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从已婚妇女地位中解放的历史

妇女从已婚妇女地位中解放的历史

一、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论文文献综述)

张彩娟[1](2019)在《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文中研究指明家庭财产制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互动最为明显,成为一个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转型的晴雨表。从传统社会的“同居共财”到当今社会的“夫妻财产制”,我国家庭财产制日趋式微。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观念逐步瓦解长达千年的家庭财产法律。对这一进程的描述必然需要超出制度本身,进行动态研究。不同朝代的家庭财产制度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由于受到具有伦理性、身份性、主孝观、政治性等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家庭财产制亦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即基本呈现出“同居共财”的生活样式和特点。“同居共财”的静态样式主要体现为家产的归属,动态样式则体现为继承和分家。由于我国传统社会未有权利滋生的土壤,因而无法直接套用现代的法律概念,只能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文化中进行描述和解释。民国时期的亲属立法对传统家庭财产制进行了深入改造,改造的方向是家庭财产制的现代化。民国时期家庭法领域开启了现代法律文化价值之旅,变革进程充满了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斗争和妥协: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现代理性和平等的文化价值,建立夫妻财产制,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法律文化和理念给予了充分尊重,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家制。民国时期的家庭财产实践的特点与传统社会的家产实践近乎一致,立法确立的夫妻财产制度在现实民众生活中并未有明显迹象,家庭财产立法和实践之间的冲突体现了法律转型时期的特点。土地改革、集体经济制度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的内容有重要决定作用。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结构更为简单,现实中的家庭财产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现行《婚姻法》否定家庭财产制度,确立了以个人财产权为核心的夫妻财产制度。尤其是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三部司法解释的接连出台,中国传统家庭财产法律制受到摒弃,反映在法律文化层面就是家庭文化缺失,个人价值凸显。通过对当代中国民众家庭财产观念和实践的实证研究后发现,民众对家庭财产以及夫妻财产的认知观念同立法理念存在一定张力和背离,家庭财产立法存在家庭文化上的缺失,当代家庭财产立法应对民众家庭财产观念和家庭财产实践予以回应。家庭财产制虽然逐渐式微,但家文化却一直存在,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应该重视家庭。从制度上而言,在坚持和完善夫妻财产制度的同时,应赋予家庭共有财产制一席之地,从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形成、认定、分割、责任承担等方面重构家庭财产制度。

王毅[2](2017)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的妇女脱贫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妇女贫穷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的确,妇女贫穷不仅影响到她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因为贫穷的代际传递影响其子女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其影响力之大,危害之深受到国家和全社会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切实解决好妇女贫穷问题。本文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较为全面的阐释了妇女贫穷的现状,以马克思主义角度和中国历史角度分析了妇女贫穷产生的原因,并根据造成妇女贫穷的原因结合当代实际提出解决对策。文章第一部分为引言,笔者针对本选题的缘由与意义、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在第二部分,笔者研究了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现状,并具体分析了她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中贫穷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中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着针对妇女的隐形歧视,导致其就业结构低层次化和非正规化;政治领域中妇女参政比例较少,参政层次也较低;文化领域中男强女弱的文化偏见依旧隐形的存在着,学科教育中还存在着性别倾向束缚妇女的发展;社会领域中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继续存在,而且也影响着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使她们长期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第三部分分析了造成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原因,主要以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和中国历史角度阐释妇女贫穷的原因。马克思者认为私有制的产生、人类自身的生产属于私领域以及妇女丧失“现实的人”的特性都是她们贫穷的原因,而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即“男尊女卑”的两性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婚姻观是造成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造成妇女贫穷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在践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一一破除造成妇女贫穷的原因,并用制度与法律保护妇女发展的权益。

宋歌[3](2017)在《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研究(1848-1918)》文中研究说明伴随19世纪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德国中产阶级妇女群体开始崛起。首先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生产领域,形成较大的职业群体。其次慈善活动为女性步入公共领域提供了重要途径,社会中出现女性慈善团体。第三英法早期的女权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德国妇女群体的走向,终在19世纪后半叶汇聚成声势浩大的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本文主要考察1848年革命至一战期间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兴起、发展和流变。受1848年革命洗礼,德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女性着书立说首次明确表达自身诉求,为后来的妇女运动指明了方向。19世纪60年代运动进入成熟阶段,呈现明显的派系分化,大体分为温和派、激进派和犹太妇女团体。温和派系多数派,发展进程代表本次妇运的总体趋势。该派的目标在于解决妇女的实际问题,集中于改善女子教育、创造就业机会、变革现有法律三方面。90年代涌现出一个直言激进的少数派,以追求性解放和选举权为要义,由于她们涉及的话题颇为敏感,从一开始就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对。犹太妇女深受性别歧视和反犹主义双重压迫,组建的犹太妇女团体致力于援助反犹政策的受害者。本次妇女运动表现出三个鲜明特点:其一,妇运并非一个连续的过程,呈现间断性;其二,三派组织独立发展、并驾齐驱,呈现分散性;其三,大多妇女不敢公然反抗男性权威,德国妇女运动与英法相比呈现保守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妇女运动的正常进程,面临战争大多数女权主义者选择参与战时救济不再关注单纯的妇女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妇女运动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画上了句号。经过妇女运动数十年的努力,中产阶级妇女的教育、就业情况有了显着改观,但争取参政权的努力显得缓慢而艰难。归根结底,一是由于女性缺乏政治权力,不能完全主导运动进程;二是运动内部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妇运的整体力量和威望;三是一战导致妇女运动集体转向,大批妇女投入后方支援,曾经轰动一时的妇女运动悄然陷入战争的旋涡。

费尧[4](2017)在《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作为法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她是20世纪法国以来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1949年,她的代表作《第二性》在法国一出版立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本书中,她从众多学科如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等内容出发,探讨了历史上女人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变化。她认为女人始终是依附于男性的、处于“他者”的地位,并提出着名的“女人不是生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观点。波伏娃在《第二性》这部着作运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细致且全面地从女性生活的各方面、各阶段分析了女性受压迫、受奴役的现状,为女人了解自身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探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同时,她还站在存在主义的角度上,运用了一系列哲学术语,分析女性问题,如“他者”、存在先于本质、主奴辩证法、自由意识等概念。同样,她用存在主义对妇女的生存、存在寻求关注,从肯定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权利出发,分析女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她的小说作品也体现着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性理论。她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和奠基人物,其作品《第二性》中的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推动了全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因此,她对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将深入解读《第二性》,对该书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概括,并且结合波伏娃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书写,探索其女性主义解放途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章内容:第一章对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对其女性主义理论的来源进行梳理。此部分分别从萨特存在主义思想、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问题的看法进行剖析;第二章对波伏娃女性主义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他者”概念为核心,从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父权制文化的影响和家庭、婚姻制度中妇女受压迫地位三个方面分析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妇女解放的途径进行梳理;第三章对波伏娃的小说形象进行了分析,从文本《女宾》、《名士风流》和《美丽的形象》等作品出发,对追求主体意识的知识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他者”、积极进行“自由选择”的独立、叛逆的女性形象和其独立、叛逆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第四章从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程和传播切入,分析新时期下我国妇女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并从建构女性文化结构、实现女性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解决妇女之路。

石雷[5](2014)在《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英国的离婚制度于我们,有两层意义。一是英国作为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源头,对英美法系许多国家的制度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英国法的地位在英美法系中不言而喻。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各国都已认识到,要想谋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就需要建立一个与世界各国普遍要求基本协调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发展自我,做大做强。可以说,在国际商法领域,这一点非常明显。但实际上,法律的这种趋同化趋势在家庭法领域同样有所表现。大部分国家的家庭法制度中,已普遍实行了破裂主义离婚,在立法理念上,在离婚财产分割制度中都力求体现男女平等,类似的共同制度和共同趋势不一而足。处在国际社会中的中国不可能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况且,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借鉴他国优秀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完善,因此,研究英国离婚制度十分必要,同时也能为完善我国的离婚制度提供参考。二是了解掌握英国离婚制度。21世纪的中国见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生活,同时国人物质生活的改善为更多人走出国门提供了经济支持。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涉外婚姻越来越多,婚姻当事人间的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了解掌握英国离婚制度,对于未来处理涉及中英跨国婚姻纠纷不无裨益。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为五章。正文合计约20余万字。前两章阐述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发展演变和英国现代离婚制度内容,后三章在前两章基础上对英国现代离婚制度进行评析,分析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取向以及英国现代离婚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第一章为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发展演变。本章主要围绕英国现代离婚制度建立的历史轨迹展开,从社会政治、宗教、女权运动等层面分析英国现代离婚制度建立的基础。在此发展背景下,阐述了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主体的变化轨迹,从而分析无过错离婚主义如何在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中生根、萌芽。到20世纪后半叶,新一轮的社会思潮促使英国离婚制度应时而变,先是无过错离婚主义最终得以建立,而后儿童权利运动和1998年《人权法》的颁布实施,为离婚制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元素。第二章为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之考察。着重对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后文的分析打下基础。本章主要论述了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保障离婚自由;维护婚姻稳定,防止草率离婚;保障离婚法律后果的正义最大化,损害最小化。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法定理由是婚姻无可挽回地破裂,离婚当事人须通过证明存在以下法定事由之一,也即:被告的通奸行为;被告的不合理行为;两年以上的遗弃;分居已满两年并且被告同意离婚;分居已满五年。在离婚程序上,英国离婚必须由法院做出绝对离婚令,双方的婚姻关系才结束。经法院判决离婚大体可分为无争议的离婚和有争议的离婚两类。实践中,主要的离婚程序仍是无争议的离婚,即双方达成合意的离婚,主要有原告起诉,被告答辩,法院做出暂准离婚令,法院做出绝对离婚令四个阶段。除了基本离婚程序外,英国法上还设置了限制离婚条款,主要包括离婚考虑期,对离婚后经济困难一方的特殊保护,对当事人宗教自由的保护以及对不满16周岁儿童的保护。英国的离婚调解程序不是离婚的必经程序。但英国现有立法鼓励诉前调解、诉中和解。部分律师事务所还会提供协作调解服务,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供当事人选择。司法分居是离婚程序的特别类型。在法律后果上,离婚后,夫妻关系终止,离婚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离婚后财产分割及离婚扶养的指令:包括定期支付令、一次性支付令、财产调整令、出售房产令等。在父母子女关系上,离婚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有关子女抚养和交往的指令:包括居住令、交往令、禁为令和指定事项令。在子女抚养费方面,英国法主要由儿童抚养费服务署处理,在此之外,法院作为补充救济手段,可以做出有关儿童抚养费的指令。第三章为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之评析。笔者结合实践对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具体制度进行评析。首先,在离婚指导思想上,“保障离婚自由”,“维护婚姻稳定,防止草率离婚”,和“保障离婚法律后果的正义最大化和损害最小化”三者相辅相成。从离婚法定事由观察,由于原来的离婚制度过于依赖过错型的离婚法定事由,而且过错在离婚程序中也可能加剧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因此1996年《家庭法》删除了离婚法定事由的有责事由,但这一改革最终未能成功。这有其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但司法实践中,过错型法定离婚事由只是证明婚姻关系破裂的手段;司法从业人员及政策部门中,都有支持删除有责事由的支持者;删除有责事由符合立法者的目的;这也是欧洲家庭法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删除有责事由应是离婚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从离婚程序考察,家事纠纷和家事司法体制都有其特点,这就决定了离婚程序在制度设计中应符合家事纠纷的特点。从离婚法律后果考察,法院处理离婚财产关系的三原则:需要、补偿、平等都是为了实现公平。在有关家庭房产、养老金问题,注意保护弱势方权利。对于婚前协议和婚后协议,由于英国法在传统上认为,双方无法对未来婚姻的情形,比如生育子女等做出精准预测,因此双方对未来若干年后的财产分割制定协议有违公平,且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意在逃避法律的规制,因此,法院对这些协议的干预力度较大,旨在保障协议的合法性和公平。实践中,这类协议大多不予认定。但最近的案例中,司法上有所转向,对于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协议,法院也予以认定。在处理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问题上,英国法律界强调正确把握儿童福利原则。交往令的执行现状与人们设想的情况并不相同。原来负责子女抚养费工作的子女抚养费代理处将被子女抚养费服务署代替。子女抚养费服务署仍将帮助离婚后的弱势方计算子女抚养费;对于确有需要的,可帮忙收取子女抚养费,但需支付一定费用。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之改革具有保守性,方法上注重实证调研,在改革路径上,案例法为纲,注重实质公平。第四章为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取向。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内涵有其特殊含义,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是指英国社会和英国民众在适用法律处理离婚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离婚纠纷的解决以及离婚当事人的利益得到合法保护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是英国现代离婚制度是否与离婚当事人以及社会解决离婚纠纷的目的及需要等相一致、相符合、相接近的关系。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的特殊性表现为:整体上,以个人的离婚自由权为主,家庭稳定为辅;两性关系上强调男女平等;亲子关系上强调子女最大利益优先。具体而言,英国现代离婚制度追求自由、公平、平等、秩序价值,其中秩序价值又具体表现为支持、调适、保护方面的价值。在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诸价值出现价值冲突时,应将公平价值放在优先位置。第五章为英国现代离婚制度对我国之启示。针对我国国情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笔者分析了我国离婚制度中的现实问题,分别从离婚指导思想、离婚法定理由、离婚程序、离婚法律后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立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在与英国现代离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后,借鉴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中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有立法以及司法的一些建议。

文慧美[6](2011)在《浅析《第二性》中的“女人形成论”及其现实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法国当代存在主义女作家、女权运动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理论着作《第二性》的解读,对波伏娃写作《第二性》的背景及产生"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变成的"这一观点的原因作了介绍,并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的现实性进行了阐述,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张少婷[7](2011)在《浅谈明代女性贞节观背后的失贞现象》文中研究表明从正史及官方资料来看,明代女性贞节观念已经得到极大强化,但从正史以外的资料来看,在此类现象背后,实际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实:在普通民众中,失贞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失贞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人的本性不可压抑、家庭经济条件的作用不可低估、明中后期世风变得开放、进步思想家的倡导等,反映了明代对女性贞节的看重和对失贞的容忍同时并存的社会现实。

吕卓文,仝艳锋,周忠祥[8](2008)在《从档案史料看婚姻中的姓氏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有关的档案史料,分析了历史上婚姻现象中的姓氏文化特点,主要包括婚姻中的同姓不婚现象、姓氏反映的时代特征、姓氏反映出妇女地位的逐步提高等文化现象。

王娅,仝艳锋[9](2008)在《婚姻档案中的姓氏文化解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婚姻档案中解读了中国婚姻发展的历史状况,使之认识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特别是对妇女从婚姻中姓氏文化的地位解读,彰显出新中国社会进步的功绩。

刘凤兰[10](2002)在《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文中提出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探索妇女解放史 ,可以分为蒙昧时期、冠姓时期、平等时期三个阶段 ,从而揭示出妇女的解放并不是单纯妇女的任务 ,它是全人类的使命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家庭法律文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家庭财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拟创新之处
第2章 传统家庭法文化下的家庭财产制
    2.1 传统家庭财产制的历史渊源
    2.2 传统家庭财产制的文化特征
    2.3 传统家庭财产制的静态样式:同居共财
        2.3.1 “同居共财”的一般含义
        2.3.2 “同居共财”的家产归属
    2.4 传统家庭财产制的动态样式:“继承”与“分家”
        2.4.1 继承
        2.4.2 分家
    2.5 小结
第3章 近代化进程中的家庭财产制之演进
    3.1 清末民初家庭财产制立法变革
        3.1.1 清末民初家庭财产制立法概况
        3.1.2 清末民初家庭财产制实践
    3.2 民国时期家庭财产制的本土资源
        3.2.1 民国家庭财产制的文化背景
        3.2.2 民国家庭财产制的立法原则
        3.2.3 民国亲属立法中的家制存废之争
    3.3 民国时期家庭财产制的法律移植
    3.4 民国时期家庭财产制的“二元性”
    3.5 小结
第4章 建国后家庭财产制改革的结构分析
    4.1 结构分析方法的说明
        4.1.1 结构的概念
        4.1.2 结构主义方法与家庭财产制研究
    4.2 建国后婚姻家庭财产制的立法进程
        4.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家庭财产制
        4.2.2 1950 年《婚姻法》中的家庭财产制
        4.2.3 1980 年《婚姻法》对家庭财产制的修改
    4.3 社会变革与家庭财产制实践
        4.3.1 土地改革中的家庭财产制实践
        4.3.2 集体经济制度下的家庭财产制实践
    4.4 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家庭财产制实践
        4.4.1 家庭结构的变化特点
        4.4.2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分家实践
    4.5 小结
第5章 现行家庭财产制文本分析与实证调查
    5.1 现行家庭财产制立法文本分析
        5.1.1 现行家庭财产制立法概况
        5.1.2 现行家庭财产制立法价值
    5.2 现行家庭财产制实证调查
        5.2.1 调查问卷的制作及主要内容设计
        5.2.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5.2.3 家庭财产观念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5.2.4 家庭财产实践入户访谈记录分析
    5.3 现行家庭财产制立法与实践之间的张力
    5.4 小结
第6章 家庭财产制的价值回归与制度重构
    6.1 家庭财产关系的特质
    6.2 家庭财产制之价值回归
        6.2.1 重视家庭利益是中国家庭财产立法发展的选择
        6.2.2 重视家庭利益符合世界家庭法改革的趋势
        6.2.3 “家庭主义”回归家庭法
    6.3 家庭财产制重构的基础
    6.4 家庭共有财产制之构建
        6.4.1 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
        6.4.2 家庭共有财产的认定
        6.4.3 家庭共有财产的分割
        6.4.4 家庭共有财产的责任承担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附录 B 本书引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简称
附录 C 家庭财产观念调查问卷
附录 D 家庭财产实践访谈提纲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的妇女脱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现状
    第一节 经济领域中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现状
        一、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对妇女的隐性歧视
        二、妇女就业结构低层次化以及非正规化
    第二节 政治领域中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现状
        一、妇女参政比例少,对主流决策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有一定局限性
        二、妇女参政层次普遍较低,职务性别化问题较为突出
    第三节 文化领域中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现状
        一、“男强女弱”的文化偏见根深蒂固,影响妇女发展
        二、学科教育中的性别倾向束缚妇女迈入更广阔的领域
    第四节 社会领域中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现状
        一、传统性别分工继续存在,延缓妇女提升社会地位的步伐
        二、妇女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
第二章 造成当代中国妇女贫穷的原因
    第一节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妇女贫穷的原因
        一、私有制的产生是妇女贫穷的根本原因
        二、人类自身的生产属于私领域是妇女贫穷的重要原因
        三、妇女丧失“现实的人”的特性成为其受压迫的原因
    第二节 从中国历史角度阐释妇女贫穷的原因
        一、“男尊女卑”的两性观是妇女政治和经济贫穷的主要原因..
        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是妇女文化贫穷的直接原因..
        三、“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婚姻观是妇女社会贫穷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 解决当代中国妇女贫穷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践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第二节 破除就业歧视,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运用法律切实保障妇女参政,消除社会偏见
    第四节 以先进性别文化来破除性别意识偏差问题
    第五节 重构社会性别分工结构与合理分配家庭资源并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研究(1848-19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及说明
    五、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近代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一节 工业化时代造就众多职业女性
    第二节 慈善活动锻炼了妇女的能力
    第三节 母性主义思想及其实践
        一、母性主义思想
        二、实践活动
    第四节 英法早期女权运动的触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及其特点
    第一节 民主革命与妇女的觉醒
        一、创办革命报刊
        二、组建民主社团
    第二节 以实现教育及就业平等为诉求的温和派
        一、改善女子教育
        二、创造就业机会
        三、参与社会工作
        四、变革现有法律
    第三节 以两性政治平权与性解放为追求的激进派
        一、性解放
        二、争取政治权利
    第四节 以摆脱双重困境为探求的犹太妇女团体
        一、努力扭转就业困境
        二、独具特色的社会工作
    第五节 近代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的特点
        一、间断性
        二、保守性
        三、分散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运动的集体转向
    第一节 鼎力支持的非犹太德国妇女
        一、德国妇女的舆论宣传
        二、妇女加入战时救济
    第二节 顺势而为的犹太妇女
    第三节 严正反战的少数中产阶级妇女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妇女运动取得的成果及意义
    二、成就受限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溯源
    (一) 萨特的“存在主义”对波伏娃的影响
        1. 萨特对波伏娃的影响
        2. 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哲学的形成
    (二)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与波伏娃“他者”理论的形成
        1.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 波伏娃“他者”理论对“主奴辩证法”的继承
    (三) 波伏娃的《第二性》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1. 波伏娃的《第二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借鉴
        2. 波伏娃的《第二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
二、波伏娃《第二性》中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分析及解决
    (一) 经济根源和阶级压迫造成女性的处境
        1. 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女性的被支配地位
        2. 资本主义条件下女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二) 父权制文化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
        1. 父权制对女性的统治压迫
        2. 女性主义的目标应该是反对父权制
    (三) 婚姻制度和生理因素导致了妇女成为“绝对他者”
        1. 婚姻制度中男性和女性的关系
        2. 把性别要素排除在社会关系之外
三、波伏娃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一) 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悲剧形象
        1. 追求自由的错误选择——弗朗索瓦兹
        2. 作为男人的附属品的存在——波尔
    (二) 追求主体意识的女性积极形象
        1. 积极“自由选择”生活的女性——洛朗斯
        2. 打破传统、摆脱“他者”的形象
四、波伏娃《第二性》在中国的进程和影响
    (一) 波伏娃《第二性》在中国的进程
        1. 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
        2. 波伏娃对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二) 新时期中国女性新的生存困境
        1. 对被妖魔化的“剩女”怪现状的分析
        2. 中国女性解放的现实困境
    (三) 中国女性的自由解放之路
        1. 淡化“女权”色彩,重建文化结构
        2. 倡导个性的女性价值体系,实现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缘起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发展背景
        一、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断深化
        二、 宗教势力的影响日渐式微
        三、 女权运动的勃发
    第二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发展概况
        一、 20 世纪初的离婚法改革尝试
        二、 1937 年《赫伯特法》的成功及其局限性
        三、 20 世纪 60 年代无过错离婚主义的探索
    第三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修改动向
        一、 1969 年修法后的离婚制度之改革
        二、 1989 年《儿童法》等相关法律的改革及影响
        三、 1998 年《人权法》的影响
    第四节 英国社会和现代离婚制度的互动关系
        一、 离婚观念之转变与英国离婚制度之变革
        二、 离婚世俗化与离婚中的宗教因素
        三、 福利主义和子女抚养责任的公权力干预
第二章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之考察
    第一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指导思想
        一、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指导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法定理由
        一、 法定理由:婚姻无可挽回地破裂
        二、 认定婚姻破裂的法定事由
    第三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程序规定
        一、 无争议离婚的程序
        二、 有争议离婚的程序
        三、 限制离婚条款
        四、 离婚调解、和解程序
        五、 司法分居
    第四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法律后果
        一、 离婚在夫妻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
        二、 离婚在夫妻财产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
        三、 离婚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
第三章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之评析
    第一节 离婚指导思想之评析:以个人、家庭、社会为视角
    第二节 离婚法定理由之评析:过错抑或破裂
        一、 从混合破裂主义到纯粹破裂主义:未完成的任务
        二、 混合破裂主义:合理的选择?
        三、 纯粹破裂主义:历史的必然
    第三节 离婚程序之评析:以家事司法体制为背景
        一、 家事纠纷和家事司法体制
        二、 家事司法体制视野下的离婚程序
        三、 离婚程序改革述评
    第四节 离婚法律后果之评析:家庭正义的不同表达
        一、 离婚在夫妻关系上的法律后果
        二、 离婚在父母子女关系上的法律后果
    第五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改革之特点
        一、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改革的保守性
        二、 重视实证调研的方法
        三、 判例法为纲,强调实质公平
第四章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内涵
        一、 法学语境下的价值
        二、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内涵
        三、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价值的特殊性
    第二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价值的存在形式
        一、 自由的根本取向
        二、 公平的社会取向
        三、 平等的基本追求
        四、 秩序的基本维护
    第三节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的价值冲突与整合
        一、 价值冲突之表现
        二、 价值冲突之原因
        三、 价值冲突之整合
第五章 英国现代离婚制度对我国之启示
    第一节 对我国离婚的指导思想和法定理由之启示
        一、 当代中国的离婚状况
        二、 我国离婚的指导思想和法定理由之立法现状
        三、 我国离婚法定理由认定之司法实践考察
        四、 对我国离婚的指导思想和法定理由之反思
        五、 英国法对完善我国离婚指导思想以及离婚法定理由之启示
    第二节 对我国离婚程序之启示
        一、 我国离婚程序的制度概述
        二、 对我国离婚程序之反思
        三、 英国法对完善我国离婚程序之启示
    第三节 对我国离婚法律后果之启示
        一、 我国离婚法律后果制度概述
        二、 对我国离婚法律后果制度之反思
        三、 英国法对我国离婚法律后果制度之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浅析《第二性》中的“女人形成论”及其现实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在现实的差异中见端倪
二、思想在萌动中生长、成熟
    (一) 经济上不能独立
    (二) 父权制度下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传统观念
    (三) 女性的地位和处境及衍生出来的“出嫁意识”
三、思想的归宿

(10)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论文提纲范文)

1、蒙昧时期。
2、冠姓时期。
3、平等时期。

四、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D]. 张彩娟. 湖南大学, 2019(01)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的妇女脱贫问题研究[D]. 王毅.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3]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研究(1848-1918)[D]. 宋歌.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4]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 费尧.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 [5]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研究[D]. 石雷. 西南政法大学, 2014(07)
  • [6]浅析《第二性》中的“女人形成论”及其现实性[J]. 文慧美.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 2011(10)
  • [7]浅谈明代女性贞节观背后的失贞现象[J]. 张少婷. 丝绸之路, 2011(12)
  • [8]从档案史料看婚姻中的姓氏文化[J]. 吕卓文,仝艳锋,周忠祥. 兰台世界, 2008(10)
  • [9]婚姻档案中的姓氏文化解读[J]. 王娅,仝艳锋. 云南档案, 2008(02)
  • [10]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J]. 刘凤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12)

标签:;  ;  ;  ;  ;  

妇女从已婚妇女地位中解放的历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