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中的建模技术及其算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楠[1](2021)在《基于不确定需求的K公司仓库网络优化》文中认为仓库的数量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仓库的数量过多会在造成资源的浪费,占用公司大量的资金;仓库数量过少,会增加货物运输的时间。因此对一个企业而言,选择适当数量的仓库至关重要。同时由于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需求更加的具有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仓库网络规划,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结合需求量的不确定性对仓库网络进行规划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仓库网络优化的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将相关的方法和理论知识用到K公司的仓库网络优化中。本文阐述了K公司物料的特点以及需求量的变动,根据集中库存管理的理论以及对物料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将K公司的物料进行集中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K公司仓库布局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仓库利用率不均衡、仓库数量较多、全国的仓库网络缺乏总体规划。考虑到物流需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求量具有不确定性,建立基于需求量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模型难以求解,用机会约束方法对不确定性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将不确定性的约束进行转换,便于模型的求解。本文的目标函数考虑总物流成本最低和客户满意度最大这两个部分,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固定成本、运营成本,因为本文考虑了客户时间满意度,所以加上了不能满足客户时间要求的惩罚成本,通过文献的阅读与研究确定了客户满意度函数。针对多目标规划,本文使用MATLAB设计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仓库数量,以及布局方案,仓库分配方案。仓库的数量从29个减少到7个,仓库网络由一个仓库为一个需求点提供服务变为一个仓库为多个需求点提供服务。本文考虑需求量的不确定性,从置信水平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两个方面进行灵敏度分析,置信水平变动和需求量变动均会对总物流成本产生影响。本文包括图11幅,表14个,参考文献60篇。
刘凯[2](2021)在《平台主导型E-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零售服务业、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深度融合,促使以电商平台(简称平台)为核心的E-闭环供应链(E-CLSC)快速发展落地,对闭环供应链产品销售、回收的运营与协调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平台主导型ECLSC的迅猛崛起,突破了产品交易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制造商产品销售、回收的渠道与模式,改变了消费者行为属性特征及闭环供应链内部权力结构,使得闭环供应链成员间关系复杂化和利益冲突加剧,导致E-CLSC整体绩效低下。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是提升E-CLSC运营效果的关键。因此,如何针对E-CLSC不同运营模式及特征,结合产品消费需求及企业均衡策略分析,选择最优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及设计有效契约协调机制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平台主导型E-CLSC为研究对象,考虑回收主体绿色活动项目(GAP)有效性差异,在对制造商与电商平台竞合要素结构、功能关系分析基础上,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博弈论和契约经济学理论,针对平台主导型E-CLSC的不同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和决策形式,构建相应的博弈决策模型,结合均衡策略分析及成员利润比较,开展平台主导型E-CLSC最优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及其协调机制设计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寄售模式下平台主导型E-CLSC最优回收渠道设计。在对寄售模式下ECLSC运行结构、利益关系等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制造商、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回收商等不同回收主体的决策模型。通过对E-CLSC均衡策略和成员利润对比分析,揭示回收渠道结构、回收主体GAP有效性等对均衡策略和成员利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制造商物流服务水平、GAP综合指标水平和成员利润均随回收主体GAP有效性增加而提高;(2)在电商平台回收时,单位产品销售佣金随废旧产品回收转移价格提高而减少,在制造商与第三方回收时,单位产品销售佣金与废旧产品回收转移价格无关,但随消费者寄售模式偏好程度增加而增加;(3)若回收主体GAP有效性相同,则制造商、电商平台、消费者和生态环境视角下均选择制造商回收最优;(4)若回收主体GAP有效性不同,则最优回收渠道受回收主体GAP有效性大小显着影响。2.批发模式下平台主导型E-CLSC最优回收渠道设计。在对批发模式下ECLSC运行结构、利益关系等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制造商、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回收商等不同回收主体的决策模型。通过对E-CLSC均衡策略和成员利润对比分析,揭示回收渠道结构、回收主体GAP有效性等对均衡策略和成员利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水平、GAP综合指标水平和成员利润均随回收主体GAP有效性增加而提高;(2)在电商平台回收时,批发价格随废旧产品回收转移价格提高而扩大,在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时,批发价格与废旧产品回收转移价格无关,但随回收主体GAP有效性增加而减少;(3)若回收主体GAP有效性相同,则制造商、电商平台、消费者和生态环境视角下均选择制造商回收最优;(4)若回收主体GAP有效性不同,则最优回收渠道受回收主体GAP有效性大小显着影响。3.不同回收渠道下平台主导型E-CLSC最优销售模式选择。在对比分析寄售模式和批发模式下E-CLSC均衡策略、成员利润基础上,探究消费者产品销售模式偏好程度,制造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水平成本弹性系数差异等对产品销售模式选择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若消费者产品销售模式偏好程度和制造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水平成本弹性系数均相同,则寄售模式最优,与回收渠道无关;(2)若消费者产品销售模式偏好程度相同而制造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水平成本弹性系数不同,则制造商与电商平台视角下产品最优销售模式选择存在冲突区域,冲突区域随物流服务水平效用弹性系数增加而缩小;(3)若消费者产品销售模式偏好程度不同而制造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水平成本弹性系数相同,则制造商与电商平台视角下产品最优销售模式选择存在冲突区域,冲突区域随物流服务水平效用弹性系数增加而扩大。4.不同产品交易情景下平台主导型E-CLSC协调机制设计。根据产品销售、回收集中渠道不同,构建逆向集中决策模型、正向集中决策模型和一体化集中决策模型。探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E-CLSC均衡策略和系统利润差异。研究表明:(1)逆向集中决策无法改善E-CLSC利润,在一定条件下,正向集中决策可改善E-CLSC利润,一体化集中决策可实现E-CLSC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2)结合废旧产品回收转移价格,设计出一类合理有效的收益共享组合契约和两部收费组合契约,实现了E-CLSC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进。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属性特征变化,构建由消费者产品销售模式偏好程度、产品销售价格和物流服务水平组成的消费者效用函数。针对E-CLSC不同运行结构和形式,建立六种分散决策模型,并得到各模型的最佳适用场景;第二,运用最优化理论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揭示回收主体GAP有效性和制造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水平成本弹性系数等对E-CLSC均衡策略和成员利润的影响规律;第三,为消除ECLSC“双重边际效应”,设计一类组合契约协调机制,为企业均衡策略制定和利润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周李晶[3](2021)在《考虑供需风险的煤炭供应链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地实施,许多产业将面临多方面的考验,尤其是传统工业,既要降低供给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又要在大时代背景下谋取利益,获得发展,这种环境下,新一代格局逐渐形成,并对各个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业和煤炭业也日趋向绿色化、清洁化方向发展,煤炭供应链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根据以前的研究,结合时代热点,分析目前煤炭供应链所面临的环境,分析环境并识别供需风险,对供需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进而搭建模型计算煤炭调配量,对煤炭供应链进行优化,能够对现况有所缓解,对解决目前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几年的大背景: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煤炭业面临改革问题,然后总结概括了先前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供应链风险管理、煤炭供应链、煤炭供应链优化等。其次,在精确到煤炭供应链管理问题上,本文分别从风险管理、煤炭供应链特征、供需风险、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及粒子群算法进行大致描述,以便后续搭建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再次,本文着手分析了煤炭运输现状,了解煤炭供应链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结合实例和背景分析目前尚存的问题,将传统布局和新时代背景结合去分析,更符合煤炭供应链的特点。然后搭建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指标体系,分为3个维度,从供应链5个组成部分入手,在其下细致搜索出34个二级指标,后面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下用实际数据进行客观打分评估,找到影响供应链供需的关键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将供需风险因素引入方程,或作为约束条件,或加入模型中进行运算。该模型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和客户满意度,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并对考虑与不考虑供需风险两种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结果显示,考虑供需风险下的供应链整体效益优于不考虑的情况,为煤炭供应链合理优化提供有效的借鉴。本文充分考虑了煤炭供应链会面临的供需风险因素,供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搭建较为全面,评估过程较为客观。数学模型中重点考虑供需不均衡的情况,也将碳税等绿色物流概念引入,客户满意度和供应链收益作为函数目标求共同最大化,以上也是本文的立异点所在。创作目的是希望能使优化模型更符合现实情况,如何将供需因素量化并引入模型,为此提供一个继续思考的方向,也通过模型和实际数据表明了可行性,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的建议。
郑洁[4](2021)在《考虑碳配额分配的煤电供应链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
陈宸[5](2021)在《云计算服务供应链定价、结构与协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卓焯[6](2021)在《犹豫模糊信息下复杂产品外协系统质量控制方案的优选决策研究》文中认为
王静远[7](2021)在《基于工作流的流程工艺多目标智能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
王慧慧[8](2021)在《O2O外卖众包配送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鹏举[9](2021)在《面向快速消费品物流数据的时空可视化、挖掘和预测》文中研究指明
俞祺洋[10](2020)在《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决定日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施工阶段保证工程材料的供应对于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十分关键。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研究了多年,但在工程建设领域刚刚起步研究时间较短,且相应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将供应链管理思维运用在工程建设领域可提高现阶段项目管理水平。本文对近20年来学者们在工程供应链研究的领域与方向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作为研究方向。运用MAS方法构建工程施工材料库存管理模型以及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模型,编写仿真程序,研究库存管理模式对库存成本的影响。同时对竞争环境下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的演化机制以及库存管理因素对供应链网络中主体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构建了定期审查库存策略与连续审查库存策略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程序对影响两种库存管理模式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别提出了提高两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方法和建议;并对两种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在高服务水平的需求下应当选择(r,Q)连续审查策略进行库存管理。(2)在库存策略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基于MAS仿真建模理论,将现实工程供应链中接受订单、检查库存、发货、补货、选择分销商等行为抽象化,运用程序语言对这些行为进行表达。通过对界面、功能模块以及程序流程的设计,完成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的构建。(3)通过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中不同的仿真实验情景,研究工程供应链网络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牛鞭效应在工程供应链环境下同样存在,且牛鞭效应随着下游情况复杂获取信息难度增大而增大。相比竞争的供应链网络,稳定的串行供应链更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因此,工程供应链上下游签订合作契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安全库存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还较少,通过仿真实验得出安全库存可有效避免材料短缺,对工程项目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合理的设置安全库存也可增加材料分销商在工程供应链网络中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中的建模技术及其算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应链中的建模技术及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不确定需求的K公司仓库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需求确定下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
1.2.2 不确定情况下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
1.2.3 集中式库存研究 |
1.2.4 多目标规划研究 |
1.2.5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物流网络优化的原则 |
2.2 物流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 |
2.3 不确定理论 |
2.4 NSGA-Ⅱ |
2.5 小结 |
3 K公司仓库网络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K公司概况 |
3.1.1 K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2 K公司的仓储现状 |
3.2 K公司物料特点 |
3.2.1 K公司物料种类及特点 |
3.2.2 需求不确定性分析 |
3.2.3 K公司物料进行集中式管理的必要性 |
3.3 K公司仓库网络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仓库利用率不均衡 |
3.3.2 全国的仓库数量多 |
3.3.3 缺乏总体规划 |
3.4 本章小结 |
4 K公司仓库网络优化建模 |
4.1 问题描述 |
4.2 K公司仓库网络优化模型 |
4.2.1 模型假设 |
4.2.2 符号说明 |
4.2.3 模型建立 |
4.3 模型求解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K公司仓库网络优化分析 |
5.1 模型求解思路分析 |
5.2 仓库备选点 |
5.3 需求点的正态分布函数 |
5.4 备选点仓库容量的确定 |
5.5 数据准备 |
5.5.1 供应商、仓库以及需求点之间的距离 |
5.5.2 客户时间满意度相关参数 |
5.5.3 其他参数的确定 |
5.6 计算过程 |
5.7 结果分析 |
5.7.1 运行结果 |
5.7.2 效果分析 |
5.7.3 灵敏度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成果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NSGA-Ⅱ算法主要代码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平台主导型E-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现实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与关键词分析 |
2.2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偏好 |
2.3 最优定价与服务策略决策 |
2.4 回收渠道与销售模式优化 |
2.5 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 |
2.6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寄售模式下E-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设计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3.2.1 问题描述 |
3.2.2 模型假设 |
3.3 模型构建与决策分析 |
3.3.1 E-供应链情景(模型N) |
3.3.2 制造商回收(模型M) |
3.3.3 电商平台回收(模型E) |
3.3.4 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型T) |
3.4 寄售模式下均衡策略比较 |
3.5 寄售模式下参数灵敏性分析 |
3.6 模型拓展 |
3.6.1 制造商视角 |
3.6.2 电商平台视角 |
3.6.3 消费者视角 |
3.6.4 生态环境视角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批发模式下E-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设计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模型假设 |
4.3 模型构建与决策分析 |
4.3.1 E-供应链情景(模型N) |
4.3.2 制造商回收(模型M) |
4.3.3 电商平台回收(模型E) |
4.3.4 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型T) |
4.4 批发模式下均衡策略比较 |
4.5 批发模式下参数灵敏性分析 |
4.6 模型拓展 |
4.6.1 制造商视角 |
4.6.2 电商平台视角 |
4.6.3 消费者视角 |
4.6.4 生态环境视角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台主导型E-闭环供应链销售模式选择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与假设 |
5.2.1 问题描述 |
5.2.2 基本假设 |
5.3 均衡策略比较 |
5.3.1 产品销售价格 |
5.3.2 物流服务水平 |
5.3.3 GAP指标水平 |
5.4 成员利润比较 |
5.4.1 制造商利润 |
5.4.2 电商平台利润 |
5.4.3 第三方回收商利润 |
5.5 模型拓展 |
5.5.1 产品销售模式偏好程度 |
5.5.2 物流服务成本弹性系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平台主导型E-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6.2.1 问题描述 |
6.2.2 模型假设 |
6.3 模型构建与决策分析 |
6.3.1 逆向集中决策(模型RC) |
6.3.2 正向集中决策(模型FC) |
6.3.3 一体化集中决策(模型C) |
6.4 均衡策略比较 |
6.5 协调机制设计 |
6.5.1 收益共享组合契约 |
6.5.2 两部收费组合契约 |
6.6 数值仿真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管理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考虑供需风险的煤炭供应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煤炭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
1.2.3 煤炭供应链物流优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及模型方法 |
2.1 风险管理与流程 |
2.1.1 风险管理 |
2.1.2 风险管理流程 |
2.2 煤炭供应链特征 |
2.2.1 供应链 |
2.2.2 煤炭供应链 |
2.3 煤炭供应链风险 |
2.3.1 供应链风险管理 |
2.3.2 供应链风险管理流程 |
2.3.3 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 |
2.4 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方法 |
2.4.1 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 |
2.4.2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炭供应现状及参与主体供需风险分析 |
3.1 煤炭供应链发展现状分析 |
3.1.1 中国煤炭供应概述 |
3.1.2 煤炭供应链的特点 |
3.1.3 煤炭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4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分析 |
3.2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供需风险分析 |
3.2.1 煤炭企业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2 储配中心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3 交通运输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4 消费者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5 外部环境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3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供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3.4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供需风险评估 |
3.4.1 风险评估方法 |
3.4.2 风险评估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煤炭供应链多目标供需风险优化研究 |
4.1 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决策问题 |
4.2 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优化模型研究 |
4.2.1 模型假设 |
4.2.2 风险决策目标 |
4.2.3 风险决策约束 |
4.3 供需风险优化研究 |
4.3.1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求解算法 |
4.3.2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求解流程 |
4.3.3 参数设定 |
4.3.4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优化前求解 |
4.3.5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优化后求解 |
4.3.6 优化结果分析 |
4.4 风险规避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工程供应链研究现状 |
1.2.2 供应链仿真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工程供应链及其仿真的相关理论 |
2.1 工程供应链基本理论 |
2.1.1 工程供应链的起源 |
2.1.2 工程供应链的定义 |
2.1.3 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库存管理 |
2.2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
2.2.1 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定义 |
2.2.2 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性及机制 |
2.2.3 复杂适应性系统建模 |
2.2.4 MAS仿真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MAS的工程施工材料库存管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础库存策略模型 |
3.2.1 不存在缺货的确定性静态库存模型 |
3.2.2 存在缺货的确定性静态库存模型 |
3.3 基于MAS的库存策略仿真模型构建 |
3.3.1 仿真平台简介 |
3.3.2 (r,Q)库存策略的仿真模型构建 |
3.3.3 定期审查(PR)库存策略的仿真模型构建 |
3.4 基于MAS的库存管理仿真分析 |
3.4.1 定期审查(PR)库存策略影响因素研究 |
3.4.2 (r,Q)库存策略影响因素研究 |
3.4.3 两种库存策略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MAS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仿真模型构建 |
4.1 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仿真模型框架设计 |
4.1.1 解析所研究问题 |
4.1.2 仿真方案形成 |
4.1.3 仿真模型构建 |
4.1.4 模型实现与验证 |
4.2 问题界定与基本假设 |
4.2.1 问题界定 |
4.2.2 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模型 |
4.2.3 实验基本假设 |
4.3 主体行为策略 |
4.3.1 分销商Agent行为策略设置 |
4.3.2 施工单位Agent行为策略设置 |
4.4 仿真模型实现 |
4.4.1 仿真界面设计 |
4.4.2 功能模块设计 |
4.4.3 仿真流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仿真实验运行结果与分析 |
5.1 仿真程序验证及牛鞭效应分析 |
5.2 多级竞争下供应链演化分析 |
5.2.1 施工单位数量大于分销商数量的演化分析 |
5.2.2 分销商数量大于施工单位数量的演化分析 |
5.2.3 施工单位数量等于分销商数量的演化分析 |
5.3 安全库存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 |
5.3.1 安全库存对施工单位的影响研究 |
5.3.2 安全库存对分销商的影响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供应链中的建模技术及其算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不确定需求的K公司仓库网络优化[D]. 李亚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平台主导型E-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销售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 刘凯. 天津理工大学, 2021
- [3]考虑供需风险的煤炭供应链优化研究[D]. 周李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考虑碳配额分配的煤电供应链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 郑洁.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云计算服务供应链定价、结构与协调研究[D]. 陈宸. 安徽大学, 2021
- [6]犹豫模糊信息下复杂产品外协系统质量控制方案的优选决策研究[D]. 杨卓焯.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工作流的流程工艺多目标智能优化技术研究[D]. 王静远.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 [8]O2O外卖众包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 王慧慧. 东华大学, 2021
- [9]面向快速消费品物流数据的时空可视化、挖掘和预测[D]. 李鹏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10]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仿真研究[D]. 俞祺洋.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