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重、自律

自立、自重、自律

一、自强 自重 自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宏波[1](2021)在《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六自逻辑”》文中认为本文抓住了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深处修为和内在逻辑,将普通人有关自律与自由、自强与自尊、自信与自觉的一般修为、基本要求、心路历程上升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严守纪律规矩、坚持道德操守、永葆政治本色做到自律,进而实现自由;矢志奋斗、不卑不亢、为而不争做到自强,进而获得自尊;大兴学习之风、调查之风、实干之风做到自信,进而树立自觉。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处理好自律与自由、自强与自尊、自信与自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六自逻辑"关系,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自我修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于瑶[2](2020)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可谓是时代所需、现实所急、党之所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观及其培育问题,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只有切实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境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本文针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路,在思想基础研究、历史经验反思和现实境遇关照的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层面系统勾勒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理路,给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问题以积极的理论回应和现实回应。第一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政德及政德观的涵义,政德观培育的要素及特征,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等。本文认为,对政德的涵义,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从主体维度看,政德是“从政之德”;从内容维度看,政德是“为政之德”;从功能维度看,政德是“用权之德”。政德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公权力的行使。政德观是对政德的态度和看法,它由一定的政治信仰统摄,通过从政行为表现出来,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对一定政德规范认同、遵循和践履的自觉性。从应然层面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政德观培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将应然层面的、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实然的政德观的实践活动。政德观培育包含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和培育环境等要素,具有意识形态性、人民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助于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第二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思想基础分为“灵魂”、“根基”和“源流”三个层次。新时代培育政德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有民族风格和发展眼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新时代培育政德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为灵魂。中国优秀传统官德文化和官德培育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贤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中积淀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从政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用中国话语体系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承继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第三章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期间政德观培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德观培育逐渐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经验主要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第四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进入新时代,政德观培育在一系列积极举措下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其一,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其二,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其三,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其四,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其五,培育环境在调适中得以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其一,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负责部门,存在整体合力不足问题。其二,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尚未对政德教育或者政德观培育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说明,理论界也没有形成共识。其三,培育方式存在路径依赖下的低效性弊端问题,单向教条式的灌输难以对党员领导干部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口号式”的提要求往往让政德教育流于形式。其四,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选择执行、片面执行、变通执行,甚至不执行等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依然突出。其五,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四风”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新形式主义问题仍旧存在,各种社会思潮错杂交织,滋生出不少干扰性、对抗性、破坏性因素。第五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本文认为,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其内在的逻辑遵循,这种逻辑从理论、现实、实践三个向度展开,表现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三个方面,三者分别构成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明确指导思想,现实逻辑定位目标方向,实践逻辑解锁原则要求,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应当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目标,遵循主体维度的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维度的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方式维度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保障维度的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环境维度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等原则,以实现政德观培育的高质量发展。第六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本文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政德观培育进行加强和优化。第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之间的互动,要求党组织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入手,将政德观要求嵌入干部教育、选任、监督、考核、惩处等各个环节,引导各要素协同向政德观培育聚集。另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与培育对象之间的互动,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性,调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修养政德的积极性。第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培育内容要兼顾“政”和“德”两方面的个性,既要讲求政治性,也不能脱离人文性,本文认为,可以从政治观、权力观和修身观三个维度构建政德观培育内容体系,分别契合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培育目标。其中,政治观反映了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导性内容;权力观反映了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体性内容;修身观反映了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基础性内容。培育政治观,要重点抓好政治理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忠诚教育、政治担当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培育权力观,重点要抓好宗旨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实干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廉洁意识教育。培育修身观,应当重点抓好集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传统修身文化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清廉家风教育。第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丰富理论教育形式以充分透彻说理,二是强化政德实践锻炼以力促知行合一,三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以发展线上教育,四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以消解情感困惑。第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通过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将“以德为先”的干部评价标准贯穿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形成政德观培育制度保障的闭环,实现政德观培育与赏罚回报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通过淬炼端正严明的党风政风,多措并举繁荣发展政德文化,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社会价值观共识,提高全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防范、过滤、削减政德观培育环境中的干扰性、破坏性、对抗性因素,以持续净化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为政德观培育注入场域动力支持。总之,本文认为,政德观培育是一个多要素、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有赖于各环节的整体推进和诸要素的协同发展。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培育环境等各要素的同向而行。

张君博[3](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自我发展是人生存发展的天然需要,是人对于自身思考,对人本质探索,对存在价值和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古今中外,不论是西方哲学的理性沉思还是中国哲学对内在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对自我的审视和对自我发展的探寻。如果说西方哲学关于个体自我主体性的理性沉思使自我发展高扬起主体性旗帜,中国传统哲学人生境界观则侧重从个体内在的心性体悟来感受自身精神生命成长。西方当代心理学普遍把自我发展看作阶段性的内在结构联系,注重对不同阶段的自我发展特征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出个体的自我发展必须基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为研究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在现实的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因自我认识的偏差和对自我处境的迷失带来人生规划混乱和现实处境迷茫,进而导致理想信念缺失、人生意义匮乏、自律意识缺乏,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缺失,产生自我迷失、人格缺位、发展动力的丧失和发展进程的停滞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论文针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突出问题,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通过对自我发展理论的历史文化维度和现代理论维度的梳理,详细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系,在对学生群体的调研和对辅导员访谈的实证调查基础上,分析导致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促进学生成为整全的人为目标,从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健全人格、人生境界四个维度来激励、唤醒和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本文由绪论、自我发展理论梳理、实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实施路径五部分共计八章组成。绪论。本章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西方心理学关于自我发展的研究理路和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论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进行交叉研究的思路,以此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构建大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体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第一章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的理论借鉴和知识基础。本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于自我发展的方法论指导以及自我发展的历史文化维度和现代理论维度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为研究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知识基础。第二章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基本理论。本章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性质、作用、指向、核心要素、范畴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涵;从微观时空境域和宏观时代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背景;从文化性与历史性、个体性和社会性、主动性和受动性、持续性和阶段性、政治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征。第三章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章对大学生自我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问卷》调研数据和部分辅导员的访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主体原因和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的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调研结论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本章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联系出发,指出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支撑。探讨了全人教育原则、和谐发展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生活世界原则、持续改进和产出导向原则等基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指出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健全人格和人生境界是构成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核心内容。第五章以理想信念树立为先导统领大学生自我发展方向。本章提出大学生应正确把握和理解自我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通过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政治方向,增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文化底蕴,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分类指导,丰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支撑,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第六章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筑牢大学生自我发展根基。本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发展与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指出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核心基础,从四个维度、十六个能力点对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分析,从十个层面对企业所看重的毕业生优秀综合素质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此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大学生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七章以健全人格塑造为主线引领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本章提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指向健全人格的塑造,并从人格的生理要素、心理要素、社会要素、道德要素和审美要素五个层面,指出生理要素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心理要素是健全人格的保障,社会要素是健全人格的核心,道德要素是健全人格的指向,审美要素是健全人格的提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五维体系,并对相关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第八章以人生境界培育为牵引提升大学生自我发展格局。本章指出高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天地胸怀、战略眼光、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入手,涵育并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促使大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相统一,自我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相统一,自我描述与精神超越相统一,使大学生以对至真、至善、至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为牵引,充分扩展大学生自我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激励、唤醒和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希望能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想信念树立、知识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塑造、人生境界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学生自觉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建构起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世界,使学生真正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崔婷婷[4](2019)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研究》文中提出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党员群体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不强等现象,全面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十分的重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解决人类问题有着重大价值。探究传统治国文化中天下为公、仁政爱民、为政以德、一断于法思想对党员政治修养的助力;传统修身文化中仁者爱人、舍生取义、学礼以立、思诚守信思想对党员道德修养的助力;传统乐学文化中士志于道、博学审问、为学日进思想对党员知识修养的助力;传统勤政文化中才德称位、上下相孚、克己奉公思想对党员业务修养的助力;传统德风文化中三省吾身、知行合一、尚俭节用思想对党员作风修养的助力;传统正己文化中克己复礼、尊上爱国、激浊扬清思想对党员纪律修养的助力,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赵露[5](2019)在《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培育研究》文中提出道德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道德自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人生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的增强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道德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自觉自信的培育虽已取得斐然成绩,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各个领域面临诸多风险与挫折,公民道德自信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源泉。因此,本文通过对其做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厘清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影响因素,这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事业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道德自信的相关概念出发,针对新时代中国社会道德自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公民道德自信培育因素,分别从价值引领、自我修养、社会教育、公共领域建设和国家层面五个角度提出了相对应的培育途径和策略。全文主体框架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是本文立论的前提和研究的基础,提出了“道德自信”这一概念,阐明了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深入分析了公民道德自信的概念、特征并阐述了公民道德自信的表现。第二章是培育公民道德自信的时代意义。第三章是对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的现状分析,总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社会道德发展趋势向好,同时道德自卑并存。通过对比,具体分析了公民道德不自信体现在道德失落、道德滑坡、道德缺位和道德差距。第四章主要是对影响培育公民道德自信的原因分析;梳理了四方面原因,一是近代落后心态的延续,二是道德价值标准的混乱,三是社会败德行为的影响,四是道德教育实效的不足。第五章分析了在新时代培育公民道德自信途径和方法。主要分为五个维度,一是从价值引领方面,强化价值引领,筑牢道德自信的根基;二是从自我教育角度,重视道德内化,强化道德自信的自觉;三是从公共领域建设方面,突出道德治理,净化道德自信的环境;加强社会公正建设,坚持德法并举,加强道德领域专项治理;四是从社会教育角度,创新教育机制,增强道德自信的动力;五是从国家层面出发,要重视道德交流,彰显道德自信的优势,在各国道德文化交流比较中增强公民道德自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彰显道德自信。

赵凤伟[6](2019)在《习近平修身观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修身”发表了一系列寓意深刻的重要讲话,并且在他的系列讲话、重要文章和着作中,也多次引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阐述修身思想。习近平修身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立足于国家治理、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公民培养方面,提出的新时期道德修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习近平修身观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修身文化为文化基因,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的修身观为理论借鉴,汇集凝练成新时代“人为什么修身、修什么身、怎么修身”的基本道德修养理论。它的核心要义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是修身的方向;守公德是修身的行为准则;严私德是修身的内在要求,三德兼修,塑造完美人格。习近平修身观既有生活经历的实践总结,又有家庭教育的素养积淀,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修身的目标、修身的原则、修身的特征、修身的方法、修身的途径等。习近平修身观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立足于国家治理方面,强调提高执政者政治道德修养能力,以德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将国家积聚的道德力量越来越多地激发出来,使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道德合理性得到进一步夯实,是对“怎样治理好国家”重大问题的回应。立足于党的建设方面,强调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是对“怎样建设好党”重大问题的回应。立足于社会发展方面,强调凝聚社会成员社会道德共识,社会应以道义为基本诉求,优良的社会状态和社会风气能够使民心凝聚和社会稳定,是对“怎样发展社会”重大问题的回应。立足于公民培养方面,强调加强个体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应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保驾护航,是对“怎样培养合格公民”重大问题的回应。习近平修身观贯穿于治国理政始终,治国理政理念的实现需要人民尤其是党政干部主体素质的保证。

冯正强[7](2018)在《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绕“何谓友善”这一根本问题,本项研究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展开深入细致探讨,以逐步廓清“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思想内涵和丰富践行路径,进一步拓宽人们理解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视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入脑入心,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对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内涵反思,主要从概念反思、理论溯源、传统底蕴及其当代彰显等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本项研究不仅从日常层面、美德层面、至善层面、制度层面等维度对友善概念进行了反思,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体系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友善价值观与其他核心价值观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次,本项研究对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进行了理论溯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思想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友善价值观蕴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主要领导人也从中国实际出发,为友善价值观的“核心”之路做好了铺垫。再次,本项研究还从中西方传统哲学、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出发,对友善价值观的中西传统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本项研究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重点论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当代彰显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路径问题,我们认为,友善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密切结合起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维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展开对这一关键问题的探讨,力图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构建起一条立体路径,密织起一道友善之网。特别是在经济层面、生态层面,本文主要从经济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维度出发,探讨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在人们的经济生活、生态保护方面的多元抓手,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培育践行友善价值观也应成为一种伦理自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唯有依靠良知与理性,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友善价值观才能真正内化为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的精神灯塔,引领我们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汤浩[8](2018)在《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湘军集团与理学文化有着深层次的互动关系。咸同湘军兴起,不仅是宏济艰难的现实选择,更是儒学内部结构运动的结果,是理学自救的产物。湘军是一支以文化立军,有着自身政治目标和文化理想的理学之军。湘系理学经世派受内忧外患的深重刺激,开启“以实动名”的崛起之路,自下而上地打破有清以来二百余年理学内敛时期之沉寂,比较成功地将学术思想转化为政治军事组织能力,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政治—文化自强运动。咸同湘军以理学作为节制之道,培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权威结构,体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湘军以理学为宗,结合圣王理想和豪侠气象,形成“兵儒合流”“以礼治军”“明耻教战”的军事管理理论。湘军将理学思想全面运用到军事实践指导中去,以精微之意行威厉之事,其儒兵思想中的儒学向度,使之成为军事活动中活用理学的典范。湘军中曾较普遍树立了以身殉国、克己廉介的价值观。湘军不同支脉中,理学浸淫最深的王錱老湘营战斗力最强最持久,在勇营制度下由地方军逐渐取代国防军,特别是在国势陵夷中注重“隐图自强”,力破“不勤远略”的儒学政治传统。湘军以理学原则为指导,对政治军事制度进行改创,并在事功领域广泛运用,其“以实动名”的创化改制,涵盖了吏治文法、军制财政、文教制度等多个方面。同时这种创制也具有实用性、渐进性、适应性、局部性特点,缺乏整体上、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特征。湘军集团作为湖湘理学的发舒,对晚清理学产生过政治与学术方面的多重影响,包括:对理学学术走向,对理学乃至儒学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对理学学术思想的发挥与修正,对理学信仰和主流地位强有力的扞卫等。可以说,湘军集团体立用行、务本开源的“通儒”经济,极大地丰富扩充了儒学的践履范畴,实现了为儒学的“正名”,在更广阔的社会格局和宏观文化视野上深刻影响着晚清理学发展的轨迹。湘军一定程度改变了宋明儒学柔弱函胡之弊,焕发了理学价值,形成了激越高亢的审美情趣。咸同湘军立足于建立“学”“道”“政”的良性互动关系,助推形成的政治新秩序成为晚清政局转捩的重要枢纽;湘军集团致力于隐图自强,在对外战争中挽回了军事颓势,挽救保存了中国疆域的主体部分,为中国的逆势复兴奠定了基本的领土格局,同时也将儒学社会价值在封建社会晚期最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湘军人物匡济时艰的精神,自励殉道的操守、任事敢为的勇气、坚毅不拔的意志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与民族文化中的进步基因融为一体,感召后人。

龚代军,周全胜[9](2018)在《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与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以"慎独性、底线性、借鉴性、与时俱进"为特征的大学生自律,其实质是大学生主体的"自业与自得、自尊与自信、自立与自强"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自律应遵循"文明与和谐、自由与公正、团结与友善"等思想品德教育原则。大学生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增长自律见识,要在实际生活中养成"恭维鞠养、抱法处势、讲信修睦"等自律之良好行为习惯。

田训龙[10](2017)在《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迈进,取得了人民满意、社会认同、世界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与取得斐然成绩极不相称的是层出不穷的网络抹黑英烈、"青岛天价虾"坑骗游客、骑上红军雕像拍照、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记者强拍艺人遗照等大量道德失范事件,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道德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发扬中国共产党重视道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以此为现代中国人立立"主心骨"、提提"精气神"。这些道德建设思想赋予了道德工作新的使命,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是党在实现中国梦开启阶段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十八大以来党的相关文献,紧密结合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以分析成因、梳理内容、阐明创新和概括特点为研究方法和行文思路,对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思想做了较为深入地探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主题的涵义、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即什么是道德、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道德能否建设。在这一章中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的关系。第三章从时代特征、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揭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形成依据。社会中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念上的多元多样多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经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建设思想以及世界各国优秀道德建设经验等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第四章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战略高度、基本任务、经验总结、涵养基础及方法体系等五个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战略高度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在基本任务上,通过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公民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价值等,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经验总结上,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在涵养基础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道德,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在方法途径上,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相结合。第五章重点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即通过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强化党组织的道德教育职能,发挥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主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通过构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培养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通过加强重点领域道德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专项治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通过突出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教师、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群体的道德建设水平;通过发挥道德模范的旗帜作用,发挥道德示范作用,树立道德模范典型。第六章阐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创新之处、基本特点和主要启示,以对当前的道德建设思想做升华提炼。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兴国立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使命;以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推进党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式。注重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理论建设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是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道德的四个特点。突出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挥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主体作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推动道德建设法制化,是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道德的四点启示。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形成、内容、创新之处和主要特点,形成了最新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体系。研究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在理论上,有利于完善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思想,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实践上,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推进四个全面打下坚实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凝心聚力。

二、自强 自重 自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强 自重 自律(论文提纲范文)

(1)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六自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律与自由
    1. 做到自律才能实现自由
    2. 如何做到自律
二、自强与自尊
    1. 有了自强才有自尊
    2. 如何实现自强
三、自信与自觉
    1. 拥有自信才能做到自觉
四、结语

(2)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相关概念
        (一) 党员领导干部
        (二) 政德与政德观
        (三) 政德观培育
    二、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要素
        (一) 培育主体
        (二) 培育内容
        (三) 培育方式
        (四) 培育保障
        (五) 培育环境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特征
        (一) 意识形态性
        (二) 人民性
        (三) 时代性
        (四) 系统性
    四、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 锻造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 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
        (三) 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
第二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灵魂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
        (二) 列宁的相关思想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
        (一) 中国古代官德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方法
        (三)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保障
    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
        (一) 毛泽东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二) 邓小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三) 江泽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四) 胡锦涛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五) 习近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第三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1949-2012)
    一、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
        (三) “左”倾思想影响下的迂回波折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的恢复发展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时期的积极推进
        (三)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时期的继续发展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历史经验
        (一)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
        (三)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四) 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 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
第四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
        (一) 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
        (二) 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
        (三) 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
        (四) 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
        (五) 培育环境在调适中改善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挑战
        (一) 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
        (二) 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
        (三) 培育方式存在低效性弊端
        (四) 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
        (五) 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
        (一) 理论逻辑: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二) 现实逻辑: 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
        (三) 实践逻辑: 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
    二、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目标
        (一) 国家层面的目标——明大德
        (二) 社会层面的目标——守公德
        (三) 个体层面的目标——严私德
    三、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原则
        (一) 主体维度: 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二) 内容维度: 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
        (三) 方式维度: 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
        (四) 保障维度: 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
        (五) 环境维度: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
第六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
        (一)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重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作用
        (三) 建立政德观培育的联动协作机制
    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
        (一) 培育政治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
        (二) 培育权力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
        (三) 培育修身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严私德”
    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
        (一) 丰富理论教育形式,充分透彻说理
        (二) 强化政德实践锻炼,力促知行合一
        (三)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发展线上教育
        (四)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消解情感困惑
    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
        (一) 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
        (二) 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
        (三) 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
    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
        (一)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 建设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当前S省领导干部政德状况问卷调查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自我发展的研究
        二、国内对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的理论借鉴和知识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我发展的方法论指导
        一、从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出发把握自我发展的起因
        二、从人的实践性出发把握自我发展的途径
        三、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出发把握自我发展的内涵
        四、从成为“高尚的人”出发把握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
        五、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把握自我发展的目标
    第二节 自我发展的历史文化维度考察
        一、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及自我发展观演变
        二、以境界提升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的自我发展思想
    第三节 自我发展的现代理论维度考察
        一、现代心理学关于自我发展的代表理论
        二、现代心理学关于自我发展的基本共识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概念界说
        一、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涵
        二、相关概念界分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发展所处的微观时空境域
        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时代背景演变
        三、融入祖国、人民之“大我”的大学生自我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性和历史性
        二、个体性和社会性
        三、主动性与受动性
        四、持续性与阶段性
        五、政治性与价值性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从调查数据看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问题
        一、自我发展的认知和定位不足
        二、自我发展的自主性有待加强
        三、自我发展的价值导向不清晰
        四、获得外部支持的主动性欠缺
        五、自我发展能力亟待提升完善
    第二节 从辅导员访谈看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问题
        一、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二、自我同一性危机
        三、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欠缺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二、外部原因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系
        一、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自我发展夯实根基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借鉴全人教育理念
        二、注重学生和谐发展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四、立足日常生活世界
        五、持续改进和产出导向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核心体系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完善的知识能力素质
        三、健全的人格素养
        四、崇高的人生境界
第五章 以理想信念树立为先导统领大学生自我发展方向
    第一节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个维度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节 用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大学生自我发展方向
        一、教育学生正确把握自我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
        二、教育学生正确把握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三、教育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投身伟大中国梦的现实实践
    第三节 以理想信念树立为先导的大学生自我发展路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教育根基,明确自我发展政治方向
        二、坚定文化育人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增强自我发展文化底蕴
        三、开展分层教育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促进自我发展分类指导
        四、注重阵地建设拓展理想信念教育手段,丰富自我发展平台支撑
第六章 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筑牢大学生自我发展根基
    第一节 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内涵
        一、知识的基础作用
        二、能力的外在表现
        三、素质的整体关切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扎实的知识储备
        二、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高素质优秀人才
    第三节 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自我发展路径
        一、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
        二、借鉴新型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三、提升课堂知识传授的实效性
        四、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第七章 以健全人格塑造为主线引领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
    第一节 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一、人格的内涵
        二、开展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以健全人格塑造为主线的人格教育内涵
        一、生理要素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二、心理要素是健全人格的保障
        三、社会要素是健全人格的核心
        四、道德要素是健全人格的指向
        五、审美要素是健全人格的升华
    第三节 以健全人格塑造为主线的大学生自我发展路径
        一、注重和引导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二、关注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充分的社会化
        四、加强和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水平
        五、指引和呼唤大学生美好生活向往
第八章 以人生境界培育为牵引提升大学生自我发展格局
    第一节 人生境界的内涵
        一、人生境界体现了个体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统一
        二、人生境界体现了个体自我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
        三、人生境界体现了个体理想自我描述与精神超越的统一
    第二节 人生境界对于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
        一、追求至真的人生境界能够支撑大学生在求真道路上孜孜不倦
        二、向往至善的人生境界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向善意志上砥砺前行
        三、渴求至美的人生境界能够激发大学生在万物共生中圆融自如
    第三节 以人生境界培育为牵引的大学生自我发展路径
        一、涵养自我发展的天地胸怀
        二、培育自我发展的战略眼光
        三、厚植自我发展的家国情怀
        四、激励自我发展的时代精神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2章 优秀传统文化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相关问题
    2.1 相关概念
        2.1.1 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
        2.1.2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2.2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依据
        2.2.1 毛泽东对于传统文化和党性修养的相关论述
        2.2.2 刘少奇对于传统文化和党性修养的相关论述
        2.2.3 习近平对于传统文化和党性修养的相关论述
第3章 优秀传统文化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提供的宝贵资源
    3.1 传统“治国”文化助力党员的政治修养
        3.1.1 天下为公对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助力
        3.1.2 仁政爱民对激发党员人民情怀的助力
        3.1.3 为政以德对明确党员为政理念的助力
        3.1.4 一断于法对提升党员法制观念的助力
    3.2 传统“修身”文化助力党员的道德修养
        3.2.1 仁者爱人对弘扬党员人间大爱的助力
        3.2.2 舍生取义对增强党员道义担当的助力
        3.2.3 学礼以立对强化党员规矩意识的助力
        3.2.4 思诚守信对规范党员行为准则的助力
    3.3 传统“乐学”文化助力党员的知识修养
        3.3.1 士志于道对明确党员求知目标的助力
        3.3.2 博学审问对探索党员学习方法的助力
        3.3.3 为学日进对加强党员知识积累的助力
    3.4 传统“勤政”文化助力党员的业务修养
        3.4.1 才德称位对提升党员工作能力的助力
        3.4.2 上下相孚对优化党员协调能力的助力
        3.4.3 克己奉公对恪守党员职业操守的助力
    3.5 传统“德风”文化助力党员的作风修养
        3.5.1 三省吾身对加强党员思想作风的助力
        3.5.2 知行合一对夯实党员工作作风的助力
        3.5.3 尚俭节用对规范党员生活作风的助力
    3.6 传统“正己”文化助力党员的纪律修养
        3.6.1 克己复礼对强化党员廉洁自律的助力
        3.6.2 尊上爱国对增强党员组织观念的助力
        3.6.3 激浊扬清对培养党员浩然正气的助力
第4章 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借鉴价值
    4.1 历史价值
        4.1.1 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注入了本土化基因
        4.1.2 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设定了历史化边界
    4.2 现实价值
        4.2.1 有助于共产党员对共产党本质属性的内化
        4.2.2 有助于共产党员自觉用党性原则规范行为
        4.2.3 有助于共产党员实现自强和自律协调统一
    4.3 长远价值
        4.3.1 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4.3.2 有助于丰富党性修养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道德自信才能道德自强
        2.新时代呼唤公民道德自信
    (二)公民道德自信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研究特色
        2.创新之处
一、公民道德自信的概念、特征及表现
    (一)公民道德自信的概念
        1.公民道德自信的主体
        2.公民道德自信的客体
        3.公民道德自信的内容
    (二)公民道德自信的特征
        1.实践性
        2.时代性
        3.对比性
    (三)公民道德自信的表现
        1.信仰层面的坚定
        2.判断层面的坚持
        3.行为层面的坚守
二、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培育的意义
    (一)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是加强新时代道德建设的需要
        1.增强公民道德自信有助于应对道德领域问题
        2.增强公民道德自信有助于缓解现代性伦理危机
    (二)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是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需要
        1.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2.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1.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有助于应对异质文化冲突
        2.培育公民道德自信有助于引领人类的共同价值
三、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的现状
    (一)新时代道德自信整体判断
        1.道德发展趋势向好
        2.道德不自信同时并存
    (二)新时代公民道德不自信的具体体现
        1.与西方国家对比部分人存在道德失落
        2.与革命年代对比部分人认为道德滑坡
        3.与传统美德对比部分人觉得道德缺位
        4.与社会主义道德对比部分人感到道德差距
四、影响公民道德自信的原因
    (一)近代落后心态的延续
        1.民族历史的深刻烙印
        2.文化自卑的连锁反应
    (二)道德价值标准的混乱
        1.后现代主义对道德标准的解构
        2.道德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败德行为的影响
        1.官员贪污腐败影响道德自信
        2.经济运行失范影响道德自信
        3.社会诚信缺失影响道德自信
        4.极恶事件屡发影响道德自信
    (四)道德教育实效的不足
        1.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使得道德自信失去源头活水
        2.道德教育受虚拟网络的冲击,使得道德自信建设根基不牢
五、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的培育
    (一)强化价值引领,筑牢道德自信的根基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道德自信建设的关键
        2.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是培育公民道德自信的基础
    (二)重视道德内化,强化公民道德自信的自觉
        1.学思并重,提高道德认知
        2.以德塑身,培养道德情感
        3.以做践学,锤炼道德意志
        4.持之以恒,强化道德自律
    (三)突出道德治理,净化公民道德自信的环境
        1.加强社会公正建设
        2.坚持德法并举,涵育道德自信
        3.加强道德领域专项治理
    (四)创新教育机制,增强公民道德自信的动力
        1.坚持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五)重视道德交流,彰显道德自信的优势
        1.在各国道德文化交流比较中增强道德自信
        2.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彰显道德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习近平修身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Introduction
    1.1 研究的缘由及意义(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综述(Overview on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2 习近平修身观的理论渊源 2 Theoretical Origin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2.1 “修身”概念的界定与解析(The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Self-cultivation)
    2.2 历史唯物主义人学理论是习近平修身观的理论基础(Humanis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2.3 中华优秀传统修身思想是习近平修身观的文化基因(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S of Cultivation is the Cultural Gene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2.4 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的修身观是习近平修身观的理论借鉴(The Self-cultiv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Revolutionists is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3 习近平修身观的核心要义 3 The Core Essence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3.1 明大德是修身的方向(Clarifying Overall Morality is the Direction of Self-Cultivation)
    3.2 守公德是修身的行为准则(Observing Social Ethics is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Self-cultivation)
    3.3 严私德是修身的内在要求(Maintaining Private virtues is the Inner Requirement of Self-cultivation)
    3.4 三德兼修,塑造完美人格(Three Virtues Shape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3.5 习近平修身观基本特征(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4 习近平修身观的实践向度 4 Practical Dimensions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4.1 修身目标(Self-cultivation Goals)
    4.2 修身原则(Self-cultivation Principles)
    4.3 修身方法(Methods of Self-cultivation)
    4.4 修身途径(Self-cultivation Paths)
5 习近平修身观的新时代价值 5 The New Era Value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5.1 习近平修身观的理论价值(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5.2 习近平修身观的现实意义(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View of Self-cultivation)
6 结论 6 Conclusion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概念审视
    2.1 “友善”概念分析
        2.1.1 友善的日常层面语义
        2.1.2 作为美德范畴的友善概念反思
        2.1.3 作为客观存在之善的友善概念反思
        2.1.4 作为制度层面的友善概念简析
        2.1.5 友善的近义词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中的友善价值观
        2.2.1 富强与文明: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厚实地基
        2.2.2 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2.2.3 平等与公正: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基本准则
        2.2.4 自由与和谐: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终极向往
        2.2.5 爱国、敬业与诚信: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第3章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理论溯源
    3.1 马克思恩格斯论友善价值观
        3.1.1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博爱价值观的批判
        3.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友善价值观的直接阐述
        3.1.3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
        3.1.4 团结合作:通向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3.1.5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终极归宿
    3.2 列宁论友善价值观
        3.2.1 列宁共产主义道德思想中的友善蕴涵
        3.2.2 列宁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的友善蕴涵
        3.2.3 列宁友善思想的其他表达
    3.3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者的友善价值观
        3.3.1 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3.3.2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3.3.3 江泽民、胡锦涛论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第4章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继承借鉴
    4.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价值观继承
        4.1.1 中国传统友善价值观的仁爱本质
        4.1.2 中国传统友善价值观的良心本体
        4.1.3 中国传统友善价值观的涵养途径
    4.2 西方思想视野中的友善价值观批判借鉴
        4.2.1 善的追求:西方传统友善观的德性本质
        4.2.2 爱与友爱:西方传统友善观的直接表达
        4.2.3 “无家可归”:现代性视域下的非友善症候
        4.2.4 路在何方:通达友善之途的哲学解释学维度
第5章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当代彰显
    5.1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时代困境
        5.1.1 看待友善价值观的辩证视野
        5.1.2 友善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之一: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5.1.3 友善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之二:中国社会的严酷现实
    5.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
        5.2.1 友善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底蕴
        5.2.2 党性修养论述中的友善蕴涵
        5.2.3 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友善情怀
        5.2.4 生态建设思想中的友善价值观彰显
        5.2.5 合作共赢外交战略中的友善价值观彰显
    5.3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5.3.1 筑牢友善价值观的制度“堤坝”
        5.3.2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增强敬畏感
        5.3.3 全面依法治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6章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路径
    6.1 政治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6.2 经济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6.3 社会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6.4 文化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6.5 生态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结语:让友善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献综述
    二、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三、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1章 湖湘理学发展与晚清湘系集团的兴起
    1.1 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在清代的发展
    1.2 晚清湘系理学经世集团的集结
第2章 湘军早期军事实践及建军思想
    2.1 湘军早期军事实践活动
    2.2 湘军与团练勇营
    2.3 湘军建军思想初析
    2.4 湘军早期建军思想与《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第3章 湘军:淬砺理学精神的新军
    3.1 理学自救的产物
    3.2 湘军理学经世思想来源的几个侧面
    3.3 凝士以礼:理学导向下的湘军“节制”机制分析
第4章 以精微之意行威厉之事:理学导向下独特的湘军军事思想
    4.1 儒学的转向:兵儒合流的豪侠气象
    4.2 明耻教战:湘军建军治军思想的核心
    4.3 湘军“兵争”思想中的儒学向度
    4.4 湘军对传统兵学的继承与扬弃
第5章 湘军军系与理学
    5.1 湘军军系文化表征
    5.2 湘军军系文化中的“气节观”
    5.3 湘军发展重心转移及后期湘军军事实践
    5.4 湘军军事实践中对理学的疏离
第6章 湘军创制与理学
    6.1 湘军集团的理学经世思维
    6.2 湘军的主要经世实践:创制
    6.3 湘军创制评析
第7章 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较
    7.1 湘淮军理学文化背景的异同
    7.2 湘淮军集团价值文化取向差异
    7.3 湘淮军集团不同的历史际遇
第8章 湘军集团对咸同理学的影响
    8.1 湘军集团对于晚清理学融合发展的影响
    8.2 湘军经世文化对理学思想的扩充和完善
    8.3 湘军人物对理学学术思想的发挥与修正
    8.4 重建以理学为核心的儒学人文信仰
第9章 湘军理学经世的历史地位
    9.1 晚清理学复兴是儒学自身运动的结果
    9.2 湘军崛起成为晚清政治格局转捩的重要枢纽
    9.3 湘军集团与晚清“国运”相终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与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自律的内涵、特征与实质
    (一) 大学生自律的内涵
    (二) 大学生自律的特征
        1. 慎独性
        2. 底线性
        3. 借鉴性
        4. 与时俱进性
    (三) 大学生自律的实质
        1. 自业自得的世界观自我教育
        2. 自尊与自信的人生观自我教育
        3. 自立与自强的价值观自我教育
二、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文明与和谐
    2.自由与平等
    3.团结与友善
三、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径
    (一) 大学生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增长自律见识
        1. 学习“自尊自重”的传统文化精神, 增加自律文化底蕴
        2. 学习“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精髓, 拓宽自律文化视野
        3. 学习“奉公守纪”的传统文化思想, 树立自律行为意识
    (二)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习惯
        1. 恭维鞠养: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荣誉和生命
        2. 抱法处势: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和遵纪守法
        3. 讲信修睦:大学生要友善待人和诚信做事

(10)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评述
        1.2.1 研究综述
        1.2.2 研究趋势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阐述
    2.1 道德
        2.1.1 道德的内涵
        2.1.2 道德的本质
        2.1.3 道德的功能
    2.2 道德建设
        2.2.1 道德建设的内涵
        2.2.2 道德建设的目的
        2.2.3 道德建设的任务
    2.3 社会主义道德
        2.3.1 社会主义道德与公民道德
        2.3.2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的形成基础
    3.1 时代背景
        3.1.1 全球化命运共同体逐渐形成
        3.1.2 国际意识形态较量日益深入
        3.1.3 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已成新态
    3.2 理论渊源
        3.2.1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3.2.2 中国共产党人道德思想
        3.2.3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
        3.2.4 世界优秀道德建设思想
4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内容
    4.1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1.1 中国梦的道德价值
        4.1.2 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4.1.3 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4.2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2.1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4.2.2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公民道德规范
        4.2.3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4.2.4 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价值
    4.3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4.3.1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
        4.3.2 强化道德对建设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3.3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4.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4.1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
        4.4.2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4.4.3 弘扬中国精神
    4.5 丰富道德建设载体
        4.5.1 教育引导
        4.5.2 舆论宣传
        4.5.3 文化熏陶
        4.5.4 实践养成
        4.5.5 制度保障
5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实践路径
    5.1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5.1.1 发挥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的主导作用
        5.1.2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道德教育职能
        5.1.3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5.2 构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5.2.1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2.2 培养健康社会心态
        5.2.3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
    5.3 加强重点领域道德建设
        5.3.1 开展道德领域专项治理
        5.3.2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5.3.3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5.4 突出重点人群道德建设
        5.4.1 青少年
        5.4.2 教师
        5.4.3 文艺工作者
        5.4.4 新闻工作者
    5.5 发挥道德模范的旗帜性作用
        5.5.1 道德模范的功能
        5.5.2 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5.5.3 选树道德模范典型
6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创新、特点及启示
    6.1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创新
        6.1.1 树立"兴国立人"的道德建设新使命
        6.1.2 提高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推进党的建设
        6.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6.1.4 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式
    6.2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特点
        6.2.1 注重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6.2.2 注重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相结合
        6.2.3 注重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6.2.4 注重理论建设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6.3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主要启示
        6.3.1 突出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6.3.2 发挥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主体作用
        6.3.3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
        6.3.4 推动道德建设法制化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自强 自重 自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六自逻辑”[J]. 刘宏波. 石油组织人事, 2021(11)
  • [2]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D]. 于瑶. 山东大学, 2020(12)
  • [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D]. 张君博.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研究[D]. 崔婷婷.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新时代公民道德自信培育研究[D]. 赵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习近平修身观研究[D]. 赵凤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7]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研究[D]. 冯正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8]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D]. 汤浩. 湖南大学, 2018(06)
  • [9]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与路径探析[J]. 龚代军,周全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8(03)
  • [10]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研究[D]. 田训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9)

标签:;  ;  ;  ;  ;  

自立、自重、自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