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数学悟性的点滴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华玲[1](2021)在《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分析与对策探研》文中研究指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两级分化明显:一种是主动积极的状态,另一种则是被动消极的状态。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两种学习状态下的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轨迹,有利于探究学生思维发展的提升点与障碍点,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
王新爱[2](2017)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文中指出数学教学和生活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发现以及解决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大部分小学生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依旧处在初步开发阶段,如何促使生活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为了促使生活构成元素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应当对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对于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不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周波[3](2016)在《浅谈还学生以自由的“I-课程”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提倡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校近年来的校本课程研究契合着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理念,不断进行着校本化的理解与转化,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极具我校特色的"I-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黄静[4](2016)在《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数学文化”逐渐成为我国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可是,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还维持着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固定流程(概念——定理——例题——练习)来组织教学,淡化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的应用等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于看清数学的精神、思想和理解它的人文价值,终导致学生缺乏数学的悟性和内觉、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意识。虽然通过学习强记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可以应付暂时的考试,但却丢弃了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的数学的精髓。这种现象在西藏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死记硬背更是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的惯用手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只是“做题的机器”。为了改变拉萨初中数学教学这一现状,给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一些活力,故提出“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这一论题。本研究以研究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状况为着眼点,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拉萨市初中师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情况、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况,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学习情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关于数学文化的考评情况等。通过调查发现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缺乏对数学文化的认知;(2)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3)教师数学文化素养不高;(4)教师对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策略欠妥;(5)教师的数学文化意识薄弱;(6)考试评价片面强调知识点的考察;(7)教材学术性太强、文化性不足。针对以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学生方面:要树立学生的数学文化课程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方面: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参加课题研究、加大教师培训投入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树立教师的数学文化课程观;从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教学要强调数学本质、主义适度形式化、课堂加入生活化数学、展现数学内容产生发展的过程等方面优化教师课堂的数学文化实施策略。考试评价方面要做好数学文化教学的领航人,在对知识点进行考察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数学文化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评;拉萨市初中数学教材可以考虑在全国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地方教材,同时教材编排形式和内容应尽量多样化,加强数学趣味性。最后,还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勾股定理》进行案例设计,通过此案例设计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得以实现。通过本研究能让数学文化更有效地融入拉萨市初中数学课堂中,让课堂在数学文化的作用下,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视角来学习数学,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周华丽[5](2016)在《初中数学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学习焦虑是由数学学习困难引发的一系列自我强迫和紧张,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文章深入剖析了初中学生产生数学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消除数学学习焦虑的方法及建议。
董利亚[6](2014)在《中职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与教学对策》文中认为中职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不适度数学焦虑问题亟待解决,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生身上,对中职生群体有明显的忽视。笔者作为中职学校的一线数学教师,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使用数学焦虑等级量表对33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他们的不适度数学焦虑的程度和范围;通过成因问卷调查和自我归因访谈对60名不适度数学焦虑中职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他们高度焦虑和低度焦虑的客观成因和主观归因;针对中职生数学焦虑的具体成因和心理特征,提出了分别针对高度和低度焦虑的两套教学对策;通过13名不适度焦虑中职生的实验性教学过程,验证了教学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中职生数学焦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中职生群体比较普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焦虑现象,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处于不适度数学焦虑的状态;中职生数学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生的高度焦虑现象比较明显,而男生的低度焦虑现象比较明显;中职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大致呈倒U型曲线,中度数学焦虑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好;中职生高度数学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我效能感、数学抽象性、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内归因倾向;中职生低度数学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数学抽象性、自我效能感、教师评价、学习动机、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等,外归因倾向比较明显。本文通过思考教学对策和组织实验教学得出结论:高度和低度数学焦虑都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有直接的关系,数学教学要贴近专业、贴近生活;针对高度焦虑中职生可以由其内归因倾向入手,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共同进步,缓解其高度焦虑心理;针对低度焦虑中职生可以由其外归因倾向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改善教学体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调节其低度焦虑状态;教学对策的科学制订和灵活实施,对调整中职生的不适度数学焦虑水平可以产生明显的成效。
徐文达[7](2014)在《数学与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文明一词起源于近代欧洲,最开始多见于对人们行为方式的描述,有“礼貌”“教养”“开化”之意,在很多场合还表征“公民”“市民”的的含义。最早使用“文明”一词的是法国的启蒙学者,他们明确指出“文明”一词是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向往,这也就是“启蒙思想”的萌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表征对象逐渐完成了由个人向社会的改变,更多用来描述一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程度。当代社会,文明最常见的分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当代学科划分的语境中,数学是指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它包括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大分支。数学的本质特征一直是人们努力去认知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种不曾中断的努力贯穿于数学研究乃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所说的数学的特点,大多来自于人们对其本质特征的归纳和概括,主要包括:一、抽象性;二、精确性;三、应用之广泛性。这三者之中抽象性是数学最典型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探讨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数学的价值,本文主要关注数学对远古人类文明、对古希腊文明以及对其他学科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借此探讨数学的社会和历史价值。一般来说,人类文化的内涵必然包括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历史观念的相关内容。而数学文化无疑对人类文明起到了添砖加瓦、锦上添花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数学文化以人类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主人翁姿态,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深刻影响和启迪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观高等学校的数学文化教育问题,针对普遍存在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培养相脱节的现实状况,如何在大学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情怀,也是本文欲探讨的问题。
邱惠珍[8](2013)在《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学生并非真心的喜欢学习数学,而不喜欢学习数学甚至厌恶学习数学的现象在很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的一个重点.而生本教育理念诞生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将就“生本教育”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来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特点进行研究.主要是课堂设计时要以学生好学而设计为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通过前置任务,小组合作交流,及成果展示等过程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从而体现生本教育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思辨、行为研究和比较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通过生本课堂让学生得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快乐,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成绩,切实有效的提高了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实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陈灵芝[9](2013)在《培养数感的研究》文中提出数觉是人类从出生开始对“数”的一种朦胧意识,即觉察数的有和无与数多和少的感知能力。它犹如味觉、嗅觉、触觉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感觉。人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人们更加意识到在处理数与数的关系中,数感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伊思.斯图尔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逻辑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努力的方向。数感是教师们既熟悉又朦胧的一个概念。重视数感、强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2001年秋季以来实施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思维,而且在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养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的思考。从2010年开始,大量80后家长“闪亮登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富有远见,更具国际化。“数感”的培养就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家长都和老师们都意识到“数感”是一种应该渗透于数学的教与学各个方面的思维方式。Kenken puzzle (聪明格)就是一位“海归”家长推荐给老师的。kenken的出现给央校的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九个数字,众多符号,无数种奇妙的组合,构成了孩子们认识思维世界的新路径。在实践中证明:孩子们被一个一个严密而美妙的逻辑所吸引,它的有效使用,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研习的热情。在玩聪明格时,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思维的熏陶。“玩”聪明格的氛围里,家校总动员,玩者每天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进行新的挑战。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思维的明灯一盏盏悄悄点亮了,在稚嫩的“试误”再“试误”的点滴之处闪亮,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漫散在了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目前对数感的研究大都在心理学的层面,本文旨在对数感的构成要素、形成规律等进行实践性的探讨、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1-7年级学生为对象,探讨了聪明格具体的内涵及其独特的数学教育功能。主要介绍笔者在教学中培养数感的一些策略。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了解聪明格作为数学游戏素材走进课堂的状况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深入探讨和分析聪明格的运用对学生数学数感培养的效果。
范丽珍[10](2009)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教育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要求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实际上是掌握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和学习监控过程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当前在数学教育中的元认知培养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元认知的含义和结构,探讨了元认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元认知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学数学教学实践,选取宁德市实验学校九年级(4)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以及所实施的一些教学策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学生数学悟性的点滴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学生数学悟性的点滴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分析与对策探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小见微,追根溯源 |
1. 草稿纸PK赛上的点滴发现 |
2. 交流中的点滴收获 |
二、因势利导,突破卡点 |
1.“悦者”脚踏实地型 |
2.“悦者”不拘一格型 |
3.“忧者”意志力薄弱型 |
4.“忧者”对数学悟性低型 |
三、薄积厚发,重塑期盼心 |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识生活中的数学 |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
(二)数学属于文化 |
二、感悟生活中的数学 |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
(二)利用生活积累 |
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
(一)发掘数学问题 |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 |
结语 |
(3)浅谈还学生以自由的“I-课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被忽视的自由 |
二、“I-课程”唤醒自由 |
三、自由滋润核心素养 |
1.“I-课程”实施的过程将学生的自由意志体现出来。 |
2.“I-课程”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乐学善学。 |
3.“I-课程”的评价反馈均以自主多元的方式进行。 |
(4)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
1.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要求 |
1.2 研究综述 |
1.2.1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理论研究进展 |
1.2.2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实践活动进展 |
1.2.3 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现状 |
1.3 理论基础 |
1.3.1 什么是数学 |
1.3.2 什么是数学文化 |
1.3.3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调查设计 |
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1 研究思路 |
2.1.2 研究方法 |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2.1 调查的目的 |
2.2.2 调查的总体和样本 |
2.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2.4 调查的实施 |
第三章 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的调查结果和问题分析 |
3.1 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3.1.1 拉萨市初中师生数学文化素养情况分析 |
3.1.2 拉萨市初中师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情况分析 |
3.1.3 拉萨市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况分析 |
3.1.4 拉萨市初中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学习情况分析 |
3.1.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
3.1.6 拉萨市初中数学文化考评情况分析 |
3.1.7 拉萨市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文化情况分析 |
3.2 调查发现的问题分析 |
3.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3 考试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4 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 其他调查情况分析 |
第四章 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的渗透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4.1 对学生方面提出的建议 |
4.1.1 树立学生的数学文化价值观 |
4.1.2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
4.2 对教师方面提出的建议 |
4.2.1 提高教师数学文化素养 |
4.2.2 树立教师的数学文化课程观 |
4.2.3 优化教师数学文化实施策略 |
4.3 对考试评价方面的建议 |
4.3.1 考试环节——试题编制上增加数学文化内容 |
4.3.2 课程评价环节——从单纯的结果评价转向全面考查 |
4.4 对教材方面的建议 |
4.4.1 开发地方教材 |
4.4.2 教材编排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加强趣味性 |
第五章 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教学案例设计 |
第六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中数学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生产生数学焦虑的原因 |
二、数学学习焦虑的预防与消除 |
(6)中职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与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数学焦虑的界定 |
2.2 数学焦虑的测量研究 |
2.2.1 数学焦虑的测量工具 |
2.2.2 数学焦虑的测量维度 |
2.3 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 |
2.3.1 数学焦虑的形成因素 |
2.3.2 数学焦虑的关联因素 |
2.4 其它相关理论 |
2.4.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与数学焦虑类型 |
2.4.2 韦纳的归因理论与数学焦虑归因 |
3 中职生数学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
3.1 调查研究说明 |
3.2 中职生数学焦虑状态的调查 |
3.2.1 调查对象与调查工具 |
3.2.2 数学焦虑及性别差异的分析 |
3.2.3 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分析 |
3.3 中职生数学焦虑影响因素的调查 |
3.3.1 调查对象与调查工具 |
3.3.2 数学焦虑的客观成因分析 |
3.3.3 数学焦虑的主观归因分析 |
3.4 调查结论与分析 |
4 中职生不适度数学焦虑的教学对策 |
4.1 教学对策思路 |
4.2 一般性原则 |
4.2.1 将数学与中职生的专业相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
4.2.2 将数学与中职生的生活相结合,提升数学知识的亲和力 |
4.2.3 教学对策应用实例 |
4.3 高度焦虑中职生的针对性教学对策 |
4.3.1 引导学生做好积极归因和心理减压,提高自我效能感 |
4.3.2 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
4.3.3 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教与学共同进步 |
4.3.4 教学对策应用实例 |
4.4 低度焦虑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对策 |
4.4.1 加强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优化师生关系 |
4.4.2 培育积极的班风班纪,构建和谐课堂 |
4.4.3 规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改善数学体验 |
4.4.4 纠正外归因倾向和低度效能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
4.4.5 教学对策应用实例 |
5 教学对策的实证研究 |
5.1 实证研究思路 |
5.2 验证对象与验证工具 |
5.3 实验教学的个案实例 |
5.3.1 高度焦虑对策的教学个案 |
5.3.2 低度焦虑对策的教学个案 |
5.4 验证结果与结论 |
5.4.1 高度焦虑学生的验证结果 |
5.4.2 低度焦虑学生的验证结果 |
5.4.3 实证研究的结论 |
6 结论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数学焦虑等级量表 |
附录2 高度数学焦虑影响因素问卷 |
附录3 低度数学焦虑影响因素问卷 |
附录4 数学焦虑自我归因访谈提纲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7)数学与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数学的概念与本质特征 |
一、 数学发展的渊源 |
二、 数学的概念 |
三、 数学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数学文化的概念与本质属性 |
一、 数学文化的概念和渊源 |
二、 数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
第三节 人类文明概述 |
一、 原始文明时代 |
二、 农业文明时代 |
三、 工业文明时代 |
第二章 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
第一节 数学对远古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
一、 数学最基本的功能——计数功能对远古人类文明的影响 |
二、 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数学符号系统 |
三、 数学的发展和完善直接推动了远古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二节 数学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作用 |
第三节 数学对其他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
一、 数学对哲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 数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
三、 数学对语言文学的影响 |
四、 数学在战争中的影响 |
五、 数学对造型艺术的影响 |
六、 数学对物理学的促进作用 |
七、 数学对生物学、医学的重要影响 |
八、 数学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
第三章 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
第一节 数学文化概述 |
一、 数学文化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
二、 数学文化的概念 |
第二节 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
一、 数学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帮助人们培养数学情怀和素养 |
二、 数学文化在人类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 |
三、 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第四章 对当代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
第一节 当代数学教育的现状概述 |
一、 国外数学教育现状概述 |
二、 我国数学教育现状概述 |
第二节 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 |
一、 充满数学文化情怀,有正确数学文化观念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
二、 重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有助于培养数学文化情怀的教学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文献的综述 |
2.1 生本教育概论 |
2.2 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
2.3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
2.4 “生本教育”在高中数学学科中实施的必然性 |
第3章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第4章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 |
4.1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
4.1.1 怎样布置前置性作业 |
4.1.2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形式 |
4.1.3 前置性作业的检查 |
4.2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自主合作展示为主 |
4.3 生本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分组活动的开展 |
4.3.1 组内自主交流得出小结 |
4.3.2 组间相互展示后共同合作探究 |
4.3.3 整合各小组的结论得出总结 |
第5章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进一步行动研究 |
5.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原则 |
5.1.1 有效教学就要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
5.1.2 有效教学就要有启发性 |
5.1.3 有效教学就要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
5.1.4 有效教学就应该要循序渐进 |
5.1.5 有效教学就理解与巩固相结合 |
5.2 生本教育的高效课堂界定 |
5.3 用与教学原则相吻合的生本来构建有效课堂 |
5.4 生本高效课堂来自适时的课堂评价 |
5.5 生本高效课堂来自创设目的明确的情境 |
5.6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完整实例 |
第6章 生本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与实验设计 |
6.2 实验结果分析 |
6.3 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触 |
第7章 生本理念运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结果与思考 |
7.1 生本运用的结果 |
7.2 生本运用的思考 |
7.2.1 相信生本 |
7.2.2 关爱学生,相信学生 |
7.2.3 尊重学生 |
7.2.4 教师要成为促进者、学习者、幸福者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培养数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 |
1.2 数感培养面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数感涵义 |
2.2 国外学者们对数感的理解 |
2.3 国内数学教育研究学者对“数感”的理解 |
2.4 国内和国外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成份的界定 |
3. 数感心理学领域的探析及本质分析 |
3.1 数感形成的心理学分析 |
3.1.1 数感与数学思维的相关分析 |
3.1.2 顿悟 |
3.1.3 认知风格论 |
3.2 数感的本质分析 |
3.2.1 数感的有机组成及定义 |
3.2.2 数感具有以下特征 |
4. 数感培养策略研究 |
4.1 教师应该如何做 |
4.1.1 数感要培养,慧商需先行 |
4.1.2 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
4.1.3 崭新的职业观 |
4.1.4 你不想学,我吸引你学 |
4.1.5 转变数学教学观 |
4.2 课堂教学中数感培养的策略 |
4.2.1 策略一——算一算和估一估 |
4.2.2 策略二——开发直觉 |
4.2.3 策略三——脚手架 |
4.2.4 策略四——激趣 |
4.2.5 策略五——“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强强联手 |
4.2.6 策略六——轮流数学故事 |
4.2.7 策略七——再创造 |
4.2.8 策略八——开放民主 |
5. 创意实践篇:运用聪明格培养数感 |
5.1 什么叫ken ken puzzle |
5.2 玩ken ken puzzle培养数感的具体体现 |
5.3 Kenken的功能与培养数感 |
5.4 聪明格的吸引力 |
5.5 家长的玩后感和建议 |
5.6 教师调查问卷 |
5.7 开展聪明格教学的反思后总结出的数感的培养原则 |
5.7.1 呵护原则 |
5.7.2 发酵原则 |
5.7.3 往上爬原则 |
5.7.4 主动感悟原则 |
5.7.5 系统性原则 |
5.7.6 活动中感悟原则 |
5.7.7 数字化和数学化原则 |
5.7.8 说写结合原则 |
5.8 后续工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元认知的理论综述 |
2.1 元认知的含义 |
2.2 元认知的结构 |
2.2.1 元认知知识 |
2.2.2 元认知体验 |
2.2.3 元认知监控 |
2.3 元认知的实质 |
2.4 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 |
第三章 重视数学解题教学中元认知的培养 |
3.1 在解阅读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3.2 在方案设计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3.3 在动态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3.4 在开放性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3.5 元认知在图像信息专题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4.1 研究目的与对象 |
4.2 实验变量和材料 |
4.3 实验过程 |
4.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具体实施教学过程的区别 |
4.3.2 加强教师对元认知理论的学习 |
4.3.3 学习有关学习策略 |
4.3.4 进行有关元认知训练 |
4.3.5 在数学教学中传授元认知知识 |
4.3.6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元认知体验 |
4.3.7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元认知监控能力 |
4.3.8 树立科学的评价观,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三种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前后测比较 |
4.4.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三种水平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前后测比较 |
4.4.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三种水平学生数学成绩前后测比较 |
4.5 实验结论 |
4.5.1 元认知能力训练对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 |
4.5.2 元认知能力训练对九年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
4.5.3 元认知能力训练对九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
4.6 讨论 |
4.6.1 实验中的不足 |
4.6.2 元认知培养和训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培养学生数学悟性的点滴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分析与对策探研[J]. 华玲. 成才之路, 2021(24)
-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J]. 王新爱. 才智, 2017(11)
- [3]浅谈还学生以自由的“I-课程”实践研究[J]. 周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23)
- [4]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黄静. 西藏大学, 2016(07)
- [5]初中数学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周华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6(07)
- [6]中职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与教学对策[D]. 董利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4)
- [7]数学与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D]. 徐文达. 吉林大学, 2014(09)
- [8]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 邱惠珍. 苏州大学, 2013(01)
- [9]培养数感的研究[D]. 陈灵芝.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10]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初探[D]. 范丽珍. 福建师范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