)、0.31(0.83)、77.14(57.26)。与近髓心部位相比,近树皮部位木材密度较高,管胞壁厚且较细长,纵向干缩小而体积干缩大;沿树干基部至树梢部位,木材密度变小,弦向、径向和体积干缩率呈减小趋势,管胞形态各项指标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晚材率与木材密度、木材干缩性显着相关,木材密度与弦向全干干缩率、体积全干干缩率、早材管胞直径和早材管胞长径比显着相关。

洪小龙[4](2018)在《福建漳州大花序桉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文中提出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 F.Muell.)是我国南方地区引种栽培的主要速生树种之一。一直以来大花序桉都以干直、枝少、材质优良、纹理通直等优良品质着称。本研究选取生长于福建漳州的12 a生大花序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性质、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生产力、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干形曲线进行研究,为大花序桉的科学经营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大花序桉土壤肥力属中下水平。试验地不同土层土壤全碳含量在3.30~12.93 g · kg-1之间,全氮含量在0.80~1.60 g · kg-1之间。不同土层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39.0~72.0 mg · kg-1、1.3~10.3 cmol · kg-1、0.9~5.3 cmol · kg-1、1.6~17.3 mg · kg-1、28.1~75.2 mg · kg-1和 6.0~32.1 mg·kg-1之间。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硝态氮最高含量和最低含量均分布于0~10 cm 土层中,铵态氮最高和最低含量均在10~20 cm 土层。全碳、全氮、有效磷的含量随土层的加深不断降低,规律比较明显。(2)大花序桉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到12年生仍未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其未达到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3)12 a生大花序桉(林分密度601株· hm-2)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为396.00 m3 · hm-2,略高于临近的土壤条件基本一致的23 a生火力楠(Mchelia macclurei Dandy)人工林(393.97 m3·hm-2),其蓄积量年均生长量(33.00 m3 · hm-2 · a-1)则是火力楠的1.93倍;大花序桉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289.35 t · hm-2)是火力楠的1.18倍,但其生物量年均生长量(24.11 t·hm-2·a-4)是火力楠(10.69 t · hm-2 · a-1)的 2.26 倍。(4)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为0.78 g·cm-3,属Ⅳ级(0.751-0.95 g·cm-3),表明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组织结构偏硬重,密度很高。大花序桉木材全干和气干时的干缩率,气干时和吸水后的湿胀性均较小,说明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尺寸变化较小,不易变形。大花序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属和端面硬度均属中上,综合强度为203.7,属中上。(5)采用6种干曲线模型拟合大花序桉的树干曲线模型,其中Kozak(1988)的削度方程拟合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9927。

崔志远,刘桂丰,李博,郭海沣,卫星杓,王超[5](2015)在《施肥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选用了4种不同施肥配方(N肥、K肥、P肥、全营养元素肥料)连续3年处理白桦实生植株,分别测定了其生长性状,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导管和纤维形态的变化等。结果表明:施加N肥和全营养元素肥料的白桦相对于对照组(不施加肥料)的生长性状变化显着,胸径分别是对照组的1.6和1.9倍,冠幅分别是对照组的1.4和1.5倍,纤维素含量分别增加8.7%、14.3%,木质素含量差别不明显,单位横截面积内导管数量增加,导管弦径变小,纤维长宽显着减小,长宽比没有明显变化;而施加P肥后相对于对照组木材密度增加5%,微纤丝角降低5.4%。因此合理施加N肥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白桦木材造纸性能,合理施加P肥可有效提高木材的机械强度。

徐金梅[6](2011)在《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开展了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木材性质的影响和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林木培育管理适时调整培育措施提供理论指导,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对策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提供科学基础。本文选取祁连山三个海拔(2600m、2800m、3000m)的青海云杉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木材性质快速测定仪(SilviScan-3(?))测定了14个木材性质参数(年轮细胞径向直径、细胞壁厚,年轮、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宽度、密度、弹性模量),在分析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和各个木材性质参数随海拔和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各个木材性质参数年表(共42个),采用相关分析和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木材性质对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和降雨量)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温度对细胞壁厚、木材密度、弹性模量有正影响,对细胞径向直径、宽度、微纤丝角有负影响。生长季(5~9月)温度对木材性质参数影响较大;木材性质参数对温度的敏感性在海拔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早材和晚材木材性质参数对温度的敏感性基本相同,早材和晚材木材性质参数中包含的温度信息基本都体现在了年轮木材性质参数中。海拔2600m处细胞壁厚与2、5、6、7、8、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2800m处与上年12月和当年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3000m处与上年12月和当年1、5、6、7、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海拔2600m处年轮和早材密度与6、7、8、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晚材密度与月平均温度的相关性不显着。海拔2800m处年轮和早材密度与上年12月和当年6、7、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晚材密度与4、8、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海拔3000m处年轮密度与上年12月和当年6、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早材密度与上年12月和当年1、6、7、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晚材密度与月平均温度的相关性不显着。海拔2600m处年轮弹性模量与7、8、9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早材弹性模量与7、8月显着正相关,晚材弹性模量与6、7月显着负相关。海拔2800m处年轮弹性模量与上年12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早材弹性模量与月平均温度的相关性不显着;晚材弹性模量与8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海拔3000m处年轮弹性模量与5、7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早材弹性模量与6、7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晚材弹性模量与8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三个海拔的细胞径向直径均与6、7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海拔2600m和3000m处年轮、早材和晚材宽度均与6、7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海拔2800m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与月平均温度相关性不显着,晚材宽度与7月平均温度显着相关。海拔2600m处年轮和早材微纤丝角与5、6、7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4、8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海拔2800m处年轮和早材微纤丝角与6、7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8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海拔3000m处年轮和早材微纤丝角与6、7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4、7、8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2.降雨量对细胞径向直径、宽度、微纤丝角有正影响,对细胞壁厚、木材密度、弹性模量有负影响。春季和生长季(3~9月)降雨量对木材性质参数影响较大;随着海拔的增加,木材性质参数对降雨量的敏感性越来越弱;早材木材性质参数对降雨量的响应比晚材木材性质参数对降雨量的响应敏感,早材和晚材木材性质参数中包含的降雨量信息基本都体现在了年轮木材性质参数中。海拔2600m处细胞径向直径与5、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2800m处与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3000m处与月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着。海拔2600m处年轮和早材宽度与3、5、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晚材宽度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着。海拔2800m和3000m处的年轮、早材和晚材宽度与月降雨量相关性均不显着。海拔2600m处年轮微纤丝角与5、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早材微纤丝角与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8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海拔2800m处年轮和早材微纤丝角与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8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海拔3000m处年轮微纤丝角与月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着,早材微纤丝角与6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8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三个海拔的细胞壁厚均与3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海拔2600m处年轮密度与3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早材密度与6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晚材密度与月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着。海拔2800m处年轮密度与3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早材和晚材密度与月降雨量的相关性均不显着。海拔3000m处年轮密度与3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早材密度与月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着,晚材密度与1、8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海拔2600m处年轮弹性模量和早材弹性模量与6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晚材弹性模量与7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海拔2800m处年轮弹性模量与上年10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早材弹性模量与当年1、6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晚材弹性模量与4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海拔3000m处年轮弹性模量与上年10月降雨量显着正相关,早材弹性模量与5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晚材弹性模量与8月降雨量显着负相关。3. 1957~2008年间温度和降雨量对木材性质参数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年轮细胞径向直径、年轮细胞壁厚、年轮宽度、年轮密度、年轮微纤丝角、年轮弹性模量6个木材性质参数的影响程度在22%~41%之间,其影响大小排序为:年轮细胞径向直径>年轮微纤丝角>年轮细胞壁厚>年轮密度>年轮弹性模量>年轮宽度。4.研究区温度在1987年发生了突变,温度在1957年至1986年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在1987~2008年的增加趋势明显,降雨量无明显变化。利用木材性质参数对1987~2008年温度响应显着的响应函数方程可初步得出,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当温度增加1℃时,年轮细胞径向直径将减少2.33μm、年轮微纤丝角将减少2.44°、年轮密度将增加0.13g/cm3。由此推断,树木通过减少细胞直径、木材微纤丝角,增加木材密度等的方式来适应气候变暖。

谌红辉[7](2010)在《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决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问题,通过多年定位观测的方法,对马尾松人工林造林方式、林地施肥、密度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造林方式对幼林的保存率及生长有显着影响,以“炼山+人工铲草抚育”效果最好。(2)在马尾松南带产区施肥对中龄林与近熟林生长有利,施P肥经济效益最好。中龄林施肥最佳处理为N 20kg·hm-2、P2O5 280kg·hm-2、K2O 200kg·hm-2,近熟林每株混施P2O5 100g、K2O 90g时肥效最好。(3)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有显着影响。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与密度呈负相关,蓄积与密度呈正相关。但随着林龄增长,密度效应均逐渐减弱。净现值随着林龄增长与密度的正相关性转化为负相关性,各密度的内部收益率均下降并趋于接近。净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随密度增大而推迟,多次间伐能提高材种规格与经济效益。以自然稀疏为核心的密度调控模型能为定向培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施肥对马尾松针叶N、P、K、Ca、Mg五大营养元素含量都有显着影响,实行诊断施肥才能发挥肥效。施肥对马尾松枯落物归还的营养元素量无显着影响。(5)造林密度越大则年轮越窄,木材密度越大。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不显着。施肥能提高木材质量,但对纤维长度影响小。(6)根据培育目标,用动态经济效益评价法为不同立地指数级筛选出2~3种优化栽培模式,可提高内部收益率1.6~5.0%。

李晓东[8](2010)在《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纸浆林生长与材性影响效应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木材资源短缺,人工林定向培育是解决木材问题短缺重要措施之一;营林措施对木材产量与材质有重要影响。目前林木短周期定向培育已成为林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湖北荆州红旗林场14年生湿地松纸浆林的四个初植密度(4444株/hm2、3333株/hm2、2500株/hm2、1666株/hm2)林分的生长状况、解剖特征、木材密度和化学成份含量等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为湿地松纸浆林定向培育与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湿地松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影响明显,对平均树高影响不明显。四个初植密度4444株/hm2、3333株/hm2、2500株/hm2和1666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8.26cm、9.14cm、12.14cm和11.02cm,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033m3、0.036 m3、0.042 m3和0.06 m3,平均树高分别为9.36m、8.75m、9.57m和10.54m。方差分析表明四个初植密度间平均胸径差异显着,平均单株材积差异极显着,平均树高差异不显着。高初植密度一定程度上促进树木的高生长,但作用有限,湿地松单株材积最大值在密度1666株/hm2达到0.06m3。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单株树木的生长空间增大,树木的根系就越发达,四个初植密度水平根系3333株/hm2、2500株/hm2和1666株/hm2均以4.0径级为主,4444株/hm2以2.0cm为主,树木的营养吸收和中等径级的根系有很大的相关性。初植密度对湿地松年轮宽度的影响明显,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年轮宽度呈减小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四个初植密度间晚材率差异不显着,四个初植密度4444株/hm2、3333株/hm2、2500株/hm2和1666株/hm2的平均晚材率分别为35.63%、35.11%、37.39%和32.03%,初植密度2500株/hm2的平均值最大37.39%,最小的是1666株/hm232.03%。湿地松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四个初植密度中湿地松基本密度平均值最高的是初植密度2500株/hm2值是0.3875,其次是初植密度4444株/hm2值是0.3861,最小的是初植密度1666株/hm2值是0.3544。方差分析表明初植密度间差异不显着。方差分析表明管胞长度在四个初植密度间差异显着,四个初植密度管胞长度的平均值在2674gm-3260gm之间,初植密度2500株/hm2和4444株/hm2两个密度管胞长度较长。四个初植密度间差异不显着,随着初植密度增大,管胞宽度减小,管胞宽度平均值在35.13gm-37.76gm。四个初植密度长宽比在73.87~95.78之间,方差分析表明长宽比差异显着,四个初植密度管胞长宽比较大的是初植密度2500株/hm2和4444株/hm2。四个初植密度壁腔比平均值在0.35-0.44之间,属于上等造纸原料。四个初植密度双壁厚的平均值7.86gm-10.32μm之间,双壁厚除初植密度1666株/hm2大于10μm以外,其余三个初植密度双壁厚均值大致为8μm。初植密度2500株/hm2和3333株/hm2的腔径比均值接近0.75-1的基本要求,符合造纸要求。四个初植密度微纤丝角在22.50。~23.55。之间,变异系数在10.7%-17.2%之间,在稀植1666株/hm2和密植4444株/hm2两个初植密度时微纤丝角较大。四个初植密度纤维素含量在46.08%-49.05%之间,纤维素含量最大的初植密度是3333株/hm2,纤维素含量最小的初植密度是1666株/hm2,变异系数约为6%,四个初植密度木质素的含量在26.68%-27.56%之间,初植密度3333株/hm2的值较低,但四个初植密度之间差距不明显,四个初植密度热水浸提物含量在5.38%-6.17%,基本符合造纸要求,苯醇抽提物含量在2.74%-2.94%之间,含量普遍偏低,密植4444株/hm2两项指标相对都较高,但总体含量偏低,有利于制浆造纸。初植密度1666株/hm2和2500株/hm2单位公顷纸浆产量较大。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和指标,初植密度1666株/hm2适合培育大径级木材,初植密度2500株/hm2是较为理想的湿地松纸浆林初植密度。

刘青华[9](2010)在《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文中指出马尾松分布广,生长快,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山地主要的针叶商品用材树种之一,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建筑、松香等,支撑着我国众多的造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产业发展。本文利用种源试验林、无性系育种群体、测交遗传交配设计试验林、初植密度与种源互作试验林和磷肥与种源互作试验林等系统研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密度不同层次的差异和变异模式,揭示了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所受的遗传控制方式,探索了初植密度和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的影响以及与种源间的互作效应,以期为马尾松生长和材性遗传改良及实施高产优质育林措施提供重要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4年生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着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来自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着的负相关。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分别筛选出的19个和6个纸浆材和锯材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2)各种源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它年轮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着的差异。相对于年轮宽度,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早期选择时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3)23年生马尾松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着的产地间和产地内变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为产地间变异的1.87~2.38倍。与生长性状比较,木材基本密度在产地间所占的变异分量相对较大。除湖南产地优树无性系年轮宽度从髓心向树皮呈单峰变化外,其它8个产地优树无性系的年轮宽度皆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窄;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至树皮逐渐增大,到达一定年龄后渐趋稳定。除江西、广东和四川产地优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的早期选择年龄晚于径向生长外,马尾松不同产地优树无性系的木材密度和径向生长皆可在5年生时开始早期选择。通过聚类可将180个优树无性系归为3大类和4个亚类。(4)14年生马尾松测交系交配设计测定林中,胸径、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皆存在显着的GCA和SCA效应,其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在0.746~0.908间,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略高于加性效应,而树干通直度完全由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各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因性状而异。依据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总体平均值的20%及树干通直度得分不小于4的选择标准,筛选出7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为22.68%~67.34%和20.25%~60.13%。(5)12年生马尾松种源胸径和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 m×2.0 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枝下高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而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初植密度效应基本不显着。由于参试种源皆为速生丰产的优良种源,初植密度对胸径、枝下高、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分化影响不显着,仅树高生长在1.5 m×2.0 m和2.5 m×2.0 m两种初植密度下种源差异明显。统计分析发现,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和初植密度互作效应较小,初植密度不影响种源生长和材质材性的相对表现,综合考虑胸径生长和材质及单位面积生产力等,分别不同培育目标为各种源配置了最适的初植密度。(6)12马尾松不同种源对磷肥的反应差异较大,福建武平属于生长对磷肥不敏感的耐低磷型优良种源,广东高州种源生长的磷肥效果好、持续期长,属磷肥敏感型优良种源,广东信宜、广西岑溪和江西崇义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因性状和林龄而有较大的波动。相对于生长性状,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受磷肥的影响较小。低磷条件下,福建武平种源较其它种源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其生长量最大,江西崇义种源的生长表现相对较差;当施用磷肥后,两广种源及江西崇义种源的生长显现不同的肥效,与福建武平种源的生长差异缩小,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的生长量则超过了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在3种磷肥处理下的种源间差异较小,施用磷肥则会明显地提高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间和种源内个体间的均匀性。马尾松树高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一定的种源×磷肥互作,应依据种源对磷肥反应的特性差异科学施用磷肥。

任世奇[10](2010)在《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良种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木材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5年来,胶合板工业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以63%的速度增长,但仍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胶合板材以单段原木平均小头直径分级销售,缺乏检尺和分级标准,木材的合理使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对营林者来说主要注重单位面积产量,而生产企业则更加关注单位材积单板出材率和价值,质量决定价格,单板出材率与质量则决定木材价值。目前,有研究表明影响单板出材率和木材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节子、弯曲度,但均未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桉树(Eucalypt)作为南方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树种,其不同无性系品种之间的木材特性差异大。因此,为定向培育单板出材率高和质量品质优的桉树胶合板材,选择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无性系,是提高单板出材率和品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11个5年生、10个6年生、1个9年生和1个11年生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对立木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原木的外观形质性状、单板的出材率和质量等级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 11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间和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树皮厚度、去皮材积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其中以树皮厚度差异最大。11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去皮材积从大到小排序为:DH201-2、GL9、EC33、LM1、EC48、DH32-22、LH1、EC40、U6、EC42、TM3。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的去皮材积从大到小排序为:GL4、GL9、DH32-22、LH5、EC34、M1、UC184-1、DH201-2、LH1、SH7,以尾巨桉无性系名列前茅。(2) 11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间和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间的木材密度和弹性模量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生长应变无显着性差异。5年生桉树无性系间弹性模量的差异较大,可根据培育目的,定向选择具有相应木材密度和弹性模量的无性系品种,而6年生桉树无性系间弹性模量差异较小(小于木材密度),其原因可能是相互比较的无性系不同。无性系间生长应变无显着差异,各无性系内单株间的生长应变差异较大。(3)弯曲度是降低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最主要因子,弯曲度每增加1%,出材率就降低3.9~10.5%,其次尖削度也是降低单板出材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原木形质分析,得知11个5年生和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间的弯曲度和尖削度均无显着性差异。因此,对弯曲度和尖削度进行选择,改良时,要注重细微差别。同时,11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间的原木节子数、大头圆润度和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间的小头直径、原木节子数、大头圆润度均无显着性差异,而此两个年龄段无性系间的其余原木形质性状均存在显着差异,但这些性状对单板材的选择意义不大。(4)在11个5年生、10个6年生、1个9年生和1个11年生桉树无性系的单板表面缺陷中,死节是降低单板质量等级的最主要因子,裂缝和孔洞对单板质量等级也有显着影响。(5)在决定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主要因素中,材积对5、6年生桉木起主导作用,比重达58.9%,其次是弯曲度和尖削度,共占比重41.1%;材积对9、11年生大径级桉木的作用仍居首位,比重为50.7%,较5、6年生无性系比重略有下降,弯曲度和尖削度共占比重49.3%,较5、6年生无性系比重略有上升。(6) 11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中的EC33、DH32-22、LM1、GL9和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中的GL4、EC34、DH32-22、GL9作为胶合板材分别较其同龄的其余无性系具有更高的价值。(7)针对5、6年生桉木和9、11年生大径级桉木,无损检测技术所测值(Pilodyn、Fakopp、CIRAD-Forest Method轴向生长应变仪)均不能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作直接预测,但能对生长量进行预测,从而间接地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进行评估。

二、马尾松中龄施肥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尾松中龄施肥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油松建筑材林全生命周期密度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林分密度研究
        1.2.2 合理密度确定
        1.2.3 密度效应研究
        1.2.4 林分密度与其他林分因子关系
        1.2.5 密度管理图研究
        1.2.6 建筑材林研究
    1.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势
        2.1.3 气候条件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被状况
        2.1.6 水文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2 样芯采集与标准木选取
        2.2.3 建筑材材种规格制定
        2.2.4 相关指标计算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作用规律
        3.1.1 干形质量
        3.1.2 生产力
        3.1.3 生物量分配
        3.1.4 小结
    3.2 合理密度经营表
        3.2.1 不同立地下林分树冠面积和冠幅变化
        3.2.2 不同立地、不同郁闭度下林分理论密度变化
        3.2.3 不同立地、不同径阶林分合理经营密度
        3.2.4 小结
    3.3 密度管理图
        3.3.1 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
        3.3.2 等疏密度线和最大密度线
        3.3.3 自然稀疏线
        3.3.4 密度管理图的绘制与检验
        3.3.5 密度管理图的应用
        3.3.6 小结
    3.4 最佳主伐年龄
        3.4.1 林分工艺成熟龄
        3.4.2 林分经济成熟龄
        3.4.3 林分数量成熟龄
        3.4.4 小结
4 讨论
    4.1 不同立地全生命周期密度调控
    4.2 阴坡厚土油松人工林的最佳主伐年龄
    4.3 森林成熟龄的研究探讨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福建漳州大果紫檀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1.1.2 中国红木资源现状
    1.2 文献综述
        1.2.1 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概况
        1.2.2 木材材性的研究概况
    1.3 大果紫檀研究进展
        1.3.1 大果紫檀资源现状
        1.3.2 大果紫檀引种栽培的研究现状
        1.3.3 大果紫檀心材耐腐机理的研究现状
        1.3.4 大果紫檀鉴别的研究现状
        1.3.5 大果紫檀的生理学研究
        1.3.6 大果紫檀经济性能研究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科学问题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样品采集
        2.2.1 木材物理力学样品采集
        2.2.2 生物量与解析木样品采集
        2.2.3 土壤样品采集
    2.3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2.3.1 解析木圆盘数据测定方法
        2.3.2 生物量测定
        2.3.3 土壤性质测定方法
        2.3.4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2.3.5 树干曲线模型建立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果紫檀生长量
    3.2 大果紫檀生长过程分析
        3.2.1 胸径生长过程分析
        3.2.2 树高生长过程分析
        3.2.3 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分析
    3.3 大果紫檀乔木层生物量
        3.3.1 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
        3.3.2 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空间分布
    3.4 大果紫檀人工林的土壤性质
    3.5 大果紫檀木材性质
        3.5.1 大果紫檀木材的密度
        3.5.2 大果紫檀人工林木材的干缩性与湿胀性
        3.5.3 大果紫檀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3.6 大果紫檀人工林树干曲线模型的建立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讨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产脂马尾松间伐材的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轮宽度与晚材率
    2.2 木材密度和干缩性
    2.3 管胞形态
    2.4 材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4)福建漳州大花序桉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1.1.2 中国天然林木资源现状
        1.1.3 中国人工林木资源现状
        1.1.4 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1.2 大花序桉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大花序桉资源现状
        1.2.2 大花序桉引种栽培研究现状
        1.2.3 大花序桉种源及资源培育研究现状
        1.2.4 大花序桉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1.2.5 大花序桉经济性能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2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造林地选择与造林
        2.2.1 整地
        2.2.2 造林
        2.2.3 抚育施肥管理
        2.2.4 建立技术档案
    2.3 样品采集
        2.3.1 木材力学性质样品采集
        2.3.2 生物量样品采集
        2.3.3 土壤样品采集
    2.4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2.4.1 木材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2.4.2 土壤性质测定方法
        2.4.3 树干曲线模型的建立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地土壤养分情况
    3.2 大花序桉生长量
    3.3 大花序桉生长过程分析
        3.3.1 胸径生长过程分析
        3.3.2 树高生长过程分析
        3.3.3 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分析
    3.4 大花序桉生物量
    3.5 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
        3.5.1 大花序桉木材的密度
        3.5.2 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的干缩性与湿胀性
        3.5.3 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的力学性质
    3.6 大花序桉干形曲线模型
4 结论与讨论
    4.1 大花序桉造林地土壤养分特点
    4.2 大花序桉的生长特点
        4.2.1 大花序桉树高生长特点
        4.2.2 大花序桉直径及干材累积特点
    4.3 大花序桉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4.4 大花序桉的木材性质
    4.5 大花序桉的干形曲线
参考文献
致谢

(5)施肥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2 结果测定
        1. 2. 1 胸径冠幅测定
        1. 2. 2 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测定
        1. 2. 3 纤维长度、宽度测量
        1. 2. 4 导管形态变化
        1. 2. 5 木材基本密度测定
        1. 2. 6 微纤丝角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施肥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2. 2 施肥对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2. 3 纤维长宽的测定
    2. 4 施肥对导管的影响
    2. 5 木材基本密度
    2. 6 微纤丝角
3 讨论

(6)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2.2 年轮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2.3 木材细胞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2.4 非气候因子对木材细胞结构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木材资料的获取
        2.2.1 树种和采样点的确定
        2.2.2 木材样本的采集
        2.2.3 木材性质参数的测定
    2.3 气候资料的获取
    2.4 木材性质参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2.4.1 确定木材形成的正确年代
        2.4.2 建立木材性质参数年表
        2.4.3 木材性质参数年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第三章 木材性质参数的获取
    3.1 引言
    3.2 木材样本的采集
        3.2.1 采样点概况
        3.2.2 采样方法
    3.3 木材性质参数的测定
        3.3.1 样本制作
        3.3.2 测量方法
        3.3.3 木材性质参数的预处理
第四章 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气候资料选取
    4.3 祁连站台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4.3.1 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4.3.2 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木材细胞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木材细胞结构年表的建立
        5.2.3 木材细胞结构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木材细胞结构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
        5.3.2 木材细胞结构年表
        5.3.3 木材细胞结构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径向生长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数据来源
        6.2.2 径向生长量年表的建立
        6.2.3 径向生长量年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径向生长量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
        6.3.2 径向生长量年表
        6.3.3 径向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6.4 小结
第七章 木材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数据来源
        7.2.2 木材密度年表的建立
        7.2.3 木材密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木材密度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
        7.3.2 木材密度年表
        7.3.3 木材密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7.4 小结
第八章 木材微纤丝角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数据来源
        8.2.2 木材微纤丝角年表的建立
        8.2.3 木材微纤丝角年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8.3 结果与讨论
        8.3.1 木材微纤丝角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
        8.3.2 木材微纤丝角年表
        8.3.3 木材微纤丝角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8.4 小结
第九章 木材弹性模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数据来源
        9.2.2 木材弹性模量年表的建立
        9.2.3 木材弹性模量年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9.3 结果与讨论
        9.3.1 木材弹性模量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
        9.3.2 木材弹性模量年表
        9.3.3 木材弹性模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9.4 小结
第十章 气候变化对木材性质影响的估算
    10.1 引言
    10.2 材料与方法
        10.2.1 数据来源
        10.2.2 方法
    10.3 结果与讨论
        10.3.1 气候因子对木材性质参数的影响程度
        10.3.2 变暖趋势对木材性质参数的影响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7)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1 马尾松人工林造林技术
        1.2 马尾松人工林林地施肥管理技术
        1.3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的施肥效应
        1.3.1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研究
        1.3.2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施肥研究
        1.3.3 马尾松人工近熟林施肥研究
        1.3.4 马尾松人工林施肥效果的经济评价
        1.4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
        1.4.1 造林密度技术研究
        1.4.2 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1.5 马尾松人工林采伐年龄的研究
        1.6 马尾松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
    2 营林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营养特性的影响
    3 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影响
    4 马尾松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4.1 存在的问题
        4.2 发展趋势
    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尾松人工林造林技术改进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林分概况
        2.2 数据分析
    3 试验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造林方式的幼林生长情况
        4.2 不同抚育措施对林地植被生长的影响
        4.3 不同造林方式成本投入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马尾松人工林林地施肥管理技术研究
    1 引言
    2 调查地区概况
    3 试验设计
        3.1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试验
        3.2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正交施肥试验
        3.3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平衡施肥试验林
        3.4 马尾松人工近熟林施肥试验林
    4 结果与分析
        4.1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技术研究
        4.1.1 施肥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4.1.2 马尾松幼林肥效的持续性分析
        4.1.3 试验因素对幼林生长影响的偏相关分析
        4.1.4 施肥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4.2 马尾松中龄林正交施肥技术研究
        4.2.1 肥效变化与肥效持续性分析
        4.2.2 试验因素对中林龄生长影响的偏相关分析
        4.2.3 施肥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4.3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4.3.1 肥效变化与肥效持续性分析
        4.3.2 试验因素对林分生长影响的偏相关分析
        4.3.3 施肥处理对林下硬皮豆马勃菌生长的影响
        4.4 马尾松人工近熟林施肥试验技术研究
        4.4.1 施肥处理对马尾松生长量的影响
        4.4.2 施肥处理对马尾松生长效应值的影响
        4.4.3 试验因素对生长影响的偏相关分析
        4.4.4 马尾松中龄林平衡施肥试验的经济收益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技术
        5.2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正交施肥技术
        5.3 马尾松中龄林平衡施肥技术
        5.4 马尾松近熟林施肥技术
        5.5 马尾松中龄林施肥效益评价
第四章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1 引言
    2 试验地概况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林概况
        3.1.1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试验林
        3.1.2 马尾松中龄林静态间伐效应研究试验林
        3.1.3 马尾松中龄林动态态间伐效应研究
        3.1.4 马尾松近熟林间伐效应研究
        3.2 数据收集及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马尾松人工林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4.1.1 造林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4.2 造林密度对林分结构与出材量的影响
        4.2.1 密度对径级株数分布的影响
        4.2.2 造林密度对出材量的影响
        4.2.3 造林密度的效益评价
        4.3 马尾松间伐密度效应研究
        4.3.1 间伐强度对马尾松生长效应的影响
        4.3.2 林分密度对林分结构与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4.3.3 不同间伐保存密度林分的经济评价
        4.4 动态间伐对林分生长与效益影响分析
        4.4.1 动态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4.4.2 动态间伐对林分结构与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4.4.3 不同间伐保存密度林分的经济评价
        4.4.4 两种间伐方式对林分生长与效益影响的比较
        4.5 马尾松近熟林间伐技术研究
        4.5.1 间伐强度对马尾松近熟林生长效应的影响
        4.5.2 林分密度对林分结构与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4.5.3 不同间伐保存密度林分的经济评价
        4.6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模型研究
        4.6.1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与自然稀疏模型研究
        4.6.2 最优林分密度的确定
        4.6.3 疏伐时间、疏伐强度的确定
        4.6.4 疏伐木及间伐后林分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5 结论与讨论
        5.1 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5.1.1 密度控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5.1.2 密度控制对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5.1.3 密度控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2 静态间伐与动态间伐两种方式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比较
        5.2.1 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5.2.2 两种间伐方式对林分结构与出材量的影响
        5.2.3 两种间伐方式的效益比较
        5.3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模型研究
        5.4 讨论
第五章 营林措施对林木营养和木材性质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林概况
        2.1.1 营林措施对林木营养特性的影响研究试验林
        2.1.2 营林措施对木材主要性质的影响研究试验林
        2.2 数据收集及分析
        2.2.1 施肥措施对林木营养特性的影响
        2.2.2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的影响研究
        2.2.3 施肥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的影响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营林措施对林木营养特性的影响
        3.1.1 施肥对林木营养特性的影响
        3.1.2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生物归还的影响研究
        3.2 营林措施对木材主要性质的影响
        3.2.1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3.2.2 施肥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施肥对马尾松营养特性影响研究
        4.2 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材性影响研究
        4.2.1 造林密度对材性的影响
        4.2.2 施肥对材性的影响
第六章 总结
    1 造林技术改进研究
    2 马尾松人工林施肥试验研究
    3 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4 施肥对马尾松营养特性的影响
    5 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材性的影响
    6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优化模式筛选
        6.1 马尾松建筑材林优化培育模式研究
        6.1.1 马尾松建筑材采伐年龄的确定
        6.1.2 马尾松建筑材林优化培育模式筛选
        6.2 马尾松纸浆材林优化培育模式研究
        6.2.1 马尾松纸浆林采伐年龄的确定
        6.2.2 马尾松纸浆材林优化培育模式筛选
    7 研究论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8)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纸浆林生长与材性影响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样材料的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制作滑走切片
        2.2.2 树木生长规律
        2.2.3 年轮宽度与晚材率的测定
        2.2.4 木材的基本密度
        2.2.5 木材管胞形态
        2.2.6 木材的微纤丝角
        2.2.7 木材的化学成分
        2.2.8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3.1.1 初植密度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3.1.2 初植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3.1.3 初植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
    3.2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林分结构的影响
    3.3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林分根系分布的影响
    3.4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3.4.1 初植密度对年轮宽度的影响
        3.4.2 初植密度对晚材率的影响
        3.4.3 初植密度对木材密度的影响
    3.5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木材解剖构造特征的影响
        3.5.1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微观构造的影响
        3.5.2 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
        3.5.3 管胞腔径、壁厚、壁腔比和腔径比
    3.6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微纤丝角的影响
    3.7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3.7.1 初植密度对湿地松浸提物的影响
        3.7.1.1 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热水浸提物的影响
        3.7.1.2 初植密度对湿地松苯醇抽提物的影响
        3.7.2 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7.3 初植密度对湿地松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8 不同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纸浆产量的影响
4 不同初植密度湿地松纸浆林评价
    4.1 生长量的评价
    4.2 管胞形态的评价
    4.3 木材基本密度的评价
    4.4 木材化学成分的评价
    4.5 综合评价
5 结论
6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与种源区划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
        2.2.2 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气候因子关系
        2.2.3 微立地条件对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2.2.4 种源生长与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相关
        2.2.5 种源区划分
        2.2.6 优良种源选择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年龄效应及早期选择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年龄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
        3.2.2 不同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模式
        3.2.3 不同年龄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表型与遗传相关
        3.2.4 径向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的早晚相关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马尾松优树无性系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2 试验林调查和木材基本密度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木材密度在产地间和产地内遗传变异
        4.2.2 马尾松不同产地优树无性系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及早晚相关
        4.2.3 马尾松优树无性系聚类分组和种质评价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GCA/SCA 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测定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生长、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
        5.2.2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2.3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5.2.4 生长、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的遗传控制方式
        5.2.5 优良杂交子代选择和评价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造林密度对不同种源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来源
        6.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遗传反应
        6.2.2 不同初植密度下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
        6.2.3 微立地条件对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6.2.4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和初植密度交互作用
        6.2.5 不同初植密度下马尾松种源生产力评价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来源
        7.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7.1.3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磷肥的遗传反应
        7.2.2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材性种源差异的影响
        7.2.3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内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个体分化影响
        7.2.4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与磷肥互作效应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1.1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种源差异和年龄效应
        8.1.2 马尾松无性系间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差异
        8.1.3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家系效应
        8.1.4 马尾松营林措施对生长、形质和材性的影响
    8.2 讨论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良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胶合板材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生长性状调查
        2.3.2 材性性状调查
        2.3.3 取样
        2.3.4 原木外观形质测定
        2.3.5 原木旋切
        2.3.6 单板表面缺陷检测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无性系的生长性状结果与分析
        2.5.2 无性系的材性性状结果与分析
        2.5.3 无性系的原木外观形质结果与分析
        2.5.4 无性系的单板质量等级结果与分析
        2.5.5 无性系的单板出材率结果与分析
        2.5.6 无性系的单段原木价值和单位材积价值结果与分析
        2.5.7 决定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主要因素分析
        2.5.8 胶合板材多性状综合评估及无性系选择
        2.5.9 小结
第三章 无损检测技术运用于胶合板材的间接选择研究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PILODYN 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3.3.2 FAKOPP 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3.3.3 生长应变仪 CIRAD-Forest Method 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PILODYN 变异规律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影响
        3.5.2 应力波传播速度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影响
        3.5.3 生长应变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影响
        3.5.4 胶合板材间接预测体系的建立
    3.6 结论
第四章 大径材桉木旋切板的出材率和品质研究
    4.1 试验地概况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生长和材性性状结果与分析
        4.5.2 原木外观形质结果与分析
        4.5.3 单板表面缺陷等级结果与分析
        4.5.4 单板出材率结果与分析
        4.5.5 单段原木价值和单位材积价值结果与分析
        4.5.6 单板出材率、单段原木价值和单位材积价值与生长、材性和原木形质的相关分析
        4.5.7 大径级桉木作胶合板材的间接预测分析
        4.5.8 无损检测指标与单板出材率、单段原木价值和单位材积价值的相关分析
        4.5.9 大径级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价值主导因子评定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马尾松中龄施肥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油松建筑材林全生命周期密度调控研究[D]. 贾茜.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福建漳州大果紫檀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D]. 郑玉明.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3]高产脂马尾松间伐材的材性分析[J]. 胡拉,徐慧兰,冯源恒,杨章旗.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8(03)
  • [4]福建漳州大花序桉生产力与木材力学性质研究[D]. 洪小龙.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5]施肥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研究[J]. 崔志远,刘桂丰,李博,郭海沣,卫星杓,王超. 植物研究, 2015(03)
  • [6]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徐金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3)
  • [7]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 谌红辉.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1)
  • [8]初植密度对湿地松纸浆林生长与材性影响效应的研究[D]. 李晓东.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9]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D]. 刘青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2)
  • [10]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良种选育研究[D]. 任世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5)

标签:;  ;  ;  ;  ;  

马尾松中年施肥木材的密度和干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