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鸡冠花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润琴,张允菲,冯程,方东军,陈大忠[1](2017)在《鸡冠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鸡冠花是苋科1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入药,性凉无毒,是一味传统中药。总结近20年来关于鸡冠花的相关报道,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为今后更好的研究和开发鸡冠花提供相应依据。
王娟[2](2014)在《外源硝普钠(SNP)、甜菜碱及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鸡冠花(Celosia argentea L.)为苋科青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亚洲热带地区,能入药也可供观赏和食用。我国鸡冠花主要产于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地。目前对鸡冠花的主要研究多集中在药用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迄今鲜见关于鸡冠花受外部环境胁迫及其恢复性实验的研究报道,尤其关于外源物质缓解鸡冠花植株干旱胁迫伤害的报道甚少。鸡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栽培过程中受到干旱胁迫时,表现出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现象。本研究以鸡冠花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受干旱胁迫之下,不同浓度的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鸡冠花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缓解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为鸡冠花在栽培生产中遇到的干旱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法,也为鸡冠花的大面积推广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15%的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对鸡冠花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的PEG-6000处理鸡冠花种子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变化都比较明显;胚根和胚轴的生长也受到相对抑制。在17%的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下,鸡冠花幼苗受到胁迫处理后,植株形态发生很多相应的变化,主要检测的指标中,茎和基茎显示发育不良现象;植株叶片变小,平均叶面积变小;植株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整个植株干重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些现象反映了,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植株体内物质积累下降,生物量减少的情况。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干旱胁迫也明显提高了O2-·和MDA的含量;降低了叶片内渗透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鸡冠花幼苗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等保护酶系)活性在干旱胁迫下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当被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处理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每种外源物质在所设置的几个浓度梯度中,恢复效果差异显着,存在着相对效果较好的处理浓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最终表明SNP、甜菜碱和腐植酸3种外源物质在适宜的浓度下,能够显着的缓解干旱胁迫对鸡冠花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受到干旱胁迫的鸡冠花种子在通过3种外源物质处理后,萌发指标包括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外源物质在提高鸡冠花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发能力效果中,甜菜碱处理的效果最好,SNP处理的效果次之,腐植酸比起前两种物质效果稍差。干旱胁迫处理下,鸡冠花幼苗的胚根和下胚轴生长也受到了显着性抑制。经过各浓度的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处理后,胚根和下胚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下胚轴的影响更为显着。三种物质对其具体生理生化作用和鸡冠花种子对三种外源物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总之,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的萌发都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SNP处理浓度为O.10mmol·L-1、甜菜碱处理浓度为20mmo1.L-1、腐植酸处理浓度为100mg.L-1时效果最佳。在17%的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下,茎和基茎显示发育不良现象;叶片变小,平均叶面积变小;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整个植株干重均呈现下降趋势。一定浓度的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鸡冠花植株茎生长的抑制,促进茎、基茎、叶、根等部位恢复正常生长。外源SNP浓度0.25mmol·L-1,甜菜碱浓度0.50g.L"1,腐植酸在300mg.L-1时,鸡冠花植株的茎长达到最大值。外源SNP浓度0.25mmol·L-1,甜菜碱浓度0.50g.L-1,腐植酸在100mg.L-1时,鸡冠花植株的基茎达到最大值。鸡冠花幼苗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用3种外源物质恢复处理以后,叶、根、鲜重、干重的变化情况与茎和基茎类似。3种外源物质处理浓度中均有显着性差异,且呈现出稍有差异的最佳效果。试验结果都显示,一定浓度的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促进植株更好地完成形态建成过程。鸡冠花幼苗在经过单一的17%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后,光合色素含量比起空白对照均有降低的现象,且形成显着性差异。而经过不同质量浓度SNP、甜菜碱、腐植酸处理后,鸡冠花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外源SNP浓度0.5mmo1·L-1,甜菜碱浓度1.0g·L-1,腐植酸在200mmg.L-1时,鸡冠花植株叶片的各色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外源SNP浓度0.5mmol·L-1,甜菜碱浓度0.25g.L-1,腐植酸在50mg.L"1时,鸡冠花植株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比值达到最大值。经过各种不同处理后的鸡冠花幼苗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MDA含量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在经过单一的PEG-6000处理后(CK2)的02-·和MDA的含量迅速升高。通过不同浓度的SNP、甜菜碱、腐植酸处理后缓解了超氧阴离子(02-·)和MDA的含量升高趋势,并且0.5mmol·L-1SNP、1.0g.L-1甜菜碱、200mg.L-1腐植酸处理(T4、T10和T16)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和MDA的含量降低到最小值,恢复效果最为明显。说明不同浓度SNP、甜菜碱、腐植酸处理能够有效地减缓两者对细胞膜造成的氧化伤害,缓解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受到的氧化伤害。单纯的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鸡冠花通过积累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来缓解干旱胁迫伤害。鸡冠花幼苗受到干旱胁迫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比空白对照显着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降低,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着。当用外源物质恢复处理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SNP浓度为0.5mmol·L-1、甜菜碱浓度1.0g·L-1、腐植酸浓度200mg·L-1时达到最大值。在SNP为0.5mmol·L-1、甜菜碱0.5g.L"1、腐植酸100mg.L-1时游离脯氨酸增加到最大值。喷施外源物质后,鸡冠花的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外源物质增强了植株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使得渗透调节机制得以进行,可溶性物质得以积累,以保证水分的正常代谢,提高鸡冠花幼苗的耐旱性。不同浓度SNP、甜菜碱、腐植酸处理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现相似变化趋势,但最佳浓度稍有差别。在经过干旱胁迫后,鸡冠花幼苗几种保护酶活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着,这说明鸡冠花幼苗对胁迫的反应比较明显。在经过不同浓度的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处理后,SOD、POD、CAT和APX酶活性均呈现出显着升高的趋势。这几种保护酶系在植物体内主要协同作用消除积累的活性氧(ROS),防止自由基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造成伤害。体现出3种外源物质可以有效地清除因为膜质过氧化积累下来的活性氧,从而起到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SOD、POD、CAT酶活性在SNP0.5mmol·L-1、甜菜碱1.0g·L’、腐植酸200mg·L-1时,其升高到最大值,效果最好。当SNP浓度为0.25mmol·L1、甜菜碱浓度0.5g·L-1、腐植酸浓度100mg·L-1时,APX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在本实验中,鸡冠花种子萌发时受到干旱胁迫时,对其施加SNP、甜菜碱、腐植酸,通过测定各萌发指标的变化及胚根和胚轴长度的变化,得到缓解鸡冠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受到的干旱胁迫伤害的最佳浓度(0.1Ommol·L-1的SNP,20mmol·L-1的甜菜碱,100-200mg·L-‘的腐植酸)。而综合比较3种外源物质对鸡冠花幼苗的恢复效果,得到缓解鸡冠花幼苗干旱胁迫伤害的最佳浓度(0.25~0.50mmol·L-1的SNP,0.50~1.00g·L-1的甜菜碱,200-300mg·L-1的腐植酸)。
张婷婷[3](2013)在《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中药鸡冠花来源于苋科(Amaranthaceae)青葙属(Celosia),一年生草本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花序,又名鸡髻花、鸡公花、鸡角枪、鸡冠头、鸡骨子花、老来少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资源丰富。鸡冠花是我国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民间应用广泛,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发现该植物在止血、抗糖尿病、抗阴道毛滴虫病、抗骨质疏松,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然而,其化学成分并不明确,尚未见文献报道。为了更好的对该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系统深入的对鸡冠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项研究利用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柱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HPLC(制备型)法和重结晶法对鸡冠花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以及UV、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学手段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它们分别为:4-O-β-D-芹糖-(1→2)-p-D-葡萄糖-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api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hydroxy-6-methoxy-acetoph-enone](1)、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p-coumaric acid glucoside](2)、紫丁香苷[syringin](3)、丁香酚-O-p-芹糖-(1→6)-O-p-葡萄糖苷[eugenyl-O-β-apiofuranosyl-(1→6)-O-β-glucopyranoside](4)、(1S,3S)-1-甲基-1,2,3,4-四氢化-β-咔啉-3-甲酸[(1S,3S)-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s](5)、山奈酚-3-O-α-L-鼠李糖-(1→6)-p-D-葡萄糖-(1→2)-p-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6)、异鼠李素-3-O-(2-O-β-D-葡萄糖)-p-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2-O-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7-O-β-D-glucopyranoside](7)。其中化合物2、3、4、5、6和7为首次从青葙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4、5、6和7为首次从鸡冠花植物中分离得到。本实验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中药鸡冠花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酚苷类化合物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和黄酮类化合物2个。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研究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研制开发鸡冠花止血类新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青葙属的植物化学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杜冰[4](2013)在《鸡冠花HPLC指纹图谱及止血部位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鸡冠花为苋科(Amaranthaceae)青葙属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花序,具有收敛止血,止带,止痢之功效。其资源丰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由于其无毒并且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鸡冠花的开发应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鸡冠花的提取工艺,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获得影响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提取条件为20倍量60%乙醇回流3次,每次110min。2.以不同产地的鸡冠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鸡冠花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条件:Dikma Technologies 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条件A:0~15min,5%~20%;15~30min,20%~26%;30~55min,26%~34%;55~62min,34%~45%;62~79min,45%~68%;79~90min,68%~100%.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进样量为201μL。方法学考察表明方法可行,系统稳定,重现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符合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鸡冠花指纹图谱的建立。3.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对10批不同产地鸡冠花指纹图谱比较分析,确定了16个共有峰,其相对保留时间较稳定,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表示不同产地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相似,但各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与共有模式图谱比较,各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可作为鸡冠花药材质量评价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并以此评价不同产地鸡冠花药材的品质。4.对鸡冠花的提取液的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的止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冠花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鸡冠花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能影响小鼠的血浆复钙时间。表明鸡冠花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且止血部位在相对极性较大的部位。另外本实验也说明鸡冠花对动物内源性凝血系统有影响,由此可以推断其止血机制可能与影响凝血因子活性有关。
张晓茹,杜冰,张婷婷,金兰,顾媛媛,陈大忠[5](2013)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鸡冠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鸡冠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自变量,鸡冠花中总黄酮的含量为因变量,对自变量中各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优化出最佳工艺,同时对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是2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10min。提取的预测值和理论值相比偏差为0.43%,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r)为0.974 9。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鸡冠花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密度高,可预测性趋势良好。
何健民[6](2013)在《食用花卉棠梨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棠梨又名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是蔷薇科梨属植物,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甘肃等省的海拔1000-1500m山区都有分布,是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棠梨在云南各地州都有分布,生长在山林荒野,有的地方自然成林或成片,储量丰富。目前棠梨果树在云南是作为人工栽培梨的砧木,花作为野菜食用,果实在树上可挂果成熟,当地老百姓采集鲜食,在冬季有许多当地人采生果让其自然成熟而鲜食。果实和花作为野生果蔬,在营养成分含量、保健功效、天然风味、没有污染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为其作为有机产品的开发在原料方面已经具备了有机食品的条件,在生产过程中按有机食品要求即可;野生棠梨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全面的抗性,棠梨开发利用应该会具有很好的前景。在棠梨花的化学成分研究中,最早的报道是1971年,Bhakuni从川梨的树皮、茎和树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之后,2011年,本研究组的刘传水报道了从棠梨花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出了21个化合物。本论文由两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食用花卉棠梨花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二章重点总结归纳了白刺花、金雀花和鸡冠花等三种食用花卉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通过各种现代色谱技术,从棠梨花植物样品中共分离鉴定20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技术(NMR)、低分辨及高分辨质谱技术(MS)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类型多为黄酮类、苷类化合物结构类型。本研究从棠梨花中得到20个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化合物1-13),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化合物9、14-20)。它们分别为4′-O-(E)-香豆酰基熊果苷(1),4′-O-(Z)-香豆酰基熊果苷(2),8-C对羟基苄基芹菜素(3),6-O-乙酰基熊果苷(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乙酮(6),5-0-(E)-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7),5-0-(Z)-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8),天麻苷(9),3,5-D-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6″-O-a-L-吡喃鼠李糖(11),2-0-乙酰基熊果苷(12),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13),3,5,7,4′-四羟基-8-甲氧基-3-O-β-D-吡喃葡糖苷(14),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葡萄糖苷(15),3,4-二羟基苯甲醛(16),委陵菜酸(17),cynanoneside (18),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19),芹菜素4’-D-β-葡萄糖苷(20)。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首次报道了其核磁共振碳谱数据,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川梨中分离得到。第二章综述了目前云南常见的食用花卉白刺花、金雀花及鸡冠花的化学成分、食用价值以及药用价值,并从食用花卉的来源、消费、质量、营养、重要研究意义以及潜在的药效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涉及食用花卉种类的丰富性,其无味、香味成分的影响以及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抗肿瘤活性等方面的内容。
王燕[7](2012)在《鸡冠花子和扯根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肝损伤是肝脏疾病共有的病理状态,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开发保肝的有效药物始终是肝病防治的重要环节。近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化学药物因毒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多靶点、多环节以及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对保肝中药深入研究,从中开发具有良好保肝活性的药物,对于肝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鸡冠花子为苋科(Amaranthaceae)青葙属(Celosia)一年生草本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在多数地区作青葙子使用,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肝泻火、明目退翳之功效,主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视物昏花、肝火眩晕。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植物扯根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赶黄草,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脂肪肝等。现代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研究证实,鸡冠花子和扯根菜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平肝、降酶、退黄、保肝及健脾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胆囊炎、酒精肝及脂肪肝等。本课题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鸡冠花子和扯根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利用UV、IR、1H-NMR、13C-NMR、MS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从鸡冠花子提取物中得到了18个化合物。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乙醇、山奈酚、槲皮素、鸡冠花苷、青葙苷A、青葙苷B、青葙苷Ⅰ、青葙苷Ⅱ、Sphingosine、 β-谷甾醇、2-羟基十八烷酸、豆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和正二十六烷酸,其中鸡冠花苷为新化合物。从扯根菜提取物中得到了21个化合物。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19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它们分别是:胡萝卜苷、槲皮素、山奈酚、羽扇豆醇、熊果酸、十六烷酸、β-谷甾醇、芹菜素、木犀草素、桦木酸、东莨菪亭、乔松素、扯根菜苷、没食子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芒果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诃子次酸和短叶苏木酚酸,其中扯根菜苷为新化合物。以四氯化碳和二甲基甲酰胺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对鸡冠花苷的体内保肝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冠花苷连续口服给药3天,对四氯化碳和二甲基甲酰胺引起的AST、ALT和ALP升高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在1.0mg·kg-14.0mg·kg-1范围内与对照组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呈局灶性坏死,坏死灶内肝细胞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肝细胞轮廓基本消失,并伴有大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中高剂量组动物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内偶见水样变性细胞,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鸡冠花苷口服对四氯化碳和二甲基甲酰胺引起的生化改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以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试验,观察了乔松素、槲皮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的保肝活性,发现木犀草素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乔松素、槲皮素、山奈酚未发现明显的保肝活性。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鸡冠花子和扯根菜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为鸡冠花和扯根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赵显[8](2012)在《鸡冠花及其炭品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鸡冠花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鸡冠花(CelosiaCristataL.)的干燥花絮,性温,无毒,治疗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检索历代文献发现:鸡冠花有生品、炒品、炭品、醋制品以及酒炙品等不同炮制品种,但多用生品,炭品,且多针对血证而言。但对其止血机理,由于缺乏全面、明确的指标性成分说明,至今尚存在较大争议。为阐述鸡冠花的炮制机理,完善质量标准,本课题对鸡冠花及其炭品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与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鸡冠花及其炭品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研究,为鸡冠花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2.通过研究鸡冠花、鸡冠花炭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直肠温度,血浆凝血四项、全血血液流变学以及脏器组织胃、肺、肝以及子宫的影响,表明:鸡冠花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具有凉血,止血功效,且止血作用机理不同,鸡冠花正丁醇部位具有降低大鼠全血血液粘稠度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没有此作用;均具有减轻大鼠胃出血症状的作用,鸡冠花正丁醇部位的作用更强。鸡冠花具有凉血,止血功效,鸡冠花炭具有止血功效,且两者止血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不同环节而发生的;鸡冠花、鸡冠花炭均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胃出血的作用,鸡冠花炭对大鼠胃出血症状的减轻作用比鸡冠花强。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鸡冠花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4批鸡冠花饮片有1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90以上,并得出了鸡冠花饮片的对照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3%),为鸡冠花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一定依据。采用硅胶、大孔树脂、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利用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HMBC、HSQC、HPLC、UV、IR、EI-MS(m/z)等数据,从鸡冠花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出来22个化合物,鉴定出20个化合物,其中有1个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环-(S-脯氨酸-R-亮氨酸)Cyclo-(S-pro-R-leu)(1);7个黄酮类化合物:山萘素(2),山奈酚(3),5,7,2’-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4),木犀草素(5),芹菜素(6),高车前素(7),柚皮素(8);1个核苷类化合物:尿苷(Uridine)(9);2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各自的苷元:αα-菠甾醇(10),α-菠甾醇-3-O苷(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7个脂肪醇、脂肪酸类化合物:正十四烷醇(14),正十六烷醇(15),正二十烷醇(16),正二十三烷醇(17),十六烷酸(18),二十四烷酸(19),二十九烷酸(20)。其中化合物(1),(2),(5),(7~10),(12~19)为从鸡冠花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5),(7),(8),(10),(13~19)为从蓼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采用HPLC法测定鸡冠花中黄酮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含量,采用ICP-AES法分析鸡冠花生品和炭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鸡冠花炒炭后有机酸含量降低,山萘素含量增加;无机元素炒炭后种类不变,Na含量明显降低,Ca含量明显增加。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建立了鸡冠花及其炭品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专属地研究鸡冠花的指纹图谱;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鸡冠花炒炭前后XRD光谱,并对鸡冠花的IR谱图以及XRD谱图进行分析,建立了鸡冠花、鸡冠花炭IR及XRD分析方法,为鸡冠花饮片的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显,包贝华,张丽,丁安伟[9](2012)在《鸡冠花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冠花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L.)的干燥花絮,又叫鸡髻花、鸡公花(《闽东本草》),鸡角枪(《福建中草药》),鸡冠头、鸡骨子花、老来少(《中华本草》)等,起源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已有大面积的种植。据载,鸡冠花"味苦、微辛,性寒。花有赤、白。止肠风血热,妇人红崩带下。
连明德,党璇,赵洁,康晓晓,高昂,巩江,倪士峰[10](2011)在《鸡冠花药学研究概况》文中指出在广泛进行文献检索基础上,综述了鸡冠花的种属、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普通鸡冠花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鸡冠花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鸡冠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
1.1 黄酮类 |
1.2 皂苷类和甾类 |
1.3 有机酸类和萜类 |
1.4 其他类 |
2 药理作用 |
2.1 止血 |
2.2 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3 抗阴道毛滴虫 |
2.4 抗衰老 |
2.5 抗肿瘤 |
2.6 防治糖尿病 |
2.7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
2.8 防治骨质疏松 |
2.9 镇痛 |
2.1 0 增强机体耐受力 |
2.1 1 增强机体免疫力 |
2.1 2 其他 |
3 小结 |
(2)外源硝普钠(SNP)、甜菜碱及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引言 |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3 NO在植物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
1.4 甜菜碱在植物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
1.5 腐植酸在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
1.6 鸡冠花的研究概况 |
1.6.1 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
1.6.2 鸡冠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
1.6.3 鸡冠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1.6.4 鸡冠花的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与实验地点 |
2.2.2 试验设计方法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1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2.3.2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3.3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3.4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2.3.5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幼苗胚根的影响 |
2.3.6 外源SNP、甜菜碱和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幼苗下胚轴的影响 |
2.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形态建成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设计 |
3.2.3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茎长的影响 |
3.3.2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基茎的影响 |
3.3.3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平均叶面积的影响 |
3.3.4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根鲜重的影响 |
3.3.5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 |
3.3.6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植物体干重的影响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光合色素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4.2.1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 |
4.2.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光合色素的影响 |
4.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叶片O_2~-·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2.2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叶片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 |
5.2.3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叶片O_2~-·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3.2 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叶片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 |
5.3.3 SNP、甜菜碱、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在校期间参与课题 |
(3)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1 苋科植物概述 |
1.1 苋科植物简介 |
1.2 苋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3 苋科植物药理学研究应用概况 |
2 鸡冠花概述 |
2.1 植物来源 |
2.2 植物形态 |
2.3 生境分布 |
2.4 药材性状 |
2.5 鸡冠花的中医药概述 |
3 鸡冠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3.1 黄酮类化合物 |
3.2 三萜皂苷类成分 |
3.3 有机酸类成分 |
3.4 甾类成分 |
3.5 色素类成分 |
3.6 萜类成分 |
3.7 其他类成分 |
4 鸡冠花药理学研究进展 |
4.1 对凝血系统的作用 |
4.2 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
4.3 抗哀老和抗氧化作用 |
4.4 抗骨质疏松作用 |
4.5 增强免疫作用 |
4.6 预防糖尿病作用 |
4.7 保肝作用 |
4.8 增强耐受力作用 |
4.9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4.10 抗病毒作用 |
5 鸡冠花临床应用进展 |
5.1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
5.2 治疗妇科慢性炎症 |
5.3 治疗心绞痛 |
6 小结 |
第二章 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
1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2 鸡冠花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3.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
3.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
3.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
3.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 |
3.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
3.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
3.7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植物 |
2 提取分离 |
2.1 提取与萃取 |
2.2 正丁醇部位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 |
2.3 30%乙醇洗脱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
3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4)鸡冠花HPLC指纹图谱及止血部位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鸡冠花的研究进展 |
1.1 生药学研究 |
1.2 化学成分研究 |
1.3 鸡冠花的药理作用 |
2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
2.1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
2.2 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 |
3 中药止血机制研究进展 |
3.1 作用于血管壁 |
3.2 作用于血小板 |
3.3 凝血系统的作用 |
3.4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
3.5 纤溶系统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鸡冠花提取工艺优化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对照品 |
2 试验方法 |
2.1 星点设计试验 |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4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5 回流提取方法优化 |
2.6 总黄酮含量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总黄酮含量测定 |
3.2 回流提取方法分析 |
3.3 验证试验 |
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不同产地鸡冠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材料 |
2 试验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3 色谱条件的考察 |
3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
3.1 精密度实验 |
3.2 稳定性实验 |
3.3 重现性实验 |
4 实验结果 |
4.1 参照峰的选择 |
4.2 不同产区鸡冠花指纹图谱的建立 |
4.3 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计算 |
4.4 相似度评价 |
4.5 聚类分析 |
5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鸡冠花止血活性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鸡冠花不同部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2.2 鸡冠花不同部位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断尾法) |
2.3 鸡冠花不同部位对小鼠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鸡冠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6)食用花卉棠梨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食用花卉棠梨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 前言 |
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1.2.1 部分化合物结构鉴定 |
1.2.2 讨论 |
1.3 实验部分 |
1.3.1 仪器与材料 |
1.3.2 提取和分离 |
1.3.3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二章 几种云南食用花卉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1.1 花卉的食用历史 |
2.1.2 食用花卉的利用 |
2.1.3 食用花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
2.1.4 云南食用花卉的研究现状 |
2.2 白刺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2.1 白刺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
2.2.2 白刺花成分的药理研究 |
2.2.3 白刺花的其它利用价值 |
2.3 金雀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3.1 金雀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3.2 金雀花的药用价值 |
2.3.3 金雀花的食用价值 |
2.4 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4.1 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4.2 鸡冠花的食用价值 |
2.4.3 鸡冠花的药用价值 |
2.4.4 有关鸡冠花的其它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鸡冠花子和扯根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鸡冠花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一节 药材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
第二节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三节 鸡冠花苷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四节 鸡冠花苷对二甲基甲酰胺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二章 扯根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一节 药材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
第二节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三节 单体化合物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三章 研究总结 |
第四章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科研论文 |
致谢 |
附录:化合物波谱图 |
(8)鸡冠花及其炭品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鸡冠花历史沿革及炮制学研究 |
第二节 鸡冠花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三节 鸡冠花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鸡冠花凉血止血作用有效部位筛选及其凉血止血作用机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鸡冠花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鸡冠花指纹图谱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鸡冠花及其炭品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
第一节 RP-HPLC测定鸡冠花炒炭前后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HPLC法测定鸡冠花炒炭前后中阿魏酸、壬二酸和山萘素的含量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鸡冠花炒炭前后无机元素的含量变化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鸡冠花炒炭前后红外指纹图谱与XRD光谱分析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鸡冠花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炮制 |
2 化学成分 |
2.1 黄酮类化合物 |
2.2 维生素和无机元素 |
2.3 蛋白质和氨基酸 |
2.4 鸡冠花红色素 |
3 药理作用 |
3.1 止血 |
3.2 抗衰老 |
3.3 预防骨质疏松 |
3.4 增强免疫与抗肿瘤作用 |
3.5 预防糖尿病 |
3.6 保肝 |
3.7 抗菌 |
3.8 其他 |
4 小结 |
(10)鸡冠花药学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成分研究 |
1.1 黄酮类 |
1.2 脂肪酸及其酯类 |
1.3 其他成分 |
2 药理研究 |
2.1 止血 |
2.2 保肝 |
2.3 抗衰老 |
2.4 抗骨质疏松 |
2.5 预防糖尿病 |
2.6 提高免疫力 |
2.7 增强耐力 |
2.8 预防血管粥样硬化 |
3 临床应用 |
3.1 治疗妇科疾病 |
3.2 抗癌作用 |
3.3 缓解心绞痛 |
3.4 其他应用 |
4 小结与展望 |
四、普通鸡冠花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鸡冠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赵润琴,张允菲,冯程,方东军,陈大忠. 中医药信息, 2017(03)
- [2]外源硝普钠(SNP)、甜菜碱及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D]. 王娟. 西南大学, 2014(10)
- [3]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 张婷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4]鸡冠花HPLC指纹图谱及止血部位的筛选[D]. 杜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鸡冠花总黄酮提取工艺[J]. 张晓茹,杜冰,张婷婷,金兰,顾媛媛,陈大忠. 中医药信息, 2013(03)
- [6]食用花卉棠梨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 何健民. 云南大学, 2013(02)
- [7]鸡冠花子和扯根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王燕. 第二军医大学, 2012(09)
- [8]鸡冠花及其炭品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D]. 赵显.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6)
- [9]鸡冠花研究进展[J]. 赵显,包贝华,张丽,丁安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02)
- [10]鸡冠花药学研究概况[J]. 连明德,党璇,赵洁,康晓晓,高昂,巩江,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