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臭池水顷刻变清澈(论文文献综述)
阿库乌雾[1](2021)在《鸦语之书 散文》文中研究表明彝族民间有一部毕摩经典叫做《哈体特依》,是专门用于破译以乌鸦为代表的动植物的"语言密码"的经书,可以让人们获得"未卜先知"的神秘能力。——题记【牙病】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我的牙逐一遭到虫牙开始一根一根腐烂,更悲哀的是待我发现时已无药可救。那时,我的牙医朋友因为医患矛盾,某个黄昏在城市角落遭乱刀砍杀当场毙命。噩耗传来,我的牙悄悄停止溃烂,
黎紫书[2](2020)在《流俗地》文中认为归来(之一)大辉回来了。这种事,怪不怪呢?光天化日,一个死人,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这不是普通的大街。五兵路是锡都的主干大道,一路上景点特多。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叠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作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三宝洞南天洞灵仙岩观音洞,栉比鳞次,各路神仙像是占山为王,一窟窿一庙宇,里头都像神只住的城寨,挤着满天神佛。大辉就出现在
邢怒海[3](2018)在《《许衡集》文献与词汇研究》文中提出许衡是元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理学、政治、教育、文学、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尊为“元朝一人”“朱子後一人”。许衡以强烈的自觉精神开创了白话直解写作方式,将经典着作与口俗白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典的传播与普及,顺应了语言文白转型的时代要求。许衡遗着先後冠以《鲁斋遗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名称刊行(现统一称作《许衡集》),内中《语录》《直解》等作品对研究近代汉语的文白发展、转变具有弥足珍贵的语料和文献价值。近五十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着力於许衡及其着述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论文、专着、会议等各种研究形式迭出不断。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以四库本为底本,以万历本等为参校,梳理了《许衡集》中《语录》《直解》等作品文本,并分离、整理出其中的全部词语。本文以这些语料和词语为研究基础和切入点,试图展现元初文人的实际口语状况,以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元初汉语词汇的面貌、特点、来源、构成方式、应用范围等,描写元初白话词语系统,既重视共时特徵,又关注历时变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来海内外对许衡和《许衡集》进行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形式、研究类别来观照海内外许衡研究的总体情况,重点回顾以语言学视角对《许衡集》的分析与探讨。同时交待本文的研究缘由、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一章对许衡和他的遗着——《许衡集》进行总体介绍。第一节对许衡的家世、生平、籍贯、墓葬以及交游、贡献等情况进行汇总、简介,展现许衡真实而又鲜活的亲切面貌,使得我们不再陌生於这位古代光辉河南人的生前身後事。第二节考察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情况,按照单行本、合集、当代标点本三个部分分门别类进行了讨论,对其合集的元、明、清三个版本组群构建了发展脉络,直观展示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第二章是《许衡集》词汇概貌,主要分析探讨《许衡集》词汇的构成、来源、状貌,以及词汇的特点和成因问题。词语的构成按照名、动、形等分类进行分析。《许衡集》词汇主要来自承继前代和当代新生,就承继而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许衡的影响比较明显。《许衡集》词汇呈现出历时多源和发展多元的总体面貌,具有鲜明的白话特色、文白杂糅、体现历时变迁、展现语言个性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三章是《许衡集》中词语的同义与反义现象。对於同义词的分析,本章首先确定同义词的判定标准和确定方法,统计了《许衡集》同义词组数频,构成类型,然後按照四库本和其他版本异文两大部分分别探讨,反义词则根据名、动、形不同词性来探讨。第四章是《许衡集》词语的个案考察。第一节对“鉴视”一词的最初来源和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并探析该词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消失的原因。第二节对具有“欺骗”义的俗语词“哄”的语义来源与功能演变进行梳理,并展现《许衡集》中具有“欺骗”义词语的基本面貌。第三节对《许衡集》中量词“件”的句法功能及兴于宋元之际的“一件件”格式的发展进行细致考察。第五章对《许衡集》中的引文进行了全面考证,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许衡在写作中,常常引用他人话语,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後人往往将其与他的原创文字混淆在一起,难分难解。以往研究者对《许衡集》文本中的引文没有充分重视,将这些来自於不同文献的材料当作《许衡集》内在组成部分看待,导致异时异质的语料混杂在一起,影响了《许衡集》文献的真实性。本文借助现代检索工具,对《许衡集》语录、直解等部分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证,共检出上百条近万字的引文引语,同时还对当代三部标点本进行比照,在梳理过程中对异文(许衡引文与所引原文比照)词语进行考释。第六章对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释。诗词是《许衡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语言研究则是文献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许衡诗词语言的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因版本不同而产生的诗词异文现象进行了考释,主要有文字异文、词语异文等,考释的价值在於厘清许衡诗词的真实历史面貌。第七章探讨许衡诗词语言的直白之风,认为其语言特点在於字词俗白质朴、叙事方式平民化以及重言叠字的使用,并从语言、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原因。第八章将许衡的《大学直解》与张居正的《四书集注直解》(大学)、朱熹《四书集注》(大学)进行比较。这些着作都是对《大学》进行讲解,在对《大学》同一条目的解读中,三书许多语句、词语都相同、相仿。这些相仿的语句之间产生了异文词语,通过对比这些异文词语借以考量词汇发展的时代差异,进而观照南宋、元、明三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轨迹。
葛亮[4](2016)在《北鸢》文中研究说明戊寅·卢孟医院圣保罗医院,坐落在东郊的青晏山下。由于地处偏僻,四周聚集着许多的野猫。即使到了夜半,也仍然听得见它们的嬉戏与厮咬声。这天午后,文笙望着墙头上,一只出生不久的虎斑猫正跟着它的母亲学步。小猫始终还有些怯懦,在一块残缺的砖石上抬了抬脚,又缩回去。母猫将它叼起来,向前走了几步,将它放在较为平稳的地方。并用鼻子拱一拱它,表示鼓励。然
王凤真[5](2015)在《论托尔金《魔戒》中的旅途书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牛津大学央格鲁-撒克逊语的教授,托尔金创作的《魔戒》被公认为是奇幻文学的扛鼎之作,它描述了主人公离开家乡,踏上旅途,为了真善美而历尽艰险的故事,而“旅途”担起了架构这部鸿篇巨制的结构的重任,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风云迭起的中土世界。旅行是时间与空间、内在与外在的多重活动,旅途与那些固定的场所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打破高低贵贱、贫穷富贵,使得平时很难有交集的人物相遇,而旅途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也为文学家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由此可见“旅途”在《魔戒》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旅途”是西方文学史上一个亘古的书写对象,文学传统必然会对后世作家产生或隐或现的影响,同时作家自身的经历体验也会影响到文学创作,托尔金的人生旅途为他创作《魔戒》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分析旅途书写来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魔戒》中旅途书写的表现,文本中的夏尔、老林、布理、瑞文戴尔、摩瑞亚矿坑、罗斯洛立安、法贡森林、洛汗、刚铎、魔多等风格各异的地点组成了托尔金宏大的“旅途”,旅途中各地的多样性和“真实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仿佛真实存在的第二世界,给现实世界带来极大的冲击。文本中的旅途书写主要采用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出发——回归”的旅途历险结构,它清晰地体现在主人公离开家园踏上旅途,历经艰险最终回归所属之地等方面;第二种是“朝圣者——导师”的旅途成长结构,在旅途上行走的朝圣者与引导旅行的导师一起构成了这一成长结构,甘道夫式的智者导师、亚拉冈式的英雄导师和山姆式的平民导师都对佛罗多这个朝圣者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第三种是异域——本土”的旅途对照结构,不同国度的对照,不同种族的对照以及现实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对照使得托尔金的作品的意义更加厚重。托尔金花大笔墨刻画的旅途具有重要作用,内容上它展示了宏大的中土世界,满足了读者的异域想象,结构上它架构起全文的结构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在精神层面,它体现了一种对和平与光明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一种面对重重困难毅然前行的勇气,一种面对欲望膨胀的克制与救赎。
魏艳枫[6](2013)在《生命与永恒 ——程朱理学与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比较》文中提出如果说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主题,它同样也是印度哲学的主题。我认为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都充满了诗意,是情感化的,而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是逻辑的、科学性的,它们都立足于生命本身,力图求得更好的生命状态,它们的本体论、知识论等都围绕着这一个目的。但是,在如何求得生命超越这个问题上,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走了不同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两种各具风格的文化。有人说代表儒家的道理是“生”,代表佛家的道理是“无生”,这大约可以代表我对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的看法,中国哲学以正向调节生命的方式完成生命超越,印度哲学以负向调节生命的方式完成,而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让人安详和悦的,我尝试对这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进行了初步探索。吠檀多哲学是正宗印度国学,最能代表印度文化的精神面貌,而儒家哲学在古代中国一直处于正统,所以我选取了这两个学派比较,希望它们能充分表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特点。商羯罗是印度中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印度哲学,我选取了他的思想来作为吠檀多哲学的缩影。而要谈到商羯罗的思想,就要涉及到乔荼波陀的思想,商羯罗作为乔荼波陀的再传弟子,他的思想深受乔荼波陀影响、与乔荼波陀一脉相承,于是我在文中以商羯罗思想为主、旁及乔茶波陀的思想。中国理学与吠檀多哲学在本体论上、宇宙论上、心性论上、修养方法上、哲学体系的结构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理学也是儒家哲学中很有哲学性的一个学派,于是,我选取了理学泰斗朱熹的思想作为儒家哲学这方面的代表。而朱熹的思想是秉承着二程的思想衍化发展的,朱熹和二程的思想是一体的就像乔荼波陀和商羯罗的思想是一体的那样,所以我将二程的思想也引入文中。程朱的思想与乔商的思想明显有着向现世人生开放和向飘渺的来世开放两种不同的指向,但生命又是它们共同关注的。我从本体论、心性论、修养论三个方面做了比较,因为我认为一种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有这三个方面才能呈现一种哲学的全貌。在本体论部分,理学与吠檀多哲学提出作为终极存在的理与梵的存在,在心性论部分,理学与吠檀多哲学认为终极存在存在于个人之中,而修养论部分展示了理学与吠檀多哲学各自不同的找回终极存在的方式。而实现了与终极存在的合一,理学与吠檀多哲学也就都达到了它们各自的目的——天人合一与梵我合一。全文围绕终极存在、实现终极存在展开,显示了理学和吠檀多哲学在自然的观念、人的观念、心的观念、身体的观念、灵魂的观念、生死的观念等许多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王安[7](2011)在《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文中指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是享誉世界的、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高产作家,共有18部长篇小说、近70部短篇和大量诗歌、戏剧、散文、传记、翻译与文论问世。他多才多艺,兼小说家、蝶类学家、大学教授、诗人、翻译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于一身,能熟练地用英俄法三种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还精通象棋、绘画与网球。夏皮洛(Gavriel Shapiro)认为,纳博科夫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已知的最后一位最多才多艺的人。当然,纳博科夫之所以广为人知,主要源于其小说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普宁》、《防守》等已成为美国许多大学文学课的必读书目。数不清的现当代作家,包括厄普代克(John Updike)、品钦(Thomas Pynchon)、巴斯(JohnBarth)、阿尔比(Edward Albee)、怀特(Edmund White)、德里罗(Don DeLillo)、拉什迪(Salman Rushide)等都受其影响。本文将在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研究纳博科夫小说的空间特征。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术界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这一转向波及文学,便产生了空间叙事理论。从其发展脉络看,首先“空间”是一种认识论范式转向,与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强调脱离传统时空观,旨在探索新的凸显空间重要性的文学再现方式。其次,空间叙事探讨的范围既包括书写等传统上重时间的文本,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重空间的文本,还包括电影、电视、动画等既重时间又重空间的叙事媒体。再次,诗学意义上的空间可从故事空间、文本结构与读者心理展开讨论,重心放在作家的空间书写与读者的空间心理建构上。纳博科夫的小说有鲜明的空间叙事特征。空间叙事理论奠基人弗兰克指出,纳博科夫“视小说形式本质上是空间的,或换言之是共时而非历时的”。首先,纳博科夫是少有的具有强烈时间意识与系统化时间观的作家。时间是贯穿纳博科夫所有小说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文学巅峰之作《阿达》便是一部述说时间的爱情故事。作家对时间的认识是空间化的,他用空间暗喻将自己对时间的复杂哲思折射在全部作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记忆的魔毯与空间意象的显形、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无时性与彼岸世界等。本文的第一章将结合作家的小说系统全面地梳理纳博科夫空间化的时间观,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阿达》中的时间。其次,纳博科夫是有意识地将文学创作与空间艺术紧密结合的视觉的作家。视觉艺术,尤其是色彩、绘画与电影,与纳博科夫的小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作家从小热爱绘画,有着异乎常人的色彩听觉天赋,“天生就是风景画家”。他对古往今来欧美各国的画家画作烂熟于心,视小说为适合看的空间艺术,像作画般熟练地用文字在纸张的画布上挥洒自己的灵感与才情,完美体现了“诗如画”的传统,被夏皮洛称为文学界前所未有的“文字的画家”。纳博科夫作品中的人物、主题、结构与风格大量借鉴了电影叙事。评论家早已注意到,纳博科夫的几乎每部小说都有电影的元素。本文的第二章将结合空间叙事理论的视觉书写概念,从跨艺术的角度,分析纳博科夫作品中的色彩、绘画与电影元素。再次,纳博科夫的小说具有典型的空间形式。自弗兰克提出空间形式的概念以来,尽管对其内涵的解读出现了各种不同理解,也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形形色色不同版本的空间形式概念,但其核心内容仍然围绕语言、结构与读者心理建构三个发面展开。纳博科夫的小说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是空间小说的极佳范例。在语言上,作家有意消除文本的线性序列与因果关系,强调文本的同在性与文字的上下文反应参照,彰显作品自身的文本属性,突出作家本人的创作过程。在结构上,他强调图案(pattern)与细节,以及将这些图案与细节整合为有机整体的“宇宙同步”(cosmic synchronization)的综合认知能力。在章节安排上,纳博科夫通常采用空间化的构架以减缓或弱化叙事时序,突出文本的视觉属性。在读者层次,他有意识地打破读者自左至右的阅读习惯,消除他们时间流逝的幻觉,强调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透过文本错综复杂的反应参照体系,建构一个意义的整体空间。作家反复强调,理想的创作与阅读如同绘画,克服了时间的羁绊,不是从左至右的因果序列,而是作家与读者脑海中空间意象的同存与并置以及空间画面的瞬间整体重构。因此,好的作家在构思小说时便已看到了它的整体,然后将文字的颜料分布在书籍里,为读者设置重重迷宫。好的读者必须是反复的读者,在反复的阅读中,将散布在书中的片断画面重新组织成清晰的图案。本文的第三章将从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图案、作家的自我书写、读者的空间阅读展开讨论,重点分析《洛丽塔》中的语言与《微暗的火》中的空间结构与空间阅读。最后,在小说主题上,纳博科夫强调多重空间,博伊德将其称为“世界中的世界中的世界”。这多重空间最核心的内容是作家对艺术与精神的另一个彼岸世界的追求。隐藏在纳博科夫小说形式后的空间主题,即对彼岸世界的追寻,是90年代以来评论家们的共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源头是神秘的诺斯替主义思想。本文的第四章将讨论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空间主题,梳理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多重世界、他对彼岸世界的追求以及诺斯替主义对其作品的影响,重点分析《斩首之邀》中的诺斯替主义。上述四个章节的内容,即空间化的时间、视觉书写、空间的形式与主题,构成了纳博科夫小说空间叙事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研究视角新,将在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对纳博科夫全部长篇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尽管目前探讨这一主题的论文已有一些,但尚缺从空间叙事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着述。其次是内容新,覆盖面广。文章将首次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视觉书写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详细分析纳博科夫作品中的空间化时间、空间意象显形、绘画艺术、电影叙事与诺斯替主义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涵盖纳氏的全部长篇,包括2009年底面世的《劳拉的原型》,并对以前国内较少人论及的作品《阿达》与《斩首之邀》进行详细的个案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首先强调文本细读。纳博科夫是公认的语言与文体大师,是“释惑者的挚爱,注释家的梦想,作家中的作家,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其作品多精雕细琢,处处皆有文字的陷阱,理解起来颇为艰难。因此,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前提便是反反复复的细致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惊喜。其次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基本观点指导作品的分析。再次,注重总体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在全面考察作家的18部长篇小说的同时,将有侧重地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洛丽塔》、《阿达》、《微暗的火》与《斩首之邀》等进行细致的文本个案分析。
许灿[8](2010)在《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水景设计和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探讨,对居住区水景设计提出观赏性、亲水性、生态性等基本要求。
子茱[9](2008)在《圣门系列之 怒原龙吟》文中指出拂晓登山望烽火,暮霭催马渡泾河。一鞭十里马蹄快,百里荒野少村郭。刁斗森然野营帐,胡笳幽咽湿篝火。风沙呼啸撼天地,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难飞,健儿含泪不轻落。家书遥寄白发母,玉门仍被胡马卧。昔日同入夹马营,同袍多已埋荒坡。梦里只见单于丧,边关三年任寥廓。
张黎明[10](2008)在《上海居住区的水景调查分析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心理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到认识环境创造价值,环境质量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市场销售,因此为居民提供一系列以绿色、生态、园林等为主题的住宅居住区,希望通过优美的户外环境设计,提升小区的卖点,促进楼盘销售。而水作为人类自古以来最喜爱的景观元素,倍受人们的推崇。而且居住的业主对于水景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为顺应这个趋势,各种以水景为主要景观的住宅小区纷纷亮相。水景的设计对整个景观项目的开发成功与否影响重大,选择合适的水景形式显得犹为重要。上海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缩影,中西文化在此交汇,拥有丰富的河道资源和充沛的过境水量,这些都为打造水景住宅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但上海又是一座工业化和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这就又要求在打造水景住宅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本文通过对大量地收集和整理上海居住区水景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相关内涵,描述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发展历史、价值体现、与景观要素的关联。分析当前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从而引导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强调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应生态化、人性化、可持续和讲究海派特色,谋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以求水景设计形式与功能结合更加完美紧凑。强调节约水资源,塑造绿色、人性化的水景观设计,更高层次地提高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为今后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起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文中所引照片除标明来源外均为作者自摄。
二、发臭池水顷刻变清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臭池水顷刻变清澈(论文提纲范文)
(2)流俗地(论文提纲范文)
归来(之一) |
奀仔之死 |
群英 |
巴布理发室 |
蕙兰 |
婵娟 |
猫 |
莲珠 |
迦尼萨 |
大伯公 |
美丽园 |
鬼 |
所有的路 |
密山新村 |
南乳包 |
百日宴 |
新造的人 |
十二岁以前 |
仨 |
良人 |
那个人 |
春分 |
夏至 |
公仔纸 |
远水与近火 |
立秋 |
女孩如此 |
忏悔者 |
红白事 |
奔丧 |
点字机 |
信 |
顾老师 |
二手货 |
失踪 |
恶年 |
囚 |
马票嫂 |
一路上 |
归来(之二) |
(3)《许衡集》文献与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许衡研究概况 |
二、许衡学术思想研究 |
三、许衡作品的文学研究 |
四、许衡作品的语言学研究 |
五、研究评价 |
第二节 研究缘由、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一章 许衡与《许衡集》 |
第一节 许衡简介 |
一、许衡家世谱系 |
二、许衡生平与籍贯墓葬等 |
第二节 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 |
一、许衡着述概貌 |
二、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 |
第二章 《许衡集》词汇概貌 |
第一节 《许衡集》词汇构成 |
一、词 |
二、成语 |
第二节 《许衡集》词汇来源 |
一、承继词语 |
二、新生词语 |
三、《许衡集》词汇状貌 |
第三节 《许衡集》词汇特点与成因 |
一、《许衡集》词汇特点 |
二、《许衡集》词汇特点的成因 |
第三章 《许衡集》同义词与反义词 |
第一节 同义词与《许衡集》同义词概况 |
一、同义词的概念 |
二、同义词的判定 |
三、《许衡集》同义词概况 |
第二节 《许衡集》同义词分析 |
一、四库本同义词 |
二、版本异文同义词 |
第三节 反义词与《许衡集》反义词概况 |
一、反义词的概念与判定 |
二、《许衡集》反义词概况 |
第四节 《许衡集》反义词分析 |
一、名词性 |
二、动词性 |
三、形容词性 |
第四章 《许衡集》词汇个案考察 |
第一节 “鉴视”的来源、发展与语义演变 |
一、《许衡集》“鉴视”的意义 |
二、“鉴视”的出现和发展 |
三、“鉴视”的语义及演变 |
四、“鉴视”的同义词 |
五、小结 |
第二节 “欺骗”义“哄”的历史来源与功能演变 |
一、“哄”的“欺骗”义来源 |
二、“欺骗”义“哄”的功能演变 |
三、《许衡集》“欺骗”义词语 |
四、小结 |
第三节 量词“件”的结构形式及句法功能 |
一、“数词+件” |
二、“指示代词+件” |
三、“件件” |
四、“一件件” |
五、小结 |
第五章 《许衡集》引文与异文词语考 |
第一节 引文内容与原文相同 |
一、整理本引文既未加引号也未注出处 |
二、整理本引文或未加引号或未注出处 |
第二节 引文内容与原文相异 |
一、整理本引文既未加引号也未注出处 |
二、整理本引文或未加引号或未注出处 |
第三节 《许衡集》引文词语分析 |
一、《许衡集》引文的词语变化 |
二、《许衡集》引文词语变化原因 |
三、鉴别引文引语的价值与作用 |
第六章 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 |
第一节 许衡诗歌版本 |
一、元刻 |
二、明刻 |
三、清刻 |
第二节 许衡诗歌异文 |
一、文字异文 |
二、词语异文 |
三、诗句、诗题异文 |
第七章 许衡诗词语言特点与成因 |
第一节 许衡诗词概貌 |
一、许衡的诗词创作 |
二、许衡诗词的收录 |
第二节 许衡诗词语言的特点 |
一、俗白质朴的字词 |
二、重言叠字的格式 |
三、平民化的叙事方式 |
第三节 许衡诗词直白之风的成因 |
一、语言因素 |
二、文学因素 |
三、思想因素 |
四、个人因素 |
第八章 《大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四书集注直解》词语比较 |
第一节 三书词语比较的基础 |
一、三书简介 |
二、作品的代表性 |
三、受众的相似性 |
四、创作时间的明确性 |
五、三书的承袭模仿 |
第二节 三书异文词语比较 |
一、不同音节词语替换 |
二、同素异序词语替换 |
三、白话词替换文言词 |
四、新词替换旧语 |
五、方言替换通语 |
六、三书异文词语比较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元许衡《鲁斋遗书》(部分) |
附录二《许衡集》词汇音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论托尔金《魔戒》中的旅途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章 《魔戒》旅途书写的来源及特征 |
1.1 《魔戒》旅途书写的来源 |
1.1.1 文学传统的影响 |
1.1.2 托尔金的旅途经历 |
1.2 《魔戒》中旅途书写的特征 |
1.2.1 旅途书写的多样性 |
1.2.2 旅途书写的“真实性” |
第2章 《魔戒》书写旅途的模式 |
2.1 “出发——回归”的旅途历险模式 |
2.1.1 出发:踏上未知旅途 |
2.1.2 历险:克服重重困难 |
2.1.3 回归:归回所属之地 |
2.2 “朝圣者——导师”的旅途成长模式 |
2.2.1 甘道夫式的智者导师 |
2.2.2 亚拉冈式的英雄导师 |
2.2.3 山姆式的平民导师 |
2.3 “异域——本土”的旅途对照模式 |
2.3.1 不同国度的对照 |
2.3.2 不同种族的对照 |
2.3.3 现实世界与第二世界的对照 |
第3章 《魔戒》旅途书写的作用 |
3.1 推动文章的情节发展 |
3.2 展现宏大的中土世界 |
3.3 传达丰富的精神内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生命与永恒 ——程朱理学与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序言 |
本体论编 |
第一章 理与梵 |
第一节 生与无生 |
第二节 实与虚 |
第二章 万物之本 |
第一节 绝对一元论与相对一元论 |
第二节 现实世界与终极存在 |
心性论编 |
第三章 性与最高我 |
第一节 本初的善 |
第二节 气蔽与附托 |
第四章 性与心 |
第一节 心体 |
第二节 心的发动 |
第五章 心与身 |
第一节 形神关系 |
第二节 生死问题 |
修养论编 |
第六章 致知 |
第一节 体知 |
第二节 一贯与不二 |
第七章 静思 |
第一节 无念与无为 |
第二节 孔颜之乐与阿难陀 |
第八章 力行 |
第一节 灭人欲与灭欲 |
第二节 仁与慈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本文中的纳博科夫作品缩写 |
绪论 |
第一节 纳博科夫研究概览 |
第二节 空间叙事理论的发展 |
一、 弗兰克的贡献 |
二、 后续批评家的讨论 |
三、 对空间叙事理论的反思 |
第三节 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与本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一章 空间化的时间 |
第一节 记忆的魔毯与空间意象的显形 |
第二节 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 |
第三节 螺旋运动与无时性 |
第四节 《阿达》:述说时间的爱情故事 |
一、 故事梗概 |
二、 记忆的魔毯 |
三、 时间的彩色螺旋 |
四、 螺旋与彼岸世界 |
第二章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视觉书写 |
第一节 纳博科夫的色彩听觉 |
第二节 纳博科夫与绘画艺术 |
一、 作家中的画家 |
二、 “诗中之画”: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绘画艺术 |
三、 “画中之诗”: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画中现实 |
四、 “诗如画”:书写即绘画 |
五、 小说中的绘画技巧:色彩与视角的艺术 |
第三节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电影叙事 |
一、 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
二、 电影的类型片大全 |
三、 小说中的电影叙事技巧 |
第三章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
第一节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图案 |
一、 “宇宙同步”:细节中的有机图案 |
二、 细节之网 |
三、 现实:外部细节的艺术虚构 |
第二节 纳博科夫的自我书写 |
一、 作家的姓名游戏 |
二、 作家及其人生的书写 |
三、 作家的日期与数字游戏 |
四、 文本镶嵌的框架叙事 |
五、 创作的过程与印刷排版的意象 |
第三节 空间的阅读 |
一、 纳博科夫的读者意识 |
二、 纳博科夫的理想读者 |
三、 互文的空间阅读 |
第四节 《洛丽塔》:一场英语的盛宴 |
第五节 《微暗的火》:文本的迷宫与空间的阅读 |
一、 文本镶嵌的迷宫 |
二、 空间的阅读 |
第四章 空间的主题——纳博科夫的彼岸世界 |
第一节 纳博科夫的三重空间 |
第二节 纳博科夫的彼岸世界 |
第三节 纳博科夫与诺斯替主义 |
第四节 《斩首之邀》中的诺斯替主义 |
一、 诺斯替主义的世界观 |
二、 诺斯替主义的人类学 |
三、 诺斯替主义的象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8)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居住区水景 |
2 我国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类型 |
2.1 人造式水景 |
2.2 引入自然式水景 |
2.3 滨水居住区 |
3 我国居住区水景设计的误区 |
3.1 大批量的硬质的铺装设计 |
3.2 亲水性不强 |
3.3 大量空置的水景设施 |
3.4 设计与治理缺乏同步考虑 |
3.5 防渗处理不当 |
4 对住区水景设计的几点建议 |
4.1 注意外在观赏性 |
4.2 注意内部功能性, 满足亲水性 |
4.3 注意水源的处理 |
4.4 居住区的水景观设计应注意其生态性 |
5 结语 |
(10)上海居住区的水景调查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居住区水景设计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居住区的概念 |
2.1.2 水景住宅的概念 |
2.1.3 水景的概念 |
2.2 国内外对居住区水景研究的现状 |
2.3 居住区水景的形式 |
2.4 居住区水景的功能 |
2.4.1 居住区水景的美化功能 |
2.4.2 居住区水景的生态功能 |
2.4.3 居住区水景的拓展功能 |
2.4.4 居住区水景的价值功能 |
第三章 上海水资源及居住区水景的调查报告 |
3.1 上海概况 |
3.1.1 上海自然概况 |
3.1.2 上海河道资源 |
3.1.3 上海水资源状况 |
3.1.4 上海水资源的治理 |
3.1.5 上海景观水系规划 |
3.2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实例调查情况 |
3.2.1 调查概况 |
3.2.3 重点居住区水景介绍 |
第四章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分析 |
4.1 现代上海居住区水景发展的历史分析 |
4.2 上海水景楼盘的分布与现有河湖的关系 |
4.2.1 临水而建 |
4.2.2 人工水景楼盘 |
4.2.3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水景楼盘 |
4.3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价值分析 |
4.3.1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经济价值 |
4.3.2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生态价值 |
4.3.3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社会价值 |
4.3.4 上海居住区水景的景观价值 |
4.3.5 上海居住区水景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关联 |
第五章 上海居住区水景存在问题 |
5.1 重景观,轻生态 |
5.2 重建设,轻管理 |
5.3 地域文化特征缺失 |
5.4 节水意识不强 |
5.5 人性化观念不够深入 |
第六章 上海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思考 |
6.1 水景设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6.1.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6.1.2 居住区水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6.2 水景设计应讲究生态理念 |
6.2.1 景观生态的理念 |
6.2.2 生态水景设计的要点 |
6.3 水景设计要以人为本 |
6.3.1 以人为本的理念 |
6.3.2 水景设计中的人性观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发臭池水顷刻变清澈(论文参考文献)
- [1]鸦语之书 散文[J]. 阿库乌雾. 滇池, 2021(10)
- [2]流俗地[J]. 黎紫书. 山花, 2020(05)
- [3]《许衡集》文献与词汇研究[D]. 邢怒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4]北鸢[J]. 葛亮. 作家, 2016(01)
- [5]论托尔金《魔戒》中的旅途书写[D]. 王凤真. 湘潭大学, 2015(06)
- [6]生命与永恒 ——程朱理学与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比较[D]. 魏艳枫. 浙江大学, 2013(04)
- [7]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D]. 王安. 四川大学, 2011(11)
- [8]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探讨[J]. 许灿. 住宅科技, 2010(03)
- [9]圣门系列之 怒原龙吟[J]. 子茱. 武侠故事, 2008(21)
- [10]上海居住区的水景调查分析与建议[D]. 张黎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