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48例诊断分析

肝门部胆管癌48例诊断分析

一、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传涛[1](2021)在《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收集近10年在我科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血常规及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以及术前NLR和PLR是否对T分期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胆管癌的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止值,由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来确实术前NLR和PLR对T分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由ROC曲线可知,NLR和PLR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4.12和184.56。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NLR与肿瘤位置(χ2=5.622 P=0.018)和T分期(χ2=8.501P=0.004)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术前PLR与T分期(χ2=9.350 P=0.002)、肿瘤大小(χ2=4.720 P=0.030)和淋巴结转移(χ2=6.692 P=0.010)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TNM分期无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NLR与T分期(OR=2.999,P=0,026)和肿瘤位置(OR=0.346,P=0.032)有关联;术前PLR与T分期(OR=3.635,P=0.007)和肿瘤大小(OR=1.728,P=0.031)有关联,与淋巴结转移转移无相关性,P>0.05。术前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95%CI 0.727-0.894,P<0.01)和0.794(95%CI0.708-0.880,P<0.01),表明术前NLR和PLR对不同T分期有预测价值。结论术前NLR和PLR是一种简单、便捷、实用的检测指标,可以用于术前对肝门胆管癌病理特征的评估,同时对不同的AJCC T分期有预测价值。

陶聪会[2](2019)在《内镜下支架置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单塑料支架置入与双塑料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支架置入术的70例肝门部胆管癌(hil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患者。其中63例成功置入支架,测定成功置入支架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并进行比较。2.纳入研究的70例HCCA患者中,Ⅲ型和Ⅳ型共有60例,均置入塑料支架,按照塑料支架置入数量的不同分为:单塑料支架组33例、双塑料支架组27例,比较两组支架的置入成功率,并将两组成功置入支架的53例HCCA患者分为单侧支架组(A组)31例、双侧支架组(B组)22例,比较A、B两组减黄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支架中位通畅期及患者中位生存期。结果:1.63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单侧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与双侧支架相比无差异(93.94%VS81.48%,P>0.05);A、B两组引流有效率无明显差异(58.06%VS72.73%,P>0.05);B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54.55%VS25.81%,P<0.05),其中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也高于A组(31.82%VS6.45%,P<0.05),A、B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9.68%VS18.18%,P>0.05),一过性高胰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3.23%VS9.09%,P>0.05);A组支架中位通畅期130天,B组中位通畅期143天,相比无差异(X2=3.567,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233天,B组中位生存期267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1.494,P>0.05)。结论:1.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短期内能明显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并延长生存期;2.单侧塑料支架置入相比双侧塑料支架置入可获得同样的胆管引流效果。

黄亚运[3](2019)在《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术前胆红素水平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术后肝功能变化、术后近期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相关情况的分析,探讨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9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相关住院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中筛选出行右半肝切除术且肝门阻断方式一致的患者,其中合并黄疸患者24例,以术前总胆红素水平50umol/L将其分为A、B两组,同时从剩余病人中随机选取24例非黄疸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且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正常对照组与黄疸A、B组病人在年龄、性别、PNM分级以及病灶大小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是否有第一肝门受侵、不同手术方式的分布正常对照组与黄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黄疸A组与黄疸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中黄疸A、B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红悬、术中输血浆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检验指标中凝血功能黄疸B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前、术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WBC水平黄疸B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A、B组之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多项指标黄疸B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黄疸A、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黄疸组关于并发症有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在黄疸组37.5%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8.3%;胸腔积液的的发生率黄疸组62.5%与正常对照组50%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术后并发症数量按照等级分组,单因素分析得出,术前胆红素水平,Child分级、第一肝门是否受侵对术后并发症数量等级有显着影响(P<0.05),对该等级资料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黄疸是术后近期并发症数量等级的危险因素。结论:1.黄疸可引起HAE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加;2.黄疸会抑制HAE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显着增加,并使术后住院时间延长;3.术前胆红素水平是术后并发症数量等级的危险因素。

包志鹏[4](2019)在《Piwil2、CyclinD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胆管癌(CCA)、正常胆管上皮组织中PIWIL2、CyclinD1表达程度,分析两者与CCA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估两种蛋白在CCA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协同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CCA(术中冰冻确诊)患者的存档石蜡包埋组织蜡块4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因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行手术治疗的非恶性胆管上皮组织40例(病理回报无癌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分别测量两种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年龄、肿瘤大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胆管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参数对CCA患者进行相应分组,测量两种蛋白在CCA各参数中的表达程度,探讨两者与各分组因素是否有关联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两种蛋白是否能作为CCA靶向治疗的治疗靶点。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蛋白表达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蛋白相关性采用列联相关系数,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胆管癌组织中Piwil2蛋白表达程度与正常组织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Piwil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07,P=0.297);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2,P=0.03,P=0.043)且在有淋巴结转移CCA组织中表达程度明显增高(93%),因此可评估CCA患者疾病进展及术后预后。2.CyclinD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组织(P=0.01);在年龄≥60岁高龄群体及肿瘤直径≥2cm病理组织中显着高表达(P=0.013,P=0.039);胆管癌高分化腺癌表达程度低于中-低分化腺癌(P=0.033);该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42,P=0.019)。3.采用列联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Piwil2和CyclinD1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529,P=0.001<0.01)。结论:Piwil2和CyclinD1蛋白均可作为胆管癌早期浸润与迁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提高CCA患者确诊率、预测疾病进展及术后生存状态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可能作为新的临床指标用于术前指导及药物靶向治疗的新型靶点。

李章柱[5](2018)在《256层螺旋CT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到2017年7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165例,每例病人均收集详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其术前CT及三维重组结果分别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Bismuth-corlette分型、TNM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并以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分型、分期及可切除中的准确性。纳入标准:①病人术前一周内进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②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③图像完整清楚,能满足诊断的要求;④根据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满足增强扫描条件者。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256层极速CT(Brilliance iCT)扫描机;高压注射器为悬吊式MAVIG双管高压注射器(由美国Medrad公司生产),对比剂为碘海醇(100ml:30g(I))(扬子江药业生产)。扫描方法:检查前训练患者呼吸屏气,以便在正式扫描时让患者屏住呼吸顺利进行扫描并采集图像信息。扫描参数如下:扫描层厚(Thickness)为3mm,层间隔(Increment)为3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螺距设定为0.8,重建矩阵为512×512。扫描范围从膈顶部、肺底一直到髂棘上缘,包括十二指肠水平段。图像重建:将原始数据传至EBW工作站(EBW4.5),根据评价需要找出一期最佳的采集图像,进行三维重组或多平面任意重组,重组出能充分显示病变及周围结构情况的图像,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价分析,对肿瘤大致分型及分期。以手术病理所得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依据病灶大小形态对肿瘤进行大体分型,分为肿块型、浸润型及结节型。依据常用的由Bismuth和corlette于1975年提出的B-C分型法将肝门部胆管癌分为四型;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2011年)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分期。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165例患者的术前256层螺旋CT对肝门部胆管癌大体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100%;256层螺旋CT对Bismuth-corlette分型和术后分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准确率为97.58%,N分期准确率为85.45%,M分期准确率为92.72%。165例患者的CT术前评估可切除62例,术中及术后评估可切除54例,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分型、分期及可否切除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对评估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法、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把永江[6](2018)在《肝门部胆管癌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临床队列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ERCP诊疗中心和介入医学科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BD)对Ⅱ、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术前减黄治疗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探讨Ⅱ、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最佳术前减黄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80例需行术前减黄治疗的Ⅱ、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病历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遵循患者意见,其中99例行ERCP术,81例行PTBD术。(ClinicalTrials registration number:3104582)研究结果:术后并发引流相关性胆管炎、胰腺炎、二次补救手术发生率以及住院费用方面ERCP术组高于PTBD术组(P<0.05)。在Bismuth-Corlette分型分层分析中,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在ERCP术组和PTBD术组发生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率无明显差异(P=0.159),而Ⅲ、Ⅳ型中ERCP术组较PTBD术组显示出更高的发生率(P=0.018)。对比分析各种减黄术式的术后引流相关性胆管炎,ERCP多侧胆管支架引流组、PTBD内外引流组分别与ERCP单侧胆管支架引流组和PTBD外引流组比较显示出较高的胆管炎发生率(50.0%vs 26.5%,and 34.4%vs14.3%,P<0.05);ERCP单侧胆管支架引流组与ENBD术引流组相比,虽然有临床差异,但并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26.5%vs 26.3%,P>0.05)。不同减黄术式对近期胆红素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即ERCP术组vs PTBD术组(P>0.05);ERCP单侧胆管支架引流组vs ERCP多侧支架引流组(P>0.05);PTBD内外引流术组vs PTBD外引流组(P>0.05);ERCP单侧胆管支架引流组vs ENBD引流组(P>0.05)。研究结论:对于Ⅱ、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PTBD减黄术能降低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减少术后胰腺炎发生,降低二次补救手术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尤其在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中,PTBD外引流术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减黄术。而在ERCP减黄术中,ENBD引流术和单侧胆管支架置入术均可减少胆管炎的发生,但ENBD引流术则更为有效。

石林平,黎雪琴,胡冬冬,李忠,王莉[7](2017)在《3.0T 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3.0T 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3.0T MRI和64排螺旋CT检查,将定位、定性等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对比,研究和探讨3.0T 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定位准确率情况,3.0T MRI的确诊率是100%,明显高于CT(79.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定性准确率情况,3.0T MRI的确诊率是95.83%,明显高于CT(81.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管扩张情况显示中,CT检查显示肝门部肿块35例,淋巴肿大14例,肝管壁侵袭5例,门静脉受侵9例;3.0T MRI检查显示肝门部肿块44例,淋巴肿大26例,胆管壁侵润13例,门静脉受侵30例。结论:3.0T 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高,并且能够清晰显示胆管扩张情况,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为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晶,丁洋,胡键阳,李明皓[8](2013)在《51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6例,支架引流(包括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内引流)19例,保守治疗4例。根治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7.5%、18.8%、6.3%;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0%、20%、0;引流组分别为40%、0、0。高、中、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9、24、14.5个月;淋巴转移阴性、淋巴转移阳性组分别为26、14个月;切缘阴性组、切缘阳性组分别为25、18个月。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手术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切缘是否阳性对预后有影响。

黄志强[9](2013)在《肝门部胆管癌》文中研究说明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及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其极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结组织及邻近肝组织,因此,手术难度大,患者预后差。在现代影像学指导下的扩大肝切除术可能给这个凶险的疾病予以希望。但国内外学者就扩大肝切除术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亟待规范化,以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刘晶[10](2013)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宁夏人民医院2005年至2011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48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对其病例特点、各个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治方法。通过对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做统计学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因素。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行手术切除28例,其中2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7例行姑息性切除,行手术内引流或外引流者4例,13例患者行PTCD(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drainage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未行手术保守治疗3例。总体术后1、3、5年生存率62.5%、16.7%、4.2%,根治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7%、33.3%、9.5%;姑息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71.4%、14.3%、0;引流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1.2%,无三年及以上生存者。根治手术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优于姑息手术组(P<0.05)和引流组(P<0.05);姑息手术组亦较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长,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7.9、20.0、13.5个月,高分化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阴性组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9.0、15.6个月,两组术后生存时间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t=2.358P<0.05)。年龄<62岁患者组的术后生存状况优于年龄≥62岁患者组,两组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高但特异性差;早期诊断以及根治性切除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扩大切除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需谨慎实施;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二、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内镜下支架置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1.1 分型
        1.2 症状及体征
        1.3 术前、术后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对比
        1.4 支架放置成功率
        1.5 引流有效率
        1.6 并发症发生率
        1.7 中位通畅期及中位生存期
    2.单塑料支架与双塑料支架对比
        2.1 单、双支架放置成功率对比
        2.2 单、双支架疗效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内镜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的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式
        2.2.2 手术方式
        2.2.3 术后早期并发症判定标准
        2.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术前情况比较
    3.2 正常对照组与黄疸A组、B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3.3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对比
    3.4 三组患者术前术后检验指标比较
    3.5 正常患者与黄疸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分析
    3.6 HAE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3.7 术后有无近期并发症的相关计量资料分析
    3.8 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9 患者术后并发症数量等级与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3.10 术后并发症数量等级相关危险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胆红素水平对肝脏的影响
    4.2 胆红素水平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4.3 胆红素水平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4 梗阻性黄疸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4.5 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Piwil2、CyclinD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2.1 Piwil2蛋白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上皮中表达程度
    2.2 CyclinD1蛋白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上皮中表达程度
    2.3 胆管癌临床各病理参数中Piwil2蛋白表达程度比较
    2.4 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与胆管癌临床各病理参数关系
    2.5 Piwil2蛋白和CyclinD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相关性
    2.6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门胆管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256层螺旋CT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肝门部胆管癌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临床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
    1.3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案
    1.4 术前减黄治疗适应症与争议
    1.5 ERCP术与PTBD术作为术前减黄治疗方案的优缺点
    1.6 本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 研究对象
    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诊疗流程
    2.3 治疗方法
        2.3.1 手术器械和药物
        2.3.2 入组患者的术前准备
        2.3.3 ERCP术操作方法
        2.3.4 PTBD术操作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2.5.1 主要观察指标:急性胆管炎
        2.5.1.1 术后急性胆管炎的诊断
        2.5.2 次要观察指标:胰腺炎、消化道(或胆道)出血
        2.5.2.1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2.5.2.2 消化道(或胆道)出血的诊断
        2.5.3 常规复查及记录项目
    2.6 统计方法
        2.6.1 统计学处理方法
        2.6.2 样本量计算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各种引流术式对胆红素影响
    3.3 ERCP术和PTBD术的比较
        3.3.1 引流相关性并发症、二次补救手术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3.3.2 不同减黄术式术后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晚期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减黄引流术的选择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3.0T 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1.2.2 3.0T MRI检查
    1.3 影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与3.0T MRI诊断定位准确率情况
    2.2 CT与3.0T MRI诊断定性准确率情况
    2.3 CT与3.0T MRI检查显示肝管扩张情况
3 讨论

(8)51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室检查
    1.3 影像学检查
    1.4 病理检查结果与分型
    1.5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D]. 李传涛.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内镜下支架置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评价[D]. 陶聪会.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3]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影响[D]. 黄亚运. 青海大学, 2019(04)
  • [4]Piwil2、CyclinD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包志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256层螺旋CT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D]. 李章柱. 山东大学, 2018(02)
  • [6]肝门部胆管癌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临床队列研究[D]. 把永江. 兰州大学, 2018(10)
  • [7]3.0T 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石林平,黎雪琴,胡冬冬,李忠,王莉. 医疗卫生装备, 2017(03)
  • [8]51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J]. 刘晶,丁洋,胡键阳,李明皓.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03)
  • [9]肝门部胆管癌[J]. 黄志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03)
  • [10]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治及预后分析[D]. 刘晶.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肝门部胆管癌48例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