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下一代父母”的生殖健康需求

满足“下一代父母”的生殖健康需求

一、满足“下一代父母”对生殖健康的需要(论文文献综述)

徐薇薇[1](2021)在《基于PRECEDE模式下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PRECEDE模式为理论依据,经Delphi法专家咨询编制问卷,从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探索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流动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部门开展教育和服务项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一、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拟定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经过两轮Delphi法专家咨询,修改和完善问卷内容,随后通过预试验检验问卷信效度,测得问卷的I-CVI为0.80~1.00,S-CVI为0.93,Cronbach’sα系数为0.81,重测信度为0.92,最终构建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二、第二部分属于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流动人口最集中的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流动青少年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工具是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数据通过双人核对录入Epidata3.1,采用SPSS 22.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分析流动青少年避孕知识、艾滋病知识、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得分差异。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流动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研究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拟定了问卷6个维度共63个备选条目。来自四川省、广东省、贵州省和重庆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或生殖健康专科医院的20名专家参与了本次研究。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了6个一级指标和58个二级指标。经kendall’s W检验,一级指标W值为0.40(X2=39.98,P<0.001),二级指标W值为0.27(X2=330.21,P<0.001)。二、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研究(一)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研究调查流动青少年1060例,平均年龄为(21.28±2.46)岁。男性占46.00%,女性占54.00%。流动青少年文化程度偏低,开始工作年龄小,工作时间长,岗位类型丰富,月收入低。78.60%的流动青少年父母均健在。居住方式主要为与朋友合住,占33.58%。没有与父母讨论过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占65.28%。饮酒和吸烟行为发生率高。(二)倾向因素1.避孕知识条目共8条,平均得分(5.99±1.42)分,其中条目“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避孕”正确率最高,为86.10%,条目“女性可以每天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正确率最低,为64.00%。避孕知识处于高水平占38.60%。艾滋病基本知识条目共8条,平均得分(6.08±1.41)分,条目“母亲有艾滋病,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有艾滋病”正确率高达91.80%,正确率最低的是“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能从外表上看出来”,为55.7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10%。影响流动青少年避孕知识和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共同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开始工作年龄、工作时长、父母是否健在及是否吸烟,单独影响流动青少年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性别(P<0.05)。2.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条目共10条,平均得分(6.99±1.67)分,赞同率最高的条目是“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就应该避孕”(85.80%),赞同率最低的条目是“周围朋友经常使用避孕套”(54.20%)。态度得分处于高水平占38.00%。影响流动青少年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态度得分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开始工作年龄、居住状况及是否饮酒(P<0.05)。(三)促成因素1.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主要是学校,占71.90%,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期望获取途径,有47.70%的人选择医疗机构。经常获得避孕知识、性病知识宣传资料和经常参加性与生殖健康促进活动者分别占13.00%、13.60%、9.20%。2.流动青少年月收入在>2000元且≤5000元最多,占48.30%,>8000元仅占9.06%。(四)强化因素1.1060名调查对象中,78.60%的流动青少年父母均健在,没有与父母讨论过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占65.28%。有饮酒和吸烟行为的分别占77.90%、36.80%。2.对医务人员服务非常满意的占66.40%,对服务过程中保密性非常满意的占62.30%。(五)首次性行为1.参与调查的1060名流动青少年,有931名(87.83%)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占27.93%,从未与伴侣讨论过避孕问题占20.62%,有过怀孕经历的占35.34%,72.95%的流动青少年怀孕结局为人工流产。30.29%的流动青少年担心伴侣有性传播疾病,但只有69.86%的流动青少年采取措施来规避性传播疾病的风险。2.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动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因素如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时长、月收入及居住状况(P<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年龄(≥20岁且≤24岁:OR=2.968,95%CI:2.036~7.294);性别(女:OR=0.137,95%CI:0.079~0.238);工作时长(>10小时且≤12小时:OR=0.329,95%CI:0.149~0.731);态度得分水平(中:OR=0.446,95%CI:0.211~0.944,高:OR=0.428,95%CI:0.201~0.913,(P<0.05)。结论:一、本研究构建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信效度好,能够有效测量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二、避孕知识和艾滋病知识缺乏、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开放,是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倾向因素。三、缺少技术资源、资源利用不足及经济状况差是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促成因素。四、缺少家庭支持、健康危险行为及对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满意度是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强化因素。

马昭凯[2](2021)在《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文中指出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级预防”策略,其中婚检是最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目前,上海市的婚检率较低,而新生儿缺陷发生率较高。优化婚前保健相关工作,提高围婚期人群的优生健康素养,对于预防出生缺陷有积极作用。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某区婚检情况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了解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参加婚前保健服务的情况,并分析该人群参加婚检的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做比较分析;为今后某区改善婚前保健服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面,首先通过回顾性资料,探讨分析某区9年婚检资料与2年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资料;通过描述分析,比较已婚检和未婚检人群的基本情况,优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等情况;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收集,分别纳入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相关变量对人群优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状况。定性研究方面,通过对调查对象访谈,分析其对婚检的认知和优生健康素养水平,以及期望获得相关健康信息的方式渠道等,为改进婚检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形成建议对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一)某区婚检率持续降低,疾病检出率上升。9年来婚检率从最高峰时的35.08%,降至2019年的12.88%。而疾病检出率逐年上升,由1.11%上升至17.31%。男性在检出人数及检出率上均远高于女性,尤其是男性疾病检出总人数约为女性的3.5倍(1968/561)。(二)某区2018年和2019年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26‰和9.24‰,其中先心疾病占第一位。(三)已婚检和未婚检人群的不良孕产史比例均较低,已婚检人群在个人月收入和计划妊娠比例方面高于未婚检人群,而常规体检比例则低于未婚检人群。约75%的女性婚后2年左右首次怀孕,未婚先孕者占5.89%。遗传缺陷家族史知晓比例低,女性为47.61%,男性为45.13%。(四)已婚人群的婚检知晓率较高,为95%;婚检参与度较低,为54.20%。对婚检存在错误认知,认同单位/普通体检不能替代婚检的女性仅为67.36%,男性仅为69.03%;在未参加婚检的人群中,有37.05%的人认为已做常规体检没必要参加婚检。(五)人群优生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较低,为7.11%。已婚检人群具备率为9.94%,未婚检人群具备率为3.76%,已婚检高于未婚检人群(P<0.05);不良孕产史(OR=2.354)、婚检(OR=2.207)和计划妊娠(OR=37.274)为优生健康素养重要影响因素(P<0.05)。(六)访谈结果显示:民政和亲朋依然为人群获取婚检信息主要参考渠道,优化婚检服务细化咨询指导内容覆盖更多人群,需提高专业人员知识水平和待遇。研究结论:(一)提高婚检率,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衔接婚前和孕前保健。重点宣传常规体检和婚检的区别,纠正人群错误认识。尝试开展旅行结合专科体检项目。(二)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宣传重点,调整检测项目,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母子健康手册,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优生健康素养的提升。(三)树立婚检仪式感,促进计划妊娠。牢固树立健康孕育下一代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特别需要唤起丈夫的责任感,提升婚检参与度。(四)以婚姻登记为关口,针对未参加婚检、无不良孕产史和暂时无生育计划的人群,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多宣传广覆盖,提升人群健康素养。

张雨凡[3](2020)在《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基于2013-2017年度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描述五年来流动女性人口学特征、就业特征、流动特征、生育状况的变化,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育生产、抚育照料、生育健康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且就女性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和流入地区特征作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孕育生产方面,育有3孩及以上的女性就业率显着降低,育有1孩与2孩的就业差异不明显;抚育照料方面,携幼年子女流动的女性就业可能性较低,且孩子年龄越小就业可能性越小,亲友照料和托管等育儿分担有明显调节作用;生育健康方面,流动女性孕期主要在外地居住或者临分娩时流出到外地、未使用现代避孕方法的,会造成生育健康损耗,导致就业率降低,非适龄生育、接受产前检查次数少对就业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具有不确定性。受教育程度低是造成女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稳定性差的主要个体原因,年轻的流动女性更易受到抚育照料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受生育健康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更深,流动范围越小、流入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的流动女性更容易受到孕育生产、抚育照料和生育健康对就业的显着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探讨解决当前流动女性两种生产之间冲突的对策,通过提升城乡女性受教育水平,完善中小型城市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生育健康意识,保障生育过程中的健康状态等方法,实现更广泛的适龄生育、负责任生育、健康生育,进一步缓解流动女性生育对就业的影响。

赵列[4](2019)在《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与出路》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男性受择偶梯度和婚姻迁移的影响,在婚姻市场中出现大量男性过剩和男性婚姻挤压的现象,这部分男性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主要聚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形成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本研究以贵州省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同龄已婚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状况,对该群体的婚恋、生殖健康以及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比较与已婚男性的异同;呈现出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在婚姻支付、健康知识与社会资本方面存在的困境;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陷入困境的成因。从社会支持的视角下,结合择偶梯度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生殖健康知信行理论的相关主张切入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困境出路的研究,为大龄未婚男性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为该群体摆脱弱势处境、改善生活状况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55.8%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这一数据高于已婚男性(35.6%);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均收入是13811.34元/年,明显低于已婚男性;同时,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整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超过半数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婚恋方面,38.1%的没有谈过女朋友的经历,20.7%的没有人给介绍过对象,69.0%的在意至今尚未结婚,当地的结婚彩礼集中在210万元之间,给未婚男性带来了较大的成婚压力;在生殖健康方面,大龄未婚男性对性传播疾病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性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性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相对局限;由于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缺失横向的夫妻关系和纵向的亲子关系,造成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社会资源缺乏的困境。最后,针对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存在的困境,本文试图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厘清个人、社会和政府三者分别承担的主体责任,明确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系统的各要素分工,充分满足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需求;把握“大龄未婚男性自身—主体,外部社会资源—客体”的路径,提出提升大龄未婚男性自身能力、介入社会力量及政府政策支持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提供新出路。

任为[5](2017)在《“二孩”政策背景下超大间隔生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实行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二孩政策时代的开启。生育政策的放松无疑会释放部分育龄群体的生育潜能。二孩政策的放开,使得部分尚未退出育龄期的60、70和80后育龄人群获得合法再生育的权利。如果这些妇女生育二胎,两孩之间的生育间隔可能达到十岁甚至更大,这种超大间隔生育将是人类生育史上未曾发生过的一种特有生育现象。二孩政策的突然放开对于中国所有独生子女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意外,他们面临家庭规模、结构、关系的重新规划、选择、适应和调整。时隔十几年后第二个孩子的降临将对家庭结构、关系、感情以及社会经济等均会产生诸多影响。鉴于学术界对二孩政策背景下超大间隔生育现象还缺乏应有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运用家庭生育决策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通过2017年1-2月对江苏省南京市、句容市13户超大生育间隔家庭的个案访谈,发现超大间隔生育的产生主要受到增强同胞间支持网络、周围环境、经济条件允许、孩子性别偏好、有人帮助照料五个方面的影响;超大间隔生育给家庭规模、结构、生命周期带来一系列变化,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和隔代关系)复杂化;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分布)造成影响;在社会发展方面,超大间隔生育对妇女生殖健康、母婴服务、出生性别比、女性就业带来诸多影响。最后,本文还对目前已经是超大间隔生育家庭和未来即将打算成为超大间隔生育家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家庭刚新添成员时和日后多子女家庭教育时,不可忽略一孩的心理和感受,尤其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情况下,应密切关注一孩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给予她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2)在不同同胞组合的家庭中,父母要针对孩子之间的不同情况做出恰当的教育引导。在同性别同胞组合的家庭教育中,更应尽量减少同胞间的摩擦与冲突;在兄妹组合中,鼓励哥哥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在姐弟组合中,引导姐姐学会理解包容,尽可能减少同胞之间的竞争。(3)为了避免因养育孩子而造成的夫妻情感分歧,夫妻双方在养育两个孩子上要合理分工,注重日常的沟通交流。

牟雪静[6](2016)在《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人口现象。面对城市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经济诱惑,女性农民工临时性或商业性的高危险性行为明显增多,她们感染生殖系统疾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风险随之增大,导致其生殖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掌握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需求及影响因素,是有效解决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新时期开展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问卷和深入访谈,对贵阳市150名女性农民工进行调查,以社会角色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知信行”理论和人口健康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面临的生殖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其生殖健康需求的各类因素,揭示她们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基本需求。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女性农民工及其生殖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经济收入偏低,主要分布于住宿餐饮、零售批发、建筑、物流等第二和第三产业;住环境较差且不稳定,城市归属感差。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对象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对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较低。高达90﹪以上的调查对象不知道什么叫“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虱、疥疮、沙门氏菌病”等性病,以及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也了解不多。研究还发现,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系统不适的就医率也较低,仅有30.7﹪的调查对象感染妇科疾病病后选择去看医生;84.7﹪的对象没有定期去做妇科检查。因此,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身体健康的需求,还涉及到其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具体包括女性农民工的个人需求、家庭需求、生殖健康(性生活、避孕、人工流产、妇科等)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影响其生殖健康需求的诸多因素与计划生育、城乡二元结构户籍政策,自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家庭因素和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调查对象不仅希望工资得到提高,住宿、住房等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随迁子女、丈夫的教育和医疗等被城市体制所融纳;她们希望自己的健康得到保证和解决,尤其是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因此,本研究试图从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经费投入、社会文化和民族习惯等诸多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水平?如何有效满足其生殖健康的需求?等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如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健全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城市女性农民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重视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需求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生殖健康的服务范围等。

刘巽南[7](2016)在《基层组织女工生殖健康服务制度研究 ——基于深圳产业区的实证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区的广泛建立,在人口集中区开展相关的生殖健康保障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意义。特别是对于产业区女性职工而言,近年来夫妻分离与性行为早发的社会现实使得产业区内部“一夫多妻”、“临时夫妻”等非传统性的生殖健康威胁频发,并对该群体构成了重大的现实挑战。本研究正是从此议题出发,希望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调研方式来对深圳市产业区女工生殖健康保护状况及其服务机制进行综合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调查显示,当前深圳产业区女工的生殖健康问题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并在性观念、性知识、性预防和性治疗等四个方面均有明确的体现;被调查者普遍对于各个阶段的防范事务具有较强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对于基层组织等机构的依赖度异常显着,且多数被调查者愿意参与相关活动;从当前基层组织所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来看,虽然其整体的服务重视度和服务力度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其服务满足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存在较为严重的需要与供应不对等的状态。基于此,研究认为我国应当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对生殖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优化基层组织对生殖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并着力形成多元共治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

简敏婷[8](2016)在《广州荔湾区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婚前性相关行为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广州荔湾区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婚前性行为、避孕情况和致女伴意外妊娠情况,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成年未婚男性生殖健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整群抽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前往广州荔湾医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全部初婚男性及其(准)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其婚检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殖健康知识、婚前性行为态度、未婚先孕态度、婚前性行为、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和致女伴意外妊娠次数等。调查问卷由经严格统一培训的医生发放,调查对象以匿名自填的形式在指定的候诊室独立完成。问卷完成后由最后一项检查的医生统一回收,调查员及时进行核查、编号。婚检医学检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采用国家统一的《婚前医学检查表》和统一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后采用Epidata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AS9.0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婚前性相关态度、婚前性行为、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和致女伴意外妊娠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婚前性相关行为的综合评价。结果1.基本情况:共调查721对(准)夫妻。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分别以2629岁(51.3%)、大专及以上(83.6%)、专业技术人员(29.5%)和30015000元(39.3%)构成为主,已领取结婚证28对(3.9%)。2.婚检男性的健康情况:婚检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4.7%和7.9%,高血压患病率为6.1%;生殖器疾病检出率为7.3%,其中阴茎异常4人、包皮过长11人、包茎4人、睾丸异常9人、附睾右侧结节1人和精索曲张24人;指定性传染病筛查阳性率为7.9%,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53人、梅毒阳性1人、hiv阳性1人和淋病阳性2人;遗传病筛查异常率为23.2%,其中地中海贫血筛查异常102人、g6pd筛查异常34人和辨色力异常32人。3.婚检男性的生殖健康知识情况: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总正答率为75.8%,其中生理知识、避孕知识、性传播疾病和保健知识正答率分别为51.6%、81.6%、90.3%和77.6%。90.3%的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合格。文化程度、收入和(准)配偶知识是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大专及以上、>5000元以及(准)配偶知识合格者的生殖健康知识合格率分别为93.2%、94.0%和92.5%。大专及以上、30015000元和5000元以上以及(准)配偶知识合格的or值分别为3.456、2.185和2.372以及2.530。4.婚检男性的婚前性相关态度:婚检男性对“男性婚前性行为”和“女性婚前性行为”态度保守分别为52人(7.3%)和66人(9.3%),中立分别为355人(49.9%)和396人(52.6%),开放分别为305人(42.8%)和270人(38.1%)。对“未婚先孕”态度保守419人(58.7%),中立73人(9.4%),开放222人(31.1%)。婚前性相关态度开放组有357人(49.5%)。std知识和(准)配偶婚前性相关态度是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态度的影响因素,std知识合格和(准)配偶婚前性相关态度开放的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态度开放率较高,分别为50.5%和60.2%,其or值分别为1.825和1.931。5.婚检男性婚前性行为发生情况: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婚检男性有650人(90.2%)。婚前性行为态度和未婚先孕态度是婚检男性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婚前性行为态度和未婚先孕态度开放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分别为94.0%和95.0%,其or值分别为1.999和2.375。6.婚检男性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在650名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婚检男性中,每次都用避孕措施245人(37.7%)。std知识、性伴数量和(准)配偶知识是婚检男性避孕措施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STD知识合格、1个性伴和(准)配偶知识合格的婚检男性避孕措施每次使用率较高,分别为39.1%、42.3%%和41.7%,其OR值分别为2.498、2.433和1.724。7.婚检男性致女伴发生意外妊娠情况:婚检男性致女伴意外妊娠共98人(13.6%)。文化程度、职业、避孕措施使用情况、性伴数量和(准)配偶知识合格是婚检男性致女伴意外妊娠的影响因素,高中/中专及以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经常使用避孕措施、≥2个性伴和(准)配偶知识不合格的婚检男性致女伴意外妊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5.4%、20.8%、21.9%、42.7%和25.6%,高中/中专及以下、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从不/偶尔/有时和经常使用避孕措施、≥2个性伴以及(准)配偶知识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2.231、2.472和3.495、3.721和4.401、4.378以及1.781。8.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行为的综合评价:有婚前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婚检男性共417人(57.8%)。职业、STD知识、性伴数量和(准)配偶知识是婚前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无业人员/自由职业、STD知识不合格、≥2个性伴和(准)配偶知识不合格的危险比例较高,分别为74.0%、78.3%、84.1%和72.5%,其OR值分别为3.199、2.423、3.642和1.726。结论1.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高,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收入和(准)配偶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媒体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但希望从专业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2.婚检男性对男性和女性发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基本一致,对未婚先孕态度持保守态度为主。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态度影响因素为STD知识和(准)配偶婚前性相关态度。3.婚检男性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每次避孕率低,致女伴意外妊娠发生率较高。婚前性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为职业、STD知识、性伴数量和(准)配偶知识。因此,应建立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综合教育体系,提高避孕意识,减少意外妊娠发生。4.婚检男性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患指定传染病和生殖系统疾病为主,要积极做好婚育指导工作,促进健康婚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

胡平成[9](2013)在《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和避孕措施采取频率的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避孕技能,从而减少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发生率,为我省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月6月在长沙市部分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确诊妊娠并要求终止妊娠的2650名未婚女性进行面对面匿名访谈调查,将获取的信息通过EpiData录入数据库,对定性和等级指标进行数量化处理和统一编码后用SPSS17.0和MLwi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聚类分析、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单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①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平均年龄为(23.93±2.92)岁,城镇和农村人口之比为2.29:1,51.8%的女性是外来人口,65.2%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职业以公司职员(39.9%)、公务员(10.8%)和学生(10.1%)为主,月收入1701-2500元者占40.6%,家庭状况较好者占36.3%,首次工作年龄为“18-25岁”的女性占57.5%,64%更换过工作,72.8%的女性首次性交年龄在20-24岁,79.8%的女性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原因是出于爱情。②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22.26±7.03)分,大部分女性能掌握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识,但对排卵期和易孕期的计算、金指标以外的早孕反应、新型避孕方法、软下疳等性传播疾病了解较少,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书本、报纸、杂志(80.6%)和广播、电影、电视(59.2%),她们最想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识分别是性生理卫生知识(82.9%)、避孕知识(63.1%)和优生优育知识(61.9%);66.4%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80.3%的女性认为人工流产危害大,主要是影响女性身体健康(98.0%)、心理健康(61.2%)和日常生活(44.5%),86.8%的女性愿意在今后的性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怀孕;93.6%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都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仅有9.2%能坚持避孕,主要避孕措施是避孕套(66.8%)和体外排精(16.0%);③28.2%的女性做过二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对本次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调查,42.9%的女性是无计划性生活,24.9%的女性避孕失败,29.4%的女性是接触到有害环境或胚胎发育不良,经Spearman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表明,多次人工流产与生殖健康知识、避孕措施采取频率均存在相关关系(P<0.05);④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显示,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父母婚姻状况、首次性交年龄、首次性交原因、父母教育、学校社区宣传和男友交流等9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有影(P<0.05),单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口所在地、籍贯、在本市常住时间、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兄弟姐妹数、父母婚姻状况、学校社区宣传、男友交流以及生殖健康知识得分等13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影响(α入=0.05,α出=0.10),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户口所在地、籍贯、在本市(县)常住时间、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家里兄弟姐妹数、父母婚姻状况、首次工作年龄、更换工作次数、父母教育、学校社区宣传、男友交流、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对婚前性行为态度、采取避孕措施的意愿等18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措施采取频率有影响(P<0.05)结论:①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年龄较小,以城镇户口为主,大部分是外来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是公司职员和学生,大部分女性更换过工作,首次性交的原因主要是爱情。②大部分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深,其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书籍和媒体;大部分女性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绝大部分女性都愿意在今后的性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意外怀孕;多数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都采取过避孕措施,但只有小部分能坚持,主要是采用避孕套和体外射精。③大部分女性人工流产的原因是无计划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并且多次人工流产与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避孕措施采取频率均存在相关关系;④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父母教育、学校社区宣传、男友同伴交流等多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有影响,在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中,要以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建立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三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教育,为未婚女性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婚前生殖健康服务。

曲玮,涂勤,胡苗[10](2012)在《平等参与教育与农村大龄女童人力资本构建——基于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平等参与教育是改善妇女生存状况,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妇女发展赋权的重要途径。由于生殖健康教育离妇女的生活实际更近,不但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妇女正确对待健康,更能有效促进其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为彻底脱贫奠定基础。但受到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实施渠道、资源保障等多重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特别是大龄女童的生殖健康教育是妇女教育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政府和社会提供一定公共资源,针对农村大龄女童,解决相关领域教育外部性问题十分必要。

二、满足“下一代父母”对生殖健康的需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满足“下一代父母”对生殖健康的需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RECEDE模式下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1 构建原则
    2 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3 Delphi法专家咨询
    4 内容效度检验
    5 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预试验
    6 讨论
第二部分 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PRECEDE模式分析中国青少年性行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2)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上海市某区9 年婚检资料与2 年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二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调查设计
    四、调查实施
    五、调查结果
    六、小结
第三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 与优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筛选
    二、优生健康素养具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婚检和优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多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访谈调查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访谈设计与实施
    三、伦理方面
    四、访谈提纲内容
    五、资料分析方法
    六、访谈结果
    七、小结
第五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 与优生健康素养的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二、建议
    三、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婚前保健服务及预防出生缺陷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3)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数据来源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1.4.1 研究新意
        1.4.2 难点与不足
2 概念、理论与文献评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育
        2.1.2 生育健康
        2.1.3 生育状况
    2.2 相关理论
        2.2.1 迁移选择理论
        2.2.2 女性主义迁移理论
    2.3 文献评述
        2.3.1 生育与就业关系
        2.3.2 流动女性与非流动女性差异比较
        2.3.3 小结
3 我国流动女性的生育特征与就业特征分析
    3.1 流动女性的人口学特征
    3.2 流动女性的流动特征
        3.2.1 时空特征
        3.2.2 流动原因
        3.2.3 夫妻一起流动
    3.3 流动女性的就业特征
        3.3.1 就业率与职业分布
        3.3.2 就业单位与就业身份
        3.3.3 社会保障
    3.4 流动女性的生育特征
        3.4.1 生育数量
        3.4.2 生育年龄
    3.5 小结
4 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
    4.1 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4.1.1 数据说明及基本状况
        4.1.2 模型设定
    4.2 主要变量及操作化
        4.2.1 因变量与自变量
        4.2.2 操作化
        4.2.3 变量筛选
    4.3 模型研究假设
        4.3.1 第一层面假设
        4.3.2 第二层面假设
        4.3.3 第三层面假设
    4.4 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
        4.4.1 孕育生产对就业的影响
        4.4.2 抚育照料对就业的影响
        4.4.3 生育健康状态对就业的影响
5 结论与对策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5.2.1 流动女性迁移与生存状况
        5.2.2 深层社会经济或制度原因
    5.3 对策建议
        5.2.1 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强度
        5.2.2 完善中小型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能力
        5.2.3 加快全民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5.2.4 强化保障生育过程中的健康状态
6 参考文献

(4)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大龄未婚男性
        1.3.2 婚姻挤压
        1.3.3 生殖健康
        1.3.4 社会支持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与地点
        1.4.2 收集资料的方法
        1.4.3 分析资料的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的相关界定
        2.1.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
        2.1.3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支持
    2.2 理论依据
        2.2.1 择偶梯度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2.3 社会支持理论
        2.2.4 生殖健康知信行理论
3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现状
    3.1 对象基本情况
        3.1.1 年龄分布
        3.1.2 文化程度
        3.1.3 经济状况
        3.1.4 健康状况
        3.1.5 个案信息
    3.2 婚恋状况
        3.2.1 婚恋经历
        3.2.2 结婚彩礼
        3.2.3 婚姻观念
    3.3 生殖健康现状
        3.3.1 生殖健康知晓度
        3.3.2 性知识掌握情况
        3.3.3 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3.4 社会支持现状
        3.4.1 非正式社会支持
        3.4.2 正式社会支持
    3.5 本章小结
4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及生成逻辑
    4.1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
        4.1.1 经济文化水平较低
        4.1.2 婚姻支付困境
        4.1.3 健康知识缺乏
        4.1.4 社会资本局限
    4.2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困境的生成逻辑
        4.2.1 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
        4.2.2 传统向现代择偶观嬗变
        4.2.3 农村现代化的结婚条件
        4.2.4 农村单一化的社会资本
    4.3 本章小结
5 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困境的解决路径
    5.1 自身能力提升
        5.1.1 健康意识能力
        5.1.2 人际交往能力
        5.1.3 职业技术能力
    5.2 社会力量介入
        5.2.1 倡导降低婚姻成本
        5.2.2 搭建婚介正式支持
        5.2.3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5.3 政府政策支持
        5.3.1 精准扶贫政策倾斜
        5.3.2 确保城乡均衡发展
        5.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二孩”政策背景下超大间隔生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综述
        2.1.1 生育政策中有关生育间隔的规定
        2.1.2 中国妇女生育间隔的变化趋势
        2.1.3 生育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二节 相关理论
        2.2.1 家庭生育决策理论
        2.2.2 埃里克森发展八阶段理论
        2.2.3 社会角色理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
    第一节 研究方法
        3.1.1 核心概念界定
        3.1.2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样本情况
第四章 超大间隔生育现象成因
    第一节 增强同胞间支持网络
    第二节 从众心理
    第三节 家庭经济条件允许
    第四节 性别偏好推动
    第五节 有人帮助照料
第五章 超大间隔生育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对人口规模的影响
    第二节 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5.2.1 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5.2.2 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第四节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六章 超大间隔生育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 家庭规模扩大
    第二节 家庭结构变化
    第三节 家庭生命周期变化
    第四节 家庭关系复杂化
        5.4.1 夫妻关系
        5.4.2 亲子关系
        5.4.3 同胞关系
        5.4.4 隔代关系
第七章 超大间隔生育现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对生殖健康构成挑战
    第二节 促进母婴服务业发展
    第三节 推高出生性别比
    第四节 女性就业歧视增加
第八章 启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生殖健康
        1.3.2 女性农民工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地点
        1.4.3 资料收集方法
        1.4.4 资料分析方法
        1.4.5 研究框架
    1.5 研究路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依据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依据
        2.1.1 社会角色理论
        2.1.2 社会性别理论
        2.1.3“知信行”理论
        2.1.4 人口健康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状况及其需求
    3.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3.1.1 职业分布与经济收入
        3.1.2 婚姻和居住状况
        3.1.3 休闲娱乐方式
    3.2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
        3.2.1 性生活状况
        3.2.2 避孕、生育与人工流产
        3.2.3 生殖健康症状与就医情况
        3.2.4 妇科患病情况
    3.3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有关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3.3.1 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3.3.2 对避孕方法的认知
        3.3.3 对性病及艾滋病的认知
        3.3.4 对人工流产危害的认知
    3.4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服务获得情况
        3.4.1 妇科体检情况
        3.4.2 获得生殖健康信息的渠道
        3.4.3 生殖健康信息服务的获得情况
    3.5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
        3.5.1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个人需求
        3.5.2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家庭需求
        3.5.3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需求
        3.5.4 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的社会需求
第四章 影响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的因素分析
    4.1 政策因素
        4.1.1 计划生育政策
        4.1.2 城乡二元结构户籍政策
        4.1.3 相关法律法规
        4.1.4 农民工信息管理体系
    4.2 经济因素
        4.2.1 女性农民工自身经济因素
        4.2.2 政府管理和服务经费投入
    4.3 社会文化因素
        4.3.1 人口学特征
        4.3.2 社会地位和角色
        4.3.3 社会性别
        4.3.4 传统生育观念
    4.4 民族习惯因素
        4.4.1 文化习俗
        4.4.2 生活方式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1.1 女性农民工特殊的人口学特征
        5.1.2 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5.1.3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知识贫乏
        5.1.4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率低
        5.1.5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程度高,而寻求服务的主动性较低
        5.1.6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多元多层次
        5.1.7 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5.2 对策建议
        5.2.1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5.2.2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5.2.3 健全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5.2.4 加大管理和服务经费投入
        5.2.5 创新女性农民工信息管理系统
        5.2.6 重视女性农民工的生殖健康需求
        5.2.7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生殖健康服务范围
        5.2.8 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保证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5.2.9 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
        5.2.10 强化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最大力度改变知信行
        5.2.11 将社会性别意识融入生殖健康,倡导男性共同参与
        5.2.12 尊重少数民族民族习惯
第六章 结语与反思
    6.1 结语
    6.2 反思
        6.2.1 难点
        6.2.2 创新之处
        6.2.3 不足之处
        6.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贵州省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问卷
附录三: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四:个案访谈记录
附录五:女性农民工相关图版
致谢

(7)基层组织女工生殖健康服务制度研究 ——基于深圳产业区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生殖健康研究的整体概况
    (二)生殖健康研究的具体状况
    (三)生殖健康研究的现实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操作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五)研究伦理
四、定量研究部分
    (一)基本情况
    (二)现实状况
    (三)基本需要
    (四)服务满足
五、定性研究部分
    (一)基本情况
    (二)现实状况
    (三)基本需要
    (四)服务满足
六、现行制度的深度解读
    (一)现行制度的整体评价
    (二)现行制度的优化方向
七、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问卷
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广州荔湾区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婚前性相关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数据来源
        2.3.1 调查问卷
        2.3.2 婚前医学检查
    2.4 评定标准
        2.4.1 有效问卷
        2.4.2 生殖健康知识
        2.4.3 婚前性相关态度
        2.4.4 性行为
        2.4.5 婚前性相关行为
        2.4.6 健康状况
    2.5 数据统计分析
        2.5.1 数据整理
        2.5.2 统计描述
        2.5.3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一般情况
        3.1.2 婚检男性的人口学特征
        3.1.3 婚检男性健康状况
    3.2 婚检男性的生殖健康知识及来源
        3.2.1 生殖健康知识基本情况
        3.2.2 不同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情况
        3.2.3 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3.3 婚检男性的婚前性相关态度
        3.3.1 婚检男性的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先孕态度
        3.3.2 不同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态度的比较
    3.4 婚检男性的性相关行为情况
        3.4.1 婚检男性的婚前性行为情况
        3.4.2 婚检男性的性伴数量
        3.4.3 婚检男性的避孕措施使用情况
        3.4.4 婚检男性致女伴意外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行为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广州荔湾区婚检男性基本特征
    4.2 婚检男性的生殖健康知识、性相关态度和婚前性行为
        4.2.1 婚检男性的生殖健康知识及影响因素
        4.2.2 婚检男性的婚前性相关态度及影响因素
        4.2.3 婚检男性的婚前性行为发生及影响因素
        4.2.4 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性相关态度和婚前性行为
    4.3 婚检男性的避孕行为和致女伴意外妊娠
        4.3.1 婚检男性的避孕行为及影响因素
        4.3.2 婚检男性致女伴意外妊娠及影响因素
    4.4 婚检男性婚前性相关行为综合评价
    4.5 婚检男性健康状况
        4.5.1 婚检男性的血压和BMI
        4.5.2 婚检男性的生殖系统疾病、指定传染性疾病和遗传病
    4.6 小结
    4.7 研究的优点
    4.8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1:男性婚前健康教育问卷
附录 2:男性婚前医学检查表
附录 3:女性婚前健康教育问卷
附录 4:女性婚前医学检查表
致谢

(9)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生殖健康”概念及内容
        1.1 “生殖健康”的概念和背景
        1.2 “生殖健康”的主要内容
        1.3 “生殖健康”服务范围和目标
        1.4 “生殖健康”相关政策支持
    2 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
    3 生殖健康“知信行”理论模式
    4 多水平模型
        4.1 多水平模型的原理
        4.2 多水平模型的基本形式
        4.3 多水平模型的应用
    5 本研究的意义
    6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抽样方法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学问题
3 现状研究
    3.1 一般情况
    3.2 生殖健康知识
    3.3 性和生殖健康态度
    3.4 生殖健康相关行为
    3.5 多次人工流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4.2 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4.3 避孕措施采取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一般情况
    5.2 多次人工流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5.3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
    5.4 策略和措施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果成果

(10)平等参与教育与农村大龄女童人力资本构建——基于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 景
二、方法与数据说明
三、平等参与教育与农村大龄女童人力资本构建
    (一) 农村大龄女童人力资本构建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 农村大龄女童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四、满足“下一代父母”对生殖健康的需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RECEDE模式下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研究[D]. 徐薇薇.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D]. 马昭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D]. 张雨凡. 浙江大学, 2020(01)
  • [4]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与出路[D]. 赵列. 贵州大学, 2019(07)
  • [5]“二孩”政策背景下超大间隔生育问题研究[D]. 任为. 南京大学, 2017(01)
  • [6]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D]. 牟雪静. 贵州大学, 2016(03)
  • [7]基层组织女工生殖健康服务制度研究 ——基于深圳产业区的实证调查[D]. 刘巽南. 兰州大学, 2016(08)
  • [8]广州荔湾区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婚前性相关行为调查[D]. 简敏婷.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9]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平成. 中南大学, 2013(03)
  • [10]平等参与教育与农村大龄女童人力资本构建——基于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J]. 曲玮,涂勤,胡苗. 甘肃社会科学, 2012(05)

标签:;  ;  ;  ;  ;  

满足“下一代父母”的生殖健康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