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贮木场挖潜增效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林坤毅[1](2019)在《供应链环境下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 ——以SE(广西)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向集约化转型,物流cengjing这个“黑大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合理优化的物流起到降本增效,助推企业健康地发展和“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最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正因如此现代物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相关学者所重视。本论文以SE(广西)公司为例,研究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问题。物流一度成为SE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面临着物流信息流通不畅,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库存结构不合理,整体库存过高,运输效率低下,第三方供应商选择科学等问题。为了彻底改变现状,SE公司成立了的物流优化项目,以全面提升SE公司物流为目标,并最终实现提高SE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该优化项目共分为三期,第一期专门优化企业内部的原木供应物流,本篇论文就基于对SE公司原木供应物流优化展开研究。主要研究了SE公司的物流运营现状,设定KPI直观地测量物流运作水平,应用相关的物流理论知识分析物流三个主要环节:信息管理、库存管理以及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这些分析成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物流优化的策略,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最终将方案实施,最终提升了SE公司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整体地物流成本。研究借鉴了物流优化的相关方法,从ERP系统中收集了一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最后对比优化前后的物流数据和运行表现,突出物流优化的成果。
王海民,林文树[2](2014)在《黄泥河林业局标准化贮木场建设与管理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贮木场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木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纽带。贮木场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局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黄泥河林业局贮木场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标准化贮木场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李静,王兆君[3](2010)在《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林制品,因此就需要对森林采伐剩余物加以合理利用。本文探讨了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便缓解木材供应紧缺的矛盾。
李敬峰[4](2010)在《精心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漠河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文中指出漠河县县隶属大兴安岭管辖,是典型的比较单一的林业企业模式,产业结构不合理,接续产业后劲不足。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一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变林业经济为林区经济;二是要用区域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是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加快园区建设,变单一化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四是要用战略思维抓好招商引资,变一元化发展为多元化发展;五是要用世界眼光发展对俄贸易,变封闭式发展为开放式发展。
张宇[5](2009)在《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标就是保证项目能在规定的日期内、一定成本额度下完成。因此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环节,计划和控制直接决定了项目成功与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技术便作为重要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而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关键路径思想开创了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新纪元,他给项目管理者提供了一种问题解决思路,即要重点监控和管理那些位于关键路径上的关键任务。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最大的缺陷,关键路径法只是考虑了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和每一道工序的工期,却没有考虑系统内部的资源约束,同时这种方法也割裂了系统的统一性,使得管理者更看重局部效益。因此,虽然关键路径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导致很多项目计划并不是最合理的计划。针对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技术的不足之处,管理大师高德拉特于1997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关键链法。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是约束理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本文在对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将关键链应用到项目进度管理中,并首次提出了项目进度管理模型,针对模型中的进度计划、缓冲区管理和进度控制三个模块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工期估计和缓冲区大小设置的理论基础之上,利用灰色理论模型中的白化权函数对项目工期估计和缓冲区大小计算给出了另一种更实用的可行解法,并针对如何利用缓冲区将项目计划与项目进度控制更好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同时利用预警机制,将组织结构分层,在项目实施阶段,按风险级别的不同分层次对缓冲区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执行。本文借鉴了已有的关键链理论,同时利用项目管理领域相关知识,整合了项目进度管理模型,补充了缓冲区管理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并运用实例进行了求证。
江礼家[6](2008)在《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所接受,并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本文系统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完成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延边森工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大兴沟林业局是延边森工林区中可采资源最少,工业和生活基础最差的一个林业局。大兴沟林业局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林区社会的稳定、延边林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延边森工林区和吉林省的可持续发展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研究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森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本文对于评价指标的筛选,一方面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中的优良指标,同时,详尽了解大兴沟林业局历史和现状,提出反映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本质内涵的指标,以便科学、公正的进行评价工作。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设计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1个指标)、系统层(4个指标)、变量层(11个指标)和要素层(38个指标)四个层次。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共邀请了40余位专家进行评分,并综合专家评分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每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提出了评价方法:首先确定各指标变量的标志值,得到各指标变量的实现率。以各指标变量实现率为基础,经归一化处理得到指标的实现率,再经加权计算得到目标层得分。据此对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分项和综合的评价。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计算可以对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趋势做出评价。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兴沟林业局2000年~2006年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兴沟林业局虽已基本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但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综合指数值为64~77之间,说明大兴沟林业局在以上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也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科技可持续发展性综合分数值为50左右,是一级指标中分数最低的,说明大兴沟林业局科技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指标中,郁闭度、天然针阔叶混交林面积比例都有待提高。经济效益指标亟待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开发等方面都应该加强工作,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均收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时改善森林经营条件,加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合理安排林种结构,采取合理有力的措施提高林分生长量,使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达到生长量大、蓄积量高、林龄结构合理的要求。林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科技水平状况不好。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医疗保健水平都有待提高。科技经费过少将严重影响科技对林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本文从总体上讨论了大兴沟林业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选择问题。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大兴沟林业局的实际情况,既满足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又满足国家需要的经济发展道路。提出“一二四八”发展战略,以该战略为依托,提出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管理好木材产销、搞好森林培育、发展林业产业、强化科技支撑。
杨立功[7](2008)在《基于企业重组条件下的员工薪酬与激励体系研究 ——以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外两方面的激烈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寻求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企业以人为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已被许多企业所关注,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更是为企业高度重视。因为,薪酬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果。薪酬问题起源于发达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薪酬制度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薪酬制定和薪酬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重组后的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的薪酬与激励制度进行了设计与研究。论文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针对重组,对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的员工薪酬体系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研究国内外薪酬制度的新发展,比较薪酬制度之间的差异,调查并分析新公司的薪酬体系结构与开发技术路线。其次,设计重组后新公司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从五个方面展开:(1)参照组织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新公司的环境,得出该公司的组织结构;(2)基于新公司对重组后的各岗位的工作说明,进行了重组的工作设计和工作评价;(3)根据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现有人员及重组后的要求,设计和完善新公司的定员框架;(4)综合企业重组的组织系统框架、定员框架、工作设计和工作评价等方面内容,设计新公司的薪酬与激励方案;(5)提出薪酬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建立重组后的薪酬管理模式。最后,对拟定的薪酬与激励方案从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企业经济性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论文力求能够对我国企业的薪酬与激励制度建立和改革作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作者所在工作单位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江志河,牛义平,巩广元,赵廷明[8](2001)在《对贮木场挖潜增效的几点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鹤北林业局贮木场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贮木场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是合理量材和造材.转变经营机制.降低生产成本。
匡风海,王景臣,徐庆波[9](2000)在《如何强化与提高贮木场商品化管理水平》文中提出近几年.由于森工企业经济不景气.方正林业局从长远目标做起.做好贮木场商品化管理.挖潜增效.面向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
谢立柱[10](1995)在《浅谈贮木场挖潜增效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对贮木场挖潜增效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贮木场挖潜增效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供应链环境下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 ——以SE(广西)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物流及生产企业供应物流相关理论 |
2.1 物流及企业供应物流概述 |
2.1.1 物流、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理论概述 |
2.1.2 企业供应链环境概述 |
2.1.3 企业供应物流内容与作用 |
2.2 物流优化的相关理论及指导方法 |
2.2.1 物流优化理论 |
2.2.2 物流优化价值的理论 |
2.3 物流优化思路及指导方法 |
2.4 物流优化中的“效益背反” |
第三章 SE公司原木供应物流分析 |
3.1 原木供应物流的特点 |
3.1.1 木材行业的特点 |
3.1.2 木材物流系统的构成 |
3.1.3 木材物流的特点 |
3.1.4 木材企业对木材供应物流的要求 |
3.1.5 木材供应物流目标 |
3.2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概况 |
3.2.1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模式 |
3.3 SE公司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
3.3.1 SE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2 SE公司独立库存存在的问题 |
3.3.3 SE公司原材料供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4 SE公司物流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5 SE公司物流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6 SE公司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优化策略 |
4.1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优化目标 |
4.1.1 总体优化思路 |
4.1.2 优化基本原则 |
4.1.3 优化主要目标 |
4.2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信息管理优化 |
4.2.1 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 |
4.2.2 木材入库管理信息化流程 |
4.2.3 木材出库管理信息化流程 |
4.2.4 木材库存基本信息管理 |
4.2.5 物流管理报表生成 |
4.2.6 条形码管理木材库存 |
4.3 SE公司的木材库存管理优化 |
4.3.1 SE公司木材MRP管理方法 |
4.3.2 SE公司MRP库存控制计算模型及程序 |
4.3.3 SE公司供应链环境下的MRP方法解决方式 |
4.3.4 JMI方法介绍 |
4.3.5 SE公司JMI实施步骤 |
4.3.6 合理规划联合仓库 |
4.4 运输管理优化 |
4.4.1 降低运输的成本 |
4.4.2 优化运输线路 |
4.5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流程和考核体系优化 |
4.5.1 第三方物流以及利弊 |
4.5.2 第三方物流选择 |
4.5.3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运营KPI考核优化 |
4.6 SE公司物流优化综合结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5.3 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意义 |
1.1 缓解我国木材供求间的矛盾 |
1.2 改善采伐迹地的卫生条件 |
1.3 增加林区职工就业 |
1.4 繁荣林区经济发展 |
2 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存在的问题 |
2.1 集运困难 |
2.1.1 枝丫归堆。 |
2.1.2 枝丫集材。 |
2.1.3 枝丫运输。 |
2.2 利用率低下 |
2.3 生产规模较小 |
2.4 经营管理不善 |
3 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对策 |
3.1 加强枝丫材集运 |
3.1.1 统一计划、部署剩余物的集运。 |
3.1.2 积极研制和采用专用集材设备。 |
3.1.3 集中收拣、运输。 |
3.2 开展多种利用方式 |
3.2.1 燃料。 |
3.2.2 削片生产。 |
3.2.3 小木加工。 |
3.2.4 林产化工产品。 |
3.3 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
3.4 强化经营管理 |
3.5 政府部门提高支持力度 |
4 结语 |
(4)精心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漠河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经济总量 |
(二) 产业结构 |
(三) 财政收入 |
二、漠河县域经济欠发达的主要成因 |
三、加快漠河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
(5)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点 |
2 关键链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1 工期估计的方法 |
2.1.2 关键路径 |
2.1.3 数学规划方法 |
2.1.4 约束理论 |
2.2 关键链理论 |
2.2.1 人的行为学假设 |
2.2.2 关键链基本思想 |
2.3 关键链与关键路径比较 |
3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
3.1 关键链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
3.2 项目进度计划模块 |
3.2.1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计划模型 |
3.2.2 灰色工期估计 |
3.2.3 确定关键路径 |
3.2.4 平衡资源冲突 |
3.3 缓冲区管理 |
3.3.1 设置缓冲区大小 |
3.3.2 缓冲区管理 |
3.4 项目进度控制模块 |
3.4.1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控制模型 |
3.4.2 组织分层次管控关键链 |
3.4.3 员工激励机制 |
4 项目进度管理应用实例分析 |
4.1 项目背景介绍 |
4.1.1 项目建设背景 |
4.1.2 项目组织结构 |
4.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案 |
4.2.1 绘制网络计划 |
4.2.2 平衡资源冲突 |
4.2.3 确定关键链 |
4.2.4 设置缓冲区大小 |
4.3 项目进度控制实施方案 |
4.3.1 组织结构适配 |
4.3.2 设定预警机制 |
4.3.3 建立激励机制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可持续发展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
2.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2.1.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2.1.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 |
2.2.1 区域 |
2.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2.2.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2.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
2.2.5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
2.3 林业可持续发展 |
2.3.1 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
2.3.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2.3.3 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2.3.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2.3.5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3.1 大兴沟林业局自然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形地势 |
3.1.3 地质地貌 |
3.1.4 山脉河流 |
3.1.5 土壤植被 |
3.1.6 气象 |
3.2 大兴沟林业局森林资源概况 |
3.2.1 森林资源变迁 |
3.2.2 森林植被 |
3.2.3 野生动物 |
3.3 大兴沟林业局社会经济概况 |
3.3.1 经营面积 |
3.3.2 行政机构 |
3.3.3 教育与科技 |
3.3.4 医疗卫生 |
3.3.5 交通状况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定义和功能 |
4.1.1 指标体系 |
4.1.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4.2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
4.3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1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 |
4.3.2 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 |
4.3.3 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 |
4.3.4 科技可持续进步指标 |
4.3.5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 |
4.4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
4.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
4.5.1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
4.5.2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 |
4.6 本章小结 |
5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5.1 数据的收集 |
5.2 数据的处理 |
5.2.1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处理 |
5.2.2 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处理 |
5.2.3 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 |
5.2.4 科技可持续进步发展指标 |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1 构建判断矩阵 |
5.3.2 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
5.3.3 各层次组合权重的计算 |
5.3.4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定量计算 |
5.4 大兴沟林业局持续发展评价结果 |
5.4.1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
5.4.2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
5.4.3 社会可持续发展 |
5.4.4 科技可持续发展 |
5.5 本章小结 |
6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6.1 制约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
6.1.1 历史原因造成可采森林资源日渐枯竭 |
6.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6.1.3 所有制形式单一 |
6.1.4 科技投入不足 |
6.2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
6.2.1 国家重视 |
6.2.2 资源丰富 |
6.2.3 环境良好 |
6.3 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6.3.1 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管理好木材产销 |
6.3.2 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搞好森林培育 |
6.3.3 引进工业化理念,发展林业产业 |
6.3.4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企业重组条件下的员工薪酬与激励体系研究 ——以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对企业重组及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1.1 关于企业重组 |
1.1.1.1 企业重组的基本概念 |
1.1.1.2 企业重组方式 |
1.1.2 国内外企业重组的情况 |
1.1.3 国内外对员工薪酬的研究情况 |
1.1.4 国内外对员工激励的研究情况 |
1.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体系结构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基于企业重组条件下的员工薪酬与激励的基本理论 |
2.1 企业重组财务分析 |
2.1.1 企业重组的基本分析 |
2.1.1.1 企业重组价值创造分析 |
2.1.1.2 公司收购分析与评价 |
2.1.2 公司兼并实证分析 |
2.1.2.1 兼并前分析 |
2.1.2.2 兼并后分析 |
2.1.3 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分析 |
2.1.3.1 获取战略机会 |
2.1.3.2 发挥协同效应 |
2.1.3.3 提高管理效率 |
2.1.3.4 发现资本市场错误定价 |
2.2 国内外薪酬制度评价与比较 |
2.2.1 关于员工薪酬 |
2.2.1.1 传统薪酬管理的变迁 |
2.2.1.2 现代薪酬管理的新发展 |
2.2.1.3 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分析 |
2.2.1.4 目前国内企业薪酬的问题 |
2.2.2 中国与日本、美国的薪酬制度比较 |
2.2.2.1 中国与日本、美国的薪酬制度的差异 |
2.2.2.2 造成薪酬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 |
2.2.2.3 薪酬制度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2.3 关于激励机制 |
2.4 员工薪酬与激励的分析 |
2.4.1 员工的薪酬与激励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
2.4.1.1 需要层次理论对薪酬与激励方案设计的启示 |
2.4.1.2 实现企业最大期望效用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模型 |
2.4.1.3 薪酬与激励模式的建立 |
2.4.2 面向改制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 |
2.4.2.1 工资部分的数据分析 |
2.4.2.2 津贴、岗贴的数据分析 |
第三章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的重组 |
3.1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概况 |
3.2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
3.3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重组总体方案 |
3.3.1 战略合作伙伴基本情况 |
3.3.2 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施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3.2.2 必要性 |
3.3.2.3 可行性 |
3.3.3 重组方式 |
3.3.4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重组后的发展规划 |
3.3.4.1 技改目标 |
3.3.4.2 经营目标 |
3.3.4.3 规划实施思路及措施 |
第四章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员工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
4.1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员工薪酬体系现状 |
4.2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现行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
4.3 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重组方案对员工薪酬与激励的要求 |
第五章 基于企业重组条件下的员工薪酬与激励体系研究 |
5.1 重组的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组织结构框架设计 |
5.1.1 关于组织机构及设计的基本理论 |
5.1.1.1 组织机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
5.1.1.2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
5.1.2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框架设计 |
5.2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的工作设计与工作评价 |
5.2.1 工作设计和工作评价的有关理论 |
5.2.1.1 工作分析的概念 |
5.2.1.2 工作分析的作用 |
5.2.1.3 工作评价 |
5.2.1.4 工作评价方法 |
5.2.2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的工作岗位说明 |
5.2.2.1 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
5.2.2.2 中层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
5.2.2.3 其它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
5.2.3 重组的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定员设计 |
5.2.3.1 高管层 |
5.2.3.2 各部门 |
5.3 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的再设计 |
5.3.1 设计目的 |
5.3.2 设计原则 |
5.3.3 员工的薪酬体系 |
5.3.4 岗位薪点制 |
5.3.5 月度薪酬 |
5.3.6 年度业绩薪酬 |
5.3.7 协议工资制 |
5.3.8 薪酬调整 |
5.3.9 销售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激励工资方案 |
5.3.9.1 销售分公司销售人员薪酬核算方案 |
5.3.9.2 技术人员薪酬核算方案 |
5.3.10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一线员工计件薪酬方案 |
5.3.10.1 薪酬构成体系 |
5.3.10.2 其它 |
5.3.10.3 薪酬调整 |
5.3.11 薪酬方案中的非物质激励 |
5.4 面向企业重组的薪酬管理模式 |
5.4.1 国外薪酬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
5.4.2 薪酬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5.4.3 昆明钢板弹簧厂面向企业重组的薪酬管理模式 |
5.4.3.1 面向企业重组的薪酬方案制定 |
5.4.3.2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薪酬方案的实施 |
5.4.3.3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薪酬方案的调整 |
第六章 昆明长力春鹰板簧有限公司面向企业重组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评价 |
6.1 面向企业重组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的外部竞争性分析 |
6.1.1 面向企业重组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在行业内的分析比较 |
6.1.2 面向企业重组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在地区内的分析比较 |
6.2 面向企业重组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的内部公平性评价 |
6.3 面向企业重组的员工薪酬与激励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谢词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及工程项目 |
四、对贮木场挖潜增效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供应链环境下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 ——以SE(广西)公司为例[D]. 林坤毅. 广西大学, 2019(01)
- [2]黄泥河林业局标准化贮木场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 王海民,林文树. 森林工程, 2014(01)
- [3]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研究[J]. 李静,王兆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4]精心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漠河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J]. 李敬峰.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2)
- [5]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D]. 张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7)
- [6]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江礼家.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0)
- [7]基于企业重组条件下的员工薪酬与激励体系研究 ——以昆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为例[D]. 杨立功.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8]对贮木场挖潜增效的几点建议[J]. 江志河,牛义平,巩广元,赵廷明. 森林工程, 2001(01)
- [9]如何强化与提高贮木场商品化管理水平[J]. 匡风海,王景臣,徐庆波. 森林工程, 2000(03)
- [10]浅谈贮木场挖潜增效的问题[J]. 谢立柱. 中国林业企业, 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