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攀援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贺宇[1](2021)在《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立体绿化分析评价及优化设计》文中认为立体绿化的占用空间少、绿化覆盖率高,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应用。2020年7月,北京市规划和土地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街道更新与治理城市设计指南》指导文件中提出:要重识街道的概念,道路建设从以车优先转变到以人优先、营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环境。道路立体绿化,能够改善道路的空气环境质量,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舒适度,改善道路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从北京城六区中选取了90处典型的道路立体绿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的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利用SBE美景度评价分析法、绿视率计算法,从植物种类、色彩丰富度、层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分析北京市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最后,归纳总结北京市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的优化策略和设计方法,为相关的道路立体绿化工作提供借鉴。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第一章,北京市的公共生态环境近几年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交通噪音、尾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2)第二章,总结出北京市城区的典型道路立体绿化的现状植物物种组成及主要种植形式;(3)第三章,运用SBE美景度评价法和绿视率计算法,构建北京市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评价模型,研究并分析北京市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的质量;(4)第四章,分析影响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的景观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优化改进建议;(5)第五章,结合优化建议,给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6)第六章,结合上述研究给出结论,并反思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黄秋丽[2](2020)在《南宁城市公园园林藤本植物及其景观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藤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现代城市立体绿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对南宁城市公园中的园林藤本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园林藤本植物物种、常用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形式、园林藤本植物典型应用形式、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典型公园四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进而归纳提出南宁城市公园园林藤本植物物种及景观营造的优势、问题与优化建议,以期为南宁园林藤本植物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参考,从而为园林藤本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提供助力。此研究是对南宁城市公园园林藤本植物的首次系统性研究,主要调查研究成果如下:(1)在园林藤本植物物种方面:南宁城市公园园林藤本植物共计59种,隶属于25科52属。其中,常用园林藤本植物29种,占比达49.15%,应用频率较高的前三种园林藤本植物为光叶子花(21次)、合果芋(18次)、异叶地锦(18次)。草质藤本植物与木质藤本植物分别为26种、33种,占比分别为44.07%、55.93%,并且依观赏特性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观茎、观根、兼观花叶、兼观花果、兼观叶茎、兼观果茎9类。同时,按应用形式分类,可分为棚架绿化、立柱绿化、假山石绿化、墙面绿化、篱垣绿化、地面绿化、造型绿化、悬垂绿化8类。(2)在常用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形式和园林藤本植物典型应用形式方面:南宁城市公园常用的29种园林藤本植物中代表性园林藤本植物有10种,分别为光叶子花、异叶地锦、合果芋、炮仗花、蒜香藤、使君子、吊竹梅、五爪金龙、龟背竹、绿萝。其中,异叶地锦、龟背竹、绿萝适用于现今其所被应用的所有应用形式,并且景观效果较佳。光叶子花、合果芋、炮仗花、蒜香藤、使君子、吊竹梅、五爪金龙虽均有景观效果欠佳的应用形式,但其多数应用形式景观效果均较佳。同时,棚架绿化、立柱绿化、假山石绿化、墙面绿化、篱垣绿化、地面绿化为园林藤本植物典型应用形式。(3)在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典型公园方面: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典型公园有6个,分别为青秀山风景区、南湖公园、南宁市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新秀公园、南宁动物园,并且具有以下可借鉴学习的园林藤本植物景观营造经验:在空间分布上应以“集中分布为主,分散分布为辅”,景观单元应突出“线状>点状>面状”的特点,季相色彩应以“紫色、紫红色、橙黄色、黄色”为参考,并且应具备园林藤本植物应用自身特色。
杨茜[3](2020)在《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文中指出本文选取南宁市15处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公园立体绿化的主要形式和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再运用AHP法对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总结出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特色,并提出问题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资源的统计结果表明:(1)主要立体绿化形式有:墙面绿化、廊架绿华、栅栏绿化、树体绿化、假山绿化和护坡绿化。(2)立体绿化植物有95科193属306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18属28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76科172属275种;立体绿化植物物种最多的三个公园是:青秀山风景区(178种)、邕江北岸公园(76种)、广西药用植物园(60种);6种立体绿化形式按植物种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序为假山绿化(136种)>护坡绿化(95种)>墙面绿化(90种)>廊架绿化(86种)>树体绿化(55种)>栅栏绿化(18种)。(3)多种科有兰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天南星科、萝藦科6科。(4)科、属区系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反映出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鲜明的热带性质。(5)生活型有乔木(33种)、灌木(43种)、竹类(5种)、藤本(90种)、草本(13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0.78%、14.05%、1.63%、29.41%、44.12%,藤本和草本占优势,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约为4.75:1。(6)藤本植物按攀援方式可分为缠绕类(21种)、卷曲类(18种)、吸附类(24种)、搭靠类(11种)、匍匐类(6种)和混合类(10种)6种类型,分别占藤本植物总种数的23.33%、20.00%、26.67%、12.22%、6.67%、11.11%。(7)附生植物有90种,占总种数的29.41%,其中附生种子植物有82种,附生蕨类植物有8种,分别占附生植物总种数的91.11%、8.89%;按附生类型可分为专性附生植物(55种)、兼性附生植物(33种)、偶发附生植物(2种),分别占附生植物总种数的61.11%、36.67%、2.22%。(8)公园墙面绿化的最高频植物是异叶地锦,廊架绿化和栅栏绿化的均是叶子花,树体绿化的是合果芋,假山绿化的是肾蕨、蜈蚣草,护坡绿化的是蟛蜞菊。(9)观花植物有175种(占57.19%),彩叶植物有39种(占12.75%)。(10)外来植物有163种(占53.27%),乡土植物有143种(占46.73%),说明南宁市公园在营建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时缺乏对乡土植物的应用。2.采用AHP法构建含生态质量、美学质量、社会及功能质量3个方面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模型对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等级为Ⅲ级,处于中等水平;选取的60个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样点中,景观等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的样点分别有4个、19个、18个、17个、2个,分别占评价样点总数的6.67%、31.67%、30%、28.33%、3.33%;假山绿化的景观等级为Ⅱ级,墙面绿化、廊架绿化和护坡绿化为Ⅲ级,栅栏绿化和树体绿化为Ⅳ级。3.根据调查及评价结果,总结出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的7个特色和7个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王巧良[4](2020)在《绿墙植物特性与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墙面绿化是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新型墙面绿化正进入加速发展和推广阶段,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绿墙案例,但也存在着景观效果单一、养护成本高昂的情况。熟悉和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特征,进行绿墙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是当下新型墙面绿化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杭州、上海、南京三座城市50处绿墙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样本进行美景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部分优秀案例进行植物景观量化分析,得出绿墙植物景观设计相关指导性结论,最后通过案例优化改造成果验证研究结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50处调研案例共统计植物101种,隶属于46科72属,大部分植物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但植物观赏性较缺乏,尤其缺少含花、果、芳香等多重观赏性的植物。室内绿墙大多为自然式设计,植物形态丰富度、质感丰富度和景观层次感较好;而室外绿墙大多采用模纹式、几何式设计,植物种类丰富度、植物观赏性、色彩丰富度要高于室内绿墙。绿墙技术形式以种植袋式和骨架模块式为主,其次为种植笼式、种植毯式、插杯容器式、种植盒式和网格牵引式。2、构建绿墙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得到3个影响公众审美喜好的重要影响因子,模型为SBE=-1.642+0.122×生长状况+0.118×色彩丰富度+0.45×整体协调性。3、得出室内外绿墙植物景观设计建议。室内绿墙要尽量选择水分需求相近,且具有一定耐阴性的植物,若空间尺度较小,建议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植物色彩搭配要以同类色和类似色植物为主,要选择4种及以上叶形的植物,小、中、大型叶类植物和细、中、粗质型质感植物的运用比例尽量控制在约3:5:2,并达到3个及以上的多层次植物景观。室外绿墙要尽量选择水分需求中性偏耐旱、喜光或喜光耐半阴的耐寒植物,室外空间较开敞,建议使用模纹式、几何式、绿屏式设计手法,植物色彩搭配要以类似色为主,色相差控制在90°以内,选择3种及以下的叶形的植物,小、中型叶类植物和细、中型质感植物的运用比例尽量控制在约4:6,并以矮层植物运用为主,形成相对柔和层次感的绿墙植物景观。4、依据上述结论,对5处室内外绿墙进行植物景观改造,改造前后的美景度评价结果验证了本研究的设计模式结论。本研究结果能为今后城市新型墙面绿化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相应的植物搭配最优区间值和运用比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性。
杨胜莲,杜丽敏,陈显臻,杨小丽[5](2019)在《藤本植物在海南城市中的应用现状调查》文中认为通过对海南城市中藤本植物的应用情况调查,总结城市中常用藤本植物的种类及应用形式,指出当前城市中藤本植物应用的不足,提出应用发展建议,以期为藤本植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段启明[6](2019)在《立体绿化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密度与日俱增,而城市绿地面积日渐减少,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观。为此,本文从传统的平面绿化模式向三维立体绿化模式发展转变切入,研究探讨关于当前中国城市绿化的解决思路。论文对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案例设计的研究方法,以风景园林、建筑等多专业视角,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技术实践、政策实施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立体绿化设计手法和技术特点,归纳可借鉴点,为研究对象西安市曲江新区的立体绿化设计提供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商业酒店、遗址公园、文化广场、立交桥和交通节点、步行道立体绿化应用形式进行分级调研,发现所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文章运用整体性和创新性、地域性原则,在立体绿化优化设计中提出了总体绿化思路、植物肌理运用、色彩表现的三方面的建议。在此策略的指导下,进行西安市曲江新区立体绿化优化设计,通过设计验证其可行性。继而为今后城市街道立体绿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刘文娜[7](2019)在《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评价与优化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以城市立体绿化景观营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现状的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参照相关文献从福田区选取道路、立交桥、窗口单位、商业区、居住区五个不同调查区块,对各个区块按最能体现福田区立体绿化建设现状原则选取53个调查地点,并结合调查地点总结城市立体绿化主要形式。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所总结的城市立体绿化理论知识与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建设现状从植物结构、景观结构、生态效应、社会价值四个方面选择14个评价因子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福田区立体绿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福田区立体绿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促进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建造的指导性策略;选择各区块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适合不同区块的实施性优化方案,并在调查范围内的选取一些代表性调查地点进行模拟优化改造,将论文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印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所总结的城市立体绿化主要形式与作用,确定评价层次、评价因子;(2)根据国家与地方立体绿化相关政策、技术导则文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标准;(3)咨询专业人士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校核,并组织40人专业小组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其重要性是依次是植物结构、景观结构、社会价值、生态效应;(4)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文字、图像数据,对53个调查地点根据评价模型得出评价结果,综合得分高低分别为商业区、窗口单位、道路、居住区与立交桥。(5)总结评价结果,针对福田区立体绿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促进立体绿化发展的指导性理论。(6)每个调查区块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再通过模拟优化设计总结出各区块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乐音[8](2019)在《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为最大限度提升绿化覆盖率,立体绿化凭借其占地少、见效快且绿化覆盖率高等优点引起了广泛重视,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绿化美化道路景观。长沙市于2017年初启动了第二轮“三年造绿”,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道路立体绿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归纳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沙市二环内主要道路的立体绿化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植物种类组成、应用频率、观赏特性、应用形式和种植方式等,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所用藤蔓植物种类和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提升策略,进行优化设计,为相关道路立体绿化工作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归纳出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主要有墙面绿化、边坡绿化、棚架绿化、栅栏绿化、桥体绿化、花坛式绿化和柱体绿化;种植方式有攀附式、悬垂式、花箱式、嵌植式、斜坡片植式和塑造修整式。(2)以长沙市16条道路的立体绿化为调查对象,选取80个样点进行调研,得出共用植物83种,隶属42个科;乔木7种、灌木23种、藤本15种、草本35种和竹类3种,其中藤蔓植物25种;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植物仅有13种;按照观赏特性分析,以观花植物为主,占比49.40%,观叶植物为辅,偶有观果植物。(3)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类型主要有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公交站台、渠化岛、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立体绿化景观效果最好的是韶山路,其次是芙蓉路,应用形式频率较高的为棚架绿化和桥体绿化,种植方式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攀附式和悬垂式。(4)利用层次分析法,以藤蔓植物为代表从观赏价值、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种类选择评价模型,对25种藤蔓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缺少Ⅰ级植物种类,Ⅱ级植物有8种,Ⅲ级5种,Ⅳ级5种,Ⅴ级6种,Ⅵ级1种,且无Ⅶ级。综合评分排名前5的有:爬山虎、五叶地锦、三叶地锦、凌霄和常春油麻藤。(5)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功能价值、社会效益、观赏特征及生态质量四个方面建立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对3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可得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整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属中间等级,且景观类型综合质量排序为渠化岛>公交站台>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立交桥>路侧绿带>分车绿带。最优立体绿化配置模式为“上垂下攀”式。(6)总结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及景观构建原则,提出优化提升策略有丰富植物种类尤其藤蔓植物、推广“上垂下攀”的植物配置模式、控制时令花卉的应用和加快立体绿化融入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等,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韩朱瑜[9](2019)在《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了耕地面积缩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还会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增大、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等诸多问题。所以,居民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在社区生产性景观的发展随之开始兴起,居民开始在社区空间自发的种植生产性作物,来寄托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文首先收集生产性景观的相关资料,对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索。其次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总结了社区生产性植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主要包括植物的选择、栽植形式、景观配置三个方面的应用策略总结;并且将生产性植物与社区中的景观节点、私家阳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屋顶花园以及个人庭院六种社区空间结合造景进行了阐述。紧接着进一步将生产性植物的应用研究落实到西安市,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了解了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的种植现状与居民的种植意愿,针对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提出了优植物种植与植物配置方面的优化意见,并总结了适用于西安市社区的生产性植物列表。最后以西安市的小区为切入,做了了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文章针对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植物配置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以后西安市居民选择生产性植物提供了方便。
陈雪[10](2019)在《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立体绿化是改善当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节能、增强建筑生态性能的有效手段。办公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比突出,由于其使用人群庞大且持续时间长,营造良好的办公与休憩空间显得十分重要。研究立体绿化在办公建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目前,深圳市正在大力建设“森林城市”,立体绿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在深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此大背景,本文以深圳市作为研究范围,在基于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的总结分析下,首先对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资料的全面查阅,发现各项目的优点与不足,从其中学习到能够用于指导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的理念与技术。其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发放、相关专业人员访谈以及与立体绿化设计施工公司交流等多种方式,掌握深圳市目前办公建筑的立体绿化建设基本情况,总结出其突出的问题,分别是立体绿化与建筑设计脱节、植物选择不合理以及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三大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案例研究与现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对深圳市气候条件的分析,得出建筑立体绿化建设应遵循当地气候环境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筑风荷载、日照情况、办公建筑布局与垂直空间打造、建筑立面等多个角度讨论了立体绿化与建筑协同设计的方法;从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美学原则、以及日照强度几个角度探讨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植物合理配置的方法;通过designbuilder热工模拟,探讨了不同形式立体绿化对建筑热工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资料的收集整理,针对其建成后的管理与建设成本控制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以南海意库1号楼为例,将提出的设计策略运用到实际项目的立体绿化改造中,为以后的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提供参考。
二、攀援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攀援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立体绿化分析评价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道路立体绿化概念 |
1.2.1 立体绿化概念界定 |
1.2.2 道路立体绿化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立体绿化相关发展 |
1.3.1 国外道路立体绿化的现状及发展 |
1.3.2 我国道路立体绿化的现状及发展 |
1.3.3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现状调查及分析 |
2.1 道路分类 |
2.1.1 按照道路功能界定 |
2.1.2 按道路横断面界定 |
2.1.3 断面宽度和行车速度对道路立体绿化的影响 |
2.2 调查方法 |
2.2.1 美景度相关数据 |
2.2.2 绿视率相关数据 |
2.2.3 道路立体绿化调研样点选取 |
2.3 调研结果 |
2.3.1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组成 |
2.3.2 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 |
2.3.3 道路立体绿化观赏特征 |
2.4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
2.4.1 应用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
2.4.2 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 |
2.4.3 功能性不足 |
2.4.4 景观设计缺乏特色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综合评价分析 |
3.1 道路立体绿化景观评价体系 |
3.1.1 建立SBE评价体系 |
3.1.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3.1.3 评价因子的层次标准 |
3.1.4 评价因子的评分等级分类 |
3.1.5 评价因子的综合评分结果 |
3.1.6 景观评价结论 |
3.2 绿视率计算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设计原则及改善方法 |
4.1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设计原则 |
4.2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景观设计策略 |
4.2.1 分车带绿化 |
4.2.2 公交站台绿化 |
4.2.3 过街天桥绿化 |
4.2.4 围墙绿化 |
4.2.5 立交桥绿化 |
4.2.6 护坡绿化 |
4.3 增加道路立体绿化对道路绿视率的作用 |
4.4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景观养护策略 |
4.5 总结 |
第五章 北京市道路立体绿化景观改造设计——以石景山区阜石路为例 |
5.1 阜石路道路分析 |
5.1.1 道路分析 |
5.1.2 高架桥立体绿化现状问题 |
5.2 高架桥立体绿化设计 |
5.2.1 栏杆+单面立体鞍式绿化箱 |
5.2.2 隔音板+容器模块式种植箱 |
5.2.3 桥身外+外置种植槽 |
5.2.4 分车带+落地种植槽 |
5.2.5 桥上道路改造前后对比 |
5.3 地面立体绿化设计 |
5.3.1 阜石路过街安全岛 |
5.3.2 高架桥桥柱 |
5.4 排水及浇灌系统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创新点与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北京市城区90处道路样点立体绿化植物汇总表 |
附录2 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立体绿化美景度调查问卷结果一览表 |
附录3 绿视率计算过程一览表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南宁城市公园园林藤本植物及其景观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藤本植物 |
1.3.2 植物景观 |
1.4 藤本植物的价值 |
1.4.1 观赏价值 |
1.4.2 生态价值 |
1.4.3 文化价值 |
1.5 藤本植物国内外研究概况 |
1.5.1 国外研究概况 |
1.5.2 国内研究概况 |
1.6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的内容 |
1.6.2 研究的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调查区域概况、调查方案及数据处理 |
2.1 调查区域概况 |
2.1.1 自然环境 |
2.1.2 人文环境 |
2.2 调查方案及数据处理 |
2.2.1 园林藤本植物物种调查 |
2.2.2 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典型公园调查 |
第三章 园林藤本植物物种调查结果分析 |
3.1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1 物种分布分析 |
3.1.2 应用频率分析 |
3.1.3 科属种的构成分析 |
3.1.4 生活型组成分析 |
3.1.5 物种来源分析 |
3.1.6 观赏特性分析 |
3.1.7 应用形式分析 |
3.1.8 物种特点分析 |
3.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常用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形式分析 |
4.1 种类及应用次数 |
4.2 各植物应用形式汇总对比与分析 |
4.2.1 应用形式汇总 |
4.2.2 应用形式景观效果对比 |
4.2.3 应用形式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园林藤本植物典型应用形式分析 |
5.1 各应用形式汇总 |
5.2 典型应用形式分析 |
5.2.1 棚架绿化 |
5.2.2 立柱绿化 |
5.2.3 假山石绿化 |
5.2.4 墙面绿化 |
5.2.5 篱垣绿化 |
5.2.6 地面绿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园林藤本植物应用典型公园调查结果分析 |
6.1 调查结果与分析 |
6.1.1 青秀山风景区 |
6.1.2 南湖公园 |
6.1.3 南宁市人民公园 |
6.1.4 金花茶公园 |
6.1.5 新秀公园 |
6.1.6 南宁动物园 |
6.2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园林藤本植物物种及景观营造优势、问题与优化建议 |
7.1 物种及景观营造的优势 |
7.1.1 物种的优势 |
7.1.2 景观营造的优势 |
7.2 物种及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
7.2.1 物种存在的问题 |
7.2.2 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
7.3 物种及景观营造的优化建议 |
7.3.1 物种的优化建议 |
7.3.2 景观营造的优化建议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8.2.1 研究的创新点 |
8.2.2 研究的不足 |
8.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1 附表 |
附录2 附表 |
附录3 附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本概念 |
1.2.1 城市公园 |
1.2.2 立体绿化 |
1.2.3 立体绿化植物 |
1.2.4 植物景观评价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立体绿化发展概述 |
1.3.2 立体绿化植物调查研究 |
1.3.3 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南宁市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形地貌 |
3.1.3 气候环境 |
3.1.4 水文特征 |
3.1.5 土壤资源 |
3.1.6 动植物资源 |
3.1.7 历史沿革 |
3.1.8 人文历史资源 |
3.1.9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立体绿化形式 |
3.2.2 立体绿化植物物种组成 |
3.2.3 立体绿化植物优势科 |
3.2.4 立体绿化植物区系 |
3.2.5 立体绿化植物生活型 |
3.2.6 藤本植物应用 |
3.2.7 附生植物应用 |
3.2.8 立体绿化植物应用频率 |
3.2.9 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特性 |
3.2.10 立体绿化植物来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HP法的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 |
4.1 评价对象 |
4.2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
4.3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4 构建评价指标模型 |
4.5 评价指标的释义 |
4.6 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层次单排序 |
4.7 层次总排序及结果分析 |
4.8 评价过程 |
4.8.1 指标评分标准及量化 |
4.8.2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
4.9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9.1 基于景观样点角度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4.9.2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特色、问题及建议 |
5.1 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特色 |
5.1.1 植物物种丰富,种植方式多样 |
5.1.2 遵循自然规律,景观热带特色鲜明 |
5.1.3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植物长势良好 |
5.1.4 与平面绿化植物配置,整体景观层次丰富 |
5.1.5 大量应用观花植物,季节性景观特色突出 |
5.1.6 藤本植物种类较多,应用形式丰富多样 |
5.1.7 附生植物物种较丰富,体现独特的附生景观 |
5.2 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的主要问题 |
5.2.1 立体绿化总量小,景观难以形成规模 |
5.2.2 植物重复利用,景观异质性不高 |
5.2.3 植物配置尚不科学,乡土和耐旱植物不受重视 |
5.2.4 后期管养缺乏,景观效果不佳 |
5.2.5 绿化技术简单,新型种植方式少 |
5.2.6 景观文化底蕴不足,缺乏意境氛围 |
5.2.7 科普功能缺失,公众认识不足 |
5.3 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建设管理的初步建议 |
5.3.1 统筹长远规划,扩大立体绿化规模 |
5.3.2 推广低频和新物种的应用,提高景观异质性 |
5.3.3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加强乡土和耐旱植物的应用 |
5.3.4 强化养护管理力度,总结护理经验 |
5.3.5 提高绿化技术水平,适当推广新型种植方式 |
5.3.6 增强景观文化内涵,营造景观意境美 |
5.3.7 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1:附表 |
附表1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名录 |
附表2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表3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表4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问卷调查表 |
附录2:附图 |
致谢 |
(4)绿墙植物特性与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概念解析 |
1.2.2 绿墙的作用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绿墙发展概况 |
1.3.2 绿墙技术形式概况 |
1.3.3 绿墙植物应用概况 |
1.3.4 绿墙植物景观设计概况 |
1.3.5 植物特性与植物景观相关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新型墙面绿化现状调研分析 |
2.1 调研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
2.1.1 调研区域选择与概况 |
2.1.2 调研实践与地点 |
2.1.3 调研内容 |
2.2 绿墙现状调研结果与分析 |
2.2.1 植物种类应用 |
2.2.2 植物种类应用频度分析 |
2.2.3 植物生长习性分析 |
2.2.4 植物观赏性分析 |
2.2.5 绿墙技术形式分析 |
2.2.6 绿墙植物景观效果分析 |
2.3 绿墙现状总结与建议 |
2.3.1 现状总结 |
2.3.2 优势 |
2.3.3 提升空间 |
3 新型墙面绿化植物景观视觉审美评价 |
3.1 评价样本 |
3.2 评价方法 |
3.2.1 评判方式 |
3.2.2 评判者 |
3.2.3 照片的拍摄与选取 |
3.2.4 问卷编制 |
3.2.5 问卷收回和处理 |
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3.3.1 美景度得分值的标准化处理 |
3.3.2 美景度评价结果 |
3.3.3 景观因子分析 |
3.3.4 绿墙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
3.4 评价结论与意义 |
3.4.1 评价结论 |
3.4.2 评价意义 |
4 植物特性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1 植物生长习性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1.1 室内植物生长习性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1.2 室外植物生长习性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2 植物色彩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2.1 色彩原理 |
4.2.2 植物色彩与室内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2.3 植物色彩与室外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2.4 植物色彩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小结 |
4.3 植物形态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3.1 植物形态与室内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3.2 植物形态与室外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3.3 植物形态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小结 |
4.4 植物质感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4.1 植物质感原理 |
4.4.2 植物质感与室内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4.3 植物质感与室外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4.4 植物质感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小结 |
4.5 植物层次感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5.1 植物层次感与室内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5.2 植物层次感与室外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5.3 植物层次感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小结 |
4.6 植物特性与绿屏式绿墙植物景观设计 |
4.7 绿墙植物景观构图设计 |
4.8 植物特性与绿墙植物景观设计总结 |
4.8.1 绿墙植物生长习性选择 |
4.8.2 绿墙植物色彩运用 |
4.8.3 绿墙植物形态运用 |
4.8.4 绿墙植物质感搭配 |
4.8.5 绿墙植物景观层次感营造 |
4.8.6 绿墙植物景观构图设计 |
5 基于植物特性的绿墙植物景观优化改造 |
5.1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植物墙优化改造 |
5.1.1 改造前现状分析 |
5.1.2 优化改造策略 |
5.2 南京紫东生态会议中心外部植物墙优化改造 |
5.2.1 改造前现状分析 |
5.2.2 优化改造策略 |
5.3 其他案例绿墙优化改造简述 |
5.3.1 杭州绿城国际社区大厅植物墙优化改造 |
5.3.2 杭州高扬国际酒店北侧植物墙优化改造 |
5.3.3 杭州电力物资大楼植物墙优化改造 |
5.4 绿墙植物景观改造前后公众视觉审美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讨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讨论与展望 |
6.2.1 创新点与不足 |
6.2.2 后续的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藤本植物在海南城市中的应用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点 |
2 调查时间及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藤本植物的种类 |
3.2 主要攀援类型 |
3.3 主要的应用形式 |
3.3.1 墙面绿化 |
3.3.2 棚架绿化 |
3.3.3 篱垣绿化 |
3.3.4 地面绿化 |
3.3.5 悬蔓式绿化 |
4 存在问题与建议 |
4.1 藤本植物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
4.1.1 藤本植物种类少,应用频度低 |
4.1.2 应用面小,垂直绿化缺失 |
4.1.3 功能开发不足,景观缺少创新 |
4.2 建议 |
4.2.1 多层面推动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 |
4.2.2 提高城市绿化中藤本植物的使用率 |
4.2.3 开发本土观赏藤本,加大本土藤本植物的培育 |
4.2.4 创造丰富的藤本植物景观 |
4.2.5 推动藤本植物多种多样的应用 |
(6)立体绿化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范围与内容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相关概述 |
2.1 城市街道景观相关概念 |
2.1.1 城市街道的概念及其分类 |
2.1.2 城市街道景观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2.2 立体绿化相关概念 |
2.2.1 立体绿化的概念 |
2.2.2 立体绿化的优势 |
2.2.3 立体绿化的形式 |
2.3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相关概念 |
2.3.1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的内涵 |
2.3.2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的分类 |
2.3.3 立体绿化在城市街道景观中的构建意义 |
2.3.4 城市街道中立体绿化景观的控制要素 |
2.4 本章小结 |
3 立体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3.1 立体绿化的技术应用 |
3.1.1 模块化屋顶绿化技术 |
3.1.2 种植毯屋面技术 |
3.1.3 铺贴式墙面技术 |
3.1.4 模块式墙面技术 |
3.1.5 摆花式墙面技术 |
3.2 立体绿化中植物品种选择 |
3.2.1 植物选择强调适生性与主题性 |
3.2.2 植物选择强调地域性与创新性 |
3.3 本章小节 |
4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调研与分析 |
4.1 西安曲江新区概况 |
4.1.1 自然地理概况 |
4.1.2 地域历史文化 |
4.1.3 西安曲江新区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的代表性植物种类 |
4.2 西安曲江新区调研范围、方法及内容 |
4.2.1 调查研究范围 |
4.2.2 调研的方法及内容 |
4.2.3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分布 |
4.3 西安曲江新区商业、酒店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
4.3.1 调查列表 |
4.3.2 应用现状分析 |
4.3.3 调研问题总结 |
4.3.4 解决措施 |
4.4 西安曲江新区遗址公园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
4.4.1 调查列表 |
4.4.2 应用现状分析 |
4.4.3 调研问题总结 |
4.4.4 解决措施 |
4.5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广场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
4.5.1 调查列表 |
4.5.2 应用现状分析 |
4.5.3 调研问题总结 |
4.5.4 解决措施 |
4.6 西安曲江新区立交桥、交通节点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
4.6.1 调查列表 |
4.6.2 应用现状分析 |
4.6.3 调研问题总结 |
4.6.4 解决措施 |
4.7 西安曲江新区步行道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
4.7.1 调查列表 |
4.7.2 应用现状分析 |
4.7.3 调研问题总结 |
4.7.4 解决措施 |
4.8 本章小结 |
5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
5.1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
5.1.1 整体性原则 |
5.1.2 创新性原则 |
5.1.3 地域性原则 |
5.2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方法 |
5.2.1 绿化构图设计 |
5.2.2 植物肌理运用 |
5.2.3 色彩表现设计 |
5.3 西安曲江新区商业、酒店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
5.3.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
5.3.2 改造设计方案 |
5.4 西安曲江新区遗址公园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
5.4.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
5.4.2 改造设计方案 |
5.5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广场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
5.5.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
5.5.2 改造设计方案 |
5.6 西安曲江新区立交桥、交通节点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
5.6.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
5.6.2 改造设计方案 |
5.7 西安曲江新区步行道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
5.7.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
5.7.2 改造设计方案 |
5.8 西安曲江新区立体绿化发展措施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录与表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评价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立体绿化的概念 |
2.2 立体绿化在城市中的形式 |
2.3 立体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
2.4 国内外立体绿化发展现状 |
2.4.1 国外发展现状 |
2.4.2 国内发展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立体绿化评价指标体系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3.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3.2 创建判断矩阵 |
3.3.3 计算举证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
3.3.4 权重值一次性检验 |
3.3.5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4 评价等级与标准的确定 |
3.4.1 评价等级划分 |
3.4.2 植物结构指标评价标准 |
3.4.3 景观结构指标评价标准 |
3.4.4 生态效应指标评价标准 |
3.4.5 社会价值指标评价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现状调查 |
4.1 调查区域及其自然地理概况 |
4.1.1 区域概况 |
4.1.2 气候特点 |
4.1.3 绿地规划特点 |
4.2 调查地点选取 |
4.2.1 选取方法 |
4.2.2 地点分布 |
4.3 调查方法 |
4.4 各区块调查结果总结 |
4.4.1 道路调查结果 |
4.4.2 立交桥调查结果 |
4.4.3 窗口单位调查结果 |
4.4.4 商业区调查结果 |
4.4.5 居住区调查结果 |
4.5 各区块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1 道路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2 立交桥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3 窗口单位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4 商业区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5 居住区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6 整体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
4.7 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优化建议 |
5.1 促进立体绿化发展的对策 |
5.1.1 立体绿化与其他平面绿化共建绿地生态网络 |
5.1.2 打造典型案例、体现地域特色 |
5.1.3 结合国家相关生态政策 |
5.1.4 建立实施保障措施与监管制度 |
5.1.5 合理选用植物与优化植物配置 |
5.1.6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
5.2 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
5.2.1 道路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
5.2.2 立交桥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
5.2.3 窗口单位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
5.2.4 商业区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
5.2.5 居住区立体绿化优化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8)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立体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
1.2.2 国内立体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相关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1.1 立体绿化 |
2.1.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 |
2.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的作用及意义 |
2.2.1 协助道路交通 |
2.2.2 改善城市环境 |
2.2.3 优化道路景观 |
2.2.4 有益身心健康 |
2.3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 |
2.3.1 墙面绿化 |
2.3.2 边坡绿化 |
2.3.3 棚架绿化 |
2.3.4 栅栏绿化 |
2.3.5 桥体绿化 |
2.3.6 花坛式绿化 |
2.3.7 柱体绿化 |
2.4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种植方式 |
2.4.1 攀附式 |
2.4.2 悬垂式 |
2.4.3 花箱式 |
2.4.4 嵌植式 |
2.4.5 斜坡片植式 |
2.4.6 塑造修整式 |
2.4.7 贴植式 |
3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研究地概况 |
3.1.1 长沙市概况 |
3.1.2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状 |
3.2 调查地点的选取 |
3.2.1 道路立体绿化景观分类 |
3.2.2 调查范围及样点的选取 |
3.3 调查方法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及组成分析 |
3.4.2 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
3.4.3 不同景观类型立体绿化分析 |
4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藤蔓植物综合评价 |
4.1 评价对象和方法 |
4.1.1 评价对象 |
4.1.2 评价方法 |
4.1.3 评判人员 |
4.2 计算步骤及公式 |
4.2.1 构建层次指标体系 |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3 计算综合评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立体绿化植物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2 植物种类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
5.1 评价对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5.2.2 植物景观单元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6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优化设计 |
6.1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
6.1.1 个别植物种类应用频繁 |
6.1.2 立体绿化总量较少 |
6.1.3 立体绿化技术落后 |
6.1.4 后期植物养护管理不善 |
6.1.5 规划布局的系统性缺乏 |
6.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构建 |
6.2.1 植物景观构建原则 |
6.2.2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 |
6.3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优化提升策略 |
6.3.1 丰富植物种类尤其藤蔓植物 |
6.3.2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 |
6.3.3 控制时令花卉应用 |
6.3.4 引进立体绿化新技术 |
6.3.5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
6.3.6 结合道路功能统筹长远规划 |
6.3.7 加快道路立体绿化融入城市绿地系统 |
6.4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
6.4.1 立交桥 |
6.4.2 人行天桥 |
6.4.3 地下通道 |
6.4.4 公交站台 |
6.4.5 渠化岛 |
6.4.6 分车绿带 |
6.4.7 路侧绿带 |
7 总结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有植物名录表 |
附录B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单元照片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9)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1.1.2 城市居民耕地面积剧减 |
1.1.3 居民对田园意识的回归 |
1.1.4 社区景观环境发展趋势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生产性景观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
1.3.1 国外应用和发展 |
1.3.2 国内应用和发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社区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
1.4.2 生产性植物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2 生产性景观相关研究理论 |
2.1 生产性景观的相关理论 |
2.1.1 田园城市理论 |
2.1.2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CPUL)理论 |
2.1.3 农业城市主义理论 |
2.1.4 可持续景观理论 |
2.2 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概念 |
2.2.1 都市农业 |
2.2.2 生产性景观 |
2.2.3 社区农业 |
2.3 社区生产性景观 |
2.3.1 社区生产性景观的概念 |
2.3.2 社区生产性景观的类型 |
2.3.3 社区生产性景观发展的可行性 |
2.4 本章小结 |
3 社区生产性植物设计原则与策略 |
3.1 社区生产性植物设计原则 |
3.1.1 可参与性原则 |
3.1.2 美观性原则 |
3.1.3 协调性原则 |
3.1.4 生态性原则 |
3.1.5 食用性原则 |
3.1.6 减少病虫害原则 |
3.1.7 相容性原则 |
3.2 社区生产性植物选择配置 |
3.2.1 选择策略 |
3.2.2 选择类型 |
3.2.3 栽植形式 |
3.2.4 景观配置 |
3.3 生产性植物与社区空间结合 |
3.3.1 与社区点状空间结合 |
3.3.2 与社区线状空间结合 |
3.3.3 与社区面状空间结合 |
3.4 植物养护相关技术 |
3.4.1 屋顶绿化 |
3.4.2 堆肥 |
3.4.3 雨水收集 |
3.4.4 综合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4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调查研究 |
4.1 西安市概况 |
4.1.1 西安市自然条件 |
4.1.2 西安市社区类型 |
4.2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种植现状调研 |
4.2.1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状调查结果 |
4.2.2 结果分析 |
4.3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公众接受度调查 |
4.3.1 调查问卷设计 |
4.3.2 调查问卷结果 |
4.3.3 调查结果启示 |
4.4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存在的问题 |
4.5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优化设计 |
4.5.1 生产性植物选择 |
4.5.2 生产性植物配置 |
4.6 本章小结 |
5 西安社区生产性景观优化设计 |
5.1 锦园新世纪生产性景观设计概况 |
5.1.1 场地概况 |
5.1.2 设计理念与设计构思 |
5.1.3 总平面图 |
5.1.4 空间分析 |
5.2 分区节点设计 |
5.2.1 生产性屋顶设计 |
5.2.2 生产性宅间绿地 |
5.2.3 生产性道路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图录 |
附录二 表录 |
附录三 问卷调查 |
(10)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研究趋势总结及论文研究方向确立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相关理论 |
2.1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体系 |
2.1.1 屋顶绿化 |
2.1.2 垂直墙面绿化 |
2.1.3 阳台走廊绿化 |
2.2 立体绿化技术要点 |
2.2.1 屋顶绿化技术要点 |
2.2.2 垂直墙面绿化技术要点 |
2.2.3 阳台走廊绿化技术要点 |
2.3 建筑立体绿化功能与作用 |
2.3.1 生态效益 |
2.3.2 经济效益 |
2.3.3 景观效益 |
2.3.4 康养效益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案例研究 |
3.1 案例解析 |
3.1.1 康索乔圣地亚哥大厦—独特的“双层绿墙” |
3.1.2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花园般的建筑 |
3.1.3 市中豪亚酒店—生长中的“绿色皮肤” |
3.1.4 米兰垂直森林—城市之肺 |
3.1.5 深业泰然大厦—退台花园 |
3.1.6 深圳建科大厦—典型的低能耗建筑 |
3.2 立体绿化案例总结 |
3.3 案例分析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现状 |
4.1 立体绿化有关政策 |
4.2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现状概述 |
4.2.1 深圳市气候特征 |
4.2.2 调研范围 |
4.2.3 调研对象 |
4.2.4 调研内容 |
4.3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基本情况 |
4.3.1 调研样本情况整理 |
4.3.2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位置及技术分析 |
4.3.3 立体绿化植物分析 |
4.3.4 现状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植物总结 |
4.4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问卷分析 |
4.4.1 问卷受访人群及问题设置 |
4.4.2 问卷结果分析 |
4.5 现状总结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 |
5.1 影响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的因素 |
5.1.1 深圳地区建筑气候 |
5.1.2 深圳地区的办公建筑文化背景 |
5.1.3 深圳地区办公建筑空间布局组合形式 |
5.1.4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相关人群因素 |
(1)建设者 |
(2)使用者 |
5.1.5 设计策略方向建立 |
5.2 办公建筑与立体绿化协同设计 |
5.2.1 基于气候条件的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 |
5.2.2 办公建筑体型、布局与立体绿化的协同 |
5.3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植物选择 |
5.3.1 适宜性原则 |
5.3.2 多样性原则 |
5.3.3 季相原则 |
5.3.4 艺术美原则 |
5.4 基于DESIGNBUILDER模拟的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形式选择建议 |
5.4.1 模拟对象 |
5.4.2 模拟思路 |
5.4.3 建筑模型建立以及热工参数的确定 |
5.4.4 模拟结果分析 |
5.4.5 立体绿化形式选择建议 |
5.5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 |
5.5.1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要点 |
5.5.2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内容 |
5.5.3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5.6 基于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的建设实践 |
5.6.1 南海意库1 号楼实践项目概况 |
5.6.2 南海意库1 号楼立体绿化基本情况 |
5.6.3 南海意库1 号楼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
5.6.4 南海意库1 号楼改造策略 |
5.6.5 小结 |
5.7 本章小结 |
结语 |
再思考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攀援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立体绿化分析评价及优化设计[D]. 贺宇.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南宁城市公园园林藤本植物及其景观调查与分析[D]. 黄秋丽. 广西大学, 2020(02)
- [3]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D]. 杨茜. 广西大学, 2020(02)
- [4]绿墙植物特性与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D]. 王巧良.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5]藤本植物在海南城市中的应用现状调查[J]. 杨胜莲,杜丽敏,陈显臻,杨小丽. 热带林业, 2019(02)
- [6]立体绿化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 段启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深圳市福田区立体绿化评价与优化设计[D]. 刘文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8]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D]. 乐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9]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D]. 韩朱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D]. 陈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