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凤[1](2020)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之后从五个角度分别论述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式,希望可以借此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程芳[2](2020)在《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 ——以安徽省A县为例》文中指出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占据一席之地。如今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经过了百年变迁,目前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攻坚时期,政府的重视程度和人民的关心程度显着提升,学前教育的价值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安徽教育厅颁布的《安徽教育现代化2035》中都提出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学前教育为发展基本战略。在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薄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不论是在教育的规模上,还是在教育的质量上,都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一任务不仅迫切而且艰巨。本文立足于安徽省A县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在充分肯定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下A县农村学前教育积极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发现A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境,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提出促进A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府治理策略。通过调研,本文认为现阶段A县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机制不完善,经费保障体系不健全,办园条件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充分考虑其产生原因,结合A县实际情况,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做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强化管理,完善经费保障体系,优化多元发展格局,推动A县农村学前教育健康长效发展。
祝西冰[3](2020)在《托幼公共服务政策量化评价与优化建议——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面两孩和未来更宽松的生育政策背景下,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发展学龄前教育和照护服务,推动托幼公共服务发展。研究发现,政策质量总体较好,完美级2项,优秀级16项,可接受级13项;政策方向明确,已从过去单纯的重视教育逐步转向注重服务。然而,政策内部分化明显,对托幼公共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回应较少。为进一步优化政策,建议:理念先行,通过政策立法明确政府与社会在托幼公共服务中应尽的责任;区别对待,明确0-3岁婴幼儿与3-6岁幼儿的不同政策需求;找准方法,运用资源整合策略为托幼公共服务供需平衡创造有利政策条件;权衡效果,锁定国家对家庭照顾功能的补充特性。
元伟霞[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以H省两市城乡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初始环节,是幼儿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当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均在学前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相比之下,我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摸索和经验都还不够,尤其是在城乡经济二元化的背景下,城乡学前教育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差距明显。这不仅制约着农村幼儿素质的提升,也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长远来看,对我国的教育公平、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根据我国学前教育国情,以相关理论为支撑,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制度及管理体系,平衡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以教育公平理论和均衡发展理论为支撑,深入探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促进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适切性建议。首先,对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发展状况和教育公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梳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解读和界定学前教育、城乡概念以及均衡发展。其次,统计我国2001年至2018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基本状况,基于教育部官方网站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教育机会(入园机会)差异和教育过程(硬件配备、师资力量及经费投入)差异进行了考察。接着选取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大省H省两市中分层抽取的40所城乡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方法实证研究H省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通过研究数据发现,我国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过程不均等和教育结果不均等的现象。再次,基于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表现,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政府重视不够,没有给予充分的政策制定和扶持是重要原因;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学前教育各层面的监管不力是外部原因;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城乡投资及支付能力差距大是根本原因;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及培养体系不完善是直接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学前教育的城乡差距的若干对策。一是完善学前教育立法,出台扶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城乡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等政策;二是强化政府管理力度,构建监管机制,保障对学前教育进行公平性投资,逐步建立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机制,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学龄前教育;三是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扶持,教育经费要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并不断统筹优化城乡间的投资方式;四是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师资待遇,重视教师的培养成长,保障城乡幼儿教育特别是乡村教师的权益,为稳定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驾护航;五是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家长应该努力学习,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做新时代的好家长,同时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许浙川[5](2020)在《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质量成为教育发展重要取向的当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依然是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确定了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纵观以往学前教育普及研究多是从某一侧面进行切入或研究某一主体在其中的作用,缺乏对学前教育普及问题的整体性关照。本研究所提出的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便是以一种生态性的视角来整体分析学前教育普及的道路选择问题。在微观研究盛行的时代,适当的中宏观研究实属必要。本研究围绕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应答而展开,寻求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之道,以达到推进学前教育普及的目的。论文整体分为导言、正文(六章)和结语三大部分。导言部分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并围绕着承载力、教育资源承载力、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三个概念对以往研究做出梳理与述评。第一章是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初探。本章在对承载力历史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现实,提出了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对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结构、现实样态、总体特征等进行了深度解构与阐述,为后续论文的展开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该章还对支撑承载力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二章是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历史循迹。本章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结构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即快速恢复期(1979-1992)、持续徘徊期(1993-2009)、优化提升期(2010至今)。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历史追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背景与经验启迪。第三章是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困境遭遇。本章以历史背景和园长的访谈资料作为基础,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现实样态作为问题分析的框架,具体呈现了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在情境弹性力方面存在区域供能低下和赋权不足的困境;在资源基础力方面存在资源区域失衡和结构失衡的困境;在管理形塑力方面存在管理缺位、信息时滞和激励阙如的困境。第四章是以静态关照的方式回应承载力的困境遭遇。静态关照的核心便是深入挖掘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静态形态,以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即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建设。指标建设过程采用了三种方法,即用文本分析法从39份政策文件中提取承载力的相关要素;用德尔菲法对所提取的要素及其指标话语表达进行专家判断并生成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生成承载力指数以展示一种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省级数据测量,我们发现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逐步从阶梯状分布转变为“中部塌陷”的状态,东部保持领先优势、西部强势崛起、中部发展滞后。第五章是以动态把握的方式回应承载力的困境遭遇。动态把握的核心便是系统把握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形态,即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平衡机制。同时,文章详细解析了平衡机制内部的驱动系统、承压系统和响应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明确高效运行的平衡机制应该具有螺旋上升的线路地图、激励相容的主体关系、信息通畅的系统网络和制度明晰的系统结构。第六章是基于静态关照与动态把握,以及国际经验参考的背景下生成本土的具体行动策略。本章首先扩展了研究的国际视野,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路径的西方大国(即美国和英国)作为国际经验参考。其次基于前述分析,从理念之维、制度之维、工具之维提出具体的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的本土策略。在理念层面,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与循证实践的理念;在制度层面,需要改革学前教育供给与管理制度;在工具层面,需要组建承载力数据系统和专业评价机构。结语是对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未来展望。此部分通过对前述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总结,阐述了承载力所应具有的三重向度,即内含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内置生态型思维的把握方式、内生承载力测量的评价工具,为未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合理取向。
金程程[6](2019)在《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五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浙江省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现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政府工作人员重视程度、政府投入力度、幼儿园师资力量、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是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翁玉佳[7](2019)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将自身从经济危机之中挽救出来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干预,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儿童福利也随着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90年代以来,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吉登斯、梅志里等学者提出了经济与社会相协调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这也推动了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型的儿童政策的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补缺型的社会福利模式不再适应我国快速变化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形势,社会福利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儿童福利的发展理念亟待更新。国外促进儿童发展福利进步的社会政策实践相当广泛,在制度建设方面福利国家开发了财政支持、儿童津贴和托育服务等多种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对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进行历史维度的梳理,从而分析得出我国提供发展性质儿童福利不足的问题以及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缺失的结论。发展型的社会政策是福利国家的新型社会政策偏好及其社会政策改革的方向,对其进行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改革的可能路径。我国双职工就业率提高带来了儿童照顾缺失、家庭育儿成本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等因素都影响了国民的生育意愿,促使近年来政府频修计划生育政策。这样看来,中国当前基本具备了与福利国家儿童社会政策改革的相似条件,应培养对儿童福利改革的发展思维、强化儿童发展福利方面的社会政策。
宋前萍[8](2019)在《社会投资视角下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学龄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衡量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的全面转型,农村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焦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学龄前教育作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学龄前教育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2019年2月教育部提出要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园的扶持力度,与政府合力并举解决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从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致力于农村学龄前教育事业角度看,农村学龄前教育可以看做一个社会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J·Heckman所言“对学龄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于对今后所有年龄阶段的投资回报率之和”,对学龄前儿童每投资1美元,便可得到16.14美元回报,学龄前教育问题又可以看做是一个投资问题。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投资理论认为,在提供各种保障过程中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主导,同时引入多元主体投资,并且这种投资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经济的投资和公平的投资。本研究从社会投资视角出发,对我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从人力资本投资、经济投资和公平性投资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我国农村学龄前教育师资保障政策制定不全面,并且已有政策未实施到位,师资力量薄弱,保教质量需提升;经济投资方面,我国农村学龄前教育发展经费缺少政策保障,投资主体少;公平性投资方面,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凸显,政府监管缺位,城乡学龄前教育差距大,农村学龄前教育公平性有待提高。本研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学龄前教育师资队伍缺少政策保障,政策导向不明确、发展经费来源受限,缺乏管理制度保障等。因此应该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学龄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学龄前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对农村学龄前教育进行公平性投资、构建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并严格执行,使政府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保障农村学龄前教育健康发展。
曾艳[9](2018)在《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产出不足,城市用工稀缺,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一方面补足了城市人力资源问题,促进城市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家庭经济创收提供了支撑与保障,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当然,现在生活水平发展快,仅仅依靠农村土地收入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农村家庭的开销,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未成年子女进城务工。当然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笔划算账,可以说是双赢的,但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来看,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促进其合理发展,也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发展和实现乡镇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但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仍不完善、多方联动的帮扶合力尚未形成,因此,本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查阅文献、整理政策的基础上,采取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从研究的结果来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尚无可操作的固定模式,涉及的范围很广,不能依靠资金物质简单粗暴的解决,更多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塑造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发力,从顶层设计、政策引导、社会联动、家庭教育等方面加以完善,这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还需逐步实现。针对存在的服务体系不健全、职能责任不明确、管理统筹协调不足、条件保障差距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从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完善减量化社会支持体系、深化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的联动作用、强化学校监护补偿、提高关爱与服务社会共识、协同推动形成合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完善的建议,力争寻求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关爱服务体系。
邓丽茹[10](2018)在《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薄弱、师资力量匮乏、家庭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引进与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学前教育人才,建立家园"命运共同体"教育新模式等都是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不可缺少的举措。
二、浅谈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
二、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目不足 |
(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层次不一 |
(三)部分农村家庭对于学前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
(四)农村学前教育欠缺优质的师资力量 |
(五)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资金运转困难 |
三、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改变策略 |
(一)号召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道路 |
(二)提高农村地区对于孩子接受学龄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
(三)加强农村学龄前教育的教师团队专业素质水平 |
(四)加大对于农村学龄前教育机构的成本支持力度 |
四、 结语 |
(2)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 ——以安徽省A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一)教育现代化下的农村学前教育 |
(二)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学前教育 |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学前教育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简要评论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研究基础和现实意义 |
第一节 研究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现实依据 |
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
二、学前教育城乡差别大 |
三、教育各方面“离农化” |
第三章 A县发展概况 |
第一节 A县经济与社会概览 |
第二节 A县发展现状 |
一、教育理念的现状 |
二、师资队伍现状 |
三、教育手段现状 |
四、教育体制现状 |
第四章 A县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A县发展中的困境 |
一、教育理念:理念落后、思想陈旧 |
二、师资队伍:教师流动性大,素质不高 |
三、教育手段:角色缺失,课程脱离实际 |
(一)家长角色缺失 |
(二)教育“去农化”现象 |
(三)“小学化”倾向 |
第二节 A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城镇化快速推进与教育资源配置滞后的矛盾 |
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地位与管理越位、投入不到位的矛盾 |
三、素质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体制的矛盾 |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现状的矛盾 |
第五章 发展可行性策略 |
第一节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长效发展保障机制 |
一、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学前教育长效发展机制 |
二、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
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
第二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
第三节 农村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 |
一、因地制宜,因“场”施教 |
二、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
三、开发户外教学 |
四、“保教”给合,保者为主 |
五、将美育引入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审美文化 |
第四节 强化终身学习思路,建构完备终身学习体制 |
一、城乡共生、环境永续的生态理念引领价值观的现代化 |
二、乡村教育的规范化机构奠定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组织保障 |
三、教育内容和形式紧扣农民利益提高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实效性 |
四、政府多部门参与乡村社区再造聚焦于人才培养 |
五、多元化的社会教育组织拓展乡村学习化社区的范畴 |
第五节 走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一、创新发展 |
二、均衡发展 |
三、内涵发展 |
结语 |
致谢 |
插图清单 |
表格清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幼儿园老师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一、农村幼儿教师访谈提纲 |
二、农村幼儿家长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 |
(3)托幼公共服务政策量化评价与优化建议——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回顾 |
三、 模型建构 |
(一) 变量分类与参数设置 |
(二) PMC指数计算 |
四、 实证分析 |
(一) 评价对象选取 |
(二) 政策模型分析 |
(三) PMC曲面分析 |
五、 结论与建议 |
(4)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以H省两市城乡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教育的时代要求 |
(二)城乡二元体制下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要求 |
(三)教育公平理念下保障幼儿成长的人民要求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
六、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难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学前教育入园机会的城乡差异 |
一、幼儿园园所数量的城乡差异 |
二、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的城乡差异 |
三、民办幼儿园占园所比例的城乡差异 |
第二节 学前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 |
一、幼儿园园所面积的城乡差异 |
二、园所的硬件设施城乡差异 |
第三节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城乡差异 |
一、城乡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差异 |
二、城乡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职称层次差异 |
三、幼儿园生师比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
四、幼儿园教师年龄性别结构差异 |
第四节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城乡差异 |
第二章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调研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思路 |
一、调查问卷编制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整理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第四节 数据结果分析 |
一、问卷数据分析 |
二、访谈数据分析 |
第三章 我国学前教育城乡非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 |
一、城乡学前教育机会不均等 |
二、城乡学前教育过程不均等 |
三、城乡学前教育结果不均等 |
第二节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政策制度不完善,认知观念存误区 |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区域投入差异大 |
三、经济二元有反差,农村资源难保障 |
四、农村教师失管培,师资提升受制约 |
第四章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学前立法,出台扶持政策 |
一、加快学前教育立法 |
二、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
三、进行政策倾斜,扶持农村幼儿园 |
第二节 完善管理体制,促进统筹协作 |
一、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
二、建立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机制 |
三、推行城乡互助协作的发展模式 |
第三节 加大乡村投入,优化投资方式 |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经费投入 |
二、拓展学前教育经费投资渠道 |
三、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 |
第四节 保障师资待遇,加强队伍管理 |
一、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 |
二、逐步缩减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 |
三、强化城乡师资队伍管理 |
第五节 提高家长素质,实现家园共育 |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
二、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家园共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和附表清单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普及学前教育是当下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议程 |
(二)普及学前教育需要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
(三)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研究缺少生态性的思维方式 |
二、研究问题 |
(一)理论本体问题—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为何? |
(二)客观现实问题—历史与现实中的状况如何? |
(三)实践应答问题—提升路径与具体策略是何?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一)承载力相关研究述评 |
(二)教育资源承载力相关研究述评 |
(三)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研究述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德尔菲法 |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理论摸索: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初探 |
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解读 |
(一)承载力的内涵流变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释义 |
(三)资源承载力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结构 |
(一)施压方—承载对象 |
(二)承载方—支撑结构 |
(三)承压结果—承载水平 |
三、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现实样态 |
(一)现实总样态—指向有质量的学位供给 |
(二)情境弹性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支撑条件 |
(三)资源基础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基础条件 |
(四)管理形塑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 |
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特征 |
(一)目标的双向寻优性 |
(二)结构的系统性 |
(三)边界的有限性与开放性 |
(四)关系的递阶性与相互性 |
五、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机制设计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二章 历史循迹: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历史演进 |
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快速恢复期(1978—1992) |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入开启了承载主体多元化进程 |
(二)承载媒介的空间附着导致了承载力边界的闭合性 |
(三)承载标准的初步规定刻画了承载力的总体轮廓 |
(四)学前教育的福利定位造成承载水平的普遍低质量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持续徘徊期(1993—2009) |
(一)政府将责任推向市场造成了承载主体的结构失衡 |
(二)承载媒介的空间流动推动了承载力边界走向开放 |
(三)承载标准的逐步颁布刻画了承载力的内部结构 |
(四)学前教育的市场定位造成承载水平非公平低质量 |
三、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优化提升期(2010—至今) |
(一)政府强化责任的承担促进了承载主体趋向于稳态 |
(二)承载媒介质与量的提升标志着承载力的巨大进步 |
(三)承载标准精确化规定提升了承载力的质量要求 |
(四)学前教育的普惠定位促进承载水平的有质量均衡 |
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演进的思考 |
(一)多主体协同是主体结构趋向稳态的重要保证 |
(二)资源流动的互补功能有利于区域分异的消解 |
(三)标准精确化保证质量的同时不利于资源汇聚 |
(四)合理的学前教育定位有利于承载水平的提升 |
第三章 现实审视: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困境遭遇 |
一、情境弹性力层面的困境 |
(一)供能低下:区域可用资源的限制 |
(二)赋权不足:区域自主能力的低下 |
二、资源基础力层面的困境 |
(一)区域失衡: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 |
(二)结构失衡:教师队伍补充的滞后 |
三、管理形塑力层面的困境 |
(一)管理缺位:专业力量建设的不足 |
(二)信息时滞:政策响应对象的偏差 |
(三)激励阙如:市场资源汇聚的乏力 |
第四章 静态关照: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指标建设 |
一、指标建设对于困境突破何以必要 |
(一)探寻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
(二)明确区域生境有效支撑能力,合理规划政府参与层级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建设的思路 |
(一)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构建的相关研究经验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设计原则与依据 |
(三)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核心要素提取 |
三、主成分分析法在测量中的应用—以省级面板数据为例 |
(一)2011—2017年省级承载力的测评过程 |
(二)2011—2017年省级承载力的简要分析 |
第五章 动态把握: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平衡机制 |
一、平衡机制对于困境突破何以必要 |
(一)展现承载力的运作路径,促进平衡路径的谋划 |
(二)解析承载力的动态困境,提升管理形塑的能力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平衡机制的分析 |
(一)承载力非平衡状态的动因—驱动系统 |
(二)非平衡压力在结构中传导—承压系统 |
(三)非平衡向平衡状态的复归—响应系统 |
三、平衡机制高效运行的总体特征 |
(一)运行的线路地图:螺旋上升 |
(二)运行的主体关系:激励相容 |
(三)运行的系统联结:信息通畅 |
(四)运行的结构支持:制度保障 |
第六章 行动生成: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举措 |
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美英经验参考 |
(一)以强化公共部门介入为特征提升承载力的美国经验 |
(二)以推动私人市场发展为特征提升承载力的英国经验 |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的本土策略构建 |
(一)理念之维:可持续发展与循证实践理念的确立 |
(二)制度之维:学前教育供给侧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
(三)工具之维:承载力数据系统与专业机构的组建 |
结语—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三重向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五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方法 |
(一)问卷发放情况 |
(二)数据处理方式 |
二五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
(一)学龄前儿童就读幼儿园性质分析 |
(二)调研村幼儿园师生比分析 |
(三)家长让孩子参加学前教育原因分析 |
三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
(二)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分析 |
四结论 |
(7)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儿童福利体系的理论阐释 |
第一节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及内涵 |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 |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内涵 |
第二节 儿童福利体系的内涵与构成 |
一、儿童福利体系的内涵 |
二、儿童福利体系的构成 |
第三节 发展型社会政策下的儿童福利体系的特点 |
一、多元的政策目标 |
二、积极的政策措施 |
三、多主体的福利责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发展型视角下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演变、现状及发展性审视 |
第一节 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演变 |
一、起始萌芽阶段(1949—1957) |
二、初步发展阶段(1957—1966) |
三、停止中断阶段(1967—1978) |
四、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9) |
五、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9) |
六、重大突破阶段(2010—至今) |
第二节 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现状 |
一、儿童福利政策法规体系 |
二、儿童福利组织机构体系 |
三、儿童福利服务内容体系 |
第三节 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发展性审视 |
一、儿童福利法律制度建设缺乏前瞻性 |
二、机构与队伍建设滞后于福利发展需要 |
三、福利提供主体社会化程度不足 |
四、对发展型儿童福利理念的认知匮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外儿童福利体系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儿童福利体系的发展经验 |
一、美国预防性的儿童保护制度 |
二、挪威儿童福利监察员制度 |
三、瑞典发展性的儿童照顾政策 |
四、英国的儿童储蓄账户 |
第二节 国外儿童福利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一、推进制度建设 |
二、注重政策配套 |
三、完善管理监督体系 |
四、重视财政投入 |
五、提升服务水平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完善对策 |
第一节 倡导发展型儿童福利理念 |
一、树立多元化的儿童福利政策目标 |
二、以积极的姿态正视儿童福利政策的价值 |
三、重视儿童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
第二节 完善发展型儿童福利制度 |
一、构建发展型福利政策与法律框架 |
二、建设儿童福利公共服务体系 |
三、完善家庭福利服务体系 |
第三节 健全儿童福利的管理体制 |
一、整合行政管理职能 |
二、健全组织机构设置 |
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
第四节 建立儿童福利的财政支持体系 |
一、明确财政支出机制 |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
三、拓宽财政经费来源 |
第五节 建立儿童福利的综合监测体系 |
一、建立健全儿童福利评估体系 |
二、建立儿童福利状况监测体系 |
三、为儿童福利监测提供支持 |
第六节 完善儿童福利多元支持体系 |
一、明确国家主导地位 |
二、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
三、完善社区福利服务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社会投资视角下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学龄前教育 |
2.社会投资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1.社会投资理论 |
2.教育公平理论 |
三、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现状 |
(一)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整体概况 |
1.中国农村幼儿园总体发展现状 |
2.中国农村幼儿园办园结构变化 |
3.中国学龄前教育城乡对比分析 |
(二)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现状 |
1.师资保障政策概况 |
2.财政支持政策概况 |
3.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政策概况 |
(三)中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执行现状 |
1.师资保障政策执行现状 |
2.财政支持政策执行现状 |
3.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 |
四、社会投资视角下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样本调查 |
1.样本概况 |
2.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政策困境 |
1.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政策执行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 |
2.经济投资方面:政策制定不合理,教育发展经费投入不足且失衡 |
3.公平性投资方面:政策保障不到位,公平性有待提高 |
(三)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困境的原因分析 |
1.政府和社会在农村学龄前教育方面存在认识偏差 |
2.农村学龄前教育保障政策不健全,影响政府统筹监管 |
3.缺乏有效制度支撑,经费来源单一 |
4.政策制度不完善,制约师资队伍发展 |
五、社会投资视角下解决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的路径分析 |
(一)政府加强农村学龄前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力资本投资 |
1.完善政策,壮大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合理配置供给需求量 |
2.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提升农村学龄前教学质量 |
3.建立健全农村学龄前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学龄前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
1.完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确实保障农村学龄前教育投入 |
2.统筹制定财政补助和收费政策,合理确定分担比例 |
(三)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学龄前教育公平性投资 |
1.加强农村学龄前教育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
2.统筹规划,保障学龄前教育平等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访谈提纲(村干部) |
附录 B:访谈提纲(幼儿教师) |
附录 C:访谈提纲(幼儿家长) |
附录 D:教育经费种类构成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9)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资料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
2.3 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及其服务体系现状 |
3.1 富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
3.2 富顺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
3.3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分析 |
3.4 富顺县农村公共运行维护体系建设情况 |
3.5 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 |
第4章 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第5章 完善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
5.1 强化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政策体系 |
5.2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减量化社会支持体系 |
5.3 深化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
5.4 强化社会的联动作用,实现人文关爱功能 |
5.5 强化学校的重要作用,实现监护补偿功能 |
5.6 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关爱与服务社会共识 |
5.7 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力促关爱留守儿童事业发展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
二、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
(二) 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
(三) 家庭教育不到位 |
三、提升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水平的对策 |
(一) 推动更多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
(二) 引进与培养高素质农村学前教育人才 |
(三) 建立家园“命运共同体”教育新模式 |
四、结论 |
四、浅谈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 刘凤. 考试周刊, 2020(52)
- [2]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 ——以安徽省A县为例[D]. 程芳.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3]托幼公共服务政策量化评价与优化建议——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J]. 祝西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03)
- [4]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以H省两市城乡幼儿园为例[D]. 元伟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5]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D]. 许浙川.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五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J]. 金程程. 教育现代化, 2019(84)
- [7]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研究[D]. 翁玉佳.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8]社会投资视角下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 宋前萍. 郑州大学, 2019(08)
- [9]富顺县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曾艳.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10]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邓丽茹. 河南教育(幼教), 2018(02)