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与临床治疗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旭[1](2019)在《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CBCT技术研究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解剖结构,分析牙根数目及类型、根管数目及类型、髓室高度、根管口间距离、MB2位置、牙根及根管对称性、四根牙形态及其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体解剖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拍摄CBC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籍贯、姓名、性别、年龄,同时记录并分析研究以下内容:(1)牙位;(2)牙根数目及类型;(3)根管数目及类型;(4)髓室高度及根管口之间的距离;(5)MB2的位置;(6)牙根及根管的对称性,并分析以上研究内容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采用CBCT软件KaVo i-CAT Vision和影像处理软件KaVo Invivo 5观察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并测量记录研究指标,测量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主要牙根数目为3根,占67.12%,男性中占73.88%,女性中占61.64%;主要牙根形态为I型,占54.68%,男性中占59.70%,女性中占50.47%;主要的根管数目为3根管,占78.71%,男性中占80.22%,女性中占77.43%;颊根根管类型主要为I型,占68.83%;融合根的比例男性中占25.37%,女性中占30.72%;MB2的检出率男性中为13.06%,女性中为10.34%;MB2存在时,近颊根管主要的根管分型为Ⅱ型,占63.24%;髓室高度、MB-P、MB-DB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室高度在不同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B2的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牙根数目、牙根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形态的对称性在不同数目的牙根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复杂多变。3根3根管为主要的牙根及根管形式;女性牙根的融合趋势高于男性;年龄增长,根管口间距离及髓室高度逐渐减小,MB2检出率逐渐下降;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MB2的解剖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CBCT加深了对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刘晓静[2](2013)在《汉族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学研究》文中认为牙体形态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磨牙无论从位置、形态还是功能,都兼有前牙和后牙的特点,对其解剖形态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选择汉族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采用锥形束CT和显微CT两种技术对牙体内外部形态进行系统的研究,为该地区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实验一: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的锥束CT观察采集400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类型、牙根弯曲方向及根分叉的位置。不同性别、牙位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类型的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①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单根牙和双根牙多见,三根牙最少见,单根牙和双根牙在男女性别间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根管类型中单根管(Ⅰ型)的发生率为29.13%,双根管(Ⅱ-Ⅶ型)的发生率为72.13%,三根管(Ⅷ型)的发生率为0.5%;②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弯曲的发生率为18.25%(146/800),根据弯曲方向分为5种类型:颊侧弯曲10.96%(16/146),腭侧弯曲12.33%(18/146),近中弯曲45.21%(46/146),远中弯曲28.77%(42/146),S形弯曲2.74%(4/146);③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分叉的发生率为40.13%(321/800),根据分叉部位分为根颈1/3分叉、根中1/3分叉、根尖1/3分叉,发生率分别为9.97%(32/321)、62.30%(200/321)、27.73%(89/321)。实验二: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壁厚度的显微CT观察正畸拔除的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72颗。显微CT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根据牙根及根管数目进行分类:单根单管牙(1-1型根管),单根双管牙(2-2型根管),双根双管牙(2-2型根管)。随机选择30颗,分为三组,每组10颗。使用Mimics10.01自带测量软件测量三组牙齿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及根尖孔四个横断面上不同方向牙根及根管壁厚度,并以此测算出合理的桩道制备直径和P钻型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①在单根单管、单根双管和双根双管三种类型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中,根管壁厚度从根颈到根尖方向逐渐减小。经方差分析,单根单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侧壁、腭侧壁厚度大于近中壁、远中壁厚度(P <0.05);单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腭侧根管壁厚度与近中、远中根管壁厚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根管中,以腭侧壁厚度最小,与其余三侧根管壁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腭根根管中,在根颈1/3、根中1/3水平,腭侧壁厚度大于近中壁、远中壁厚度(P <0.05)。②单根单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距根尖1/3处根管近中远中壁厚度均小于1mm,故建议打桩时应谨慎;单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建议颊侧根管用3#P钻进行桩道预备,腭侧根管用1#P钻进行桩道预备;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建议将桩打在腭侧根管内,并用1#P钻进行桩道预备。实验三: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锥度的显微CT研究调取实验二中3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显微CT扫描图像,使用Mimics10.01自带测量软件测量三组牙齿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及根尖孔四个横断面上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直径,并根据根管颈、中、根尖各段根管长度及根管横断面直径计算根管锥度;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横截面影像中的根管形状,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显示:①在单根单管、单根双管和双根双管三种类型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中,根管直径从根颈到根尖方向逐渐减小。经方差分析,单根单管型和单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在四个横截面上颊腭径均大于近远中径(P <0.05)。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根管中,颊腭径小于近远中径(P <0.05);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腭根根管中,颊腭径大于近远中径(P <0.05)。②单根单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中,根管锥度从根颈到根尖方向逐渐减小,颊腭向锥度大于近远中向锥度(P <0.05);单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中,根管锥度在根中1/3段最大,根尖1/3段最小,根中1/3段颊腭向锥度大于近远向锥度,根尖1/3段颊侧根管和腭侧根管中,以腭侧根管近远中向锥度最小(P <0.05);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中,根管锥度在根中1/3段最大,根尖1/3段最小,根中1/3段颊腭向锥度大于近远向锥度(P <0.05),根尖1/3段中,颊根的颊腭向锥度大于近远中向锥度,腭根的颊腭向锥度小于近远中向锥度(P <0.05)。③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横截面形态表现为多种形状: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扁形以及不规则形,其中不规则形又包括三角形、8字形、半月形。实验四: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形态学研究收集双根上颌第一前磨牙22颗,其中存在颊根腭侧面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21颗,显微CT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测量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水平向及垂直向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水平截面不同方向根管壁厚度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双根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发生率为95.45%。腭侧面沟由根分叉处延伸至根尖部,沟的深浅呈大小不等状变化,最深的部位位于根颈方向。腭侧面沟最深处即是根管壁最薄弱的地方,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的颊侧根管壁厚度明显大于腭侧根管壁厚度(P <0.05)。
胡申琳[3](2010)在《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三磨牙是恒牙中发生发育最晚的牙齿,萌出也晚,多在18岁以后,萌出时常因位置不足而发生阻生。阻生的第三磨牙与周围组织之间难以自洁,容易藏污纳垢,常引起自身及邻近牙齿的龋病、冠周炎等,因而常被认为应拔除。但是,毕竟有一定比例的第三磨牙可正常萌出,发挥正常咬合等功能。近年来,由于修复、移植等领域的进展,许多第三磨牙被保存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管拔除还是保存,口腔医师都需要对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和萌出规律等有所了解,本课题正是围绕上述目的展开的。第一部分磨牙解剖形态学文献回顾(20002009)资料和方法通过PubMed和中国知网检索2000.1.12009.12.31磨牙解剖形态学相关中英文文献,对文献中所涉及的牙位、样本量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有133篇,中文66篇,英文67篇。(1)研究对象涉及上颌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的文献数分别为56、36和18篇,涉及下颌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的文献数分别为43、53和30篇。(2)单个牙位的样本量多小于200个。(3)离体牙外部解剖形态研究中采用肉眼观察、工具测量、放大设备下观察、放射影像方法和根尖染色的文献数分别为50、17、7、4和2篇;内部解剖形态研究中,采用透明牙制作、放射影像方法、横断面片切、开髓观测和开髓探查的文献数分别为42、27、20、14和7篇。结论(1)研究第三磨牙的文献数少于第一、二磨牙。(2)单个牙位的样本量多小于200个。(3)离体磨牙解剖形态研究方法以肉眼观察和透明牙制作为主。第二部分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调查材料和方法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2008.9.12009.8.31期间拍摄的数字全景片中选择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清晰、具有4个第三磨牙的全景片。若全景片中出现以下情况,则排除:(1)第三磨牙为过小牙(2)第三磨牙根尖孔未闭合(3)第二或第三磨牙的牙体存在大范围缺损(4)第二磨牙缺失。从符合标准的数字全景片中随机抽取600张,对第三磨牙阻生与否和阻生方向作出判断、记录并分析同颌及同侧第三磨牙萌出情况间的关系。结果(1)阻生比例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所占比例的分别为19.58%(235/1200)和59.25%(711/1200),下颌高于上颌(χ2=39.67,p = 0.000)。(2)阻生方向上颌第三磨牙中垂直、水平、近中、远中和其他类型阻生分别有159个(67.66%)、8个(3.40%)、30个(12.77%)、29个(12.34%)和9个(3.83%);下颌垂直、水平、近中和其他类型阻生分别有222个(31.22%)、230个(32.35%)、248个(34.88%)和11个(1.55%)。(3)左右对称性13.50%(81/600)全景片中的上颌第三磨牙(18与28)为对称性阻生,74.33%(446/600)为对称性非阻生,12.17%(73/600)为非对称;52.67%(313/600)全景片中的下颌第三磨牙(38与48)为对称性阻生,33.66% (202/600)为对称性非阻生,14.17%(85/600)为非对称。(4)上下对应性17.17%(103/600)全景片中的左侧第三磨牙(28与38)为对应性阻生,39.83%(239/600)为对应性非阻生,43.00%(258/600)为非对应;17.00%(102/600)全景片中的右侧第三磨牙(18与48)为对应性阻生,36.67%(220/600)为对应性非阻生,46.33%(278/600)为非对应。结论(1)阻生第三磨牙在下颌所占比例高于上颌。(2)上颌第三磨牙以垂直阻生最常见,下颌以近中阻生最常见。(3)85%以上的全景片中,同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相似,具有较强的对称性。(4)50%以上全景片中,同侧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相似,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第三部分第三磨牙外部解剖形态研究材料和方法于2008.6.42008.12.31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集离体第三磨牙,纳入完整拔除者,排除畸形过小、牙体明显缺损或具有充填物者。对400个离体第三磨牙(上颌206个,下颌194个)的外部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牙尖数、牙根数、牙根弯曲、弯曲方向及牙体全长、冠长等数据。根据测量值计算根长和冠根比,并初步分析外形数据在性别间差异。结果(1)牙尖型206个上颌第三磨牙中,2尖、3尖、4尖及多尖型分别有有32(15.53%)、95(46.12%)、62(30.10%)和17个(8.25%);194个下颌第三磨牙中,4尖、5尖及多尖型分别有49(25.26%)、113(58.25%)和32个(16.49%)。(2)牙根型上颌第三磨牙中,单根、2根、3根和4根型分别有125个(60.68%)、55个(26.70%)、24个(11.65%)和2个(0.97%);下颌单根、2根和3根型分别有114个(58.76%)、73个(37.63%)和7个(3.61%)。(3)牙根弯曲上颌第三磨牙共315个牙根,118个(37.46%)无弯曲,197个(62.54%)弯曲,其中121个(61.42%)为远中弯曲;下颌共281个牙根,128个(45.55%)无弯曲,153个(54.45%)弯曲,其中89个(58.17%)为远中弯曲。(4)测量值上颌第三磨牙全长、冠长、冠近远中径、冠颊舌径、颈近远中径和颈颊舌径测量均值分别为17.60mm、7.08mm、8.94mm、11.02mm、7.16mm和10.36mm。下颌分别为17.38mm、6.91mm、10.89mm、10.27mm、9.25mm和9.11mm。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根长和冠根比。(5)性别差异男性患者第三磨牙冠长大于女性(上颌t=3.298,p =0.001,下颌t=2.948,p =0.004);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型(χ2=8.487,p =0.014)在男女间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平均牙根数(1.60)大于女性(1.36);余未见差别。结论(1)上颌第三磨牙牙冠以3尖为主,下颌以5尖为主。(2)不论上下颌,牙根皆以单根为主。(3)第三磨牙牙根多弯曲,弯曲方向多为远中。(4)游标卡尺测得的数据可作为其他牙齿外形数据的计算依据。(5)男性患者第三磨牙冠长大于女性,平均牙根数大于女性。第四部分第三磨牙内部解剖形态研究材料和方法完成第三部分研究的400个牙齿,从牙合面开髓并去净残余牙髓后,将碳素墨水从开髓孔注入,对髓腔染色。待墨水凝固后,利用5%盐酸溶液对其脱钙。脱钙完全后利用80%、90%及100%乙醇溶液系列脱水,最后浸泡于99%水杨酸甲酯溶液中使其透明。观察并判断透明牙标本的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及侧副根管出现情况。利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试分析内部解剖形态的性别差异。结果排除因染色过度,脱钙不完全等原因而无法判断内部解剖结构的牙齿后共余384个(上颌193个,下颌191个)透明牙标本。(1)根管数上颌第三磨牙中,42个(21.76%)牙齿具有1个根管, 59个(30.57%)具有2个根管, 74个(38.34%)具有3个根管, 18个(9.33%)具有4个根管;191个下颌第三磨牙中,12个(6.28%)牙齿具有1个根管, 126个(65.97%)具有2个根管, 45个(23.56%)具有3个根管, 7个(3.66%)具有4个根管,1个(0.53%)具有5个根管。(2)根管类型上颌第三磨牙共454个根管,1-1型、1-2型、2-1型和其他型根管分别为363个(79.96%)、30个(6.61%)、44个(9.69%)和17个(3.74%);下颌共432个根管,1-1型、1-2型、2-1型和其他型根管分别为335个(77.55%),24个(5.56%),54个(12.50%)和19个(4.39%)。(3)侧副根管193个上颌第三磨牙共61个(31.61%)存在侧副根管,191个下颌第三磨牙共43个(22.51%)存在侧副根管。(4)性别差异第三磨牙根管数及各种侧副根管出现率在不同性别间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三磨牙根管解剖形态有如下特点:(1)上颌3个根管多见,下颌2个根管多见(2)上下颌根管类型皆以1-1型为主(3)无论上下颌,侧副根管皆有的一定的出现率。(4)第三磨牙根管解剖无性别差异。
陈燕,黎石坚,方萍,杨剑少[4](2009)在《避免牙根折裂误诊新方法的临床初探》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避免牙根折裂误诊新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疑似有牙根折裂的患牙进行诊疗。开髓时对疑似根折牙根进行根管预备至20号,用TRRY根尖定位仪进行检测。如有牙根折裂者根尖定位仪探针会在进入根管口下2~3mm处即可提前报警显示,此时根管长度已超出根尖孔,而对于根管无折裂者可以在正常接近根尖孔处报警。同时,用数字化成像系统拍摄牙片,分析判断牙根是否存在根折。结果:45例诊断为牙髓、根尖周炎、牙周病的患者有62个牙根检测出有根折。32例患者诊断为牙根折裂者用此方法根测,有16例无根折而被误诊。结论:拍片并用TRRY根尖定位仪检测牙根是否存在折裂的方法是行之有效、快捷的,可避免牙根折裂的误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赞文,李敏,马强,冯淑敏[5](2004)在《螺纹钉—金属烤瓷联冠修复恒前牙根折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前牙外伤牙根折断后的保存方法。方法:选取门诊牙外伤后就诊的患者13例14颗患牙,保留松动牙冠,先作钢丝结扎固定,患牙根管治疗后即用螺纹根管钉进行根管内固定,再选取一侧邻牙作基牙作金属烤瓷联冠修复。结果:本组14颗患牙,经2年临床追踪观察,2例失败,其余效果良好。结论:螺纹根管钉根管内固定加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前牙根折,方法简单可行,临床效果好。
林志勇,耿波,王磊[6](2001)在《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与临床治疗关系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依据根折的类型及部位 ,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对 6 7例 6 8颗牙拍口内根尖片。根据X线分型 ,进行调结扎、根管及牙周综合治疗。结果 :横形折裂与斜形折裂的疗效优于纵裂 ,尖 1/3根折疗效优于中 1/3和颈 1/3根折。结论 :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较好的意义。
二、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与临床治疗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与临床治疗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CBCT设备与扫描 |
1.3 CBCT图像分析 |
1.4 牙根数目的研究方法 |
1.5 牙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
1.6 融合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
1.7 根管形态的研究方法 |
1.8 增龄性的研究方法 |
1.8.1 髓腔的增龄性研究 |
1.8.2 MB2的增龄性研究 |
1.9 对称性的研究方法 |
1.10 四根牙形态的研究方法 |
1.11 数据分析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纳入研究资料基本信息 |
2.2 牙根及根管数目 |
2.3 牙根形态 |
2.4 融合根形态 |
2.5 根管形态 |
2.6 增龄性变化 |
2.6.1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
2.6.2 MB2的增龄性变化 |
2.6.2.1 MB2位置的增龄性变化 |
2.6.2.2 MB2检出率及对称性 |
2.7 双侧对称性研究 |
2.8 四根牙形态 |
第三章 讨论 |
3.1 牙根及根管数目 |
3.2 牙根形态 |
3.3 融合根形态 |
3.4 根管分型 |
3.5 增龄性改变 |
3.5.1 髓腔的增龄性改变 |
3.5.2 MB2的增龄性改变 |
3.6 双侧对称性研究 |
3.7 四根牙的发生率及形态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汉族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一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的锥束 CT 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壁厚度的显微 CT 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锥度的显微 CT 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形态学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磨牙解剖形态学文献回顾(2000-2009)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部分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调查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部分 第三磨牙外部解剖形态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部分 第三磨牙内部解剖形态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获奖情况 |
学习成绩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4)避免牙根折裂误诊新方法的临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误诊情况: |
1.3 误诊病例临床接诊情况: |
1.4 材料和器械: |
1.5 操作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与临床治疗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D]. 李会旭. 青岛大学, 2019(02)
- [2]汉族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学研究[D]. 刘晓静.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1)
- [3]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D]. 胡申琳. 南京医科大学, 2010(02)
- [4]避免牙根折裂误诊新方法的临床初探[J]. 陈燕,黎石坚,方萍,杨剑少. 中国美容医学, 2009(06)
- [5]螺纹钉—金属烤瓷联冠修复恒前牙根折的临床应用[J]. 曾赞文,李敏,马强,冯淑敏.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 [6]牙根折裂的X线分型与临床治疗关系的探讨[J]. 林志勇,耿波,王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