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磷酸盐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李晓红,李静,李美健,王辰辰,齐贺[1](2021)在《补肾化浊法联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医药补肾化浊法联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痛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BD方案化疗,治疗组在BD方案基础上联合补肾化浊法的中药(淫羊藿、补骨脂、党参、茯苓、白术、全蝎、蜈蚣、地龙、三七、甘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两组的小便控制及对照组的洗澡、穿衣、用厕、平地行走外,两组其余ADL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除大小便控制外,治疗组其余ADL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浊法联合B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有效降低IL-6水平,有效缓解骨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一鸣[2](2021)在《骨代谢标志物β-CTX及P1NP、N-MIND、PTH、25-(OH)2-VitD3在评估骨髓瘤及骨髓瘤骨病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s,MM)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β-CTX及P1NP、N-MIND、PTH、25(OH)2-D3含量及变化,评估其在MM、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病情及疗效判断上的意义。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及门诊8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35例,复诊48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常规、生化、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等,BTMs包括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延长肽(β-CTX)、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延长肽(P1NP)、骨钙素N端中分子(OCN-MID)、甲状旁腺素(PTH)、2、5二羟基维生素-D3(25(OH)2-D3)含量。统计分析:1、评估BTMs在MM性别、年龄、类型、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上的意义。2、评估BTMs在MBD及不同分级的意义。3、评估M M相关检测项目或组合项目与BTMs相关性及意义。4、评估BTMs在M M、MBD预后的意义。结果:1.35例初诊MM患者,男性19例(54.3%),女性16例(45.7%);Ig G型21例(60%),轻链型7例(20%)、Ig D型4例(11.4%)、Ig A型3例(8.6%);以骨病起病29例(82.9%),贫血3例(8.6%)、高钙血症2例(5.6%)、呕吐1例(2.9%);DS分期Ⅲ期18例(51.4%),Ⅰ期10例(28.6%),Ⅱ期7例(20%);ISS分期Ⅱ期13例(37.1%),Ⅰ期10例(28.6%),Ⅲ期12例(34.3%);MBD分级4级11例(31.4%),1级7例(20%),3级7例(20%),2级6例(17.1%),0级4例(11.5%);MBD的发病部位脊柱16例(51.6%),肋骨7例(22.6%)、骨盆5例(16.1%)、颅骨3例(9.7%);MM贫血24例(68.6%)、不贫血11例(31.4%);MBD分级中,0-1、2-3、4级患者Hb(g/L)分别为110.25±22.44、99.94±24.93、93.95±27.74,β2-MG(mg/ml)分别为3.34±7.31、7.30±3.61、13.02±6.36,血肌酐(μmol/L)分别为75.37±25.18、102.24±45.80、147.75±156.65,乳酸脱氢酶(U/L)分别为182.83±42.59、174.42±27.32、184.17±22.5,浆细胞数量%分别为14.86±6.25、23.56±10.79、47.62±19.91,血清钙(mmol/L)分别为2.27±0.39、2.18±0.16、2.78±0.53。BTMs结果:(1)β-CTX:男性平均值高于女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Ig D型明显高于Ig G型、轻链型,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 D型与Ig A型及Ig A、Ig G型、轻链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DS分期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SS分期I期、II期均值明显低于III期,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D分级0级、1级、2级均值明显低于3、4级,0级、1级、2级与4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级、1级、2级与3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与4级间及0级、1级、2级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矫正或不矫正后血清钙、血肌酐、浆细胞数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2)25-(OH)2-Vit D3、P1NP、N-MIND、PTH:男性患者2、5二羟基维生素-D3、NMID、PTH均值高于女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1NP均值低于女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间P1NP、N-MIND、PTH、25-(OH)2-Vit D3均无明显差异(P>0.05);25-(OH)2-Vit D3在MM中度贫血组均值高于轻度贫血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不贫血组与中度贫血组两两比较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P1NP、N-MIND、PTH在不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P1NP、N-MIND、PTH、25-(OH)2-Vit D3在MM类型、DS分期、ISS分期、MBD分级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5-(OH)2-Vit D3与血清钙或矫正后血清钙、浆细胞数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PTH和血钙、浆细胞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P1NP、N-MIND、PTH与矫正后血清钙、血肌酐、浆细胞数量之间无相关性。MBD分级2-4级患者的浆细胞数量(%)及β2微球蛋白均值较0-1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D 4级患者矫正或不矫正血钙高于1-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患者在血红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水平上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红蛋白和浆细胞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β2-MG与血红蛋白、矫正或不矫正血钙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β2-MG与浆细胞数量(%)、血肌酐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2.48例复诊患者,按MBD影像学疗效评价标准分组,显效21例(43.8%)、有效14例(40%)、无效13例(16.2%);按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版)传统意义的IMWG疗效标准分组: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 CR)7例(14.6%)、完全缓解(CR)14例(29.1%)、部分缓解(PR)7例(14.6%)、疾病稳定(SD)9例(18.8%)、疾病进展(PD)11例(22.9%);BTMs:(1)β-CTX:按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MRD水平增高而增高,有相关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MBD影像学缓解程度中显效、有效、无效而依次递升,但无显着差异(P>0.05);随MM疗效程度s CR、CR、PR、SD、PD依次升高,但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2)P1NP、N-MIND、PTH、25-(OH)2-Vit D3:与MRD、MB D影像学缓解程度、MM缓解程度无相关性。结论:(1)β-CTX与MM类型、ISS分期、MBD分级、MRD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与矫正或不校正血清钙、血肌酐、浆细胞数量有正相关性,与性别、年龄、DS分期、MBD影像学缓解程度、骨髓瘤疗效评价无显着差异,在评估MM分型、病情、预后、MBD分级有意义。(2)P1N P、N-MIND、PTH、25-(OH)2-Vit D3与MM类型、DS分期、ISS分期、MBD影像学缓解程度、骨髓瘤疗效评价、MRD水平、MBD分级无差异,25-(OH)2-Vit D3在中度贫血组均值高于轻度贫血组,差距显着,与血清钙或矫正后血清钙、浆细胞数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PTH与血钙、浆细胞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在评估MM、MBD病情中的意义较小。
李文璐[3](2020)在《医学术语翻译的难点与对策 ——以多发性骨髓瘤疗法相关文本汉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报告是基于译者在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一个医学文本英汉翻译项目,源语文本的主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疗法。译者负责翻译一段访谈录音的转录文本和两篇刊载实验报告,合约14000词。本报告主要介绍了译者作为医学翻译新手,在医学术语翻译中遇到的困难与对策。译者认为,对于初次从事医学翻译的译者来说,从平行文本中熟悉所涉及的基本医学知识、医学术语及其概念,以及医学文本的风格和体裁规约等至关重要,并且能提高翻译实践的整体质量。医学翻译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纵观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研究,译者发现其重心在于术语翻译的要求,文本风格和体裁规约以及术语背后的学科概念。医学翻译对于准确性的要求不言而喻,在医学文本中,术语占据较大比率并且重复率很高,医学翻译的核心就在于医学术语翻译。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医学文本翻译的质量。译者梳理了术语翻译的原则,并结合本次实践中医学术语的特点,认为在术语翻译中应遵循准确性、习语性、简洁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原则。文本语域(风格)的把握需要注重术语的措词和格式,医学领域中的固定搭配以及行话,需翻译成地道的译文以保留文本风格。体裁规约要求译者考虑文本的交际目的和读者的期待,在词汇层面,要求译者把握术语翻译的准确性、习语性、可读性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术语翻译与网络资源检索技术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译文准确性的策略之一。科学、高效的术语搜索和验证工作流程是保证术语翻译准确、科学、规范的前提。报告中罗列出了医学术语搜证可借助的各种在线术语词典、术语库、语料库及具体搜索技巧。本项目中的术语分为普通术语,缩略词,两栖词,医学领域固定词组四类。对于无法直接从在线资源中找到译文的术语,译者在借助网络资源的同时采用选词法、意译法、增译法、零翻译、词义选择法、引申法等方法保证术语的译文与术语背后的学科概念一致。如此一来,术语翻译符合准确性、简洁性、科学性、习语性、规范性、可读性等原则,尽可能地实现医学文本的交际目的,满足读者的期待。作为医学翻译的初学者,译者希望将此项目中的术语搜证流程以及所涉及的术语翻译策略和技巧分享给从事医学翻译的新手们,希望能够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朱妍[4](2020)在《AIMP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增生为主要的病理学特征的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临床病变就是骨骼损害,表现为广泛性的溶骨性病变与不明原因的病理性骨折。而破骨细胞作为骨髓微环境的主角之一,由于骨髓瘤细胞的大量增殖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其被异常激活,从而引发一系列骨骼损害相关的症状发生。本研究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人生存率与预后相关的基因,从中选择一个重要的候选癌基因氨基酰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质1(Aminoacy-tRNA synthetase-interacting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1,AIMP1)作为分析与研究对象;在体外研究AIMP1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破骨细胞分化的关系的影响;探究AIMP1引起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破骨分化的机制;寻找一种中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方法:1.首先采集了大量初诊及大剂量化疗后的MM患者骨髓样本,Affymetrix U133 Plus2.0用作基因芯片分析以获取全基因组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一个候选癌基因,分析其表达与MM病人生存率与预后的关系,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与MM患者血清中的AIMP1表达量。2.使用靶向AIMP1的cDNA或shRNA病毒液感染骨髓瘤野生型细胞H929与OCI,并使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出稳定过表达或敲低的细胞株,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验证稳转细胞株中AIMP1的表达情况,MTT比色法用于检测转染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情况。3.将重组质粒pET32a-AIMP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进行扩增,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使用镍柱获取纯化目的蛋白AIMP1。4.使用鼠源AIMP1过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至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验证瞬转后细胞中AIMP1的表达情况,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鉴定瞬转后破骨细胞的分化情况,WB检测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蛋白NFATcl的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纯化蛋白AIMP1诱导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破骨细胞,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鉴定诱导后破骨细胞的分化情况,WB检测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蛋白NFATcl的表达情况。5.Homosapiens Long non-coding RNA数据测序分析技术服务,对样本Total RNA检测、去除rRNA、构建链特异性文库后,使用Illumina X Ten/NovaTM平台进行Pair-End测序,共采集89.87 Gb Raw Data,通过数据质控程序对原始数据(Raw data)进行处理,获得Clean Data进行后续数据分析。6.MTT比色法用于检测不同浓度纯化蛋白AIMP1对MM野生型细胞ARP1、CAG、H929和OCI体外增殖速度的影响,WB检测不同浓度纯化蛋白AIMP1对MM野生型细胞H929与OCI中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并给予纯化蛋白AIMP1干预,使用游标卡尺定期测量肿瘤直径,待肿瘤直径达到20 mm时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拍照后冷冻保存。7.借助蛋白芯片平台高通量优势寻找与目的蛋白AIMP1相互作用的单个蛋白或蛋白家族,用于信号传递、基因表达调节、能量或物质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研究;筛选出可以与AIMP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ANP32A,并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验证细胞内AIMP1与ANP32A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8.MTT 比色法用于检测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对MM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采集的大量MM病人样品中,AIMP1基因的表达显着高于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正常血浆(normal plasma,NP)(P<0.001);在 Assessment of Proteasome Inhibition for Extending Remission(APEX)临床试验结果中,高表达AIMP1的病人的OS显着低于低表达的病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处于Total Therapy2(TT2)治疗的病人中,高表达AIMP1的病人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均显着低于低表达的病人。经ELISA实验检测,MM患者血清中的AIMP1水平要高于正常人。2.经WB实验验证,AIMP1 shRNA和AIMP1 cDNA转染MM细胞并构建AIMP1稳定敲低与过表达的细胞模型成功。MTT检测细胞增殖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IMP1敲低的MM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AIMP1过表达的MM细胞增殖明显受到促进。3.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使用镍柱纯化洗脱后得到蛋白样品,分子量与AIMP1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无明显杂带,根据灰度值估算,AIMP1的纯度约为95.9%。4.经WB实验验证后,鼠源AIMP1过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至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细胞中AIMP1蛋白水平过表达。使用核因子λ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50 ng/μl 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on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10 ng/μ1共同刺激 Raw264.7 细胞后,AIMP1过表达的Raw264.7细胞分化能力强于对照组,破骨细胞个数与大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WB检测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中NFATc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MP1过表达的Raw264.7细胞中NFATc1明显高于对照组;纯化蛋白AIMP1可以诱导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破骨细胞,并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分化的破骨细胞个数与大小也随之增加;WB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诱导后的巨噬细胞内NFATc1的表达伴随蛋白浓度的增高而增高5.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GO富集与KEGG富集结果分析可得:在过表达与敲低AIMP1以及添加外源性AIMP1的细胞株中,MAPK、NF-κB等信号通路显着富集。6.MTT 比色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纯化蛋白AIMP1对MM野生型细胞ARP1、CAG、H929和OCI体外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WB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纯化蛋白AIMP1对MM野生型细胞H929与OCI中MAPK通路中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7.借助芯片平台高通量优势寻找到与目的蛋白AIMP1相互作用的蛋白ANP32A,Co-IP结果验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8.MTT 比色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对MM野生型与过表达AIMP1细胞均存在抑制作用。结论:AIMP1高表达与MM患者复发预后相关。在体外,AIMP1过表达可以促进MM细胞增殖,并且促进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AIMP1与ANP32A相互作用可能与MM的增殖有关。
崔梦[5](2019)在《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RM1表达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应用化疗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CRM1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为今后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及其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例健康成人的骨髓,将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VD方案化疗,观察组予补肾活血方加VD方案化疗。治疗4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治疗前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RM1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RM1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总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较对照组高(75%)(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3.血红蛋白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更大(P<0.05);4.肾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有改善,对照组改善8例(40%),稳定8例(40%),减退4例(20%);观察组组改善15例(75%),稳定4例(20%),减退1例(5%)。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显着;6.副作用方面: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共出现5例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为25%,4例Ⅰ级,1例Ⅱ级。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例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为10%,1例Ⅰ级,1例Ⅱ级;7.CRM1mRNA的表达情况:治疗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R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M1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V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显着改善患者症候,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化疗;并且对CRM1的表达一定的干预作用,提高临床缓解率。
袁秋全[6](2019)在《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为该方案治疗初诊老年MM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2个疗程以上的58例初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006年EBMT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价该方案近期疗效,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CTCAE 4.0标准分析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随访至2019年2月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价中医药对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1.58例新初诊老年MM者中,男性33例(56.9%),女性25例(43.1%),中位年龄70(65~85)岁;中位疗程为4程,最大治疗8程,其中39例完成4程及以上治疗;硼替佐米单次治疗量平均为1.11±0.11mg/m2,中位剂量为1.11mg/m2,单次最小治疗剂量0.80mg/m2,单次最大治疗量1.29mg/m2。2.近期疗效:CR 19 例(32.8%),PR 28 例(48.3%),MR 2 例(3.4%),NC 5 例(8.6%),PD 4例(6.9%),有效患者(MR以上)49例,总有效率(ORR)84.5%,较好反应(PR以上)47例81.0%。3.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等,血液学毒18例(31.0%),电解质紊乱22例(37.9%),消化道不良反应23例(39.7%),周围神经病变9例(19.0%),感染14例(12.1%);其他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4%)、心衰1例(1.7%)、房颤2例(3.4%)、药物性皮疹2例(3.4%),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可改善。4.生存情况:随访过程失访3例(5.2%),死亡4例(6.9%),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月(0~50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7月(2~59月)。诱导治疗有效和获深度缓解的患者的PFS和OS优于无效的患者.结论:1.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初诊老年MM患者接受较高剂量和足程的诱导治疗可获更好的缓解。2.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少。3.远期生存情况方面,患者诱导治疗获得更好缓解可获得更好的PFS和OS。
侯建豪[7](2019)在《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在多发性骨髓瘤多维干预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M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骨痛、肾功能不全等。研究表明,骨髓微环境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是由基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组成。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有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但是在治疗后会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且复发率高。因此,我们急切地希望寻找到治疗MM及调节MM骨髓微环境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黄葵胶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以黄蜀葵花入药,研究表明,其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因此,我们分别探究了黄葵胶囊对MM的作用、黄蜀葵花单体对MM的作用及其对骨髓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我们首先在动物水平上研究黄葵胶囊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5TMM3VT骨髓瘤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的调节作用。其次运用现代中药化学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对黄蜀葵花进行了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共得到9个化合物,并分别从MM细胞、成骨细胞诱导、破骨细胞诱导等多个方面对它们进行验证筛选。通过MTT法检测9个黄蜀葵单体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黄蜀葵单体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黄蜀葵花单体单体对小鼠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基于转录组测序方法对黄蜀葵单体在MM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三个层面上进行了机制研究;并借助Western blot法对差异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我们首先发现黄葵胶囊对骨髓瘤小鼠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与单用BTZ相比,黄葵胶囊能够显着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其次,我们从黄蜀葵花分得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金丝桃苷(HK-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HK-3)、槲皮素-3-葡萄糖苷(HK-4)、Floramaroside F(HK-7)、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HK-8)、二氢杨梅素(HK-9)、木犀草素-3-O-(3-乙酰氧基-6-对羟基桂皮酰氧基)-葡萄糖苷(HK-11)、8-(2"-pyrolidione-5"-yl)-quercetin(HK-B10)、8-(2"-pyrolidione-5"-yl)-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HK-E3)。在体外研究中,我们发现黄蜀葵花单体HK-11对MM细胞(ARP1、H929)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K-2、HK-3、HK-B10、HK-11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HK-8、HK-E3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同样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我们分别发现了一些差异基因,通过检测发现HK-11有效抑制MM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HK-8、HK-E3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诱导过程中NFATC1和BTK的表达。结论:鉴于体外和体内的多维研究,我们发现其中黄蜀葵单体HK-11能够抑制MM细胞的增殖,同时对成骨细胞分化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这说明黄蜀葵单体成分对MM的骨髓微环境的调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有望为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提高一个新的选择。
段雪[8](2018)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1-2016.12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MM患者共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因失访、治疗后未评估即死亡及自动放弃患者13例,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25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48例。老年MM患者共49例,男性33例,女性16例。以6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65岁的老年组与<65岁的非老年组,所有患者诊断及分型均符合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诊疗标准。对125例M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化疗方案等进行统计整理,进行分析,比较49例老年MM患者的首发症状、分期、分型、化疗方案、疗效评估、总体缓解率、不良反应,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25例MM患者发病年龄为33-80岁,发病中位年龄为61岁,<65岁的有76例,≥65岁的49例。初诊时首发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37.71%)、胸闷、憋气(5.6%)、乏力(16.8%)、泡沫尿(4%),周围神经病变(3.2%),肌酐异常(2.4%),发热6例(4.8%),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骨痛均为常见首发症状,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除乳酸脱氢酶以外,血红蛋白、肌酐、血钙、、β2微球蛋白等相关因素的临床特征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无关。老年MM患者中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传统化疗方案的OS,分别为40个月和26个月。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和呼吸道感染,硼替佐米组少于传统化疗组。根据患者年龄、初诊时症状与体征、合并症等因素,用PS分期将患者分为体健组与体弱组,体健组OS与体弱组无明显差异。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较好的化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结论:老年M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乳酸脱氢酶的异常较多见,血红蛋白降低、骨质破坏、低蛋白血症、高钙血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的总生存期、缓解率优于以传统化疗方案为主的患者,且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和呼吸道感染更少见。
曲文涛,孙莹[9](2018)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此病的主要特点是骨髓瘤中克隆性浆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增生,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者是其片段(M蛋白)分泌,造成相关器官和组织发生损伤。肾损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肾损害发病机制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主要是对骨髓瘤肾损害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做一分析。
郑筱玮,燕赛英,王菁蕊[10](2017)在《药物重新定位在新抗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新药从开始到批准使用,一般周期为14年,其中需要大量金钱投入。从1975年至2013年,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从40亿增加到400亿,但其间药物的批准数量并没有成比例增加(1975年,26种新药被批准;2013年27种新药被批准),其中抗癌药物的成功率不及非抗癌药物的一半。药物重新定位,指的是药物新适应证的开发,利用相关技术方法对已有药物或废弃药物进行重新筛选、组合或改造,从而发现其新的用
二、二磷酸盐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磷酸盐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化浊法联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治疗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痛V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 论 |
(2)骨代谢标志物β-CTX及P1NP、N-MIND、PTH、25-(OH)2-VitD3在评估骨髓瘤及骨髓瘤骨病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其骨代谢标志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综述 β-CTX在评估骨髓瘤骨病中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医学术语翻译的难点与对策 ——以多发性骨髓瘤疗法相关文本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Major Procedures in Preparations for Translation |
2.1.2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
2.2 During Translation |
2.3 After 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EDICAL TRANSLATION |
3.1 ESP and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
3.2 Features of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
3.2.1 Terminology |
3.2.2 Keeping up with Register and Genre Conventions |
3.2.3 Thematic Competence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Conventional Technical Terms |
4.1.1 Term Searches Workflow |
4.1.2 Word-Choosing in Translating Drug Names |
4.1.3 Fre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Complicated Terms |
4.2 Abbreviations |
4.2.1 Amplification |
4.2.2 Zero Translation |
4.3 Amphibious Words |
4.4 Medical-Specific Collocation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CES |
Appendix A Term List |
Appendix B Translation Project |
(4)AIMP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 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异常 |
1.2 细胞因子分泌异常 |
2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
2.1 西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
2.2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
3 AIMP1基因的介绍 |
3.1 AIMP1简介 |
3.2 AIMP1与肿瘤 |
第二章 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与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相关的基因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复苏与冻存 |
3.2 细胞培养 |
3.3 质粒转化以及提取 |
3.4 慢病毒包装 |
3.5 慢病毒转染 |
3.6 稳转细胞株的构建 |
3.7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3.8 MTT细胞增殖实验 |
3.9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AIMP1高表达提示MM患者预后不良 |
4.2 敲低AIMP1可以抑制MM细胞增殖 |
4.3 过表达AIMP1可以促进MM细胞增殖 |
5. 讨论 |
第三章 过表达AIMP1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瞬时转染 |
3.2 Western blot检测瞬转模型构建 |
3.3 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
3.4 抗酒石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RAP)鉴定破骨细胞生成情况 |
3.5 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后Raw264.7细胞内NFATc1蛋白表达情况 |
3.6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过表达AIMP1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
5. 讨论 |
第四章 外源性AIMP1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破骨细胞具有促进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质粒转化与提取 |
3.2 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3.3 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
3.4 抗酒石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RAP)鉴定破骨细胞生成情况 |
3.5 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后Raw264.7细胞内NFATc1蛋白表达情况 |
3.6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原核表达与纯化AIMP1蛋白纯度与含量的检测 |
4.2 纯化AIMP1可以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
5. 讨论 |
第五章 外源性AIMP1可以促进MM细胞增殖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动物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MTT法检测AIMP1对MM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 |
3.2 构建免疫缺陷小鼠骨髓瘤异种移植瘤模型 |
3.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外源性AIMP1可以在体外促进MM细胞增殖 |
4.2 外源性AIMP1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 |
5. 讨论 |
第六章 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和MM细胞增殖相关的通路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转录组测序 |
3.2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蛋白表达 |
3.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AIMP1与MAPK通路密切相关 |
4.2 AIMP1影响MM细胞内p38与ERK1/2的磷酸化 |
5. 讨论 |
第七章 AIMP1促进MM细胞增殖的机制探索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蛋白芯片 |
3.2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
3.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蛋白芯片结果 |
4.2 AIMP1与ANP32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
5. 讨论 |
第八章 蟾毒灵抑制MM细胞增殖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细胞与试剂 |
2.2 实验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MTT检测细胞增殖 |
4. 结果 |
4.1 蟾毒灵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 |
5.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 |
综述 AIMP1的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RM1表达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选择 |
(二) 病例筛选 |
(三) 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案 |
(一) 对照组 |
(二) 观察组 |
(三) 对症支持治疗 |
三、观察指标 |
(一) 安全性指标 |
(二) 疗效性指标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一)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
(二)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三) 生活质量判定 |
五、统计学分析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 主要仪器 |
(二) 主要试剂及材料 |
二、实验步骤 |
(一) 骨髓液单个核细胞的提取 |
(二) RNA的提取 |
(三) 总RNA的测定 |
(四) 逆转录操作步骤---cDNA合成第一链 |
(五) 荧光定量RT-PCR反应 |
三、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一、临床观察结果 |
(一)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
(二)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三) 生活质量比较 |
(四) 骨髓浆细胞比例比较 |
(五) M蛋白比较 |
(六) 血红蛋白比较 |
(七) 肾功能比较 |
(八) 周围神经损伤病变比较 |
二、实验结果 |
(一) 治疗前CRM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
(二) 治疗后CRM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 |
(一) 病名由来 |
(二) 病因病机 |
(三) 治则治法 |
二、补肾活血方分析及相关现代药理研究 |
(一) 补肾活血方药物组成 |
(二) 组方特点分析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三、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
四、染色体区域稳定蛋白(CRM1) |
(一) CRM1基因介绍 |
(二) CRM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 |
(三) CRM1的治疗现状 |
五、结果分析 |
(一) 总体疗效 |
(二) 中医证候疗效 |
(三) 理化检查 |
(四) 生活质量 |
(五) 副作用分析 |
(六) CRM1基因表达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CRM1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1.2 初治老年MM患者的诱导治疗进展 |
1.2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
1.2.1 病因病机 |
1.2.2 辩证分型 |
1.2.3 辩证治疗 |
1.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2.5 益肾活血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筛选 |
2.1.3 病例收集和建立数据库 |
2.1.4 治疗方法 |
2.1.5 观察指标 |
2.1.6 近期疗效评价 |
2.1.7 不良反应 |
2.1.8 生存情况 |
2.1.9 统计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2.1 临床资料 |
2.2.2 治疗结果 |
2.2.3 生存情况 |
2.3 讨论 |
2.3.1 疗效分析 |
2.3.2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
2.3.3 生存情况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在多发性骨髓瘤多维干预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黄葵胶囊在C57BL/KALWRIJ小鼠5TMM3VT模型中抗肿瘤作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试剂配制 |
2.1.3 主要耗材 |
2.1.4 实验药物 |
2.1.5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
2.1.6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冻存 |
2.3.2 细胞复苏与培养 |
2.3.3 细胞传代 |
2.3.4 骨髓瘤模型小鼠实验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黄蜀葵花组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仪器、试剂与试药 |
3.1.2 实验材料 |
3.2 黄蜀葵花的提取 |
3.2.1 HK-2、HK-B10、HK-E3的分离纯化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黄蜀葵花单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多维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试剂 |
4.1.2 试剂配制 |
4.1.3 实验耗材 |
4.1.4 化合物筛选 |
4.1.5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
4.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培养 |
4.3.2 MM细胞增殖活性检测(MTT) |
4.3.3 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诱导 |
4.3.4 Raw264.7破骨细胞分化诱导 |
4.3.5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黄蜀葵花单体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增殖活性检测 |
4.4.2 黄蜀葵花单体HK-2等4个药物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诱导分化检测 |
4.4.3 黄蜀葵花单体HK-8等2个药物对Raw264.7细胞的破骨诱导分化检测 |
4.5 讨论 |
第五章 黄蜀葵花单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多维干预中的机制研究 |
5.3 实验方法 |
5.3.1 转录组测序 |
5.3.2 免疫印迹(Western-Blot) |
5.4 实验结果 |
5.4.1 转录组测序 |
5.4.2 黄蜀葵花单体HK-11对β-catenin的调控作用 |
5.4.3 黄蜀葵花单体HK-8等药物对NFATC1和BTK的调节作用 |
5.5 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体能评估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2章 结果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分型 |
2.4 分期 |
2.5 临床表现 |
2.6 实验室检查 |
2.7 化疗方案 |
2.8 体质评估 |
2.9 合并症 |
2.10 随访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肾损害发病机制 |
1.1 轻链的肾脏损害作用 |
1.2 管型肾病 |
1.3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
1.4 淀粉样变性 |
1.5 非轻链介导的肾损害因素 |
1.5.1 高钙血症 |
1.5.2 高粘滞血症 |
1.5.3 高尿酸血症 |
1.5.4 尿路感染 |
1.5.5 脱水和造影剂的肾损害 |
2 MM的治疗 |
2.1 MM肾损害的一般治疗措施 |
2.2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 |
2.3 血浆置换 |
2.4 肾脏替代治疗 |
2.4.1 血液透析 |
2.4.2 肾移植 |
3 抗肿瘤治疗 |
3.1 药物治疗 |
3.2 蛋白酶体抑制剂 |
3.2.1 硼替佐米 |
3.2.2 卡非佐米 |
3.2.3 Ixazomib |
3.3 免疫调节剂 |
3.3.1 沙利度胺 |
3.3.2 来那度胺 |
3.3.3 泊马度胺 |
3.4 单克隆抗体 |
3.4.1 Daratumumab |
3.4.2 Elotuzumab |
3.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抑制剂 |
4 造血干细胞移植 |
5 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及疗法 |
6 小结 |
(10)药物重新定位在新抗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肿瘤药物的重新定位 |
1.1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
1.2 沙利度胺 |
1.3 奈非那韦 (nelfinavir) |
1.4 地高辛 (digoxin) |
1.5 阿司匹林 (aspirin) |
1.6 塞来昔布 (celecoxib) |
1.7 丙戊酸 (valproic acid) |
1.8 他汀类药物 (statins) |
1.9 二甲双胍 (metformin) |
1.1 0 雷帕霉素 (rapamycin) |
1.1 1 硝羟喹啉 (nitroxoline) |
1.1 2 米诺环素 (minocycline) |
1.1 3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
1.1 4 二磷酸盐 (bisphosphonates) |
1.1 5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
1.16硫代秋水仙碱苷 (thiocolchicoside) |
1.17诺斯卡品 (noscapine) |
1.18其他非肿瘤药物的重新定位 |
2 应用前景 |
四、二磷酸盐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化浊法联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J]. 王佳,李晓红,李静,李美健,王辰辰,齐贺. 广西医学, 2021(23)
- [2]骨代谢标志物β-CTX及P1NP、N-MIND、PTH、25-(OH)2-VitD3在评估骨髓瘤及骨髓瘤骨病中的意义[D]. 李一鸣.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医学术语翻译的难点与对策 ——以多发性骨髓瘤疗法相关文本汉译为例[D]. 李文璐.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AIMP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朱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RM1表达的干预研究[D]. 崔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D]. 袁秋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在多发性骨髓瘤多维干预中的作用研究[D]. 侯建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观察[D]. 段雪. 青岛大学, 2018(12)
- [9]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 曲文涛,孙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5)
- [10]药物重新定位在新抗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J]. 郑筱玮,燕赛英,王菁蕊. 广东医学, 201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