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矫正

婴儿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矫正

一、婴幼儿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纠治(论文文献综述)

殷强,韩跃虎,朱海龙,陈涛,孙国成,杨勇,顾春虎[1](2019)在《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们中心近年来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儿的外科治疗经验,总结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儿58例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21例,年龄2~16个月(8.49±3.21)岁,体重2.70~56.00(31.00±6.72)kg。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出院,随访6~72个月。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行主动脉瓣置换的患儿人工瓣功能正常,无瓣周漏、传导障碍及明显的出凝血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外科矫治效果良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全有效的解除流出道梗阻及坚持长期随访等,往往能够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陈智斌[2](2018)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6%10%。目前其主流根治方法有: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下行心内直视下修补、内科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经胸微创封堵术及颈右颈内静脉微创封堵术。上述治疗方法各有其不同适应症及优缺点。本研究通过对经右颈内静脉微创封堵术、经胸微创封堵和开胸修补治疗AS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探讨三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性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从而为优化ASD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行经右颈内静脉微创封堵术的ASD患者共39例;2013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行经胸微创封堵的ASD患者共100例;2012年3月至2017年11月,行CPB心内直视下ASD修补治疗的患者共57例。入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畸形、瓣膜病变及重要脏器疾病、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患者;。分别统计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ASD大小,ASD与上下腔、房室瓣、肺静脉及冠状静脉窦距离,手术时间、成功率、近期并发症、死亡率、输血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资料,并对三组结果及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三组在性别比例、体重、身高及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SD种类的构成比中,下腔型、上腔型及混合型的比例在三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小于0.05、0.01及0.01),组间对比可见开胸修补组与其余两组对比是存在差异的,经颈组与经胸组无差异;中央型类型中,三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中,经颈组及经胸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补组和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损口大小差异性对比中三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对比均有差异;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ASD最大,经胸微创封堵组排名第二,最小的是经颈微创封堵组。治疗前后三组患者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组中患者失血量为2(2,5)ml,其中0例(0%)患者需输血治疗;经胸组中患者失血量为10(5,20)ml,其中1例(1%)患者需输血治疗;修补组中患者失血量为100(80,155)ml,其中24例(42.1%)患者需输血治疗;三组对比中,出血量及输血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出血量组间对比,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输血比例组间对比,经颈组及经胸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修补组与其余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经颈组中患者均未留置引流管,无统计引流量,经胸组留置引流管有9例(9%),引流量为38(20,100)ml,修补组留置引流管有57例(100%),引流量为100(80,177.5)ml;引流管留置比例三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颈组及经胸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修补组与其余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经胸组及修补组引流量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及修补组引流量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的ICU监护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经颈组患者术后在复苏室拔管及未进入ICU分别有24例(61.5%)、25例(64.1%),经胸组患者术后在复苏室拔管及未进入ICU分别有30例(30%)、13例(13%),修补组患者术后均未在复苏室拔管,进入ICU,复苏室拔管率三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ICU入住率三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2.三组间手术前后局限性TR以及轻度及以上TR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对比TR的情况中不变、改善及加重各个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术后新发TR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对手术前后MR情况的比较可发现:轻度以上MR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与经颈组及修补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颈组与修补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改善比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补组与经颈组及经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颈组与经胸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新发MR无统计学意义。3.三组住院费用比较发现,三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微创封堵组明显高于经颈封堵组及开胸修补组,经颈封堵组住院费用高于修补组;三组死亡率无统计;成功率、术后半年内并发症发生、残余分流、术后新发TR、术后新发MR、术后新发PH、术后新发AR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经颈微创封堵术、经胸微创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ASD均安全可行、疗效可靠。2.经颈微创封堵术及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避免CPB、输血比例低、其中短期疗效良好,但其治疗有选择性,且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3.开胸修补治疗ASD具有手术适应症广,成功率高,对于MR的改善效果较优,住院费用较低等优点。但其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患者输血比例多,且术中需应用CPB,创伤较大。4.经颈微创封堵术及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提高技术熟练度,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5.开胸修补ASD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具有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经颈微创封堵及胸微创封堵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6.能自主配合的患者可选择局麻下经颈微创封堵术,进行日间手术治疗,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高效利用医疗资源。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王小威,艾凌云,谢学良[3](2016)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7例外科治疗及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27例,一期Switch术25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17例,含冠脉畸形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8例,二期Switch术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h6个月,平均(27±11.5)d,体质量2.36.0(3.52±1.20)kg。结果全组27例,手术死亡2例均为冠脉畸形,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诊1个月5年远期无死亡,心脏超声复查恢复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一期或两期大动脉调转术进行外科手术纠治,在新生儿期及早发现,早期手术,熟练手术精细操作,冠脉动脉移植保证心肌血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张泽伟[4](2016)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文中认为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先天畸形。随着目前诊疗的进步,大多数的患儿得到了准确诊断和治疗。目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热点集中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尤其是新生儿心脏外科的进展)、以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镶嵌治疗。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王小威,艾凌云[5](2016)在《大动脉调转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和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分析。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31例,一期Switch术29例,二期Switch术2例,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1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13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5h-6M(25±10.3d),体重2.4-6(3.50±1.22)kg。结果全组31例,手术死亡2例均为冠脉畸形,术后早期监护室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诊1个月-5年远期无死亡,心脏超声复查恢复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一期或两期大动脉调转术进行外科手术纠治,在新生儿期及早发现,早期手术,熟练手术精细操作,冠脉动脉移植保证心肌血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吕敏[6](2014)在《超声心动图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及其原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价值及诊断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TGA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TGA,二维超声观察左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和肺动脉,测量主、肺动脉瓣环直径,计算肺/主动脉瓣环直径比值(PA/AO),脉冲多普勒测量主、肺动脉血流速度,计算肺/体循环血流量Qp/Qs。肺动脉血流速度大于1.6M/S,压力阶差大于10mmHg,大动脉调转手术(ASO)术中或心血管造影无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ASO术后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正常为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手术或心血管造影为评价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标准。TGA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为第Ⅰ组,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为第Ⅱ组,TGA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为第Ⅲ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结果:126例TGA患儿中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第Ⅰ组)67例,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第Ⅱ组)39例,TGA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第Ⅲ组)20例。1.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组和TGA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组PA/AO值分别为1.177±0.254和0.635±0.206,两者经均值t检验,t=8.257,P<0.01。PA/AO以0.92为截点区别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和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2.3%。2.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组和TGA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组肺动脉流速分别为1.969±0.391m/s和3.669±0.414m/s,两者经均值t检验,t=15.499,P<0.01。肺动脉流速以3.0m/s为截点区别合并器质性和动力型肺动脉瓣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100%。3.测量78例不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的TGA患儿QP/QS比值,按TGA是否合并VSD分组,37例TGA合并VSD的分为A组,其中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21例,占56.75%;41例室间隔完整的TGA为B组,其中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9例,占21.95%。经卡方检验,卡方值=9.954,df=1,P=0.02<0.05,两组有显着性差异。将术前肺动脉流速(PV)作为应变量,将性别,年龄,VSD,ASD,PDA五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VSD为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A组37例QP/QS大小为2.416±0.149明显大于B组41例QP/QS为1.420±0.090,两组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 PA/AO值小于等于0.92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可能,而TGA患儿PA/AO值大于0.92提示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可能性大,可考虑行ASO手术。2.TGA患儿肺动脉流速以3.0m/s为截点可区别合并动力性和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流速小于3.0m/s提示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可能,可考虑行ASO手术。3.TGA合并VSD组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TGA不合并VSD组,TGA合并VSD组Qp/Qs明显高于TGA不合并VSD组,多因素分析显示VSD为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右室前方体循环阻力大,VSD大量右向左分流引起肺动脉瓣流量增加流速增快,导致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可能。

柏松,袁峰,郭健,宋振江,赵宇东,李晓峰,李仲智[7](2012)在《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早期治疗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完全性房窒间隔缺损患儿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2~36个月,中位数9.5个月,体重4.5~15 kg,平均(8.7±2.8)kg。60例接受了修补手术,改良单片法37例,双片法23例。另有1例患儿为双心室不对称型,行肺动脉环缩术。结果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05±35)min和(135±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82±23)min和(94±31)min。围手术期死亡5例,室间隔残余分流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随访43例,无远期死亡,房室瓣反流中度以下。结论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应尽早手术干预,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均可取得满意术后效果,前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张斌[8](2011)在《胎儿、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内外科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种繁多、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病死率高和对家庭、社会负担大等特点,是胎儿医学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随着胎儿医学的发展,在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超声畸形筛查和胎儿心脏

葛振伟[9](2011)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治疗对策及不同气管成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4%o-10‰[1-5],其中60%于<1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着下降。随着人们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及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治疗逐步转向低龄化、复杂畸形矫治的早期化。与此同时临床上又发现相当部分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合并有气管、支气管狭窄,这就为本已非常棘手的小儿心脏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又增加了极大的困难,影响预后,甚至直接导致围手术期死亡[6,7]。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发病率很少,并且很难处理。对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认识最早始于心脏畸形矫治良好循环稳定后患儿因呼吸窘迫不能停机械通气的支持及拔出气管插管后反复再插管,进一步行胸部CT、MRI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才诊断。后来,随着对气管狭窄认识的不断加深,通过对术前即合并有气促、喘鸣、吸凹征的患儿及小婴儿常规进行胸部CT气道重建检查,临床检出率渐增加,据文献报道占先心病发病率的0.15%[8]。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是一种在临床上少见的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气管狭窄的原因有很多种,狭窄可能是先天性畸形;气管的外压性改变如血管环和肺动脉吊带压迫气管限制了管腔的发育造成的继发性狭窄;长期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等。Backer等定义气管狭窄:管腔内径不足正常气管的50%。另外,把气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气管插管后狭窄、外伤性狭窄、先天性气管蹼和其他类型狭窄。狭窄段在气管总长的50%以下者称为局限性狭窄,超过50%者为长段狭窄。Grillo等[10]描述了长段气管狭窄几乎均合并有完全性气管环,狭窄的长度在超过半数的病例中均超过气管总长度的50%,不管何种原因,临床表现主要是气道狭窄梗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由于存在复合畸形,病情严重,如不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地威胁到患儿的生命,据文献报道,死亡率可高达41.7%[11]。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气道狭窄以及由此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引起的气道阻塞意味着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差,尤其在呼吸道感染存在的情况下。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和针对气管狭窄的研究,大多心脏外科医生只是处理心脏病,或者分期处理心脏病和气管狭窄。结果是没处理的疾病在术后管理期间造成严重的后果,术后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通常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3]。目前对于此类复合畸形的临床治疗,大家比较推崇的策略是同期行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和气管狭窄的矫治[14,15,16],因为对于同时具有胸内段气管狭窄所致的气道梗阻及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时,任何分期处理计划的实施均可能导致极其不良的后果,给术后管理制造极大的困难[7]:如果先处理心内畸形,那么气道狭窄会在术后引起严重的而且经常是致命的呼吸道问题如呼吸道梗阻、撤机困难、下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败血症等;若先手术纠治气管狭窄而遗留心内畸形不予处理,由于先心病的严重低氧血症,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致组织微循环差和/或缺氧、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气管狭窄纠治术后的愈合,增加术后感染、创口裂开的发生率[6]本文主要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的手术治疗策略及不同气管成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分期治疗组(分期组)共3例患儿,男2例、女1例,年龄:8月、14月、5岁,体重:8.0kg、9.5kg、20.5kg。心血管畸形分别是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三联症1例;2例是心脏手术后分别通过尸检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合并气管狭窄,1例术前行CT三维气道重建诊断气管狭窄。同期治疗组(同期组)共6例患儿,男5例、女1例,年龄:5月-7岁(15.6±14.2月),体重:7.0-24.0(10.5±7.5)kg。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2例其中1例伴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肺动脉吊带),单纯肺动脉吊带1例,肺动脉瓣狭窄伴卵圆孔未闭1例,法洛四联症1例。手术前发现有声嘶、喘鸣、呼吸困难症和/或运动能力下降者5例。全部病例均先经超声心动图行心内畸形诊断,除两例单纯房、室间隔缺损外,其余均经双源64排CT增强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心内畸形及相关指标发育情况评估。全部病例进行了胸部CT气道三维重建,3例同时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行术后观察随访。心脏畸形矫治:均采用胸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转流,心脏停跳下行心血管畸形矫治术。气管狭窄的手术矫治:分期组一例患儿先期行气管狭窄矫治:标准后外侧切口,右侧第5肋间进胸,肝素化后股动静脉转流并行循环保证氧供,狭窄段切除后继以端-端吻合。同期组病例气管狭窄矫治:均心脏畸形矫治后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并行循环下进行。2例狭窄长度在2cm以内者,采用狭窄段切除后端-端吻合法;3例仅涉及主气管的长段狭窄病例,采用滑动法气管成形;1例合并左右支气管狭窄的长段气管狭窄病例,术中把狭窄段的气管和支气管前壁切开,采用同种冷藏主动脉壁作为补片材料加宽狭窄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结果分期组2例术后才诊出合并气管狭窄者均因并发严重呼吸道合并症院内死亡,1例先期行气管狭窄矫治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家属拒绝再次手术自动出院。手术死亡率几近100%同期组全组病例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6h-18d(1.5±1.2d)。一例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长段气管狭窄病例行PS矫治并滑动法气管成形术,术后8周又出现气促复诊,检查为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后不得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多次经气管插管腔内电灼治疗,但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后发现向双侧支气管腔内蔓延,在一次电灼治疗中气管出血窒息死亡。死亡率约16.7%。其余病例均效果良好,随访4月-4.5年,无气促症状,临床查体无喘鸣。行气道CT重建检查气管、主支气管均通畅,无明显狭窄;行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心内畸形,心功能评估良好。结论1对于先心病合并先天性气管狭窄病例的临床治疗我们认为同期行心血管畸形和气管狭窄的矫治是比较合理的手术策略,临床观察效果良好。2对于心内畸形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予一期根治,必要时也可分期治疗。3而对于气管狭窄者,则需根据狭窄的程度和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狭窄段切除后再吻合和滑动法气管成形方法均是用自身气管组织进行矫治的方法,临床效果确切。4对于不得不采用补片法成形的气管狭窄,我们认为同种异体冷藏主动脉材料可是一种新的选择,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印证。

黄国金[10](2010)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一期动脉调转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总结9例TGA患儿行一期ASO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9例TGA患儿,男8例,女1例;其中TGA/IVS 6例,手术日龄11- 45 d(25.83±14.59 d),体重2.8- 4.5 kg (3.42±0.73 kg);TGA/VSD 3例,手术日龄13- 109 d(54.33±49.37 d),体重2.5- 5.0 kg(3.83±1.26 kg)。术前SPO2:70- 88%。本组患儿术前通过超声明确诊断,1例术中测压,PP/PS:0.80。全组患儿均在气静全麻下行ASO治疗,采用DHLF,4例加用DHCA;采用“延伸吻合口法”重建主肺动脉。分析手术结果,同时与同期的1710例行心内直视手术CHD患儿对比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本组患儿转流时间220.78±68.3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2.00±24.52 min,4例DHCA时间8-17 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09.64±128.59 h,ICU滞留时间13.57±4.61 d,术后住院时间24.00±12.19 d;术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2例;术后1例另合并CoA,行手术纠治;术后复查1例轻微PS,1例轻度AR。住院死亡2例,1例自动出院;延迟关胸3例。6例存活患儿随诊1- 4年,生长发育良好。与同期1710例患儿对比,CPB时间明显增长(p= 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增长(p= 0.000),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增长(p= 0.007)及术后住院时间增长(p= 0.033)。结论:ASO是目前一期解剖根治TGA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复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明确的超声诊断有利于患儿的诊治,及时适量的使用PGE1和BSA术前管理为TGA/IVS患儿提供手术治疗机会,精确全面的左心室功能的判断决定手术选择,细致妥帖的冠状动脉移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CPB设备及材料的小型化及合理的管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证。手术中合理选择动脉横断位置,减少新肺动脉张力,其远期随访需进一步完善。

二、婴幼儿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纠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幼儿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纠治(论文提纲范文)

(2)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结果
    1 手术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2 缺损类型、形态及合并畸形比较
    3 手术及术后临床参数比较
    4 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5 患者瓣膜情况的比较
    6 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外科镶嵌治疗进展
    1.1 法洛四联症的镶嵌治疗
    1.2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镶嵌治疗
    1.3 主动脉弓缩窄的镶嵌治疗
    1.4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的外科和镶嵌治疗
2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2.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
    2.2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anomalous 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
    2.3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aortic arch,IAA)的外科治疗
3 微创外科的诊疗进展

(5)大动脉调转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超声心动图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及其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次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三组TGA的PA/AO比值比较及t检验结果
    3.3 三组TGA肺动脉流速的比较及t检验结果
    3.4 PA/AO比值及肺动脉流速截点的选取
    3.5 PA/AO以0.92为截点,肺动脉流速以3m/s为截点分别区别TGA合并器质性和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
    3.6 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3.7 测量78例不合并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的TGA患儿QP/QS比值
4 讨论
    4.1 PA/AO与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关系
    4.2 肺动脉流速与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关系
    4.3 室间隔缺损可能为TGA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胎儿、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内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胎儿心脏手术的原则共识
2 左心发育不良的治疗
3 严重肺动脉瓣膜、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治疗
4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5 法洛四联症的治疗
6 胎儿心律失常的治疗

(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治疗对策及不同气管成形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医疗设备与用药
    3 方法
    4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1 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示意图
    2 气管狭窄的胸部CT
    3 气管狭窄术前、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像
    4 长段气管狭窄成型示意图
    5 部分手术图片
    6 两组手术死亡率比较
综述
    发病机制
        1 血管环形成的胚胎学机制和病理解剖
        2 肺动脉吊带的病理解剖及气管狭窄
    临床分型
        1 先天性心脏病分型
        2 气管狭窄分型
    临床表现
    诊断
        1 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比较
        2 气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手术治疗
        1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2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进展
        3 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术后主要并发症
    护理
        1 术前护理
        2 术后护理
    手术结果和随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10)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一期动脉调转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临床资料及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超声心动图检查
        2.1.3 术前治疗
    2.2 手术资料
        2.2.1 麻醉方法
        2.2.2 CPB 管理
        2.2.3 手术方法
        2.2.4 CICU 管理
    2.3 数据统计及处理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4.2 ASO 术前的治疗策略
        4.2.1 PGE_1 的术前应用
        4.2.2 BSA 的应用
    4.3 TGA 患儿的手术决策
        4.3.1 TGA/IVS 手术时机的选择
        4.3.2 复杂TGA 的手术选择
    4.4 ASO 手术处理
        4.4.1 CPB 的管理
        4.4.2 冠状动脉的移植
    4.5 术后并发症
        4.5.1 冠状动脉事件
        4.5.2 术后PS
        4.5.3 术后AR
        4.5.4 术后神经系统及心理发育异常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带综述

四、婴幼儿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纠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治疗[J]. 殷强,韩跃虎,朱海龙,陈涛,孙国成,杨勇,顾春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03)
  • [2]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回顾性分析研究[D]. 陈智斌.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5)
  • [3]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7例外科治疗及结果分析[J].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王小威,艾凌云,谢学良. 实用临床医学, 2016(07)
  • [4]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J]. 张泽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04)
  • [5]大动脉调转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体会[J].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王小威,艾凌云. 江西医药, 2016(05)
  • [6]超声心动图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及其原因[D]. 吕敏. 浙江大学, 2014(05)
  • [7]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 柏松,袁峰,郭健,宋振江,赵宇东,李晓峰,李仲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2(10)
  • [8]胎儿、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内外科治疗进展[J]. 张斌.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04)
  • [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治疗对策及不同气管成形技术的临床应用[D]. 葛振伟. 郑州大学, 2011(12)
  • [10]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一期动脉调转手术治疗[D]. 黄国金. 南昌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婴儿先天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矫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